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2)口器: 刺吸式 — 蚊 舐吸式 — 蝇 咀嚼式 — 蟑螂
2、胸部:三节构成(分前胸,中胸,后胸) 每节腹面均有足一对 胸背面有1-2对翅或无翅
3、腹部:分节(共11节) 最后2节转变为外生殖器
昆虫纲概论
生活史类型:变态
虫剂敏感性增加、自身繁殖能力下降等性状的 新型转基因蚊虫
法规和行为规范 综合防制 我国提倡以环境防制为主,辅以化学
防制和物理防制的策略
谢谢
淡色库蚊(Cx.p.pallens) 致倦库蚊(Cx.p.quinquefasciatus) 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uchus)
伊蚊属 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埃及伊蚊(Ae.aegypti)
三属蚊的鉴别点
晚上
晚上
白天
中华按蚊
致倦库蚊
白纹伊蚊
体呈灰色,翅上有 黑白鳞片镶嵌而形 成的黑白斑点
1. 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如:蚊、蝇、白蛉
2. 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卵 →若虫 → 成虫 卵 →幼虫 →若虫 → 成虫 如:臭虫、虱、蠊
蚊
重要的传病蚊主要有三属: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
生态与生理
(四)吸血习性
1、雌蚊吸血才能促进卵巢发育,繁殖后代 2、四步曲:起飞 盘旋 降落 吸血 3、吸血对象(血源趋性)
偏嗜人血: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与传病关系最大 偏嗜家畜血 兼食人和动物血:中华按蚊,可在人-动物间传病 4、吸血时间:大多在夜间,伊蚊 —白天
生态与生理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

一 、定义
凡是能通过刺螫、吸血、寄生或传播病原 体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 ,称 为医学节肢动物
二 、形态特征和分类
外形总特征:
1 、虫体左右对称 ,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2 、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
3 、循环系统开放式
常见种类: 昆虫纲: 蚊、蝇、 白蛉、蚤、虱、臭虫、蟑螂等 蛛形纲: 蜘蛛、蜱、螨等
甲壳纲: 淡水蟹等 唇足纲: 蜈蚣等 倍足纲: 马陆等
三 、生长发育
变态: 节肢动物从卵发育至成虫 ,要经过形 态、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完全变态) 半变态(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
卵 幼虫 蛹 成虫 各期的形态与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如蚊、蝇等
半变态:
卵 若虫 成虫,如虱、臭虫等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如蜱、螨等 若虫的形态、习性与成虫相似 ,仅虫体较小, 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械性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
携带、输送的作用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或 体表不发育或繁殖 ,其形态、数量均无明显变 化。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在媒介节肢动物体内进
行生长、发育或繁殖 ,达到一定数量或发育为 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
(发育式、繁殖式、发育繁殖式、经卵传递式)
六 、防制原则
四 、生态及生活习性
生态学: 研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节 肢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生活习性: 包括孳生习性、食性、活动与栖 息、季节消长、越冬等
五 、对人体的危害
1 、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本身对人体的危害
包括骚扰、吸血、刺螫、毒害、超敏反应、寄生
2 、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1 、环境防制 2 、物理防制 3 、化学防制 4 、生物防制 5 、遗传防制 6 、法规防制
人体寄生虫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19:46
概
述
医学节肢动物概念:通过刺螯、寄
生、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
康的节肢动物,称医学节肢动物。
19:46
节肢动物的特征:
1、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程分布的 附肢均分节;
2、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组成坚硬的 外骨骼;
19:46
3、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其主体称为血 腔,内含血淋巴; 4、发育史经历蜕皮和变态;
蝇卵
19:46
蝇幼虫
19:46
蝇蛹
19:46
19:46
பைடு நூலகம்9:46
19:46
19:46
19:46
蚤
蚤的生活史
虱的生活史
19:46
白蛉的生活史
软
蜱
19:46
硬
蜱
19:46
19:46
19:46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
19:46
3.化学方法 采用化学杀虫剂,如除虫 菊脂杀虫剂等。 4.生物方法 利用节肢动物的天敌来 防制,如稻田养鱼捕食蚊幼虫。 • 此外,还有遗传防制,法规防治,做 好个人防护等。
19:46
19:46
蚊的生活史
19:46
19:46
蝇的口器及爪
19:46
19:46
蝇的生活史
19:46
陆。
19:46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变态
• 生态 是指节肢动物的生活过程与周围环 境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温度、湿度、 地理、季节等,这些因素对医学节肢动物的 孳生、活动、食性、栖息等起着重要作用。 • 了解生态是为了找出对医学节肢动物生存 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 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医学节肢动物

叮人吸血的昆虫有蚊、白蛉、蠓、蚋、虻、蚤、臭虫、 虱、蜱、螨等,造成骚扰,影响人的工作和休息。
2.毒害作用
节肢动物通过分泌毒性物质或叮刺时将毒液注入人体所 导致的危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如蜈蚣、蝎子、毒蜘 蛛、蠓、蚋、虻、硬蜱、毒隐翅虫等。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 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 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两侧对称,具有成对而分节的附肢。 ②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组成坚硬的
外骨骼。 ③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血腔。 ④发育过程大多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分类:
病原体传播方式: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发育(有形
态变化),不增殖(无数量增加)。 只发育,不繁殖,如丝虫幼虫在蚊体的发育。
(2)增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有数量的增 加,但无形态的变化。 如登革病毒、恙虫立克次体、鼠疫杆菌等。
(3)发育增殖式:既有形态的变化,也有数量的 增加。
第二十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知识要点
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2. 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医学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1.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特点和对人体 的危害; 2.了解我国主要虫媒病及其主要病媒节肢动物。
一、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属于动物 界中的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 物门(Phylum Arthropoda),种类繁多,约有 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的80%以上。
螨 蜱
3.甲壳纲(Crustacea)
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 有淡水蟹、淡水虾、蝲蛄、剑水蚤、镖水蚤。
医学节肢动物

毛发上的头虱
毛发上的头虱
头虱卵
头虱卵
幼虱孵出
耻阴虱背面
耻阴虱腹面
耻阴虱
体虱生活史
硬蜱(全沟蜱)
软蜱
软蜱
疥螨
皮肤切片中的疥螨
隧道内可见雌 疥螨及卵
疥螨所致的皮内隧道
疥疮
手 部 脓 疱 疥 疮
会阴部疥疮
全 身 性 脓 疱 疥 疮
全身性脓疱疥疮
活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
2、间接危害:
传播疾病的方式:
①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形态数量 上均未发生变化;
②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 内经历了发育、增殖、 发育增殖等阶段
蚊与疾病的关系
1、丝虫病 2、疟疾 3、乙型脑炎 4、登革热
蝇与疾病的关系
一、直接危害 1. 骚扰、吸血 2. 寄生:蝇蛆症-----眼、皮肤、腔道等 二、传播疾病 1. 机械性传病:蝇的主要传病方式 2. 生物性传病:锥虫病,结膜吸吮线
虫病
疥螨
人体皮肤角质层内的一种永久 性寄生螨,引起疥疮。寄生人体的 疥螨为人疥螨(Sarcoptos scabiei).
形态:
1 成虫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或浅黄色 2 大小为0.3~0.5×0.25~0.4mm,雄虫略小。3
3 颚体短小,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纹、 鳞片状皮棘或小刺。 4 足4对,前后两对距离远,末端足带柄的吸 垫,雌虫足Ⅲ、Ⅳ末端均有长刚毛,雄虫仅足 Ⅲ末端有刚毛,足Ⅳ仍具吸垫。
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
毛囊、皮脂 腺内可见蠕
形螨
在皮肤内寄生
皮脂腺
医学节肢动物

蚊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足细长,足及身体其他部分均有鳞片。
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虫体长1.6-12.6 mm,灰褐、棕褐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头部:近半球形。复眼1对,通常雄蝇两眼间距较窄或相接,雌蝇较宽。头顶有排成倒三角形的3个单眼。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前外侧有1根触角芒。非吸血蝇类口器为舐吸氏,由基喙、中喙和口盘(含1对唇瓣)组成。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中喙较细长而坚硬,唇瓣退化,喙齿发达。
胸部:前、后胸退化,中胸发达。中胸背板上鬃毛的排列、斑纹等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中胸背板两侧有膜质翅1对。足3对,多毛,末端具爪及发达的爪垫各1对和单一的刚毛状爪间突,爪垫密布纤毛,可分泌粘液具粘附作用并能携带病原体。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有感染性。如森林脑炎病毒在全沟硬蜱。
在生物传播过程中,节肢动物不仅为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发育繁殖的场所,而且起到长期贮存病原体的作用。
昆虫纲
昆虫纲为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多用于媒介按蚊的防制,是防治疟疾的主要措施。
室外灭蚊:一般用于某些蚊媒病,如登革热或乙型脑炎,进行区域性或病家室内外及其周围处理。
生物防制:放养食蚊鱼类和施放生物杀虫剂。
法规防制:
蝇
双翅目,环裂亚目,与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科为:蝇科、丽蝇科、麻蝇科、狂蝇科。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胎仿 蜂 巢 轮•来自小结•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有—— 、——;其传病方式有—— 、——。 •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 昆虫的生活史分——、——。
七、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1.综合防治的定义
WHO定义为: 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 经济合算的方式,取得有效的媒介抑制。
2.综合防治的内容
环境防制 物理防制 化学防制
生物防制
遗传防制
法规防制
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如:涂驱虫剂驱蚊香露等
昆虫纲概述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口器为头部最重要的器官,其类型与昆虫 传播疾病有关。 ①咀嚼式 ②舐吸式 ③刺吸式
2.胸部
为运动中心 胸分3节,各节有一对足,跗节末端有一对 爪; 有的昆虫仅有1对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如蚊、蝇; 脉序是各类昆虫的分类依据。
3.腹部 营养和生殖中心 由11节组成,末端数节变为外生殖器,可 作为分类依据。
六、传播媒介的判定
病媒节肢动物判定
•生物学依据 •流行病学依据 •实验室依据
•自然感染的依据
反生物战
由于节肢动物可携带多种病
原体、并能进行生长繁殖及 活动播散,故其在生物战中 意义重大
• 抗日战争:731部队
• 抗美援朝战争
• 1932~1933年,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建立
了细菌战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生物武器的工厂, 1936年,在哈尔滨扩建为细菌武器研制机构(即 731部队),大规模研制生产细菌武器。 • 1940~1944年,日军多次在中国浙江的宁 波、湖南的常德等11个县市,用飞机投撒污染 鼠疫杆菌的跳蚤,造成当地鼠疫流行,先后有 1000多人发病死亡;1940年,仅宁波一地就发 病99人,死亡98人。 • 美军及某些欧洲国家也曾研制过生物武器。 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仅从1952年1月28日到3月 31日,对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细菌武 器即达数百次之多。主要使用飞机投掷死鼠、 跳蚤、蚊子、苍蝇、小动物及其他杂物,散布 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等, 引起了朝鲜居民鼠疫、霍乱病的发生。
医学:医学节肢动物

通过改善环境、调整生态结构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医学节肢动物 的滋生,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问 题,以提高全球的防治水平。
04
医学节肢动物与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
医学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蜘蛛等,能够分解动植物残骸和其他有机物, 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鼠疫
由鼠疫杆菌引起,通过跳 蚤叮咬传播,导致高热、 淋巴结肿大、出血等症状。
疾病的症状与防治
症状
01
不同疾病的症状各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
等。
预防
02
采取措施减少医学节肢动物的滋生和繁殖,如清理垃圾、消除
积水等。使用蚊帐、驱蚊液等个人防护措施。
治疗
03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疟药治疗疟疾、
3
生态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风 险。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重点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进化
总结词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繁殖机制和进化历程,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其传播疾病。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进化,包括其生活习性、繁殖机制、种群分布和 演化历程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传播疾病。这些研 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分布与习性
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主要栖息在 人类居住的环境中。
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的习性各异,如蚊虫喜 欢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活动,而恙螨则 喜欢寄生在人体皮肤上。
节肢动物概论

昆 虫 纲
蠕形螨 疥螨
蛛形纲
石蟹、蝲蛄
甲壳纲
唇足纲(蝎子)
倍足纲:马陆
二、节肢动物生活史
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其外部形 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等一系列 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分为2种类型:
(1)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发育过 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幼体发育经蛹期,且 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如蚊、蝇、白蛉 和蚤等。
3. 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 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
4. 大多数节肢动物发育过程有蜕皮和变态 现象。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
1. 昆虫纲(Insecta):如蚊、蝇、白蛉、蚤、 虱等。
2. 蛛形纲(Arachnida):如蜱、螨等。 3. 甲壳纲(Crustacea):如石蟹、喇蛄 。 4. 唇足纲(Chilopoda):如蜈蚣等。 5. 倍足纲(Diplopoda) : 马陆。
(2) 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发 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幼体发育不经过蛹期, 称为若虫,若虫的形态与成虫相似,但体积较小, 性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如 虱、臭虫、蜚蠊等。
三、节肢动物生态
生态是指节肢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的
相互关系。
对节肢动物生命活动有关系的主要环境因素包 括: 温度、湿度、光照、食物 (血食性和非血食 性) 、生物因素等,这些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影响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取食、栖息、 季节消长、越冬和寿命。
(2) 生物性传播 :虫媒病的传播过程中,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 育、增殖后,才能传播,称为生物性传播 。
医学节肢动物(病原生物)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 唇足纲 ☆ 倍足纲
1. 直接危害
★ 骚扰、吸血 ★ 毒质损害 ★ 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 侵害组织或寄生:
例如:蝇蛆、穿皮潜蚤、疥螨、蠕形螨
2.间接危害:
虫媒病: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人和动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播方式: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 机械性传播
不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经历蛹期,若虫与成虫差别不显著。 如:虱、蟑螂
• 李时珍《本草纲目》: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 出,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产于水中,为 孑孓虫,乃变为蚊也。
• 宋代《东坡志林》:湖中多蚊,有豹脚者尤毒。
☆ 昆虫纲,双翅目,蚊科 ☆ 主要传病蚊种:按蚊、库蚊、伊蚊三属。 ☆ 蚊科特征:头部有一长喙
医学节肢动物
• 医学节肢动物:与医学有关,即直接、间接危害 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 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及防 制措施的科学。
☆ 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 体表被以外骨骼 ☆ 开放式循环系统,内含血淋巴 ☆ 发育过程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 发育式:蚊传播丝虫病 ◇ 繁殖式:蚤传播鼠疫 ◇ 发育繁殖式:按蚊传播疟疾 ◇ 经卵传递式:恙螨传播恙虫病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所经历的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 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分为:全变态和不全变态
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历蛹期,幼虫与成虫差别显著。 如:蚊、蝇、白蛉、蚤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输送的作用,病 原体机械地从一宿主被传给另一宿主,病原体在与昆虫 的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执法与监督
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确保法规和标准的执 行。
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医学节肢动 物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和技术
各国之间分享在医学节肢动物控制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共同研究和开发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共同开发和推广新的控制和管理技术。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为医学 节肢动物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
源和平台。
未来发展方向
01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机制和防 治策略,以实现更有效的防控。
02
深入研究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进化机制,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其传播疾病的特性。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医学节肢 动物传播疾病的挑战。
生物控制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或基因 工程技术来控制节肢动物的数 量。
环境控制
改变环境条件,如清理垃圾、 改善卫生条件,以减少节肢动
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管理体制与法规
建立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定和执 行相关法规和政策。
制定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节肢动物的控 制和管理活动。
医学节肢动物的基础研究已取得突破,如对其生物学特征、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等方 面的研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挑战与机遇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医学节 肢动物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新发疾病的出现、耐药性的产
生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基因编辑、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医学节肢动
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分布与习性
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一、概论医学节肢动物: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既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1.体表骨骼化;2.具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3.生活史中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如蚊、蝇、蚤、虱等。
蛛形纲:如蜱、螨、蜘蛛、蝎等。
甲壳纲:多作为一些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如蟹、蝲蛄、剑水蚤等。
唇足纲:如蜈蚣。
强足纲:如马陆。
节肢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1)骚扰和吸血:蚊、蚤等吸血。
(2)螫刺和毒害:蜈蚣、螫刺的人。
(3)过敏反应:尘螨、粉螨等引起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2.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方式:(1)机械性传病:病原体在形态数量上均未发生变化,如蝇传播痢疾杆菌。
(2)生物性传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发育增殖等阶段。
①发育式:病原体只有发育,无繁殖;②增殖式:病原体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蚤传鼠疫杆菌;③发育增殖式:上二者兼有之,如疟原虫蚊体期④经卵传递式:病原体经卵传给下一代如蚊传乙型脑炎等。
节肢动物的防制:1.环境防制:通过改造节肢动物孳生栖息的环境。
2.化学防制:杀虫剂、驱避剂、引诱剂等。
3.生物防制:利用灭敌或其它代谢物防制害虫。
4.物理防制:利用声、光、电、热等捕杀或驱赶害虫。
5.遗传防制:改变害虫的遗传物质。
6.法规防制:通过国家制定或公布条例,以防止害虫入境。
二、昆虫纲概论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
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眼。
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胸部:分前、中、后胸。
三对足,每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跗节又分为1~5节,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腹部:由11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
(完整版)医学节肢动物

分类:分为6个纲.
➢ 蛛形纲(Arachnida) ➢ 昆虫纲(Insecta) ➢ 甲壳纲(Crustacea) ➢ 唇足纲(Chlopoda) ➢ 倍足纲(Diplopoda) ➢ 五口纲(Pentastomida)
危害
➢ 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
2、蛰刺和毒害:
一只正在吸血的白纹伊蚊
①由螯肢或颚体刺叮
4.登革热
病原体为一种病毒,以骨及关节剧痛为特征,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海南。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
5 .黄热病
蝇 (Fly)
一、形态
双翅目环裂亚目。 成虫体长5~10mm,呈暗灰、黑、黄褐、暗褐 色,许多带有金属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头:半球形,1对复眼,头顶有三个单眼,触角一对,
分三节,第三节基部外侧有一根触角芒,口器多为舐 吸式,少数蝇类为刺吸式口器。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窄。
➢ 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 颜色的血淋巴。
➢ 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ecdysis)和变态 (metamorphosis)现象。
节肢动物(昆虫纲)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过程称为 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个过程 的总和称为变态。发育过程中经历蛹期的称为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经历蛹期的称为不 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主要的虫媒病
➢ 蜱媒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等 ➢ 恙螨传播的虫媒病:恙虫病 ➢ 蚊媒病:疟疾、丝虫、登革热、流行性乙脑、黄热病 ➢ 蚤传播的虫媒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 ➢ 虱传播的虫媒病: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回归热
01医学节肢动物

1.昆虫纲
(蚊,蝇, 蚤,虱)
2.蛛形纲
(蜱,螨,蜘 蛛,蝎子)
3.甲壳纲
(蝲蛄,蟹)
4.唇足纲
(蜈蚣)
5.倍足纲(马陆)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 直接危害
1.骚扰与吸血
2. 蟄刺和毒害 (蜂, 蝎子,蜱)
3. 过敏反应(如尘螨) 4.寄生(疥螨, 蝇幼虫)
Hale Waihona Puke 蝇蛆病疥疮病原体形态和(或) 数量发生变化
(1)发育式
(2)繁殖式
(3)发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
蚊蝇诱灭器
塔式灭蚊器
捕虫网
诱蝇笼
粘虫板
飞机喷施灭虫
人工喷施灭虫
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 防制方法的科学。
二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①虫体两侧对称,躯体和附肢均分节。 ②体表骨骼化 ③开放式循环系统 ④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第一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肢动物分类 1.昆虫纲 2.蛛形纲 3.甲壳纲 4.唇足纲 5.倍足纲
3. 病原学依据
实验室和自然感染
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一)环境治理
新理念:综合治理 原 则:综合防治
(二)物理防制 (三)化学防制(轮,换,交)
1.有机氯类(已淘汰) 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3.拟除虫菊酯
4.昆虫生长调节剂
(四)生物防制 (五)遗传防制 (六)法规防制
日本731部队
P207
Medical Arthropoda
第十七章 概 论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昆虫纲为最大的一个纲
医学节肢动物

五.传播: 1.方式:直接接触—握手 多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2.流行特点:分布广,发病率高 (1)集体生活环境而卫生不良时易于传播 (学校、建筑工地) (2)家庭聚集性:
六.诊断: 典型症状 ┼ 体征 → 初步诊断 (夜痒) (皮损特点与分布) 确诊:刀刮镜检,查见虫体
七.防治: 治疗:1.硫磺制剂 (灭卵效果不理想) ┼衣被处理 2. 2-4%灭滴灵霜 ┼ 衣被处理 预防:1.避免与患者接触 2.注意集体和个人卫生
六.防制: (一)消灭蚊孳生地 (二)防蚊、灭蚊
蝇
一.分类: 蛆症蝇 吸血蝇 非吸血蝇 二.生活史:全变态 卵→幼虫(蛆) →蛹→成蝇 发育周期:7-8天
三.形态: 生活史各阶段形态特点 与传病有关的结构—口器(唇瓣),嗉囊 蝇足, 体表多毛 四.生态: 1. 孳生地: 粪便、垃圾、腐败动植物
虱(Louse)
按形态与寄生特点可分为: 人虱 — 头虱 体虱 耻阴虱 一.形态: (1)人虱:①大小—长2--4.4mm ②形态—椭圆形,背腹扁平
③颜色—灰白 ④结构—刺吸式口器 爪与胫突形成—抓握器 (2)耻阴虱: 体稍小,外形宽短似蟹 中后腿及爪更粗壮 二.生活史:不全变态
• 卵:椭圆形,白色,有盖,粘附于纤维或毛发上 • 成虱:寿命平均寿命约1个月. 三.生态与习性: 1.寄生部位: 头虱:头发上(多产卵耳后及颈部发根) 体虱:贴身衣裤 耻阴虱:阴毛、肛周毛,也见于眉毛、腋毛
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 与传病的关系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 绝大 多 数 ,所 以 通 常又将医学节肢动物学称为医学昆虫学 (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12章医学节肢动物共22页

第1节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三、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方式
1. 直接危害 指节肢动物本身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表现 有:①直接寄生人体:如人疥螨寄生皮内引起疥疮。② 骚扰和吸血:如蚊、蚤。③引起过敏反应:因为节肢动 物的分泌物、皮壳等都是异性蛋白,是过敏原,如尘螨 能引起哮喘。④毒物伤害:如毒蜘蛛、松毛虫等。
一、 蚊
1、与疾病有关的蚊类有按蚊、库蚊、伊蚊三属。
2、成蚊的口器(喙)如针,为典型的刺吸式口器, 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造。
3、生活史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 虫、蛹、成虫4个阶段。
4、生态习性按蚊、库蚊多栖息于人房、畜舍,昼 伏夜出;伊蚊栖息于野外,白天活动。雌蚊吸食 人或动物血液,吸血后卵巢才能发育。
三、 蚤、虱、蜱、螨
4、恙螨 发育分7期。仅幼虫期寄生于动物或人体吸血。鼠是恙
螨主要的动物宿主。当叮咬人体吸血时,携带的恙虫病立 克次体经伤口进入体内引起感染。病原体可以经卵传递给 下一代而成为储存宿主。
5、疥螨 发育分5期,寄生于人体皮肤薄嫩处。具有螯肢,如钳
状,尖端有小齿,还有前跗爪。凭借这两种结构,疥螨在 皮下开掘隧道,引起皮肤损伤、过敏反应及炎症。通过直 接密切接触在人群中传播。
第1节概述
学习目标
1. 解释医学节肢动物、全变态、半变态、 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八章概述
【教学内容】:
1. 医学节肢动物的概念。
2. 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3.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直接与间接危害)、
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机械性传播与生物性传播)。
4.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自学)。
第二十章昆虫纲
【教学内容】:
1. 蚊的形态(卵、幼虫、蛹及成蚊的形态特征;按蚊属、库蚊属及伊蚊
属三属蚊发育各期的鉴别)、生活史、生态、蚊与疾病的关系。
蚊的防
治。
2. 蝇的形态(卵、幼虫、蛹及成蝇的形态特征;国内常见传病蝇种及形
态特征)、生活史、生态、蝇与疾病的关系(传播的疾病与传病方式)。
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