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58938bcaaedd3382c4d3c2.png)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第八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第八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a78d573186bceb19e8bbe6.png)
表8-4 礼仪种类
(四)时尚 时尚(fashion)可被视为一组代码
或语言,帮助我们揭示意义。 1.文化范畴
2.行为科学透视时尚 (1)时尚的心理学模式 (2)时尚的经济学模式 (3)时尚的社会学模式
3.接受时尚的周期
图8-8 时髦、时尚和经典的接受周期的比较
二、亚文化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受其在社会中所 属群体的身份的影响,这些群体被称作 亚文化群体(subcultures)。
2.向往群体 (1)期望性向往群体(anticipatory aspiration groups) ——指的是个人期望在将来某个时 候能够加入其中的那些群体。
(2)象征性向往群体(symbolic aspiration groups)
——是指那些个人虽然羡慕却不 太可能加入其中的群体,而不论他是否 接受这个群体的信仰和态度。
(一)民族和种族亚文化群体 (二)宗教亚文化群体 (三)年龄亚文化群体
三、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
(二)家庭旅游决策类型 1.丈夫起主导作用的决策 2.妻子起主导作用的决策 3.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4.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表8-3 家庭旅游决策方式
(三)儿童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一、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这个词被 广泛地用来描述社会中的所有等级的人。
(一)文化的特征
1.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 2.文化满足需要 3.文化是习得的 4.文化是共有的 5.文化是动态的
(二)信仰和惯例
1.核心价值观 2.价值系统 3.规范
(三)礼仪 礼仪(ritual)是一系列复杂的
象征性的行为,按固定程序出现,并 趋向于定期地重复。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aa781ef78a6529647d5363.png)
一、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三)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
知识点: 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是相互对立的一组矛盾, 但两者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旅游活动实际上是起着“平衡剂”的作用。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二、人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亲切感、自豪感和新 鲜感是人生幸福的三大要素。 1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测一测
此图中,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
0-4个:弱智;5-8个:一般人;9-11个:特别感性; 11-13个:精神分裂。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测一测
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 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 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 多一点。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亲切感
亲切感的最重要来源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 这里的“爱”,是广义上的爱,指人与人之间的关 心爱护,真诚相待,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等等。
《旅游心理学》
旅 游 心 理 学
第1章 旅游心理学的探析与研究
第8章
饭店行业服务心理
第9章 旅行社行业服务心理 第10章 旅游交通运输行业 服务心理 第11章 旅游商品销售行业 服务心理
第12章 旅游投诉心理和危机 第2章 旅游者的心理研究与分析 处理对策 第3章 旅游者的行为意识 第13章 旅游企业服务的人 第4章 旅游者的情绪 际交往心理 第5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14章 旅游企业中的人力资 第6章 旅游者的人格 源管理 第7章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第15章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组 的心理需求 织心理
旅游心理学课件
![旅游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e00c1f192e45361166f500.png)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人们对距离的知觉对旅游者的决策和行为既能 产生消极的阻止作用,又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阻止 作用
激励 作用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
社会因素与旅游行为
旅游售后服务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的个 体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群体 心理
旅游企业管理中的 领导心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心理学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实用价值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服务心理和行为 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
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印象主要与三个因素有 关:时间、安全性和舒适性。
时间
安全性
舒适性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
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印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 响:速度、时间、舒适度。
时间
速度
舒适度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通常,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受下 列三个因素的影响: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旅游 服务。
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d98864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2.png)
3.3.1 需要及其分类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一个主观状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人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但任何一个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相对行为影响变小而已,各层次需要呈相互依赖与重合关系。
交际动机
认识新朋友、走访亲友、避开日常工作及家庭或邻居
地位与声望动机
受人认可、引人注意、受人赏识等
起源:石蓉华主编,当代社会心理,1989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35页
36
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刻板印象
起源:台湾学者李本华与杨国枢(1963)调查
美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印度人
迷信、懒惰、落伍、肮脏、骑墙派
英国人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厉
德国人
有科学精神、进取、爱国、聪慧、勤劳
法国人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6页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饥、渴、睡眠、性等
生命、财产、经济保障等
爱、归属
自尊、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7页
3.3.2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心理动力。旅游动机强度:不一样个体旅游动机或某一个体几个旅游动机有强弱表现。 旅游动机绝对强度,即旅游动机本身强度绝对量。 旅游动机相对强度,即与其它动机相比较,在强度大小上差异。旅游动机指向性*动机冲突 靠近-靠近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又称双趋冲突。靠近-回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或称趋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或称双避冲突。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248edee848d7c1c709a1457d.png)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游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者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态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度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态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度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旅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游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者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的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态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度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游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者
的
态
度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a80815d5bbfd0a78567340.png)
第三章
旅游者的学习
在旅游活动中,作为消费者的旅 游者要学习些什么才能解决具体的旅 游问题、满足旅游的需要呢?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经由 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 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
一、 旅游学习的概念
什么是学习呢?学习是一种十分 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学 习是一种经由练习或凭借经验而产生 行为的较为持久的变化,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旅游环境
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人与人之 间和人与环境之间必然要发生各种各 样的联系且相互影响。
三、旅游消费决策
旅游者在作出外出旅游的决定时,必 须作出像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去 多久,
选择怎样的线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 住在哪里,在哪里进餐,和谁同行, 花费多少,准备些什么,什么时候回 等旅游决策。
有非穿它不可的直觉吗?
20、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记分方法:回答“是”加1分,回答 “否”不给分。
说明:如果你的分数是10~20,你是 个有敏锐直觉的人。如果你的分数是 1~9,虽然有时你的直觉很强,不过 往往不晓得如何有效运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知觉? 2、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因素有哪些? 3、简述距离知觉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4、举例说明什么是第一印象、晕轮效
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条件知觉的因素 有下面几点。
(一)安全 (二)速度 (三)舒适程度 (四)服务水平
四、对旅游娱乐服务的知觉
娱乐是旅游行为的六要素之一, 并且贯穿旅游行为的始终,是旅游的 基本目的之一。
娱乐与消遣的功能和作用有直接 的联系,就是为了人们的休息、松弛、 开心和个人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旅游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368eb1d01f69e31433294de.png)
参照群体影响的应用
(一)名人效应
利用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名人或公众人物对 公众,尤其是对崇拜他们的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 召力。
(二)专家效应
利用专家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使其在介绍、推 荐产品与服务时较一般人更具权威性,从而产生专家 所特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方式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丈夫主导 丈夫主导 妻子主导 妻子主导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3、孩子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影响因素: (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子女所在家庭的类型 (3)子女的年龄 (4)所购买旅游产品与子女的关系
上下层
新显身于上等阶层者、爆发户、高级官员、 大型企业创建人、医生、律师
1.5%
中上层
中等成就的专业人员、中型企业主、中级 行政人员
10%
中下层
普通人社会中的上层、非管理者身份的职 员、小型企业主、蓝领家庭
33%
下上层
普通劳动阶层、半熟练工人、收入水平与 中上层和中下层相同的人
38%
下下层
非熟练工人、失业者、少数民族及未入籍 的外国移民
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选了一家服务周到的小酒店 共进午餐。四菜一汤如果是一对夫妻吃的话就很不合算, 而两对夫妻共享则算是价廉物美。即使外加了两瓶啤酒, 总共算下来也不到100块,再分摊,更便宜。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招待所。一天疯玩所造成的疲惫 使两位女士早早地上床休息了。我和男同胞又面对面地 亲兄弟明算账了。门票、饭钱、车票三下五除二,我方 总共才花去了200块。不过,途中我方夫妻和对方夫妻各 自都采购了一些零食类的物品共享,这一部分消费不需 要AA制,完全属于个人行为。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300136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2.png)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引言旅游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的作用。
旅游的行为不仅受到个体的需求驱动,而且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旅游的态度、行为方式和目的地选择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对于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群体的类型社会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共同特征、共同需求和共同价值观的一群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社会群体类型包括以下几类:1.年龄群体: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旅游需求和兴趣爱好。
如青少年喜欢冒险和探险旅游,中年人更关注休闲和度假旅游,老年人则偏好文化和养老旅游。
2.职业群体:不同职业的人群在旅游行为上也存在差异。
如商务人士偏好商务旅游,文化工作者喜欢文化体验旅游。
3.性别群体:男性和女性在旅游偏好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如男性更倾向于户外运动和冒险旅游,女性则更注重购物和美食体验。
4.教育水平群体: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对旅游的认知和体验也存在差异。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更倾向于文化和学术交流类的旅游。
以上只是社会群体的几种类型,实际上社会群体的分类是复杂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属于多个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需求和动机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旅游的需求和动机有所不同。
年轻人更倾向于探寻新奇和刺激的体验,中年人更关注休闲和放松,老年人则更多追求文化和精神满足。
职业群体的旅游需求则更受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的影响。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动机,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
2. 旅游行为方式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方式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家庭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自由行,而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跟团游。
职业群体可能更注重行程的安排和时间管理。
性别群体在旅游行为上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加注重细节和舒适。
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旅游行为方式,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旅游心理学-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
![旅游心理学-高职旅游类旅游管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98b24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7.png)
(二)熟悉决策基本方式
• 1.一般决策 • 一般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解决一般性问题
时,依据本人长期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迅 速作出决定的过程,常常又被称为常规决 策。它们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 现,其产生背景、特点及内部与外部的有 关因素已经全部或基本上被决策人所掌握。 此类决策仅仅依靠决策人长期处理此类问 题的经验即可较好地完成。
• (二)掌握旅游动机的激发手段 • 1.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 (1)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以自然为本
• (2)要突出旅游资源的个性
• (3)要突出民俗特点
(二)掌握旅游动机的激发手段
• 2、加强旅游企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3.加强旅游宣传,为旅游者提供有效信息
第三章 熟悉个性与旅游行为
第五节 掌握旅游动机的激发
• 一、熟悉“旅游动机” • (一)了解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 1、对象性 • 2、紧张性 • 3、驱动性 • 4、层次性 • 5.发展性
• (二)了解旅游动机的分类 • 1.国外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 (1)日本学者的分类 • (2)美国学者的分类 • (3)澳大利亚旅游学者波乃克把旅游动机
(二)掌握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 关系
• 1、文静型 • 2、海外型 • 3、历史型 • 4、周末乘旅游汽车型 • 5.赊购型
第四章 掌握旅游交通服务心理
• 第一节 熟悉旅游者与旅游交通服务 • 第二节 学会旅途中的心理状态调整与
服务改进
第一节 熟悉旅游者与旅游交通服务
• 一、了解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的要求 • (一)便捷 • (二)准点 • (三)安全 • (四)舒适、快乐 • (五)多样
旅游心理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认识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了解旅游知觉与旅游动机 第三章 熟悉个性与旅游行为 第四章 掌握旅游交通服务心理 第五章 掌握旅行社接待与导游服务心理 第六章 掌握饭店服务心理 第七章 掌握员工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八章 学会处理旅游企业人际关系 第九章 掌握员工心理保健
旅游心理学名词解释
![旅游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af49964376baf1ffc4fad91.png)
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2.旅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3.诱导——是一种把旅客的需要变成一种在服务中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工作。
4.成人自我状态——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处理部分,它对储存于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信息加以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况。
5.心理风险——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6.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规范决策——是指人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8.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
9.领导——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10.组织结构——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或指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11.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12.群体压力——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
13.旅游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以得到某种满足的感受状态。
14.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
很大程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标志。
15.刻板印象——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
16.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动力。
17.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18.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fbe742432e3f5727a5e962e5.png)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罗杰对美国家庭成员度假决策的研究
家庭旅游决策内容 旅游目的地、食宿条件 旅游服装、食品 是否带孩子、时间及长短 交通工具、旅游活动内容 家庭旅游决策类型 丈夫主导 妻子主导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是否外出旅游、花费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孩子不能忽略,因为孩子的休息时间、兴趣、需要
(3)已婚有子女,孩子处于婴儿期(出生—2岁),父母不 会出门;孩子处于儿童期4—12岁,出门是为了让孩子增 长见识,孩子也有游的欲望,有可能出门。 (4)离婚无子女,若有钱则可能出门; (5)离婚有子女,则经济影响较大,除非经济状况很好, 否则不会出门;
2.中年期
(1)满巢期,孩子处于青少年期12—23岁,孩子处于初中 时期,取决于经济状况和对旅游态度;处于高中时期,旅 游可能性低;处于大学时期,取决于经济状况和对旅游态
得的信念、价值和习惯的总和。 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特性
共有性 无形性
独特性
动态性
习得性 民族性
稳定性
借鉴性
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西方人的“13”、星期五、日本的“4、9” 忌讳的花卉,“茉莉”“菊花” 特殊的礼物——“旗袍”、皮裙 问候风波
种社会地位等级。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
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 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1% 上层 经理人员阶层1.5% 私营企业主阶层0.6% 中上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 办事人员阶层4.8% 中中层 个体工商业阶层4.2%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 产业工人阶层22.6% 农业劳动者阶层44%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2d6570d02020740bf1e9b05.png)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关于心理学*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威廉·冯特,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节旅游和旅游业*一、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物质文化活动二、旅游业的基本目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创收。
这也是现代旅游业创始的显著标志。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一)不可感知性(二)生产消费同时性(三)差异性(不易测量性)(四)不可贮存性(五)缺乏所有权(六)买卖分离性案例启示:1、由于旅游产品的上述特点,造成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主观期望值远远高出与其所附费用所等值的旅游产品,形成“超值期望”。
这是旅游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公式:对服务的评价=对服务现实状况的认知/此前所抱的期望3、既然已有了“超值期望”,只有提供相应的“超值服务”或者叫“超常服务”,才能得到高的评价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管理者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二、旅游心理学的任务1.不断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分析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以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指导旅游活动的实践4.研究旅游服务心理5.研究旅游从业人员心理6.研究旅游管理心理第二章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第一节旅游行为的基本要素一、行为与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公式:B=f(P,E)旅游环境是外因,是旅游行为变化的条件;旅游者心理因素是内因,是旅游行为变化的根据。
2、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的公式:S—R (“刺激—反应”)二、旅游心理(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3、心理状态第二节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行为第一节感知觉的心理原理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和知觉:事物的个别属性不能独立存在,在实际生活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
旅游心理学课件 第八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行为1
![旅游心理学课件 第八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行为1](https://img.taocdn.com/s3/m/ebbd2d3eaa00b52acec7ca69.png)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中庸:凡是讲究度,反对越轨,强调持 续稳定;
重人伦:血缘关系、家庭为主; 讲究脸面:名声、心目中的社会地位; 重义轻利:克己、道德性消费; 节制欲望:花钱谨慎、重视计划与积累;
生活品多,享受品少,崇尚实惠、耐用; 中老年人的自我压抑消费。
第四节 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一、社会阶层 各种社会形态都有一定形式的社会阶层. 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一般是根据社会成 员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来决定的。
中外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不完全 相同。
一般说来, 财富(经济财产的数量), 权力(个人选择或影响他人的程度) 声望(被他人尊重的程度) 是评价社会阶层的三个最常用的因素。 受教育程度,职业等也是评价人的社 会阶层的因素 二、社会阶层的划分
(一)美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社会阶层
成员
占人口比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 经理人员阶层;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 办事人员阶层;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7) 商业服务员工阶层; (8) 产业工人阶层;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四、家庭决策方式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丈夫支配型:不利于鼓励成员旅游。 (农村、城市)
妻子支配型:有利于鼓励成员旅游(较 高收入、好奇、注重时尚)
夫妻协商式:最有利于家庭集体外出旅 游(家庭整体性、人情味)
成员高度自治式:有利于外出旅游,张 扬个性,是各类不同旅游项目的参与者。 (年轻单身家庭、夫妻无子女家庭、孩 子已独立)
二、社会经济制度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经济制度往往通过经济体制及以下方面
体现出来:
1.国家对旅游业地位的把握 2.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 3.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 4.国家的经济政策 ( 创汇 内需)
旅游心理与人际沟通任务7 旅游者社会心理因素与行为_OK
![旅游心理与人际沟通任务7 旅游者社会心理因素与行为_OK](https://img.taocdn.com/s3/m/7039d4a9767f5acfa0c7cd12.png)
40
(二)中年阶段
这一阶段的家庭主要成员通常是35— 65岁的中年人,他们通常事业有成, 经济状况良好,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
1、中年已婚有子女阶段 2、中年已婚无子女阶段 3、中年已婚有无需抚养子女阶段
2021/7/2
41
1、中年已婚有子女阶段
此阶段家庭能否外出旅游取决于家庭 的经济状况、子女数量、子女年龄, 以及父母的职业和义务要求等。
30
案例三
A饭店是位于某海滨度假区的别墅式饭店。 开业后,面对各家饭店对客源的激励竞争, A饭店采取了“合家欢”的营销方式,针对 家庭旅游市场进行营销。
饭店为开发市场,通过各种途径从记录在案 的客户中寻找良好经历的家庭旅游者,为他 们作出下一年的预订:饭店推出家庭价并免 费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体育活动、游戏、 艺术和雕刻、短足户外活动,同时为13—17 岁的少年免费提供冲浪、航行、高尔夫球、 潜水、网球等培训课程;
21
(二)参照群体对旅游者的影响
1、信息影响 2、功利影响 3、价值影响
2021/7/2
22
1、信息影响
个体通过从参照群体成员那里获取信 息,或是通过观察参照群体成员的行 为、观念、意见作为指导行为的来源 ,从而影响其行为。
当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而又 缺乏准确的信息而无从判断时,他人 的旅游经历和推荐就将被视为非常有 用的选择依据。
它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小的阶段: 1、青年已婚无子女阶段 2、青年已婚有子女阶段
2021/7/2
36
1、青年已婚无子女阶段
这个阶段在传统上称为“蜜月”阶段,历时 较短,一般持续不到两年就会因为小孩的出 世而结束。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 化,年轻的夫妇希望将这个阶段保持得长久 一些,更多地享受二人世界的美好生活。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83dc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a.png)
《旅游心理学》课程(kèchéng)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jiāo xué)目的、任务和要求:《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xuékē)。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旅游业实践经验。
通过(tōngguò)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guāndiǎn)和基础知识,能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三、课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dǎo lùn)教学目的(mùd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休闲与旅游、旅游业与旅游科学,明确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意义,了解旅游产品(chǎnpǐn)及其特点,掌握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休闲(xiūxián)与旅游一、休闲活动与旅游(lǚyóu)二、旅游与旅游业三、国际旅游与旅游科学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产品及其特点三、旅游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术语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一、常规决策与广泛性决策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二、作为(zuòwéi)决策者的旅游者三、文化(wénhuà)与亚文化群体教学(jiāo xué)重点:旅游者的决策(juécè)方式;影响旅游(lǚyóu)行为的诸因素第三章旅游知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探讨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及旅游交通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课件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c1dc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2.png)
02 社会群体与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激发
01
02
03
个人需求
旅游动机通常源于个人的 心理需求,如寻求刺激、 放松身心、探索未知等。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个人旅游动机 的激发也有重要影响,如 文化、媒体、社交网络等。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吸引 力也是激发旅游动机的重 要因素。
旅游动机的类型与特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旅游心理学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 行为课件
目 录
• 社会群体概述 • 社会群体与旅游动机 • 社会群体与旅游决策 • 社会群体与旅游体验 •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规范
01 社会群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社会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或同类的心理特征的 人组成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并具有某种共性。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个人经济状况、旅游预算等。
心理因素
旅游期望、动机等心理需求。
社会群体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群体规范和价值观
群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影响个体的旅游决策。
信息交流
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有助于个 体获取更多旅游信息。
社会群体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群体压力
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产生从众行为。
群体传播
社会群体通过传播信息和经验影响个体的旅 游行为。
促进文明旅游的途径与措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旅游行 为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宣传教育
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 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
引导示范
通过正面引导和示范,树立文明旅游 的榜样和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群体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的人所组成的集体。 群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①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并保持持续的相互交往。③群体
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P162图
(二)群体的类型
1)按规模:小型群体、大型群体
邻近性 单纯曝光 群体凝聚力
参照群体影响的应用
(一)名人效应
利用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名人或公众人物对
公众,尤其是对崇拜他们的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 召力。
(二)专家效应
利用专家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使其在介绍、推
荐产品与服务时较一般人更具权威性,从而产生专家 所特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选B的人:此类人通常是碌碌无为、随大溜的人。 有一点自己的见地,但会视环境而作变数,随波 逐流,通常难成大事,难以有大作为(注:若此 人心里想坐的是A座位,但会故意坐在B座位的人 则另当别论,说明此人很有心计,心有大志,却 深藏不露、毫不张扬,是个难以对付的人物)。
选C的人:萎缩怕事之人。明知背后是 门口,有敌人入侵不能发觉,还是求得 一时安全而自欺欺人。面向墙壁,一目 了然,是安全的;背后是无尽变数,却 宁愿看不到而求得一时安逸。这类人多 数胆小怕事,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 面对面解决,而是逃为上策,逃避心理 极强,终其一生,难成大事。
4 )空巢阶段:孩子不再依赖父母,也不与 父母同住 空巢Ⅰ:父母仍工作 空巢Ⅱ:父母已退休 特征: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较多,身 体允许则旅游活动多 5 )解体阶段:夫妻中一方过世 特征:探亲访友或其他安静型旅游活动为主
(三)家庭人员角色与家庭购买决策模式 1、 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不同角色
旅游食宿条件的选择 食品及厨房用品 妻子和子女的服装 旅游度假的日期 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 旅游度假活动的内容 是否带孩子一起旅游 旅游度假时间的长短
丈夫主导 妻子主导 妻子主导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3、孩子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类型
1、扩展家庭(三代人) 2、核心家庭(两代人) 3、丁克家庭(无子女)DINK
(二)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1、概念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指一个 家庭从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 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 思考:经济独立的单身青年属于哪个家庭 生命周期阶段?
1)发起者 2)影响者 3)决策者 4)购买者 5)使用者
2、家庭旅游决策类型
四种类型: 1)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2)丈夫主导型决策 3)妻子主导型决策 4)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决策内容与决策方式--詹金斯
决策内容 是否外出旅游度假 旅游度假的花费 旅游目的地 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方式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丈夫主导
选A的人:你是一个很有主见,且有权力倾向的 人,一般能独当一面,是当领导的材料。选择背 靠墙,因为墙是安全的,不可能隐藏有敌人或对 手,无后顾之忧;面向门口,是能一眼看清楚环 境的变化,对一切事情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有把 一切都掌握、控制在手的倾向。能够让自己无后 顾之忧,又能把一切变数都掌握在手的人通常都 很有主见,如综合素质不错,定能有所作为。
2、家庭生命周期的五阶段
1)单身阶段:经济独立到结婚前 特征:追求时尚、崇尚娱乐,便宜和活跃 2 )新婚阶段:第一个孩子出生前,蜜月阶段 特征:重要投入--蜜月旅行 3 )满巢阶段: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所有孩子长大成人 离开父母 满巢Ⅰ(学龄前儿童和年轻夫妇) 满巢Ⅱ(学龄儿童和夫妇) 满巢Ⅲ(年纪较大的夫妇和未完全独立的孩子) 特征:家庭消费结构有变化,旅游活动以孩子为主
行为反应
A需要买一件上衣 去了一趟武汉广场
影响类型
信息影响
A决定试一试雀巢咖啡
A冲洗汽车并给车上蜡
规范影响 A购买了被推荐的 除口臭产品 A认为打太极拳有益 身体健康,决定加入 比较影响
A买了很多书和字画
心理测试:你是有主见的人吗?
若在一间只有一张四方台的包房里和朋友 聚会,你是第一个到达的,你会选择哪一 个座位? A 背靠墙,面向包房门口的座位 B 房间两侧的座位 C 背向房门,面向里墙的座位
(三)“普通人”效应
运用满意顾客的证词证往把自己和与自 己相似的人作比较,所以常常被与自己相似的人的生 活方式所打动。
(三)旅游者的主要参考群体
家庭 朋友 旅游团队 社会阶层 文化群体
(四)参考群体对旅游者的影响
信息影响:获取可靠信息和专家意见 比较影响:态度和行为 规范影响:遵守一定的规范 A从众心理:个人无意识 个人意识消退 B对从众的拒绝
情 景
一位朋友提到武汉 广场有很多新款服装 A在几位朋友家 都喝到雀巢咖啡 A的邻居认为 A的车太脏 广告中强调口臭在 社交场合造成的尴尬 A发现朋友中 流行打太极拳 A发现很多上层社会 家庭的书卷气息很浓
影响因素: (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子女所在家庭的类型 (3)子女的年龄 (4)所购买旅游产品与子女的关系 影响内容:旅游地类型、家庭共同参与的活 动、旅游时期的选择
2)根据群体是否存在:假设群体、实际群体 3)按群体构成的原则方式: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4)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密切 程度: 松散群体、联合体、集体、团队
(二)参考群体
1、概念: 参考群体:对个人的评价、期望或行为 具有重大相关性的事实上的或想象中的个人 或群体。 人们加入某个消费者参考群体的可能性 受以下因素影响:
三、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
(一)购物模式
(二)风险转移
第二节 群体与旅游角色
一、角色扮演与群体 二、闲暇与旅游角色
第三节 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
家庭:至少由两个具有血缘或婚姻或收养 关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一)家庭结构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二)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