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I15301126 朱丽平
摘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一环。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资本充足,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三性的前提。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形成机制及经营管理的观点,以期形成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初步认识。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满足借款人贷款需求和存款人即时取现的能力。流动性风险以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而成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深刻的揭示各国金融系统存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及各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缺陷。因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合约标准化现代金融市场上,银行也看作是为资金需求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从而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规避来提出银行的定价策略(Garman,1976)。因此,当一家银行能以合适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就称这家银行具有流动性。一家具有流动性的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够获得可支配的现金或者通过借款、出售资产能够迅速筹集所需资金(Peter S. Rose)。
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内外两方面。从内部来说,一是由商业银行业务性质决定。商业银行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的转换。相对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方业务,是缺乏流动性的;而负债方业务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作为中介,商业银行的职能就在于这一流动性的转换,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负债,在这一转换中,商业银行具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最高效率。但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累积的原因。二是流动性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王文华,2000)。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负债流动性约束;贷款和投资的流动性差,其风险增加了他们的不确定性,即资产的流动性约束。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盈利性和流动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牛兴元,2004)。三是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以及试图保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都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Peter S. Rose ,1996)。银行流动性风险根源于供给和需求的不相匹配,主要有超负荷经营、期限搭配失当、资产质量恶化等导致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乔海曙,熊正德,2000)
从外部来说,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国际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封闭的国内环境,而是应该考虑到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金融法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汇率制度、资本流入、资本流入流出都会带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三、国外流动性风险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Bryant(1980)提出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随时提取,流动性较强,因此存在挤兑风险,即存在流动性风险。但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挤兑风险,从而保持银行稳健。Diamond和Dybvig 创造性的提出了D-D 模型,即在银行资产和负债错配的情况下,高流动性的负债和低流动性的资产之间的转换机制。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问题,从而引发挤兑风险。挤兑风险具有盲目性和传染性,当发生挤兑时,会快速蔓延到其他银行,造成金融系统挤兑风潮,引发系统性危险。
Jean Dermine(2003)在《ALM in Banking》中提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提供保险的作用,以便随时满足存款人和贷款人提取资金的需要,但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满足中央银行清算资金的需要。他还从侧面提出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的框架,并构造了微观基础评价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讨论了资金的转移定价,如存款定价,贷款定价,信用风险评估,利率风险计量和边际风险贡献。Diksha Arora 和Ravi Agarwal (2009)在《Banking Risk Management in India and RBI supervision》中认为风险是某种不确定性,主要反映不利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用资本付费。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业务风险和控制风险。对于道德风险可以通过保费定价和合同定价的方式解决。对风险较高的银行收取高额保费,对风险较低的银行收取低保费。
四、国内流动性风险文献综述
在我国,由于国家对银行存款的隐形担保一直存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相对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较为缓和。目前学术界对流动性风险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姚长辉(1997)认为,产生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确定与不规则,另外还受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的影响,此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变动和信用风险状况等。
童频和丁之锁(2000)在《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中根据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和发展阶段判断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因素:利率未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动力机制、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不一致等影响因素。
郑振东、王岗(2004)认为存款增长速度不断下降、行政性金融垄断逐步被打破的条件下,居民有了更多的金融选择权;此时商业银行的负债不能约束资产,但资产倒逼负债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就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张阳(2006)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存贷差和超额准备金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他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突出的问题,并提出应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预测体系,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系统,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培育独立的中介服务机构。
王萃(2007)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是由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状况与单个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共同决定的。安国俊、王峰娟(2008)认为资产价格泡沫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隐患所在,尤其是我国目前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
何畅(2011)运用回归分析,,导出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函数。并运用单位根与协整的研究方法,验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合适标准。他在分析宏观经济流动性的基础上,评价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银行的流动性与宏观经济流动性状况是不同的观点。
尹继志(2013)认为由于目前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业务期限错配、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过高和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所助长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流动性风险隐患不断加深。因此要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分类防范和监控,可以利用博奔矩阵来评估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掌握银行监管的“度”。
叶路平、秦念苗(2014)选取了有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等指标,说明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可靠的内部控制不仅能给流动性风险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土壤”,而且内部控制的内部稽核功能可以使商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