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6讲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65张)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
职能:
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作用
三、挫折:文革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
1、工业化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与失误
正确
启示一:
失误
启示二:
启示三:
新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苏建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项目
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
性质
政治
经济
外交
生活
教育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点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改革开放以来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新风尚
二、交通事业的起步
三、电视事业的发展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
职能:
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作用
三、挫折:文革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
1、工业化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与失误
正确
启示一:
失误
启示二:
启示三:
新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苏建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项目
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
性质
政治
经济
外交
生活
教育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点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改革开放以来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新风尚
二、交通事业的起步
三、电视事业的发展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上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复习课件)
• 11.(2012年安徽卷)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 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 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 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 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中共八大 正确: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 启示二:社会主义 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三年经济困难 平相适应。 尊重客观规律。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点:农民自发,党中央肯定推广
• 3、城市改革的三部曲 • (1)十二届三中全会 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1984年10月) (2)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 (1987年) (3)南方谈话和十四大(1992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有重 点,点线面 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总体知识结构
过度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教学课件
现代化是共和国史的中心和主题
一部共和国的历史就是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走上中国特 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开创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 以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所以理解和把 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 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心问题。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4、急剧萎缩:抗日战争时期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特征的表现
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3、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分期
四个阶段 :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革(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至今)
第八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把握两层: 一是新中国的成立 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是主线)
一、关于新中国的成立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写作背景:
•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 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 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 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 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 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 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 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 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 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 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 淹入你的性灵。”(《我所知 道的康桥》)
一部共和国的历史就是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走上中国特 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开创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 以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所以理解和把 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 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心问题。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4、急剧萎缩:抗日战争时期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特征的表现
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3、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分期
四个阶段 :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革(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至今)
第八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把握两层: 一是新中国的成立 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是主线)
一、关于新中国的成立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写作背景:
•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 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 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 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 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 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 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 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 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 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 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 淹入你的性灵。”(《我所知 道的康桥》)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PPT课件
侨居海外的钱学森回国 接受毛泽东宴请
被改造的民营资本家
6、“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 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〇上述两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〇土地改革后,当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私有, 现在中国农村土地是属于农民私有吗?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 —— 1957年
2.背景:(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和措施意义) ① 1951年,西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②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顺利完成, 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 条件; ③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一五”计划 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了 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林 家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 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5、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
王崇伦向人们介绍他的发明
农业合作社的社员: 发挥饱满的劳动热情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改造的资本家都踊跃参加 祖国建设,他们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哪些共同的 感受和情怀?
当家作了主人的中国人民长期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 力像火山一样喷发,他们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满 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 品种——“南优 2 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 治问题,“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融会贯通]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社会主 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 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 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⑤参加万隆会议:1955 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2)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 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 改善。1972 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于找准解题“题眼”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 治问题,“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融会贯通]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社会主 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 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 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⑤参加万隆会议:1955 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2)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 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 改善。1972 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于找准解题“题眼”
高考专题复习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 人教版
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和时间“ 1956年”可断定是 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整合 一、“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 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蜕化变 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 原因 质,出现贪污、浪费和官 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暴利 僚主义三害 范围 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 在私营企业中开展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 内容 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 主义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项目
二、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 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
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
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改;有些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
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 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完全占主导 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在过渡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 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
“三反”运动 (1)查处一批贪污 犯,纯洁了干部 队伍;(2)教育了 结果 干部的大多数; 及影 (3)挽救了一批犯 响 错误的同志;(4) 抵制了资产阶级 的腐蚀 项目
“五反”运动 (1)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 “五毒”行为;(2)打退 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 义的进攻;(3)在私营工 商业中进行了一次守法 经营教育;(4)建立了工 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2)过程 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 ①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 次全体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1 日开国大典。 10 月_____ ②______ 1949 年______ 2.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1)追歼残敌: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 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 台湾 和少数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_______ 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7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民版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曲折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 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 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 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动乱中的教育:1966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70 年代初,高等院校 开始招收 “工农兵学员” ,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 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 义建设
阶段特征 核心整合 名师在线
阶段特征——划分阶段
阶段特征
总结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195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70 年代初,新中国外交 获得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 影响较大,服装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比较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议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 背景
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 概况 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志愿军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和功臣集体,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 意义 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 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告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意义 民族 结束了_帝__国__主__义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 解放 族人民的历史 发展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社__会__主__义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的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 纪元 纪元
主题整合(一) 新中国成立与巩固政权的斗争 由教材理清史实 1.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内容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名师微点]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 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件
实施情况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使中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商业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其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THANKS
感谢观看
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增长
01
02
03
农业科技推广
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 适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 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粮食生产增长
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实现 了粮食自给自足,为国家 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改革开放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工业布局优化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工业建设,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 理的状况,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工业门类齐全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提升了国家地位和国防实 力。
经济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 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进行土地改革等,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调整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格局下,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为了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使中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商业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其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THANKS
感谢观看
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增长
01
02
03
农业科技推广
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 适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 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粮食生产增长
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实现 了粮食自给自足,为国家 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改革开放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工业布局优化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工业建设,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 理的状况,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工业门类齐全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提升了国家地位和国防实 力。
经济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 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进行土地改革等,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调整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格局下,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为了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部编公开课课件)第6课_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实现自给。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兰新、包兰等。 第一颗原子弹;结晶牛胰岛素。
在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以及所制定的 方针、政策等,虽然有过失误,但从总体上看, 仍然取得巨大成就。
模范人物:
两弹元勋:邓稼先;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雷锋、向秀丽……
30页动脑筋:
1、时间: 1956年 2、地点: 北京
3、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八 大 主 要 内 容
(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 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你认为八大在政治上的探索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建设
全面展开
二、探索中的失误
——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说假话)
材料2:
大跃进时壁画
“一个萝卜重千斤,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3: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画大 全社杀一口, 跃 (共产风) 足够吃半年。
进 时 期 的 宣 传 漫
(浮夸风)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浮夸风)
刻舟称瓜
(浮夸风)
(浮夸风)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公社食堂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自然灾害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苏联背信弃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的 危害:
•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类别
建设项目
成
500多个。
增长60%。 建成武钢、包钢。
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复习课课件人民ppt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
1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 制度基础。
“一五”计划的实施
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
农村改革的探索
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等改 革,探索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01
0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03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主 要内容
05
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实践成果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 城市改革与工业化、信息化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成就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民主自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实 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01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打破了封建
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02
公有制经济
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土地改革得到的资产,建立起公有
制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化发展
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党的八大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式开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启动(1949-1956)
深厚……政 党制度”。由此可判断,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国的 传统文化相适应的。
答案:A
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通过文字或图片材料,考查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 交方针的认识,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及其 成就的了解和理解,考查在世界政治形势下分析中国 外交活动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在外交上为什么要 “一边倒”?如何看待“一边倒”? 【提示】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 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 孤立。
(1)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方针、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2)纵横联 系,将近代中国的外交和现代中国的外交进行对 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特点;将中国的外交发 展历程及特点置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背景下进 行分析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提示】(1)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 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2)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3)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中 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而 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了会议圆满召开和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中国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参加了日内瓦会 议和万隆会议,而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年,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于 20世纪90年代后, 排除B、C两项。根据知识可知,中国参加的 这两次会议均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 没有联系,排除 D 项。在这两次会议上,中 国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影响力,推动了会议 取得了重大成果,故选A项。
答案:A
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通过文字或图片材料,考查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 交方针的认识,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及其 成就的了解和理解,考查在世界政治形势下分析中国 外交活动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在外交上为什么要 “一边倒”?如何看待“一边倒”? 【提示】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 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 孤立。
(1)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方针、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2)纵横联 系,将近代中国的外交和现代中国的外交进行对 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特点;将中国的外交发 展历程及特点置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背景下进 行分析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提示】(1)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 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2)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3)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中 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而 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了会议圆满召开和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中国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参加了日内瓦会 议和万隆会议,而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年,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于 20世纪90年代后, 排除B、C两项。根据知识可知,中国参加的 这两次会议均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 没有联系,排除 D 项。在这两次会议上,中 国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影响力,推动了会议 取得了重大成果,故选A项。
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课件
THANK YOU.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主要 是学习苏联模式,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逐步放开经济活动,引进 外资和技术,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包括 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04
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挑战与未来
全球化与国际竞争
全球化趋势下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如经济波动、文化冲突等。
国际竞争的压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需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提 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
中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解决。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前景与挑战
改革进入深水区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扩大开放面临的挑战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成为全球 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重要理论观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努力发展和完 善。
科学发展观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
【名师伴你行】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精讲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名师课件
(3)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他自治区在建国 后成立。
(4)三大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 秩序混乱。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践 (1)工业化建设: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与1952年相比,1957 年中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 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013大纲全文综:新中国 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 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 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 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构建与国家政体相适应的意识形 态)。
命题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例1] (2013·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 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 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处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 则。
(4)三大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 秩序混乱。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践 (1)工业化建设: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与1952年相比,1957 年中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 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013大纲全文综:新中国 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 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 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 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构建与国家政体相适应的意识形 态)。
命题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例1] (2013·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 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 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处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 则。
6.1.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课件)
3、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主要内容: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意义:
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政治路线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 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 良好的开端。
时间: 1953~1957年底 中心任务: 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结果: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016年杭州市考试纲要要求: 34.列举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历程 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经的艰辛探 索。 3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 的历史性转折,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 历程。 36.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 和外交成就。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了,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改造的资本家们都充分 发挥主人翁责任感,踊跃参加祖国建设,满怀激情 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初 期 Nhomakorabea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内容和方式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召开: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第2课时
毛泽东曾说:“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结合毛泽东的话,分析第一个五年计 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的?
(表一)
(表二)
图一:经过三年努力, 1952年底,工农业生 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图二:重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人均拥有量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甚至不如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饰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最新高考·真题研习
政治文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7·江苏)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 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
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
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单元总揽
第6讲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 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 索时期。成就和失误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建国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2.(2017·课标全国Ⅲ)下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 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1953 年 11 月, 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 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的农村 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故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 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C 项正确,D 项错误; 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是写意的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本 题的画不具有这一特点,A 项错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 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 容无关,排除。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 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 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 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 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 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思想文化文明 1.(2017·天津)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 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 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现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
外交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 思想文化
教育方针;科技领域,取得了“两弹一星”等巨大成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据题干“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 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 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 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说明新中国已经成立,“三大改造”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A、B 两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C 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 项是 1957 年,故选 D 项。
3.(2017·北京·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 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经济文明 1.(2017·海南)如图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 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由图中信息可知, 1950 年拖拉机成为农村的农业生产工具。人民公社化开始于 1958 年,故 A 项错误;农业机械化在农村普及是改革开放后的成就, 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在 1953 年以后,故 D 项错 误;拖拉机成为农业生产工具,这预示着机器将取代人力成为农 业的生产方式,故 C 项正确。
() A.参加万隆会议 C.出席日内瓦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 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 B 项正确。万隆会 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 A、C 两项错误;《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 D 项错误。
2.(2017·课标全国Ⅱ·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 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 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 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 但借用 洋器洋法 ,而 不准洋人代办 ……于富国强兵之 计殊有关 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 铁事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 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 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 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
政治 自治制度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体系。“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
经济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
表
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