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合集下载

CASS工艺原理

CASS工艺原理

CASS工艺原理CASS(冲击氟系风蚀镀层)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于金属零部件的防腐蚀保护。

CASS工艺原理可分为五个方面,包括镀液组分、原理、实施条件、影响因素和镀层特性。

1.镀液组分:CASS镀液主要由含有氯化物和氟化物的溶液组成。

其中,氯化物会引起金属表面的局部腐蚀,形成氧化层,氟化物则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自修复的氟化物保护层。

2.原理:CASS工艺利用特殊组分的镀液,在镀液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五氟化氯离子,使其直接与金属表面形成反应,生成致密的氟化物保护层,防止进一步的腐蚀。

同时,镀液中的氯离子能够通过局部腐蚀作用,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

3.实施条件:CASS工艺的实施条件包括镀液的配制、温度控制、PH值调节等。

镀液的配制需要严格控制各种组分的浓度和比例。

温度调节则影响反应速率和镀层结构的形成,一般在50-60℃范围内进行。

PH值的控制则能够保证镀液中镀金属的离子浓度和反应速率。

4.影响因素:CASS工艺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镀液成分、镀液搅拌方式、镀液温度、PH值和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等。

镀液中的成分和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和生成镀层的物理性能。

搅拌方式、温度和PH值的调节是为了保证反应均匀和形成致密的保护层。

金属离子浓度则会影响镀层的厚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到防腐性能。

5.镀层特性:CASS工艺形成的镀层具有一定的特性,包括良好的附着力、致密性、耐腐蚀性和延展性等。

这些特性主要源于氟离子形成的保护层,能够防止金属表面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

同时,镀液中的氯离子通过局部腐蚀作用,能够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增加镀层的附着力。

此外,镀层还具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能够提高金属零件在湿润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

总之,CASS工艺原理是利用特殊组分的镀液,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氟化物保护层,以防止金属的进一步腐蚀。

它在金属零部件的氧化层和杂质去除、提高防腐蚀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污水处理方法,它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原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了生物膜技术,通过在反应器内形成一层生物膜,利用其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同时通过氧气供应使微生物进行硝化和脱氮作用,最终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该工艺主要包括好氧区和厌氧区两个部分,通过控制好氧区和厌氧区的氧气供应,使得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不同的反应,从而达到高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二、工艺流程:1. 预处理:将进入系统的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2. 好氧区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好氧区,通过供氧设备提供氧气,使微生物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的硝化作用。

3. 厌氧区处理:将好氧区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厌氧区,通过控制供氧设备停止供氧,使微生物进行脱氮作用。

4. 沉淀:将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残余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5. 污泥处理:将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和消毒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优势:1. 高效处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膜技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充足的微生物附着面积,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2. 节能环保:该工艺采用好氧区和厌氧区的组合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减少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3. 稳定可靠:CASS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进水水质的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稳定地处理不同水质的污水。

4. 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ASS污水处理工艺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小,能够节省土地资源。

四、应用场景:CASS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农村污水处理等场景。

它能够高效处理大量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由于其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也可以应用于一些空间有限的场所,如城市中的地下停车场、地铁站等。

工艺方法——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

工艺方法——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

工艺方法——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工艺简介一、运行原理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

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

CASS工艺是一个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过程,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废水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形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二、工艺流程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并不需要很高程度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有约20%的污泥回流)。

CASS工艺运行过程包括充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组成,具体运行过程为:(1)充水-曝气阶段边进水边曝气,同时将主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区,一般回流比为20%。

在此阶段,曝气系统向反应池内供氧,一方面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有机物的充分混合与接触,从而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

同时,污水中的氨氮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变为硝态氮。

(2)沉淀阶段停止曝气,微生物继续利用水中剩余的溶解氧进行氧化分解。

随着反应池内溶解氧的进一步降低,微生物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变,并发生一定的反硝化作用。

与此同时,活性污泥在几乎静止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沉至池底,下一个周期继续发挥作用,处理后的水位于污泥层上部,静置沉淀使泥水分离。

(3)滗水阶段沉淀阶段完成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层排出上清液,排水结束后滗水器自动复位。

滗水期间,污泥回流系统照常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缺氧区的污泥浓度,随污泥回流至该区内的污泥中的硝态氮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并进行磷的释放。

(4)闲置阶段闲置阶段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主要保证滗水器在此阶段内上升至原始位置,防止污泥流失。

CASS工艺运行原理

CASS工艺运行原理

CASS工艺运行原理CASS(Cyclic Accelerated Stress Screening)工艺是一种应用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可靠性测试方法。

它主要通过快速循环的加速应力进行产品筛选,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ASS工艺的原理是利用产品在加速应力下可能出现的故障,通过循环的加速应力施加和故障检测,将这些潜在故障尽早暴露出来,并对其进行修复或排除。

CASS主要通过速热速冷的循环,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温和低温的交替应力加载。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产品内部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应力的变化。

通过加速应力加载,潜在缺陷部位可能会发生裂纹扩展或断裂,从而可通过故障检测手段进行定位和修复。

CASS工艺运行的主要步骤包括:1. 组装和校准:首先,将产品组装并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预热和冷却:接下来,将产品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预热,通常为85℃,并在一定时间后将其迅速冷却到低温环境(通常为-40℃)。

3. 切换和加载:循环的高温和低温操作会造成产品内部应力的变化。

这个过程会反复进行,通常持续数百至数千个循环,以确保产品在应力加载下的稳定性。

4. 故障检测:在CASS工艺的每个循环结束后,使用故障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测试,以检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缺陷。

5. 故障修复和排除:一旦故障被检测到,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或排除,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ASS工艺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尽早发现潜在故障和缺陷。

通过循环的应力加载和故障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另外,CASS工艺还可以辅助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CASS工艺通过循环的加速应力施加和故障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常用的可靠性测试方法之一,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CASS(Cyclic Accelerated Stress Screening)工艺是一种应用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可靠性测试方法。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案例。

一、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技术,它结合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MBR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其主要原理如下:1. 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采用了活性污泥法,通过添加适量的氧气和有机物质,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MBR膜生物反应器:CASS工艺还引入了MBR膜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利用微孔膜过滤技术,将活性污泥和水分离,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过滤和分离。

综合上述原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微生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进水处理、生物处理、膜分离和出水处理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 进水处理:首先,将污水通过格栅机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杂质。

然后,将进水送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沙粒和重质悬浮物。

2. 生物处理: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接触。

在适宜的温度、氧气和有机物的作用下,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

这个过程中,活性污泥会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3. 膜分离: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入MBR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微孔膜的过滤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胶体颗粒等物质截留在膜表面,使其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过滤和分离。

4. 出水处理:经过膜分离的污水进入出水池,经过消毒、调节pH值等处理,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洁水。

清洁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者进行二次利用,如农田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

《2024年CASS工艺的理论与设计计算》范文

《2024年CASS工艺的理论与设计计算》范文

《CASS工艺的理论与设计计算》篇一一、引言CASS(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循环和间歇操作,提高污泥的活性,从而达到高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CASS工艺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CASS工艺理论基础1. 工艺原理CASS工艺基于活性污泥法原理,通过间歇性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操作过程,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该工艺通过循环利用活性污泥,提高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同时减少了污泥的产生量。

2. 生物反应过程CASS工艺的生物反应过程主要包括:进水期、曝气期、沉淀期和排水期。

在进水期,污水进入反应器;在曝气期,通过曝气设备向反应器中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在沉淀期,活性污泥与水分离,使水得到净化;在排水期,上清液排出,为下一个周期做准备。

三、CASS工艺设计原则1. 满足处理要求:根据污水处理的要求,确定CASS工艺的设计参数,如进水水质、出水水质、处理效率等。

2. 合理布局:根据场地条件和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反应器、曝气设备、进出水管道等设施。

3. 节能降耗: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和药耗,提高经济效益。

4. 便于操作和维护:设计应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和维护的可行性,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

四、CASS工艺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计算(1)处理能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计算过程中需考虑污水的流量、水质等因素。

(2)曝气量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处理能力,计算所需的曝气量。

曝气量的计算需考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氧气传递效率等因素。

(3)沉淀时间计算:根据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出水要求,确定沉淀时间。

沉淀时间的计算需考虑污泥的沉降速度和体积等因素。

2. 工艺流程设计(1)进水系统设计:设计进水管道、进水阀门等设施,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进入反应器。

(2)曝气系统设计:设计曝气设备、曝气管路等设施,为生物反应器提供充足的氧气。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势以及应用案例。

一、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工艺。

它采用了连续式活性污泥法,通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引入特殊的填料,形成为了一种高效的生物膜,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能够更好地与污泥接触,从而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二、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1. 初沉池:将进入处理系统的原水进行初步沉淀,去除大部份悬浮物和沉淀物。

2. 厌氧池:将初沉池出水送入厌氧池,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可溶性物质。

3. 好氧池:将厌氧池出水送入好氧池,通过好氧菌的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4. 沉淀池:将好氧池出水送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污泥与水分离。

5. 滤池:将沉淀池出水送入滤池,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去除细小悬浮物和微生物。

6. 消毒:对滤池出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7. 出水:经过处理的水可以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以用于灌溉、工业循环水等用途。

三、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1. 高效处理:CASS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了生物膜技术,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能够更好地与污泥接触,大大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2. 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ASS污水处理工艺不需要大量的池塘和土地,减少了占地面积。

3. 运行成本低:CASS污水处理工艺能够实现自动化运行,减少了人工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4. 出水水质稳定:CASS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多级处理,能够稳定地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出水水质优良。

四、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案例1. 某市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处理能力为每天5000吨。

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符合国家一级A标准,可直接用于工业循环水。

CASS工艺生化处理

CASS工艺生化处理

CASS工艺生化处理一、CASS工艺原理CASS生物处理法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

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

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二、CASS工艺的特点CASS池通过技术革新、优化设计使其容积变小,效果更好。

此法连续进水、但不曝气,有机物浓度很高,呈缺氧和厌氧状态,抑制了好气菌的生长,控制污泥不发生膨胀。

主反应区又分成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周期进行曝气、沉淀和撇水。

沉淀阶段不进水,消除了可能产生的水力干扰,提高了污泥特性和出水水质。

对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害物质,水质水量变化大的医院污水[2]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医院污水生化处理方法:①工程建设费用低。

CASS的生物降解、污泥沉降和废水排放均在同一池中进行,不需调节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可大大节省投资、减少用地和降低运行费用。

一般,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②运行费用省。

由于周期性曝气,池内溶解氧的浓度在沉淀和排水阶段降低,在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③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

CASS法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使二级处理的投资,达到三级处理的水质。

④CASS工艺在延时曝气、周期循环中,极易做到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

而对医院污水的处理,必须要考虑污水中有传染病人的病毒、致病菌,所以不能用普通污水净化池的处理办法来处理,要采用厌氧、兼氧结合为主处理,并利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原理来对传染病污水中的有机物、病菌、病毒进行沉淀、分解、吞噬、杀死[3]。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是指产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艺步骤和操作方法,以实现产品设计目标的一系列过程。

CASS工艺则是一种常用于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它的原理是在表面形成一层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生成的保护膜,从而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装饰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产品设计: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外观要求,进行产品结构和尺寸的设计。

2.原材料采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化学药品等。

3.材料加工:根据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采用锻造、切削、冲压、焊接等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4.表面处理:采用CASS工艺或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如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对产品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5.组装: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形成成品。

6.质量检验: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7.包装和运输:根据产品的性质和销售渠道要求,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运输。

CASS工艺原理主要涉及到电化学腐蚀、离子交换和阴阳极效应等。

以下是CASS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活化:将产品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使金属表面具有活性,便于进一步的处理。

2.化学镀锌:将产品浸泡在富锌的氯化盐溶液中,通过阳极沉积的方式,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锌的保护膜。

3.酸洗:将产品浸泡在强酸中,去除锌盐及其他杂质,使表面清洁。

4.中和:将产品浸泡在碱性溶液中,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调整溶液的pH值。

5.磷化:将产品浸泡在含磷酸盐的溶液中,通过磷化反应,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含磷的保护膜,增强表面的耐腐蚀性。

6.清洗:将产品浸泡在水中,去除磷化剂及其他杂质,使表面清洁。

7.干燥:通过高温烘干或空气吹干的方式,将产品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其干燥。

8.涂装:根据需要,可以对产品进行涂装,以进一步提高其装饰性和防腐蚀性。

9.烘烤:将涂装好的产品置于恒温烘箱内,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烘烤,使其固化,形成坚硬的涂层。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CASS (Cationic Electrostatic Coating) 工艺是一种基于阳离子电荷的静电涂覆技术,常用于金属工件的防腐和表面涂装。

CASS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荷的吸引和静电力的作用,将涂料颗粒静电粘附于金属工件表面。

作为阴极,金属工件表面被处理为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而涂料则带有阳离子电荷。

当涂料喷射到工件表面时,涂料颗粒上的阳离子会被工件表面上的阴离子吸引,从而使涂料颗粒粘附在工件表面上。

这种静电吸附的原理能够确保均匀而紧密的涂层覆盖,从而提供良好的防腐和保护效果。

在表面准备阶段,金属工件需要进行脱脂、清洗和除锈处理,以确保表面干净且无杂质。

这一步骤对涂层的质量和附着力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基础涂装阶段,通常采用底漆的方式。

底漆可以提供一层光滑和平整的基础,以减少缺陷和不均匀的问题。

此外,底漆还能提供对金属的保护,防止腐蚀和氧化。

然后是喷涂阶段,即将涂料颗粒均匀喷洒在工件的表面上。

喷涂过程中,需要确保喷涂设备的均匀和稳定。

涂料的离子化处理和喷雾方式对于获得良好的喷涂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是固化阶段,固化过程可通过烘烤或使用紫外线等方式进行。

该过程旨在使涂层颗粒之间形成化学键,并形成坚固和耐用的涂层。

然而,CASS工艺也有一些限制。

由于涂料颗粒通过静电粘附,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湿度和温度等。

另外,涂料的选择也对涂层质量和耐久性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涂料进行喷涂。

总结起来,CASS工艺是一种基于阳离子电荷的静电涂覆技术,适用于金属工件的防腐和表面涂装。

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CASS工艺能够形成均匀而致密的涂层,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

然而,CASS工艺也有一些限制,如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和涂料选择的限制。

CASS工艺原理

CASS工艺原理

CASS工艺原理CASS(Copper Accelerated Acetic Acid Salt Spray)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盐雾腐蚀试验方法,用于评估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CASS工艺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模拟海洋气候环境,加速材料的腐蚀过程,对材料进行腐蚀性能的评估。

首先,CASS工艺使用盐雾作为腐蚀媒介。

盐雾是一种含有氯离子的气体,它具有强腐蚀性。

将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通过特殊的装置将盐水雾化成雾状,并将其注入到腐蚀试验设备中,形成盐雾腐蚀环境。

盐雾能迅速腐蚀金属表面,使其产生氧化、腐蚀产物和腐蚀坑等。

其次,CASS工艺的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气率。

通常情况下,CASS试验温度是50℃,湿度为95%(相对湿度),通气率为1-2滴/80cm²/h。

这样的试验条件使得试验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试样表面更容易形成腐蚀性氧化物,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然后,CASS工艺的腐蚀机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

在CASS试验中,金属表面将与盐雾中的氧气和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物和盐类,同时还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引发阳极和阴极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和腐蚀坑的形成。

最后,CASS工艺通过观察和评估金属试样的腐蚀情况来评估其抗腐蚀性能。

通常采用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试样上是否存在氧化物和腐蚀坑等腐蚀迹象;同时也可使用电化学方法来测量试样的腐蚀电流和电位,以得到更精确的评估结果。

腐蚀性能评估结果一般以试样的耐腐蚀时间、腐蚀速率和腐蚀严重程度等指标来表示。

综上所述,CASS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盐雾腐蚀试验方法,通过模拟海洋气候环境,加速材料的腐蚀过程,以评估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其原理主要涉及腐蚀媒介、腐蚀试验条件、腐蚀机理和评估方法等方面。

CASS 工艺的应用可以为材料的研发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

CASS工艺概述及原理概述:CASS(即Copper Accelerated Sulfate Solution)工艺是一种涂层腐蚀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中,用于评估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CASS工艺的特点是测试条件严苛,测试周期短,能够模拟出复杂的海洋环境和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情况,因此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CASS工艺的原理是在加速腐蚀试验中添加低浓度硫酸铜的溶液,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的快速腐蚀。

在CASS工艺中,通过不同的测试条件、时间和方法,可以模拟出不同腐蚀环境下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评估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测试样品,通常是金属片或其他具有金属表面的材料,并通过清洗、去油、抛光等操作来确保样品表面干净、光滑。

2.实验条件设置:根据测试要求和要模拟的腐蚀环境,设置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盐雾浓度等实验条件。

3.实验装置搭建:将测试样品安装在实验装置中,通常是通过夹具或其他方式将样品固定在测试槽中,并确保样品可以完全暴露在溶液中。

4.溶液配制:将硫酸铜和其他必要的试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溶液,并加入到实验装置中的测试槽中。

5.实验进行:打开实验装置,让样品暴露在溶液中,并按照设定的实验时间进行测试。

6.结果评估:根据实验结束后样品的腐蚀状况,通过观察、测量、测试等手段来评估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通常包括测量腐蚀深度、计算腐蚀速率等指标。

CASS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加入硫酸铜溶液来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

在CASS环境中,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会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生成Cu2O薄膜,并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电子。

薄膜的生成和溶解过程会一直持续,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

然而,由于CASS工艺的特殊条件,如高湿度、高温度和加速剂的存在,会使薄膜的溶解速度大于生成速度,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腐蚀过程。

CASS工艺的原理可以通过电化学和化学反应来解释。

在电化学反应中,金属表面的阳极和阴极反应会同时进行,从而导致金属的腐蚀。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及CASS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是将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

而CASS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全称是 Copper Accelerated Acetic Acid - Salt Spray,主要用于测试镀锌材料的耐蚀性。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1.分析原材料: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材料的成分、性能等。

根据产品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原材料。

2.加工工艺:确定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切割、铣削、锻造、焊接、冲压等加工方法。

每一道工艺都要有具体的参数和工艺规程。

3.成型加工:通过成型设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包括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压铸等。

这一步要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4.热处理: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要求,对产品进行热处理,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

5.表面处理:为了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耐蚀性,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例如电镀、喷涂、镀膜等。

6.装配:将各个零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要求。

7.检测和质量控制: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尺寸、外观、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

同时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查找和纠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

8.包装和出厂:对产品进行包装,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最后出厂前进行最后一次的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CASS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耐腐蚀性测试方法,常用于测试镀锌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其主要原理如下:1.盐雾环境:CASS测试中使用盐雾环境进行测试,即将经过Copper Accelerated Acetic Acid - Salt Spray处理的试样放入盐雾箱中,以模拟海洋或工业大气中的腐蚀环境。

2.CASS液的作用:CASS液中含有醋酸以及一定的铜盐,醋酸可以促进溶解氯化物,而氯化铜则可以加速腐蚀反应的进行。

3.电化学反应:在CASS液中,铜盐会被氯化物还原成金属铜,同时铁石锈会和氯化物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铁氯化物。

CASS工艺

CASS工艺

CASS工艺CAS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工艺是常规SBR工艺的改进,但它与常规SBR工艺的不同之处是在SBR池前部设置了预反应区作为生物选择区,其后是主反应区,曝气、沉淀、排水均在同一池子内周期性循环进行。

生物选择区与主反应区之间由墙隔开,污水由生物选择区通过隔墙进入主反应区,托动水层缓慢上升。

预反应区有效容积约占CASS反应池有效容积的15%—20%。

CASS工艺流程与原理:CASS工艺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原理:原水经预处理后连续进入CASS池的前段预反应区,与池中的污泥充分混合,生物选择区中基质浓度较高,菌胶团细菌的增殖速率比丝状菌的增殖速率大,从而菌胶团占优势,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效的防止了污泥膨胀,提高了出水水质和基质降解速率。

然后混合液由生物选择区通过隔墙下部进入主反应区并缓慢上升。

CASS池运行周期一般为4h,其中曝气2h,沉淀1h,排水1h。

在沉淀和排水期间,由于混合液从预反应区缓慢进入主反应区下部,水流呈层流状,不会扰动池中各水层,从而保证了出水水质。

在曝气阶段,CASS池内基质浓度随着曝气时间延长而降低,其生化反应推动力大,所以基质反应速率和有机物去除率较高。

CASS池采用可升降滗水器排水,其剩余污泥由设置在池内底部的潜污泵排出。

CASS池常采用水下曝气机曝气。

CASS工艺参数和特点:工艺参数:●BOD污泥负荷率Ns=0.1—0.15kgBOD5/kgMLSS*d;●CASS池运行周期4h,其中曝气2h,沉淀1h,排水1h;●CASS池的MLSS=35004000mg/l;●CASS池设计的活性污泥界面以上水深约为总有效水深的1/3,每周期排水比也约为1/3。

工艺特征:该工艺具有常规SBR工艺的特点,它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由于不设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所以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省的特点。

它与常规SBR工艺相比,CASS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增设了一个生物选择区,同时连续进水(在沉淀、排水阶段仍连续进水),所以运行管理简单、可靠,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出水水质良好。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

CASS污水处理工艺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CASS工艺,全称为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高效、低耗、灵活的污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CASS工艺的原理、特点、流程、应用范围、经济效益以及发展趋势。

二、CASS工艺原理生物反应原理:CASS工艺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在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循环反应,去除污染物。

周期循环:CASS工艺将一个运行周期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循环进行。

反应器设置:通常设置一个主反应器,包含了曝气、沉淀和排水等功能区。

自动化控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各阶段的自动切换和运行控制。

优化运行:通过对每个阶段的控制参数优化,提高处理效率。

三、CASS工艺特点高效性:CASS工艺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有机物的去除,且效果稳定。

灵活性:对于不同水质和水量,CASS工艺通过调整周期和运行参数,能够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

低能耗: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能耗较低。

占地少:紧凑的工艺流程使得CASS工艺需要的土地面积较小。

环境友好:CASS工艺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且容易处理。

四、CASS工艺流程曝气阶段:此阶段向反应器中供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降解和硝化反应。

沉淀阶段:停止曝气,微生物和悬浮物在反应器内沉淀。

排水阶段:上清液排出,底部污泥回流至反应器。

闲置阶段:为下一周期做准备,确保反应器内微生物活性。

控制与监测:通过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确保各阶段正常运行。

五、CASS工艺应用范围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生活污水的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尤其适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

景观水体治理:用于改善景观水体的水质,如湖泊、河流等。

雨水排放处理:用于处理初期雨水,减轻径流污染。

其他应用场景:机场、车站等公共设施的污水处理。

六、CASS工艺经济效益分析投资成本: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初投资可能较高,但长期运营成本较低。

CASS工艺设计概述与原理

CASS工艺设计概述与原理

CASS工艺设计概述与原理CASS工艺设计是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它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对金属和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镀层,以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

CASS是Copper-Accelerated Acetic Acid Salt Spray的缩写,即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是常用的一种对电镀层耐腐蚀性能进行评定的方法。

CASS工艺设计是为满足产品在恶劣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要求而开发的,特别适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器零部件等要求高耐腐蚀性能的产品。

CASS工艺设计的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镀层,这一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电解液制备、电解液搅拌、电解过程控制等多个步骤。

首先,准备工作包括清洗金属表面,去除表面污垢和氧化层,以保证充分的接触面积和金属表面的清洁度。

其次,电解液制备是根据产品的材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电解液配方,并进行配制和检验,以满足工艺要求。

然后,电解液搅拌是为了保证电解液中的各种成分均匀分散,并提供足够的搅拌力,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最后,电解过程控制是为了控制电流密度、温度、时间等参数,以保证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CASS工艺设计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装饰性能。

CASS镀层能够有效地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此外,CASS镀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CASS工艺设计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首先,由于CASS工艺设计中使用的电解液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和危害。

此外,CASS工艺设计的成本较高,需要较高的设备投入和工艺控制,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不太适用。

此外,CASS工艺设计只能在局部进行,对于一些复杂形状的产品,可能无法实现全面的镀层。

综上所述,CASS工艺设计是一种通过电化学方法对金属表面形成保护性镀层的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装饰性能。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㈡CASS工艺原理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

CASS生物处理法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最早产生于美国,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目前,由于该工艺的高效和经济性,应用势头迅猛,受到环保部门及拥护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其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

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该工艺最早在国外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其引进、消化,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环保中心于1994年在实验室进行了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工艺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制药和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参数和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性经验。

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

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

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CASS法是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CASS工艺曝气池由三个反应区(选择区、次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

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

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

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从主反应区回流至选择区中,整个系统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方式运行,实现同步碳化硝化及反硝化过程。

CASS工艺运行操作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进水/曝气、进水/沉淀、排水和闲置。

运行方式可以灵活调整,比如,进水同时可以曝气,也可以不曝气。

且每一阶段的运行时间可以根据原水水质水量任意调整。

一个周期结束后,下一周期重复上一周期运行。

CASS法的特点
与SBR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
其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需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
行;而SBR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池子交替使用。

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滗水器完成的,随水面逐渐下降,均匀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时水流对底部沉淀污泥的扰动。

CASS法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
建设费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
10-25%。

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总投资约1.5亿,CASS法总投资约1.1亿。

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而没有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约为180亩,CASS法占地面积约120亩。

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
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根据研究结果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管理,对城市污水,进水COD为400mg/L时,出水小于30mg/L以下。

对可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即使进水COD高达3000mg/L,出水仍能达到50mg/L左右。

对一般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样好的水质。

所以,对CASS工艺,二级处理的投资,可达到三级处理的水质。

管理简单,运行可靠: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比较简单,工艺本身决定了不发生污泥膨胀。

所以,系统管理简单,运行可靠。

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无异味。

CASS工艺特点
设备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设备使用寿命长;
对原水的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可回用于污水处理厂内的如绿化、浇地、洗车等有关杂用用途;
处理工艺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用微机进行操作和控制;
整个工艺运转操作较为简单,维修方便,处理厂内不产生污染环境的臭气和蚊萤;
投资较省,处理成本低,工艺有推广应用价值。

CASS工艺主要技术特征
1 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传统SBR工艺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实际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S 工艺可连续进水,克服了SBR工艺的不足,比较适合实际排水的特点,拓宽了SBR工艺的应用领域。

虽然CASS工艺设计时均考虑为连续进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使有间断进水,也不影响处理系统的运行。

2 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S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3 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SS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等有关。

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 溶解氧周期性变化,浓度梯度高
CASS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

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氧浓度梯度大、转移效率高,这对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及节约能耗都是有利的。

实践证实对同样的曝气设备而言,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CASS操作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曝气阶段
进水/曝气阶段。

边进水边曝气,同时活性污泥从主反应区回流至生物选
择区,回流量为污水量的20~30%。

液位由设计最低液位逐渐上升至设计
最高液位,有效容积逐渐增加(变容积运行)。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
充氧,一方面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活性污泥与
有机物的混合与接触,从而使有机亏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
中的NH
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
3
--N。

沉淀阶段
沉淀阶段。

此阶段停止曝气,其主要作用是澄清上清液和浓缩污泥。

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

随着溶解氧含量的降低,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

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由于沉淀初期,前一阶段曝气所产生的搅拌作用使污泥发生絮凝作用,随后以区域沉降的形式沉降,因此,即使在该阶段不停止进水,依然能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

当混合液的污泥浓度为3500mg/L~5000mg/L,沉淀后污泥浓度可达15000mg/L左右。

滗水阶段
排水(表面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

排水设施采用移动式自动排水装置—
滗水器,它是整个CASS工艺中的最关键设备之一。

滗水器在沉淀结束时,根据指令开始工作,沿设定的轨道以较高的速度降到水面,在与水面接触后,滗水装置的下降速度即转换到正常滗水下降速度,当滗水装置下降到最低水位,滗水结束即迅速返回到初始状态。

滗水器的前部设有挡渣板,可以避免将水面可能存在的浮渣(混)随出水一起排出。

滗水器设在池子末端,由电动机驱动,由系统设定的程序计算,变频调节上升或下降速度。

在此阶段,污泥回流仍然进行。

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

闲置阶段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在本周期结束转向下个周期前,为反应池提供时间以完成它的整个周期。

在此期间,使微生物通过内源呼吸作用恢复其活性,为下个周期创造良好的初始条件。

经过闲置期后的活性污泥处于一种营养物的饥饿状态,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具有很大的吸附表面积,因此,一旦进入下个运行周期的进水期时,活性污泥便可充分发挥其较强的吸附能力,有效地除掉污染物。

闲置阶段,污泥回流照常进行。

CASS生化处理系统是一个多参量(如液位、水质、流量、压力等)、多任务(如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多设备(如滗水器、鼓风机、调节阀等)的复杂系统,在整个生化处理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CAS S工艺成熟,在国内外有成功的操作经验,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