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发展及分支

合集下载

李固言 固体力学

李固言 固体力学

李固言固体力学摘要:一、李固言简介1.李固言生平2.李固言在固体力学领域的贡献二、固体力学简介1.固体力学的定义2.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3.固体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三、李固言在固体力学领域的成就1.李固言的固体力学研究成果2.李固言对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作用3.李固言在固体力学教育方面的贡献四、李固言的学术影响和荣誉1.李固言的学术地位2.李固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3.李固言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李固言,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对我国的固体力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李固言简介李固言,原名李瑞,1912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家。

李固言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人,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李固言一直致力于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是我国固体力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二、固体力学简介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内部应力分布、破坏等现象的学科。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固体力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固体力学在航空航天、建筑、机械、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李固言在固体力学领域的成就李固言在固体力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李固言的研究领域涉及固体力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的本构理论、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

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和公式已经成为固体力学领域的经典。

李固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固体力学人才,对我国的固体力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李固言的学术影响和荣誉李固言在固体力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使他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曾获得多项国内外学术奖项,是我国固体力学领域的骄傲。

李固言的学术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还体现在他对后世的启示。

他严谨治学、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在科学的大舞台上,固体物理学以其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的应用价值一直备受瞩目。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态物质性质和行为的科学学科,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固体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里程碑的成就。

本文将对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里程碑进行详细探讨。

一、早期发展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在古希腊的物理学研究中开创了固体力学的奠基性工作。

然而,直到19世纪初,固体物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克鲁伯、泊松和拉格朗日等科学家和数学家在固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量子力学的出现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对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为解释黑体辐射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随后,爱因斯坦和玻尔等科学家对固体材料的光谱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光电效应、玻尔频率规则等重要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三、半导体物理学的突破在20世纪中叶,固体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半导体物理学的新时代。

晶体管的出现不仅使得电子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石。

此后,发展出了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等一系列强大的电子元件。

四、超导现象的发现1960年代,固体物理学又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即超导现象的发现。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能够完全消除电阻,电流可以无损耗地通过材料传输。

这一现象的发现不仅在能源传输和储存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也为理解物质的宏观量子性质奠定了基础。

五、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在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80年,范克尔和克拉兹尼奇通过相关实验观测到了量子霍尔效应。

这一效应在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电阻出现了明显的量子级别跳跃,揭示了电荷在二维系统中行为的全新规律。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拓展新型电子器件和研究凝聚态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固体力学分支

固体力学分支

固体力学分支
固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涉及研究固体物质的力学特性和行为。

它主要研究固体的变形、应力、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固体的弹性、塑性和断裂等性质。

固体力学的主要分支包括:
1. 弹性力学:研究固体的弹性性能和应力应变关系。

其中,线性弹性力学是最常见的弹性力学分支,它假设固体在小变形范围内服从胡克定律。

2. 塑性力学:研究固体的塑性变形和塑性流动。

它研究材料的屈服、应变硬化、回弹等塑性特性。

3. 断裂力学:研究固体的断裂行为和破坏机制。

包括静态断裂力学和疲劳断裂力学。

4. 组织力学:研究复杂材料(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微观组织的力学行为。

5. 接触力学:研究接触问题中的应力分布和形变特性。

主要包括刚体接触力学和弹性接触力学。

6. 裂纹力学:研究裂纹对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扩展行为。

主要应用于材料和结构的断裂评估与设计。

除上述主要分支外,固体力学还与流变学、热力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实际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固 体 力 学

固 体 力 学

固体力学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

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

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

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和计算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由于工程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固体力学也在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有用的经典理论,另一方面为适应各们现代工程的特点而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

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

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萌芽时期远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就开始建造有力学思想的建筑物、简单的车船和狩猎工具等。

中国在隋开皇中期(公元591~599年)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已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人类在房屋建筑、桥梁和船舶建造方面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早期的关于强度计算或经验估算等方面的许多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这些成就还是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理论,特别是为后来划归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那些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17世纪物理学的成就,为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18世纪,制造大型机器、建造大型桥梁和大型厂房这些社会需要,成为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力。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作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材料工程班级 Y110301 姓名成炼学号 S2*******固体力学概述摘要:固体力学是整个力学学科中研究规模最大的分支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是材料、水利、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固体力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及其中的分支材料力学进行了简介。

并对本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固体力学;材料力学;学科特点Overview of solid mechanicsAbstract: Solid mechanics is the largest branch of mechanics.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materials and civil engineering.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will be introduced, as well as its problems.Keywords: Solid mechanics;Material mechanics;Subject characteristics一、固体力学的发展1.概念固体力学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位移和破坏等的力学分支。

固体力学在力学中形固体力学成较早,应用也较广。

应用学科包括水利科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力学等。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

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中内容极丰富、应用极广泛的分支学科。

固体通常指在承受切应力时具有一定程度刚性的物质,包括晶体和非晶态固体。

简单地说,固体物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固体是由什么原子组成?它们是怎样排列和结合的?这种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在特定的固体中,电子和原子取什么样的具体的运动形态?它的宏观性质和内部的微观运动形态有什么联系?各种固体有哪些可能的应用?探索设计和制备新的固体,研究其特性,开发其应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研究的固体主要是晶体。

早在18世纪,阿维对晶体外部的几何规则性就有一定的认识。

后来,布喇格在1850年导出14种点阵。

费奥多罗夫在1890年、熊夫利在1891年、巴洛在1895年,各自建立了晶体对称性的群理论。

这为固体的理论发展找到了基本的数学工具,影响深远。

1912年劳厄等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的衍射现象,证实了晶体内部原子周期性排列的结构。

加上后来布喇格父子1913年的工作,建立了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

对于磁有序结构的晶体,增加了自旋磁矩有序排列的对称性,直到20世纪50年代舒布尼科夫才建立了磁有序晶体的对称群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的中子衍射技术,是磁性晶体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

70年代出现了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点阵成像技术,在于晶体结构的观察方面有所进步。

6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在超高真空条件下晶体解理后表面的原子结构。

20年代末发现的低能电子衍射技术在60年代经过改善,成为研究晶体表面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发展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相当高的分辨率探测表面的原子结构。

晶体的结构以及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晶体结合的基本形式有密切关系。

通常晶体结合的基本形式可分成:高子键合、金属键合、共价键合、分子键合和氢键合。

根据X 射线衍射强度分析和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者依据晶体价电子的局域密度分布的自洽理论计算,人们可以准确地判定该晶体具有何种键合形式。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萌芽时期远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就开始建造有力学思想的建筑物、简单的车船和狩猎工具等。

中国在隋开皇中期(公元591~599年)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已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人类在房屋建筑、桥梁和船舶建造方面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早期的关于强度计算或经验估算等方面的许多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这些成就还是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理论,特别是为后来划归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那些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17世纪物理学的成就,为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18世纪,制造大型机器、建造大型桥梁和大型厂房这些社会需要,成为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力。

这期间,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概念形成的阶段;解决特殊问题的阶段;建立一般理论、原理、方法、数学方程的阶段;探讨复杂问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固体力学基本上是沿着研究弹性规律和研究塑性规律,这样两条平行的道路发展的,而弹性规律的研究开始较早。

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于17世纪发展起来的。

英国的胡克于1678年提出:物体的变形与所受外载荷成正比,后称为胡克定律;瑞士的雅各布第一〃伯努利在17世纪末提出关于弹性杆的挠度曲线的概念;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于18世纪中期,首先导出棱柱杆侧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瑞士的欧拉于1744年建立了受压柱体失稳临界值的公式,又于1757年建立了柱体受压的微分方程,从而成为第一个研究稳定性问题的学者;法国的库仑在1773年提出了材料强度理论,他还在1784年研究了扭转问题并提出剪切的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国的纳维于1820年研究了薄板弯曲问题,并于次年发表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法国的柯西于1822年给出应力和应变的严格定义,并于次年导出矩形六面体微元的平衡微分方程。

柯西提出的应力和应变概念,对后来数学弹性理论,乃至整个固体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固体力学概论-96页精选文档

固体力学概论-96页精选文档

7. 发展史
• 固体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可追溯到17世纪伽利略Calileo(1564~1642)关 于梁与水坝的工作,提出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后来库仑(C. A. Coulomb), 泊 松(R. Poisson), 纳维(C-L-M-H. Navier), 圣文南(B. de Saint-Venant ) 哥西 (A. L. Couchy), 虎克(Hooke)(胡克定律)等人作出很大贡献. 伯努利 (1654~1705)平截面假设, 欧勒(L. Euler)(1707~1783)压杆稳定的欧勒载荷;
、 铁木生柯(Timoshenko)专著”Strength of Materials”, “Theory of Elasticity”
“Theory of Elastic Stability” 、“Theory of Plates and Shells”与符拉索 夫(薄壁杆件). • 中国东汉(127~200)郑玄提出线性弹性关系; 宋代李诫《营造法式》;隋代 李春(581~618)赵州桥。
8. 参考资料
《力学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1985,8。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cGraw-Hill, 1982
E. P. Popov,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of Solids, Prentice Hall, INC, 1968
Y. C. Fung, Foundation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 Hall, INC, 1965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学科代码,1994 (从这里可看出现代
固体力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学科分类)。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固体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致力于研究固体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历史上,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8世纪中叶,当时物理学家们开始研究金属固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由于这些研究的成果的不断积累,许多有关固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继出现,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也在增速之中。

自18世纪中叶,固体物理学的发展正在蓬勃兴起。

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家们大量研究金属固体,由此开创了固体物理学这一学科。

后来,固体物理学又渐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罗素、阿米尔、瓦特、迪恩等学者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如量子力学、磁性原理、晶格理论等,使固体物理学许多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特别是通过物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了这些物质的本质。

20世纪以来,固体物理学有了更多的发展。

物理学家们利用各种实验技术对固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明了微观应变计、小角X 射线衍射、超精细接触角等新技术,进行更精确地物理性质的测量与探测;物理学家们利用非线性变换算法,研究固体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物理学家们利用简单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固体的复杂的力学特性,并对其力量学效应作出解释。

另外,固体物理学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发展壮大,如新型固体物质的研究,如量子点材料、聚合物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纳米级结构固体物质的研究,如量子纳米结构、纳米材料等;复杂超晶格固体物质的研究,如多层堆积复合材料、石墨烯等;以及低温物理性质研究,如极低温物理实验、超流体微观特性等。

这些成果,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步伐,也大大拓宽了人类对物质的认识。

未来,固体物理学将有更多前沿的研究,并将会实现把理论和实验结合得更加完美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固体物理学的发展朝着前所未有的方向前进,这充分说明了固体物理学在物理学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未来,固体物理学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固体力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固体力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固体力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导读:与整个力学学科一样,固体力学兼具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属性,它既为工程设计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也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

因此探讨固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应用研究和学科研究两个角度进行。

本文讨论固体力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跨世纪发展将拓广固体力学的学科前沿。

研究的对象从均匀介质拓广为非均匀介质,从单相的介质拓广为多相的介质。

研究环境从简单的环境拓广为伴随着热、电磁与化学(例如相变)作用的环境。

研究的层次从宏观深入到细观与微观,并实现宏、细、微观的结合,由此造成细观力学的发展。

与层次细化相呼应的另一发展趋势是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的粗化,探讨地球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断裂,进行星际撞击的破损评估。

固体力学的研究过程已从古典固体力学所涉及的强度条件,延伸到固体连续变形至宏观裂纹扩展的破坏过程;再进一步深化为研究固体由变形、损伤的萌生和演化,直至出现宏观裂纹,再由裂纹扩展至破坏的全过程。

研究不仅限于当前状态,而追溯到材料形成、构件与结构的制造工艺的历史过程。

研究的目标不仅针对已有材料,还要按一定的力学性能或特种功能的要求从不同的尺度上设计材料。

上述研究内容的拓广,使当今固体力学远远超出古典线性固体力学的范畴,而具有高度非线性特征。

固体力学的发展必须吸收非线性科学的成就,同时推动非线性科学的发展。

为了实现固体力学对研究对象、环境、层次、过程、历史和目标的拓广,力学家们应借助于计算机和计算力学的发展,借助于近代物理学提供的从宏观到细、微观尺度的新型实验力学手段。

在对力学发展的总体认识下,固体力学在世纪之交将体现以下趋势:1. 以非线性力学为核心领域的力学与数学的结合这一结合引入近代数学的定性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成就,使力学研究的思想观念和分析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非线性科学的工具包括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和概念,如分岔、混沌、孤立子、分形几何;也包括非平衡统计理论,如粗视化(重整化群)方法和渐近相似理论。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浅谈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固体物理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它研究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并试图推导和解释它们的特性。

本文将回顾一下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史,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固体物理学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质,这是固体物理学研究的起点。

18世纪末,利用气体力学,热学,以及其他物理学理论,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固体材料的理论。

20世纪一直是固体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代,由于发展和运用最新的技术,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固体材料的细微结构,进而发现了分子,原子和电子的存在。

这些研究发现,固体物理的本质是由电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从而为认识和解释固体材料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也出现了无粘性力学,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为固体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新的实验室技术,如超低温冷却技术,固态核磁共振技术,拓扑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固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新兴学科,如多体物理学,表面物理,量子信息物理和复杂网络等,这些新兴学科可以为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发现。

固体物理学的未来发展可以期待很多。

科学家们可以继续利用新的实验技术,探索更多未知的物理系统,从而增加我们对固体物理学的认知。

此外,固体物理学也可以为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建议。

例如,由于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发现,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出更加结实、耐用、高效率的材料,从而为未来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从以上可以看到,固体物理学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仍然为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贡献。

未来,固体物理学研究将继续发展,给与研究者更多的惊喜,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总之,固体物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的学科,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也将会在未来有新的发展。

固体力学的发展状况

固体力学的发展状况

固体力学的发展状况(1) 固体力学的两重属性与整个力学学科一样,固体力学兼具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属性. 它既为工程设计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也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

固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工程、造船与海洋工程、核电工程、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工程、地质勘探、石油开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技术、医学工程等等。

作为基础科学的力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力学发展中作出奠基性贡献的学者如伽利略(G. Galileo)、牛顿(I. Newton)、柯西(A. Cauchy)、爱因斯坦(A. Einstein)等人带动了整个数理科学的发展。

在各门基础学科的术语中,“力”无所不在。

弹性力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范例。

非线性科学中分岔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萌芽于固体力学中的压杆稳定问题。

固体力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中表现形式最丰富的物质形态和人类创造的绝大多数技术材料,它所研究的力学过程是宇宙间最基本的过程之一。

它通过数学力学理论、物理力学、力化学、天体力学、地质力学、生物力学等交叉科学与其它所有基础科学门类相联系。

国际著名固体力学专家赖斯(J. R. Rice)教授在《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固体力学”条目中列举了下述可利用固体力学概念来研究的命题: “在地幔中如何发生流动从而牵带大陆板块的迁移及海床在它们之下的伸入? 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地震时断层处发生了什么过程? 这些扰动是怎样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且震撼并可能摧毁建筑物和桥梁?滑坡如何产生?土壤和岩石基础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承受建筑物对它的多大压力? 如何选择、配置和成形各种材料,从而控制它们的承载来制成安全、可靠、耐久、经济的结构(这些结构包括飞机骨架、桥梁、船舶、建筑物、人工心脏瓣膜和计算机集成电路芯片)?如何利用这些固体材料来制造诸如喷气发动机、泵、自行车之类的机器? 结构表面形状的变化或流体介质的不均匀性如何引起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轮船)的振动? 如何由振动控制来达到舒适、减噪和避免疲劳破坏的目标? 在结构循环加载时(如桥梁、发动机、机翼或油箱)裂纹扩展的速度有多快,什么时候会产生灾难性的裂纹扩展? 我们如何控制结构物在冲击过程的变形,从而在设计运输工具时使其具有耐撞性? 如何成形材料或技术产品(如金属和高聚物的模具挤压、板材轧制、复杂形状模压等等)? 多晶体塑性和蠕变应变时历经了何种微观过程? 如何将不同的材料相元配置在一起,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样,来实现实用中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的综合性能在体育用品(如滑雪板和网球拍)中所需要的材料综合性能和总体响应是什么? 人类头骨在事故中的冲击响应是什么? 人体的心脏肌肉如何控制血液的泵压,且动脉瘤的发生源于何种控制功能紊乱?”上述种种问题对自然界演化的解释,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生存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固体力学研究前沿与趋势

固体力学研究前沿与趋势
多尺度力学和微纳米力学是当前力学发展的一个主流,随着 尺寸的减小,材料表现出大量异于宏观情形的独特性质,也 给力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刘波
-
11
(3)生命物质的力学行为及其优化
生物力学与仿生力学在力学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生物材料和软材料力学也是当前力学学科的一个热点领域。
刘波
-
12
(5)复合材料力学;(6)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
(7)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和结构;(8)微机电系统中的固体力学问题;
(9)岩体力学和土力学;(10)冲击动力学;(11)结构力学;
(12)结构振动与噪声;(13)结构优化和可靠性分析;
(14)制造工艺力学;(15)实验固体力学;
(16)计算固体力学;(17)流固耦合作用。
(4)复杂力学现象的科学计算
前面几个热点领域的科学问题往往具有多场耦合、跨时间 与空间尺度、强非线性、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给计算固 体力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刘波
-
13
提纲
➢ 力学及固体力学概况
➢ 固体力学研究前沿与趋势
➢ 年轻学者发展建议
刘波
-
14
年轻学者发展建议
1. 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特长逐步融入具有 创新性的前沿基础研究,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 融合,形成固体力学新的学科生长点,进一步丰富固 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与整个力学学科一样,固体力学兼具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属性, 既为工程设计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也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
刘波
-
6
固体力学学科分类
按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划分,力学是一级学科,固体力学是二 级学科,其下有17个分支学科:
(1)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 (2)疲劳与断裂力学;

固体力学pdf

固体力学pdf

固体力学pdf摘要:1.固体力学概述2.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3.固体力学的重要性4.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5.固体力学的应用案例6.固体力学pdf 资源的介绍和获取正文:1.固体力学概述固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内部应力分布、破坏等现象。

固体力学旨在揭示固体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材料的弹性、塑性、粘弹性等性质;(2)固体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形变规律;(3)固体材料的强度理论和破坏机制;(4)固体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岩土工程、材料科学等。

3.固体力学的重要性固体力学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建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

通过研究固体力学,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有助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和优化。

4.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固体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等学者对固体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固体力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20 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固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固体力学取得了重要突破。

5.固体力学的应用案例固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建筑结构设计:通过研究固体力学,可以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航空航天领域:在飞机、火箭等设计中,需要应用固体力学原理来分析结构在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确保飞行安全;(3)材料科学:固体力学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如高强度钢、陶瓷等。

6.固体力学pdf 资源的介绍和获取对于学习固体力学的人来说,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十分重要。

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固体力学的pdf 资源,如教材、论文、专著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固体力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

固体物理学发展简史1.古代至中世纪: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古埃及人使用石头和金属材料制作工具和武器,这涉及对固体的性质和行为的基本了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质是由四个元素(地、火、水、气)构成的理论,这为后来对固体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阿拉伯科学家发展了一些光学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这进一步推动了对固体行为的理解。

2.17世纪: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首次提出了固体的弹性性质。

他的实验表明,固体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并且在去除力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是对固体物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描述。

3.18世纪:18世纪是固体物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热学在固体物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759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发现了电导热的现象,他的实验奠定了对固体材料导热性质的基础理论。

同时,固体材料的磁性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磁性材料研究的分支领域。

4.19世纪:19世纪是固体物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中,热力学和电磁学成为固体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斯特恩发现了热胀冷缩现象,建立了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这为后来材料热膨胀性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电磁学方面,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的理论,并且实验验证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这促使科学家们对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光散射理论的发展为衍射和散射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

5.20世纪:20世纪是固体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量子力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研究。

1926年,斯伯杰和弗兰克提出了能带理论,解释了固体材料中电子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揭示了固体物质中诸如半导体和超导体等性质的基本机制。

后来,由半导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物理学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幅拓展。

固体物理学研究者还开始关注寻找新的材料和技术,例如高温超导材料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等。

总结起来,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的观察和实验到现代的定量描述和理论化的过程。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固体力学毕业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形和破坏机制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固体力学;力学性能;变形;破坏机制一、引言固体力学作为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固体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固体材料的破坏和失效规律。

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一)应力和应变分析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力,应变则是描述物体变形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分析,可以了解固体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内部状态。

(二)弹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主要研究固体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胡克定律是弹性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三)塑性力学理论当固体材料所受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会发生塑性变形。

塑性力学研究材料的塑性行为,包括屈服准则、塑性流动法则等。

三、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强度特性强度是固体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材料的强度特性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刚度特性刚度是指固体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用弹性模量来衡量。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这决定了它们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三)韧性和脆性韧性材料在断裂前能够吸收较多的能量,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脆性材料则在断裂前几乎不发生塑性变形,断裂突然发生。

四、固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力学基本定律和方程求解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

(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响应,为理论分析提供验证和补充。

(三)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固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求解,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

五、固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机械结构设计在机械零件和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孙秀山 岑章志 刘应华(北京大学工程力学系, 北京100084)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经历了一个从精确解法到近似解法、从解析方法到数值方法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依据其历史阶段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

文中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中典型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形成及其特点,探讨了这些方法对固体力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固体力学,计算方法,发展过程,继承关系1 引言固体力学是在经典牛顿力学框架下最先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可变形体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1]。

固体力学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之上的,随后在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固体力学中有关塑性理论、强度理论以及稳定理论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 3]。

在传统的固体力学理论中,一般把研究对象看作是由无限个假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连续体,因此研究对象(连续体)中的力学量(如位移、应变、应力等)就可以假设为空间或时间的连续函数。

这样,对于一个确定的固体力学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最终可以将其转化相应的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在给定条件下的边值问题或初值问题,如经典弹性理论中L-N方程或B-M方程的狄利赫莱(Dirichlet)边值问题和诺依曼(Neumann)边值问题。

对于这类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一直贯穿着固体力学的整个发展阶段,成为固体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从早期通过解析方法求解简单问题开始,固体力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传统的解析方法、近似求解方法(古典数值方法)和现代数值方法,其中每个阶段里都出现了多种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这些方法的发展中,尤以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转折点,标志着固体力学计算方法的一个飞跃,促使了固体力学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有了显著的进步[4, 5]。

固体力学的发展

固体力学的发展


总之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纳维长期 从事教学活动,他曾著有《力学在结构和机械 方面的应用》一书,他在世时出版了两版。之 后他的学生圣维南扩充于1864年出了第三版, 新版中圣维南加入了许多注解,使篇幅增为原 来的十倍。这本书影响很大。纳维在教学之余, 还从事设计工作。1830年法国推翻波旁王朝后, 纳维曾任政府的技术顾问。他曾就控制道路的 运输载重、修路与道路网问题向政府提出过政 策报告。这些报告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
乐甫和穆斯海利什维利工作的介绍。
2.1 纳维的工作

纳维(Navier, claude-Louis-Marie-Henri 1785,2,15—1836,8,21)于1807年在桥梁 道路学会支持下整理他外祖父的工程建 筑的学术手稿。从1819年起,他在桥梁 道路学院讲授应用力学,但到1830年才 正式被聘任。到1830年,他到巴黎综合 工科学校去替柯西任微积分和力学教授。 纳维于182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纳维在力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作为连续介质力学的 先驱者。1821年5月14日他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论文 “弹性固体的平衡和运动法则的研究报告”,于同年 他还提交了“关于流体运动法则的研究报告”。这两 篇报告都是由分子假设出发分别导出弹性体和黏性流 体的运动方程。它们是有关连续介质运动方程方面开 创性的工作。 纳维还推导了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上作用力三个分量 通过位移分量的表达式。 在以上纳维的工作中还有含混不清的地方,如他的弹 性常数只有一个。之后,他在弹性方面的问题由柯西 改正而形成严密的弹性力学理论。
§2 弹性理论



2.1 2.2 2.3 2.4 2.5 2.6 2.7
纳维的工作 泊松在弹性理论上的工作 柯西在弹性理论上的贡献 圣维南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贡献 乐甫的工作 穆斯海利什维利及其复变函数方法 弹性力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求解

固态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固态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固态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固态物理学是研究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态物理学也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现代的实验和应用,历经了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固态物理学的研究以理论居多,物理学家们开始探索固体的电磁性质、热学性质以及固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玻恩、居里、洛伦兹等人在这个领域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其中,热电效应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对于固态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到了20世纪中期,固态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的发展,也推动了固态物理学的研究。

在这个时期,半导体器件的诞生,激光技术的应用等成果使得固态物理学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固态物理学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超导、磁性材料等研究领域的兴起,比起这之前的研究,它们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到了1980年代,固态物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得到了对等或近对等的发展。

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等方面经历了许多突破和改进。

其中,固体材料的合成技术和制备工艺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现在,固态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而且多样化的研究领域。

固态物理学的应用也广泛涉及科学、工业、军事等多个方向。

有学者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材料学”。

同时,一些新兴领域的涌现也带动着固态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固态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轨迹,也一直以来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发明创新和重大发现。

在未来,随着人类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也将会一直走在前沿,发挥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力学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

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至天体,小至粒子的固态物体和各种固体力学问题。

人所共知的山崩地裂、沧海桑田都与固体力学有关。

现代工程中,无论是飞行器、船舶、坦克,还是房屋、桥梁、水坝、原子反应堆以及日用家具,其结构设计和计算都应用了固体力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由于工程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固体力学也在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有用的经典理论,另一方面为适应各们现代工程的特点而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物体形状可分为杆件、板壳、空间体、薄壁杆件四类。

薄壁杆件是指长宽厚尺寸都不是同量级的固体物件。

在飞行器、船舶和建筑等工程结构中都广泛采用了薄壁杆件。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萌芽时期远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就开始建造有力学思想的建筑物、简单的车船和狩猎工具等。

中国在隋开皇中期(公元591~599年)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已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人类在房屋建筑、桥梁和船舶建造方面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早期的关于强度计算或经验估算等方面的许多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这些成就还是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理论,特别是为后来划归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那些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17世纪物理学的成就,为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18世纪,制造大型机器、建造大型桥梁和大型厂房这些社会需要,成为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力。

这期间,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概念形成的阶段;解决特殊问题的阶段;建立一般理论、原理、方法、数学方程的阶段;探讨复杂问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固体力学基本上是沿着研究弹性规律和研究塑性规律,这样两条平行的道路发展的,而弹性规律的研究开始较早。

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于17世纪发展起来的。

英国的胡克于1678年提出:物体的变形与所受外载荷成正比,后称为胡克定律;瑞士的雅各布第一·伯努利在17世纪末提出关于弹性杆的挠度曲线的概念;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于18世纪中期,首先导出棱柱杆侧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瑞士的欧拉于1744年建立了受压柱体失稳临界值的公式,又于1757年建立了柱体受压的微分方程,从而成为第一个研究稳定性问题的学者;法国的库仑在1773年提出了材料强度理论,他还在1784年研究了扭转问题并提出剪切的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国的纳维于1820年研究了薄板弯曲问题,并于次年发表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法国的柯西于1822年给出应力和应变的严格定义,并于次年导出矩形六面体微元的平衡微分方程。

柯西提出的应力和应变概念,对后来数学弹性理论,乃至整个固体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泊阿松于1829年得出了受横向载荷平板的挠度方程;1855年,法国的圣维南用半逆解法解出了柱体扭转和弯曲问题,并提出了有名的圣维南原理;随后,德国的诺伊曼建立了三维弹性理论,并建立了研究圆轴纵向振动的较完善的方法;德国的基尔霍夫提出粱的平截面假设和板壳的直法线假设,他还建立了板壳的准确边界条件并导出了平板弯曲方程;英国的麦克斯韦在19世纪50年代,发展了光测弹性的应力分析技术后,又于1864年对只有两个力的简单情况提出了功的互等定理,随后,意大利的贝蒂于1872年对该定理加以普遍证明;意大利的卡斯蒂利亚诺于1873年提出了卡氏第一和卡氏第二定理;德国的恩盖塞于1884年提出了余能的概念。

德国的普朗特于1903年提出了解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法;铁木辛柯在20世纪初,用能量原理解决了许多杆板、壳的稳定性问题;匈牙利的卡门首先建立了弹性平板非线性的基本微分方程,为以后研究非线性问题开辟了道路。

苏联的穆斯赫利什维利于1933年发表了弹性力学复变函数方法;美国的唐奈于同一年研究了圆柱形壳在扭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并在后来建立了唐奈方程;弗吕格于1932年和1934年发表了圆柱形薄壳的稳定性和弯曲的研究成果;苏联的符拉索夫在1940年前后建立了薄壁杆、折板系、扁壳等二维结构的一般理论。

在飞行器、舰艇、原子反应堆和大型建筑等结构的高精度要求下,有很多学者参加了力学研究工作,并解决了大量复杂问题。

此外,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还不断渗透到其他领域,如用于纺织纤维、人体骨骼、心脏、血管等方面的研究。

1773年库仑提出土的屈服条件,这是人类定量研究塑性问题的开端。

1864年特雷斯卡在对金属材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它和后来德国的光泽斯于1913年提出的最大形变比能屈服条件,是塑性理论中两个最重要的屈服条件。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圣维南提出塑性理论的基本假设,并建立了它的基本方程,他还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塑性变形问题。

现代固体力学时期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这个时期固体力学的发展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限元法和电子计算机在固体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出现了两个新的分支──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

特纳等人于1956年提出有限元法的概念后,有限元法发展很快,在固体力学中大量应用,解决了很多复杂的问题。

结构物体总是存在裂纹,这促使人们去探讨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场以及裂纹的扩展规律。

早在20年代,格里菲思首先提出了玻璃的实际强度取决于裂纹的扩展应力这一重要观点。

欧文于1957年提出应力强度因子及其临界值概念,用以判别裂纹的扩展,从此诞生了断裂力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

复合材料力学研究有宏观、细观和微观三个方向。

固体力学各分支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和力学理论一般仍能应用于复合材料,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力学内容,如要考虑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层间剥离等。

复合材料力学是年轻学科,但发展迅速,它解决了大量传统材料难于胜任的结构问题。

固体力学的分支学科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形状态和破坏规律,为工程设计中选用材料和选择构件尺寸提供依据。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件,包括直杆、曲杆(如挂钩、拱)和薄壁杆等,但也涉及一些简单的板壳问题。

在固体力学各分支中,材料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一般说来最为简单,但材料力学对于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

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是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的规律。

弹性力学首先假设所研究的物体是理想的弹性体,即物体承受外力后发生变形,并且其内部各点的应力和应变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外力除去后,物体恢复到原有形态,而不遗留任何痕迹。

弹性力学也可分为数学弹性力学和应用弹性力学。

前者是经典的精确理论;后者是在前者各种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再加上一些补充的简化假设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理论。

从数学上看,应用弹性力学粗糙一些;但从应用的角度看,它的方程和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并且能满足很多结构设计的要求。

塑性力学又称塑性理论,是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

物体受到足够大外力的作用后,它的一部或全部变形会超出弹性范围而进入塑性状态,外力卸除后,变形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不消失,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的形态。

一般地说,在原来物体形状突变的地方、集中力作用点附近、裂纹尖端附近,都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同弹性力学一样,也从进行微元体的分析入手。

塑性力学也分为数学塑性力学和应用塑性力学,其含义同弹性力学的分类是一样的。

稳定性理论是研究细长杆、杆系结构、薄板壳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在各种形式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以至丧失原有平衡状态和承载能力的问题。

弹性结构丧失稳定性,是指结构受压力后由和原来外形相近似的稳定平衡形式向新的平衡形式急剧转变或者丧失承载能力,对应的压力载荷即是所谓的临界载荷。

研究稳定性问题的方法一般分为静力学法、动力学法和能量法。

静力学法主要用于研究挠度微分方程的积分;动力学法主要用于研究外压力增加时结构系统的自由振动;能量法则以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进行研究,它在工程结构,特别是复杂工程结构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进行结构的静力计算、动力计算、稳定性计算和断裂计算等。

结构力学就是研究工程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能力,进而从力学的角度研制新型结构,以使结构达到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和经济效益好的综合要求。

振动理论是研究物体的周期性运动或某种随机的规律的学科。

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是机械振动,即物体机械运动的周期性变化。

振动会使物体变形、磨损或破坏,会使精密仪裹精度降低。

但是又可利用振动特性造福于人类。

例如机械式钟表、各种乐器、振动传输机械等都是利用振动特性的制品。

因此,限制振动的有害方面和利用其有利方面,是研究振动理论的目的。

机械振动有多种分类法,最基本的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自由振动是由外界的初干扰引起的;受迫振动是在经常性动载荷(特别是周期性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自激振动是振动系统在受系统振动控制的载荷作用下的振动。

在工程实践中,对振动系统主要研究它的振型、振幅、固有频率。

研究转动系统的转子动力学也属于振动理论的范畴。

断裂力学又称断裂理论,研究工程结构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并由此分析裂纹扩展的条件和规律。

它是固体力学最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许多固体都含有裂纹,即使没有宏观裂纹,物体内部的微观缺陷(如微孔、晶界、位错、夹杂物等)也会在载荷作用、腐蚀性介质作用,特别是交变载荷作用下,发展成为宏观裂纹。

所以,断裂理论也可说是裂纹理论,它所提出的断裂韧度和裂纹扩展速率等,都是预测裂纹的临界尺寸和估算构件寿命的重要指标,在工程结构上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裂纹扩展规律,建立断裂判据,控制和防止断裂破坏是研究断裂力学的目的。

复合材料力学是研究现代复合材料(主要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在各种外力作用和不同支持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形规律和设计准则,并进而研究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和优化设计等。

它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

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必须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和非均匀性。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于各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它们的形状、含量、分布状况以及铺层厚度、方向和顺序等多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