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9a8a10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a.png)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颈交界处,肩膀外侧,约在耳后发际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肩部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2. 臂丛(肩井)穴(LI15)臂丛穴位于上臂前侧中部三角肌外缘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
按摩时要适度,并避免用力过猛。
3. 鱼际穴(TE16)鱼际穴位于肩关节外侧,手臂抬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4. 肩髃穴(GB21)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中央,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的疼痛和舒缓肩部的紧张感。
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体。
5. 天宗穴(SI12)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的中央,内侧缘。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胛骨周围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可以配合每日的饮食和锻炼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加重肩部的负担。
总之,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建议在使用穴位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肩周炎的调理,保持健康的肩部。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be118e2587c24028915fc3b1.png)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肩周炎的治疗 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肩周炎的治疗 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https://img.taocdn.com/s3/m/0deede0dcc7931b765ce15b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肩周炎的治疗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导语: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
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缓解肩周炎呢?下面就让小编为你推荐中医疗法吧!
肩周炎的治疗中医疗法治疗肩周炎
1、针灸
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拔罐治疗
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
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
每次留罐大约5分钟。
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治疗。
隔天治疗一次即可。
3、刮痧
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4、药浴治疗
组成:鬼箭羽15克,海桐皮15克,木瓜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麻黄6克,威灵仙10克,黄酒250毫升。
用法:上述药先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并倒入黄酒,煎沸后取汁趁热熏洗患侧肩部处,冷则加热再熏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
每服药可连续使用3天。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民间土方法治疗肩周炎_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
![民间土方法治疗肩周炎_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57b290e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2.png)
民间土方法治疗肩周炎_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患上肩周炎,该怎么治疗呢?别走开,下面店铺整理了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1〖组成〗老生姜1000 克、葱白500 克、甜酒250 毫升。
〖用法〗共捣烂,入锅内炒热,取出热敷患处,冷后再炒热,每日2 次,每次10~20 分钟,5~7 日为1 疗程。
〖主治〗上肢肩胛骨痛。
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2〖组成〗川草乌各90 克、樟脑90 克(均研末)、醋适量。
〖用法〗取药末适量,醋调成糊,匀敷压痛点,厚约0.5 厘米,外裹纱布,然后用热水袋热敷30 分钟,每日1 次。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说明〗对无菌性腱鞘炎,腱鞘囊肿,骨质增生均有一定效果。
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3〖组成〗白凤仙根、臭梧桐、生姜、大蒜头、韭菜各210 克。
〖用法〗共捣烂取汁,文火煎膏,摊于布上,贴患处。
〖主治〗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4〖组成〗猪肉250 克、蘑菇250 克、黄酒30 毫升、花椒适量、白酒30毫升。
〖用法〗花椒熬水冲人黄酒,将肉切片,和蘑菇、黄酒拌匀,蒸熟,白酒为引,食之,可分2 次食完。
〖主治〗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5〖组成〗威灵仙、防风、苍术各15 克,晚蚕砂30 克,黄酒120 毫升。
〖用法〗共为细末炒热,加120 毫升黄酒拌匀再炒数分钟,装入布袋,热熨患处半小时,每日2 次,5~7 日为1 疗程。
〖主治〗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民间偏方6〖组成〗斑蝥、大蒜汁。
〖用法〗斑蝥研为细未,取0.01~0.02 克,同大蒜汁调合成饼置于穴位上,盖贴约8~10 厘米大的胶布。
穴位:肩髃、天宗、肩井、巨骨、肩贞、肩前、曲池、条口。
1 次可贴2~3 个穴位,先贴肩部,后贴远端穴位。
〖主治〗肩周炎。
〖说明〗肩周炎以肩周疼痛,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受限为特征。
本方敷后4~9 小时,穴位处有热辣感或微痈感,即将胶布及药末除去,见皮肤发红起泡;若仅皮肤潮红,未见有泡,再盖贴1 次。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a238f09482fb4daa58d4ba6.png)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2b7a97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c.png)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肩凝症取穴肩痛穴定位必须准确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髁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
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取穴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
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针刺手法以及针感手感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有效率统计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采用单穴疗法;⑤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
肩痛穴治疗组疗效与传统取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副作用。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家自我治疗肩周炎的简易小方法
![在家自我治疗肩周炎的简易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a037964028915f804dc2ea.png)
在家自我治疗肩周炎的简易小方法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因为他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男性和女性,有时候也被叫做五十肩。
其实从根上说,它是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肝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往往是晚上疼痛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很多人采取一种遏制法,就是通过暴力,一下把这个人的肩膀抖开,把粘连撕裂、撕开,用这种方法治疗肩周炎非常霸道,非常疼痛,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采用。
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治疗肩周炎,我们还是从根上,从肝来论治。
首先阴寒会导致人的凝滞,肝气、肝血、阳气的不足,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的温度降低,肝气的瘀滞也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淤血,这是它的根本的病理。
所以,中医一般从内治来讲,就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帮助他通经活络。
藤类药一般被用来治疗一些筋病,常见的藤类药比如说鸡血藤、首乌藤、络石藤等。
严重的淤血,我们还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穿山甲、地龙还有土鳖虫等。
还有一味中药叫伸筋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能把扭曲的筋伸直过来。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也不错。
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治疗肩周炎的穴位,不在肩膀上,而是在肩膀对侧的腿上,也就是说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
这个穴位叫条口,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三十八个穴位,位置也很好取,就是从膝眼到踝骨拉一条直线,中点的位置就是。
有颈椎病和肩周炎的人,一般在这个部位会有僵硬或者有硬结,经常艾灸或者针刺这个穴位,就能缓解对侧的肩周的疼痛。
肩周炎治疗汇总
![肩周炎治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d5d8665ef7ba0d4a733bca.png)
肩周炎1、肩周炎特效穴位:在足四五趾缝间可以找到一压之特痛点,该点是治肩部疾病的特效点.左肩痛压右足,右肩痛压左足,每次按十分钟.再按手对应部位,第二掌骨全息肩穴,耳肩穴,一次按摩即可止痛,可以自按。
2、毫针刺天宗穴治疗肩周炎在左侧天宗穴处,持针斜向上刺入1寸左右,寻找针感,待患者有明显酸胀感后,应用提插和捻转手法,使酸胀感扩散至肩胛部,患者并觉局部有温热感,留针30分钟。
针刺完毕后,配合肩周炎被动运动手法,缓缓加大肩部关节的活动度,治疗一次后患者就感觉肩部症状有明显缓解,治疗6次后基本痊愈。
3、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针灸治疗肩周炎总原则是辨证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但是一些特效穴位也不容忽视。
下面是我总结的、经过临床验证的肩周炎的特效穴位,希望看过这个帖子者遇到此类病人时选择使用。
这些穴位即使单组使用也有立竿见影之效,也可以配合按摩、拔罐等。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4、肩周炎的特效治疗汇总1.奇穴---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赶上朋友的大姨子来访.她当时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医治疗不见成效.我问她愿不愿意试一试针灸疗法?她非常好奇,表示愿意试一试.我让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当即取出一支六寸长的毫针,在她患侧腿上的条山穴刺进去.由于针感强烈,病人大叫一声.我让她再抬臂试试,她一下就抬到头顶部位.在场的一片惊呼:神了!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从古人的著作中也可发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功能运动的基本形式,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这样在治疗上就构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凡是通过药物.针灸下取以治疗上部病证,上取以治疗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不同于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势利导的方法.3.肩周炎奇效穴肩周炎病程较长虽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难当.我治疗此病单取一穴我给命名为肩周炎穴<自创>.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现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虽不为我所创,但用之临床,其效确如创制者所言甚佳,我并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内容尚未发现有此报道.辽宁王艳春以临床摸索发现的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前无记述,后有先赞奖.美国有《屯间报》.香港之《明报》均有报道,曾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个人体会: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近期连续治疗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来,请同道老师评议. 一位患者疼痛四个多月,吃药,针刺,贴膏,拔罐不见好转,一位患者疼痛两年多,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发作第二天治疗,其中一位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经医院医生在颈部推按治疗,疼痛加剧,导致颈不能活动.我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简取了一些取穴少适用性强的方法贴出来,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有的方法我亲自试用过,确实有很神奇之处!比如在对侧下找阳陵泉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5、针灸肩周炎1.针刺中平穴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脊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
肩周炎治疗方法锦集
![肩周炎治疗方法锦集](https://img.taocdn.com/s3/m/83c9cee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b.png)
肩周炎治疗方法锦集1、阳陵泉病例:一位老职工因右肩周炎来诊,我在她的左侧阳陵泉找到了很显著的压痛点,使劲按压了几下,然后说:你活动一下肩部试试,她试了下说好一点,我说,我数一二三,数到三时候,你大声咳嗽同时活动肩部,等我说到三时候我把针扎了下去,等病人咳嗽和活动完了后,告诉我,怎么这么厉害,一针下去咳嗽几声就怎么活动也不痛了呢?《灵枢。
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肩周炎病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用阳陵泉治疗肩周炎。
2、肩周炎穴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
——效果奇佳、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疗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条口透承山穴,简称条山穴。
解溪和陷谷二穴合用。
原因是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是由于风寒侵袭肩部,寒凝血瘀,不通则痛,属于实症。
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
4、鱼肩穴是自创一个穴位,此穴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
因为此穴在鱼际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故名鱼肩。
————鱼肩、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5、三间穴用火柴头等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病人还有条状物,用0.5寸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太阳明大肠经自三间到肩偶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
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至45分钟。
肩周炎治疗方法大全
![肩周炎治疗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dd454650b1c59eef9c7b405.png)
如肩周炎。
常在肩三针、天宗穴处用大三棱针刺血,然后拔火罐。
每次出血量达半罐左右。
疼痛多立即大减,有粘连者活动度也可增加,辅之推拿效果更佳。
具体方法和普通刺血无大致区别,穴位分别是肩井天宗肩髃臑会肩前(肩前腋纹尽头上一寸)肩后(肩后腋纹尽头上一寸)由于肩前肩后两个穴位皮肤比较薄,拔罐时要多看几次防止起泡(主要是怕有的患者找麻烦)下面我再说一下操作要领,1:穴位要找准(正常情况下穴位大约是指甲盖大小,也就是一平方厘米,定位不准的,请刺一平方寸大小,)2:刺血手法要快,要准(要快,我目前是一秒刺7针,快的手法可以降低疼痛感,要准,是针针见血,不要深浅不一,当然了这个是要临床练的)3:保证出血量每个穴位2-5毫升(我一般都是不足2毫升的,起下罐再刺,出血多少因个体差异和血液粘稠度有关,也与针刺手法有关,但最少保证2毫升以上,)4:一罐一刺(传统方法是刺完所有穴位,再拔罐,我的方法是,刺一个穴位马上拔罐,再刺下一个穴位再拔罐,记住后拔肩前和肩后两个穴位,一起起罐时这两个穴位时间短不起泡)5:每5天治疗一刺,双侧肩周炎患者不可双侧同时刺血(同时刺血效果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都是治好一侧再治另一侧),刺血后24小时刺血部位不要沾水。
6:注意事项:孕妇,年老体弱,有出血倾向的,禁止刺血,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刺血。
阿是穴位置:肩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首先在患肩上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在最明显的一处用三棱针或铍针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针。
如此上、下、左、右,进行点刺,共5针,呈梅花状,范围以稍大于罐具口径为宜,点刺处则应血出如珠。
如痛点较分散,每次刺络2~3个痛点。
用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钟,拔出1~3毫升血为度。
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并行被动活动5~10分钟,每隔2~4日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患者平时加强功能锻炼。
刺血(一)取穴主穴:尺泽、曲池、曲泽。
配穴:肩贞、肩髎、肩内陵、阿是穴。
五分钟治好肩周炎的奇穴中平穴(亲身验证与体会)
![五分钟治好肩周炎的奇穴中平穴(亲身验证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c64de00fc4ffe473368ab2a.png)
为了加深各位网友对“中平穴”的理解,特别我2013年在一个论坛看到的那篇文章附在后面,供各位网友参考,原文如下 中平穴治疗肩周炎——五分钟治好
西医治病快,中医治病慢的说法确实武断。在某些病,中医比西医见效还要快的多,尤其是一些疼痛病。 一天,诊室来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性患者,自述左肩痛十几天。她肩背时尚挎包,体态丰满、端庄文静。衣着也很得体,不是堆满大街却又俗不可耐的时装加牛仔裤,精心的搭配不禁让我想起了欧洲的油画,举手投足间尽显她知识女性的高贵和优雅。虽已有四十多岁,但看起来却很年轻,像三十岁的人,眼角仅有几道浅浅的、不易被人察觉的皱纹。可以断定此人一向注重保健,善于养生。因为肩痛数月经多家西医院治疗无效,经朋友推荐来到我这里。通过问诊,得知她左肩痛无创伤史,无明显的劳损,无颈椎病,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初步断定是风湿性疼痛,中医叫“痹证”,“冻结肩”“肩凝症”,西医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也被称作“五十肩”,名称虽多但只说明三个问题,1、此病多为受风寒引起。2、此病可以使肩关节活动受限。3、此病多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多见。肩周炎发病初期仅为疼痛,病人由于疼痛所以就不敢多活动肩部。这样更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肩部缺乏运动,很快肩关节周围的筋膜、韧带发生粘连,最终导致肩部运动障碍。手臂不能洗脸,不能梳头,不能把手背到后背,很是痛苦。生命在于运动,正常人的手臂如果一个月一动不动,同样也会发生粘连,也能让手臂冻结,想动也动不了。很多骨折患者打上石膏,几个月后,骨折处长好了但是关节却不能动了。病人自述也确有受寒史,大概十几天前,她洗完头后用吸尘器清理房间,出点汗,又到楼下晒衣服。深秋的风已初现凉意,已具备了折伤人体的能量,尤其是在人出汗的时候,全身毛孔张开,风寒更容易侵入人体,更是避寒的关键时刻。但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早晨醒来发现肩部已经开始疼痛。好在他健康意识很强,没有等到关节粘连的地步就来求诊了。我在病人腿上施术,她是左肩痛,我就在他右腿上交叉取穴。在足三里下一点五寸处左右找到了中平穴,然后施点穴手法,我手一按下她觉得很痛,而左侧同样的部位她感觉却不是很痛。我告诉他:“痛就痛吧,咱们不是治病嘛,保健按摩倒是舒服,但治不了病啊!这个穴位特别的痛,说明这里和你疼痛的肩部有关系,是你的敏感点,这里就是疏通你肩部经络的按钮儿,这里不痛了肩部就不痛了”。为了缓和气氛让她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我还开玩笑的说:“遇到我你很幸运了,不是每个大夫都知道这个穴位的”。随后,我右手拇指在她中平穴施按压,点次,旋转,我知道她腿很痛,看她皱着眉头的样子,知道她在强忍着痛苦、悲怆和无奈,但我却依然没有手软。几分钟后,我停止了手部的操作,让它活动一下左肩,她大叫一声:“哎呀!好了,不痛了”!我看着她满是问号和惊讶的脸得意地笑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肩周炎发展到关节粘连的程度就不是一次可以治好的,除了必要的治疗,自己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必不可少。这时候千万不要性急,将患侧肢体抬起手掌贴在墙上,另一手压在患侧肩与臂的交接处,由轻到重一点一点的、一次一次的用身体的力量下压肩部,然后把身体侧过来也这样做,每天都做几分钟,1—3个月肩臂的功能就能恢复正常。关节粘连是力学问题,发展到这地步就不能光靠药物和手法了,这样做可以用最小的痛苦换来最大的成果。骨科医院那种骨折后期被动的康复治疗,实在不敢恭维,每天都是狼哭鬼嚎的,跟刑场有的一拼。中平穴为肩痛的特效穴是一个新发现,针灸学教课书上是没有记录的。这个穴位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全军平衡针灸培训中心主任、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王文远教授在中平穴的基础上经过三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以及近千次的针感体验,国内外二千多家医院三十八万人次的临床验证,成功创立的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既有中医的手法、穴位,又有西神经调控学影子。正合了“大道至简”,平衡针灸几乎一个病就刺一个穴位,而且见效快,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一针刺下去就见效。疗效也好,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九,很多病人一针就可以治愈,故有“一针灵”之称。平衡针灸的创立无疑对全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增添了新动力,功不可没。 一位同仁使用中平穴的感受:
肩周炎穴位
![肩周炎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aebe76234b35eefdc8d33373.png)
肩周炎:取穴: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七星台(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天宗、臑俞、肩贞)等。
手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扳法,搓法,抖法。
秉风Bingfeng(SI12)【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经穴]【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经穴]【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经穴]【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经穴]【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穴位名称:曲垣[经穴]【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
-肩周炎症状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症状拔罐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ccca0473312b3169a451a44d.png)
肩周炎拔罐穴位图肩周炎的指压,按摩治疗,先从颈部到肩膀,以蒸热手巾温敷为重点。
并且要注意预防肩膀虚冷。
肩周炎治疗穴位以仔细指压集中于肩膀前后的肩井,肩髃,臑会,臂臑,云门,天宗等各穴位有效。
对肩周炎疼痛进行温灸治疗同样有效。
外用(颈肩松按摩膏),缓解肩颈腰酸、麻、胀、痛。
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治疗肩周炎的穴位(1)肩井:对肩膀酸痛有效的穴位,按摩针灸都可以。
肩井在肩上。
穴位找法:从乳头往正上方的线上,正好在后颈根部和肩膀的中央。
加以压迫会疼痛。
操作:医者抓住病人肩膀,以拇指稍用力揉压。
假如病人自己指压时,则用右手食指指压左肩,而以左手食指指压右肩,对肩膀酸痛有效。
(2)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
指压和按摩并用,消除肩膀三角肌疼痛。
位于肩部。
穴位找法: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操作:医者用一只手支撑病人的手臂,另一只手拇指指压穴位。
如此可缓和肩膀三角肌疼痛,假如从胸部中心沿着锁骨下面朝本穴位部位反复进行按摩效果更好。
(3)臑会:位于和身体各类机能有关的几条能量路线在身体内交叉,交会之处的表面部位,穴位名因此而来。
能有效缓和肩膀三角肌和上臂部的疼痛,所以,在手臂疼痛而没有办法举高的症状产生时加以揉压,可降低症状。
部位:肩端后侧凹处朝肘最突出之处方向约三个指幅下面。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
肩周炎外用(颈肩松按摩膏),缓解肩颈腰酸、麻、胀、痛。
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4)臂臑:穴位名称,表示对前臂,上臂疼痛有效的穴位。
能够有效缓和手臂疼痛。
部位:位于手臂外侧。
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
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
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
臂孺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
除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fedc12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7.png)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有肩周炎的朋友应该知道它的可恶,每天睡得不好,还不能随意的转头,稍微坐得久一点就会觉得脖子肩膀好像僵硬了,反正就是各种痛苦。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1. 肩贞穴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取穴位时手臂内收,在腋上一寸(取穴位时用本人自己手指某一段的长度或宽为标准单位,称为“同身寸”,“一寸”为大拇指末节的横度)。
按摩肩贞穴除了可以治疗肩周炎,还有助改善头痛、耳鸣等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2. 肩髃穴肩髃穴位于人体肩膀顶部,取穴位时手臂外展平举,肩峰位置下方的凹陷即是。
按摩肩髃穴可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肩周炎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人体手肘部,取穴位时采取正坐位,手臂弯曲,在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是保健常用穴,除了可以用来治疗肩肘关节疼痛,还能缓解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4. 肩井穴肩井穴也位于人体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取穴时身体端正,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合之处即是。
肩井穴可治疗肩酸痛、头酸痛、眼睛疲劳、耳鸣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肩周炎之食疗方附桂猪蹄汤材料:附片、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羌活15克,猪蹄1对,调料适量。
做法:将猪蹄去毛杂洗净剁开,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煮沸服食。
蛇肉汤材料: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
功效: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
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当参羊肉汤材料:当归、党参、川芎、白芍各10克,桑枝、羌活各15克,甘草5克,羊肉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羊肉熟后,去药包,再加食盐、味精、葱、姜、辣椒等调味,食疗煮沸服食。
肩周炎中医治疗1.初期中药治疗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治疗肩周炎症状偏方
![治疗肩周炎症状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bada8d942b160b4e777fcf5b.png)
治疗肩周炎症状偏方1、肩周炎的治疗偏方有哪些1.1、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1.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1.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每周可刮1~2次。
1.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肩周炎怎么引起的2.1、肩关节的急性创伤急性创伤的形式较多,如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肩关节脱位等。
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和肌肉痉挛,可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出现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出现肩周炎。
2.2、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肩部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而固定不动,长期低头工作和肩部负荷过重等均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老损或退变。
劳损或退变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和关节囊炎等疾病,从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2.3、肩部活动减少或上肢固定过久肩部活动减少可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淤积、日久纤维素沉着,从而导致关节囊萎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和手术后外固定等时间较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功能锻炼,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3、肩周炎的症状3.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3.2、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24c2c912fad6195f312ba646.png)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
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
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天宗穴的位置: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方法: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
宗,祖庙、宗仰、
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
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穴位含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天宗穴的手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
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
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jianliaoxue)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
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解剖介绍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
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
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基本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
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
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
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xué),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
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