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

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

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

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

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训练(3)词类活用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名词活用为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2)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4)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5)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8)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动词活用为名词(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3)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陈涉世家》)()()(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醒晋文之事》)()(4)乘坚.策肥.,履丝缟。

(《论贵粟疏》)()()★5.名词作状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作状语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_虚词_音韵)

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_虚词_音韵)

(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乡邻之生日蹙。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指出下列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4、余唯利是视。

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

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单元练习二一、下列句中加点的是代词或兼词,请依次注明它所称代的人、物、事,并说明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第三单元语法(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天论)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

(韩非子五蠹)5、今京不度,非制也。

(郑伯克段于鄢)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7、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季氏将伐颛顼)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

(荀子非十二子)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4、晋侯饮赵盾酒。

(晋灵公不君)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子谋攻)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一、填空题1.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的说法。

它们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2)、、来者犹可追。

5、清代对《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有和桂馥、王筠、朱骏声等四家。

6、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7、指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8、词义的引申方式有连锁式、和综合式。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10.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 )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像“寘”与“置”、“脩”与“修”、“游”与“遊”等只有部分义项相同或相通,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代替,就不能算是异体字。

11.二、名词解释题1、古今字:2、浑言:3、异体字:4、偏义复词:5、衍文:6、异体字7、浑言、析言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1、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

亟:2、(晋灵公)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骤:贼:3、师进,次.于陉。

次: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归:5、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7、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市: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五谷:9、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姑:10、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羹:遗:11、曾子曰:“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濯:暴:12、(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饿:四、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庄公寤生,惊姜氏。

()2、晋灵公不君。

()3、齐侯饮赵盾酒。

()4、左右以君贱之矣,食以草具。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第二个学期做以下练习(十)至练习(十八)的内容:练习(十)一、简述题。

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

(四种即可得满分)答: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天论)名词用作动词,王,霸:称王,称霸。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用作状语,客,当客人对待。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6、城朔方城修筑方位名词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使动用法动词使动: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 使……为将军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使……痛3、由也兼人,故进之: 使之进4、臣活之: 使……活5、晋侯饮赵盾酒: 使…饮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使……朝见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使……病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对方走形容词使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弱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

尊贵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

固名词使动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

美匠人斫而小之使。

变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

小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1、就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瞧重;轻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

少;以……为轻,轻视,瞧不起3、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

怪名词意动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

当作夫人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把。

当作药3、友风而子雨: 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4、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把它当作鱼肉5、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把君王当作君王名词作状语1、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2、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3、其后秦稍蚕食魏:像蚕一样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5、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像鸟兽一样散开6、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7、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像小儿一样啼哭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像对待犬马一样地蓄养我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她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她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在野外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在北边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的方式(示众)2、臣请剑斩之:用剑3、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用口袋子4、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多次)用书信的方式5、失期法皆斩:依据法律时间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每年;每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每天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一天天地事日急:一天天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辞之矣州田:往日名词作动词擅爵人,赦死罪授爵位陈胜王做王子房前上前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掌管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捉世之所高莫若皇帝:认为高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认为贵;认为贱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娶妻子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做宰相,使甘茂成为宰相皆不足贵:尊崇不足生于不农: 做农事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就是矣: 认为。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一般是作使 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区别只在意义上。 区别只在意义上。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武曰 武曰: 王必欲降 请毕今日之驩 武……武曰:“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 汉书·苏武传》 前!”(《汉书·苏武传》)
第三章 语法·实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但是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某些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是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受助动词“ 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词,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游水。 意思是游水。
3、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代词 、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 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 “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类词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例如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活用的条件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农”本是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名词,受副词“ 的修饰, 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 (3)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高”出现 在代词“ 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在代词“所”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以为高” 尊崇)。 意思是“以为高”(尊崇)。 4、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前面, 前面, 、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不受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例如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古代汉语--10词类活用(1)

古代汉语--10词类活用(1)
第十节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的定义: 词语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 或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与兼类 不同,兼类是经常性的、固定 的,而词类活用是临时性的。
词类活用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读shÍ ;后 “食”为动词,读shÌ 。“食”兼 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 词兼类。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属 于词的活用。活用时该词的语法功 能或词汇意义有所改变。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 陈涉起义》 ——“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羽本纪)----治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痢。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 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 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

年 晋 宴 樊 词名 动 般名 ) 灵 ) 增 用词 用 动词 公 数 作用 法 词的 不 目 一做 以 名活 君 项 般一 及 词用 。 王 动般 作 的包 ( 。 词动 状 意括 左 ( :词 语 动名 。 。 用词 传 史 普 记 法用 宣 通 和作 公 鸿 名 使一 二 门 , ·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 非子· 五蠹) 令尹------卒使上官大夫短屈 原于顷襄王。(史记· 屈原 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 良。(史记· 项羽本纪)
形容词的活用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 (庄子· 齐物论) 是以君子远庖厨。(孟 子· 梁惠王上)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 心舆?(同上)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 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 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 兼属不同的词类。
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 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 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 (《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
以下是具体识别的几种情况:
• 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用如动 词。
• 2、名词、形容词在特指代词所、者的前后, 名词 用如动词。
•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 •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 •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 • 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 • 7、名词用“而”连接
• 六、名词作状语
北: 表方位。

《山海经·夸父逐日》
• (2)表工具、依据:箕畚运于渤海尾。(用箕畚运 土石到渤海边上去。)箕畚:表工具。

《列子·汤问》
• (3)表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 记·鸿门宴》) 兄事:用对待哥哥的礼仪接待。
• (4)表比喻:可以形容行为动作的状态,表达比喻内
容。嫂蛇行匍匐。(苏秦的嫂子象蛇一样爬行不敢仰 视拜六国之相后富贵而归的苏秦。)《战国策·秦策 一》
(二)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有的也 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古今汉 语共同的特点。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 形容词也可以灵活运用,如用作动词。
如: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楚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数词用如动词(参照形容词活用的规律)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 文译为现代汉语:
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 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自知)
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 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 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 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韩
译文:
赵奢说:“用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却轻 易地谈论它。假使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就罢 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将军,使赵军破败的人 一定是赵括。”到了赵括将要带兵出发时,他母 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让赵括做将军。”
3.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都: 用作动词,建都。王:动词,封王。
译文:
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驻守在关 中,却建都彭城。又违背义帝与诸侯所作的约定, 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都封为王,对此诸侯十 分不满。
10.刺:名词用作动词,做刺史。
1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2.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栖。
13.屈:使动用法,使屈。
14.甲: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
15.衣:用作动词,包扎。
16.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7.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18.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
19.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整齐” 的意思。
4.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附: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归:使动用法,
使……归,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富足、安定。
译文:
积蓄贮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假如粮 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 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 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使敌人归 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 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附着在农业 上,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 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 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 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语法练习[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原君》)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观巴黎油画记》)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

(《淮南子·兵略》)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汜论训》)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国语·鲁语》)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庄子·应帝王》)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1)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1)
词类的活用
主要内容: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 基本概念及其与词兼类的区别,重点 介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活用,并 介绍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
教学要求:切实了解动词、形容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 结合精读文选的实际句例,加以解释, 并做到准确今译。
内容安排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用(使动、意动、为动) 名词作状语
(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
输)不可谓知类——这不可以叫做推理。
(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序·节士》)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柳宗元)
现代汉语在成语、方言、俗语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粉身碎骨 左右局势 汗牛充栋 铁了心
名词的活用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即“以之为……”,公式是: n+o→以o为n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7.特指代词“者”前,“所”後的名词用如动 词。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 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31年) 赵王之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
策·赵策)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活用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只不过现代汉语的使动只存在于一些形容词兼 属动词的情况。如“端正党风”,“纯洁组 织”、“丰富生活”等。古代汉语的使动更为 普遍。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如使动。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班:姓名:学生编号:1,简答:1,什么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词类?2.如何区分使役用法和意动用法?试着举个例子并解释如何翻译它3.试着解释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4,名词和形容词作为动词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应该如何识别它?2、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的每一项中,选择两到四个正确答案,并在题干后的括号中分别填写数字,选择题、少选题、错选都没有分数每项得1分,共5分)。

下列句子中带强调的词属于词类。

在下面句子中强调的词是(a)谁削减一块排名第一的等级和(b)谁能够成为富有和强大的将军,(c)曹人民是激烈的。

d老鼠是为得到它的人的棺材而放出来的,日夜都躺着,不藏在睡眠的殿堂里,因此害怕人。

2.下列句子中强调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词,(a)分裂的衣服和疮。

最好的药是b。

那些接受子侯的口头演讲和手指画作为他们的语言和表达的人已经了解到有相当多的法律和法规。

范增的国王数量,诸侯们感到宾至如归。

3.下列句子包含介词宾语现象()a。

为什么姜不喜欢朱骏的善良,在句末,他竟然敢忘记c。

除了邪恶的君主之外,唯一的力量就是看到王召南郑离去。

我要4英镑。

下面句子中带下划线的短语的分析是错误的。

子冲让太子堡郡和皇后呆在一起(动词宾)。

把井塞好,把炉子移开,然后做这件事(相关联的)。

大臣仍然不如人类强壮(主语和谓语)。

用勇气来管理情报官(局部修正)。

5.下列句子使用了动词()A。

秋天和九月。

晋侯喝赵盾酒时,攻打b。

那是在万石军为争夺汉王的头衔而战的时候。

当他接过手时,人们看到他已经256岁了。

当他看到玲诺尔饿了,他问他的病,说:”三天没有食物就够了。

”“食,舍其半D .粮仓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4,指出并在下面句子中指定词类使用现象:1。

秦数败赵,赵固壁不战(秦和赵在很远的地方。

王召拒绝听,拿走了(秦与赵相距甚远)3。

提供食物、饮料和饮食的人数是10,有朋友的人数是100(秦和赵相隔很远。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 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 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 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 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4.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韩信拜将)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拜将)
7.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韩信拜将)
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9.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韩信拜将)10.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柳子厚墓志铭)1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柳子厚墓志铭)1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段太尉逸事状)13.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柳子厚墓志铭)14.晞一营大噪,尽甲。(段太尉逸事状)15.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太尉逸事状)16.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黄冈竹楼记)17.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晋灵公不君)1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晋灵公不君)1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20.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灵公不君) 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自知)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乡邻之生日蹙。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指出下列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4、余唯利是视。

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

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单元练习二一、下列句中加点的是代词或兼词,请依次注明它所称代的人、物、事,并说明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㦸以御公徒,而免之.。

二、说明下列加点的“者”字、“所”字的用法:1、夫执舆者.为谁?2、赦之,以劝事君者.。

3、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6、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10、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11、聿(笔)者.,所以..书也。

12、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三、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介词“以”、“于”的意义、用法:1、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2、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3、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4、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秽。

5、此天以.君授孤也。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8、子厚以.元和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0、业精于.勤荒于.嬉。

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2、入乎.耳,出乎.口。

四、在下列空格中分别填入介词“以”、“于”、“之”、“诸”、“为”。

1、臣神遇而不目视。

2、当仁不让师。

3、而求也之聚敛而附益之。

4、言举斯心加彼而已。

5、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6、江汉濯之,秋阳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单元练习三一、说明下列各句加点的连词的用法:1、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2、(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中山狼传)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项羽本纪)4、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5、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史记·汲郑列传)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7、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8、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项羽本纪)9、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

”(论语·宪问)10、(上)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11、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

(史记·乐毅列传)12、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

(项羽本纪)13、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1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1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16、我决(xuè,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qiāng)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17、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18、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公输)二、比较下列两个句子中的“而”字,说明其用法的不同。

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句首、句中语气词: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左传·庄公10)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逍遥游)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左传·隐公3)5、惟.怀(晋怀帝)逮愍(晋愍帝),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晋书·儒林传)6、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诗经·秦风·黄鸟)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捕蛇者说)8、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左·襄公14》参考答案:1.兵,名词用如动词,是“(用刀)杀”的意思。

(它前面有能愿动词“欲”和它结合,后面有代词“之”作它的宾语。

)2.衣冠,名词用如动词,是“穿好衣服,带好帽子”的意思。

(“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3.西,方位名词用如动词,是“向西进发”的意思。

4.饔飧,名词用如动词,是“做早饭、晚饭”的意思。

5.是、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是”,意思是“自以为是”;“非我”,意思是“以我为非”。

6.大、危、尊、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其都”、“危其国”,意思是“使其都大”、“使其国危”;“尊其臣”、“卑其主”,意思是“使其臣尊”、“使其主卑”。

7.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曲其堗”、“远其积薪”,意思是“使其突曲”(把那烟囱砌得弯曲一点),“使其积薪远”(把那堆积的柴火放远一点)。

8.友、子,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风”、“子雨”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9.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老之”的意思是“以之为老”即“认为他年老”。

10.奴虏,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奴虏使之”,意思是“把他们(指投降的秦军的吏卒)当作奴隶、俘虏来使唤”。

11.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意即“一天一天地”。

12.父,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父事朱家”,意思是“把朱家当作父亲来奉事”。

13.鱼、燕,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

“鱼游”、“燕巢”,意思是“像鱼儿一样地游动”,“像燕子一样地筑巢”。

14.草、露,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草行露宿”,意思是“在草莽中奔走,在露天下过夜”。

15.日,时间名词作状语,用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有“日日”的意思。

稍微、略微两次略略很最终只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

其资性端正如此。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

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众庶莫不多光。

(《汉书·霍光传》)参考答案:1.“者”特殊指示代词,与动宾词组“执舆”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

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手上拿着缰绳的人”。

2.“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动宾词组“事君”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宾语,意思是“事奉国君的人”。

3.“者”特殊指示代词,分别用在偏正词组“用夏变夷”、“变于夷”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宾语,意思是“用中原各国的文化来同化少数民族的事例”,“被少数民族同化的事例”。

4.“者”特殊指示代词,分别用在动词性的联合词组“刍荛”、“雉兔”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割草打柴的人”、“打野鸡抓野兔的人”。

5.“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数词“五十”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五十岁的人”。

6.“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动宾词组“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人”。

7.“者”特殊指示代词,用在数量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日行千里的”。

8.“者”,语气词,用在作状语的时间词“今”后,表示停顿。

9.“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寓”的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意思是“住的处所”,在句中作定语。

10.“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见”的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所看到的东西”。

11.“者”,语气词,用在主语“聿”后,表示停顿。

“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介词“以”的前面,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并和介词“以”后面的动词“书”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书”这个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

“所以书”,意思是“用来书写的工具”,在句中作谓语。

12.“所”特殊指示代词,用在介词“以”的前面,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原因。

“所以败”,意思是“失败的原因”,在句中作谓语。

1)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凭藉,相当于“用、拿”2)以,介词,用。

3)以,介词,表凭藉,依、按4)以,介词,表凭藉,凭5)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处置的对象,把6)以,介词,引进原因,因、因为。

7)以,介词,表示行为所依照的次序,按、依。

8)以,介词,表时间,在9)以,介词,引进处所,从10)以,介词,表原因,由于11)以,介词,表比较,比12)以,介词,表处所,从以于为诸之以答案:一、1、“而”,连接动词“夺”和“杀”,表示一先一后两种动作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