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名词解释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7115d280eb6294dd886c61.png)
名词解释系统:是混乱、无秩序的反义词,通俗的说就是有组织、有秩序地达到墨重目的的一个祝贺提(P5)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站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
(P34)交通运输枢纽:联合运输:区内通道: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公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方案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
(P43)交通运输需求:客流密度:联合运输: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系统分析:就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
(P35)为了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有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系统分析人员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用、环境、费用、效益等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并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据此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供给:交通运输通道:输送能力:一、交通运输供给分析(1)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的研究供给者行为。
(2)在交通运输中,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经营者收取的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很多运输方式中运行时间都是供给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3)很多确定交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由于这些原因,将运输供给严格限制在经济学中,即理解为一定价格下的市场货物供应量的概念是不合适的。
为了进行需求分析和交通量预测,我们考虑由一组真正发生的对运输活动的特征和数量有影响的运输系统特征来定义供给。
这一推广超出了以货币表示的运输成本和价格,它包括了其他直接或间接地代表消耗在运输中的资源的特征,尽管它无法定量或转化为货币成本。
这一组特征的选择依赖于所考虑的不同运输方式。
因而在城市小汽车交通系统中,运行时间、成本、延侯、停车费和可达性等就足以描述运输供给了。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总结)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5497c4d5bbfd0a7956739c.png)
2、系统供给函数:是用来描述由一系列串行或平行的线路 组成的运输系统的 • 在串行系统中,为了从起点到达终点,必须依次使用所有 的设备。 • 在平行系统中,系统是由一些可以被潜在的使用者同时使 用相互替代的设备组成。
第五节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Ss S S1 线路1 线路2 S2 A (a)串行线路 B (b)串行集结 S2 S S1 Ss 流量 A B 线路1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一、交通运输需求的产生 (一)概念 1、交通运输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旅客和 货物空间移动的需要。 2、交通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 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客货运输量。 3、衡量指标:运量、周转量和交通运输需求结构 交通运输需求结构组成由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 运输的结构。
3、系统的特征:系统的共性与特性 共性: (1)系统的有序性(层次性):系统往往由多级递阶结构组成。 (凡是系统都有结构对不?) 如:铁路系统相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点(车站)和线(区间的平纵断面)? (大、小系统是相对的)(物理参照物) (2)系统的集合性:构成大系统的各子系统间存在联系,形成结构,这就是 系统的集合性。 一个系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构成系统时,不可少的子系 统成为要素(要素系统)。 如:人作为一个大系统,躯体和各种器官等都是子系统,哪些是要素系统?
第五节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一、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1、供给函数:供给者在市场上以某一价格愿意供给的货物 量。(描述价格和货物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二、交通运输供给特征
1、运输供给特征的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1)技术 运输系统的技术特征影响它的行为。特别是,系统的 运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类型。(能力 和速度) (2)运营策略 用技术来提供运输服务的方式取决于运营者的行为和 目标。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290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a.png)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引言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网络是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了解各种交通方式的布局、连接情况和运行状况。
道路网络分析道路网络是城市交通运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道路网络,可以了解道路的布局、道路状况和拥堵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容量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拥堵状况,以便提出改进方案。
公共交通网络分析公共交通网络是城市中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网络,可以了解公交路线的覆盖情况、换乘便利性和运行状况。
在分析公共交通网络时,可以考虑不同公交线路之间的联系,以及公交车站的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铁路网络分析铁路网络是长途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铁路网络,可以了解铁路线路的布局、连接情况和运行效率。
在分析铁路网络时,可以关注铁路客流量、列车运行速度和站点间距离,以评估铁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需求是指旅客或货物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之间的迁移需要。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可以了解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的选择。
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对交通运输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可以了解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需要提供更多交通服务。
产业分布分析产业分布也对交通运输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产业分布,可以了解不同产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和运输方式的选择,以便提供适当的交通服务。
出行时间分析人们的出行时间对交通运输需求有一定影响。
通过分析出行时间的分布规律,可以了解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从而合理安排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运输系统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9593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d.png)
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发展、社会交流和个人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陆上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和空中交通运输三种类型。
1. 陆上交通运输陆上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道路运输是指通过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主要包括汽车运输、客运和货运。
铁路运输是指通过铁路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是一种快捷、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
2. 水上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主要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
海运是指通过海洋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内河运输是指通过内河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
水上交通运输具有运力大、节约能源等优点,是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重要交通方式。
3. 空中交通运输空中交通运输是指通过航空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主要包括民航和货运航空。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航程远、运力大等优点,是国际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交通方式。
二、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交通方式简单,运输工具简陋,交通能力有限,交通费用高,交通运输效率低。
2.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蒸汽机、燃油机为动力,交通方式多样化,运输工具和设备逐渐现代化,交通能力增加,交通费用降低,交通运输效率提高。
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电力、核能为动力,交通方式高度发达,运输工具和设备高度现代化,交通能力达到最大,交通费用低廉,交通运输效率极高。
交通运输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全国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保障国家安全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保障国家的物资供给,人员运输,军队部署等,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0790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8.png)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任何一个元素不能分开整体去研讨,元素之间的联络、作用以及阶级散布也不能分开整体的谐和去思索。
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散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的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级构造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中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开展)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的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思索树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样样的一门学科由于通讯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疾速开展为根底,构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念,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文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办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依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办法去研讨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构造剖析的中心是什么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构造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谐和的重点是什么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谐和2 地域间各运输方式的谐和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才能的谐和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谐和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谐和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散布取决于什么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均匀运程。
7 平衡运价是怎样样随需求和供应变化的当需求和供应都增加时,平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平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平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能够分为哪几类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当哪些交通流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样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锁式和混合式。
我国采用的是封锁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办法详细包括哪些办法系统剖析办法、系统评价办法、系统仿真办法、系统预测办法、和系统决策办法等。
12 系统剖析的特性包括哪些1以整体为目的2以特定问题为研讨对象3运用定量剖析的办法4 凭仗价值判别 13 系统构造剖析包括哪些内容系统的6个属性就表现出系统构造的普通方式,把目的性作为决议系统构造的动身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顺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
《2024年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范文
![《2024年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3b62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c.png)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元的交通网络体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减少环境影响以及增强地区间联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理论分析。
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定义与特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多种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的一个高效、便捷、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网络。
其特点包括多元性、协同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等。
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理论分析(一)网络理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由多个交通节点(如车站、港口、机场等)和交通线路组成。
网络理论对于分析和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流量分布和节点重要性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规律和优化潜力。
(二)协同理论协同理论认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需要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
协同理论有助于分析和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协同机制,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助于指导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决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策略(一)加强规划与协调为了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和发展,需要加强规划与协调工作。
这包括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a0b0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f.png)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是指城市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系统可
以分为水路运输、空中运输、地面运输、铁路运输以及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些交通
系统的最大作用是贯穿整个社会,促进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性。
首先,交通运输系统
能够联系地区的不同部分,并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出行方式。
其次,它可以分配和运送资源,如物资、原料等,从而支持经济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主
要部分,可以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
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因素是技术,传统的交通工具
受到电子科技的支持,新技术可以减少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另一个因
素是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可以使得大面积地区的交通运输运行有效。
此外,合理的政策制
定也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指导交通运输运行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人员优化交通运输系统,以提高其有
效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可以分析运行灵活性和运行成本,以确定如何有效地优化拥有的
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和评估新的技术,以改善交通运输服务。
同时,系统分析还可
以帮助分析和解决交通运输系统中存在的符号性问题,如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
总之,交通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技术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一至四讲)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一至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a24fc3815a8102d276a22fde.png)
设定问题的方法: 直观经验法; 预测法; 结构模型法; 统计分析法 。
系统指标设计:
为了对建立的模型及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 即系统的指标体系。
方法:效用理论; 费用 / 效益分析; 风险估计。
弄清问题 目标选择 方案设计 建立模型 最优化
决策 实施
描述一个 你熟悉的 系统
说明: (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 (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 (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 ; (4)系统属性的表现。
第二节 系统工程的概念
含义 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
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 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 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 式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 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推荐阅读书目:
《系统哲学引论》 欧文·拉兹洛 商务印书馆
《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
切克兰德 《系统思想的轮回》
王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与阶段划分 系统分析的概念、要素与步骤 系统环境分析 系统目标分析 系统结构分析 系统评价
1、时间维
规划 拟订方案
研制 生产 安装 运行 更新
2、逻辑维
明确问题 系统指标设计 系统方案综合 系统分析(模型化) 系统选择(最优化)
决策 实施
明确问题:
分析环境对系统的要求,收集资料。
1)问题的由来与背景; 2)问题的性质与条件;
提出者、决策者、目的、环境; 资源分析:人、财、物、技术、时间 3)性质与条件的匹配程度; 4)调整达到两者平衡。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b7e8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d.png)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指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其建成对于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整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将探讨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以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为核心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它实现了运输由单一的一种交通方式向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转换。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不仅具有较大的运力和运距,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了交通上的耗能、碳排放等诸多问题。
结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服务设施层和信息层。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物质基础。
包括交通设施、绿化设施、园区、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仓库、产业配套设施等。
•交通设施:包括运输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航空等。
•绿化设施:包括假山、草坪、花卉、水池等。
•园区:交通园区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选择发展的地方,是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停车场:为了解决旅客通行的停车问题,呼吁各地政府扶持停车场建设、规范管理和扶持运营。
•加油站和加气站:配备丰富的燃油和清洁能源汽车加油设施,同时还提供维修服务。
•仓库:仓库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配套设施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服务设施层服务设施层是为旅客和货物提供的便捷的服务设施。
主要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换乘站、旅游服务中心、贸易服务中心、配送服务中心等。
•客运站:为了更好的服务乘坐旅客,客运站除了配备基本的起点、终点信息之外,还新增了班次查询、票务购买、行李寄存等多项服务。
•货运站:为了更好地解决货运问题,货运站提供了一站式的货物接收、装卸和储存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
•换乘站:换乘站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一种形式化的站点,例如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车站,允许人们遍访不同的交通工具,以便到达更远的目的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5章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cf3017aedd3383c4bb4cd256.png)
148第五章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导论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及其属性一、交通运输系统的定义交通运输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就交通运输而言,它的组成如下: 1.固定设施固定设施是指物质的组成,具体地表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1)运输系统网络的线路,如公路的路段,铁路的轨道,管道等;2)结点,如交叉路、立体交叉、匝道、收费亭、公共交通运输终点和枢纽站、海港和飞机场等。
2.流量实体这一部分除了通常所指的移动设备(如机车、车辆、船舶、汽车、飞机等)外,还含有其尺寸大小、载货量、载客量加速和减速性能等。
3.控制系统 1)车辆控制系统主要指技术方面的控制,如道路的几何尺寸设计和先进的引导设备等。
2)交通流量控制系统,这个系统采用一些手段,使车辆流保持平稳和有效地运行,减少车辆间的相互冲突。
该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地面标线、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运行规章制度等。
4.运输需求运输需求主要指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以便参与其它活动或交流,如人们每天上班工作,学生上学,顾客去商店购物,把物资运送到某地区进行商业活动等,这些都是属于运输需求。
经济学家已经给不同形状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下了定义,价格弹性是衡量与价格变化率有关的需求量的变化率。
通常,需求函数表示如下:)(P D Q = 某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可定义为: QP dP dQ p =ε式中:εp -----需求的价格弹性; P-----价格; Q-----需求量; D (P )----需求函数; 详细内容参第六章通常,交通运输系统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地面运输系统1)公路运输系统 2)铁路运输系统3)城市公共运输系统 2.水上运输系统1)内河航运系统 2)沿海航运系统3)远洋航运系统3.航空运输系统1)国内航空运输系统2)国际航空运输系统4.管道运输系统1)油类管道运输2)天燃气管道运输3)其它管道运输二、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正因为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的任何一项设备单独存在都不能实现其运输功能,并且单靠交通运输系统本身也不可能促成经济的发展。
(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5c8f82cb0717fd5360cdcc1.png)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e45c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d.png)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通过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流动与管理,以及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化的运输网络。
这一体系旨在实现高效运营和服务质量保障,以及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导向。
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人们、货物和信息的快速、便捷、安全和可持续的流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并阐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定义与背景,为后续内容建立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第一个特征- 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与协调,在此过程中会引入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紧接着,我们会着重论述第二个特征- 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流动与管理,并提供几个典型示例来说明其重要性及应用情况。
随后,我们将探讨第三个特征- 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系统,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接着,我们将讨论第四个特征- 高效运营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并列举几种方案来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我们会详细阐述第五个特征- 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导向,强调其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五个特征,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通过对每个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解释,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原理、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为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展望,并思考如何应对相关挑战。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
2. 主体内容:2.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定义与背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协调和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和管理,实现高效、便捷、安全的货物和人员流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跨地域和跨国际间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加。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a1ccf1f705cc175527097b.png)
交通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支付能力的旅客与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需求结构的内容:需求的空间分布、需求的时间分布、需求的客货结构。
运输供给: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运输供给的特点:运输产品不可储存性、运输供给的整体性、运输供给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运输生产的时空差异性、运输供给的外部性。
影响运输供给的主要因素:经济,政治、政策,技术。
影响货运需求价格弹性:货物价值、货物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工业布局、具体运输方式线路方向。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运输成本、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考察时间的长短。
客货运量预测方法:定性、定量(指数平滑、线性回归、时间趋势外推法、投入产出法、产运系数法)区域经济: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以区内外经济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区域交通:在某一区域由承担其客货运输任务的各种运输设备、资源、人员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构成的整体。
系统工程: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方法。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调试更新系统分析:建模、预测、优化、仿真、评价有关方面定性定量为选择最优或满意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基本方法。
系统分析要素:问题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环境分析意义:系统分析资料来源问题来源环境提供外部约束系统评价基础目标分析目的:论证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层次性一致性获得目标分析结果目标集结构分析:系统目的功能认识要素集分析相关性分析阶层性整体性交通运输经济意义:促进分工、大工业规模经济实现在经济发展中起突出作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现代社会生存基础构成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先驱改变资源分配降低物价现代运输业的多种属性运输化: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工业化和大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交通运输系统结构:运输方式设备运输网生产布局:物质生产部门空间分布组合形式区域间经济联系运输布局:线路站土木建筑相关技术设备运输工具组成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运输布局主要内容:历史现状分析规律方法方案运输布局影响因素:经济自然技术社会生态环境原则: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与生产布局人口布局适应科学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结合政治国防需要步骤:确定目标分析约束条件建立布局模型模型优化选择方案评价调查研究内容:运输需求现状经济发展规划运输方式发展规划规划:一定范围总体战略部署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具体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发展方向地域空间分布规划任务:查明现状需求分析确定发展方向拟定规模选择各运输方式适用地区进行合理组织分布规划目的:改进运输系统建立内部分配资源的标准通道形成因素:地理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工业户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政策城市化进程需要通道功能意义:运输网骨干完善综合运输网,各种方式协调发展大交通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投资少效益高通道选择应考虑:运输方式选择与分工线路能力的适应性新建改扩建比较选择通道系统能力形成:运输方式内部综合运输能力运输方式间能力协调国际借口通道能力协调组织管理与设备协调枢纽系统特征:功能目标统一性构成结构复杂环境关系密切子系统要素协调是重要内容子系统发展不平衡自组织自适应枢纽配置原则:服从路网布局规划枢纽内运输方式协调优势发挥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其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5b09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c.png)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首先,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系统分析中,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边界和范围。
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个交通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设施、设备、车辆、人员等。
我们需要界定出我们所关注的范围,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我们可以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构组成方面,交通运输系统可以从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组织等多个层次进行划分。
功能特征方面,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运输、服务、安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特点。
第三,我们可以运用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交通流的分布、交通拥堵的形成与演变、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预防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可以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评价和优化分析。
评价分析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优化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找使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的决策方案。
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优化分析可以应用于路网规划、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调度等方面,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特点,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从而推动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
![最新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7006a0783e0912a3162a18.png)
系统分析重点第一章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异:(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第二章1.系统分析的概念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3.系统分析的要素(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
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
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一至四讲)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一至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e63e65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4.png)
第三节 系统环境分析
一、系统环境分析的意义
1、问题的来源 2、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 3、环境提供外部约束 4、系统评价的基础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 1、物理和技术环境
事物属性所产生的联系而构成的因素以及处理问题 中的方法性因素。 ① 现存系统
新系统与现存系统的并存性和协调性 改进或新建系统的数据来源 现存系统指标是改进、新建系统评价的基础 利用现存系统推广新技术 ② 技术标准 遵循效能性标准,对系统分析和设计具有约束作用。
间的关系,建立方案的模型。 6 根据方案费用的多少和效果优劣,找出最优方案。
1、目标(目的)
系统的总目标,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 要求:必要的、有根据的、可行的
2、调查、收集资料 3、替代方案
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劣,能进行 对比的方案.
4、指标
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
③ 科技发展因素 是否? 有可用的科技成果或新的发明出现 是否? 有新的加工技术或工艺方法出现 是否? 有新的维修、安装、操作方法出现
④ 自然环境 包括地理、矿产资源、气象、生态关系等。 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 线路港站的布局; 线路港站的建设标准、投资; 运营成本。
2、经济和经营管理环境
影响系统经营状态和经济过程的因素 ① 外部组织机构 ② 政策(政府、企业内部) ③ 政府作用 ④ 经营管理活动
三、系统相关性分析
相关关系描述:空间结构、排列顺序、时间序列、 数量比例、信息传递方式、组织形式、操作程序等。
以二元关系为基础,用0-1矩阵表示。
四、系统阶层性分析
1、内容:阶层数、层间关系、层内要素数量、要 素分布等。 2、解决的问题:
系统分层及各层组成,规模合理性。 合理性表现: 传递物质信息能量的效率、质量、费用; 功能单元的合理结合和归属问题。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3abb0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5.png)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分析1.1.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一般属性:一般属性:1.1.1.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2.2.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3.3.相关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
相关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
4.4.4.阶层性:阶层性: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表述不同层次结构,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
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
5.5.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统中的。
统中的。
6.6.6.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与外界环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变化。
之间的变化。
思想或观点:1.1.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2.;2.;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3.;3.;3.多种方法综合作用多种方法综合作用的观点的观点;4.;4.;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2.2.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1.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2.2.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的控制作用是按照一定优先和从属关系安排的决策单元来实现的。
如铁路运输系统(2)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是按子系统的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的控制单元,他们之间可以有有限的信息交换。
如海运港口系统的管理。
(3)分散控制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的某一子集进行操作和处理,各自都有独立的控制目标。
如公路、内河的控制管理。
14、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特点:(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的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时间的连续性(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和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18、根据运输网的线路功能结构可分为: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
19、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科、决策科学。
20、生产布局: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分布、结合形式。
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等。
21、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线以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
22、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快速、准确、经济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服务。
2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2)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3)技术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24、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1)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要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用,并要与工农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2)要以科学的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它所担负的客、货运量的多少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它需求的数量尺度(3)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4)要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保证交通运输枢纽有规律地、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5)交通运输布局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6)交通运输布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7)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的需要。
25、交通运输布局的步骤:(1)确定交通运输布局的目标(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约束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3)建立交通运输布局模型(4)对模型进行优化选择(5)对交通运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
26、交通运输布局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线性规划法。
27、调查研究的内容:(1)弄清现状,即弄清现有运输能力的状况(运输线路的长度、流量和运量的构成特点、技术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设备使用情况、有无后备能力等)(2)弄清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3)弄清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方案。
28、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多方案的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一套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分配资源的明确标准,并为此提供一个总体的指导。
29、交通运输规划是一种战略部署,主要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原则、规模、速度、布局和部门结构等问题。
30、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1)查明所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现有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特点、工农业布局状况,从而确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2)确定规划区内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包括运输系统总的发展方向和各个运输部门的发展方向),拟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合理规模(3)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地区并进行合理组织和布局31、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规划的内容:(1)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方向、性质、规模)(2)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规划(空间分布)(3)各专项工程的规划32、交通运输规划总体评价的一般原则:(1)遵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原则(2)遵循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3、交通运输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支付能力的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34、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运输的结构。
35、运输供给: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36、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系统内所有设备合理匹配,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组织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客货输送能力。
37、运输供给的特点:(1)有效供给范围大(2)短期价格弹性大(3)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4)一定的不可分性(5)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6)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7)使用者行为影响供给特征。
38、交通运输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不一样,因此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需求的复杂性和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9、运输需求的满足是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运输企业的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40、运输供给是由三个主要供给元素决定的:运输系统的特征、对运输环境的影响、运输消耗。
41、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4)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5)运输服务质量(6)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7)经济体制的影响42、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3)运输网的数量与质量(4)运价水平的变动(5)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影响43、客流密度: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人公里每公里44、客流分布:在各个地域之间的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的流量、流向、旅客构成、旅行距离。
(公务客流、新定居地与原居住地之间的大宗客流、节假日客流、市郊客流、旅游客流)45、客流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交通线上的客流密度的时间、方向和区段的差异(1)时间不均衡系数(2)日间不均衡系数(3)季节不均衡系数(4)方向不均衡系数(5)路线不均衡系数46、客流变化的特点:(1)主要通道客运量增长迅速,能力紧张(2)客流结构发生变化(3)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客流成为重要部分(4旅行距离总体上呈增加趋势(5)客流的不均衡性突出47、运输供给特征的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运输产品价格、运输成本(1)技术(运营成本、能力、速度)(2)运营策略(3)政策机构的要求和限制(4)使用者行为48、运输系统的平衡包括以下几个平衡:运输市场均衡、用户均衡、运输经营者均衡、供需均衡49、市场均衡分析中运价和运量的关系:DD表示需求曲线,SS表示供给曲线。
需求本身与运价的变化相反,供给量的变化与运价的变化相同。
E表示当价格为EQ=OP时,供给者愿意供给的能力和使用者需求的交通量恰好相等,达到均衡状态。
运价大于均衡运价时,S大于D,能力过剩,当运价低于均衡运价时,D 大于S,能力紧张。
50、运输短缺在宏观控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短缺作为供给约束,制约经济的增长(2)短缺作为非价格信号影响着运输的投入(3)运输短缺作为一个局部信号,会引起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
51、交通运输需求的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客运需求与货运需求的表现)(3)派生性(4)空间特定性(流向、流量)(5)时间特定性(流时、流速)(6)部分可替代性52、运输需求的表征: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53、客运需求的产生:(1)生产性旅行需求(2)消费性旅行需求54、货运需求的产生:(1)自然资源和地区分布不均衡(2)生产力与消费群体分离(3)地区间商品差异性55、交通运输通道: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