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34db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d.png)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1. 引言本文档为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完美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2. 背景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和科学原理的学科,旨在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学技能,提升他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
3.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 - 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 能够设计和分析环境工程系统; - 培养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环境工程学基础知识在课程设计的最初阶段,学生将学习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史。
此外,还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4.2 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并应用环境工程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原理和概念。
4.3 环境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术,设计一个环境工程系统。
这个系统可能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或固体废物管理等方面。
4.4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阶段,学生将分析和评估真实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环境工程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5.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有以下要求:5.1 独立完成每位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包括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等阶段的任务。
5.2 深入分析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5.3 创新思考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提出创新的环境工程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5.4 书面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该报告应包括课程设计的所有阶段,并清晰地呈现相关的分析和结果。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7377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d.png)
环境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境法制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意愿。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定义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和环境伦理等。
2. 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技术,如脱硫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原理及方法,包括水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解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4ac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5.png)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 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政策,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3.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环境治理工程设计;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并提出改善措施;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沟通、表达、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2. 增强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思维活跃,对环境保护有一定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及成因;环境工程的基本任务、方法和技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水污染治理技术:介绍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技术;重点讲解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污染治理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阐述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技术;重点介绍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大气污染治理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技术;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53be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9.png)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成因;2. 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流程;3. 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2. 学会使用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简单的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观念;2. 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符合学科要求,又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体系;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3.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4.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程序;5. 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6. 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典型环境污染案例,探讨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体系,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组织: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二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第三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第四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五周: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第六周: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
北京化工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大三课程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大三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01a6cac284ac850ad0242ef.png)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旨在提高学生环境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和应用水平,介绍环境工程领域涉及的水、大气的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有害废物的处理处置,噪声及其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立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并简要介绍当今环境保护方面的新科技。
English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ims at raising the students’level of reading and applying English literatur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troducing 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 and control, total process of solid waste,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 noise and contro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troducing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in pres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riefly.环境微生物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中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生态涵盖水体、土壤、空气、污水和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等内容;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则涉及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脱氮、生物除磷、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等内容。
This course is a core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The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community,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nutrition, metabolism,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genetic vari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so on. Microbial ecology covers microorganisms in water, soil, air , sewage and solid waste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their ecology.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icrobiology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include the activated sludge, biofilm,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and micro-polluted water biological pretreatment.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bee3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b.png)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2. 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范围;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的环境工程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工程,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3. 环境工程主要技术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4.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管理与政策法规5. 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6.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简单的环境工程实验,如水质检测、大气污染监测等;教材章节:实践活动安排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二周:环境工程主要技术方法;第三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四周:实践活动及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8f03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2.png)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基本原理,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 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工程案例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的意愿;2. 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面对环境问题时的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途径,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详细讲解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中相关章节,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3.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实践,提高他们的环境管理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c1419cfc789eb172dc875.png)
北京化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环境工程专业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师培养标准 (2)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师培养方案 (7)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18)一、培养标准(一)总体要求作为卓越环境工程人才,除了要具备21世纪所有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外,还应顺应国家、社会及学科自身发展需求,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综合的素质修养。
鉴于此,本计划旨在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宽厚理论基础知识,通晓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不同行业尤其是化工行业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并具备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研发型卓越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征目标1 系统学习并扎实掌握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1.1 工程科学基础1.1.1 数学物理基础1.1.2 化学基础1.1.3 生物学基础1.2 工程技术基础1.2.1 化工基础1.2.2 工程设计基础1.2.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2.3 计算机基础1.2.4 工程材料及设备基础1.2.5 工程经济分析基础2 系统学习并扎实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2.1 系统学习并掌握环境污染识别、评价、控制和调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2 受到环境工程实验技能、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运营等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理论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3 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了解环境保护及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2.4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对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 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对人类健康、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关怀理念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3.1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3.2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4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4.1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4.2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学会擅于控制自我、换位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4.3 具备较强的工程表达能力,能以流畅的文笔和清晰的工程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熟练将现代交流媒介(电子邮件、多媒体等)应用于人际和工程表达;4.4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其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正确的沟通与表达。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f99d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引言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环境评价、环境污染控制、水处理工艺等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提高环境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
具体设计如下:实际案例分析选择两个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例,结合相关的环评报告和国家标准,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分析其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环境影响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与控制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实验模拟选取两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进行实验模拟。
分别是生物膜反应器(MBR)和超滤膜技术。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能耗、运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
并探究工艺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设计要求在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选择案例和实验方案,确定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目标;•收集并阅读相关数据库、资料和文献,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范围;•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调试、药品配制等;•进行实验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评分标准本次课程设计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分别占50分。
评分标准如下:实际案例分析•案例选择合理,问题明确,分析全面深刻(满分20分);•治理控制方案可行性大,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满分20分);•分析报告写作规范,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满分10分)。
实验模拟•实验过程规范,数据准确,处理分析得当(满分20分);•清晰表达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工艺的差异(满分20分);•实验报告写作规范,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满分10分)。
总结本课程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模拟,加深了学生对环境工程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具体实现和操作技术,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dfa9d01f69e31423294e3.png)
目录一、原始资料及设计要求 (2)1.污水处理厂附近低星级地质资料 (2)2.城市污水资料 (2)3.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的排水量和水质资料 (2)4.气象资料 (3)二、水量设计 (4)1.计算水量 (4)2.水质估算 (5)三、设计计算过程 (5)1.工艺方案分析 (5)2.格栅设计计算 (8)3.污水提升泵站 (10)4.平流沉砂池 (10)5.A2O反应池 (12)6.接触消毒池与加氯设计 (17)7.污泥处理系统 (18)四、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19)1.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19)2.高程布置 (22)设计总结 (23)致谢 (24)参考资料 (24)附录 (25)一、原始资料及设计要求1、污水处理产附近地形与地质资料(1)厂区附近地下水位标高561.00m(地表下);(2)厂区附近土质构造为亚粘土;(3)城区排水干管进厂处A管底设计标高为581.00m;(4)受纳水体底部设计标高为571.00m;(5)厂区内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2、城市污水资料表1 城市污水资料3、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的排水量和水质资料表2 该市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排水量和水质材料4、气象资料表3 该市气象资料设计原则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标准。
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关排放标准的一级B要求。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采取统一规划,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力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
采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因地制宜的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
妥善管理,避免二次污染。
选择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施。
污水处理厂保证一定程度的绿化、达到美化作用。
设计任务及成果设计任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水质、水量统计计算、污水处理方案及处理程度、各建筑物的尺寸计算、污水处理流程、处理厂区平面布置图等);污泥处理工艺设计(污泥处理方案及处理程度、各建筑尺寸计算、污泥处理流程等);污水处理厂工程概算辅助设施设计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灌渠设计设计成果(提交资料)设计说明书一份至少提交3张一号图纸,其中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张2、主要构筑物图,2张二、水量设计1、计算水量由水质估算算出平均流量为:Q=0.16*80000+0.15*70000+0.18*65000+5000+4500+6000=50500m3/d设计流量:Qmax=k(1.5)*Q=75750m3/d=0.877m3/s=3157m3/h2、水质估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4.1中规定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临近城镇、类似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水质确定。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62261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的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环境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二、设计内容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处理,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废水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2.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保障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源进行模拟操作,如燃煤电厂、汽车尾气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大气污染源的特点和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3. 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操作。
三、设计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选择。
2. 制定课程设计方案根据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方案。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
3.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根据方案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需要包括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评估方式1.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记录和安全意识等方面。
2. 报告撰写考核:对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报告结构、语言表达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堂讨论考核: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对于环境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7f92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8.png)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a1bf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7.png)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环境污染状况调研学生需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研,并分析其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及其影响等,并结合现有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解析其政策措施及其可行性。
2.环境评价报告编制学生需编制环境评价报告,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评价报告,包括环境评价意见、分析污染环境及对应环境风险、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保方案设计等,最终形成环保方案。
3.环境监测方案设计针对污染源,学生需设计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和监测程序等,以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污染物处理方案设计学生需根据环境评价及监测结果,设计相应的污染物处理方案,包括处理工艺流程、处理设备选型、处理工艺设计等,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5.环境保护工程方案设计学生需根据处理方案,设计环境保护工程方案,包括工程设施设计、设备选择和安装调试等,保证环境保护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遵守学校相关规定,保证课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设计任务,认真做好各项资料整理和报告撰写。
3.学生需按照规定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完成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可行性和有效性。
4.学生需完成相关报告和材料,包括环境调研报告、环境评价报告、环境监测方案、污染物处理方案、环境保护工程方案等,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分1.环境污染调研报告:20分2.环境评价报告:40分3.环境监测方案设计:20分4.污染物处理方案设计:10分5.环境保护工程方案设计:10分五、结语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是当今社会急需的重要工程,在未来也将更加重要。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5dfd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1.png)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环境工程学的目的和背景,并提出环境工程学面临的重要性和挑战。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涉及到对于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治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并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将围绕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展开,涵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环境工程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环境工程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问题愈发复杂,需要我们采取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
因此,本课程设计将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可持续的环境解决方案,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出更多专业、全面的环境工程学人才,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
本文档详细列出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包括环境状况调查、方案设计、实践操作等。
环境状况调查:该部分内容会介绍如何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包括采样方法、分析过程等。
数据分析和评价:这一部分涵盖了数据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包括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环境评价等。
方案设计:介绍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中的方案设计部分,包括方案制定、技术选择等。
实践操作:详细说明了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操作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
结果展示和报告:介绍了如何展示研究结果和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以上是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本文档,您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8227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2.png)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环境工程是以保护环境为导向的专业领域。
环境工程师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在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能力。
一、课程设计目标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限值;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环境采样和分析;3.掌握环境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环保设备的运行和维护;4.能够设计和实施环境治理方案,解决实际环境保护问题;5.能够撰写环境工程相关的技术报告和方案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调查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成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排污分析。
2.环境监测与分析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污染物的特点和检测方法,能够进行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掌握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环境治理技术学习环境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治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能够设计和选择有效的环保设备和治理方案,进行环境治理的实践操作。
4.环境保护方案设计通过实际环保项目的案例分析和模拟设计,掌握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环境保护方案的设计和评估,撰写相关的技术报告和方案设计。
三、课程设计实践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工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地考察和调查组织学生到污染源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收集相关的样品和数据资料,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排污分析。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8ac0e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a.png)
第一节前言塔设备是化工生产装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根据塔内件结构型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具有运行能力大、压力降小、分离效率高、负荷范围大、持液少等优点,随着新型填料及塔内件的不断运用,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图1填料塔结构填料塔是常用的吸收操作的设备,它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2氨气体的有关介绍氨气,Ammonia,NH,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密度0.7710。
相对3密度0.5971(空气=1.00)。
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沸点-33.5℃。
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
熔点-77.75℃。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
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1.3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针对物系及分离要求,选择适宜填料;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考虑喷淋密度);4)计算塔高、及填料层的压降;5)塔内件设计。
1.4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1.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2.空气中氨的含量:5.9%(体积含量即为摩尔含量)3.混合气体流量:1800m3/h4.操作温度:293K5.混合气体压力:101.3KPa6.回收率:99.3%7.采用清水为吸收剂8.填料类型:散装聚丙烯DN50鲍尔环填料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2.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284f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1.png)
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2. 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意识。
3. 掌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污染治理方案、进行环境评价等。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 教材章节:第1章 环境工程导论- 内容安排:2学时2. 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等技术。
- 教材章节:第2章 水污染治理技术- 内容安排:6学时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颗粒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酸雨防治等技术。
- 教材章节:第3章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内容安排:4学时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包括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方法、处置技术等。
- 教材章节:第4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内容安排:4学时5.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噪声源识别、噪声评价、噪声控制措施等。
本科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环境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c7ec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d.png)
本科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和治理技术;了解我国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环境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2. 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和治理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3. 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4. 我国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5.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讨论法主要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主要用于验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应选择权威、实用的版本,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多媒体资料可以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颗粒污染物治理概述 (1)第二部分:课程设计任务 (3)第三部分:工艺流程设计 (4)第四部分:旋风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5)第五部分:高效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9)第六部分:管路、风机及其他设备选型设计 (11)第七部分:总结 (14)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15)第一部分颗粒污染物治理概述1.1大气颗粒污染物简介大气污染物指除气体之外的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物质,包括所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或液体气溶胶。
其中有固体的烟尘、灰尘、烟雾,以及液体的云雾和雾滴。
粒径的分布大到200微米,小到0.1微米。
微小尘粒通常靠空气的粘滞力或阻力与任何使尘粒沉降的沉降力相抵消,而长期悬浮在大气中。
有时,静电电荷一类的力也能使这些颗物保持悬浮状态。
悬浮在大气中的尘粒并非呈稳定状态,它们迟早会从大气中分离出去。
颗粒物分离的方法和装置,是为了尽可能缩短这一时间。
进入大气的一次颗粒物和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物,会影响人类健康,能见度和气候。
颗粒的粒度、浓度和化学组成通常是确定这些影响的最重要因素。
1.2 除尘及常用除尘器从废气中将颗粒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称为除尘,实现上述过程的设备装置称为除尘器。
治理烟尘的方法和设备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必须依据废气排放的特点,烟尘本身的特性,要达到的除尘要求等,结合除尘方法和设备的特点进行选择。
目前,颗粒污染物控制采用的除尘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
其中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和声波除尘器。
上述各种除尘器可以联合使用,构成二级除尘或多级除尘设备。
1.2.1 机械力除尘器机械力除尘器是借助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方法,相应的除尘装置称为机械式除尘器。
质量力包括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主要除尘器形式为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1、重力沉降利用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密度不同,使颗粒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下来,与气体分离的过程。
重力沉降室结构简单,造价低,压力损失小,便于维护,且可以处理高温气体。
主要缺点是只能捕集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仅对5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捕集作用,因而效率低,只能作为初级除尘手段,主要用于高效除尘装置的前级除尘器。
2、惯性除尘利用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在运动中惯性力不同,使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通常是使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改变,气流中的颗粒物惯性较大不能随气流急剧转弯,便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3、离心除尘利用旋转的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处理的过程。
离心除尘器也称为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或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直接回收干颗粒地优点。
一般用来捕集5至15微米以上地颗粒物,除尘效率可达80%左右,是机械式除尘器中效率最高的。
主要缺点是对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物去除效果不理想。
1.2.2过滤式除尘器这是使气流通过多孔滤料,将气流中颗粒污染物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过程,主要有袋式除尘及颗粒层过滤除尘两种方式。
1、袋滤除尘利用棉、毛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颗粒污染物的方法,主要通过筛分、惯性碰撞、扩散、静电、重力沉降等作用机制依靠滤料表面来捕集颗粒污染物,属于外部过滤。
该方法除尘效率高,一般可达99%以上,适应极强,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操作弹性大,除尘效率对入口颗粒污染物浓度及气流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不存在污泥处理。
但袋式除尘器的应用受到滤布的耐温、耐腐蚀等操作性能的限制一般使用温度应低于300℃。
2、颗粒层过滤除尘通过将松散多孔的滤料填充在框架内作为过滤层,颗粒物在滤层内部被捕集的一种除尘方法,属内部过滤方式。
除尘过程中大颗粒污染物主要借助惯性力,小于0.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靠滤料及被过滤下来的颗粒表面的拦截和附着作用过滤下来,净化效率随颗粒层厚度增高而提高。
1.2.3 其他除尘器1、电除尘器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实现粒子(固体或液体粒子)与气流分离沉降的一种除尘装置。
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达99.99%能捕集1微米以下的细微粉尘,但是电除尘器设备庞大,耗钢多,需高压变电和整流设备,故投资高;要求制造、安装和管理的技术水平高;除尘效率受粉尘比电阻影响较大,若不采用一定措施,除尘效率将受到影响。
2、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通常为水)密切接触,利用重力、惯性碰撞、拦截、扩散、静电力等作用捕集颗粒的装置,又称湿式气体洗涤器。
湿式除尘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以有效的将直径为0.1~1.2微米的液滴或固体颗粒从气流中去除。
同时,也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还能起到气体降温的作用。
湿式除尘器适宜净化飞西安卫星、非憎水性和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各种粉尘,尤其适宜净化高温、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
但存在设备及管道的腐蚀、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因烟温降低而导致的烟气抬升减小及冬季排气产生冷凝水雾等问题。
在低温寒冷区域,湿式除尘器容易冻结,要有必要的防冻措施。
课程设计任务2.1设计名称某滑石粉生产线除尘系统工艺及高效除尘器的设计2.2 设计要求尾气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或地方环保要求,即净化后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不大于50mg/m3。
2.3现场情况1、粉尘种类:粉尘为滑石粉,其真密度为2780kg/m3。
2、系统空气量:8000—12000m3/h。
3、粉尘处理量:500kg/h。
4、粉尘粒度组成:2.4 设计要求:1、根据上述要求,确定管路及除尘系统种类。
2、确定出各设备的基本外形尺寸。
3、计算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单机的除尘效率。
4、作两张A1图,分别是除尘系统工艺布置图和高效除尘器总装配图。
5、写出设计说明书。
2.5 作图所用标准图纸GB4457.1—84比例GB4457.2—84字体GB4457.3—84尺寸注法GB4457.4—84图线及其画法GB4457.4—84标题栏GB1069.1—89工艺流程设计设计除尘器时必须全面考虑有关因素,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经济效益、维修管理等因素。
本设计中粉尘为滑石粉,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导电,热性能稳定,与酸接触不反映,同时具有一定的润滑性。
除尘系统入口粉尘浓度计算C i,max=q v/Q min=(500⨯106)/8000=6.25⨯104mg/m3C i,min=q v/Q max=(500⨯106)/12000=4.17⨯104mg/m3本设计要求净化后气体中污染物浓度C0,f≤50 mg/m3则设计的除尘系统的总效率为(假设除尘器本体不漏气),所以:η=(1-C0/ C i,max)⨯100%=(1-50/6.25⨯104)⨯100%=99.92%因此系统内必有高效除尘器,由于高效除尘器对粉尘入口浓度有一定要求,并且初始气体含尘浓度较高,故考虑应用二级除尘器串联使用,即在高效除尘器前设置一级除尘器。
3.1 一级除尘器选择一级除尘器一般选择机械除尘器。
对比3种常用机械除尘方式,重力沉降室只能去除粒径大于40~50微米的大颗粒,而这部分颗粒只占总粉尘的1.5%,故重力沉降室不适用;惯性除尘器对粒径在25~30微米以上的颗粒除尘效率达到65%~85%;而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5~10微米的尘粒,普通旋风除尘器的效率一般在90%左右。
综上所述,应选用旋风除尘器做一级除尘器。
3.2 二级除尘器选择根据各高效除尘器的性能及投资,布袋除尘器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对于布袋除尘器,清灰方式选择脉冲反吹清灰。
3.2 处理流程图将风机设置在除尘器后可减少风机磨损,及对风机性能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为:旋风除尘器的选型设计4.1 除尘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不需特殊的附属设备,造价较低.阻力中等,器内无运动部件,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
旋风除尘器一般用于捕集5-15微米以上的颗粒.除尘效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经改进后的特制旋风除尘器.其除尘效率可达5%以上。
旋风除尘器的缺点是捕集微粒小于5微米的效率不高。
4.1.1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概况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
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诽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4.2 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介绍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是一种在旋风筒体外侧带有一旁路通道的高效旋风除尘器,它能使筒内壁附近含尘较多的一部分气体通过旁路进入旋风筒下部,以减少粉尘由排风口逸出的机会,特别对大于5μm的粉尘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含有密度较大的非纤维性及黏结性的灰尘。
能有效地分离烟草灰、滑石粉、石英粉、石灰石粉、矿渣水泥、水泥生料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高温、阻力低而除尘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矿山、冶金、耐火材料、煤炭、化工、建材及电力等工业部门的气体净化。
4.2.1 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含尘气体从进口处切向进入后,气体在获得旋转运动的同时,气流分成上、下分开,形成双旋涡运动,粉尘在排气底部即双旋涡的分界处产生强烈的分离作用。
较细较轻的尘粒由上部旋涡气流带往上部,在顶盖下面形成强烈旋转的灰环,产生尘粒的聚集,并被从特设的旁路分离室上部洞口引出,经旁路分离室下部螺旋槽,从除尘器外壁回风口切向引入除尘器筒体下部与内部气流汇合,粉尘被分离而落入灰斗。
另一部分较粗重的粉尘颗粒则在下旋涡气流带动下,沿除尘器下段经由上旋涡气流的类似过程,将粉尘分离并进入灰斗。
4.2.2 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分类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比一般旋风除尘器进气口位置低,使在除尘器顶部有充足的空间形成上旋涡并形成粉尘环,从旁路分离室引至锥体部分,这样有害于除尘效率的二次气流,变成有粉尘集聚作用的上旋涡气流;旁路分离室设计成螺旋形,使进入的含尘气流切向进入锥体,避免扰乱锥体内壁气流,防止再次尘化现象。
1、按XLP型旁路式旋风除尘器出风方式分类。
X型(水平出风,吸出式除尘器位于风机吸入侧,并带有出口蜗壳),一般用于负压操作;Y型(上部出风,压入式除尘器位于风机压入侧),一般用于正压或负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