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一章:洛阳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欣赏洛阳诗歌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洛阳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难点:1. 洛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文学作品欣赏: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欣赏,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诗歌的影响。
二、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二章:洛阳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分析。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教学准备:1. 相关的洛阳诗歌资料和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3. 诗歌分析: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分析,注意其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4.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洛阳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性。
三、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三章: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3. 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典籍,如《洛阳诗韵》等;2. 准备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如《白日依山尽》;3. 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文字解析、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展示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分析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与其他诗韵进行比较。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研读洛阳诗韵的原文,分析其格律和韵脚;3. 学生尝试模仿洛阳诗韵的风格,创作符合洛阳诗韵格律要求的诗歌。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洛阳诗韵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知识;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收集学生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展览或表演;2. 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深入探讨洛阳诗韵的演变和影响。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3. 关注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洛阳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欣赏(15分钟)1. 展示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如白居易、杜甫等。
2. 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诗句,体会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三、诗句解析与感悟(15分钟)1. 对选取的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平仄、韵律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尝试创作洛阳主题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洛阳诗歌文化,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学会欣赏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并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感悟其中的意境。
学生能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引言:《洛阳诗韵优秀教案》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洛阳诗韵时的教学需求而设计的一份教案。
洛阳诗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并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韵脚和常用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韵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
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自主地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
5. 洛阳诗韵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知识通过图表和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20分钟)教师讲解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格律和韵脚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感悟。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洛阳诗韵》第一课时教案(2023)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河南,中原文化的底蕴所在。
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和安阳,还有郑州。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是以河南为中心的,河南博物馆里写着: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叶文玲,女,当代作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长篇小说《无梦谷》《秋瑾》,短篇小说《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解题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洛阳这样一座魅力四射的历史古城,历来受到众多文坛大咖们的青睐。
有关洛阳的名句很多,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欧阳修。
3.字词积累璀璨笑靥馈赠邙山笃诚才俊辈出名不虚传贬谪姹紫嫣红谙熟氤氲衣袂龛摄人心魂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5)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绝、奇。
2.这两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是写作者的感受,后者是揭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行文的思路是先果后因。
3.作者对洛阳偏爱的原因是什么?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深层原因,特殊况味——悠久灿烂文化遗产4.洛阳诗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洛阳历史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学生能够了解洛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掌握一定数量的洛阳诗人的作品,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洛阳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历史文化简介教学重点:介绍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为学生学习洛阳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洛阳历史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2. 第二节:洛阳诗人及其作品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洛阳诗人的作品。
3. 第三节: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教学重点:分析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如意境、情感、语言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洛阳诗歌的审美魅力。
4. 第四节: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
5. 第五节:洛阳诗歌的传承与弘扬教学重点:探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洛阳历史、诗歌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创作洛阳诗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诗歌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洛阳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涉及洛阳诗歌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16、洛阳诗韵》教案
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4、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报身佛: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传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庄严美丽的大佛卢舍那,是龙门石窟的象征。)
“情思悠悠”,强调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第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2、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含义。
明确:“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第一句是暗喻。点明了洛阳的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作为洛阳市花的牡丹是群芳之冠、花中魁首,不仅美丽娇艳,更因动人的传说而显高贵;
有着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釉色苍晦素净、姿态生动逼真,不仅国人喜爱,也深得外国朋友的青睐,出土的隋代唐三彩更堪称举世罕见的瑰宝,;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无比雄伟,不仅石窟、造像数量众多,而且雕工精细传神,“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与特点;2. 学习和欣赏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欣赏与分析;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4. 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诗歌作品;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的文学作品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洛阳诗韵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洛阳诗韵的兴趣;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洛阳诗韵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介绍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2. 分享并解读几首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引导学生讨论洛阳诗韵与其他诗韵的异同点。
三、合作学习与创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朗诵、表演、绘画等)将所选诗歌进行创作与表达。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关于洛阳诗韵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洛阳诗韵的作品,并进行创作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洛阳诗韵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了解洛阳诗韵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和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4. 学生能够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叶文玲一、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文情画意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作者作品简介:叶文玲,现代女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洛阳诗韵》是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洛阳简介(课件展示)3、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课时展示)4、复习旧知识横向思路: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例:《我的空中楼阁》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
例:《提醒幸福》。
5、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标出自然段序号,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②、本文属于哪种思路?③、确定思路的根据是什么?教师点拔:文章的思路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或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词语确定。
6、师生研讨确定本文思路(利用课件展示)7、重点词、句理解第一部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题:①为什么用”最忆”一词?②“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③“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第一部分总写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第二部分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
洛阳诗韵 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洛阳诗韵特色的作品。
教学重点:1. 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会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洛阳诗韵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2.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洛阳古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洛阳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Step 2:讲解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如节奏明快、韵律优美、抒发感情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洛阳诗韵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Step 3:欣赏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洛阳诗韵作品,通过朗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Step 4:学生创作洛阳诗韵(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洛阳诗韵特点和技巧,创作一首具有洛阳诗韵风格的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素材供学生选择,同时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Step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展示。
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
Step 6: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洛阳诗韵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洛阳诗韵的作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 组织学生参观洛阳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加深对洛阳文化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创作,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3.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首先给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流行于唐代。
洛阳诗韵以洛阳为名,因为唐代洛阳是文化繁荣的地方,许多诗人都在那里创作诗歌。
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包括:平声、仄声、入声和通声。
平声和仄声是洛阳诗韵的主要韵脚,平声有a、o、e等,仄声有i、u 等,它们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韵尾。
入声和通声是辅助韵脚,洛阳诗韵中不常使用。
3.学习洛阳诗韵的使用方法:洛阳诗韵在古代诗歌中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一般每句诗的韵脚要求一样,这样才能形成韵律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了解其中的运用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创作洛阳诗韵的诗歌。
4.学习洛阳诗韵的实践: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洛阳诗韵的示例,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韵律美,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洛阳诗韵的韵脚进行创作,同时要注重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
5.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看是否运用了洛阳诗韵的韵脚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料:1.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的介绍资料;2.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3.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的选集;4.学生的诗歌创作展示材料。
五、教学反思:洛阳诗韵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洛阳诗韵,使学生了解洛阳文化的特点和韵律的运用。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洛阳诗韵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3.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洛阳的地图,向学生介绍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让学生了解洛阳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古都之一,诗歌创作在这里具有特殊的地位。
2.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一种以平声韵为主的韵律体系,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韵律格律。
3.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读诵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并通过分析和解读让学生理解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例如,让学生听写洛阳诗韵的平仄和韵脚,让学生尝试朗读并理解其中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4.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鉴赏和欣赏。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5.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实践。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洛阳特色的话题,例如洛阳的风景、历史人物等,让学生通过运用洛阳诗韵的音律和格律,创作出具有洛阳风情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基于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写作等方式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诗歌写作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心得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一大瑰宝,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洛阳诗韵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的美。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诗歌创作技巧。
分析并欣赏经典的洛阳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洛阳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分析洛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第二节:洛阳诗歌的概况学习洛阳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举例介绍洛阳诗歌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第三节:诗歌创作技巧解析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节:洛阳诗歌作品分析分析并欣赏洛阳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并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5. 第五节:诗歌创作实践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洛阳诗歌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定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资源:1. 洛阳诗歌作品集:提供相关的洛阳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诗歌创作指导资料:提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创作技巧。
3. 实地考察资源:联系洛阳的文化景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他们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诗歌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诗歌作品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洛阳诗韵教案幼儿园
洛阳诗韵教案幼儿园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幼儿园)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诗歌。
2. 幼儿园的音乐教具和乐器。
3. 幼儿绘本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一幅描绘洛阳风景的图片,激发他们对洛阳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诗韵吗?”二、讲解洛阳诗韵(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绘本,向幼儿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特点。
2. 播放一段洛阳诗韵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其韵律和美妙。
三、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知识(15分钟)1. 分发洛阳诗韵的资料,让幼儿了解其基本知识,如韵脚、平仄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一些洛阳诗韵的例子。
四、诗歌创作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幼儿自由创作一首洛阳诗韵的小诗歌。
2. 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和音乐伴奏,将诗歌表演出来。
五、分享和展示(10分钟)1. 每组派代表表演他们创作的小诗歌。
2. 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每个小诗歌的表演。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洛阳诗韵的重要性。
2.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创作更多的洛阳诗韵。
2. 组织观察洛阳风景的户外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幼儿创作的小诗歌是否符合洛阳诗韵的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洛阳诗韵。
诗歌创作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韵律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第一课时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朗读,疏通文字。
2、体味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横向思路、总分结构;先抒情、后记叙。
二、重点: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难点:“特殊的况味”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人的情感,缱绻qiǎn quǎn流动如清泓、如琴弦。
有时候,当一个人去游历某一个地方,被这个处的山水、人文的某些元素,深深吸引的时候,这个方异乡的水土,就成了他记忆中最深的烙印,镌刻在他的心里。
有时,当悠悠情思在记忆的河流中浓得化不开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把一腔眷恋倾注笔尖,寄情于纸上。
不是吗?范仲淹登岳阳楼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豪情;苏东坡游黄州赤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徐志摩视“康桥”是精神依恋之乡,“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与学生一起回忆,尽量让学生说)现代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故都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写下了散文《洛阳诗韵》。
2、洛阳简介:洛阳是我国七大故都(西安、汴京、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见地图),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九个皇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2000多年,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号称中国的九朝古都。
特别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
有“花都”“诗都”之美称。
汉唐时,“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guàn”;“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足见洛阳当年之辉煌。
今天,作为历史名城的洛阳,她给我们馈赠(kuìzèng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一般是附带品)了哪些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欣赏叶文玲的散文来神游、读解洛阳吧!3、朗读课文,疏通文字笑靥xiào yè况味kuàng wèi:境况和情味。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诗歌的分类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抒情诗、叙事诗等。
3. 举例:分析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简单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分类和形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唐诗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唐诗的鉴赏方法3. 经典唐诗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唐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唐诗,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唐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经典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宋词欣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宋词的欣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宋词的欣赏方法3. 经典宋词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宋词的欣赏方法,如关注词人的情感、词的语言和意象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宋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美感。
4.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宋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最新-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优秀教案优秀29篇不成器文库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优秀教案优秀29篇《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1洛阳诗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部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2理解作者选材和组材上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
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
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今天我们借助叶文铃优美的文字,游览以下洛阳。
(二)理解字词璀璨(càn)词义:形容朱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yè)词义:此处指笑脸。
贬谪(zhé)词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ān)词义:非常熟悉龛(kān)词义: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棹(zhào)词义:桨(三)课文结构解剖,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5)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1如痴如醉的感情——“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2地理位置——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3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4、5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深层原因:特殊的况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7~8洛阳古——白马寺学生朗读教师讲解: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显现出诗意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限热爱的主题。
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作者先抒发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全文思路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的感受,后进行具体的描写。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第三层:(9)写洛阳美。
第四层:(10)写洛阳绝。
第五层:(11-15)写洛阳奇。
3、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特点时,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
明确:古—天下第一寺:白马寺
美—群芳之冠的牡丹;牡丹花会
绝—唐三彩;是中外朋友的馈赠佳品
奇—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历史和开凿技艺
第二部分(6-15)记叙,写洛阳丰厚的文化遗产(古美奇绝)。
五、课文解析
(一)第一部分
1、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洛阳如痴如醉感情?
明确:
“最忆是洛阳”,一个“最”字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第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2、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洛阳,处在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第一句是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第二句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3、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二、解题
1、洛阳:原名雒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中原名城洛阳,是我国六代九朝古都,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本文作者却凭着对洛阳驾诚的偏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去描摹,写出了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永平八年,公元65年距今1945年),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作为洛阳市花的牡丹是群芳之冠、花中魁首,不仅美丽娇艳,更因动人的传说而显高贵;有着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釉色苍晦素净、姿态生动逼真,堪称举世罕见的瑰宝,不仅国人喜爱,也深得外国朋友的青睐;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无比雄伟,不仅石窟、造像数量众多,而且雕工精细传神,“凝结这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些材料都最能体现洛阳这一古代名城的“况味”。
报身佛:卢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传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庄严美丽的大佛卢舍那,是龙门石窟的象征。)
2、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3、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三、通读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音,掌握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璀璨笑靥馈赠况味邙山笃诚天竺
粗拙贬谪明媚娇妍姹紫嫣红赭铅釉
谙熟夹峙伊阙岚气氤氲浊黄澄碧
龛摄人心魂棹
效果与反思
一、导入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无数辉煌与成就,至今令人赞叹不已。
一位女作家在对一座古城的寻访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一般的韵律,这座古城令她如临仙境、如品诗韵,使她魂牵梦绕,于是思如泉涌,为我们写下了一首不是诗的“诗”。这就是女作家叶文玲为我们献上的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2、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四、总体把握文章结构
1、提问:作者为什么写洛阳?
明确:偏爱、笃诚崇拜。
2、思考:文章哪些段落写的是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的感情?哪些段落是具体描写洛阳?
归纳、明确:课文1-5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洛阳的感情;6-15自然段具体描写洛阳。
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抒情,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4、九朝古都洛阳它悠久的历史几乎是世人皆知的,而作者为什么对它“十分偏爱”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明确:课文第4、5自然段写了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表面看来,作者与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抄录古句,慰勉兄长,可以看做是“机遇和亲缘”的解释,而作者更多的笔墨是描写洛阳这座城市它“特殊的况味”。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是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下文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指的是文化。因此,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第四单元
第16课
授课时间
第8周
课题
洛阳诗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从整体上认识洛阳。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认识洛阳。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正月,倭奴国派遣使节来洛阳奉献,刘秀封其国王为汉倭奴国王,赠“汉倭奴国印”一枚(原印于1784年在日本福岗市出土)。这是日本第一次来朝。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遣郎中蔡倍、博士弟子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佛求法。蔡{音等到月氏,邀请天竺国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二僧,携带《贝叶经四十二章》及佛像,于永平十年(67年),用白马驮回洛阳。后于洛阳城西二里御道北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始。
明确:洛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的动人,接着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还原了洛阳的本来面目。“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从洛阳发据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明确:黄河沿岸。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交代出了洛阳的地理位置。“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3、作者为什么会将洛阳比作“璀璨的明珠”呢?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呢?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式。
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创建太学,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太学规模宏大,“诸生横巷,海内所集”。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诸儒并听,四方欣欣”。汉顺帝时,又扩建太学240房,1850室。此后,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经常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直至隋唐相继延设洛阳太学。洛阳太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明确: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
4、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
明确:洛阳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5、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的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下面的语句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1)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指的是:牡丹花会
(2)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隋代三彩骆驼
(3)“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的艺术瑰宝: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
(4)这些材料都足以说明洛阳文化的悠久、灿烂,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代表。
二、总结写作特色
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中心: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5、小结:九朝古都、文化名城洛阳,因为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而具有“特殊的况味”,使人迷恋。
(二)第二部分
1、请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洛阳文化遗产的哪几个特点?
明确:古、美、奇、绝。
2、按照作者描写的内容,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6)总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第二层:(7-8)写洛阳古。
六、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效果与反思
一、内容串讲。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为什么用“最忆”?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