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1]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案例分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剖析了二者的确定方法,指出它们在环评中的作用。
结合某水泥厂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通过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分析了设置防护距离的必要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案例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涉及到某些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并且这些无组织排放源分散、排放高度低,污染物往往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形成较高的落地浓度,对项目附近居住区人员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按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要求,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同时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要求也未废除。
这在广大环评工作人员中产生一定的误解:有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还需要卫生防护距离吗。
本文用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方法。
1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给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1]。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2]。
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关系到厂址的选择、厂区平面布置等,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 区分并执行现行导则所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2]参考我国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标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条件是:对于无组织排放源强,厂界外最高浓度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但是不满足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的原理为:计算不同气象条件下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各点的预测浓度,将最远超标距离作为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依据。
(完整版)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常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汇总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区别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一种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种是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它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提出来的,名称比“卫生防护距离”更客观些。
虽然两者名称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距离,都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二、主要不同之处目前,有GB号的各种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通过计算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从上述可知,有GB号的各种卫生防护距离是以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为起点算起的,而大气导则是以厂界为起点算起的。
三、应用的原则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GB号);一种是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是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1、有GB号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优先执行。
2、对于大气无组织污染源而言,无GB号可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来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
3、有的地区,在计算防护距离时,需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同时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也没有问题。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4)卫生防护距离在 100m 以内时,级差为 50m;超过 100m,但小于或等于 1000m 时,级差为 100m;超过 1000m 以上,级差为 200m。当计算的 L 值在两级之间时,取距离大的一级。
对未发布环境防护距离规定的建设项目,应按照 HJ2.2 和环函〔2009〕224 号“关于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定防护距离标准问题的复函”的要求执行:“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的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防护距离应综合考虑经济、 技术、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气象等 条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 家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的环 境影响评价导则等环保标准。其他标准或规范性文件中依法提出的防护距离要求若与上述环保标准 要求不一致,应从严掌握”。
10.2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的技术方法
10.2.1 卫生防护距离的相关规定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 或 GB/T3840,为一个标准两个标准 号,下同)规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 GB3095 与 TJ36 规 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 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可见,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 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 GB3095 与 TJ36 规定的居住区 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实例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条件

实例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条件黄舸【摘要】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其定义相近、设定途径相似,但两者又有不同。
故在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预测分析时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极易混淆。
本文以某县殡仪馆建设项目为例,详细分析建设项目设置防护距离的设置条件,帮助环评工作者理解防护距离设置原则,防止出现“在环境保护法规和导则要求下盲目划定、划大防护距离”的技术错误。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hygienic buffer zone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zone have similarity in the respects of definition and setting way, which is subject to misunderstanding in practical work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forecast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 in a funeral parlour of a county. The conditions to set protection zon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was helpful for the people who condu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and preventing over large protection zone.【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实践【作者】黄舸【作者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1 防护距离概念卫生防护距离[1~3]: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 (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说明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2009-03-24 21:36:54)分类:蓝魔之旅标签:大气导则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说明杂谈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大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1、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大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一个人的询问邮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常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汇总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区别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一种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种是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它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提出来的,名称比“卫生防护距离”更客观些。
虽然两者名称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距离,都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二、主要不同之处目前,有GB号的各种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通过计算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从上述可知,有GB号的各种卫生防护距离是以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为起点算起的,而大气导则是以厂界为起点算起的。
三、应用的原则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GB号);一种是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是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1、有GB号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优先执行。
2、对于大气无组织污染源而言,无GB号可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来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
3、有的地区,在计算防护距离时,需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同时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也没有问题。
石化企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

《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 离》中确定的卫生防护距 离与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大 气环境( HT 2 . 2 — 2 0 0 8 ) 中规定计算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 离结 果 相 比较 。对 比分 析 了现 行 的 石 化 行 业 的 卫 生 防 护 距 离标 准 与 大 气环境防护距 离确定方法的差异,提 出了尽快完善现行标准及制 定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技术方法的建议,为环境评价与保护工作提 供参考。 Βιβλιοθήκη 绍。 j T f 【 H
一
≥ :
)
一
生
H :
‘
i I
l
— —— 一
2卫 生 防护 距 离 和 大 气 环 境 防护 距 离的 对 比 2 . 1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的 计 算 方 法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公式计算法:另一种是标准法 ,包括国家标准和 行业标准 。 2 . 1 . 1 公 式 计 算 法 根据G B / T 1 3 2 0 1 — 1 9 9 1《 制定地方大气 污染物 排放标 准的技 术方 法》规 定,卫生防护距 离的计算 公式为:
【 关键词 】大气环境 防护距 离; 卫生防护距 离;无组织排放
1前言
G B 8 1 9 5 - 8 7《 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 》( 即将被G B 8 1 9 5 — 2 0 u替代 ) 及 S H 3 0 9 3 一 l 9 9 9《 石 油化工企业卫生 防护距离》, 后者 中距离 限值也 是 根据卫生 防护距 离的计算公式得 出的。本文主要讨论S H 3 0 9 3 — 1 9 9 9 《 石油化 工企业 卫生 防护距离 》。 2 . 2 大 气 环 境 防护 距 离 的计 算 方 法 大气 环境 防 护距 离 计算 模 式 是 基 于s c r e e n 3 的估算模式, 采 用 了 单源 高斯烟羽扩 散模式 ,适合模拟小尺度范 围内流场一致 的气态 污 染物的传 输与扩 散。大气环境 防护距 离计算 的原理 是:计 算不 同气 象条件下 无组织 排放源 下风 向各点的预测浓度 ,将最远超标距离 作 为确定大气环境 防护距 离的依据 。污 染物 的浓度计 算公式 如下 :
浅析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作 者 简 介 : 夏 兰 生 ,男 ,19 9 0年 毕 业 于 清 华 大 学 环 境 工程 专 业 ,获 学 士 学位 ,长 期 从 事 环境 工 程 设 计 及
距离标 准时 ,卫 生 防护距 离 的 数值 可 以直 接从 相
应标 准上查取 ,称 之 为标 准查 取法 。
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 已发表 一篇论文,现任公 司副总
>5 0× 1 0
6 o 0 5 o 0
5 o o 4 o o
4 H 0 0 3o 0
水 泥 厂
年 产 水 泥/ ( a ) t・
硫 化 碱 厂
<5 0× 1 4 0
G l0 82 0 B 8 6 -o O
G 1 0 92 o B 8 6 -o 0
60 0
≥ l 0 O0 0
塑 料 厂
碳 素 厂
生 产 规 模/ t・ ) ( a
年 产 石 墨 电 极/ t・ ) ( a 内燃 机 厂 汽 车 制 造 厂 石 灰 厂 石 棉 制 品 厂
<tO o 0
>l o 00 O
10 o
1) 0 ( 0
10 0
80 0 60 o
8 0 0 lO o o
6H O o 60 0
60 0 8o o
G 16 48 B 6 —9 1 G 16 58 B 6 .9 1
小 型 氮 肥 厂
合成氨 ( 吨率 )( a ) 万 / t・
/
≥2 0 50 0
G 16 68 B 6 .9 1
与 T3 J6规定 的居住 区容许 浓度 限值 ,则无 组织 排
放 源所 在的生产 单元 f 生产 区 、 车间 或工 段 ) 与居
危险化学品相关间距的理解

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零售业的店面应与繁华商业区或居住人口稠密区保持500m以上距离。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m;2、安全间距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防火间距为防止着火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物,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该间距意义在于消防救援。
2)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生产装置、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目的是防止、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超过120米。
3、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定义,从产生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即满足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最小距离。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8195-2011)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1200米。
4、环境影响卫生防护距离环保部门对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与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一致,主要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无组织排放源散发的有害物质,对工厂周围的居民健康不至于造成危害的最小距离。
5、《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明确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以下简称危化装置)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设定的缓冲距离作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该标准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与上述防火间距、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在于1. 可接受风险标准只用于限定危化装置与厂区外部防护目标之间的距离,主要目的是减小危化装置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事故对周边社会公众的影响。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辨析及其环评中的应用探讨

李 玉先
( 莆 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福建莆 田 3 5 1 1 0 0 )
题, 仍存在歧 义和认识不清 , 环评文件编制 、 项 目审查和环境管理 等方 面存在 困惑与混淆 。因此本文就大气环境及卫生 防护距离的
行 计 算 的方 法
设 置 起 点 以污 染 源 中心 起 点 、 与 敏 感 区边 界 之 间 的距 离 。
以污 染 源边 界 为 起 点 至 敏感 区边 界 之 间 的距 离
计 算 参 数 无 需 输 入 气 象 数 据 ,不 考 虑 污 染 物 的毒 性 和 周 边 点 源 的 叠 需 要 选 择 部 分 气 象 条件 , 同时 需 要 考 虑 污染 物 的 毒 性 和 周
设 置 问题 进 行 探讨 。
1大气 环境 防护距 离与 卫生 防护距 离概 述 与 区别
O引 言
H J 2 . 2 — 2 0 0 8 导则首次提 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的用意很 明显 , 就是建立环保系统 内的管
建设项 目大气无组 织排放源具 有分散 、 排放高度 低 、 近距离 理要求 , 以取代原卫生部提出的卫生 防护距离 的概念 。虽然大气
表 达 方 式 以源 中 心 为 圆心 , 以 大气 环 境 距 离 为 半径 画 圆 , 超 出厂 界 的 以源 边 界 为 界 ,以 偏 离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为 限 作 相 似 图形 , 最
部 分 最终 以大 气 防 护 区 域 为 概念 产 , 结合 包 络 线 图 来 表 达 。 终 落 实 以 场界 外 多 少 米 范 围来 表 达 , 不太科学。
有效高度差异 、 原料工艺差别 、 不 同污染物特性 、 地形 因素 等方 面 对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的影响 。其二 , 公式 中将无组织排放生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常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汇总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区别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一种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种是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它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提出来的,名称比“卫生防护距离”更客观些。
虽然两者名称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距离,都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二、主要不同之处目前,有GB号的各种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通过计算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从上述可知,有GB号的各种卫生防护距离是以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为起点算起的,而大气导则是以厂界为起点算起的。
三、应用的原则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GB号);一种是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是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1、有GB号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优先执行。
2、对于大气无组织污染源而言,无GB号可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来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
3、有的地区,在计算防护距离时,需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同时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也没有问题。
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的区别

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的区别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的区别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安全防护距离从产生有害因素生产装置或车间的边界开始计算,至居民区、港口、码头、车站或主要交通要道边界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是从保护人类角度出发的,环评中一般使用卫生防护距离一说.安全防护距离是安全部门出台的一个专业术语,一般是为保护生产工人(如危险设备与操作工人间的安全防护距离)、公共设施及人类角度出发的。
一般安全评价讲安全防护距离。
本人曾看过安全评价,一般安全防护距离是指爆炸等可能波及的范围,它不包括爆炸等引起污染物扩散可能危害的区域。
卫生防护距离从风险评价角度而言(不仅风险评价有,参见《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指出现事故后污染物可能波及的范围,它不但要保护人类,而且要保护所有敏感目标,故卫生防护距离一般应大于安全防护距离。
铁路两边种植的树木以抗有害气体性强的为主,常绿的以桧柏为主;落叶的以乡土树种为主。
种植树木,乔木应在10米以外,灌木应在6米以外,边坡上不宜植乔木和高灌木,应植草皮或矮灌木防水土流失,在通过市区和居民区时,应尽可能绿化带宽些,并以防声噪的树木为主。
公路和铁路交叉时,应留有50米的视距,距公路中心400米以内,不可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
转弯处内径在150米以内,不得种乔木,可种草或小灌木,机车信号灯处1200米之内,不得种乔木,可种草卉。
火车站绿化可布置花坛,水池边等以遮荫树为主。
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铁路管理机构提出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
[整理版]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1]
![[整理版]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1]](https://img.taocdn.com/s3/m/a364dc3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8.png)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大气防护距离是环保部在大气新导则里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卫生部早就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一般是消防等其他部门提出的,至少所提出的职能部门就不同了。
一般在环评中,前二者用的多,环保部要求的是二者同时测算,并结合行业相关防护距离规定,取要求高的那个。
1、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GB/T13201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简称“计算公式法”。
二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确定,简称“行业标准法”。
2、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的规定主要为:(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2)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3、安全防护距离是属于安全评价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防护距离标准”(草案)的制定和实施,安全防护距离所涵盖的范畴已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的狭义上的防火防爆安全距离的概念,拓展为基于危险化学品风险事故后果分析、考虑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周边保护目标人员安全为目标等多因素影响下的广义上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

() 价 标 准 的选 择 。标 准 值 一般 选 用 1评 G 3 9 ~1 9 《 境 空 气 质量 标 准》 中 1 B 05 96 环 小 时 均 时 的 二级 标 准 限 值 ; 没 有 小 时 限 对 值 的 , 取 日均 限 值 的 三倍 ; 可 对标 准 中未 包 含 的 , 参 照 T 3 ~7 《 业企 业 设 计 卫 可 J6 9 工 生 标 准 》 中居 住 区 大气 有 害 物 质 的最 高 容 许 浓 度 的 一 次 限值 。 如 已 有 地 方 标 准 , 选 用相应值 。 ( ) 染 物排 放 源 强 有 场 界 排放 浓 度 2污 标 准 的 , 气 环 境 影 响 预 测 结 果 应 首 先 满 大 足 场 界排 放 标 准 。 如预 测 结 果在 场 界 监 控 点 处 超 标 , 要 求 削 减 排 放 源 强 。 计 算 大 应 气 环境 防护 距 离 的 污染 物 排 放 源 强应 采 用 削减达标后的源 强。 3 1 2大 气环 境防 护 距 离的 确 定 .. 采 用 HJ 。 ~2 0 推荐 模 式 中的 大 气 22 0 8 环 境防 护 距 离 模式 计 算 各 无 组 织排 放 源 的 大 气环 境 防 护 距 离 。计 算 出 的 距 离是 以 污 染 源 中 心 点 为 起 点 的 控制 距 离 , 出 厂 界 超 以 外 的范 围 , 即为 项 目大 气 环 境 防 护 区域 。 当无 组 织 源 排 放 多 种 污 染 物 时 , 应分 别 计算 , 最大 值 确 定大 气环 境 防 护距 离 。 按 对 属 同 一生 产单 元 ( 生产 区 、车 间 或工 段) 的 无 组 织 排 放 源 应 合并 作 为 单 一 面 源 计 算 大 气环 境 防 护 距 离 。在 大 气环 境 防 护 距 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 3 2 卫生 防护距 离 的确定 方 法 . 目前 在 国 内 环 评 中确 定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的 常 用 方 法 有 两 种 : 是 根 据 GB/T 一 l 2 l 1《 定 地 方 大 气 污 染 物 排 放标 ~9 制 30 准 的 技 术 方 法 》 中的 计 算 公 式 , 按企 业 大 气 污染 源 无 组 织排 放 水 平 确 定所 需 卫生 防 护 距 离 , 文 简 称 公 式 法 。 另一 种是 根 据 下 各 行 业 单 独 制 定 的 行 业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标 准 , 考 当 地 常 年 平 均 风 速 和 企 业 生 产规 参 模 , 定 不 同 的工 业 企业 卫生 防 护 距 离 下 确 文简称行业标准法 。 3. 1公式 法 】 2。 GB/T 2 ~9 l 0l 1推 荐 的工 业企 业 卫 3 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2010-11-30 13:34:04|分类:环境评价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大气防护距离是环保部在大气新导则里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卫生部早就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和放火间距一般是消防等其他部门提出的,至少所提出的职能部门就不同了。
一般在环评中,前二者用的多,环保部要求的是二者同时测算,并结合行业相关防护距离规定,去要求高的那个。
仅供参考1、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GB/T13201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简称“计算公式法”。
二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确定,简称“行业标准法”。
2、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的规定主要为:(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2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3、安全防护距离是属于安全评价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防护距离标准”(草案)的制定和实施,安全防护距离所涵盖的范畴已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的狭义上的防火防爆安全距离的概念,拓展为基于危险化学品风险事故后果分析、考虑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周边保护目标人员安全为目标等多因素影响下的广义上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的标准选用问题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从环境空气质量的角度来说,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扩散稀释距离,使之到达居住区最近边界时,有害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限值,不致于影响长期居住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1、首先,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前,周界外无组织浓度最高点应低于GB 3095的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
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
源强。
2、计算标准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小时浓度限值,无小时均值时可用日均值的三倍。
卫生防护距离:
标准浓度限值取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任何1次浓度限值(mg·m N-3);该标准未规定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取TJ36规定的居住区1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mg/m N-3),该标准只规定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一般可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但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积累的物质,如苯、汞、铅等,则直接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对于物理化学无害因素,参照GBZ 2.1,2.2-2007)。
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1、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一个人的询问邮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
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标准制订探讨.

在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企业与周边各类建筑物或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并对最小间距做了限制。但在实际应用中防火间距的大小又受诸多因素的影明,它受热辐射、热对流、建筑物的外墙开口面积、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以及风速、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的功能等因素的影明,防火间距还与当地火灾扑救能力、建筑设计以及其他一些自然因素有关。总之,防火间距是主要考虑是针对火灾事故的防火需要和火灾扑救需要设定的,对于爆炸事故有一定的考虑,但不是主要。防火间距的确定基本不考虑危险物质泄漏后的毒性危害。
(2. P etroCh i na T angshan LNG P ro ject , Be ijing 100101, Ch i na
Abst ract :W ithout a standard of spec ifi c safety protecti o n d istance for dangerous che m ical enterprises m ake m any
第6卷第6期
2010年12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Jour nal of Sa fety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V o. l 6No . 6 Dec . 2010
文章编号:1673-193X (2010 -06-0023-07
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标准制订探讨
师立晨1
,高建明1
,吴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大气防护距离是环保部在大气新导则里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卫生部早就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一般是消防等其他部门提出的,至少所提出的职能部门就不同了。
一般在环评中,前二者用的多,环保部要求的是二者同时测算,并结合行业相关防护距离规定,取要求高的那个。
1、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GB/T13201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简称“计算公式法”。
二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确定,简称“行业标准法”。
2、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的规定主要为:
(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2)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3、安全防护距离是属于安全评价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防护距离标准”(草案)的制定和实施,安全防护距离所涵盖的范畴已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的狭义上的防火防爆安全距离的概念,拓展为基于危险化学品风险事故后果分析、考虑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周边保护目标人员安全为目标等多因素影响下的广义上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距离。
安全防护距离属于安全评价范畴,是以防范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下大
规模人员死亡(包括本企业、周围企业、居住区等人员)为目标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监管职责;而卫生防护距离(或环境防护距离)则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畴,是以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人群健康的影响为目标的,由卫生部门、环保部门等分别在职业卫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日常监管中承担监管职责。
4、更深入细致的论述,可参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王栋成等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9月)之第10章内容!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
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大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
1、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大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界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一个人的询问邮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
”该通知是在新大气导则出台之前颁布的,按照以往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防护距离是从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边界开始计算,请问该通知中要求的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应从哪里开始计算。
”我的答复是,对于这些尚未失效的管理性的文件,仍应注意执行。
同时,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从文字要求理解,该通知要求的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应从项目场界处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