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高考类型题—老师专用
高考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考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在高考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
1. 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题目通常涉及三维空间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通过画图、模型等方式辅助思考和理解题目。
2. 几何关系的转换:有时候,立体几何问题可以通过转换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
我们可以尝试在某个平面上进行投影或者进行截面的分析,将立体问题转化为二维几何问题来解决。
3. 利用相似三角形:在立体几何问题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经常被用到。
通过找出共性和相似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4. 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例如,如果某个角度为90度,那么某
些边和角度之间可能存在平行四边形关系,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5. 应用平面几何定理: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密切相关,因此一些平面几何定理也可以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使用。
例如,利用圆锥的旋转对称性可以得到一个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6. 巧妙使用一点一线:有时候,一个线段或一个点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其他线段或点的位置,从而解决问题。
在解题
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信息。
总之,在解决高考立体几何问题时,需要充分理解题意,巧妙应用几何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反复联系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及规范答题:立体几何大题
【分析】
(1)分别取 , 的中点 , ,证明 , 可得 平面 ,
可证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证;
(2)在 上取一点O,连接 ,使 ,根据已知条件证明O为正方形 的中心,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利用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又 ,所以 ,
故 .
【此处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体积,若底面面积正确但体积计算错误,减1分.】
【评分细则】
①利用三线合一证明AO⊥BD,得1分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AO⊥平面BCD,得2分.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AO⊥CD,得1分.
④利用(1)结论证明三线垂直,合理建系得2分.
⑤正确写出和设出点的坐标,指出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得2分.
(1)若三棱锥 体积是 ,求 的值;
(2)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求 的值.
【分析】
(1)由题意知, 、 、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由 ,求得M的坐标,过 作 于 , 于 ,再由 求解;
(2)由(1)知 ,求得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然后由 求解.
,
又 平面 平面 ,
平面 ,
即 ,
又 ,
平面 ,
故 为四棱锥 的高,
为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又 ,
即 ,
四棱锥 的体积为 ;
(2)假设存在点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 ,
则 ,
则 , , ,
设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 ,
则 ,令 ,则 ,
,令 ,
则 ,
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相比于前面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题型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一些人。
该题通常有2-3问,第一问求某条线的大小或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最后一问求二面角。
这类题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其中各有利弊。
(一)向量法:
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
其形式为AB=(a,b,c)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二)传统法:
学习立体几何章节,虽然学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上图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
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四类立体几何题型-新高考数学大题秒杀技巧(解析版)
四类立体几何题型-高考数学大题秒杀技巧立体几何问题一般分为四类:类型1:线面平行问题类型2:线面垂直问题类型3:点面距离问题类型4:线面及面面夹角问题下面给大家对每一个类型进行秒杀处理.技巧:法向量的求算待定系数法:步骤如下:①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②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a 1,b 1,c 1 ,b =a 2,b 2,c 2 .③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n ⋅a =0n ⋅b =0④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注意:在利用上述步骤求解平面的法向量时,方程组n ⋅a =0n ⋅b =0有无数多个解,只需给x ,y ,z 中的一个变量赋于一个值,即可确定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赋的值不同,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就不同,但它们是共线向量.秒杀:口诀:求谁不看谁,积差很崩溃(求外用外减,求内用内减)向量a =x 1,y 1,z 1 ,b =x 2,y 2,z 2 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向量n =y 1z 2−y 2z 1,x 2z 1−x 1z 2,x 1y 2−x 2y 1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特别注意:空间点不容易表示出来时直接设空间点的坐标,然后利用距离列三个方程求解.类型1:线面平行问题方法一:中位线型:如图⑴,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点E 是P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AEC .分析:方法二: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⑵, 平行四边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相交,BE ⎳CF ,求证:AE ⎳平面DCF .分析:过点E作EG⎳AD交FC于G,DG就是平面AEGD与平面DCF的交线,那么只要证明AE⎳DG即可。
方法三:作辅助面使两个平面是平行如图⑶,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证明:直线MN‖平面OCD分析::取OB中点E,连接ME,NE,只需证平面MEN∥平面OCD。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查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运算方法与技巧:要紧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确实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运算,或用向量运算。
②用公式运算.(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运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运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运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3.空间距离的运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能够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样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在不能直截了当作出公垂线的情形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形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样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运算;也能够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截了当求距离;有时直截了当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能够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样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用的小结论,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
弄清晰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内心、外心、垂心的条件,这可能是快速解答某些问题的前提。
高考数学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 题型、方法技巧
9.直线 AB 与平面所成角: arc sin
AB m
( m 为平面 的法向量).
| AB || m |
10、空间四点 A、B、C、P 共面 OP xOA yOB zOC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arc cos
m n
或 arc cos
m n
( m , n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 m || n |
| m || n |
12.三余弦定理:设 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 BC⊥AC,垂足为 C,又设 AO 与 AB 所成的角为1 ,AB 与
AC 所成的角为2 ,AO 与 AC 所成的角为 .则 cos cos1 cos2 .
18. 面积射影定理 S S '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S 、 S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 ). cos
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 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
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 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 a= (a1, a2 , a3 ) ,b= (b1, b2 , b3 ) ,则 cos〈a,b〉=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
一、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分享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分享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板块。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个部分取得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一、熟悉基本概念和定理首先,要想在立体几何题目中得心应手,必须对基本概念和定理有清晰而深入的理解。
比如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
这些定理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其内涵和适用条件。
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例,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这里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出错。
再比如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同学们要清楚这里为什么是“两条相交直线”,而不是“两条直线”。
只有把这些基本概念和定理真正吃透,才能在解题时准确地运用。
二、学会画图立体几何的题目往往需要通过图形来辅助理解和解题。
因此,学会画图是非常重要的。
在画图时,要尽量画得准确、清晰。
比如,对于正方体、长方体等常见的几何体,要按照标准的比例和形状来画。
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几何体,可以通过辅助线来突出其结构特征。
同时,要善于利用不同的视角来画图。
有时候,从正面看不容易理解的图形,从侧面或者俯视的角度看可能就会变得清晰明了。
此外,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条件不断完善和修改图形,通过图形的变化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
三、空间向量法空间向量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当遇到一些用传统方法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时,空间向量法往往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般来说,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就可以以这三条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如果没有现成的垂直关系,也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来创造垂直条件。
然后,求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求出相关向量的坐标。
比如,要求线面角,就可以先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来求解。
立体几何解答题答题技巧
立体几何解答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解答立体几何题目的技巧:
1. 画图:在解答立体几何问题时,绘制一个清晰的图形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所描述的形状和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理解几何定理和性质:学习和记忆立体几何的常见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熟悉面积、体积、角度等几何概念,以及多边形和多面体的性质。
这样,当遇到相关题目时,可以迅速应用这些知识。
3. 拆解分析:有些立体几何题目可能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简单的部分来解决。
例如,将一个立体体积问题看作是由多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并将它们相加。
4. 利用对称性:利用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有助于简化和解决问题。
寻找对称平面、轴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有用的信息和关系。
5. 代数方法:对于一些立体几何问题,代数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
将图形中的长度、距离等量用变量表示,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设置方程,最后求解未知量。
6. 实践和总结:解答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多做一些习题,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策略,能够提升解题能力。
总之,解答立体几何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几何知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立体几何问题。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直线平行。
7、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反证法。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勾股定理;2、等腰三角形;3、菱形对角线;4、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5、点在线上的射影;6、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定理)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9、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2、点在面内的射影;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我们把不同于一般解法的巧妙解题方法称为解题技巧,它来源于对数学问题中矛盾特殊性的认识。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篇1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况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用的小结论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
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
△ BCD LE H ^S A 州BD_d , . d 二"△BCD 二-23S A A BD 2立体几何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命题趋向】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命题有如下特点: 1. 线面位置关系突出平行和垂直,将侧重于垂直关系2. 多面体中线面关系论证,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常在解答题中综合出现.3. 多面体及简单多面体的概念、性质多在选择题,填空题出现4. 有关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问题,特别是与球有关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 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 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 【考点透视】 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掌握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 •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 间的距离的概念. 空间距离和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以两点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 离以及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作为命题的重点内容,高考试题中常将上述内容综合在 一起放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分为多个小问题,也可能作为客观题进行单独考查 .考查空间距离和角的试题一般作为整 套试卷的中档题,但也可能在最后一问中设置有难度的问题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即寓证明于运算之中,正是本专 题的一大特色.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考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 体积法的应用. 例1如图,正三棱柱 ABC _AB i C i 的所有棱长都为2 , D 为cC i 中点. (【)求证:AB 1丄平面A 1BD ;(n)求二面角 A-AD-B 的大小;(川)求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 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一:(I )取BC 中点0,连结A0. ABC 为正三角形,.AO 丄BC . B iC1DT 正三棱柱ABC _ABG 中,平面 ABC 丄平面BCC 1B 1,二AO 丄平面BCC 1 B . 连结B 10,在正方形BB 1C 1C 中,0, D 分别为BC , CC 1的中点,• BQ 丄BD , . AB 1丄BD . 在正方形 ABB 1A 中,AB 1丄AB , . AB 1丄平面 ABD • (n )设AB 1与A B 交于点G ,在平面A BD 中,作GF 丄A D 于F ,连结AF ,由(I )得AB AB 1C1.AF 丄AD , ■ / AFG 为二面角A-AD-B 的平面角.在 △ AA 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 'AG *AB 1川,曲AFGdAIA-AD -B 的大小为AF B 45AF = 5arcsin 一4(川)△ ABD 中,BD=AD=、5, AB =2 2, S A A 1BD 「6 ,BCD=1 •在正三棱柱中, A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 3 .设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为d •由V A 』CD =V c 」BD ,得1 Sz △ A 1BD.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为_2 .2•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d = B 0A Bi =丄-2 =・2 . |A B ;| 2^2小结:本例中(川)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面AMB 1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 K 到平面AMB 1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 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 .考点2异面直线的距离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2已知三棱锥S-ABC ,底面是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棱SC 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E 、D 分别为BC 、AB 的 中点,求CD 与SE 间的距离. 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 CD 与SE 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线的 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取 BD 的中点F ,连结EF , SF , CF ,-EF 为 BCD 的中位线,.EF // CD,. CD //面 SEF ,解法二:(I )取BC 中点0 ,连结A0 • ':△ ABC 为正三角形,.A0丄BC .V 在正三棱柱 ABC _ABG 中,平面ABC 丄平面 BCC 1B 1 , . AD 丄平面 BCGB . 取BG 中点。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1. 立体几何题型啊,那可是个神奇的领域!有求各种立体图形体积的题型,就像求一个装满水的古怪形状瓶子能装多少水一样。
比如说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边长的立方。
要是有个正方体边长是3厘米,那它的体积就是3×3×3 = 27立方厘米,简单吧!这类型的题就像是数糖果,一个一个数清楚就行。
2. 还有求立体图形表面积的题型呢。
这就好比给一个形状奇怪的礼物包装纸,得算出需要多少纸才能把它包起来。
像长方体,表面积就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假如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那表面积就是2×(4×3 + 4×2 + 3×2) = 52平方厘米。
哎呀,可别小瞧这表面积,有时候算错一点就像给礼物包了个破纸一样难看。
3. 立体几何里关于线面关系的题型也不少。
这就像在一个迷宫里找路,线和面的关系复杂得很。
比如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就像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房间里,一根直直的杆子和地面平行,只要杆子和地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就行。
像有个三棱柱,一条棱和底面的一条棱平行,那这条棱就和底面平行啦,是不是很有趣呢?4. 线面垂直的题型也很重要哦。
这就像是建房子时的柱子和地面的关系,必须垂直才稳当。
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就看这条直线是不是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就像搭帐篷,中间那根杆子要和地面上交叉的两根绳子都垂直,帐篷才能稳稳地立起来。
比如一个正四棱锥,它的高就和底面垂直,因为高和底面两条相交的对角线都垂直呢。
5. 面面平行的题型有点像照镜子。
两个平面就像两面镜子,要想平行,得看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就像有两个一样的盒子,一个盒子里面两条交叉的边和另一个盒子里面对应的两条交叉边平行,那这两个盒子的面就是平行的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两个平行的黑板,是不是很有画面感?6. 面面垂直的题型就像是打开的书页。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并详细解析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平行六面体的体积计算平行六面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平行六面体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行六面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平行的。
其次,根据平行六面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六面体。
因此,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即V = Ah。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平行六面体,其底面积为5平方厘米,高为10厘米。
那么,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5乘以10得到,即V = 5 × 10 = 50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正方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正方体的边长,进而计算表面积。
例如,有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其表面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方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其次,根据正方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立方体,因为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乘以6来计算,即S = 6a²。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正方体,其边长为3厘米。
那么,它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计算6乘以3的平方得到,即S = 6 × 3² = 54平方厘米。
三、棱柱的体积计算棱柱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个棱柱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棱柱的定义,即底面是一个多边形,顶面与底面的对应点通过直线相连。
其次,根据棱柱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棱柱。
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高考类型题—老师专用
【命题分析】高考中立体几何命题特点:1.线面位置关系突出平行和垂直,将侧重于垂直关系.2.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常在解答题中综合出现.3.多面体及简单多面体的概念、性质多在选择题,填空题出现.4.有关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问题,特别是与球有关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考点分析】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 【高考考查的重难点】空间距离和角 “六个距离”:1、两点间距离 221221221)()()(d z z y y x x -+-+-=;2、点P 到线l的距离d =(Q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u 为过点P 的直线l 法向量);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d =(P 、Q 分别是两直线上任意两点,u 为两直线公共法向量);4、点P 到平面的距离d =(Q 是平面上任意一点,u 为平面法向量);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d =(P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Q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u 为平面法向量); 6、平行平面间的距离d =(P 、Q 分别是两平面上任意两点,u 为两平面公共法向量 );“三个角度”:1、异面直线角[0,2π],cos θ=2121v v v v ;【辨】直线倾斜角范围[0,π); 2、线面角 [0,2π] ,sin θ=nv vn n v =,cos 或者解三角形;3、二面角 [0,π],cos 2121n n n n ±=θ 或者找垂直线,解三角形。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即寓证明于运算之中,证是本专题的一大特色.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高考类型题—老师专用【命题分析】高考中立体几何命题特点:1.线面位置关系突出平行和垂直,将侧重于垂直关系.2.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常在解答题中综合出现.3.多面体及简单多面体的概念、性质多在选择题,填空题出现.4.有关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问题,特别是与球有关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考点分析】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高考考查的重难点】空间距离和角“六个距离”:1、两点间距离 221221221)()()(d z z y y x x -+-+-=;2、点P 到线l的距离d = (Q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u 为过点P 的直线l 法向量); 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d =(P 、Q 分别是两直线上任意两点,u 为两直线公共法向量); 4、点P 到平面的距离d =Q 是平面上任意一点,u 为平面法向量);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d =(P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Q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u 为平面法向量); 6、平行平面间的距离d =(P 、Q 分别是两平面上任意两点,u 为两平面公共法向量 );“三个角度”:1、异面直线角[0,2π],cos θ=2121v v v v ;【辨】直线倾斜角范围[0,π); 2、线面角 [0,2π] ,sin θ=nv vn n v =,cos 或者解三角形; 3、二面角 [0,π],cos 2121n n n n ±=θ 或者找垂直线,解三角形。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即寓证明于运算之中,证是本专题的一大特色.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其中,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的套路与格式固定,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强有力的工具时,使得高考题具有很强的套路性。
【例题解析】考点1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典型例题1、(福建卷)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解:解法一:(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Q △为正三角形,AO BC ∴⊥.Q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GAO ∴⊥平面11BCC B . 连结1B O ,在正方形11BB C C 中,O D ,分别为1BC CC ,的中点, 1B O BD ∴⊥, 1AB BD ∴⊥.在正方形11ABB A 中,11AB A B ⊥, 1AB ∴⊥平面1A BD .(Ⅱ)设1AB 与1A B 交于点G ,在平面1A BD 中,作1GF A D ⊥于F ,连结AF ,由(Ⅰ)得1AB ⊥平面1A BD . 1AF A D ∴⊥, AFG ∴∠为二面角1A A D B --的平面角.在1AA 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AF =又112AG AB ==Qsin AG AFG AF ∴==∠.所以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Ⅲ)1A BD △中,111A BD BD A D A B S ==△1BCD S =△.在正三棱柱中,1A 到平面11BCC B设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d .由11A BCD C A BD V V --=,得11133BCD A BD S S d =g △△,1A BD d ∴==△ ∴点C 到平面1A BD解法二:(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Q △为正三角形,AO BC ∴⊥.Q 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D ∴⊥平面11BCC B .取11B C 中点1O ,以O 为原点,OB uuu r ,1OO u u u u r ,OA uu u r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B ,,,(110)D -,,,1(0A,(00A ,1(120)B ,,,1(12AB ∴=u u u r ,,(210)BD =-u u u r ,,,1(1BA =-u u u r . 12200AB BD =-++=u u u r u u u r Q g ,111430AB BA =-+-=u u u r u u u r g ,1AB BD ∴u u u r u u u r ⊥,.11AB BA u u u r u u u r ⊥1AB ∴⊥平面1A BD .(Ⅱ)设平面1A A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11AD =-u u u r ,,1(020)AA =u u u r ,,. AD u u u r Q ⊥n ,1AA u u u r ⊥n ,100AD AA ⎧=⎪∴⎨=⎪⎩u u u r g u u u r g ,,nn 020x y y ⎧-+=⎪∴⎨=⎪⎩,,0y x =⎧⎪∴⎨=⎪⎩,. 令1z =得(=,n 为平面1A AD 的一个法向量.由(Ⅰ)知1AB ⊥平面1A BD ,1AB ∴u u u r 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cos <n,111AB AB AB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g n n x∴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6arccos . (Ⅲ)由(Ⅱ),1AB u u u r为平面1A BD 法向量,1(200)(123)BC AB =-=-u u u r u u u r Q ,,,,,.∴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112222BC AB d AB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小结:本例(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B 点到平面1AMB 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 到平面1AMB 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种方法. 考点2 异面直线的距离考查异目主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典型例题2、 已知三棱锥ABC S -,底面是边长为24的正三角形,棱SC 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D 与SE 间的距离.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CD 与SE 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SF ,CF ,EF ∴为BCD ∆的中位线,EF ∴∥CD CD ∴,∥面SEF ,CD ∴到平面SEF 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又Θ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 上一点C 到平面SEF的距离,设其为h ,由题意知,24=BC ,D 、E 、F 分别是AB 、BC 、BD 的中点,2,2,621,62=====∴SC DF CD EF CD33222621312131=⋅⋅⋅⋅=⋅⋅⋅⋅=∴-SC DF EF V CEF S 在Rt SCE ∆中,3222=+=CE SC SE在Rt SCF ∆中,30224422=++=+=CF SC SF 又3,6=∴=∆SEF S EF Θ 由于h S V V SEF CEF S SEF C ⋅⋅==∆--31,即332331=⋅⋅h ,解得332=h 故CD 与SE 间的距离为332. 小结: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考点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偶尔会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典型例题3.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AC 中,G 是1AA 的中点,求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解:解法一 BD Θ∥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O 平面11D GB 的距离,1111C A D B ⊥Θ,A A D B 111⊥,⊥∴11D B 平面11ACC A ,又⊂11D B Θ平面11D GB∴平面1111D GB ACC A ⊥,两个平面的交线是G O 1,作G O OH 1⊥于H ,则有⊥OH 平面11D GB ,即OH 是O 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在OG O 1∆中,222212111=⋅⋅=⋅⋅=∆AO O O S OG O . 又362,23212111=∴=⋅⋅=⋅⋅=∆OH OH G O OH S OG O .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解法二 BD Θ∥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B 平面11D GB 的距离.设点B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为h ,将它视为三棱锥11D GB B -的高,则,由于632221,111111=⨯⨯==∆--D GB GBB D D GB B S V V 34222213111=⨯⨯⨯⨯=-GBB D V , ,36264==∴h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根据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考点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重难点】此类题目一般是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是:通过平移把空间两异面直线转化为同一平面内的相交直线,进而利用平面几何知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射线定理(12cos cos cos θθθ=))求解,整个求解过程可概括为:一找二证三求。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①选择适当的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这里的点通常选择特殊位置斩点。
②求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是在相应的三角形中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