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习题解答-第3章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习题课-谓词逻辑
求下述在I下的解释及其真值 求下述在 下的解释及其真值: 下的解释及其真值 ∀x∃y(F(f(x))∧G(y,f(a))) ∃ ∧ ⇔∀xF(f(x))∧∃ ∧∃yG(y,f(a)) 解 ⇔∀ ∧∃ ⇔F(f(2))∧F(f(3))∧(G(2,f(2))∨G(3,f(2))) ∧ ∧ ∨ ⇔1∧0∧(1∨0)⇔0 ∧ ∧ ∨ ⇔
7
练习3 练习
(1)∀xF(g(x,a),x) ∀ ∀x(2x=x) (2) ∀x∀y(F(f(x,a),y)→F(f(y,a),x)) ∀ → ∀x∀y(x+2=y→y+2=x) ∀ → (3) ∀x∀y∃zF(f(x,y),z) ∀ ∃ ∀x∀y∃z(x+y=z) ∀ ∃ (4) ∃x∀y∀zF(f(y,z),x) ∀ ∀ ∃x∀y∀z(y+z=x) ∀ ∀ (5) ∃xF(f(x,x),g(x,x)) ∃x(x+x=x⋅x) ⋅ 假 假 真 假 真
习题课-谓词逻辑 习题课 谓词逻辑(1) 谓词逻辑
主要内容 个体词、谓词、 个体词、谓词、量词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一阶语言L: 原子公式、 一阶语言 :项、原子公式、合式公式 公式的解释
量词的辖域、指导变元、 量词的辖域、指导变元、个体变项的自由出现与约 束出现、闭式、 束出现、闭式、解释
公式的类型
19
练习4( 练习 (续)
证明: 证明:用归谬法 (1) ¬∃ ¬∃x(F(x)∧G(x)∧¬ ∧¬H(x)) ∧ ∧¬ (2) ∀x¬(F(x)∧G(x)∧¬ ∧¬H(x)) ¬ ∧ ∧¬ (3) ¬(F(y)∧G(y)∧¬ ∧ ∧¬H(y)) ∧¬ (4) G(y)→ ¬F(y)∨H(y) → ∨ (5) ∀x(F(x)→G(x)) → (6) F(y)→G(y) → (7) F(y) → ¬F(y)∨H(y) ∨ 论 结论否定引入 (1)置换 置换 (2)∀− ∀− (3)置换 置换 前提引入 (5)∀− ∀− (4)(6)假言三段 假言三段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3-5.1 列出所有从X={a,b,c}到Y={s}的关系。
解:Z 1={<a,s>}Z 2={<b,s>} Z 3={<c,s>}Z 4={<a,s>,<b,s>} Z 5={<a,s>,<c,s>} Z 6={<b,s>,<c,s>}Z 7={<a,s>,<b,s>,<c,s>}3-5.2 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系。
解 因为在X 中的任何二元关系都是X ×X 的子集,而X ×X=X 2中共有n 2个元素,取0个到n 2个元素,共可组成22n 个子集,即22|)(|n X X =⨯℘。
3-5.3 设A ={6:00,6:30,7:30,…, 9:30,10:30}表示在晚上每隔半小时的九个时刻的集合,设B={3,12,15,17}表示本地四个电视频道的集合,设R 1和R 2是从A 到B 的两个二元关系,对于二无关系R 1,R 2,R 1∪R 2,R 1∩R 2,R 1⊕R 2和R 1-R 2可分别得出怎样的解释。
解:A ×B 表示在晚上九个时刻和四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节目表。
R 1和R 2分别是A ×B 的两个子集,例如R 1表示音乐节目播出的时间表,R 2是戏曲节日的播出时间表,则R 1∪R 2表示音乐或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和戏曲一起播出的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节目表以及戏曲节目表,但不是音乐和戏曲一起的节日表,R 1-R 2表示不是戏曲时间的音乐节目时间麦。
3-5.4 设L 表示关系“小于或等于”,D 表示‘整除”关系,L 和D 刀均定义于解:L={<1,2>,<1,3>,<1,6>,<2,3>,<2,6>, <3,6>,<1,1>,<2,2>,<3,3>,<6,6>}D={<1,2>,<1,3>,<1,6>,<2,6>,<3,6>,<1,1>,<2,2>,<3,3>,<6,6>} L ∩D={<1,2>,<1,3>,<1,6>,<2,6>,<3,6>,<1,1>,<2,2>,<3,3>,<6,6>}3-5.5对下列每一式,给出A 上的二元关系,试给出关系图:a){<x,y>|0≤x ∧y ≤3},这里A={1,2,3,4};b){<x,y>|2≤x,y ≤7且x 除尽y ,这里A ={n|n ∈N ∧n ≤10}c) {<x,y>|0≤x-y<3},这里A={0,1,2,3,4};d){<x,y>|x,y 是互质的},这里A={2,3,4,5,6}解:a) R={<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3,3>,} 其关系图b) R={<2,0>,<2,2>,<2,4>,<2,6>,<3,0>,<3,3>,<3,6>, <4,0>,<4,4>, <5,0>,<5,5>,i m 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a)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b)若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R2也是反自反的;c)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d)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3.5 前束范式
§3.6 谓词逻辑的推理
4
谓词与量词
个体词(individual)是一个命题里表示思维
对象的词,表示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
具体的、确定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常项,一般用
a, b, c 表示
抽象的、不确定的个体词称为个体变项,一般
用 x, y, z 表示
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称作个体域或论域
那么在解释2下该命题是真命题。
24
谓词公式及分类
类似于命题逻辑,也可以对谓词逻辑
公式进行分类:
设 A 为一个谓词公式,若 A 在任何解
释下真值均为真,则称 A 为普遍有效
的公式或逻辑有效式(logically valid
formula)
例
(x)
(P(x)∨P(x))
(x) P(x) P(y)
第三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及应用》
第三章 谓词逻辑
苏格拉底三段论:
凡是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p∧q r
重言式?正确的推理?
2
第三章 谓词逻辑
为了克服命题逻辑的局限性,引入了
3
谓词和量词对原子命题和命题间的相
互关系做进一步的剖析,从而产生了
为谓词。这是一元(目)谓词,以
P(x), Q(x), …表示。
例
Human
(Socrates)
Mortal (Socrates)
7
谓词与量词
如果在命题里的个体词多于一个,那
么表示这几个个体词间的关系的词称
作谓词。这是多元(目)谓词,有 n
个个体的谓词 P(x1, …, xn) 称 n 元(目)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第二部分集合、矩阵、关系和函数集合论是处理集合,函数和关系的数学理论。
集合包括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集合,元素和成员关系。
在大多数现代数学公式中,集合论提供了一种描述数学对象的语言。
集合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还可表示和处理非数值计算,如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
集合论,逻辑和一阶逻辑构成了数学公理化的基础。
同时,函数和关系是基于集合的映射,它们是满足某些属性的特殊集合。
接下来,我们将在两个单独的章节中介绍它们。
集和矩阵将在第3章中介绍,而关系和函数将在第4章中介绍。
第三章集合和矩阵3.1 集合3.1.1 集合概念集合没有确定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
例如,N代表是自然数集合,Z代表是整数集合,R代表是实数集合。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内元素。
若元素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元素a属于集合A;若元素a不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a不属于集合A。
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种,下面给出定义。
表示集合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1. 列举法当集合是有限集合时,可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逗号隔开各元素,并用花括号把所有元素括起来。
这种表述方式为列举法。
例如:S1={a, b, c, d, e, f},S2={a, b, b, c, d, e, f},S3={ d, e, a, b, c, f}上述三个集合S1、S2和S3是相同集合,尽管有重复元素。
且集合元素之间没有次序关系。
一个集合可以作为另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S1={a, b,{ c, d, e, f }}集合S1包含元素a, b和{ c, d, e, f }。
因为{ c, d, e, f }是集合S1中的元素,故可记为:{}∈。
,,,c d e f A以上给出的集合实例都是有限集合。
当集合是无限集合时,无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可先列出一部分元素,若剩余元素与已给出元素存在一定规律,那剩余元素的一般形式很明显可用省略号表示。
离散数学讲义第三章谓词逻辑.ppt
题函数。 例如 H(x),L(x,y,z)均是简单命题函数。
(P(x,y)∨L(x,y,z)) P(y, x)是一复合命题函数
在命题函数中,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称为个体域。
例4 P(x,y)表示“2 x+y=1”,若x,y的个体域为正整数集,
则总是假;
若x,y的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则y=1―2x,对任意的有理数k , 在x= k,y =1―2k时,P( k,1―2k)为真。
6
三、量词和全总个体域
1.量词
使用前面介绍的概念,还不足以表达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命题。
例如:对于命题 “ 所有的正整数都是素数 ”
和 “ 有些正整数是素数 ” 仅用个体词和谓词是很难表达的。 量词 在命题里表示数量的词。
(1) 全称量词
“ x” x D(x),
7
如“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可表示为 x的个体域为全体人的集合。
15
3.4 变元的约束
例1 令 P(x, y):“ x<y ”,Q(x):x是有理数;F(x):
x可以表示为分数。判断下列式子那些是命题函数,那些 是命题? P(x, y) P(x, y)∧ Q(x) Q(x) → F(x)
x(Q( x) F ( x))
例2 令H(x):x是人;M(y):y是药;S(x,y):x对y过敏。判断:
3.1、 3.2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命题函数和量词 3.3 ~ 3.5 谓词演算的合适公式; 变元的约束 ; 谓词公式的解释 3.6 谓词演算的永真式 3.7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1
3.1、3.2 谓词、命题函数和量词 例 判断下述论断的正确性
“苏格拉底三段论” : 凡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类似的例子 还有许多。 例如: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3
2-7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⑵ 全称推广规则(UG规则) A(y)⇒(∀x)A(x) 此式成立的条件是: ① y是个体域中任一个体且对y,A(y)为真。 ② x是不出现在A(y)中的个体变元。 例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R,G(x,y)表示x>y,设A(y)⇔(∃x)G(x,y),显然 A(y)满足条件①,一定能推出: (∀z)A(z)⇔(∀z)(∃x)G(x,z)⇔(∀z)(∃x)(x>z), 这是一个真命题。若推成 (∀x)A(x)⇔(∀x)(∃x)G(x,x)⇔(∀x)(∃x)(x>x), 就产生了错误,因为这是一个假命题。错误的原因是违背了条件②。
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
7 多个量词的使用 ⑴ 约定:(∀x)(∀y)A(x,y)表示(∀x)((∀y)A(x,y)) ⑵ 一般地说,多个量词相连时,同名量词是无序的,即改变它们 的次序,命题真值不变。异名量词是有序的,即改变它们的次序,命 题真值发生变化。对后者作如下的说明: 令 A(x,y)表示x+y=10,个体域为整数集合I。 (∀x)(∃y)A(x,y)表示对任一整数x,存在整数y,使x+y=10。 这是一个真命题。 (∃y)(∀x)A(x,y)表示存在整数y,对任一整数x,有x+y=10。 这是一个假命题。
2-6 前束范式
定义2-6.1一个公式,如果量词均在全式的开头,它们的作用域延伸到 整个公式的末尾,则称为前束范式。 根据这个定义前束范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v1)(□v2) …(□vn)A 其中:□是∃或∀,vi是个体变元,i=1,…,n,A是不含量词的谓词公式。 例 (∀x)(∀y)(F(x)∨G(y)→L(x,y)) (∀y)(∀x)(∃z)(¬H(x,y)∧F(x)→L(x,z)) (∀x)F(x)∨(∀y)(G(y)→L(x,y)) (∀y)(∀x)(¬H(x,y)∧F(x))→(∃z)L(x,z) 都不是前束范式。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3章)
( A B C) ( A B) ((A B) ( A B)) (C ( A B))
= (C ( A B)) C ( A B). 易 见 , C (A B) C, 但 不 一 定 有 C (A B) C.如 令 A B C {1}.时,等式(4)不为真。类假地,等式(5)的左 边经化简后得 (A C) B ,而 (A C) B 不一定恒等于 A-C。 3.17 (1)不为真。(2),(3)和(4)都为真。对于题 (1)举反例如下:令 A {1}, A {1}, B {1,4},C {2}, D {2,3}, 则 A B 且 C B ,但 A C B D ,
这是 S T 的充公必要条件,从而结论为真. 对 于 假 命 题 都 可 以 找 到 反 例 , 如 题 (2) 中 令 S {1,2},T z{1}, M {2}即可;而对于题(5),只要 S 即可. 3.9 (2),(3)和(4)为真,其余为假. 3.10 (1) A {0,1,2}. (2) A {1,2,3,4,5} (3) A {1} (4) A { 0,0 , 0,1 1,0 , 0,2 , 1,1 , 2,0 , 0,3 ,
A B .
(4)易见,当 A=B 成立时,必有 A-B=B-A。反之,由 A-B=B-A 得
( A B) B (B A) B
化简后得 B A ,即 B A,同理,可证出 A B ,从而 得到 A=B。
3.18 由| P(B) | 64 可知|B|=6。又由| P(A B) | 256 知| A B | 8 , 代入包含排斥原理得
{,{1},{2},{1,2}}}.
(4) P( A) {,{{1}},{{1,2}},{{1}},{{1,2}} (5) P( A) {,{1},{1},{2},{1,1},{1,2}{1,2}{1,1,2}. 分析 在做集合运算前先要化简集合,然后再根据题目 要求进行计算.这里的化简指的是元素,谓词表示和集合公 式三种化简. 元素的化简——相同的元素只保留一个,去掉所有冗余 的元素。 谓词表示的化简——去掉冗余的谓词,这在前边的题解 中已经用到。 集合公工的化简——利用简单的集合公式代替相等的 复杂公式。这种化简常涉及到集合间包含或相等关系的判别。 例如,题(4)中的 A {{1,1},{2,1},{1,2,1}}化简后得 A {{1},{1,2}}, 而题(5)中的 A {x | x R x3 2x2 x 2 0} 化 简为 A {1,1,2}。 3.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离散数学 第3章 谓词逻辑
例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人都爱美; (2) 有人用左手写字 分别取(a) D为人类集合,(b) D为全总个体域。
解:(a) (1) 设G(x): x爱美,符号化为 x G(x) (2) 设G(x): x用左手写字,符号化为 x G(x)
(b) 设F(x): x为人,G(x): 同(a)中
如 F(x,y):x与y有关系F P(x,y,z):xy<z;…
0元谓词: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 如 L(a,b),0元谓词常项都是命题
注:单独的个体或谓词不能构成命题。
5
例 ①“苏格拉底是人”
个体a“苏格拉底”,谓词F“是人” F(x),x=a
②“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个体a“北京”、b“中国” 谓词F“…是…的首都”
及相应的指导变项,替换成公式中没有出现过的个体 变项符号,其余部分不变,所得公式与原来的公式等值。 3.代替规则:
将公式中某个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的所有出现用 公式中未出现过的个体变项符号代替,其余部分不变, 所得公式与原来的公式等值。
18
例 将xF ( x, y, z) yG( x, y, z) 化成与之等值的公式, 使其没有既是约束出现又是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
解:个体变项x,y,z中,x,y都是既约束出现又自由出现 的个体变项,只有z仅自由出现。 原式 tF (t, y, z) yG( x, y, z) (换名规则) tF (t, y, z) wG( x, w, z) (换名规则)
还可以如下演算,也可以达到要求。 原式 xF ( x,t, z) yG( x, y, z) (代替规则)
(3) x F(f (x,y),g(x,z)) x(x+1=2x) (真命题)
22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内容导航
CONTENTS
第 3章 谓词逻辑
7
1 历史人物 学习要求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3.2 谓词公式与解释 3.3 谓词公式的标准型——前束范式 3.4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3.5 谓词逻辑的应用 3.6 作业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第 3章 谓词逻辑
8
命题是具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句,从语法上分析,一个陈述句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学习要求
重点
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2 谓词公式的解释 3 特性谓词识别与翻译 4 基本等价规律 5 量词去掉/添加规则 6 谓词逻辑的推理
第 3章 谓词逻辑
6
难点
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2 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3 谓词翻译的两条原则 4 合式公式的解释 5 量词去掉/添加规则的正确使用
历史人物
第 3章 谓词逻辑
4
1848-1923,德国数学家、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1906-1978,美籍奥地利数学家、逻 辑学家和哲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 逻辑学家之一
内容导航
CONTENTS
第 3章 谓词逻辑
5
1 历史人物 学习要求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3.2 谓词公式与解释 3.3 谓词公式的标准型——前束范式 3.4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3.5 谓词逻辑的应用 3.6 作业
(x)(P(x)∧C(x))
谓词符号
变量符号
提出问题
第 3章 谓词逻辑
22
符号化“李兰的母亲是高级工程师”
设M(x,y):x是y的母亲,
设g(x):x的母亲;
P(x):x是高级工程师;
P(x):x是高级工程师;
离散数学CH03_谓词逻辑(1)
3.1 个体、谓词和量词
实例
• 符号化下列命题: 1)所有的人都是要呼吸的。 2)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3)所有的人都要呼吸,并且每个学生都要考试。
解
(2) (1) (3) P(x): M(x):x x 是学生, 是人, x(M(x) →H(x)) Q(x): H(x):x x要呼吸, 要参加考试, x(P(x) →Q(x)) ( ( x) x) (P(x) (M(x) → →Q(x)). H(x)).
3.1 个体、谓词和量词
个体词
• 设 R(x) :“ x 是大学生”, • 如果 x 的个体域为: – “某大学里的学生”,则 R(x) 是永真式。 – “某单位里的职工”,则 R(x) 对一些人为 真,对另一些人为假。
3.1 个体、谓词和量词
谓词
• 谓词——表示个体词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 谓词常项:表示具体性质或关系的谓词,如 F(a) :a是人。 谓词变项:表示抽象的、泛指的性质或关系的谓词 ,如 F(x):x具有性质F。
为止,认为原子命题是不能再分解的,仅仅研
究以原子命题为基本单位的复合命题之间的逻 辑关系和推理。这样,有些推理用命题逻辑就 难以确切地表示出来。
谓词逻辑研究内容
• 在命题逻辑中, 命题演算的基本单位是命题, 不再对原子命题进行分解, 故无法研究命题的 语法结构、成分和内在的逻辑特性。
例: p:人总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r: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p q → r不是重言式
3.1 个体、谓词和量词
对于给定的命题,当用表示其个体的小写字母和表示其 谓词的大写字母来表示时,规定把小写字母写在大写字 母右侧的圆括号( )内。 例如,在命题“张明是位大学生”中,“张明”是个体 ,“是位大学生”是谓词,它刻划了“张明”的性质。 设S:是位大学生,c:张明,则“张明是位大学生”可 表示为S(c),或者写成S(c):张明是位大学生。又如, 在命题“武汉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中,武汉、北京和 广州是三个个体,而“„位于„和„之间”是谓词,它 刻划了武汉、北京和广州之间的关系。设P:„位于„ 和„之间,a:武汉,b:北京,c:广州,则P(a,b, c):武汉位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谓词逻辑复习题答案
证明:⑴
⑵
⑴()
⑶
⑷
⑵,⑶(拒取式)
⑸
⑹
⑸()
⑺
⑻
⑹,⑺(假言推理)
⑼
⑷,⑻(合取式).
4、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证明:⑴
⑵ ⑴()
⑶
⑷ ⑶()
⑸ ⑷(逆反律)
⑹ ⑵,⑸(假言三段论)
⑺ ⑹().
5、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证明:⑴
⑵ ⑴()
⑶
⑷ ⑶()
⑸ ⑵,⑷(拒取式)
⑹
⑺ ⑹()
⑻ ⑸,⑺(析取三段论)
8、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证明:⑴
⑵ ⑴() ⑶ ⑷ ⑴,⑶(假言推理) ⑸ ⑷() ⑹ ⑵(加法式) ⑺ ⑸,⑹(假言推理) ⑻ ⑺(). 9、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 证明:⑴ (附加前提) ⑵ ⑴() ⑶ ⑷ ⑶() ⑸ ⑵,⑷(假言推理)
⑹ ⑸()
⑺.
10、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
证明:⑴ (附加前提)
. 4、若个体域,:,:,:,:, 则谓词公式为真吗?为什么? 答:为真;
. 5、谓词公式为真吗?为什么? 答:不为真;设个体域:实数域,:, 则. 6、谓词公式为真吗?为什么? 答:为真; . .
四、证明题(每题10分)
1、求证:.
证明:左
右.
2、设个体域,求证:.
证明:左
右.
3、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⑼ ⑻().
6、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
证明:⑴
⑵ ⑴(德.摩根律) ⑶ ⑵(蕴含表达式) ⑷ ⑶(量词否定) ⑸ ⑹ ⑷,⑸(拒取式) ⑺ ⑹(量词否定) ⑻ ⑺(德.摩根律) ⑼ ⑻(蕴含表达式) . 7、用逻辑推理规则证明: . 证明:⑴ ⑵ ⑶ ⑴,⑵(假言推理) ⑷ ⑴() ⑸ ⑹ ⑸() ⑺ ⑶() ⑻ ⑹(加法式) ⑼ ⑺,⑻(假言推理) ⑽ ⑷,⑼(合取式) ⑾ ⑽() ⑿ ⑾().
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详细答案
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详细答案3.9解:符号化:p:a是奇数.q:a是偶数.r:a能被2整除前提:(p→¬r),(q→r)结论:(q→¬p)证明:方法2(等值演算法)(p→¬r)∧(q→r)→(q→¬p)⇔(¬p∨¬r)∧(¬q∨r)→(¬q∨¬p)⇔(p∧r)∨(q∧¬r)∨¬q∨¬p⇔((p∧r)∨¬p)∨((q∧¬r)∨¬q)⇔(r∨¬p)∨(¬r∨¬q)⇔¬p∨(r∨¬r)∨¬q⇔1即为成佛该式为重言式,则原结论恰当。
方法3(主析取范式法)(p→¬r)∧(q→r)→(q→¬p)⇔(¬p∨¬r)∧(¬q∨r)→(¬q∨¬p)⇔(p∧r)∨(q∧¬r)∨¬q∨¬p⇔m0+m1+m2+m3+m4+m5+m6+m7所述该式为重言式,则结论推理小说恰当。
3.10.解:符号化:p:a就是负数.q:b就是负数.r:a、b之四维负前提:r→(p∧¬q)∨(¬p∧q)结论:¬r→(¬p∧¬q)方法1(真值法)证明:方法2(主析取范式法)证明:(r→(p∧¬q)∨(¬p∧q))→(¬r→(¬p∧¬q))⇔¬(¬r∨(p∧¬q)∨(¬p∧q))∨(r∨(¬p∧¬q))⇔r∨(¬p∧¬q)⇔m0+m2+m4+m6+m7只不含5个极小项,课件完整不是重言式,因此推理小说不恰当3.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解:③:①②谓词三段论⑤:③④谓词三段论⑦:⑤⑥假言推理小说3.12.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离散数学测验题——谓词逻辑答案
离散数学测验题(谓词逻辑部分)一、符号化下列命题。
(20分,每题10分)1. 任何两个不同的人都性格不相同。
解:设F(x):x是人,H(x,y), x与y相同丄(x,y): x与y性格相同则原命题对应的谓词公式为:-x(F(x)厂y(F(y) -H(x,yH 1L(x,y)))或-x-y(F(x) F(y) ~H(x,y) ‘-L(x,y))2. 尽管有些人爱吃西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西瓜。
解:设M(x): x是人,C(x): x爱吃西瓜,则原命题可以表示为前后两个原子命题之间的合取,有些人爱吃西瓜”可以表示为:x M (x) C(x);不是所有人都爱吃西瓜”可以表示为--X M (x) 、C(x),或者x M(x) -C(x)则原命题对应的谓词公式为:x M (x) C(x) x M (x)-; C(x),或者x M(x) C(x) x M (x) -C(x)二、说明下列推理的有效性。
(45分,每题15分)1. 乌鸦是黑色的,天鹅不是黑色的;所以,天鹅不是乌鸦。
解:设B(x): x是乌鸦,M(x): x是天鹅,F(x): x黑色的。
则此推理可以表示为:-x B(x)—;F(x) , -x M (x) —;| F(x) = - x M(x)—;「B(x).证明:(1) -x ( M ( x ) —? F ( x )) P规则⑵ M ( y ) —? F ( y ) US(1)⑶-x ( B( x ) — F ( x )) P规则WB( y ) —F ( y US(3)(5)? F ( y ) —?y ) (4)假言易位⑹ M ( y ) -B?( y ) (2)(5)假言三段论⑺—x( M( x ) -B?( x )) UG(6),证毕。
利用反证法证明:12(I) 一- x M (x) ,—B(x),⑵ x M(x) B(x), (3)M(c)B(c),⑷ M(c),(5)B(c),⑹-x M (x) ‘ —F (x), ⑺M(c)》-F(c), (8) -F(c), (9) -x B(x) > F(x), (10) B(c) > F(c), (II) F(c), 与(8)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离散数学答案 第三章 谓词逻辑
第三章 谓词逻辑习题3.11.解 ⑪个体:离散数学;谓词:…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⑫个体:田亮;谓词:…是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
⑬个体:大学生;谓词:…要好好学习计算机课程;量词:所有。
⑭个体:推理;谓词:…是能够由计算机来完成的;量词:一切。
2. 解 ⑪设)(x F :x 是舞蹈演员;a :小芳。
命题符号化:)(a F 。
⑫设)(x F :x 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a :苏格拉底。
命题符号化:)(a F 。
⑬设)(x F :x 作完了他的作业家;a :张三。
命题符号化:)(a F 。
⑭设)(x F :x 身体很好;a :我。
命题符号化:)(a F 。
3.解 ⑪选取个体域为整数集合。
设)(x F :x 的平方是奇数;)(x G :x 是奇数。
命题符号化:)()(x G x F →。
⑫选取个体域为所有国家的集合。
设)(x F :x 在南半球;)(x G :x 在北半球。
命题符号化:)()(x xG x xF ∃∧∃。
⑬选取个体域为所有人的集合。
设)(x F :x 在中国居住;)(x G :x 是中国人。
命题符号化:))()((x G x F x ⌝→⌝⌝∀⑭选取个体域为所有人的集合。
设)(x M :x 是艺术家;)(x F :x 是导演;)(x G :x 是演员。
命题符号化:∃x (M (x )∧F (x )∧G (x ))。
⑮选取个体域为所有猫的集合。
设M (x ):x 是好猫;F (x ):x 捉耗子。
命题符号化:∃x ⌝M (x )∧∀x (F (x )→M (x ))。
4.解 ⑪①设)(x F :x 喜欢开汽车;)(x G :x 喜欢骑自行车。
命题符号化:)()(x xG x xF ∃∧∃。
②设)(x F :x 喜欢开汽车;)(x G :x 喜欢骑自行车;)(x M :x 是人。
命题符号化:))()(())()((x G x M x x F x M x ∧∃∧∧∃。
⑫①设)(x F :x 必须学好数学。
离散数学第三章谓词逻辑习题答案
A
C
习题三
14.
下面证明有效吗? (x)[x A B] (x)[x A x B] (x)[x A x B] (x)[x A B] (x)[x A B] 答: 原证明无效. 因为(x)[x A x B] (x)[x A B]. 实际上 (x)[x A x B] (x)[~(x A x B)] (x)[x A B] (x)[x A B]
X 2 AB
等号成立的条件: A B或B A (因为若A和B没有子集关系, 必有a A– B和 b B– A, 使{a, b} 2 A B ,但{a, b} 2A B = 2 A B. 证明:X 2A 2B X 2A X 2B XAXB XAB X2A
习题三 4. 仔细区别集合中的关系符和,并 判断下列各蕴含关系的真假:
(1)Y, (2)~(5)N, (6)Y
习题三
9.证明下列各式:
(3) (A-B)-C = A –(B C) = (A –C)-B 证明: (A-B)-C = (A B) C = A B C = A –(B C) =(A C )B)= (A –C)-B (5) A (B C) = (A B ) (A C) 证明: A (B C) = A ((B-C) (C-B)) = (A B C) (A C B) = (A B C) (A B A) (A C B) (A C A) = (A B A C) (A C A B ) = (A B -A C) (A C - A B ) = (A B ) (A C)
习题三 集
16. 求A={, a, {b}}的幂
解: A={, a, {b}} 2A = {, {} , {a} , {{b}} , {,a} , {,b} , {a, {b}} , {, a, {b}}}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第3章谓词逻辑
3
(3)不是闭公式, H ( x, y) 中的 y 是自由变元。
习 题 3.3
1. 在谓词逻辑系统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需要吃饭的人。 (2) 所有无理数都是实数。 (3) 大牛与小马是同学。 (4) 高山和刘水都是大学生。 (5)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跳舞。 (6) 所有火车都比某些汽车跑得快。 解:(1) x(M ( x) P( x)) . 其中, P( x) 表示: x 需要吃饭; M ( x) 表示: x 是人。 (2) x( P( x) R( x)) . 其中, P( x) 表示: x 是无理数; R( x) 表示: x 是实数。 (3) P(a, b) . 其中, P( x, y ) 表示: x 与 y 是同学; a 表示:大牛; b 表示:小马。 (4) S (a) S (b) . 其中, S ( x) 表示: x 是大学生; a 表示:高山; b 表示:刘水。 (5) x(M ( x) D( x)) . 其中, M ( x) 表示: x 是人; D( x) 表示: x 喜欢跳舞。 (6) x(T ( x) y(C ( y) F ( x, y))) . 其中,T ( x) 表示:x 是火车;C ( y ) 表示: y 是 汽车; F ( x, y ) 表示: x 比 y 跑得快。
P( x) 表示: x 是质数; D( x) 表示: x 是偶数; G( x, y) 表示: x 整除 y .
离散数学形考任务3数理逻辑部分概念及性质
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数理逻辑部分的概念及性质判断题●含有三个命题变项P,Q,R的命题公式P∧Q的主析取范式是(P∧Q∧R)∨(P Q∧┐R).( ) 对●命题公式┐(P→Q)的主析取范式是P∨┐Q.( ) 错●命题公式┐P∧(P→┐Q)∨P为永真式.( ) 对●命题公式┐P∧(P∨Q)⇒Q成立.( ) 对●命题公式┐P∧P的真值是T.( ) 错●命题公式P→(Q∨P)的真值是T.( ) 对●设P(x):x是人,Q(x):x去上课,那么命题“有人去上课.”为∃x(P(x)→Q(x)).( ) 错●设P(x):x是人,Q(x):x学习努力,那么命题““所有的人都学习努力.”为(∀x)(P(x)∧Q(x)).( ) 错●设P:他生病了,Q:他出差了,R:我同意他不参加学习.那么命题“如果他生病或出差了,我就同意他不参加学习”符号化的结果为(P∨Q) →┐R.( ) 错●设P:我们下午2点去礼堂看电影,Q:我们下午2点去教室看书.那么命题“我们下午2点或者去礼堂看电影或者去教室看书”符号化的结果为P∨Q.( ) 错●设P:小王来学校,Q:他会参加比赛.那么命题“如果小王来学校,则他会参加比赛”符号化的结果为P→ Q.( ) 对●设P:昨天下雨,Q:今天下雨.那么命题“昨天下雨,今天仍然下雨”符号化的结果为P∧Q.( ) 对●设个体域D={1, 2, 3},A(x)为“x小于3”,则谓词公式(∃x)A(x) 的真值为T.( ) 对●设个体域D={1,2, 3, 4},A(x)为“x大于5”,则谓词公式(∀x)A(x)的真值为T.( ) 错●设个体域D={a, b},那么谓词公式∃xA(x)∨∀yB(y)消去量词后的等值式为A(a)∨B(b).( ) 错●设个体域D={a, b},则谓词公式(∀x)(A(x)∧B(x))消去量词后的等值式为(A(a)∧B(a))∧(A(b)∧B(b)).( ) 对●谓词公式┐(∀x)P(x) ⇔(∃x) ┐P(x)成立.( ) 对●谓词命题公式(∀x)((A(x)∧B(x))∨C(y))中的自由变元为x.( ) 错●谓词命题公式(∀x)(P(x)→Q(x)∨R(x,y))中的约束变元为x.( ) 对●下面的推理是否正确.( )(1) (∀x)A(x)→B(x)前提引入(2) A(y)→B(y) US (1) 错单选∀的辖域是( ).B.P(x, ●表达式(∀x)(P(x,y)∨Q(z))∧∃y (R(x, y) →∀z Q(z))中x。
离散数学 谓词逻辑 三段论 逻辑推理 例题 证明
(4)xyF(x,y)xyF(x,y)。
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
2.5.1 等价式 2.5.2 蕴涵式
2.5.1 等价式
定义2.13 设A和B是谓词公式,若AB为 逻辑有效式,则称A和B是等价的,记为AB。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基本谓词公式等价式。
2.4.2 谓词公式的分类
定义2.11 设A是一谓词公式, 如A在任何解释下都是真的,称A为永真式或 逻辑有效式; 如A在任何解释下都是假的,称A为矛盾式; 若至少存在一个解释使A为真,称A是可满足 式。
例2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
(1)xF(x)xF(x)。
(2)xF(x)(xyG(x,y)xF(x))。
定理2.8 任何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都存在。
例1 求下列公式的前束范式: (1)xF(x)∧xG(x)。 (2)xF(x)yG(x,y)。 (3)xF(x)xG(x)。 (4)xF(x)xG(x)。 (5)(xP(x)∨yQ(y))xR(x)。
1、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S)
若个体域为{a1,a2,…,an},则有下式成立: (1)xA(x)A(a1)∧A(a2)∧…∧A(an); (2)xA(x)A(a1)∨A(a2)∨…∨A(an)。
若个体域为{a1,a2,…,an},则有下式成立: (1)xA(x)A(a1)∧A(a2)∧…∧A(an); (2)xA(x)A(a1)∨A(a2)∨…∨A(an)。
例4 证明x(P(x)∨Q(x)),xP(x) ├ xQ(x)。
例5 (1)只要今天天气不好,就一定有考生不能提 前进入考场,当且仅当所有考生提前进入考场,考试 才能准时进行。所以,如果考试准时进行,那么天气 就好。
应用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谓词公式及其解释题库试卷习题及答案
§2.2 谓词公式及其解释习题2.21. 指出下列谓词公式的指导变元、量词辖域、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1)))()((y x Q x P x ,→∀(2))()(y x yQ y x xP ,,∃→∀ (3))())()((z y x xR z y Q y x P y x ,,,,∃∨∧∃∀解 (1)x ∀中的x 是指导变元;量词x ∀的辖域是),()(y x Q x P →,其中x 是约束变元,y 是自由变元。
(2)x ∀中的x ,y ∃中的y 都是指导变元;x ∀的辖域是)(y x P ,,y ∃的辖域是)(y x Q ,;其中)(y x P ,中的x 是x ∀的约束变元,y 是自由变元;)(y x Q ,中的x 是自由变元,y 是约束变元。
(3)x ∀中的x ,y ∃中的y 以及x ∃中的x 都是指导变元;x ∀的辖域是))()((z y Q y x P y ,,∧∃,y ∃的辖域是)()(z y Q y x P ,,∧,x ∃的辖域是)(z y x R ,,;其中)(y x P ,中的x ,y 都是约束变元;)(z y Q ,中的y 是约束变元;z 是自由变元,)(z y x R ,,中的x 为约束变元,y ,z 是自由变元。
2. 设个体域}21{,=D ,请给出两种不同的解释1I 和2I ,使得下面谓词公式在1I 下都是真命题,而在2I 下都是假命题。
(1)))()((x Q x P x →∀ (2)))()((x Q x P x ∧∃解(1)解释1I :个体域}21{,=D ,0:)(,0:)(>>x x Q x x P 。
(2)解释2I :个体域}21{,=D ,2:)(,0:)(>>x x Q x x P 。
3. 对下面的谓词公式,分别给出一个使其为真和为假的解释。
(1))))()(()((y x R y Q y x P x ,∧∃→∀(2))),()()((y x R y Q x P y x →∧∀∀解 (1)成真解释:个体域D ={1,2,3},0:)(<x x P ,2:)(>y y Q ,3:),(>+y x y x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称为奇数。 (7) 北京有外国人。 (8) 有些实数能表示成分数。 解:(1)包含全称量词;(3)包含存在量词;(4)包含全称量词;(6)包含全称量词;(7)包含存在 量词;(8)包含存在量词;(2)和(5)不包含量词。 4.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个体词和谓词。 (1) 2 是素数。 (2) 张丽丽与赵明辉是中学同学。 (3) 并不是所有汽车都比火车跑得慢。 (4) 8 3 . 解:(1) 2 是个体词, “„是素数”是谓词; (2) 张丽丽、赵明辉是个体词, “„与„是中学同学”是谓词; (3) 汽车、火车是个体词, “„比„跑得快”是谓词; (4) 8、3 是个体词, “„大于„”是谓词。
F ( x) ; y 的辖域是 G( x, y) .
(5) P( x, y, z ) 中的 x 和 y 是约束变元, z 是自由变元; L( y, z ) 中的 y 和 z 是自由变元;
H ( x, y)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 y 是自由变元;公式最左边的 x 的辖域是 yP( x, y, z ) ; y
2
解:(1) F ( x, y )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 y 是自由变元; H ( x, y, z ) 中的 x 和 y 是约束变元, z 是自由变元; x 的辖堿是 F ( x, y) yH ( x, y, z) ; y 的辖堿是 H ( x, y, z ) . (2) F ( x)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 G( x, c) 中的 x 是自由变元; x 的辖堿是 F ( x) . (3) R( x, y) 中的 x 和 y 是约束变元; L( y, z ) 中的 y 是约束变元, z 是自由变元;
的辖域是 P( x, y, z ) ;公式右边的 x 的辖域是 H ( x, y) . (6) F ( x)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G( x, y) 中的 x 是自由变元, y 是约束变元;Q( x, y, z ) 中 的中的 x 和 y 是自由变元, z 是约束变元; x 的辖域是 F ( x) ; y 的辖域是 G( x, y) ; z 的辖域是 Q( x, y, z ) .
3
(3)不是闭公式, H ( x, y) 中的 y 是自由变元。
习 题 3.3
1. 在谓词逻辑系统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需要吃饭的人。 (2) 所有无理数都是实数。 (3) 大牛与小马是同学。 (4) 高山和刘水都是大学生。 (5)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跳舞。 (6) 所有火车都比某些汽车跑得快。 解:(1) x(M ( x) P( x)) . 其中, P( x) 表示: x 需要吃饭; M ( x) 表示: x 是人。 (2) x( P( x) R( x)) . 其中, P( x) 表示: x 是无理数; R( x) 表示: x 是实数。 (3) P(a, b) . 其中, P( x, y ) 表示: x 与 y 是同学; a 表示:大牛; b 表示:小马。 (4) S (a) S (b) . 其中, S ( x) 表示: x 是大学生; a 表示:高山; b 表示:刘水。 (5) x(M ( x) D( x)) . 其中, M ( x) 表示: x 是人; D( x) 表示: x 喜欢跳舞。 (6) x(T ( x) y(C ( y) F ( x, y))) . 其中,T ( x) 表示:x 是火车;C ( y ) 表示: y 是 汽车; F ( x, y ) 表示: x 比 y 跑得快。
H ( x, y)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 y 是自由变元; x 的辖域是 y( R( x, y) L( y, z)) ; y 的
辖域是 R( x, y) L( y, z) ; x 的辖域是 H ( x, y) . (4) F ( x) 中的 x 是约束变元;G( x, y) 中的 x 是自由变元, y 是约束变元;x 的辖堿是
习 题 3.2
1. 在下列符号串中,哪些是谓词公式,哪些不是谓词公式? (1) p q r (2) F ( x, y) zG( y, z ) (3) x( p q) yF ( y) (4) xF ( y, z ) yG( z ) (5) xG( x) yzF ( y, z ) p( p q) 解:(2)和(4)是谓词公式;(1)、(3)和(5)不是谓词公式。 2. 指出下列公式的约束变元、自由变元及量词的辖域。 (1) x( F ( x, y) yH ( x, y, z )) (2) xF ( x) G( x, c) (3) xy( R( x, y) L( y, z )) xH ( x, y) (4) xF ( x) yG ( x, y) (5) xyP( x, y, z) ( L( y, z ) xH ( x, y)) (6) xF ( x) yG( x, y) zQ( x, y, z )
H ( x) 表示: x 能适应高原气候; a 表示:周兵。
(2) x(Q( x) P( x)) y( R( y) P( y)) z( R( z) Q( z)) . 其中, Q( x) 表示:
x 是有理数; P( x) 表示: x 是分数; R( x) 表示: x、(3)和(8)是简单命题;(1)、(4)、(5)、(6)和(7)是复合命题。 2. 找出下列各复合命题中所包含的互不相同的简单命题。 (1) 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是实数。 (2) 李丽媛既喜欢学习又喜欢锻炼身体。 (3) 乌鸦都是黑色的,天鹅不是黑色的,所以天鹅不是乌鸦。 (4) 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是实数。虚数不是实数。因此,虚数既不是有理数,也不是无理 数。 (5) 每个理科学生都要学高等数学,每个学高等数学而又勤奋的学生都能掌握微积分知 识,王磊是理科生并且勤奋学习,所以王磊能掌握微积分知识。 (6) 命题公式 A 是重言式当且仅当 A 的每一组赋值都使 A 的真值为 1 . (7) 2009 年 6 月 6 日是星期一或星期三,如果是星期三,那么我有英语课,我就不能去 开会。如果是星期一,我就可以去开会。 解:(1) 包含 2 个简单命题:有理数是实数;无理数是实数。 (2) 包含 2 个简单命题:李丽媛既喜欢学习;李丽媛喜欢锻炼身体。 (3) 包含 3 个简单命题:乌鸦都是黑色的,天鹅不是黑色的,天鹅不是乌鸦。 (4) 包含 5 个简单命题:有理数是实数;无理数是实数;虚数不是实数;虚数不是有理 数,虚数不是无理数。 (5) 包含 7 个简单命题:每个理科学生都要学高等数学;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勤奋的学 生;能掌握微积分知识的学生;王磊是理科生;王磊勤奋学习,王磊能掌握微积分知识。 (6) 包含 2 个简单命题:命题公式 A 是重言式; A 的每一组赋值都使 A 的真值为 1 . (7) 包含 4 个简单命题: 2009 年 6 月 6 日是星期一; 2009 年 6 月 6 日是星期三;我有 英语课;我去开会。 3. 下列各命题中是否包含量词,如果包含,请指出是全称量词还是存在量词。 (1) 有理数是实数。 (2) 刘鸣是三好学生。 (3) 有人喜欢锻炼身体。 (4) 发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 (5) 星期一我去出差。
2. 用谓词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1 )对所有实数 x ,若 x 不是偶数,则 x 不能被 2 整除。 (2) 对所有实数 x ,若 x 是质数,则存在实数 y , y 是偶数且 x 整除 y 。 (3) 对任意实数 x , y ,有 ( x y) x 2 xy y .
2 2 2
解:(1) x( R( x) (P( x) G( x))) . 其中, R( x) 表示: x 是实数; P( x) 表示: x 是 偶数; G( x) 表示: x 被 2 整除。 (2) x( R( x) (P( x) y( R( y) D( x) G( x, y)))) . 其中,R( x) 表示:x 是实数;
P( x) 表示: x 是质数; D( x) 表示: x 是偶数; G( x, y) 表示: x 整除 y .
(3) xy( R( x) R( y) (G( f ( x, y), g ( x, y)))) .其中,R( x) 表示:x 是实数;G(u, v) 表示: u v ; f ( x, y) ( x y) ; g ( x, y) x 2 xy y .
3. 判定下列公式是否为封闭公式。 (1) yx(G( x, y) zH ( x, y, z)) xM ( x) (2) x( F ( x) G( x, y)) yH ( x, y) (3) xy( R( x, y) zL( y, z )) xH ( x, y) (4) x( F ( x) yG( x, y)) xzM ( x, z) (5) xy( R( x, y) zL( y, z )) xyH ( x, y) (6) x( L( x, a) yG( x, y)) xzM ( x, z) H (a, b) 解:(1)、(4)、(5)和(6)是闭公式; (2)不是闭公式, G( x, y) 中的 y 是自由变元;
(3) x(S ( x) H ( x)) y( H ( y) D( y) C ( y)) S (a) D(a) C (a) . 其 中 ,
S ( x) 表示:x 是理科生;H ( x) 表示:x 要学高等数学;D( x) 表示:x 是勤奋的学生;C ( x)
表示: x 能掌握微积分知识; a 表示:王磊 (4) x( P( x) S ( x) y(Q( y) H ( x, y))) .其中, P( x) 表示: x 是命题公式; S ( x) 表示: x 是可满足的; Q( y ) 表示: y 是公式的一组赋值; H ( x, y) 表示:在赋值 y 下 x 的 真值为 1. 5. 将习题 3.1 第 2 题中的命题符号化。 解:(1) 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是实数。 令 P( x) 表示: x 是有理数; Q( x) 表示: x 是无理数; R( x) 表示: x 是实数;则原命题 可表示为: x( P( x) R( x)) x(Q( x) R(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