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稿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稿1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年月日《鸿门宴》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预习导航】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异读字。
飨.士卒鲰.生卮.卻.戟.彘.眦.跽.芷.欲王.关中取道芷阳间.行樊哙..刀俎.玉玦.郦.山杯杓.毋内.诸侯(同)要.项伯(通)与臣有郤.(通)不敢倍.德也(通)不蚤.自来(通)2. 背景知识:【探究引航】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了解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
3.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或典故【知识巩固】(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最新《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作者xxxx------------------------------------------日期xxxx《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夯实文言基础2、学习课文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作出学生个人对项羽的评价。
教学建议积累、整合此一版块主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注重积累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作学生课前预习之用;也可用一节课,学生读书、查阅资料、讨论完成。
这里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
答案如下:1、xiǎng jīzōu zhīchēn zìjìshèng dàn bēi2、 (1)内——纳(2)要——邀 (3)倍——背 (4)蚤——早 (5)郤——隙 (6)桮——杯3、(1)(4)正确错误4、A (2)(4)(5)B(1)(7) C(3)(6)(8)5、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同上使……跟从,率领王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6、①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7、①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③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8、意在沛公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9、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鸿门宴教案(优秀9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9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关于《鸿门宴》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鸿门宴》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二、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
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3课时)目标平台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②了解《史记》和司马迁。
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教学难点:①、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②、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预习案、教材辅读1、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上书替投降匈奴的将领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获罪入狱,被处以宫刑。
三年后出狱,发愤著书,历经10年艰辛写成《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了解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先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
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
是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整体感知①通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②突破字词句。
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
③归纳文言现象。
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鸿门宴”上各方的复杂关系和人物的微妙心理。
(2)探究刘、项胜败的原因。
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表 10 篇,书 8 篇,共52 万余字。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各地纷纷响应。
刘邦和项羽也起兵反秦。
刘邦率军攻破武关,抢先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随后率诸侯军入关。
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先入关中,项羽对此极为不满。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得知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于是有了“鸿门宴”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好为大言()鲰生说我曰()当是时()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一)知识清单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qǐ)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二)、课前探究探究一:请根据情节梳理刘、项双方阵营的人物参考答案:双方阵营人物表格如下:探究二:在宴会上一共记叙了哪几件事?参考答案:在宴会的高潮中一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课中探究案(一)课中探究文言基础知识小检测从百余骑:河南,河北: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发尽上指冠:道芷阳间行: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谢】1.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4、告,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衰退、凋谢:“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如】1、惟恐“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往,到…去“迷不知所如。
”3、及,比得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5、短语“如…何”,对待…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间】1、间,从小路“道芷阳间行。
”2、机会空子“至京口,得间奔真州”3、片刻,一会儿“少间,帘内抛一纸出”4、挑拨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5、参与,介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私下,暗地里“侯生乃屏人间语我的总结:探究一:宴会是怎样构成三起三伏、波澜起伏的高潮的?参考答案: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珏示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情节骤然紧张。
鸿门宴导学案
项羽:性格特点、军事才能
性格特点:威猛果敢、傲岸自大、缺乏远见 军事才能:卓越的战术指挥力气,擅长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 以下是用户供给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鸿门宴导学案”的PPT,现在预备介绍“项羽”,请帮我生成“人物生平”
为标题的内容 人物生平 起义反秦:随叔父项梁起义,反对秦朝统治 称霸一方:击败秦军,占据咸阳,自称西楚霸王 垓下之战:被刘邦击败,突围至乌江自刎 影响与评价:威猛果敢,傲岸自大,缺乏远见
失良机
具体方法:提 高自身力气, 敏锐观看,坚
决决策
的鸿 启门 发宴
对 个 人
士气与才智的结合
面对逆境时需要士气和决心
士气和才智是相辅相成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决问题需要才智和策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士气和才 智
人际关系与谋略的重要性
个人启发:在简洁的人际关 系中,需要擅长识别和利用 时机,具备谋略思维
策略与才智的价值
了解对手,知己 知彼
擅长倾听,接纳 忠言
策略谋划,事半 功倍
才智应对,转危 为机
抓住机遇,避开错失良机
鸿门宴的背景: 秦朝末年,天 下大乱,项羽 和刘邦争夺天
下
鸿门宴的过程: 项羽邀请刘邦 参与宴会,意 欲除之而后快, 但刘邦机灵过 人,成功逃脱
启发:在面临 机遇时,要像 刘邦一样抓住 机遇,避开错
项庄的刺杀行动和失 败
宴会后:项羽错失良机
放走刘邦,没有利用时机除掉竞争对手 错过收集诸侯人头,失去立威时机 没有听取范增建议,对刘邦放松警觉 项伯告密,导致准备失败
的鸿 影门 响宴
对 历 史
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
背景:秦朝灭 亡后,各地起 义不断,刘邦 与项羽争夺天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导语《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离间计之一,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经过、结果等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一历史事件。
事件背景公元前206年,中国经过长达四百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秦朝完成了统一战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然而,秦朝前后不到三十年就瓦解了,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最动荡的分裂时期——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攻伐、争夺领土,形成了一种不断战争的局面。
而又因为各国之间的力量不相等,使得形成了各种同盟和对立关系,天下大乱。
春秋和战国时期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不稳定、最混乱的时期。
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建立的秦朝虽然强大,但也难以维持长治久安。
他继位后,不断加强自己的统治措施,秦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体制也逐渐形成,但是这种统治方式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范围虽然不同,但都比秦国先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民主制度,而不愿接受唯上尊下的封建制度。
秦国在设计国家政策时,不图当时而想当下,虽然他的王权力量强大,却不能自由鼓励各地各民族开展经济、文化等活动,未能发挥统一战争的胜利所产生的优越条件,导致秦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事件经过鸿门宴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9年,当时楚国的吴芮发现秦国富庶之地蜀地的一处矿区,想到可以从这里取得大量的钱财,并命令政尝派出使者前往蜀地招揽人才,谋划将该地区并入楚国版图。
秦国当时统治者秦孝公得知此事后,派出使者前往蜀地,将政尝杀害,使楚国的图谋破产。
楚国的两位名将项羽和范增得知此事后,决心为政尝报仇,发动了一场革命,卷起了楚汉战争的浪潮。
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秦国一统天下的形势已经被打破,各路军队纷纷站出来反秦,而秦国的国力也因为长达四年的战争而极度殆尽。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秦国的丞相李斯发明了一种名为“焚书坑儒”的政治行动,以烧书和处决儒将做为符号,推行法家理论,并对诸侯进行分化,短时间内推广了秦的政治思想,但也让秦朝声誉受损,失去了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高一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主审: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熟读课文,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已备)
二、自学提纲
(一)、阅读导学案第64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史记》有关知识
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后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3、本文主要人物
三、达标检测
导学案65页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五、学后反思科目:高一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主审:时间:
【学习目标】
1、翻译并疏通课文一、二段,。
2、掌握这两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已备)
二、自学提纲
(一)、翻译并梳理课文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
(二)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A、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B、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
三、达标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四、课堂小结
五、学后反思
科目:高一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主审:时间:
【学习目标】
1、翻译并疏通课文三、四段,。
2、掌握这两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难点)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已备)
二、自学提纲
(一)、翻译并梳理课文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3. 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4、课文第三节为何要详细说明鸿门宴上各人的座次呢?
(二)第四段:
1、翻译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
三、达标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四、课堂小结
五、学后反思科目:高一语文班级:姓名:课时: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主审:时间:
【学习目标】
1、翻译并疏通课文五、六段,。
2、掌握这两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难点)
3、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已备)
二、自学提纲(一)、翻译并梳理课文五、六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3.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4、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5、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三、达标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四、课堂小结
五、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