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行政管理 行政领导
![行政管理 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75d87db990c69ec3d4bb7527.png)
转换型领导理论:领导是一种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演进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领导者与下属的工作动机和合作道德得以提升,通过人际互 动得以促进组织社会系统的改变及组织体制的变革。即如何通过领导的作用 来转变组织原有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组织文化与行为模式上。代表人物: 伯恩斯。
五、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社 会劳动必然要有“一个指挥的意志”。为保证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 “这就只有使成百成千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就需要行政 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
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出主意”、“用干部”是行政领导 干部的根本职责。正是这两种领导职责构成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活动, 并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
三、关于行政领导的理论
特质理论: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以领导者所具有的个人 特质作为研究的中心,以探求和解释领导现象。该理论假设领导者 是天生的,在此前提下研究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特质才能够胜任领导 工作。(狄德的五项特质说;K.戴维斯的四项特质说)
情境理论:又称权变理论、情景理论或者情势理论。该理论流派认 为领导的成败,不仅和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特质有关,而且也要受 到组织内外的客观环境的制约。这一派的理论特别注重客观环境, 主张“环境决定领导”,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力, 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运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代表性的情境理论: 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豪斯的途径目 标理论 。)
二、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题(二)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e5241f1a43323968011c92fb.png)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二)(第5—8章)第五章公共组织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23.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4.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是公共组织的结构。
5.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结合,有人称之为,它是当代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之一。
6.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和分部化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以为中心的层级隶属的程度与部门设置的限度,也就是处理好与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这是公共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
7.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比,管理幅度越,则管理层次越;相反,管理幅度越,则管理层次越。
8.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组织理论。
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9.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是以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它弥补了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过分地强调和规章制度而不重视人的不足。
10.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
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是核心的概念。
11.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
一是主张参与。
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位B.职能目标C.行政职权D.行政人员三、多项选择题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2.韦伯认为的权力有()。
A.世袭的权力B.魅力的权力C.经济权力D.合法的权力E.宗教权力3.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梅奥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E.西蒙4.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
A.非正式组织理论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C.权威接受理论D.社会人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5.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行政管理类考试简答题
![行政管理类考试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67182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b.png)
⾏政管理类考试简答题2012年昭通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简答题1.请简述⽂秘⼯作的特征:秘书⼯作的特征分为本质特征和⼀般特征两类。
其中,秘书⼯作的本质特征是指秘书⼯作的综合性辅助服务,是秘书⼯作的本质属性,其具体体现为:(1)所有秘书⼯作都要围绕领导⼯作展开。
领导⼯作涉及到哪⾥,秘书⼯作范围就要扩展或延伸到哪⾥;(2)能够参加领导班⼦的各种会议并共同研究问题,同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案,但是只有发⾔权⽽⽆表决权,更⽆决定权。
(3)秘书⼈员在处理任何问题时,⼀般只能根据领导的意图和指⽰的精神办理,不能超越职权范围⾃作主张,⾃⾏其是。
秘书⼯作除了具有综合辅助性服务这⼀本质属性外,还具有政治性、被动性、综合性、事务性、灵活性的特点,这些特征是由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为各类秘书⼯作所共有的特征,其具体体现为:(1)政治性。
由于我国的秘书⼯作是为⼈民政权服务的,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秘书⼯作具有强烈的政治⾊彩。
(2)被动性。
主要体现为两点:⼀是秘书的⼯作根据领导的需要来安排,⼀是凡是⽆法分解到具体部门的⼯作都由秘书⼯作来承担。
(3)综合性。
这是由于秘书部门作为综合性服务部门的性质所决定的。
(4)事务性。
这是从秘书部门所处理的⼯作内容来决定的。
(5)灵活性。
这是因为秘书⼯作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要求秘书能够具备很强的变通能⼒,灵活处理问题。
2.什么是秘书在我国现阶段,通常是指党政机关,部队,社会团体或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的助⼿,这⼀职业的⼯作具有辅助性和服务性3.秘书⼯作的主要内容处理⽂电,撰拟⽂稿,办理会务,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查办催办,沟通协调⼯作,安排礼仪活动,处理来信来访,监督检查⼯作,档案的管理,其他⽇常事务的办理4.秘书⼯作的作⽤中⼼枢纽作⽤,事务助⼿作⽤,建议参谋作⽤,统筹协调作⽤,形象窗⼝作⽤5.秘书⼯作的原则准确周密原则,迅速及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安全保密原则6.秘书⼯作的性质(特征)秘书⼯作的辅助性,秘书⼯作的枢纽性,秘书⼯作的机要性,秘书⼯作的政治性7.秘书⼯作的基本规律⑴领导⼯作对综合辅助服务性的需求是秘书⼯作存在的客观基础⑵秘书⼯作⾼质量的综合辅助性服务是领导⼯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⑶不断满⾜领导⼯作对综合辅助服务性的要求是推动秘书⼯作的根本动⼒⑷领导者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满意程度是检验秘书⼯作⽔平的主要标志8.秘书⼯作的基本要求⑴坚持秘书⼯作的三服务指导思想:为领导和领导机关服务,为与本机关相关的各部门机关服务,为⼈民服务⑵实现秘书⼯作的四个转变⑶实现秘书⼯作的三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9.秘书⼈员的基本能⼒要求表达能⼒(语⾔表达和⽂字表达),办事能⼒(理解领会能⼒,观察分析能⼒,应变能⼒),社会交往能⼒,沟通协调能⼒,操作能⼒10.试述秘书调研⼯作的基本过程⑴准备⼯作阶级及具体⼯作要点;⑵调查研究阶段及具体⼯作要点⑶成果反映阶段及具体作法。
行政学原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行政学原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ca3abab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c.png)
行政学原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2006年1月1日我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机制都有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实现了党政机关干部的分类管理。
参考答案:错2.下列对第三方评估的认识,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独立、专业、权威、组织是第三方评估基本特征###第三方评估的几个基本特征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第三方评估,是一种强调评估主体特征的评估形式3.下列属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方针的有哪些参考答案: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类指导4.与其他组织相比,行政组织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法治性。
参考答案:公共性###政治性###执行性###权成性5.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御史纠察制度;它官谏许制度,地方监察制度参考答案:对6.分权制的优点: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宣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参考答案:对7.动词意义的行政领导,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功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行政领导者通过行使行政职权,组织管理行政事务而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协调等行政活动的过程。
名词意义的行政领导也就是行政领导者,下面不属于行政领导者的是参考答案:议长8.在下列手段中,属于行政执行手段的是参考答案: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干预9.在我国,委任制是最主要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参考答案:对10.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了大批例如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等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政治的敏锐性和坚定性,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03-行政学原理-2023春季行政管理专升本
![03-行政学原理-2023春季行政管理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751eee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4.png)
行政学原理专业:行政管理专升本班级:2023年春季学期一.单选题(共15题,49.5分)1.动词意义的行政领导,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功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行政领导者通过行使行政职权,组织管理行政事务而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协调等行政活动的过程。
名词意义的行政领导也就是行政领导者,下面不属于行政领导者的是A、科长B、部长C、议长D、总统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不是随意设置的,一般来讲要条件三个基本原则,除了()A、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而非以“人”为中心。
B、职位的设置总量控制在7人以内。
C、职位要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能凭个人主观设定。
D、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3.行政领导者职权的获取和行使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除了()A、职权依法定程序被授予,只可以依法定程序收回或转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私下转让。
B、职权的行使必须坚持事前报批的原则,不得无故使用。
C、行政领导者所拥有的职权及其行使都有严格的限制。
D、职权与个人因素无关,无论谁掌握它,权力都是一样。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4.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从内容上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除了()A、社会责任B、政治责任C、工作责任D、法律责任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5.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除了()A、选任制B、委任制C、转任制D、考任制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6.下列学者中提出“人是完全理性”的学者是()A、希勒B、亚当.斯密C、西蒙D、韦伯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7.理性决策的步骤是()A、决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选出最佳方案B、提出备选方案——决定决策目标——对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选出最佳方案C、提出备选方案——对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估——决定决策目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D、提出备选方案——决定决策目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对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估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8.当政府进行决策时,往往有意模糊目标,目的在于()A、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使得政策更有效果B、保持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C、尊重传统习惯的惯性D、适应决策目标的特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9.下列不属于行政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是()A、社会公众的推动B、资金、技术的可行性C、决策时机D、国民情绪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0.政府政策方案的选择过程是()A、政府意志实现的过程B、利益集团相互合作与协调的结果C、利益集团相互斗争与妥协的结果D、民众意志实现的过程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1.下列关于行政执行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行政执行则是对整个行政活动过程的检查和督促。
第四章 行政体制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
![第四章 行政体制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https://img.taocdn.com/s3/m/2fccf1bb360cba1aa911da29.png)
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机能制的优点是: 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机能制的缺陷是: 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 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第四章 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
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 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 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 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 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
二、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 (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
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
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 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 度。一般适用于聘用社会上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担任 学术型的行政领导职位。
2、行政领导权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是从合法的权力中产生的,因此,具 有强制性和威胁性。它使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不得不服从,不能抗拒的感觉。 权力性影响力包括以下因素:①职位因素;②资历因素;③传统观念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性影响力,它不是从合法的权力和职位中产生 的,对领导对象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也不能使用惩罚和奖励的手段。被领 导者服从领导者从不得不服从变为愿意服从,甚至是心甘情愿追随领导者。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产生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品格因素;② 能力因素;③专业因素;④感情因素。
3行政领导练习题与答案
![3行政领导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f494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d.png)
第三章行政领导综合习题一、名词解释1行政领导 2行政领导方式 3强制命令方式 4疏导教育方式 5物质6激励方式 7榜样示范方式 8集权型 9分权型 10放任型 11行政领导者 12选任制 13委任制 14考任制 15聘任制 16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二、填空题1.在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与的关系是核心,它决定着指挥与关系。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领导的权力直接来源于的赋予,但归根结底源于的委托。
3.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
4.就目前来看,行政领导方式主要有强制命令方式、物质激励方式和四种。
5.强制命令方式是一种重的领导方式,即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6.疏导教育方式是一种重的领导方式,即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7.行政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
8.我国行政领导者可分为等次并相对应着级别。
9.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和四种。
10.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
11.就职位、权力、责任的关系看,是本质、是核心、是第一位的。
12.是经济手段的具体运用。
13.行政领导享有并行使职位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
三、判断题1.管理指导领导,领导保证管理。
( )2.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
( )3.金钱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财富。
()4.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法律制度。
( )5.行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的领导类型是集权型。
( )6.优化的行政领导群体结构有利于发挥行政领导群体的整体功能。
( )7、现代管理强调个体的发挥。
()8、对行政领导者来说,职位是行使权力、履行责任的前提。
()9、对行政领导者来说,职位高低是拥有权力大小、承担责任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10、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性质是脑力劳动。
()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
2.行政领导的功能主要有哪些?1.简述行政领导者的特点。
2.如何理解行政领导的含义?3.试述行政领导者职位、权力、责任的内容与相互关系。
行政案例分析第五章 行政领导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第五章 行政领导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c36a79804d2b160a4ec017.png)
掌握管理科学知识
精通专门业务知识
懂得社会生活知识
观察能力
3.能力素质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驾驭全局的能力
多谋善断的能力
现代行政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识才辩贤的能力 组织协调的能力 应变创新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
4.身心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课堂案例4: 成都:六百多后备干部缘何落聘
2001年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 位、乡镇街道全面推行中层领导职位的竞聘上岗。
行政职位 行政授权 行政规章制度
课堂案例1:因“非典”防治领导责任不落 实 蚌埠市环保局局长被停职
某报2003年5月2日报道: 4月11日,蚌埠市环保局干部刘某因公到苏州、上海出差 18日,该同志未经批准自行去北京办理私事 22日返蚌后未按要求进行登记、隔离, 27日刘得知所乘航班上有一人被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人 后才接受隔离观察 4月30日下午,安徽省蚌埠市环保局局长杨军华被停止局 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写出深刻检查并通报全市,待问题 查清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15%的人在民主测评中群众的赞成票率低于50% 57%的人承认自己笔试、面试成绩不尽理想
行政领导的选才用人问题
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问题
从政治素质方面来说,政治态度和政治作风不端正 从道德素质方面来说,缺乏进取心和宽广的胸怀 从知识素质方面来说,不重视知识的充实更新
课堂案例5:关于“做秀”
材料1:
课堂案例6: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K镇领导长期靠“长官意志”指挥生产,在农民 “不服从指挥”时甚至逼迫农民服从,严重影响到 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一次,为落实美国葡 萄的种植面积,镇干部和治安人员组成工作组,将 几个村未完成种植任务的农户的玉米苗强行铲除, 与农民发生了冲突。因此造成农民上访不断。 请用行政领导的有关理论,分析新形势下应如何 避免类似上述事件的再次发生。
006第六章 行政领导
![006第六章 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77e9d913a2161479171128dd.png)
行政学概论
第六章: 第六章:行政领导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理解行政领导的涵义与基本类型 掌握行政领导素质和行政领导的结构 掌握树立行政领导的威信 了解行政领导的艺术及其实际运用 掌握领导的职责与权力
Hale Waihona Puke 行政学概论授课目录一、行政领导的涵义 二、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职责 行政领导的职位、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四、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和优化组合 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和优化组合 五、行政领导的方式与艺术 六、如何树立行政领导的威信
行政学概论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一)素质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二)现代行政领导者个体的基本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
视 频
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
心理素质
行政学概论
身体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
美国管理学家 包莫尔教授
合作精神.能赢得他人的合作, 合作精神.能赢得他人的合作,愿意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和感服。 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和感服。 组织能力.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 组织能力.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 物力和财力,协调各种资源。 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想象进行决策, 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想象进行决策, 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勇于负责.对上、下级、 勇于负责.对上、下级、客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 度责任心。 度责任心。 品行超人.品行道德能够受到社会人士、 品行超人.品行道德能够受到社会人士、同事及 员工的敬仰。 员工的敬仰。
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 行 政 职 位 行 政 授 权 行 政 规 章 制 度
行政学概论
二、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职责 行政领导的职位、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fddd608c71fe910ef12df8c1.png)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 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领导者的责 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 层面构成。 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因违反特定 的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 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 工作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自己的岗位责任,即 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负 的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 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 任。
聘任制
即通过协议或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担任 非常设性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聘任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广招人才,提高 行政组织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克服和防止 领导干部常任制和终身制以及用人的地区封 锁和部门封锁的弊端。不足之处是在实际运 用中,有时也容易导致用人上的短期行为, 还容易忽视对本部门人才的使用。
考任制
即行政领导者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 的标准通过考试择优产生的制度。 考试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政府行政职位的 职类和职级分别进行的分级分类考试;二是根据报 考人的来源情况分别进行的外部竞争考试和内部竞 争考试;三是根据考试过程的不同构成情况而进行 的双轮制和三轮制考试。 考任制的优点在于通过严格科学的考试可以在 竞争的基础上,公正、客观地评定人才,鉴别人才 的优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其不足是考试的 结果有时往往与被试者的实际能力出入较大,评卷 的标准有时也容易受评卷者个人价值观念的局限, 领导者的选拔有时并不依据考试的实际结果,难免 使考试流于形式。
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选举制 即行政领导者由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 表选举产生的制度。选举的方式有投票、民 意测验、意向选举等等。它可以在机关内部 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中进行。这种制度一般 能代表民意,选举结果也有较大的公正性和 权威性,不足之处是选举过程容易过长,不 能保证准确地识别人才。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daa95b4daa58da1114a9c.png)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1、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2、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3、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7、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 中层领导者, 基层领导者)。
8、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9、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 委任制, 考任制, 聘任制)。
1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1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课本答案)。
1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归属权, 专业知识权, 奖惩权力, 合法权力)。
13、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社会背景, 智力, 个性, 任务定向, 社会技能)等特质。
1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四分图理论, 领导系统模式, 领导方格理论, PM型领导模式, 领导作风理论)。
15、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斯, 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16、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
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专制独裁式, 温和独裁式, 协商式领导, 参与式民主领导)。
1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他们是(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4第四章行政领导
![4第四章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d176aae5172ded630b1cb6ba.png)
内在和外在素质的合成,是领导者在道德、品格、
知识、情操、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综合特征的反 映。 行政领导者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能够有效履行 领导职责、行使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条件
的总和。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政 治 素 质
知 识 素 质
能 力 素 质
心 理 素 质
身 体 素 质
四、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艺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科学的领导理
论,熟练而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
法,是行政领导者的胆识、智能以及知识经验的综合运
用的反映。主要有: 1.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尊重人的人际关系艺术) 包括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与副职的关系;与下属的关 系;与部门领导者的关系等。
(1)实行首长负责制不 是搞家长制。首长负责 制是指在重大问题上需 经全体委员会讨论,然 后首长定夺,日常问题 首长定夺。这要求行政 首长必须有民主意识, 要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 关系。
(2)A处长的做法是错误 的,其错误在于他没有 发扬民主作风,而是搞 家长制作风,把首长负 责制误解为家长制了。 (3)A处长应在决策之前, 征求两位副处长的意见,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和责任心,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内耗,从而增 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第四章 行政领导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行政领导及行政 领导者的含义;行政领导的职位、职责 与权力;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与基本 素质;了解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合理形 式的内容;掌握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 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
齐明山《行政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行政领导【圣才出品】
![齐明山《行政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行政领导【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f45feb66edb6f1afe001f1e.png)
第六章行政领导6.1 复习笔记一、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1.领导与领导者的含义(1)关于领导可以归纳几种观点①领导是一种艺术。
②领导是影响他人的一种力量。
③领导是一种能力。
④领导是一种影响力。
⑤领导是一种过程或行为。
(2)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者是指在公共组织中具有权威的个人和集体,而领导则是领导者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
领导是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实践过程。
(3)领导与领导者的含义领导者是有正式权威的具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的个人和集体。
领导是领导者为了达成一定的管理目标,运用一定的领导艺术激励和影响被领导者共同努力的能力和行为。
2.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个人或领导者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行政领导是国家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行政领导只是行政系统的领导。
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行政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据法律,有效地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领导活动。
3.行政领导者的类型与产生方式(1)行政领导者的类型①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在我国,政务类行政领导者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成员和组成人员。
②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这类领导者一般是由政务类行政领导者或人事组织部门任命而产生的领导者。
他们不是一级政府的组成人员,也不负政治责任。
③技术类行政领导者。
这类领导者是由政务类行政领导者或人事组织部门任命而产生的,他们不是一级政府的组成人员,他们协助政务类领导者处理行政工作中的技术方面的工作。
(2)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①选任制。
指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直接选举制是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进行投票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选举制度。
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63acba0acaaedd3383c4d396.png)
第四章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要素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
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二、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1、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行政领导的功能(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2)维持工作纪律;(3)维持组织的完整;(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1、方式。
主要有两种分类:(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2、类型。
分为三种:(1)领导者自决型;(2)部属参与型;(3)领导放手型。
四、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运用具体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构的不同、被领导者的素质的不同、上下级关系的不同等四个方面考虑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类型。
五、行政领导的涵义、产生方式、素质和职责1、涵义: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国家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
2、产生方式:分为四种:(1)选举制;(2)任命制;(3)考任制;(4)聘任制。
3、素质:(1)政治方面;(2)品德方面;(3)知识方面;(4)能力方面;(5)性格方面;(6)作风方面。
4、职责的主要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行政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公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六、领导艺术的特点、内容和运用1、特点:(1)多样性和灵活性;(2)特殊性和偶然性;(3)科学性。
2、内容:(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类:总体性的领导艺术、局部性的领导艺术和专门性的领导艺术;(2)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时间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上的艺术。
第五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领导[文字可编辑]
![第五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领导[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1b1ab9454028915f804dc2ad.png)
? 行政领导: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由国家 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者通过行 使行政职权,组织管理行政事务而进行的决 策、指挥、组织、控制、协调等行政活动的 过程。它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 容三个要素。
? 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人,他可 以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也可以是非政府部 门中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者。
? 三、行政领导集体
? (一)行政领导集体及其重要性
? 领导集体,又称领导集团或领导班子。 行政领导集体,就是国家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行政部门、行政单位的领导班子。如我国中 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班子,国家各 部委,省市各厅、局晨的领导班子等。实行 集体领导是我们党和国家优良传统和成功的 经济。。
?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一文中又强调:“权力不宜过分集中。权力 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 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 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 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集体领导在我 们国家行政事务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尤其 是现代社会中实行集体领导更有它重要意义。
力。 ? ④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综上所述,给领导下个定义:领导就是指 挥、引导和鼓励部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 努力的过程。
? (二)“领导”与“管理”两个范畴之间 的关系 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 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 二、行政领导的职位与职权
? 4、根据上下级关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 导方式和类型
第二节: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 集体
? 一、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 (一)选举制。
行政领导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测试100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测试100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56048f7ec4afe04a1df53.png)
行政领导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测试100题及答案试题1:晋升科员、副科、副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办事员、科员、正科级职务()。
A: 一年以上 ?B: 二年以上C: 三年以上 ?D: 四年以上答案: C试题2: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最低为()。
A: 副处长 ?B: 副处级C: 副主任科员 ?D: 副科长答案: A试题3:下列不属于推定的“首长”的是()。
来源:A: 委员会副主任 ?B: 审计署副审计长C: 省工商局副局长 ?D: 镇长答案: D试题4:我国行政领导体现在()年以前一直是委员会制。
A: 1956 ?B: 1978C: 1979 ?D: 1982答案: D试题5: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A: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B: 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C: 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 ?D: 行政决策研究系统答案: A试题6: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的是:()A: 国务院首脑会议 ?B: 国务院首长会议C: 国务院全体会议 ?D: 国务院办公会议答案: C试题7:自治区主席的职务等次名称是()。
A: 省部级正职 ?B: 省部级副职C: 厅司局正职 ?D: 厅司局副职答案: A试题8: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产生可用()。
A: 要任制 ?B: 选任制C: 聘任制 ?D: 考任制答案: A试题9:专业性强的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可采用()。
A: 委任制 ?B: 选任制C: 聘任制 ?D: 考任制答案: C试题10:以下人员中,()不适宜采用聘任制产生。
来源:A: 副乡长 ?B: 企业总经理C: 县长 ?D: 镇长答案: C试题11:以下人员中,除()外都有可能属于行政八级。
A: 自治旗副旗长 ?B: 县长C: 乡长 ?D: 省级部门中的副处长答案: C试题12:在下列人员中,()可以由委任制产生。
A: 乡长 ?B: 国务委员C: 审计长 ?D: 外交部副部长答案: D试题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任职()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该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公共行政学-行政领导
![公共行政学-行政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dd9e9636a32d7375a41780ba.png)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行政领导 结构
政治结构
知识结构
智能结构
气质结构
年龄结构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1.政治结构 是指行政领导者政治面貌、政治素质的组合。一 般来说,各级行政领导群体成员都应具有较高的政 治觉悟、较强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丰富的政治 经验和严格的政治纪律观念。另外,在领导群体中, 要注意既有中共党员,又有民主党派人士,还要有 非党社会知名人士;既要有汉族干部,又要有少数 民族干部,还要有妇女干部,以真正能够代表社会 各阶层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五、行政领导集体
一、行政领导者的含义
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 程序,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占据正式的负责职位, 具有相应的职权和职责的行政人员。 行政领导者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群体,即领导 集团,领导班子;二是指个体,即行政部门负责人。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 ★
五、行政领导集体
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班子,是由若干 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公共行政 领导集体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 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般有法律或规章制度规 定的任期限制。 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就 是要求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中各种不同素质、经 验、年龄和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的比 例要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合理的素质结构可减少领导集团的内部摩擦, 提高效率,产生新的领导效能。
★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
三、行政领导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 程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 保证 4.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行政学问答题
![行政学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cd501f6bd97f192279e9cd.png)
行政学问答题1、公共行政的特点。
(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三、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二、简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
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2、约束性。
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2、组织文化的特征。
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
②团队精神。
③对人的关心程度。
④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
⑤风险承受程度。
⑥民主程度。
⑦报酬标准。
⑧重视结果。
⑨控制程度。
三、论述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互相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形态,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
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通常有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
选任制指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如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
委任制,又称任命制,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权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
考任制指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程序产生的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但现代的考任制与科举制已有了本质意义上的不同。
如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
聘任制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