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ppt 95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路面施工技术9——沥青路面设计PPT课件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多层路面的力学计算通常采用弹性层状体系 理论。该理论采用如下基本假定:
(1)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 和形变是微小的。
(2)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 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 形变和位移为零。
(4)层间接触情况,均为连续接触。 (5)不计自重。
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1)路面结构设计应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 论进行计算。
(2)高速、一级、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应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 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力(拉应变)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三、 四级公路以路表面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有条件时,对重载交通路面宜检 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
轴载换算方法
(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进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包括车 辆的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N
K i1
C1C2niPPi 4.35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彬日;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1——轴数系数,C1=1+1.2(m一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
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路面设计内容包括:选择适当的路面材料,进行材料 配合比设计并确定设计参数;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厚度 计算以及不同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的路面设计,除行车道部分路面外,还应包括路缘带、硬路 肩、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匝道、收费站和服务区的路 面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第14章沥青路面设计(上)PPT课件
水 泥或二灰 稳 定碎石
二 灰土
土基
5
第1节 概述
1、沥青路面设计内容
①结构组合设计
长寿命沥青路面
4~7cm 高质量表面层
10~17.5cm 高模量抗车辙层
7.5~10cm 柔性抗疲劳层
土基
6
第1节 概述
1、沥青路面设计内容
①结构组合设计
全厚式排水沥青路面
沥青混凝土
表面层+路肩
排水沥青稳定基层 沥青混凝土分隔层
第1节 概述
3、设计方法分类
①经验法:AASHTO法和CBR法。 概念: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 特点:符合试验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车辙变形/0.01mm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D方案 E方案
沥青稳定碎石10cm
二灰稳定碎石34cm
级配碎石20cm 土基
11
第1节 概述
2、沥青路面设计原则
①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②技术经济原则-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兼顾推广新材料(SMA、OGFC) ④生态环保原则-注重保护沿线环境以及自然生态 ⑤机械化工厂化施工原则-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⑥分期修建原则-依据社会经济、交通量发展趋势,分期建12造
19
第1节 概述
4.交通等级
3)当量换算 换算公式:通过模拟试验,建立经验公式
美国西部环道试验
n
i
Ns Ni
Pi Ps
20
第1节 概述
4.交通等级
3)当量换算-第1类设计指标 • 表面弯沉-控制变形破坏
沥青路面设计步骤ppt课件
R
m R
R
sp
Ks
〔1-2〕
式中: R —路面构造层资料的允许拉应力,MPa;
sp —构造层资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由实验确定。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极限劈裂强度;
K
—抗拉强度构造系数;
s
2 沥青路面的设计目的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0.9 Ne0.22/Ac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m ── 轴数。
C2 ── 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 单轮组为6.4 , 四 轮组为0.38。
2〕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目的时,轴载换算公式:
N i K1C1 C2ni(PPi)8
式中: N ── 规范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C1 ── 轴数系数;C1=1+1.2〔m-1〕 m ── 轴数。 C2 ── 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 单轮组为6.4 , 四轮组为
新建沥青路面构造厚度设计程序框图
搜集调查交通量并 计算累计规范轴次
根据交通、道路设计等 级等资料计算设计弯沉
气候资料、资料调 查及混合料实验
确定土基干湿类 型、回弹模量
拟 定 路 面 结 构 方案
不 合 格
总厚度≥防 冻厚度?
有
确定资料抗压回弹模量
确定路面资料抗拉强度
按设计弯沉计算路面厚度
确定允许疲劳拉应力σR
2、构造组合设计的根本步骤:
1〕沥青面层构造 〔1〕沥青面层分层 沥青面层直接经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
要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送到基层及以下的构 造层。沥青面层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构造。 双层构造分为外表层、下面层;三层构造分为 外表层、中面层、下面层。 外表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的 性能;中、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 密实、根本不透水的性能;下面层应具有耐疲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PPT课件
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能
表面服务功能与耐久性
2024/6/7
8
第2节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 性
沥青混和料的结构类型 沥青混和料的强度特性 沥青混和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沥青混和料的疲劳特性
2024/6/7
9
一、沥青混和料的结构类型
按结构特点分为三类:
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凝土 连续型密级配
酸性石料与沥青不会发 生化学吸附
矿料级配
矿料颗粒形状
矿料表面特性
2024/6/7
17
2 抗拉强度
路面内部温度分布状况-统计分析方法 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加载速度有关,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均会增大。 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高表面粗糙度,采用构造深度大的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混和料。
急骤降温时,沥青混和料发生收缩,如果收缩 第5节 沥青混和料的组成设计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剩余空隙率20%左右
2024/6/7
4
三、沥青路面类型的选择
选择原则
任务要求:道路等级、交通量、使用年 限、修建费用
工程特点:施工季节、施工期限、基层状况 施工技术:人、机、料
沥青类路面一般不宜铺筑在纵坡大于6%的路段上 (出于安全原因),纵坡大于3%的路段,考虑抗滑的 要求宜采用粗粒式沥青碎石或粗粒式沥青表面处治。
嵌挤类
2024/6/7
2
二、沥青路面的分类
2、按施工工艺的不同,沥青路面可分为层铺 法、路拌法、厂拌法三类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 路拌法:路拌沥青碎(砾)石
路拌沥青稳定土 厂拌法:
厂拌沥青碎石:开级配、剩余空隙率10%~15% 沥青混凝土:密级配、剩余空隙率10%以下
14.沥青路面设计.ppt
一、沉陷
现象:是路面在车轮作用下表面产生的较大凹陷变形, 有时凹陷两侧伴有隆起现象,当沉陷严重时,可能逐渐发展 成网裂。
原因:当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承受从路面传至 路基表面的车轮压力,便产生较大的垂直变形。
设计指标:
z0 z0
z0 ——路基表面由车轮荷载作用产生的垂直应力,可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求得
二、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
路面结构层选择与组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使沥青路 面的水稳定性,在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性好的材料。
在潮湿和某些中湿路段上修筑沥青路面时,由于沥青层 不透气,使路基和基层中水份蒸发的通路被隔断,因而向基 层积聚。如果基层材料中含土量多(如泥结碎石、级配砾石), 尤其是土的塑性指数较大时,遇水变软,强度和刚度急剧下 降,结果导致路面开裂破坏。所以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 择水稳性好的材料,在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尤应如此。
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分为 两类:
1. 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 2. 是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 性为依据的理论法。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就是 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 严格的说,沥青路面在力学性质上属于非线性的弹- 粘塑性体。但考虑实际情况,对厚度较大、强度较高的高 等路面看作线性弹性体。
原因:沥青结构层受车 轮荷载的反复弯曲作用,使 结构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变值 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地面 开裂,并逐渐向表面发展。
设计指标: 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标准时,用结构层底面的拉
应变或拉应力不超过相应的容许值控制设计,即:
r R 或 r R
r 、 r ——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变和拉应力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概述 第二节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与设计标准 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第四节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第五节 路面结构的剪应力计算 第六节 沥青路面改建设计 第七节 AASHTO和Shell设计方法概述
沥青路面设计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弹性层状体系应力和位移分析
一、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假设
3.路基路面结构的基本特点 1)行车荷载的多变性
① 荷载类型:垂直荷载,水平荷载, ② 荷载作用特点:动荷作用、重复性、随机性 ③ 荷载作用时间:长时间荷载、短时荷载
2)路基路面材料的多样化特点
① 路基土的多样化:砂性土、砂土、粘性土、粉性土、 特殊土等
② 路面材料的多样化:刚性材料、半刚性材料、柔性 材料等
③ 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弹性、粘性、塑性。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弹性层状体系应力和位移分析
3.路基路面结构的基本特点
3)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 温度对路面的作用 ② 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影响 ③ 水-温耦合作用的路基路面的影响
4)构建路面力学模型的原则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二节 破坏类型与设计标准
一、裂缝
根据裂缝形成原因
荷载裂缝
(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非荷载裂缝
(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沉降裂缝
(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的沉降裂缝)
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力学模型,采用力学理论进 行应力应变的分析,来设计路面。参数的确定和对相关 公式的修正带有经验性。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弹性层状体系应力和位移分析
一、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假设
3)典型结构法
通过调查当地公路路面的使用状况,拟定几种典型结构, 通过推广使用,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 特点是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 构图统一。 与经验法有区别,比经验法还要简单。
《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第14章沥青路面的设计
层低拉应力
我国沥青路面是设计规范规定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下 基层、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第2 项设计控制指标:
σR= σsp/Ks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方程式与设计参数
路面厚度验算阶段主要考察拟定的路面结构在经受设计使 用期当量标准轴载的反复作用之后,是否满足两项设计指 标的要求:
结构层材料抗弯拉强度
按照试验规程测得,也可采用劈裂试验
计算弯沉和层底拉应力的计算
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双轮隙的路表弯沉时,由于弹 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过程的复杂性,一般均需通过计算机 进行求解。早期在计算机未能遍及时,许多科技工作者通 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图解法和表解法以及简化 公式方法。
1、三层路面结构计算弯沉和拉应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ld=1000l1F
2、查图法 理论弯沉
aL为理论弯沉,取泊松比μ1= μ1=0.25, μ0=0.35
新建路面厚度设计
1)设计步骤 2)设计示例
路面竣工验收指标
要求在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用标准轴载BZZ-100 轮隙下实测弯沉代表值lr必须小于验收弯沉值la。
(4)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慢前进,百分表随路面 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移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 速读取初读数L1。汽车仍在继续前进,表针反向回转,待 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约3cm以上)后,吹口哨或挥动 指挥红旗,汽车停止。待表针回转稳定后,再次读取终读 数L2。汽车前进的速度宜为5km/h左右。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选材 路面各结构层所用的材料,尤其是用量大的基、垫层材料,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加工材料或工业副产品,以 减少运输费用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要注意吸取和应用 当地路面设计在选择材料方面的成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第五节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邓苗毅1 2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路面设计的目标是要求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满足预测 交通量累计标准轴载通行时,具有快速、安全、稳定的服 务功能,路面结构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结构层的应力应 变满足材料的容许标准。
结构组合设计 材料组成设计 厚度设计验算 结构方案比选 路肩构造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3二 、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及实践基础原则 满足交通与使用要求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原则 保护自然生态与沿线环境原则 工厂及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原则 技术与经济性并重原则 分期修建、方便养护原则4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 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 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 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采用弹性层状体系作力学分析基础理论,以双圆 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整体沉降(弯沉)和结构层 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以疲劳效应为基础,处理 轴载标准化转换与轴载多次重复作用效应。
优化设计法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 熟。
5 61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四、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①确定交通量:如车型、轴重、轮胎压力、各 车型通过数及横向分布; ②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材料品种及其它参数; ③参数修正: ④路面设计的指标与标准确定: ⑤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五、沥青路面交通等级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年限 路面达到使用的临界状态的最小年限。
城市道路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设计年限。
一般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 为15年;支路为10 年~15 年。
7 8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五、沥青路面交通等级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标准轴载BZZ-100,其各项参数详见教材。
由于不同力学参数的疲劳等效应不同,我国规范 规定,当量轴载换算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 以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五、沥青路面交通等级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 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当量轴次总和。
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对于贫混凝土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9 10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沥青路面设计基本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五、沥青路面交通等级我国沥青路面交通轻重的等级划分 我国沥青路面按其承担的交通荷载轻重划分为四个交 通等级,即:轻、中等、重、特重,具体以两种划分方法 进行计算后取较高等级进行定级。
一、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图式(计算简图)11122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假定1) 各层连续、弯曲弹性、均匀、各向同性,位移、 形变微小; 2) 最下一层(路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限 大,其上各层厚度有限,水平方向无限; 3) 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向下无限 深处,应力、形变、位移为零; 4) 层间接触情况,或完全连续(连续体系)或仅 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滑动体系); 5) 不计自重。
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求解过程经过假定后,将沥青路面工程问题,转化为(弹性)力 学问题,在力(数)学的范畴内进行求解 轴对称课题,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 参见“弹性力学”及“路面力学计算”、“路面力学数值计 算”、“路面结构计算和设计电算方法”等资料1314第二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四、多个轴对称荷载下的主应力计算一、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1.保证路面表面使用品质长期稳定 2.路面各结构层的强度、抗变形能力与各层次力学 性能相匹配。
3.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 4.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约外运材料,优化选择, 降低建设与养护费用。
1516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面层: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面层 基层:柔性、半刚性、刚性 垫层:路基状况不良时采用,排水、防冻、防 水、防污等粒料或稳定土 土基:密实、坚固、不透水 层间结合:牢固三、沥青路面面层要求面层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上、中、下)。
沥青层有压实最小厚度的要求。
17 183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四、路面典型结构组合示例路面结构组合应该根 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 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和气 候情况、土基状况、筑 路材料以及已有的路面 结构状况和使用经验, 参照路面组合原则,拟 定几个满足各方面要求 的路面组合方案,以供 进一步的结构厚度计算 之用,从而通过最终技 术经济比较获得最优化 的路面结构。
19一、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路面破坏与设计指标控制疲劳的指标:应变,应力,弯沉 控制开裂的指标:应变,应力 控制车辙的指标:RD(变形速率、动稳 定度DS的倒数),土基顶面压应变 控制推挤的指标:剪切应力或剪切应变20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一、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主要的设计指标要求路基表面的垂直压应变或垂直压应力反映路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主要原因是路 面结构土基承载能力低引起土基的较大垂直塑性变形。
要求:一、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主要的设计指标要求结构疲劳开裂(整体性材料结构层的疲劳开裂):要求:εr≤[εr]或σr≤[σr]σz0 ≤ [σz0] 或εz0 ≤ [εz0]面层抗剪切推移:要求:τmax≤[τr] (应使用高温时的弹模)结构残余变形的累积(车辙): 要求: RDre ≤ [RDre]结构低温缩裂:要求:σrt≤[σrt](应使用低温时的弹模)路面弯沉:要求:lr≤lr21 22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要求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 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 的设计指标。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的基层、 底基层应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城市道路尚须进行沥 青面层的剪应力验算。
设计指标及验算指标必须小于其极限标准。
根据路面损坏产生的原因,可以引入其它的设计控制指 标,比如将车辙永久变形的深度作为设计控制指标。
23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以弯沉作为设计指标的原因路面总变形表征路面各结构层的变形与路基顶面变形 之和,反映了路面整体刚度的强弱。
当路面在车辆荷 载反复作用下不断地弯曲使变形积累、增大到某种程 度时,路面结构即产生疲劳开裂,从而可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起路面损坏与弯沉、弯沉与轴载作用次数间的 关系。
路表弯沉值可以简单的量测,操作简便;压应变、拉 应变指标测试较困难。
弯沉指标既可作为设计指标, 又可以作为质量检验、路面养护的评价手段。
244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弯沉概念①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 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②残余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卸载后不能恢 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③总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回 弹弯沉+残余弯沉)。
④容许弯沉:路面设计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 隙中间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⑤设计弯沉: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 次、公路等级、路面结构类型而确定的路表设计弯沉值。
在路面 交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准轴载双轮轮隙中 间的最大弯沉值。
25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与要求 弯沉测定①贝克曼法:传统检测方法,速度慢,静态测试,试验方法成 熟,目前为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
③自动弯沉仪法:利用贝克曼法原理快速连续测定,属于试验范 畴,但测定的是总弯沉,因此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②落锤弯沉仪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瞬间产生的冲击载荷测定 弯沉,属于动态弯沉,并能反算路面的回弹量,快速连续测定, 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26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三、设计理论-层状体系理论四、设计弯沉的调查与分析沥青路面按外观划分的性能等级四、设计指标要求轮隙中间路表面(A点)计算弯沉值小于或等于设计 弯沉值 轮隙中心下(C点)或单圆荷载中心处(B点)的层底 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27我国把第四外观等级作为路面临界破坏状态,以第四外观 等级路面的弯沉值的低限作为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从表 中所列的外观特征可知,这样的临界状态相当于路面已疲 劳开裂并伴有少量永久变形的情况。
②对相同路面结构不同外观特征的路段进行测定后发现, 外观等级数愈高,弯沉值愈大,并且外观等级同弯沉值大 小有着明显的联系。
28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五、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是路面峻工验收时、最不利季节、路面在标 准轴载作用下测得的最大(代表)回弹弯沉值。
可根椐设计年 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 类型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六、容许弯拉应力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劈裂 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80d的极限劈裂 强度(MPa),水泥粉煤灰稳定类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
29 305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七、路面结构的弯沉计算八、路面结构的弯拉应力计算弹性层状理论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半无限空间体、材料各向 同性、均质体且不计自重)经过复杂的力学、数学推演的理论体 系,假设条件与路面实际不完全相符合,这是导致理论与实际不一 致的原因。
因此引入弯沉修正系数F,将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使 计算弯沉与实测弯沉值趋于接近。
实际设计时,路面结构的弯沉、弯拉应力计算均通过程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