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魅力无穷。让孩子走出校门,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热爱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风儿轻轻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它包括“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风儿能帮助我们”、和“风儿的脾气”四部分,主要是让孩子从不同方面来感受风的特征,体会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风”为切入点,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感受自然现象“风”的特征,观察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会“风”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自然风已有了一定认识,能通过事物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受风的乐趣。他们知道风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它是怎么来的。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及认知起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相关常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是设计本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出发点。

三、设计理念

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因。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

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因此,在《风儿轻轻吹》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无形的风儿变成有形的风,我设计了“找风”、“竞赛”、“玩风“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风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会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懂得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找风”的活动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并能与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2、通过知识竞赛使学生初步了解风的双重性:风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3、初步了解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以及人类对风的利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环保,知道保护绿色,爱护花草树木就要从身边做起。

六、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

1、情境体验法。以游戏导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

体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活动实践法。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风的知识资料,准备与风相关的玩具。

2、老师准备活动工具:纸风车、教室门口挂风铃、窗口挂气球、电风扇上系彩带等。

3、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情,认识“风”。

1.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五彩的风车,激情调动:“谁有办法让风车转起来?”学生回答后,我再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比比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这一设计重在让学生积极动脑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上进的品质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懂得风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游戏后我问学生:“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呢?”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畅谈自己的发现。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嘴吹动的。”还有的说:“我用手使劲晃动风车也能转。”等等不同的答案。

(这一环节通过玩风车游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思考、去发现

风跟空气流动的关系,再经老师点拨,学生浅表的感性认识得到了提升,从而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二)活动升情,寻找“风”。

1、快乐小看台

在“快乐小看台”环节中,我设计了“画面找风”和“生活中找风”两个层次。

“听,风姑娘来了,(多媒体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她说要跟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找找看她都藏在哪儿呢?和小伙伴们一起找找,并说说你是怎么找到她的呢?”(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相互配合的能力。)

生:我看到房子的炊烟被风吹得飘起来。

生:小朋友的帽子差点被风吹掉。

……

(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积累学生都能感受到风带来的变化。)教师接着提问:

“刚才小朋友们在画面中找到了风姑娘,你知道吗,风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通过哪些物体找到他?快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组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孩子的参与面。)

个别汇报:

生1:我看到红旗飘起来,知道是风儿。

生2:听到树叶“唰唰”响,我就知道有风。

生3:我看到风把纸屑吹起来。

师:你看到纸屑在操场上飞,这时,你想对纸屑说点什么?

生1:纸屑,你不能在操场上飞,你弄脏了我们的操场。

生2:纸屑,你应该回到垃圾箱里去。

师:对呀,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讲卫生,爱护环境。

(儿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环节教师及时地捕捉课堂中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将德育渗透到活动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可谓“润物细无声”。)师:谁能边说边加上动作,表演一下风姑娘来的样子?

生1:风来了,花儿向我点头。(做点头的动作。)

生2:小树弯弯腰。(做弯腰的动作。)

生3:风儿来了,小猫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把小手放脸上做翘胡子的动作,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

师:听小朋友们这么一说,现在我也能找到风了。

出示课件:看,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白帆哗哗地飘,椰树尽情地舞……风儿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道德与法制教学让它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本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和学生表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观察、感受与风有关的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能力,欣赏、表达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