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 A、生活中常见的力(第2课时)
![第二章 A、生活中常见的力(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6483d22b4daa58da0114a7d.png)
N2 A
G
f2
画出下列A物体所受的力
N A
A
T
G G
T N
G
N f f
N
v
G
f
f F
v
G
v
F
N
G
G
f N
v N
G
f
N f
v
G
G
a
N2 N1
N1 N2
G
G
G
G
2.放在光滑斜面上的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有 ( )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垂直斜面向 下的力 C.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D.支持力、下滑力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A、生活中常见的力
二、常见的力
1. 重力
1. 重力
产生原因: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可看作集 中于某一点,这一点叫做重心 大小:G=mg
G—重力(N),g—重 力加速度(9.8m/s2)
万吨巨轮上质量达到上百吨 的船艏,只要吊到它的重心处, 就能方便地将其运送和安装。
判断下列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B A B C A与B之间 ?弹力 (有弹力,因为接触并 有弹性形变) A与C之间 ?弹力 (无弹力,因为没 有接触) A C C A与B之间 ?弹力 A与C之间 ?弹力 (都有弹力,因为接 触并有弹性形变)
画出下列A物体所受的弹力
N2 N1 A N2 A N1
N A
A
或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
N T
N
N
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或沿绳的方向。
3)作用点:两接触物体的接触面或接触点上。 4)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 KX 胡克定 律,如弹簧:X-形变量(m) K-劲度系数(N/m) F-弹力(N)
生活中常见的力课件
![生活中常见的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8962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2.png)
滑动摩擦力 》》》模仿静摩擦力
发生在相互接触的滑动物体之间,阻碍物体的 相对滑动的摩擦力 1 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积的 大小无关f=μN ( μ 为滑动摩擦系数,0<μ<1, N为正压力)
实验表明: μ 决定于两接触面的性质,包 括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等。 2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总是与物 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
G= mg 弹簧弹力:
F = KX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有接触和挤 压)
滑动摩擦力:
f =μN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心
与接触面垂直 或沿绳的方向
接触点或面上
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 (趋势)方向相反, 与运动方向可相同或 相反。
接触点或面上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
重力加速度
重力:
1.定义:是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无关 ⑶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引起,但
不一定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的矢量性
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的大小:重力G跟它的质量m
判断有无静摩擦力: 》》》 自己体会摩擦力
静摩擦力条件:
1. 直接接触 2. 挤压(形变)
弹力
3. 有相对运动趋势
4. 接触面粗糙
(1)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大小相等
二力平衡
(2)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3)最大静摩擦力(fm):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 可认为是使物体开始运动的最小的力
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画出 力的大小
力的图示
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https://img.taocdn.com/s3/m/1aa7fcd2360cba1aa811dadb.png)
重力(gravity)
什么是重力?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面附近的物体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向明中学 严城
常见力的种类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什么是力?
凡是有力存在,就必定要有受力物体和施 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判别物体有力的作用?
物体发生形变。
弹性形变:撤去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范性形变:撤去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 动时存在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 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以及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N。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 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是指物体的速度变 化了(无论大小或方向)。
力的单位
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弹簧称)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ewton),简称牛,符号N。
力是矢量
力有大小,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方向与运动方向 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方向与运 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 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 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 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 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上海地区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
![上海地区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f9841e27284b73f3425031.png)
生活中常见的力(3)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课后练习。 2、阅读练习册和教材的例题。 3、练习卷 。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不要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不论是专家还是伪造者都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而唯独艺术家可以,因为艺术家是在不变中改变,他们没有违背事物的本质。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生活中常见的力(3)
第二章 力和力的平衡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受力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力(3)
问题: 什么叫摩擦力?它是怎么定义的哪?
4、摩擦力:
(1)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
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2)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 方向相反。
身体健康,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意志力是人的一条救生索,它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学习进步!
生活中常见的力(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摩擦力可分几类
(4)摩擦力的分类:
①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以及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 =μN
②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由运动状态决定。
上科版高中物理1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资料3
![上科版高中物理1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资料3](https://img.taocdn.com/s3/m/4d008a5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2.png)
力的符号:重力—G;弹力—F、N(支持力)、T(拉力);摩擦力f。
二、重力:
1、产生: 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重力。
同一个宇航员 在地球上和月球上 的质量相同但称得 的重力不同。
2 、重力三要素
:
⑴大小
测量:测力计。 计算:G=mg。
测量 原理
?
比例系数g=9.8m/s2。
在地球上不同位 置g的取值略有 不同(在地表附 近看作相同)。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2、完成课课练P.49-52页的练习。
谢 谢!
[示例]力是物体 对 物体 的作用,力不能离 开 施力 物体和 受力 物体而独立存在。
[示例]在“①拉力,②推力,③压力,④弹力,⑤支持 力,⑥张力,⑦支撑力,⑧重力,⑨浮力,⑩摩擦力, ⑪上举力,⑫向心力,⑬回复力”各力中,属于按力的 性质分类的力的序号是 ④ 是 9.8N。
⑵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⑶作用点: 重心。
物体的重心:
物体上各部分所受重力可看作集中于某一点上 ,这一点叫做重心。
有规则形状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 在几何中心上。
粗细均匀的直杆的重心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确定。
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找出。
物体的重心:
2、力可以使被作用的物体产生 形变 或 运动状态 发生 变化。它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个 矢量 。 3、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力计 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 的单位是 牛 ,符号为 N 。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有关,它们 叫作力的 三要素 。
5、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 示出来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力的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作力的 示意图 。
上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ppt课件
![上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12649aa98271fe900ef90e.png)
练习3、一根直铁丝,弯曲成一个圆以后,重心在什么地方? 3、重心在圆心处 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1) 练习4、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图示(物体重力均为15N)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1) 练习5、请同学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生活中常见的力主要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今天我们先学习其中的重力。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1)
讨论:什么叫重力?我们应该怎样表述重力? 2、重力: (1)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 = mg (g = 9.8m/s2)
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矢量)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练习8、十一黄金周有一批记者从上海到西藏旅游,他们托运 的行李与上海是比较,行李的质量将(不便);所受重 力的大小将(变小)。(选填 变大;不便;变小。)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1)
小结: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命名有两种方法(可分两类):
A
GA = 30N
向 下 运 动
G = 12N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1)
练习7、一个物体的质量m=10kg, 重力加速度g = 9.8m/s2, 它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G = mg =10kg × 9.8m/s2=98N 上述物体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不再等于98N的是: (C)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 B、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 C、将它放到月球上 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上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课件2
![上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1efbddb83c1ec5da51e270e5.png)
3.力的作用效果:
a.使物体发生形变; b.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 运动快慢和方向
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
4、力的单位:牛顿; 符号:N 5、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表示方法: a.文字描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b.力的示意图: 粗略表示出力的大小,准确标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等效替代法
4)、重心的确定 (1)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几 何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 心就在几何中心;
(2)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 的几何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3)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在物体外。
(4) 用 悬挂法法确定薄板的重心。(如图)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2:39:26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12021/8/12021/8/1Aug-211-Aug-21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12021/8/1August 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12021/8/12021/8/12021/8/1
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弹力)
![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535997ec58f5f61fb73666db.png)
第1课时:力 、重力
一、力(F)
1. 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特性:
①物质性: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相互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单位:牛顿(N)
一、力(F)
4.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v)
一、力(F)
5. 力的三要素:
2.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 (g=9.8m/s2)
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二、重力(G)
3.重心位置
①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
②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 何中心;
③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外部
重 心
二、重力(G)
4.悬挂法:确定平板类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
D A
A
C
B
B
E
第2课时:形变与弹力
(一)形变
1. 形变:物体形状的变化,而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
2. 形变分类:
弹性形变:撤去力后 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 变 范性形变:撤去力 后物体不能恢复原 状的形变
弹性限度
3. 任何物体受力都会发生形变!
微小形变的放大:
(二)弹力
1. 弹力: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
状,对引起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是弹力。 施力物体: 发生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 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
F2
F1
(二)弹力
直接接触
2.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3. 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力
4. 弹力的三要素
A、生活中常见的力 2
![A、生活中常见的力 2](https://img.taocdn.com/s3/m/aad5c59e6bec0975f465e2a6.png)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射箭、蹦蹦床、压缩弹簧、橡皮泥
力撤去后物体能 恢复原状,这样的形 变叫做弹性形变。 力撤去后物体不能 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 叫做范性形变。
弹簧拉伸超过其弹性限度后也成为范 性形变,橡皮泥也或多或少有些弹性。
任何物体受力都会发生形变,有些 形变微小,要用仪器放大才能显示出。 显示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
思考: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木块和木板间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P
。
F
木板固定,用测 力计拉木块,使其 匀速运动。则f=F。
思考:如何保证木块匀速?若无法做到 该如何改进? 木块用测力计固 P 定,拉动木板,则 F f=F。
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 用在接触面上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f=μN。
注意:N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例如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 小于物体的重力G。 μ叫动摩擦因数,它决定于两物体 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而与接 触面的面积、相对滑动的速度及压力大 小等均无关;通常μ<1,且无单位。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 1、曲面与平面接触
N` N N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 2、点与平面接触
NB
B
NA
A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 3、曲面与曲面接触
N A
半球形的碗
NB对A
N
原理:重物 M使桌面产 生微小形变从而使平面 镜 B发生微小转动,通 过光的多次反射将微小 的转动放大并显示。
C A B D
D'
M
P
2-A生活中常见的力
![2-A生活中常见的力](https://img.taocdn.com/s3/m/63f86e2df12d2af90242e62f.png)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什么;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教学资源1、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圆形墨水瓶、细管、塞子、标尺)、弹簧测力计。
2、自制PPT幻灯片。
五、教案设计(一)借境激疑、提出问题1、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大家谈”—─生活中常见的力举隅: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弹力 课件
![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弹力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603accdd3383c4bb4cd260.png)
[ 自我检测 ]
以下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所受重力全部在重心上,其它部分不受重力
B.物体的重心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D.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几何中心
[ 例1 ] 判断下列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与错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 错 ) 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 错) C、重心是一个抽象的等效概念,是将物体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 对 )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拿去物体的重心后物体不在受到重力的作用( 错) E、任何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几何中心重合 ( 错 ) F、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 错 ) G、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力、弹力
1、力
1.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
1.2力的作用效果
使被作用的物体发生形变 使被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1.3 力的单位 牛(顿) N
1.4怎样用力的图示表示一个力?(P51 自主活动)
2、重力
2.1、重力是__地__球__和__物_体___之间的相互作用。重力的施力 物体为_地__球____,受力物体为 ____物__体___。
3、弹力
3.2弹力的产生 发生了形变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引
起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3弹力的作用点 物体与物体接触点或接触面上
3.4弹力的方向 总是指向使形变物体恢复到原状的方向
3、弹力
3.5 微小形变的观察 光学放大法
自主活动(P55) 3.6 弹力的其他称谓
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DIS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圆形墨水瓶、细管、塞子、标尺)。
3、探究重心的位置实验: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
(钢丝、瓶子、木块、雨伞等)。
4、自制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力、形变、弹力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小实验、DIS实验、PPT演示和实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
通过用力传感器探测力的大小的DIS实验、“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进而认识弹力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情景的讨论,初步学会物体仅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受力分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方法是:通过对实例分析、讨论认识力的矢量性;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方法是:通过小实验和对实例分析、讨论,明确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而弹力的方向就是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通过“自主活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DIS实验和实例分析、讨论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安排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对重力、重心等概念,主要是复习,并强调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而对摩擦力仅作常识性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情景Ⅰ录像,大家谈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以“大家谈”的形式讨论、交流常见力举隅,打开思路,增加自主体验,为进一步概括力的特性、力的分类铺设台阶。
问题Ⅰ设问1,通过设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见的力举隅,谈谈你对力的特性的认识”,设问2“力可以怎样分类?”归纳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
活动ⅠDIS实验演示通过DIS实验,体验力的大小,增加对力的基本概念、特性的理解。
活动Ⅱ学生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奔马的平衡”,加强对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认识。
活动Ⅲ分析解释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活动Ⅳ自制模型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活动Ⅳ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2、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借境激疑、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复习已有的关于力的基础知识。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抓住特性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DIS实验及“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进而建立弹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实际运用,拓展延伸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析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案示例(一)借境激疑、提出问题1、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大家谈”—─生活中常见的力举隅: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2、引出问题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从力的性质来看,力学中经常遇到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将在电磁学部分讨论),3、力的基本认识①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从被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来判断。
DIS定量实验:让我们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显示出力的图像。
看一看,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变化是怎样反映在图线上的?②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自主活动:请用力的图示表示足球受到水平方向67N的作用力。
③力的种类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一种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等;另一种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
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不同。
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例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力,又要效果是加速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动力;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阻力。
下面几节就分别介绍这三种力。
(二)实验探究、抓住特性1、重力和重心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重心(略)重心的位置有关因素:质量分布、形状,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
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奔马的平衡”形变和弹力A、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注意: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弹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
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注:A、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一定接触,弹力的数目<=接触点的数目产生原因:形变B、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附:教学录像片段Ⅱ。
C、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自主活动:判断正误(1)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作用(2)一个物体受到的各力中有弹力,那么此物体一定和其它物体接触(3)物体A对B有弹力,是由于B发生了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5)电线吊电灯静止,电灯使电线的形变向下(6)没有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是不可能的(7)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8)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画出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E、拓展联想: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 = kx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弹力。
x为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伸长的长度、缩短的长度、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注意:仅适用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一般物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变关系.2、摩擦力什么是摩擦力?它有哪几类?(略)(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
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
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
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车的坐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弹性,发挥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