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3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3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3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5
(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产业结构变化
2.经济发展内涵
在谈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把握场合和范围。 否则就会被这个概念弄糊涂 最窄的角度 经济发展就是指的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是同义词。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转变,最重要的经济结构就是产业结构,即 三次产业结构。 较宽的定义 工业部门不断扩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经济发展,它与工业化是同义语。
不同场合的意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 义不一样 环境、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指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里的发展指经济增长。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8
(二)发展三核心内容
• 刘易斯指出: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增进了幸福,而在于增加 了人类选择的范围;增长使人更能控制环境,从而增加自己的自由。
政治自由
经济机会
社会机会
透明性保证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公开性、信息分享和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保护性保障 为那些遭受灾难或其他突发性困难的人,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人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安全网。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 自由的含义指“个人拥有的按其价值标准去生活的机会与能 力”,包括法定的自由权利和获取某种福利的法定资格。 • 森认为,经济发展最终应该归结为人们“是什么”和“做什 么”,例如人们是否健康长寿,能否读书写字、相互沟通等等。 这些直接与他们的权利而不是经济的总供给和总产出相关联。
自尊
自由指从物质生活条件中被解放出来。自由意味着社会及其成员 选择范围的扩大,或者限制范围的缩小。

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问题 。 上述 理论 和方 法从静 态 的角度 研究 了发展 中国
发 展 中 国家 最 典 型 的特 点 就 是 明显 的 刚性 结 构 。结构 刚性 意味着 在较 长 的时期 内发展 中国家 的 结 构 没有 明显 的改进 ,克 服这种 刚性 必须大 力发展 工业 化 。结 构 主义者 认为 这种 工业化 必须是 有计 划
作者简 介:苏红卫 (9 9 ) 16 一 ,女 ,石家庄人 ,经济师 ,从 事经 济管理研究 。
圈 一 舢 唧
维普资讯
苏红卫 :发展 经济学的三个发展 阶段
鲁格 ( A.O.K gr 、B 巴拉 萨 ( .B l s ) mee) . B a sa 、 a H.G.约翰 逊 ( H.G.Jh s )、D.拉 尔 ( ono n D.
二 、发展经 济学 的第 二个 阶段— — 新古 典 主义 发展 阶段
结构 主义思 路使得 一些 发展 中 国家在上 世 纪五 六十年代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 就,但是从 17 年 90 代开始,这些国家陷入了困境 ,而那些实行价格杠 杆控制 的市场经济 国家 的经济却在持续发展 。对 此 ,T .W.舒 尔 茨 ( .W.Sh l ) T eut 、A.O.克 z
家 的结 构变 化 ,结 构主 义者还 从动 态 的角度探 讨 了 结构变 化 的过程 。s .库 兹涅 茨 ( .K ze )通 过 S unt s 对增长 过程 中的结 构变 动分析 ,试 图展 现刚性 结 构
的工业化 ,有计划的工业化是破解发展中国家刚性 结构 的法宝 , 由此他 们提 出了一系列 结构 主义发展 思路。上世纪 4 年代 出版的 《 o 东欧与东南欧工业 化 问题》 和 《 落后地 区的工业 化》是 发展 经济 学登 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文献。前者提出了在工业部门 中实施有计 划 的工 业化 思想 ;后者则 通过 建立 数学 模型,探讨 落后地区工业化落后和大规模农村伪装 失业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2 世纪 5 年代初 ,R 0 0 ・ 普雷 维什 ( R.Pei h r s )和 H.w.辛 格 ( be H.W. S gr i e)提 出 了 “ n 普雷 维什 —— 辛格 假说 ” ,即欠 发 达 国家 “ 易条件 长期 恶化 ” 的命题 ,认 为发展 中 贸 国家应实行进 口替代工业化。15 94年 w.A .刘易 斯 ( W.A.Lws ei )设 计 出 二元经 济结 构发 展 模 型 的分析 框 架 ,将 发 展 中 国家 的 刚性 结 构 问 题 理 论 化 、空 间化 、具体 化 ,成为结 构 主义发展 思路 最有 影 响 的理 论 基 础 和 理 论 武 器 。 15 97年 罗 森 斯 坦 一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习题解答-3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习题解答-3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外延型增长自然增长率稳态实际经济周期二、问答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

3.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4.简述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实际经济周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面)冲击而不是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方面)冲击所造成的。

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它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此做出优化反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均衡。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sY kY
(3.6)
Y s
(3.7)
Yk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4
结构变化模型
路易斯理论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6
Figure A3.2
在索洛模型中改变储蓄率的长期 运行的影响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7
劳动量
3-7
结构变化模型
路易斯理论 结构变化与发展模式 结论及意义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8
国际依赖革命
新古典主义的依赖模型 错误的典范模型 二元发展论点 结论及意义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剩余劳动力 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不发达的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15
Figure A3.1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平衡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3-2
哈罗德-多玛模型
S sY
(3.1)

第3章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

第3章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

传统农业
15 •
模型设定(续): –每个农户的粮食生产函数具有性质: 1. 不变规模报酬 2.单个生产要素投入边际递减,写为 Y = F(T, L) –Y = F(T, L)=TF(1,L/T) 以y=Y/T表示单位土地产出,l=L/T单位土地劳动投入 ,则写成单位土地的生产函数: y=f(l)其中f(l)=F(1,l) –由农户的生产函数性质(1,2)单位土地的生产函数具 有性质
传统农业
9 •
在中国历史上,小农体系指的是一种以小农耕作为主导的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里的“小农”不仅包括自耕农,而 且也包括佃农. • 小农体系不仅制约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 现代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但持这种论点的人会给出两个理由,一个是小农损失土地 经营规模扩大之后带来的规模经济,另一个是小农不利于 现代要素、特别是机械的采用。但是,这两个理由都缺乏 理论和经验依据。
传统农业
4 传统农业的“贫穷”来自于它具有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
•从两方面来理解 其一,单位面积产出较低; 其二,人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传统农业
5 •
原因: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三大传统要素,即土地、人力和畜 力进行生产,最终都会面临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限制 。基本不使用良种、化肥、杀虫剂、机械等现代农业 生产要素。 劳动生产率较低除受制于现代要素缺失的限制之外, 还和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农业有关。较高的劳动力/土地 比例压低了劳动力相对于土地的价格,从而不利于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特别是机械技术的采纳,这样 ,人均产出就无法提高。
•资源有效配置通俗地说是所有要素都已经物尽其用,也意 味着劳动(资本)边际产出等于工资(利率) •然而,在舒尔茨以前,比如阿瑟·刘易斯就认为,传统农 业里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即处于完全失业的劳动力,但 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生存,传统农业不得不付出高于他们劳 动边际产出的工资。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2.课程代码:DECO1233.学时数:48学时4.学分:3学分5.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理解和分析发展经济学的实际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发展经济学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4)发展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5)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递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2)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法: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方面的贡献等;2)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末考试:进行对学生对发展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考核。

2.考核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2)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发展经济学,第三版,王明清,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1)《世界发展报告》2)《新全球经济杂志》3)《发展经济学文献》4)《发展经济学研究期刊》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1-4周: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演变2.第5-8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核心理论3.第9-12周: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4.第13-16周:发展经济学的政策与实践5.第17-20周: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七、课程总结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掌握分析发展经济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18、不平衡增长: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P171
19、发展极: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P185
那么,如何从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中跳出来呢?纳尔逊认为,要作一个“临界的最小努力”,即要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使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9.简述“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P220
一国应当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应积极地利用国外资源。
应当妥善地制定引进外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保证其有效使用。
4、库兹涅茨效应: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趋于恶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收入分配趋于改善。这一现象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5、主导部门: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一种部门的增长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增长,在所有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他通过前向、后向、和横向的联系带动其他部门。
6、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20、回波效应:“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21、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3)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3)

(四)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国富论》(1776年)―古典经济自由主义 奠基之作 《经济学原理》(1890年)―经济自由主t经 济自由主义的总结 《通论》(1936年) ―经济自由主义 的终结和 国家 干预主义的开端
1、剑桥学派-庇古、罗宾逊、凯恩斯等人 2、新古典经济学-- 3、马歇尔经济学图书馆 The Marshall Library of Economics 4、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 MARSHALL LECTURES
(五)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1912年 熊彼特(1883-1950) 1、创新理论 (1)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 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2)创新的种类:
新技术 新产品 创新活动
新企业组织
新市场
新原料
(3)经济发展(创新)主体――企业家 (4)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追逐超额利润 动力源泉 企业家精神:首创性、冒险性 敏锐性、成功欲、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1929-1933年的大危机 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相对成功 的工业化
4、重视内向型发展战略
(二)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1、重视农业的作用 2、新估计市场机制的作用 3、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4、重视外向型发展战略
增加生产劳动者的人数,必先增加资 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资金;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唯有增加便利 劳动的机械和工具……不管怎样都有增 加资本的必要。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势必增加 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由于科研的专业化,利于适当的机 械能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借用某种机 器的力量,能增加产品的数量。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k 0
k*
k 0
实际资本存量仍
然会增加,但是
与人口增长同比 例增加
0
k 0
k*
k
y (n+d)k sy k
k
10
索洛模型的稳态性质
索洛模型具有稳态的性质,也就是说,能够自动的达到均衡状态。
如果一个经济,最初的劳均资本,不在k*上,
在k*的左边
劳均投资将会超过广义折旧,资本k将会增加。由于总投 资曲线斜率下降,随着k的增加,两条曲线的差距不断缩
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增量资本-产出比
一般趋于上升。投资增加不一定带来相应的产出增长。
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实际暗含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 这也是不现实的。 即使投资所需的资本品能够得到满足,因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合格
管理者而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或者投资效率低下。 此外,还意味着不能用劳动来代替资本,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十
方程两边同除以L,即得到一个劳均生产函数 y=kα
公式中,y=Y/L, k=K/L。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表示产出是资本的增函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7
2.资本积累方程
资本来自储蓄,即一个社会总产品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扣除一个
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一个净投资,这就是资本的增加。
K sY dK
每个时期增加的总储蓄中必须扣除掉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以及折旧,剩下部分 才是资本的净增加。
8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
k sy (n d)k
右边的两项都是劳均资本的函数
第一项sy 劳均投资函数
随着劳均资本增加而上升。s被假定不变,与生产函 数曲线形状是一样的,以递减的速率增加,由于s<1, 位于生产函数曲线下方。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进入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
+ 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
速度。
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将趋于一致。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25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变量
符号
增长率
长阶段,波特则主要强调了不同阶段增长的要素特征。我
们可以将两者综合起来,从增长的要素特征和产业结构这
两个方面来确定经济增长的阶段。
41
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
人均资本存量都是模型的稳态。
30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模型的结论:
(1)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
术水平等;
(3)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
长模型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
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诞生了。
27
三、新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
✓ 人力资本(卢卡斯)
✓ 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 (罗默)
28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生产函数:
1.总量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变动方程:
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投资=储蓄
= · ()
则人均资本存量变动方程为:
△ = · () −
14
二、索洛模型
2.资本积累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内涵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二主要内容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发展经济学:第三世界的挑战

发展经济学:第三世界的挑战

发展经济学:第三世界的挑战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贫困国家和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的学科。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许多独特的挑战,包括贫困、不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不公正、资源匮乏等等。

本文将探讨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贫困问题贫困是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缺乏基本的食物、水源和医疗服务。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第三世界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需要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提供创业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等方式实现。

此外,教育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贫困,并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投资于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减轻贫困压力的重要步骤。

建立健全的福利计划和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安全网,并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境。

第二部分:政治不稳定第三世界国家常常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问题。

这种不稳定既可能是内部冲突引起的,也可能是来自外部干预的结果。

无论什么原因,政治不稳定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第三世界国家需要建立强大的政府机构和法制体系。

这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并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和推进透明治理,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政治不稳定问题。

另外,国际社会应该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政权。

这包括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第三部分:资源匮乏与环境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在资源方面常常面临匮乏的情况。

这可能是自然资源短缺,也可能是人力资源不足。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挑战。

解决资源匮乏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吸引外来投资来实现。

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并加速经济发展。

对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选择之一。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內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內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題,掌握托达罗的乡一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呈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发展经济学教案

发展经济学教案

发展经济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原理、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以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发展策略;3. 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发展经济学概述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3. 经济发展指标和衡量标准。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4.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经济发展战略1. 进口替代战略;2. 出口导向战略;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4.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政策;3. 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4. 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章: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1. 工业化的定义和阶段;2. 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和路径;3. 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制定;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章: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2. 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 外资的引进与利用;4. 开放型经济的构建与管理。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金融发展1.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3. 政府支出与经济发展;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

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四、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 ♪ 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用于 分析中国经济增长, 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并取得了成 果。
1.舒元 舒元 ♪ 1952 1990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 1952—1990 1990年 增长率6.74%,其中资本 6.74%,其中资本、 增长率6.74%,其中资本、劳动的 贡献分别为5.80%、0.92%,净产 5.80%、0.92%, 贡献分别为5.80%、0.92%,净产 出增长99 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 99% 出增长99%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的增 长率仅0.02 0.02%。 长率仅0.02%。
♪ 故中国物质生产净值的增长主要依 靠的是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其次 的是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 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 是劳动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投入的增加; 增长在总增长率中所占份额较小, 增长在总增长率中所占份额较小, 甚至为负值。 甚至为负值
♪ 1973—1982年,拉美对外债务增加 1973—1982年 墨西哥在1982 1982年 了7倍。墨西哥在1982年8月采取 的行动触发大规模拉美债务危机。 的行动触发大规模拉美债务危机。 1980——1990年 ——1990 1980——1990年,几乎所有拉美国 家人均收入都出现负增长。 家人均收入都出现负增长。
♪ 2004年以来,多数拉美国家经济好 2004年以来 年以来, 经济增长率达到4.5%,恢复到 4.5%, 转,经济增长率达到4.5%,恢复到 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2005年 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2005年 拉美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只有3.7% 拉美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只有3.7% 左右。2006年虽略有上升 年虽略有上升, 左右。2006年虽略有上升,也只有 3.9%。 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内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 • 私人储蓄又分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
3.3.1 家庭储蓄
•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 余额 • 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 资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 • • • • • 收入水平* 社会分配状况* 消费习惯* 宗教信仰* 年龄结构* 经济环境*
四、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 其发展战略
• 信贷市场的重要性 •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 • 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改革
4.1 信贷市场的重要性
• 一国的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市场、资本 市场等)负责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直接、 间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完善, 信贷市场起着主要的投融资作用。 • 下面以农业和农村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 的信贷市场为例加以说明
• 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 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 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 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 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 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第三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 核心就是资本形成。
——纳克斯(Nurkse, R.)
主要内容
• • • • 资本及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其发展战略
一、资本及资本形成
• 资本的概念 • 何谓“资本形成”
1.1 资本
价格结构调控的后果
• 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 • 同时可降低了居民收入(工资),企业 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 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
这一政策的弊端
• 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 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 经济增长不健康* •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制造通货膨胀
2.5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 主要观点 • 具体分析 • 政策含义
2.5.1 主要观点
• 缪尔达尔(Myrdal, G. K.)在1957年出版 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 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 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 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 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
2.1 先前的理论综述
• • • • 斯密的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 麦迪逊(Maddison, A.)和纳迪里 (Nadiri, M.)等的实证研究*
2.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 论
• • • •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2.1 主要观点
2.5.2 具体分析
• • • • 分析方法 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 均
分析方法
• 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 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 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 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 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 决定的
3.4.2 政府强制储蓄
• 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 • 价格结构调控 • 制造通货膨胀
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
•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 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 • 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 控和制造通货膨胀
价格结构调控
• 定义 • 效果 • 弊端
什么是价格结构调控
•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随价格结构进行调节 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 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 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 • 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 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 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 格
•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 要观点 • 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
2.4.1 “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 主要观点
• 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提出了 “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 陷阱”理论 • 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 “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 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 • 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 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 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
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 • •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3.1 主要观点
• 1956年,纳尔逊(Nelson, R. R.)在《不 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 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 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 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 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 性循环* • 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 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
2.2.4 对该理论的批评
• 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 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 构和消费习惯)* •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 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 •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 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 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4.2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
• 三种需求 • 两类供给者 • 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4.2.1 三种需求
• • • • 固定资本需求* 运营资本需求* 消费信贷需求* 在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运营资 本和消费信贷非常重要*
• 如图 • 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提高,经济 增长率提高* • 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
低水平均衡陷阱
• 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 的关系 • 人均收入低于OE时* • 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 • 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 • 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
2.3.3 政策含义
2.3.2 具体分析
•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低水平均衡陷阱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 • • 如图 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 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 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 定下来*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2.6 结论
• 这些理论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 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 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 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 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 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 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 水平
三、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
• • • • 资本来源于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2.2.2 具体分析
• 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 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 →产出低→收入低 • 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 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 →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 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
• • • • 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分类* 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 他互补的生产要素一道代表未来的生产 能力
1.2 资本形成
• 什么是资本形成* • 资本形成的本质*
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 重要性
• • • • 先前的理论综述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 改良 •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 结论
3.1 资本来源于储蓄
• 一个国家能够获得的资本总量是国内储 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本章先介绍资本的 国内来源—国内储蓄,资本的国外来源 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
3.2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 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 • 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 • 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差异很大*
3.3 私人储蓄
3.3.2 企业储蓄
• 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 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 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 源 • 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 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 也较少
3.4 政府储蓄
• 一般政府储蓄 • 政府强制储蓄
3.4.1 一般政府储蓄
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 环积累”的发展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 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 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 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 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 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 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 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 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 • 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
• 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 家经济贫困 • 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 出陷阱 • 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 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2.3.4 对该理论的批评
•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 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2.4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 理论及其改良
• 效果 • 副作用
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
• 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 的生产,促进资本形成* • 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 政府的税收提高 • 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 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