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李玉宇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偏头痛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是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中的特殊成份。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偏头痛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为32%
~66%,男性发病率为7%~36%。

偏头痛对于人类生活、工作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这类病症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工作人员的精神和工作态度,是引发旷工和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偏头痛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这一病症的分类、诊断分析,提出了有关防治措施。

【总页数】2页(P95-95,96)
【作者】李玉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15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
【相关文献】
1.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2.ACCF/SCAI/SVMB/SIR/ASIIN 2007年颈
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特别工作组关于临床专
家共识文件的报告(ACCF/SCAI/SVMB/SIR/ASIIN颈动脉支架置人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委员会)与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联合发布3.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4.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5.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家共识《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偏头痛诊断和防治

偏头痛诊断和防治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建立患者互助小组等方式,我们增强了患者对偏头痛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持。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深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与遗传、环境和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望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新型诊断和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出现,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无创性脑刺激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偏头痛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加强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管理: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神经科、心理科、疼痛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建立综合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提高公众对偏头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偏头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偏头痛,减少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缓解偏头痛的影响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规律作息 避免摄入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酒精、咖啡因、巧克力等;增加富含镁、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偏头痛。 饮食调整 学会应对压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减少偏头痛发作。 减压放松
注意事项
预防性用药策略及推荐药物介绍
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偏头痛患者,预防性用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预防性用药的目标是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常见的预防性用药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
具体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常用的预防性用药如阿米替林、丙戊酸钠、普萘洛尔等。这些药物在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监测副作用和调整用药方案。

2021年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年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年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前言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常为搏动性,可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偏头痛有很多亚型,其诊断和分型应遵循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表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3版(ICHD-3),可参阅其中文翻译版。

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

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按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计算,头痛疾患是中国第8位致残性疾病;偏头痛所致YLDs占头痛疾患所致YLDs 的82.5%,其疾病负担在40~44岁达高峰。

尽管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间歇期预防治疗,但是,许多需要药物预防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并未服用预防药物,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

此外,相当多患者对药物反应无效,或符合药物的禁忌证,或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女性使用的药物也极其有限。

当偏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难以通过药物疗法有效缓解,或是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有药物禁忌证,或是有急性期镇痛药物滥用倾向时,应考虑非药物防治方法。

随着临床医生对偏头痛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非药物防治经验的积累,以针灸为主的非药物治疗策略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成效。

我国相继于2012年、2017年、2020年分别在CAMJ、JAMA Internal Medicine、BMJ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针灸防治偏头痛的中国临床研究结果,并于2014年颁布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偏头痛》。

但是,针灸以外的非药物治疗策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为提高我国偏头痛临床诊治水平,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经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共同起草和议定了本专家共识。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9年2月第58卷第2期 Chin J Intern Med,February 2019, Vol. 58, No. 2·标准与讨论·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戚晓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048,Email:**************;赵性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Email:***********.com【提要】前庭性偏头痛(VM)以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症候为主,临床上常见却极易误诊,涉及多个学科。

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使VM的诊断与治疗更加准确与规范,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误治。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实践指南基金项目: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新业务新技术(HZXJS[2016]?8、HZXJS[2018]?10)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9.02.006Chinese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consensus 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vestibular migraineStroke and Vertigo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Vertigo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NeurologyBranch of Chinese Physicians Associ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Qi Xiaoku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Sixth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 Email: **************;ZhaoXingquan,DepartmentofNeurology,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China,Email:***********.com【Summary】Vestibular migraine (VM) is a common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dizzinessand/or vertigo, which involves a number of specialites and is easily misdiagnosed. The Stroke and Vertigo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and Vertigo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Neurology Branch ofChinese Physicians Association organized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to discuss clinical issues of VM. Thepurpose of this consensus i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framework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VM inChina.【Key words】 Vestibular migraine; Practice guidelineFund program:The New Business and New Technology from the Sixth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General Hospital (Former Navy General Hospital) (HZXJS[2016]?8)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9.02.006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或/和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1 前言早在19世纪,一些神经病学家就已发现偏头痛与眩晕之间的关联,但仅在100多年后,才对偏头痛引起的眩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30年内,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分类已渐成型,可累及1%的普通人群。

尽管如此,但因缺乏广泛认可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故而影响了临床和研究中对患者的识别。

为此,Barany学会(从事前庭研究的基础科学家、耳鼻喉学家及神经病学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授权了一个分类小组以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分类的形式按照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的形式。

Barany学会分类委员会之前发布过前庭症状定义的专家共识,作为对前庭疾患分类的首次尝试及准备。

对前庭性偏头痛进行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令其在前庭及头痛领域获得广泛认可。

因此,本分类的草稿在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中进行了讨论。

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此类冲突广泛存在于所有医学分类工作中,因为特异性高的标准不可避免地会排除确实存在该状况的患者(假阴性),而敏感性高的标准会纳入不存在此状况的患者(假阳性)。

经讨论,删除了曾提出的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保留了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Barany学会和IHS讨论产生的其他变动包括对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行更严格的规定以及强调排除鉴别诊断。

最终通过的诊断标准是IHS分类委员会和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

这些诊断标准将纳入有望于2014年发布的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3)的附录中,其中的新疾患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有效性。

此外,前庭性偏头痛的分类也是正在纂写中的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的一部分。

新版的ICHD-3将仅纳入前庭性偏头痛,而Barany分类将同时纳入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2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曾用术语:偏头痛关联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随着《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相继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以及《中华内科杂志》的刊登,前庭性偏头痛(VM)这种曾经的相对少见、比较疑难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此版共识较《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有较大的变化,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此版共识进行剖析。

首次明确了VM“中国”定义在编写2019版共识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无论是国内外的杂志、病例报道,还是《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对VM的定义基本都是避而不谈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定义VM确实存在极大的难度。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戚晓昆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的提议下,先后组织国内各学科50余位专家,经过数次的激烈讨论,最终制定出VM“中国”定义:VM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和/或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

这是2019版共识的最大亮点之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戚晓昆教授特别强调对患者家族VM症候群的询问,提及要问及四代人。

多学科诊疗特点突出VM是一种以头痛、头晕起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部分具有遗传倾向,且受睡眠、月经、情绪等多因素影响的疾病。

由于疾病症状的多变,很多患者就诊于不同科室,如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骨科等,不同科室医师对VM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是由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主导制定,分会积极发挥学会成员多学科的优势,集中上述五个学科专门从事头晕及VM诊疗的专家,群策群力,多轮反复讨论,从各个学科角度对共识提出修改意见。

1.VM的临床症状部分:“VM反复发作容易伴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

部分VM与功能性(躯体化)头晕共病。

”这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孙新宇教授提出,并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制定。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要点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要点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要点一、前言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

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首次倡导使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这一术语作为此类病人的诊断,从而取代了所有之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制定我国VM的诊疗专家共识。

二、流行病学在一般人群中,VM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年患病率为0.9%;社区内40~54岁女性VM年患病率达5%,在偏头痛病人中,VM的患病率为10.3%~21%。

三、发病机制VM的遗传学是异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

VM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学者提出一些理论来进行阐述。

VM的发病基础既和大脑相应皮层过度兴奋有关,也和传导束及外周前庭器官被激活有关。

总的来说,VM的发病基础可能是离子通道缺陷和CSD,这和遗传易感性有关。

四、临床表现1. 症状(1)前庭症状的形式:VM的前庭症状主要为发作性的自发性眩晕,包括内部眩晕(自身运动错觉)及外部眩晕(视物旋转或漂浮错觉);其次为头动诱发或位置诱发性眩晕或不稳,为数不少的病人也可表现姿势性不稳,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视觉性眩晕或头晕,另有病人表现为头部活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

(2)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同的VM病人,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多数发作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很少超过72小时。

每次发作时间少于5分钟、小于1小时以及24小时的比率,分别约占18~23%,21.8~34%,21~49%。

(3)与头痛的关系:眩晕发作可以出现在偏头痛发作之前、之中或之后,部分病人甚至没有偏头痛发作。

(4)其他症状:2. 体征在VM发作间期,病人多无相应的异常体征,相对而言,平滑跟踪的纠正性扫视及位置性眼震较为多见,其它异常的表现依次为摇头诱发性眼震、凝视诱发性眼震以及前庭眼反射(VOR) 抑制失败等。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偏头痛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共患病之一,二者共患增加了诊疗难度,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1 癫痫共患偏头痛现状1.1 流行病学中国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人癫痫共患偏头痛的比例为9.3%~12.53%。

1.1 危害癫痫共患偏头痛会增加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药物治疗反应性,增加难治性癫痫比例和致残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与癫痫共病时,偏头痛症状往往更严重,发生视觉先兆和畏声现象更频繁。

2 癫痫共患偏头痛发病机制癫痫共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机制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图1)。

【专家共识意见一】癫痫患者伴发偏头痛几率高于一般人群,临床医师应加强关注与识别。

3 癫痫共患偏头痛的诊断3.1 诊断及分类癫痫共患偏头痛的诊断应同时符合癫痫诊断和偏头痛诊断(参考附录1)。

若癫痫患者的偏头痛发作>72h,可诊断为癫痫合并偏头痛持续状态。

国际头痛协会(IHS)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2018)中介绍了3种与癫痫相关的头痛疾病类型: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样发作(偏头痛癫痫)、癫痫发作期头痛和痫性发作后头痛,见表1。

3.2 鉴别诊断癫痫和偏头痛都是发作性疾病,二者发作前都可出现先兆,临床常见的偏头痛先兆和癫痫先兆可能存在一些区别;二者发作时也可能出现相似症状和症状的叠加,如视觉症状、头痛、胃肠道症状、感觉症状、意识状态变化等(表3)。

3.3 癫痫共患偏头痛的电生理和影像学表现Todd麻痹与偏瘫性偏头痛患者会出现类似的EEG特点,均可出现偏瘫样表现,且对侧半球EEG波频率减慢。

同时视觉诱发偏头痛与枕叶癫痫也有相似的EEG表现,两者均可表现为起源于颞枕区域的发作性(不)对称的θ尖波,但两者的视觉先兆明显不同(表3),且光敏性癫痫易继发自主神经半身抽搐症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最常用于定位癫痫病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在急性期偏头痛患者中,PET和SPECT扫描也可显示脑灌注不足,结合EEG有助于偏头痛综合征的诊断。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解读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解读
•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1.2.3) ✓ 需与TIA,癫痫区别
•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1.2.4) ✓ 一级亲属有
•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1.2.5) ✓ 一级亲属无
偏头痛的诊断(5)
• 基底型偏头痛(1.2.6) ✓ 原为基底动脉偏头痛 ✓ 有下列两种可完全恢复的先兆: 构音障碍、眩晕 、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双鼻侧或颞侧视野同时 出现的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丧失、双侧感觉 异常等,但非肢体无力 ✓ 头痛表现同1.1标准
2800万
发作性偏头痛
1000万
慢性偏头痛
Loder E, Biondi D. Headache. 2003;43:135-143.
偏头痛还可伴随多种疾病
• 偏头痛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 偏头痛导致亚临床的脑的结构病变 • 偏头痛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 • 偏头痛与多种精神障碍相关 • 其他
行为治疗和针灸等) 5. 药物干预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期望
完全止痛
87
无复发
85
快速起效
83
无副反应
79
缓解相关症状
76
0%
25%
50%
75%
100%
完全止痛和不复发是绝大多数患者的期望
偏头痛的诊断(6)
•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1.3) ✓ 周期性呕吐(1.3.1):持续1小时至5天,发作性且程度 刻板,发作间期无任何异常,1小时内呕吐至少4次,没 有其他胃肠道体征
✓ 腹型偏头痛(1.3.2): 为反复发作腹痛伴恶心、呕吐和 厌食。腹痛完全具备以下特点: 中线部位、脐周或难以 定位、性质为胀痛、程度中重度。发作中至少有两次恶 心、呕吐或面色苍白
头痛诊断流程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效预防偏头痛。 • (6)枕大神经阻滞:对于慢性偏头痛患者和频发偏头痛患者(每月大于4次),
至少经过一次预防或过渡治疗,对药物耐受性不佳,可选择枕大神经阻滞。
非药物治疗
• 4. 行为疗法
• (1)放松训练(RT):可以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自生训练和 引导性想象在训练期间穿插以增强效果。
•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睡眠不规律或睡眠不足、饥饿或饱食、压力过大、过度咖 啡因摄入、缺乏锻炼、天气变化和饮食等。
• 饮食中常见的诱因有:酒、巧克力、含酪胺的食物(成熟奶酪、腌制品、熏制 品、发酵食品等)、含咖啡因的饮食(咖啡、茶等)、味精(谷氨酸单钠)、 糖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腌制品、熏制 品、泡菜、发色剂、防腐剂等)、柑橘类水果等。
• (2)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旨在通过纠正与头痛相关的认知偏差,改变 不良应对行为,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头痛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头 痛的发作,减轻疼痛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生活质量。
• (3)生物反馈:是偏头痛最常见的一种行为管理方法,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治疗。 最常见的针对偏头痛的生物反馈疗法是监测患者应对压力时周围皮肤温度的反 馈、血容量-脉搏反馈和肌电反馈等,以获得信息帮助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使机体得到完全的放松。
偏头痛症状及分期
• 2.间歇期症状 • 偏头痛在发作后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表现为头痛在发作一定时间后缓解,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在间歇期无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仍伴随一些后遗症状,如 疲劳、倦怠、易怒、不安、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欣快、抑郁或 其他不适,后遗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缓解。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 理化诱因包括:噪音、强光刺激、较大温差、特殊气味(尤其是汽油、酒精、 油漆等刺激性气味)。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 2.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
连出现≥5分钟 3.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的B-D 标准头痛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偏瘫性偏头痛(家族性、散发性)
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C B.先兆包括可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减弱,和至少以下一条:
8.意识水平的下降
9.同时双侧感觉异常
C. 至少符合以下1条:
1.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 连出现≥5分钟
2.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1.1 无先兆性偏头痛的 B-D标准的头痛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儿童周期综合征 周期性呕吐
偏头
头痛
? 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名
– 200多种疾病会导致头痛:无害 危及生命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 为何要重视头痛
–多发 –信号 –可治
偏头痛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人群患病率约为 5%~20%
? WHO将严重的偏头痛、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定 义为四大最致残的慢性疾病。
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烁的光、斑点或线) 和/或阴性发作(如视野缺损)
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 现(如麻木)
3.可完全恢复言语障碍 C. 至少符合以下2条:
1.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 连出现≥5分钟
2.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24小时 3.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 1.1 无先兆性偏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 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
▪ 分层治疗:头痛较轻时,服用 NSAIDs,1 h 后若反应不足,加用曲普坦 类药物;中度或重度头痛(在最近 3 个月中丧失工作、家务、学习或娱 乐等能力超过 50% 的天数大于 10 d)时,应尽早足量服用曲普坦类药物, 1 h 后若反应不足,可加用 NSAIDs;对于有先兆偏头痛,在先兆开始时 服用 NSAIDs,在头痛开始时服用曲普坦类药物。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 一般认为患者在最近 1 个月中偏头痛发作的天数 ≥ 8 d 或发作天数 < 8 d 但满足:
① HIT6 评分 ≥ 60 分或 ② 多于半数发作使患者丧失工作、家务、学习及娱乐能力者,视为重度偏头痛。
3)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应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和 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阶梯治疗或分层治疗原则选用急性期治疗药物;避 免使用安乃近,以及含有巴比妥类和阿片类成分的止痛药;并警惕发生急 性止痛药过度使用和 MOH 的风险。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偏头痛的预防性药物治疗
1)治疗目标: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头痛及先兆频率,减轻头痛 程度及缩短持续 时间,提高急性治疗疗效、减少急性治疗消耗、避免急性治疗升级,减少失能,提高生活质量。
2)启动预防性治疗指征:
① 通过避免诱因并且使用急性治疗药物后,偏头痛发作仍明显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HIT6 评分 ≥ 60 分); ② 急性治疗失败或不耐受,存在药物过度使用或禁忌证; ③ 不伴失能的偏头痛发作每月 ≥ 4 次,伴轻微失能的偏头痛发作每月 ≥ 3 次,伴严重失能的偏头痛发作 每月 ≥ 2 次; ④ 特殊类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脑干先兆偏头痛,先兆持续时间 > 60 min 的偏头痛,偏头痛性脑 梗死,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时间持续 72 h 以上); ⑤ 患者希望减少发作次数。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VM的诊疗工作。
前庭性偏头痛定义
• 专家共识一: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 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 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 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流行病学
✓VM是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在 眩晕相关疾病中居第3位。由于对其认识不 足,VM患病率被严重低估。VM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其男女比例为1:1.5~1: 5,女性更 多见。
✓国内尚无VM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的一 些数据显示VM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之后,导致复发性眩晕的第2大常 见病因。
• 专家共识二:VM是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
疾病之一,其中以中年女性更多见。随着 对VM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在眩晕相关 疾病中VM识别率会大大增加。
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 1. 临床症状
• 不同的VM病人,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多数发作时间为数分钟 到数小时,很少超过72小时。每次发作时间少于5分钟、小于1小时以及24小时的比率, 分别约占18%~23%,21.8%~34%,21%~49%。每次发作时间超过1天的比率,不同研 究之间的差别较大,早年Neuhauser等的单中心研究报道接近30%,新近的多中心研究 报道为7%左右。与BPPV有所不同,VM病人位置性眩晕单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一般稍长, 但也有少数病人单次发作的时间小于1分钟。
• VM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主 要假说:皮质扩布抑制、神经递质异常、三叉 神经。血管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缺陷、中枢信 号整合异常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 专家共识三:VM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涉 及多种理论,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部分女性 患者在更年期阶段VM现的偏头痛向VM发作的转 变或与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癫痫共患偏头痛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偏头痛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共患病之一,二者共患增加了诊疗难度,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1]。

因此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就癫痫共患偏头痛的诊治相关原则达成此共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1 癫痫共患偏头痛现状1.1 流行病学中国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人癫痫共患偏头痛的比例为9.3%~12.53%[2]。

美国成人癫痫患者偏头痛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3],欧洲数据显示其共患率可达34.7%[4]。

癫痫共患偏头痛的预估发病率相对一般人群比值为1.4~3.0[5]。

癫痫患儿共患偏头痛也不鲜见,国外研究显示癫痫患儿中偏头痛患病率为14.7%,明显高于一般儿童(2.7%~11%)[6]。

1.2 危害癫痫共患偏头痛会增加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药物治疗反应性,增加难治性癫痫比例和致残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10]。

与癫痫共病时,偏头痛症状往往更严重,发生视觉先兆和畏声现象更频繁[1]。

2 癫痫共患偏头痛发病机制癫痫共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机制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图1)。

图1癫痫共患偏头痛的可能机制2.1 神经生物学因素2.1.1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的改变在癫痫和偏头痛中均常见。

癫痫的发作与谷氨酸(兴奋性)和γ-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等神经递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兴奋和抑制失衡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和异常放电;而偏头痛发作的病理机制中同样存在神经递质介导的神经元过度兴奋与发作阈值降低,尤其是先兆偏头痛[11-13]。

2.1.2皮层扩布性抑制皮层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种伴有细胞膜去极化短暂而可逆的电活动抑制,即神经元兴奋性过度增高后导致皮层电活动的持续抑制,并由神经元兴奋性过度增高的起始部位向周围组织扩展的一种脑电生理现象。

CSD是癫痫与偏头痛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癫痫发作是由局部持续性神经元超同步放电所致,而偏头痛可通过CSD波激活三叉血管系统所诱发,CSD诱发的炎性介质释放导致疼痛[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一、偏头痛的相关概念
偏头痛特征是发作性的、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
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休息则可缓解头痛。

先兆指发生在头痛之前或伴随头痛一起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运动等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大多数先兆为视觉症状,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

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min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min。

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病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

偏头疼主要有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

以往曾将偏头痛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

1988年后,国际头痛学会(IHS)就不再推荐使用。

二.偏头痛的分类
2004年IHS将偏头痛归为原发性头痛,包括6个亚型,以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为常见。

三、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先兆表现以及活动对头痛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要排除继发性头痛,然后再考虑是否有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

出现以下情况要进行神经影象学检查:①异常的神经系统检查发现;②头痛频率或程度的急性加重;③头痛性质变化;④50岁后新发的头痛或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⑤多种治疗无效的头痛;⑥有头晕、麻木等其他症状。

脑电图、TCD等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检查。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h;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疼痛,④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
免此类活动;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E.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B.先兆至少有下列的1种表现,没有运动无力症状: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C.至少满足下列中的2项::①同向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min,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过程≥5min,
③每个症状持续5~60min;D.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发生后60min内发生头痛,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B—D项;E.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如先兆表现为肢体无力,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

先兆表现为后循环系统支配的神经组织受累,如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双鼻侧或双颞侧视野同时出现的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改变、双侧感觉异常等,而非肢体无力时,诊断为基底型偏头痛。

如只比诊断标准差一项,但又不符合其他头痛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很可能的偏头痛。

四、偏头痛的治疗
帮助患者确立科学的正确的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充分利用非药物干预手段。

⒈急性发作期治疗:
⑴非特异性治疗药物包括: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钠等;②巴比妥类等镇静药;③阿片类药物。

后两类药物易成瘾,应慎用,仅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⑵特异性治疗药物有:①麦角胺制剂。

②曲坦类药物。

⑶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可采用阶梯法选药。

①首选NSAIDs—→效果不佳—→改用偏头痛特异性药物。

②分层选药:轻中度头痛、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好者选择NSAIDs;中重度头痛、对NSAIDs反应差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药物。

有严重的恶心和呕吐时,选用胃肠外给药更佳。

胃复安、多潘立酮不仅能止吐、促
进胃动力,还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治疗。

急性期应尽早用药,但不宜多用,以避免造成药物滥用性头痛
⒉预防性治疗:
适应证:①近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至少2次或头痛日超过4d;②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③每周至少使用2次以上的镇痛药物;④特殊类型的偏头痛;⑤患者的倾向;⑥月经性偏头痛。

常用药物包括:①CCB,其中盐酸氟桂利嗪循证医学证据较多;②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和托吡酯;④三
、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⑤5-HT拮抗剂,如苯噻啶;⑥其他:大剂量VitB
2镁剂、肉毒素A、A局部注射及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