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公共课诱思探究教学 期末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思探究教学论

144088 强小倩

【考核题目5】

研究探究学习方式,应关注学习策略和施教策略的研究。为此,应突出具体落实:实践探究和理论探究各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每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策略如何;各学科具体突出哪些探究学习,各以具体案例予以论证。

【参考来源】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三章(教学过程观.探究学习方法论)第三节(探究学习及其种类)

【作业展示】

一、实践探究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这就是实践探究的哲学依据。因而,实践探究的理论思路,一般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归纳研究两个教学层次去形成新概念、认识新规律的。实践探究是中小学生学习时常用的学习认识过程。在实践探究中,思维加工一般均由归纳研究来完成。由于实践探索的具体形式相异,包括实验探索、体验探索、经验探索、形象探索,因此,实践探究又有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经验探究,形象探究。

(一)实验探究

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而完成探索层次的学习,称为实验探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均可以运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向性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把观察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的丰富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形成理性认识;继续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反复思考,经历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实验探究主要运用于自然科学的学习,一般是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来实现探索层次的。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也是探索性教学实验。然而,演示实验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学生心理“跃跃欲试”,但却难以“亲手一试”,学习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让几位学生去协助,绝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旁观者。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当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另外,从为形象思维积累丰富的表象,有利于思维加工的角度,从自然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来看,对于学生实验,则要尽可能变验证性学生实验为探索性学生实验,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里,充分地运用手、眼、耳、鼻等全部感觉器官,在全面系统地感知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去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理论。所谓探索性学生实验,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观测,去探索研究、归纳出新概念,认识客观规律的学生实验。

具体案例:验证Cl2和验证HClO谁具有漂白性?(化学人教版《必修I》P72)

实验室中,在2个试管中分别加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依次通入Cl2和HClO,观察现象,通入Cl2的布条没有褪色,说明它没有漂白作用,而通入HClO的布条褪色变白,说明它有漂白作用。

(二)体验探究

体验探究是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施探索层次的。实质上,就是体验学习的具体体现。就是说,让学生投入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掌握其本质特征,而形成新概念,认识新规律。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物质的许多特性,如颜色、味道、气味、形状等,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依靠体验探究去获得。“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是其哲学根据。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概念的形成亦可以让学生体验而得之。

体验探究常应用于社会科学教学之中。譬如:政治课搞社会调查;历史课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文物古迹,以体验历史资源;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演课文剧等等,无不包含着诱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学习环节。

具体案例:历史课上在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天安门广场,登城楼,让学生体验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件。

(三)经验探究

学生接触客观世界,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这些有关的经验事实,进而归纳、研究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而不需要学生再去进行教学实验或亲身体验,即为经验探

究。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事实,完成探索层次,则是经验探究的主要特征。

在科学发展史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两手摩擦会发热,敲打火石迸火星,硬物钻木能起火,……归纳这些具体的同类经验事物,人类就得出了“摩擦生热”这一规律性的概括认识。人类从制造“永动机”的大量失败中,归纳出“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这些科学发现的认识过程完全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具体案例:初中数学得出正负数的教学;初中物理得出力的概念;等等

零上5摄氏度零下3摄氏度人推车

收入18元支出10元吊车提货物

上升6米下降4米茶杯压桌面

向东3米向西5米磁铁吸铁钉

正数:“+”负数:“_”物体作用物体

(四)形象探究

形象探究是以事物的形象为观察对象,完成学习的探索层次,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活动,完成学习的研究层次。一句话,形象探究就是侧重于以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形象信息,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念、语言,因而,形象探究亦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参与,不过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已。

1.“释文——成象——悟道——拓展”的学习思维层次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时,往往运用“释文—成象—悟道—拓展”的学习思维层次,完成形象探究的学习过程。

文史教学往往强调“文以载道”。文和道是和谐的统一,文是载体,道是灵魂。那么,学习中,诱导学生从语言材料的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获得,是“以文解道”,一步到位呢?还是从“文”到“道”有个思维的中介环节呢?

根据大脑的思维规律和过程,我们认为必然有一个形象思维的中介环节,也就是说,“象”是联系“文”与“道”的中介层次。

可见,“文以载道”是不完全的。应该说:“文”是“象”的载体,“象”才是“道”的载体,而“道”则是释文、成象、悟道的必然结果。“象”在教学中,是联系“文”与“道”的中介层次,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就是说,从“文”到“道”,中间应有一个成象环节,亦即,释文而明象,析象而悟道:

“释文—成象—悟道—拓展”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过程,其中“成象”是展开形象思维,而“悟道”则是运用逻辑思维,这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思维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运用“释文—成象—悟道—拓展”的学习思维层次,完成运用形象探究进行学习的过程(如图所示)。显然,这一学习思维层次实质上是三个认知层次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