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

教学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法
课型
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图解法、讨论法 新授课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对比同纬度的大陆东岸长江中下游和大路西岸撒哈 拉沙漠景观 ,为什么同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10°附近)
湿热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0 °附近)
展示课件:侧是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再向北是在西欧是温带 海洋性气候和北冰洋附近的极地气候。值得注意的是中纬度地 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小结:回顾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撒哈拉
沙漠原因。
课后作业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者
岳秀玲
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加上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 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教材以举形式展示各种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分析气压 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气候理解有困难,通过分析气压带风带性质, 引出对气候影响,循序渐进结合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如何理解信风控制下的气候同样也是干热、少雨的,
和垂直运动不同,信风大气虽然作水平运动,但大气是从高纬
流向低纬,在其运动过程中,气温是不断升高的,故不易冷凝
形成降水。所以我们我们用“干热”来概括副高和信风控制下
的气候特征。
依此类推,西风和副高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温湿”。极
地东风和极地高压控制下的气候是寒冷少雨。
50°
温带季风气候
35°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热带季风气候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二、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降水气候风向风速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低纬高纬:温暖湿润多雨高纬低纬:寒冷干燥少雨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压(上升):湿润,降水多(赤低、副低)高压(下沉):干燥,降水少(极高、副高)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西风(低纬高纬):温暖湿润多雨东风、信风(高纬低纬):寒冷干燥少雨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学生看书思考分析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南北纬10°左右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成因:
南北回归线到30°大陆西部或内陆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冰 原 气 候 80º 70º 60º 温带海洋性 气候 40º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苔 原气 候
90º 80º 70º
干冷 温湿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60º
温湿
热干 热干
30º 20º 10º
季 风 30º 环 流
40º 10º 0º
内部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南 北 纬 40° ~ 60° 之 间 的大陆西岸
性气候
温和多雨
西欧
第9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气候
类型 苔原 寒带 气候 冰原 气候
热量带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欧大 纬度高,太阳辐 北半球极 陆和北美 射 弱 , 受 极 地 气 团 全年严寒 地 附 近 的 沿 大陆的北 或冰洋气团控制 海 冰洋沿岸 纬度最高,太阳 南北半球 辐 射 弱 , 受 冰 洋 气 全年酷寒 极 地 附 近 内 团控制 陆 气候垂 直变化明 地势高,地形起 显,气温 高大的山 伏大 随高度增 地、高原 加而降低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山 脉
南 北 回归 撒 哈 拉 线至南北纬 沙 漠 、 阿 热 带 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全年高温, 30°之间的大 拉 伯 半 岛 、 漠气候 信风带控制 干旱少雨 陆内部和西 澳 大 利 亚 岸 中西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能够动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区域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产生的具体的影响。

【教学创新】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加强学科知识融合,体现高考考试大纲中“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求;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尺度观念(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概念辨析;大气环流在时间尺度上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综合思维(如水分迁移和水的相变引起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力交换,从而联系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等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能够说出季风环流对东亚、南亚气候的影响;初步了解大气环流异常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压带、风带图,填充世界气候分布图,对比两幅图找出两图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学科相关热力学原理及大气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推断其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模拟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过程,并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观察、逻辑推理等方式分析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大气环流的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通过(大气环流)气候对区域自然现象、区域文化影响等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2.通过阅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及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对比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状图,总结三种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3.能够梳理知识结构,;理解位置决定某地的气温及影响其气候的大气环流,从而形成气候特征;归纳全球地带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及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1)罗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伦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罗马和伦敦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差异?分别说出两地的气候特征(运用高温、温和、寒冷、多雨、少雨及干燥等词语描述)。
(2)结合图3,归纳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纬度位置范围及海陆位置)。
(3)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思考,造成上述问题中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性质。
教学方式:
讲授法、小组探究合作
技术准备:
课件、学案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通过阅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大陆西岸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成因及气候特征。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新课导入-马可波罗游记:世界各地景观差异。
课堂学习-罗马与伦敦气候特征对比,探究两地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
梳理知识结构;
运用结构推断出其他地区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
运用本节课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中地理教案 大气环流与气候带 揭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   大气环流与气候带   揭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与气候带揭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初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与气候带:揭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引言地球的大气由不同层次的气体组成,大气环流是指气体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的现象。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本教案将揭示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并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掌握主要的大气环流带及其特点;-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气环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归纳总结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大气环流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地图、图表、教学PPT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全球大气环流图,引发学生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大气环流和气候是否有关系?为什么?2. 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与地图和图表配合展示的方式,介绍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的大气环流带,重点强调各大气环流带的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如温度、降水量等),并绘制相关气候图表。

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气候数据与当地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4. 学生讨论和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讨论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关系,并准备好答案。

然后,教师逐组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季风气候和沙尘暴等。

6. 课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查他们对大气环流与气候关系的理解程度。

大气环流课程设计

大气环流课程设计

大气环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 掌握主要的大气环流模式,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3. 了解大气环流与我国气候特点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大气环流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气象数据,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3. 学会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候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基本概念:大气环流定义、大气环流形成机制;2. 大气环流模式: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 大气环流与气候关系: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与我国气候特点的联系;4. 大气环流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环流案例,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5. 气象图表分析:学会使用气象图表,观察和分析大气环流变化;6. 大气环境保护:探讨大气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课时:大气环流基本概念及形成机制;第二课时:大气环流模式及特点;第三课时:大气环流与气候关系;第四课时:大气环流实例分析;第五课时:气象图表分析;第六课时:大气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大气环流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地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模式特点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

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成因教学方法: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

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

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回答]温带季风气候[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教学设计]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

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所以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水平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实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

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因为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所以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因为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世界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有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有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课件.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课件.

0
-15
-30
-45 -60
100 1 4 7 10月份
0
五、季风气候
成因:季风环流导致季风气候,只不过随 着纬度高低,气温有所差别。
1、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旱季。 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南北纬10度与回 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五、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爬升 下沉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上升
赤道低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低纬 高纬):温暖湿润多雨 东风、信风(高纬 低纬):寒冷干燥少雨
90°N
极地东风带
60°N 30°N
中纬西风带 东北沉干, 低压湿润高压干, 西风湿润信东干。
分布
低纬 高纬:温暖湿润多雨
高纬 低纬:寒冷干燥少雨
气压带气流的垂直运动与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少雨
倒计时时钟

7:10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上升):湿润,降水多(赤低、副低) 高压(下沉):干燥,降水少(极高、副高)
下 沉 极锋
极地高压带
西欧与北美气候类型
倒计时时钟

7:10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 沿岸,西风受到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 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倒计时时钟

7:10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3.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大规模的运动。

根据其形成的纬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气温、降水等。

2.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1)低纬度环流: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低气压带两侧,大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中纬度环流。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上升气流形成的。

(3)高纬度环流:在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高纬度环流。

其中,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

3.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影响气温:例如,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受极地高压带的影响,气温较低。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例如,中纬度地区受中纬度环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

(三)案例分析1.分析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赤道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如此炎热潮湿?2.分析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多变?3.分析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寒冷干燥?(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方案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2)掌握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3)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气环流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3)树立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2.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3.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4. 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主要类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3. 实验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大气环流模拟实验;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气环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如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等;- 分析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

3. 讲解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 介绍全球性大气环流,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分析各类型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如热带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4. 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分析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如温度、降水等;-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对局部天气的影响。

5. 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讨论大气环流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大气环流知识,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6. 实验与讨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大气环流模拟实验;- 分组讨论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 总结大气环流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PPT课件 中图版精选教学PPT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PPT课件 中图版精选教学PPT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五、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分布:东南亚和南亚。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四、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0
1 4 7 10月份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热带沙漠气候
(2)此时,A受 副热带高压带 控制,其 气候特点是 炎热干燥 。这种气候的 全球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3)图中所示是 东南 风(风向),其成因 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而形成的。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做人对得起天地,做事对得起朋友, 别昧着 良心, 偷蒙拐 骗,别 利益熏 心,把 谁算计 。这年 头,钱 比人重 要,利 比情吃 香!多 少人只 看金钱 ,不看 真心; 多少人 只重利 益,不 重情义 。多少 人只谈 交易, 不讲仁 义;多 少人只 有私心 ,不存 善心。 所以说 :人穷 莫交友 ,伤心 !落难 莫寻亲 ,寒心 !这世 道,看 得清的 是脸, 看不清 的是心 !有钱 别外借 ,借钱 的是大 爷,要 账的是 孙子; 有话别 全说, 说者根 本无心 ,听者 会起疑 心;看 到别全 信,当 面捧你 上天, 背后踩 你入地 。所以 说:知 人知面 ,难知 心;听 言听语 ,难听 真!这 社会, 心软的 总受累 ,老实 的常吃 亏!心 太好, 学不会 拒绝别 人;人 太善, 不懂得 保护自 己。嘴 太笨, 说话占 不了上 峰;人 太实, 相处得 不到好 处。所 以说: 一辈子 ,做人 别太好 心眼, 做事心 眼别太 实。 欣赏别人得同时,就是在庄严自已, 多一次 原谅, 就少一 次伤害 ,把心 放大, 福就大 ,原谅 别人就 是善待 自已。 人和人 之间, 感情是 金; 心和心之间,越靠越近。做个善良的人 ,活得 踏实; 做个老实的人,睡得安稳。人心看 不清, 人品能 看懂。 有多少 亲朋好 友,因 为利益 ,远了 距离; 有多少夫妻情侣,因为钱财,断了 关系。 做人别 太过, 得饶人 处且饶 人; 做事别太绝,能让一步是一步。其实, 人活着 ,无非 就是体 验一下 如何做 人做事 。做人 不难, 在于你 怎么做 。好人 ,终究 会被珍 惜; 坏人,难逃众人唾弃。善良之人,必 有好福; 邪恶之人,必遭报应。做人做事, 别太过 别太绝 。与人 方便, 就是与 己方便; 给人留路,就是给己积福。你帮别人, 别人也 会帮你; 你害别人,别人也会害你。做人做 事,待 人处事 ,良心 永远是 第一。 人啊,一定要有良心,不管何时,无 论何地 ,做人 做事有 良心, 待人处 事凭良 心,标 准做好 ,原则 守住, 不管走 到哪, 去到哪 ,一样 都可以 安安稳 稳做自 己,踏 踏实实 走前路 !良心 有了, 道德守 了,人 人都会 向你问 个好, 良心没 了,道 德失了 。谁都 不会往 你身边 走。一 个人, 如果良 心都能 丢了, 那还有 什么可 以信的 ?道德 还会有 ?原则 还会守 ?底钱 没了, 标准失 了,道 德何在 ,原则 何在! 全都是 睁着眼 睛说瞎 话的人 ,你敢 信么? 你敢近 么?一 个人, 如果道 德都不 顾了, 那还有 什么可 以信的 ?为了 钱,会 丧尽天 良,为 了利, 会不顾 一切, 眼里只 有自己 ,没有 良心, 没有原 则,不 守道德 ,只为 利益。 和这样 的人在 一起, 和这样 的人合 作,你 敢靠近 么?那 你敢合 作么? 良心是 要有, 道德还 要守, 不仅为 了别人 ,更是 为了自 己。

《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毕节市教师研训活动:高三教师课堂能力提升同课异构观摩课地理教学设计课题: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授课教师:李启荣(纳雍县第四中学教师)主持人:罗亮(纳雍县第四中学地理组组长)授课班级:纳雍县第四中学高三(14)班授课日期:二0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课题: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李启荣 纳雍县第四中学教师【高考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

3、本部分重点考查的内容有气候类型、天气形式图、气候资料的利用。

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命题。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来设置问题的情景,提供典型的区域位置,综合分析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重点】:1、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讨论法【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导入】:气候影响生男生女:教师解读材料并提问。

那气象是如何影响生男生女的,那我们大气环流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气候的,这一节我们来复习高频考点: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

【讲授】一、直击高考:2018高考解读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气候类型、天气形式图、气候资料的利用。

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命题。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来设置问题的情景,提供典型的区域位置,综合分析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以选择题,综合题多结合工农业生产命题为辅。

【考点直击】考点直击 选择题数 大题分值 备注 2014 2015 2016 2017 2014 2015 2016 2017全国卷I 1 3 22 纯气候题 ,不包括 和其他知 识点的联 考题 全国卷II 2 2 3 北京卷 3 2 3 1 10 天津卷 4 2 1 3 20 18 浙江卷 4 4 4 30卷;2015年后比重开始缩小,但地方卷的比重同样相对较大;2015年后所占比重开始较小,2016、2017年所占比重也不高;但经研究发现,气候联合区位地理和区域地理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也就是说整个气候部分,高考题的比重同样很大,只是不再是单纯的气候题,而是和其他知识综合出题,任然不可小觑。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吴煜乐课程标准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及其特征。

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气候类型的划分,知道和会描述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通过分析季风环流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的性质,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性质的分析,总结其控制或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自然要素形成和分布遵循一定规律。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前面的复习过程我们掌握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请同学回忆在近地面全球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课堂绘图)。

同时我们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近地面形成的高低压中心打破了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候类型的划分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请同学回忆有哪些类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如何划分的?首先根据热量条件来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

地球表面有哪一些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我们如何来形容热带的热量状况?全年高温,一年中长夏无冬。

所以我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最冷的哪个月的均温大于等于15摄氏度,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即最冷的月在0度到15;温带与亚热带的差别是最冷月小于0摄氏度。

而寒带地区,全年皆冬,所以我们认为全年最热月的均温也很低(小于10度),为寒带地区。

(见幻灯)1.温度带的划分>15ºC0ºC—15ºC < 0ºC 热带亚热带温带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 10ºC寒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温度带的划分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降水的差异我们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

省内外五名师工作室联合到纳雍四中开展高考备考教师研训活动《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李启荣纳雍县第四中学教师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纳雍县第四中学老师李启荣,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我将从说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再从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明。

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说教材(考试说明):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通常被称为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气候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其他自然要素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地理要素而言,气候更经常发生变化,而其异常变化会导致出现如全球变暖、欧洲暴雪、华北春季沙尘暴等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无论是作为高考主干知识还是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气候历来是备受关注的重点。

在高考中具体考查点主要有:与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结合,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及原因探讨;与区域图、气温降水量图结合,判断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说明。

能集中体现全国高考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重点考查。

二、说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要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有关气候方面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考查的内容有气候类型、天气形式图、气候资料的利用。

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命题。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来设置问题的情景,提供典型的区域位置,综合分析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综合运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创新性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课前直播、课前自主学习课件的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中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书,达到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通过拓展任务完成知识的升级。

(2)论学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翻转课堂学过程以任务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课前直播一课中合作探究一课后拓展提高。

(一)课前任务准备一一直播、课件自学1>教师活动①、通过微信推送的雨课堂制作的自主学习课件及自测题。

②、通过映客直播讲解自主学习课件。

2、学生学习学生利用手机、Ipod、电脑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并将自学成果发布在抖音上。

3、测试诊断完成雨课堂测试题。

学生提交的测试题和自学成果展示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个别学生未能透彻理解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多数学生反映对运用气压带风带分析己知地气候存有疑惑。

因此我把这两个问题分别作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中任务完成一一合作探究情境创设引岀任务一课前学习成果展示一教师明思路突重点一小组分工解读任务一师生互动分解任务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突破难点一梳理总结强调重难点一多元评价检测任务。

1、情景创设引出任务1、教师登陆雨课堂,开启课程,推送二维码到大屏幕。

2、学生扫码签到并同时直播。

3、教师出示抖音的解忧杂货铺收到的两封信。

提岀问题:王雪同学思念远在广州的父母;网友想出去转转。

你们帮同学和网友想到了什么策略?【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任务为引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学以致用,实现学习情境与生活环境对接。

2、课前学习成果展示1、任选两名同学上黑板默三圈环流并纠错2、纠正自学预习课件中的易错题。

3、对学生抖音上发布的自学成果简单点评。

地理教案: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地理教案: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地理教案: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一、大气环流概述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象变量在大气中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它是地球上空气质量和能量分布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自转、热带辐射、地表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不均匀加热,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热带辐射使得赤道地区气温高,而极地地区气温低,产生温度差异。

地表地形的起伏也影响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

三、大气环流带来的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由于大气环流在此地区上升,形成了热带低压带,进而导致气候潮湿。

丰富的雨量促进了热带雨林的生长,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特点是四季变化明显、降水充沛。

大气环流在此地区形成了两大主要气候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温带低压带,它们之间形成的季风系统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季节性和降水充沛的特点。

3. 西风带气候西风带气候分布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大气环流在此地区形成了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使得该地区的气候通常是温和多云、多阴雨。

这些副热带高压带产生的西风带也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较稳定、降水相对较少。

4. 极地气候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特点是寒冷干燥、气温极低。

由于大气环流在极地地区形成了极地高压带,使得该地区的温度极低。

另外,极地地区也因为地表变白,反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得该地区气温更低。

四、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的大气环流模式会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系统。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变化会导致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等方面。

而赤道上升气流和极地下沉气流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全球的气温分布和天气模式。

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龙卷风、暴雨等天气灾害。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学习目标1、理解气候的形成因子;(自主学习)2、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典型区;(自主学习)3、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合作探究))4、会分析某地气候的形成原因。

(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气候的特点。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理解记忆。

2、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内讨论交流,统一答案。

教学过程【预习案】温故而知新画出三圈环流图和1月、7月亚洲季风图。

(学生自主完成)自主学习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总结各种气候的纬度分布范围。

2、阅读课本P41—42图2-1-6,试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预习检测1、读图分别写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幅气候图与图中A、B、C、D四地气候特点的对应关系:A为;B为;C为;D为。

(2)A地的地形名称为,与A地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的还有非洲的盆地和亚洲的群岛。

(3)A、B、C、D四地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地。

预习反馈:你学会了吗?有疑问一起交流一下。

【训练案】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A地气温特点是 ( )A、终年高温B、夏季高温C、四季如春D、终年严寒2、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4月 B.6月C.8月 D.12月3、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A.意大利的罗马 B.中国的上海C.东南亚的新加坡 D.俄罗斯的莫斯科4、下列地区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C.两极地区D.大陆内部5、读下图,填写右表,完成图中甲、乙两地的比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属于大气在地理环境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材把理论系统提升到了现实设计层面,以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所感所悟来应验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拟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依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一、基本情况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基于高一学生已初具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初中地理知识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迁移到本节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①北半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与成因②季风环流成因与特点③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①大气活动中心怎样影响天气和气候②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前后呼应本节教材前应大气热力和动力两个因素,后呼天气和气候,步步深入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了解海陆分布和气压带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因素了解季风环流的概念与地区分布能力目标运用大气活动中心南北移动原理,分析南北纬30º—40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不同分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在亚洲的分布学会分析东亚与南亚季风环流的成因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身边气候的变化。

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认识祖国、家乡的一些气象知识;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过程与方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

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

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

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
[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
[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展示动画,让同学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

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接下来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让同学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

然后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迟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观看北京和罗马的自然景观图片
思考问题
复习上节课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思考问题,并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
复习旧知识
观看动画,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分析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思考问题
讨论分析并归纳
先从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图片引出教学新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复习旧有知识,和学生一起回顾,以起到对新知识的铺垫作用。

利用动画形象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新知识记忆的加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