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节
第四、藏象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脏象=内在脏腑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的形成(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脏腑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实体性器官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管腔性器官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多中空,与腑相近脏腑的功能脏、:贮存精气;五脏生理功能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聚也;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五脏与六腑总的特点五脏:形:相对的实质性器官;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形:相对中空的器官;功能:受盛和传导水谷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系统藏象学说特别强调五脏的核心作用,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六腑、形体、官窍,以及精神情志等,都分属于五脏,这就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即五脏系统。
88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脏心肝脾肺肾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五体脉筋肉皮骨五官舌目口鼻耳五华面爪唇毛发五志喜怒思忧恐五液汗泪涎涕唾其他……..…….……..……..……..89肝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题库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一、A11、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以下哪项不正确A、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一些机能B、长期对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了解了脏腑的一些机能C、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D、临床经验大量积累,丰富并完善了藏象理论E、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2、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中心为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心E、脑3、既是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的是A、脑B、胃C、膀胱D、三焦E、胆4、五脏六腑的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是A、脏病多虚,五脏宜补B、脏病多实,五脏宜泻C、腑病多虚,六腑宜泻D、腑病多实,六腑宜补E、脏病多实,五脏宜补5、对脏腑精气阴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B、脏腑之气是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C、脏腑之阴气能够抑制、宁静脏腑功能,减缓新陈代谢D、脏腑之阳气能够兴奋、推动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E、脏腑之精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脏腑生理功能得以发挥的动力6、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A、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B、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C、五脏者,实而不能满D、六腑者,满而不能实E、以上都是7、对藏象学说“象”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B、指五脏生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C、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D、指五脏病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E、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8、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运化和调节血量B、疏泄和防止出血C、化生和贮藏精气D、受盛和传化水谷E、藏神和血液运行9、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化生和贮藏精气B、受盛和传化水谷C、藏神和血液运行D、运化和调节血量E、疏泄和防止出血二、B1、A.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B.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故实而不能满D.传化物而不藏,故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满,故泻而不能藏<1> 、关于五脏的功能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B C D E<2> 、关于六腑的功能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四:①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某些机能;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认识了人体的复杂机能,并赋予相应的脏腑;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④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可升华而形成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1、主气
(1)主呼吸之气:肺司呼吸。主管人的呼吸运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 场所。肺司呼吸主要依赖于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呼出浊气、吸入自然界 之清气。
(2)主一身之气:肺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
参与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
五脏——肺
2、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 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水液输布和排泄的道路。 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五脏——心
二、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脉:
心主脉;脉:脉管、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2、其华在面
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3、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生理上,舌的色泽、运 动、味觉、语言等与心主血和心藏神密切相关; 4、在液为汗
汗由津液化生,脉内津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脏——脾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边,与胃以膜相连。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一、脾的主要功能
1、主运化 运:转运、运输;化: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和水液,并将
其转输至心肺及全身的功能。 (1)运化精微:主要依赖脾气的推动作用 脾气健运、脾失健运; 脾气主升:1、脾主升清;2、升提内脏。中气下陷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象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藏精气;形体与腑相 似
五脏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一、肝
位置: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生理特征:主动主升、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故称“刚脏”。 将军之官; 主要功能:主疏泄和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1. 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二字,首载《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的。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①不与水谷直接接触(非腑)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非腑非脏)③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非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这里的“满”和“实”,主要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即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2. 藏象学说的形成①古代解剖学的认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④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⑤④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
因此,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不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概念。
3. 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307考试是指《中医综合》考试,中医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其考试大纲包括如下。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内容;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3.精气学说: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阴阳学说:阴阳的含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一体观、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自和与平衡;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6.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与相及。
(二)藏象学说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2.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肺、脾、肝、肾、命门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肾与命门的关系;4.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脏的外华、.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5.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6.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7.奇恒之腑: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三)精、气、血、津液、神1.精的概念、功能、分类;2.气的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分类;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功能;5.神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6.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经络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别、表里、流注次序、循行部位的重要部位与交接点;2.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主要功能、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体质。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ppt
调节冲任 :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调节精室: 司精关之开合
2、肝主藏血
(1)含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2)生理作用:
①贮藏血液
肝主血海,血藏于肝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气)
②防止出血
血行正常。
“夫肝摄血者也“。(《卫生宝鉴》)
③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
4、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 心(心为主导)
心肺脾肝肾
神魄意魂志 主 宰
五脏藏神
五脏六腑之精
髓
脑为髓海 脑
(三)心脏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主君火,君火居上,主宰全身。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2、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与夏同属五行中的火系统,两者气化相通。
(3)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①行血
;
②生血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心主神明
⑴心主神志的含义
①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神 ②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③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狭义)
(2)神的物质基础——精气
精气——形
神
(3)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①任物作用 ——接受、处理、反映信息
②主宰作用 ——五脏六腑之大主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肺位最高,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
2、肺为娇脏: 肺为华盖,清肃之体,外合皮毛与大气直接相同,不耐寒热,
易受邪侵。 3、肺与秋气相应
(三)肺的生理联系
1、肺在志为悲 2、肺在窍为鼻 3、肺在液为涕 4、肺在体合皮 5、其华在毛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笔记
1﹒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3.《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气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称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为攻去病邪的方法。
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称为补土派;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称为滋阴派;5.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对温病的病因学是个很大的发展。
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创三焦辨证。
6.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体现于“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理论。
在治疗上如“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与此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10卷
《中基》自测题答案 10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A 4、 D 5, D 6、 C 7、 B
8、 A 9, C 10、 C 11、 B 12, C 13、 A 14、 C
A、膀胱经 B、肾经 C,督脉 D、冲脉 E,肝经
15、从腋下走出的经脉的有
A、肺经 B、心经 C、心包经 D、脾经 E、肝经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督脉起于( )。
2、奇经有( )条。
18、足厥阴经的起点与何经的终端相接?
A、足少阳经 B、足阳阴经 C、足太阳经 D、手太阴经
19,头痛位于前额属:
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以上都不是
20、不是纵向循行的经脉是:
A、冲脉 B、督脉 C、任脉 D、带脉
24、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肢厥逆,脉沉伏等、此属:
A、阳盛阴虚 B、阴盛伤阳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25,下列何种为从治法?
A、用热远热 B、通因通用 C、因地制宜 D、因病制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3,哪两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A、心与肺 B、肺与肝 C、心与脾 D、脾与肝
14、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腠理开合等功能的是: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5,血的生成与哪个脏的关系最密切?
1、气为血之帅
2,肺朝百脉
3、神
4,内湿
5,亡阴
六,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经络系统组成。
2,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3.10)--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概论】例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化生、贮藏精气,是下列哪项的功能?A.经络B.五脏C.六腑D.内脏E.奇恒之腑【答案】A【题解】五脏区别于六腑的功能是化生、贮藏精气,五脏共同完成了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贮藏;奇恒之腑贮藏精气;经络通行气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是什么?A.古代解剖学认识B.哲学思想渗透C.生活实践观察D.实验观察E.医疗实践经验【答案】A.B.C.E【题解】藏象学说是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在古代解剖知识、长期生活实践观察、医疗经验的积累、哲学思想渗透基础上形成的。
而实验观察是西方医学形成的基础,决定了西方医学是分析、微观医学。
二、填空题按照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特点,将其分为 、和奇恒之腑三大类。
【答案】五脏,六腑【题解】脏脏的分类首见于《素问·五藏别论》,其分类依据于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
《素问·五藏别论》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概括说明了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特点不同。
“满而不实”是强调五脏藏精气,宜保持盈满;“实而不满”是强调六腑传化水谷,但水谷充实不宜滞满。
奇恒之腑因其“外形中空,其形似腑,内藏精汁,功能似脏,似藏非藏,似腑非腑”,而异于正常之腑。
三、名词解释藏象【答案】“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五脏系统的外在现象和与自然相关事物的比象。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题解】藏:通“脏”,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象:指五脏系统的外在现象和与自然相关事物的比象。
包括三层内涵。
1.脏腑的内在形象;2.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3.五脏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明代张景岳解释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 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 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学习笔记一
今日学习藏象学说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以及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学习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内脏包括:1、五脏:心、肝、脾、肺、肾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的意思是“异常”,奇恒之腑是象脏又象腑的意思)。
其次我们看看藏象学说的形成的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认识:我们要记住,中国古代是有解剖的,也要记住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国。
我们古人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上认识了一部分人体。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这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司外揣内”,意思就是根据外治现象,推测体内处于什么状态。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这句话是说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之后通过”去伪存真“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医学大部分理论都是有理有据、正确的。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意思是古代哲学思想让我们的中医学理论化、系统化。
再来我们学习藏象学说的特点:1、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①五脏与六腑有关:即一脏带一腑,五脏配五腑,脏与腑的关系还是以脏为主;②五脏与形体官窍有关:形体包括: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包括:眼、耳、口、鼻舌,五体、五官均分属五脏,哪个体、哪个官窍出问题就能对于到相关的脏腑上。
③五脏与精神情志有关:④五脏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特点:第一、首先是脏的特点:1、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脏的形态特点:多为实体性器官;3、脏的阴阳:阴;4、脏的表里:里。
第二、再次我们看看腑的特点:1、功能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2、腑的形态特点:多为空腔器官;3、腑的阴阳:阳;4、腑的表里:表这些功能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 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 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 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四)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 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 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病理
疏泄不及 肝 失 疏 泄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 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 为积。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 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1]
藏象教案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
3. 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现,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
2. 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约5分钟)
(2)肺为娇脏:(约5分钟)
(3)主宣发与肃降:①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②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③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关系。(约10分钟)
3.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约5分钟)
(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约5分钟)
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章节
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肝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肝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肺在志为悲;(约5分钟)
(4)肺在液为涕;(约5分钟)
(5)肺气通于秋。(约5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②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
2. 难点:①肺主一身之气;②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藏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藏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不正确的是A.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B.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C.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D.藏象学说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正确答案:A解析: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古代解剖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知识模块:藏象2.下列哪项不是血液运行的前提条件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利D.肺朝百脉正确答案:D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及营气和血液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即血液的运行必须以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充沛心气、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
知识模块:藏象3.肝主藏血不包括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精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正确答案:D解析:肝主藏血包括:濡养肝及形体官窍、肝为精血生成之源、化生和濡养肝气、化生和濡养魂。
知识模块:藏象4.下列哪项是肝的生理特性A.肝为刚脏B.肝主藏血C.肝主疏泄D.肝在志为喜正确答案:A解析:肝的生理特性为:(1)肝为刚脏: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2)肝气升发: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
知识模块:藏象5.“……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是指A.男子,六八B.男子,七八C.女子,六七D.女子,七七正确答案:B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其理论和认识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早期的解剖实践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在《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容量、位置、长短等。
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
《难经》中对很多脏腑的部位形态,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宋代的《欧希范五脏图》及杨介的《存真图》等,则是解剖学方面的专著。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对人体内脏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而清代医家王清任,亲自解剖尸体,潜心研究数十年,著《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人的某些错误。
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
应当指出,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
考试大网站收集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并与脉管相连。
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内不停流动着,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
如果心跳停止,则血液
也就不再流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而形成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
再如感冒,由于皮肤汗孔开合失常而见无汗,并见鼻塞,咽喉疼痛,咳嗽等症,并可影响及呼吸之通畅,从而发现皮毛、鼻、喉、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因而形成了“肺主呼吸”、“肺合皮毛”、“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等理论概念。
3.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
如进食某些动物的肝脏或从治肝入手,可治疗某些眼疾,从而得知肝与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了“肝主目”的理论概念。
又如,发现某些补肾药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因而认识到肾的精气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又得出“肾主骨”之理论。
应指出,藏象学说的形成,还受到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
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与藏象理论的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如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即以五行学说理论为指导,而脏腑内部的对立统一运动,则多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