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安全心理学
第三章事故不安全行为因素心理机制分析第一节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1.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
2.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斯文认为人失误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造成人的失误;二是由于人的不恰当的行为引起的人的失误。
皮特认为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导致不希望的时间的拖延、困难、问题、麻烦、误动作、意外事件或事故。
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即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出现偏差,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4.人失误的概念:人失误即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5.对人失误的理解有六点论述: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
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能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比对人员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
3、关于人失误的许多定义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有争议的。
4、某一级别人员的失误,反映了较高级别人员的职责方面的缺陷。
5、人们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
6、按惯例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使人失误发生。
6.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概念的相互比较:1、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失误。
2、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失误。
3、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会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本质是相同的。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在(或曾经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般是生产操作者(3)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3E 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
(4)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身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
人的安全心理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分析与对策
人的安全心理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分析与对策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都对自身安全有着一定程度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尽管如此,各种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这往往是由于人的安全心理存在各种问题所致。
本文旨在探讨人的安全心理如何影响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人的安全心理人的安全心理是指人们针对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它不仅由人的性格和心理状况等影响,也与人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经历等有关。
1.1 安全意识不足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安全问题轻视,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如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闯红灯等,这些行为不仅危险,还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1.2 心理抵触情绪有些人在遇到安全措施时,会出现心理抵触情绪,抵触搭乘电梯、坐过山车等高空或高速运动,这些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因为他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关键的安全细节。
1.3 适应性偏差人的适应性允许他们在一段时间内适应某种特殊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的程度逐渐提高,人们可能会放松对事物的注意和警惕性,从而增加意外事故的风险。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人的原因事故往往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如酒驾、驾驶疲劳、过度自信、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会增加事故的风险。
2.2 环境的原因环境的不适宜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如道路状况不佳、车辆损坏、天气恶劣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3 设备的原因机器设备的故障也会导致事故发生,如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
三、人的安全心理与事故发生的对应关系人的安全心理与事故的发生是密不可分的。
安全心理良好的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会更加冷静,采取更加合适的行动,并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反,安全心理不好的人可能会出现恐惧和惊慌的情绪,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应对安全心理问题的对策4.1 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们对安全的意识,学习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安全文化,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威胁安全生产的二十种危害性心理
威胁安全生产的二十种危害性心理:一、求快心理。
为赶进度而省略安全措施,为赶时间免去必要的安全检查,因人手紧而撤掉安全监护人员,在生产中一味追求数量和进度,忽视安全技术和措施,快中出乱,酿成事故;二、侥幸心理。
在几次违章没有发生事故之后,便以为永远也不会发生事故,把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混淆,或者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三、取巧心理。
嫌麻烦、贪方便、怕费劲、省力气、走捷径,总想以较少的能量取得最好的效果,越过某些规定,置安全规程于不顾;四、逆反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平时工作主观性强,听不得反面意见,特别是在违章作业受到批评或处罚后耿耿于怀,与正确意见背道而驰,你要我这样干,我偏要那样干,结果酿成事故;五、凑合心理。
对待安全不认真,工作标准要求低,办事凑合,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少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对安全工作得过且过,能推不揽;六、自负心理。
认为自己有操作技术,有工作经验,听不进别人劝告,或过于自信而忽视潜在危险,违背规程擅自操作;七、无知心理。
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安全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全面,缺乏安全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被发现违章后,都不知道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工作经验不足,遇事就慌张;八、麻痹心理。
安全生产阶段性持续平稳运行,便放松对安全的警惕,对安全掉以轻心,甚至在实际工作中粗心大意,或任意减少安全工作程序;九、从众心理。
觉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就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为避免精神上受孤立,避免受奚落和嘲笑,看到别人违章违规没出事,自己也常常跟着别人违章违规;十、经验心理。
特别是一些从业时间长的老员工,过分相信自己经验,认为自己能力强、技术好、工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忽视安全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等,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经验和接受新事物的关系,对他人的劝告固步自封,凭经验办事,按习惯操作;十一、情绪心理。
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
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一、心理状态分析安全心理学在事故分析中,首先要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
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事故的发生。
心理状态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旨在了解员工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认知和动机状态。
例如,对于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谈来获取信息,进而分析出心理状态对事故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是安全心理学在事故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事故的详细研究,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而根本原因则可能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环境条件,管理因素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类似事故案例,找出事故的共性和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事故原因。
三、预防措施制定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
2.安全设施建设: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流程优化: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减少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4.心理干预:针对员工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等。
四、责任追究与教训吸取在发生事故后,需要进行责任追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责任追究不仅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故责任人,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应总结事故的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教训的总结可以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对责任人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此外,还可以建立事故档案,将事故的详细信息、调查过程和预防措施等内容记录在案,以便查阅和参考。
五、实证研究与改进反馈安全心理学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需要经过实证研究的检验。
通过对实际事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验证心理状态分析、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制定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有效性。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事故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然而,通过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和养成正确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最小化事故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分析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首先,安全行为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在工作中,员工应该佩戴安全装备,比如头盔、手套和防护眼镜。
此外,他们还应该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跨越安全警示线或接近危险区域。
这些安全行为的目的是确保员工远离危险源,并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然而,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进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举例来说,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压力巨大时,他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可能会下降,导致疏忽和错误决策。
此外,人们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例如,愤怒或冲动可能导致冒险行为,而沮丧可能降低人们的警觉性和动机。
因此,培养正确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首先,人们应该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和焦虑。
这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冥想或运动来实现。
此外,建立合理的工作负荷和时间管理,以避免过度压力导致疲劳和错误。
其次,人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思维方式,以增强自信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此外,有效的沟通和处理冲突的技巧也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
然而,培养安全行为和正确心理状态并非易事。
它需要持续的培训和全员参与。
组织应该提供全面的培训,包括安全意识、操作规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此外,管理层应该树立榜样,并且向员工传达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鼓励员工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支持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良好的安全行为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正确的心理状态则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对事故的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对事故的发生前、过程当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一、事故的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当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安全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的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尤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的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各个方面。
3、意识迂回意识迂回又称白日梦。
这是一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象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对安全威胁特别大。
4、思想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快速进行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员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5、盲目自信有的人认为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管道怎么走,阀门开多少一清二楚,图纸全在脑子里,不会有事,凭经验工作。
10大心理状态,易发生产安全事故
切记不要这十种心理!
END
五、贪小便宜心理
在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配备齐全的闸刀盖 不翼而飞,现场照明的灯泡亮了几天就不见 了,现场配备的安全帽不知何时失踪了等等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被一些人顺手牵羊,“牵 ”回家了。贪小便宜吃大亏,最终还是害自 己
六、走捷径心理
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 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例如: 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 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 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 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
10大心理状态, 易发生产安全事故
一、侥幸心理
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 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 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虽然违章,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二、漠视心理
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谁出了事故,谁负责,该他倒霉。因此:
对安全宣传毫无兴趣 对安全教育毫不重视 对安全活动毫无精神 对他人违章视而不见 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 对发生的事故冷眼旁观
七、冒险心理
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
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
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
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 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 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
八、逆反心理
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 错误行为。例如:
要求工人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 偏不按规程办;
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 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 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三、麻痹心理 三、麻痹心理
三、麻痹心理
因为天天喊安全如何如何重要,可是工作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有发生事 故,就认为安全不再是什么重要的事,慢慢 放松了警惕。
迫于上级的要求或各级的安全检查,表面上 做些安全工作应付应付,搞搞形式而己。
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多年的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在生产中的大量安全生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些可以避免的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
本文从人的心理、意识、个性及身体、管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预防对策。
消除人为因素的关键是要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则必须培育优良的企业安全文化,促使员工从“被动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关键词:生产安全事故;人为因素;预防对策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生产活动,均离不开人的参与。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往往也与人的活动有关。
人在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管理、操作、维修保养设备时因某种失误或欠缺,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人在生产组织、指挥、管理、操作、维修保养设备设施时发生的失误或欠缺,属于人为因素,由此而引发的事故称为人为因素事故。
有统计资料显示,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8%,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占9%,2%为不可抗拒原因造成,1%事故原因不明。
翻开《火炸药典型事故案例100例》(兵器工业出版社),其中收录的64例火炸药生产事故中有70%以上是人为因素引发的。
再看几起小事故,如废料运输时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同袋装运,因内包装破损致使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反应冒烟起火;捏合机因润滑保养不到位,致轴瓦摩擦增大,引燃少量渗入药料发生着火;在某单位科研试制过程中,由于对物料危险性认识不足,使用工具不当,引发物料燃爆┉┉┉如此等等,无不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
事故是违背人的组织、管理及操作意愿的事件,其后果小则物毁机损,大则屋倾人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造成深远的社会影响。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引发事故占主要因素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预防对策。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发生的工伤事故高达上亿起,有30多万人在事故中死亡。
生产事故,成为仅次于疾病的第二杀手。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那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怎样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外,人为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下面就情绪、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情绪对事故的影响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保持下来的一种本能的反映。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通常人们把基本情绪分为期望、厌恶、喜欢、忧伤、气愤、惧怕、自满、羞愧、轻蔑、怀疑等10种。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
情绪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情绪不稳定。
安全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分析,工作安排要因人而异,对关键的操作工更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安排情绪稳定的人去完成。
下面就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1.1 气候气象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身体与精神反应都深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
如淫雨霏霏,会使人情绪低落;气压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等。
有利的气象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光照等)可使人情绪高涨,干劲充足,效率培增;反之会使人情绪低落,效率下降。
1.2 光线光线暗淡容易使人萎靡不振。
所以,在法国,每当阴雨连绵的季节,一些工厂就用灯光把车间置成旭日东升、曙光万道的景象;临近中午时,华灯齐射,现出万里晴空、“阳光”灿烂;快下班了,又是一番“夕阳”与晚霞的景色。
据说,这样的人造环境能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1.3 色彩色彩在客观上是光的一种特性,在主观上是人的视觉,如同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的感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可刺激人的联想,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造成安全事故的十种心理
造成安全事故的十种心理众所周知,安全事故会使公司业务受影响,会使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遭受严重打击。
经典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安全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汇所造成。
例如:人走在湿滑的路面上滑倒,这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走路没有当心,可能在看手机,或者走路太快等;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地面有冰雪。
而有些“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比如:地面有冰雪,如果人能及时的清除,则不会造成地面湿滑。
但很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随机的、无法控制的,例如:闪电。
因此,避免事故的努力方向就落在了我们能够控制的那方面,也就是我们自己:人的不安全行为。
行为背后是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的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造成安全事故。
下面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背后的10种心理状态,供大家借鉴:查隐患,是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也是安全检查最主要的内容。
在工作中常常查的是设备的隐患,而忽视了人自身隐患。
下面列举十大消极心理应该引起大家高度重视1侥幸心理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虽然违章,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2冷漠心理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谁出了事故,谁负责,该他倒霉。
因此,对安全宣传毫无兴趣,对安全教育毫不重视,对安全活动毫无精神,对他人违章视而不见,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发生的事故冷眼旁观。
因为天天喊安全如何如何重要,可是工作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有发生事故就认为安全不再是什么重要的事,慢慢放松了警惕。
迫于上级的要求或各级的安全检查,表面上做些安全工作应付应付,搞搞形式而己。
4自私心理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后果。
例如,出了事故,当事人为了逃避处罚,尽可能地减少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因而不如实地反映问题。
事故发生时在场的其他人员怕受牵连,或怕遭到当事人的埋怨,也不如实地反映可题,给事故调查带来了不应有的困难因而造成事故原因不能及时查明,使事故有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一、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为可以影响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行为。
在事故中,这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行为和心理因素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在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恐惧、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安全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在恐慌状态下,人们可能会不顾安全规定而盲目逃生,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三、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包括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动机理论等。
这些理论表明,人们倾向于寻找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在安全行为方面,内在动机包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外在原因包括宣传和教育等。
四、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情绪不稳定、疲劳和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为了预防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心理素质等。
五、安全行为的心理培养与实践通过心理培养可以增强安全行为。
例如,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安全意识,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同时,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安全技能和提高心理素质。
六、事故应对中的心理干预与救援在事故应对中,心理干预和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受害者和相关人员减轻心理创伤和痛苦,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例如,通过心理援助来帮助受害者缓解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安全文化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安全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可以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培训课程和实践经验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一、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
1.个人的不安全因素(1)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懒散、粗心等。
(2) 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视觉、昕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及疾病等不适合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3) 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2. 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 使用不安全设施(4) 用于代替工具操作;(5) 物体存放不当;(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 攀坐不安全位置;(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 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2)不安全装束;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 (1)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 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实用文档..(4) 施工生产场地环境不良一一现场布置杂乱无序、视线不畅、沟渠纵横、交通阻塞、材料工具乱堆、乱放,机械元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使劳动者生理、心理难以承受环境困素必然诱发安全事故.三、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也称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包括对物的管理失误,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环境有缺陷、防护用品有缺陷等;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11、指示和对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管理工作的失误,包括对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失误以及对采购、安全监控、事故防范措施的管理失误。
三大安全事故原因及违章人员不良心理分析
三大安全事故原因及违章人员不良心理分析经过大量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我们认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
大多数的人身伤害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而至,其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三。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现代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作业现场往往布满了各种高压的、运转的、高温的机械设备,操作者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必须严格按安全规程和作业标准操作。
这就要求操作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生产工艺技术,而且要能及时正确理解和处理反馈过来的各种信息,保持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有意识和行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人的行为最难控制。
而安全事故往往都是人由于不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由无知的、侥幸的、不合乎逻辑的错误理念和行为而导致的,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安全操作规程。
如操作无依据,没有安全指令;不按安全规程作业标准进行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无效;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注油、检查、修理、清扫等。
2)、违反劳动纪律。
如工作时间开玩笑打闹、精神溜号、打盹睡觉、脱岗串岗等。
3)、误操作和误处理。
如在进行起重、运输、检修等作业时信号不清、报警不明;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做了错误处理;误操作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等。
4)、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等。
导致人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所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表现虽然有可能相同,但原因往往是因人而异,互不相同。
归纳起来,导致人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方面的原因。
如鲁莽、任性、自负、不合作、懒惰、行动轻率、思想不集中、过分敏感、恐惧等。
2)、生理方面的原因。
如视力障碍、反映迟缓、体力不支、身体不适等。
3)、知识方面的原因。
如缺乏安全知识、缺少实际经验,技术知识不足,操作不熟练等。
心理学视角下的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应急救援对策
1562022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374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煤矿生产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层面因素1.1认知心理人的认知心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不仅包括思维、记忆、感官等,还涉及人的情感变化、判断能力、控制能力等。
在开展煤矿作业工程时,企业往往会通过安全教育、规范管理、安全检查等方式,深化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人的感官认知是影响事故发生、应急救援效率的关键所在。
煤矿职工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感知,经由大脑分析处理后,对危险形式做出反应。
但当前煤矿生产的环境相对复杂,人的感知容易受烟尘、设备噪音、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识别、处理危险信息。
如可见度较低的作业环境下,人的视觉感官受到影响,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随之下降,易影响认知思维,导致不合规作业行为的出现,提升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黑暗、狭窄的环境会影响救援人员的认知状态,提高救援难度[1]。
1.2个性化、动态化的心理发展人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阶段,心理发展需求的变化是动态性的,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人、事、物的态度不同,行为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个性心理的外在表现为性格、能力、行为习惯,内在的驱动力则是差异化的发展需求与行为动机。
据近几年的事故调查数据显示,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包括瓦斯爆炸和窒息、顶板事故、机电事故等,由于人为疏忽、文化安全观缺失导致的事故数量呈上涨的趋势。
而从煤炭作业与管理人员的个性心理表现中,不良的心理是导致生产风险提升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事故发生客观、主观影响要素的分析,基于职工个性心理的动态变化,深入了解职工的发展需求与行为动机,对职工的外在表现、动向等进行预测,可为安全教育、管理规范机制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指导。
同时,还可通过对职工个人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引导,强化事前预防工作质效,对于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也有着重要的支持收稿日期:2021-12-25作者简介:刘明明(198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
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人的、物的、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人的方面来看,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些员工对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缺乏认识,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力,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忽视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同时,一些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粗心马虎的问题,加之对于紧急情况缺乏正确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不懂得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其次,从物的方面来看,不安全设备和工具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设备老化、磨损,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事故。
此外,如果工具使用不当、质量不合格,也会给工作带来隐患,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再次,从管理方面来看,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导致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此外,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员工对于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恶劣的天气条件、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可能对工作过程和设备设施带来一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当从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维护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a.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b。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2、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
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仁居多)b.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4、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a。
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b.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a.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b.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6、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
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a.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
b。
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
7、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a。
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8、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安全事故是指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由于意外事件或错误导致的伤害人身状况、损坏财物、破坏环境等不良后果。
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对安全事故的心理分析进行讨论。
首先,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威胁,这会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紧张感。
当人们面对威胁时,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叫做应激激素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物质会引起心率的加快、皮肤的潮红、呼吸的加深等生理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导致个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首先,事故受害者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他们对再次经历类似事故的想法会感到恐惧,对原因和后果的疑惑也会导致他们焦虑不安。
其次,他们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事故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信心,对生活感到绝望。
抑郁情绪会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无法通过时间的流逝而自行康复,而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反应包括回忆创伤事件的恶梦、幻觉、闪回等。
另外,安全事故还会对团体或社会产生心理影响。
首先,安全事故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当事故发生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
这种不安定会导致人们对社会和制度的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引发社会上的恐慌情绪。
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往往会吸引大众的关注,引发公众对事故的恐慌。
恐慌情绪会导致公众对事故的过度担忧,甚至有些人会对事故做出过激的反应,如抵制、示威等。
总之,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和社会带来影响。
了解安全事故的心理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和恢复。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心理原因与对策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普遍性的实验室不安全行为心理学特点、实验室危险事故的因素和易致人为失误的心理原因(疲劳、时间、睡眠、社会心理、事故前心理等),提出实验室安全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实验室违章违规操作行为的各种措施,如安全行为的强化、完善监督检查的机制、科学用人安排工作、必要的心理训练、尽可能采用防错容错措施、安全培训弥补遗忘缺陷、安全文化宣传等,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应用;Keyword:afetypychology;labafety;management;application;1、科研实验室的不安全行为及特点在我国,科研实验室主要分布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研发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和社会第三方专业检测单位等,是生产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
对于有科研实验室的单位而言,实验过程就是生产科研成果的过程,实验室就是生产场所。
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是探索未知,这一特性决定了实验室工作具有挑战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实验室中不仅有各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仪器设备,室内往往集中地存放了大量的危险化学物品。
常年与这些危险仪器设备、化学物品相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灼伤、火灾、爆炸、中毒、辐射、电击等各种灾难性事故[9]。
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各行各业科研硬件投入的加大、科研课题经费的增加,科研实验任务量整体攀升。
尽管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了实验大楼,但科研实验室空间仍然整体偏紧,使用频繁,人员集中,学生流动性大,这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手册及各种安全规则规程可谓严格齐全,但大部分科研人员思维习惯以科研任务为重,实验室安全工作口头上重视,落到实际中却有难度,常常以繁忙的科研实验为由忽视安全细节,造成不安全行为和隐患随处可见。
实验者在实验室中的不安全行为,实际上就是实验活动或实验操作的违章违规,其表现出以下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
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采取各种安全手段和安全技术保证生产安全。
但近两年,国内仍安全事故频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有直接关系。
人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
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最重要的主宰,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要受心理活动的支配。
所以,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者来说,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都直接影响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甚至还关系到他人及设备的安全。
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
现结合机械行业的生产特点,对容易诱发事故的10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1、疲劳:如年轻人沉迷网络或因感情婚姻问题,中老年人长期劳累、睡眠不足都会造成心理和体力的疲劳,以及因为患病造成的病态疲劳。
这些疲劳都会造成人的记忆力降低、动作的控制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精力不集中,从而引发安全细节的疏忽、身体动作不到位、反应不灵敏,继而诱发安全事故。
2、情绪失控:生产者如果因生活及工作的琐事,喜、怒、哀、乐而情绪失控,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诱发安全事故。
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
如钻工下意识的嘴吹铁屑、车工在铁屑缠绕时下意识的用手拉、安装模具倾斜时下意识的用手拽等,都可能造成事故。
4、侥幸心理:如车工、钻工因怕脏而带手套操作;女工怕弄坏发型而不带帽子;夏季热加工工种不按要求穿戴工作服、眼镜;遥控行车背对操作、斜拉斜吊……等违章现象都是生产者的侥幸心理在作祟,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5、自信心理:生产者如果对于熟悉的工作过于自信,就会疏于对工作物的检查、作出不正确判断也可能诱发事故。
6、省能心理:生产者想花最少的力气、时间,做最多的事,获取最大的回报,是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这样实际上是非常危险地。
如机床没停稳就测量、擦拭就会发生人身伤害;磨床吃刀过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飞出、砂轮崩碎;车床吃刀量过大、工件过重就会造成顶尖头脱落、工件飞出;铣床用快速进给对刀,就可能会撞刀崩刀;铝锭、工具不预热就放入铝液就可能发生爆炸;电炉工不断电就装、出炉就会触电;行车一次吊运工件过多就可能发生倾覆……
7、逆反心理: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正好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
存在这种心理就会诱发违章的出现、事故的发生。
8、配合不好:集体作业工种多人操作,如果配合不好、协调不当容易发生事故。
9、判断失误:如叉车工对通道空间的判断、行车工对重物重量的判断、冲压工对冲次的掌握,一旦导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小事变大事;
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如恐高者就不能从事中、高空作业等。
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很危险,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
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发生了。
那么,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有什么应对措施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
1、宣传、教育、基本培训;
2、岗前培训:在上岗前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再培训,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行传、帮、带;
3、优化工作环境;
4、警示牌、宣传牌、危险预知牌;
5、落实8个字: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处于安全状态中;
6、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7、注意劳逸结合;
8、管理者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从而使所有员工进行生产操作时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应该这样”,“不这样不行”。
人的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