《质量守恒定律》(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实际化学反应?”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为切入点,如烹饪、制作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存在。
3.问题导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归纳: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案 (2)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案一、导入复习同学们应该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了质变,那么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相等)化学上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二、考情分析: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中考试题中的考查情况三、出示复习目标四、复习过程(一)抽生复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注意事项师: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我们解好各类题的关键,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边讲边练)1、“化学反应”是前提。
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是基础。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是目的。
“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4、”质量总和”是核心。
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
同学们,可不要忽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特别是气体的质量。
然后请学生齐读一遍!(三)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常常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影响!1、当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2、小练习: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哪些反应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四)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1、请从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为什么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演示水通电分解的动画并讲解◆总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可总结为——两变、五不变)⑴两个一定改变:①宏观:一定改变;②微观:一定改变。
⑵五个一定不变:宏观:①元素不变;②反应前后各物质不变。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评课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的评课稿。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设计与实施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下面是课堂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步骤:2.1 引入质量守恒定律教师通过例子和图片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方式和相关公式。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2.3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4 课堂讨论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加强巩固。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本节课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以下教学效果评价:3.1 知识掌握情况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实践,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且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3.2 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3 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堂设计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4. 进一步改进措施根据本节课的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2
D: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 为168:64:232。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O2点燃 2H2O的读法正确
的是
(D )
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如图5-1-2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丙分子
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 A原子。
3:氢气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
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H2+Cl2 点燃 =2HCl,若用
作业: P98 1 2
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则上述反应可以
表示为
( C)
4:从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中,可得到下列
信息,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
B:1份铁和2份氧气反应生成1份四氧化三铁。
C:每168份质量的铁和64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能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2H2
+O2
,看到此化学
方程式,你想到了什么?
(1)水在激光和催化剂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可以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 量的氧气。
(3)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粒子个数之比是2:2:1 (4)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5)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人教版 初三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化学式CO2中获得哪些信息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动画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教师小结: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二、导入新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它的含义,引入化学方程式。
三、新授知识出示“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读法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教师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含义并板书反馈练习课堂反馈: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2H2O=通电==2H2 +O2课题检测:1、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 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氧元素C. 氮元素和碳元素D. 氮元素和氢元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质量守恒定律 (2)
(9)4.6克某化合物充分燃烧后生成5.4克水和 碳、氢、氧 8.8克二氧化碳,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C2 H 6 O 2:6:1 各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化学式为 ________
解: 某化合物 + O 点燃 CO + H O 2 2 2
4.6g C 8.8g 5.4g
实验步骤: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小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用小试管取约1/3试管硫酸铜溶液; 3、反应前称量: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和铁钉一同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中。(砝码不动) 5、反应后的称量: 把小试管再放入小烧杯中,称得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这些问题。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 量的测定
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P + 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发出黄光,产生浓厚 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 有发生改变
返回
探究实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
实验二:硫酸铜 + 铁 → 铜 + 硫酸亚铁
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Fe
+ CUSO4 = FeSO4 +CU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
色溶液,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铜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相同
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反应前后 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没有发生改变
上面我们已经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那么是不是对于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 呢???????
课本实验5-1:
第五单元 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牛刀小试
S + O2
点燃
SO2 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表明 硫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
生成了
二氧化硫 ;
2、表明硫、氧气、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
量比为: 1:1:2 。 3、表明硫原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硫分子
的个数比为: 1:1:1
。
4、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
要反应为 5O2
点燃 +X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A、氢气+氧气→水 点燃 B.H2+O2→H2O
点燃
C、
HH
O
点燃
O
H H H
O
H
H H
O
讨论2:
•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 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3CO2 + 4H2O
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 C A、CH4 B、C2H4
C、C3H8
D、C3H8O
例:请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主要含C、 H元素)的原因:
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水中只有氢元素、氧元素,没有碳元素,
所以不能变成汽油。
谢谢!
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C
+
反应物
O2
点燃
CO2生成物1 Fra bibliotek 1:
1
1 个碳原子: 1个氧分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示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质量守恒定律 (2)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篇】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和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条件是点燃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14.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S═3S+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H2SO3D.H2SO4 5.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D.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A.烧碱B.硝酸钠C.氯气D.氢气7.对于化学方程式 S+O2SO2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硫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D.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8.(2020春•仙居县期末)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将红墨水注入水中D.将MnO2加入双氧水溶液中9.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B.1g氢气和lg氧气化合后生成了2g水C.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0.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镁条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提高篇】11.(2020•河南模拟)铜与浓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H2B.HCl C.NO2D.N212.(2020春•新泰市期末)某可燃气体A与7.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13.(2020•马龙区校级模拟)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 (2)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任
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消失,只能从一个形态转化为另一个形态。
在任何物理或
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初始质量 = 最终质量
这个定律适用于宏观或微观的物质变化,无论是固体、液
体还是气体状态,都适用该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很多领
域都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化学反应、核反应、能量转换等。
1。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注:以一定的质量比反应并在此基础上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
CO2
2、提供的信息: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本质)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质量)
(3)表示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微观)
C + O2
12 3 : : 32 8
点燃
: :
CO2
44 11
此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 每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作用生成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
“和”
“反应条件”
点燃
碳 + 氧气
反应物
二氧化碳
生成物
“生成”
符号表达式:
C
+ O2
点燃
CO2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Cຫໍສະໝຸດ + O2CO2
【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高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点燃
C
+ O2
,
拓展训练 2H2 + O2
2x2
: 点燃 :
2H2O
2 x 18
32
4
:
32
:
36
讨论与交流:
S + O2
点燃
SO2
Cu + H2O
CuO + H2 2H2O 通电
△
2H2 ↑ +O2↑
讨论 :
(1)3g碳与9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 (2)4g碳与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 ) )
质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复习题: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呢? 复习题: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呢?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点燃
C+O2 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点燃 S+O氧 、 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 化学式表示 的微观意义 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5、每12份质量的碳与 份 、 份质量的碳与32份 份质量的碳与 质量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 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 }
化学式表示的量 方面意义
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 质间质量比
2H2 + O2
4 :32
2H2O
: 2×(1×2+16) × × =36
读法: 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化学式表示 的微观意义: 的微观意义 化学式表 示的量方 面意义: 面意义
练习题: 练习题:
1、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 、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其表示的意义。 其表示的意义。 2、P92“讨论”。 讨论” 、 讨论 3、已知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浓硫酸反应,其 、已知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浓硫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2H2O+X 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 SO2 的化学式 。
等号表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表示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 质间质量比
C + O2
12 : 32 :
CO2
44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
探究活动多,学生参与多,活动形式开放。
在组织这么多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总结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巩固应用守恒定律,还要组织进行装置的创新改进。
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者。
教师给学生的不应是平坦的道路,而应是正在修建的桥桩或是杠杆的支点,让学生自己搭建桥梁,操起杠杆实现应有跨越。
教学设计要强化追求“预设和达成”的统一。
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分组实验中,学生体验深刻。
在平坦顺利地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未能展示学生的许多设想和猜测,会失去许多探究机会。
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做出些针对学生认知思维方式预想,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有活力和生机。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教学反思在本次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个主题进行讲解。
通过准备课件、多媒体资料和实物演示,我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的物理原理。
首先,我在教学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研读了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点。
我设计了一份详细的教案,确定了教学步骤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实物示例,以便更好地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和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我首先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然后,我展示了一些实物示例,如燃烧、化学反应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效果。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本次教学中,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收获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4、有气体参与反应或生成的,必须在密闭的容 器中完成,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物质交 换。
探究
方案1
红磷燃烧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
1、红磷燃烧的
现象。
红磷
2、气球的变化。
3、燃烧前后总 质量是否相等
活动与探究1 :白磷燃烧
实验 现 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结论
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活动与探究2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方案2
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实验 现 象:
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
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
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 量守恒定律。
阅读课本P103,填写下面的空格
种类
数量
质量 种类
总质量
质量 种类
种类
分子总数
完成学案P69“学生活动7”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误区:
阅读课本P102的“多识一点”, 请试着说一说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 实验的本质区别
我能解释:
1、镁带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氧化汞受热 分解后生成的汞的质量比氧化汞的 质量减少了。这两个反应是否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把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 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 对吗?为什么?
例题解析
• 【例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D.可能含有C、H、O元素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 •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种 • 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必然结
果;
捷足先登
• 【例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YZ来自Q反应前物 8
2
20
5
质质量
反应后物 待测
10
8
13
质质量
则待测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
本专题小结
•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 •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
• 1、要用实验事实来验 证、检验假设;
• 2、要判断化学反应前 后的质量变化,因此 要使用天平作为主要 工具;
• 3、要多选几种现象不 同的化学反应作为实 例。
新建文件夹\初中化学实验:15氢氧 化钠与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标
清.flv
• 新建文件夹\初中化学实验:14白磷燃烧前 后质量的测定 标清.flv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⑴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 以必须强调“参加”。
⑵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⑶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而不 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完成学案P68“学生活动5” 中的练习1
活动与探究3 特殊实验: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
完成学案P69“学生活动5” 中的练习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填“>”“<”或“=”)
反应
1、 阅读本P100“活动天地”, 会完成其中的两个问题。
2、观察P101的丙图,给同学 们讲讲为什么过氧化氢的质量 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相等啊?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