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建筑批评学》第四章建筑批评的价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建
筑批评的价值论
价值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value,法语的 valeur,德语的Wert,它们都源于拉丁文的 vallum(堤)和vallo(意思是用堤保护,加固 等)。它的含义是可宝贵、可珍惜、令人喜爱、 值得重视等,其本意要比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广泛 得多。价值概念首先是在经济学中使用的。
价值论(Axiology )又称价值学,是一种哲 学理论,是关于价值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价值 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学说,பைடு நூலகம்关于最广义 的善或价值的哲学研究。该词最早由法国哲学 家拉皮埃(Paul Lapie, 1869~1927) 在《意志 的逻辑》中提出,德国哲学家冯·哈特曼 ( Karl Robert Eduard von Hartmann, 1842~ 1906 )在他的《哲学体系纲要》(1911)一书中, 作了系统的说明,使价值论成为一门独立的理 论学科。
鲁本斯 四个哲学家 1612
“价值‛是李凯 尔特的历史哲学,也 就是文化哲学的基本 范畴。他认为价值是 区分自然和文化的决 定性标准,自然没有 价值,不需要从价值 的观点加以考察,而 文化产物必定是有价 值的,必需从价值的 观点加以考察。他认 为价值能够附着于对 象之上,并由此使对 象变为财富;其次, 价值能够与主体的活 动相联系,并由此使 主体的活动变成评价。
May 1957
机器创造美国
Eduardo Paolozzi
Drink Dr. Pepper 1948
日本经济学家堺屋太一认为,未来社会是与 新的价值观念同时到来的。新的价值就是‚知识 与智慧的价值‛,未来社会应当称为‚知识价值 社会‛,也就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大大提高的社 会。知识价值社会是比起物质财富的生产,更为 重视创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社会。在这个 社会中,对物质财富的数量上的需求会逐渐减少, 而会增加对‚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多样化和国 际化需求。
——曼夫雷多·塔夫里《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安康圣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Venezia 1630~1687 Baldassare Longhena
在某种意义上说,批 评就是评价,就是判断, 是一种在观念中建构世界 的活动。判断可以区分为 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这两 种类型。规范判断基本上 是一种逻辑判断,而价值 判断则基本上是一种文化 判断。批评是要揭示主体 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因此, 批评与价值判断不可分割, 正是在批评中,客体的价 值对象性才表现为价值。
第二节 一、
价值的历史性 历史上的价值取向
二、
知识价值社会
Sandro Botticelli, La Primavera, c.1478, Uffizi, Firenze
John McHale Cover of Machine Made America: A Special Number of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亚历山大造访第欧根尼
格列柯 阿西西的圣方济和圣约翰 约1600
一种终极价值是 那种最终目标或目的, 所有较小的目标都是 为达到它而采取的手 段——它也是对一切 较小目标进行衡量的 标准。一个机体的生 存就是它的价值标准: 凡是增进它的生存的 就是善,威胁它的生 存的就是恶。
——美国哲学家爱 因·兰德
——俄国学者索洛杜依
哥白尼塑像
(3) 价值作为现实世界对于人的发展的 客观关系,具有时间的矢量性和方向性。这 种关系不是某种既定的静态关系,而总是趋 向于未来的一种动态关系。实践中的客体对 于主体的价值关系,本质上包括着未来决定 现在的客观趋向。在人类的活动中,最有价 值的是那些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而且也属 于未来的、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事物在社会中异化的 存在,并将事物的社会存在描述为事物的 ‚价值对象性‛,将价值的对象性,亦即客 观性和价值加以区别,将价值看做是价值对 象性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不仅把价值概念看 作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把它看做是哲学问题。 ‚由于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只是这些物的 ‘社会存在’,所以这种对象性也就只能通 过他们全面的社会关系来表现,因而它们的 价值形式必须是社会公认的形式。‛ ——马克思
堺屋太一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人类 社会已经开始了‚知识价值革命‛的命 题。其实,这种知识价值观最早是由英 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著名的口号‚知识 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提出 来的。
在知识价值社会中,‚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将成为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主要成分,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准则。 影响‚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成员的主观意识,‚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是可 变的,同时又具有时间性。对创造‚知识与智 慧的价值‛的人来说,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个 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
c.1660
价值就是存在, 就是完善的存在。真 正地存在也就是根据 真实性而存在。…… 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 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 东西。它不是任何外 在于对象的东西,而 是符合自己的概念、 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 对象本身。
——杜夫海纳( Mikel Dufrenne, 1910~ )
第一种观点 认为,价值是一 种主观的东西。 持这种观点的人 认为价值是感情 的表达,把主体 的愿望、意志、 兴趣等心理状态 的东西作为价值 的根源,否认价 值的客观性;
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意义性,而不在于它的实 际的事实性。
■ ■ ■ ■
哲学价值 物质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德国哲学家舍勒尔将价值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感知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和宗教价值
亚历山大到第 欧根尼的脏窟去造 访,这位世界的统 治者站在洞口问, 自己可以为他做点 什么,第欧根尼回 答:‚对了,请不 要挡住我的光线。‛ 这是有史以来哲学 家对世俗价值观最 意味深长的蔑视。
(5) 价值是以自我意识为媒介的客观关 系。实践本身同时也就是价值实现或创造 价值的活动。
二、
真理与价值
价值决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 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 有效性( Geltung ),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 事实性( Tatsä chlichkeit )。但是,价值是 与现实联系着的,而我们在此以前已知道 其中的两种联系。首先,价值能够附着于 对象之上,并由此使对象变为财富;其次, 价值能够与主体的活动相联系,并由此使 主体的活动变成评价。 ——李凯尔特
当我们谈论价值, 我们是在生命的鼓舞之 下,在生命的光辉之下 谈论的;生命迫使我们 建立价值;当我们建立 价值,生命本身通过我 们评价…… 尼采(1844~1900)
价值的五种性质:
(1) 价值不是想象中的纯粹观念的关系,它 作为主客体的实践关系的特定方面,是一种根源 于实践的基本矛盾而形成的社会客观的必然关系。 价值关系是由实践创造的,并构成实践关系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规定或制约实践方向的要素。价 值观念是人们在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 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形成和制约的、主导自 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是实践地 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构成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
设计的创造性将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建筑师的审美价值观 念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社会也会越来越尊 重建筑师的创造性。建筑的价值不再是以消 耗的物质财富来衡量,而是以‚知识与智慧 的价值‛、以建筑师的智力和他们在建筑上 所倾注的创造性来进行判断。
第三节
建筑中的价值问题
建筑本身始终在表明,建筑之所以存在 的基础正是永恒的价值和内涵以及这些价值 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受的变化之间的 不稳定平衡。
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 的,客观化的价值。 ──乔治·桑塔亚那
( George G. Santayana, 1863~1952 )《美感》
乔治·桑塔亚那认为要 从主客体的关系来考察美, 因此,美是一种价值。审美 价值是积极的,是对善的感 觉,是一种快乐的情感。而 这种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积极 价值。
委拉斯凯兹 玛格丽特公主
──斯托洛维奇
斯托洛维奇(П.Н.Столвиц, 1929~)苏联美学家,苏联新 审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 有《艺术中和现实中的审美》 (1959)、《审美价值的本质》 (1972)等,他首次提出‚审 美价值‛的概念。
哲学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 个层次是元哲学,即辩证唯物论;第二个层 次是元哲学的直接分支,如认识论、历史观、 自然辩证法、价值哲学、逻辑学;第三个层 次是第二层次的分支,如伦理学、美学、思 维科学等;第四个层次是应用哲学,如教育 哲学、管理哲学、文化哲学等。我们所说的 价值论、价值哲学、价值学等,都属于同一 个范畴。
第一节
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
第三节
价值的历史性
建筑 中的价值问题
第四节
批评与价值判断
第一节
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一、
二、 三、 四、
价值
真理与价值 价值体系 价值的范畴
价值一词最初的意义是某物的价值,又 称效用,主要是指经济上的交换价值。19世 纪时,价值的意义被延伸至哲学方面更为广 泛的领域。价值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是客体 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价值属于一种关 系范畴,价值不是实体概念,而是关系概念, 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也就是客体属 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能力。当客体满足了主 体的需要时,客体对主体而言是有价值的, 简言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价值论纳入哲学的范 畴,马克思不仅把价值概念看作是经济问题, 而且还把它看作是哲学问题。马克思以剩余劳 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价值的劳动本质,从而 将价值概念从单纯的经济学范畴提升为历史的 范畴,因此,历史过程就是价值的生成过程。 追求价值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价值是 衡量一切人类行为,特别是社会行为的判断依 据。价值的哲学意义就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的辩证关系之中。
第二种观点认 为,价值就是客体 属性。持这种观点 的人认为价值就是 指客体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功能和属 性,仅仅把价值与 客体联系在一起, 而忽视主体在价值 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种观点则 认为,价值是‚第 三领域‛。持这种 观点的人认为价值 既不属于物质,也 不属于意识;
第四种观点 把价值看作是符 合自控系统目的 的东西。持这种 观点的人从客体 是否符合主体目 的,从客体对主 体的生存和发展 是否有效应的角 度来理解价值。
(4) 价值是以否定性为媒介的辩证关系。人 类世世代代的创造活动之间,活动的直接后果 和间接后果之间,贯穿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的相互联结、相互转化。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是不断扬弃其被否定的因素,达到否定之否定, 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 确证。价值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价 值的范畴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
(2) 价值关系是‚属人的现实‛、‚属人 的关系‛,即现实世界对当作目的本身的人的 发展的关系。人的需要归根到底体现了人的本 质和人的本质力量,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体 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人与物之 间就发生了‚属人的关系‛。
价值其实就是体 现并凝聚在对象中的 社会关系,也就是马 克思之所谓的本质力 量的对象化。
价值论是对于最为广义的善或价值的哲学研 究。它的重要性在于: 1.扩充了价值一词的意义; 2.对于经济、道德、美学以至逻辑方面的各种 各样的问题提供了统一的研究,这些问题以往常 常是被孤立开来考虑的。
人的审美关系历 来是价值关系,没有 价值论的态度,要认 识它原则上是不可能 的。审美关系的客体 本身具有价值性。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约前580~前550
价值的本质是 数,如‚健康‛是 ‚7”,正义是平 方数。
帕拉图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 即理念,人们通过直观所察知,而且它 具有一个等级的体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 趣,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目的,而 目的都趋向于至善,因而,至善是一切 事物的最高价值。
霍华德 花园城市, 1898
筑批评的价值论
价值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value,法语的 valeur,德语的Wert,它们都源于拉丁文的 vallum(堤)和vallo(意思是用堤保护,加固 等)。它的含义是可宝贵、可珍惜、令人喜爱、 值得重视等,其本意要比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广泛 得多。价值概念首先是在经济学中使用的。
价值论(Axiology )又称价值学,是一种哲 学理论,是关于价值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价值 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学说,பைடு நூலகம்关于最广义 的善或价值的哲学研究。该词最早由法国哲学 家拉皮埃(Paul Lapie, 1869~1927) 在《意志 的逻辑》中提出,德国哲学家冯·哈特曼 ( Karl Robert Eduard von Hartmann, 1842~ 1906 )在他的《哲学体系纲要》(1911)一书中, 作了系统的说明,使价值论成为一门独立的理 论学科。
鲁本斯 四个哲学家 1612
“价值‛是李凯 尔特的历史哲学,也 就是文化哲学的基本 范畴。他认为价值是 区分自然和文化的决 定性标准,自然没有 价值,不需要从价值 的观点加以考察,而 文化产物必定是有价 值的,必需从价值的 观点加以考察。他认 为价值能够附着于对 象之上,并由此使对 象变为财富;其次, 价值能够与主体的活 动相联系,并由此使 主体的活动变成评价。
May 1957
机器创造美国
Eduardo Paolozzi
Drink Dr. Pepper 1948
日本经济学家堺屋太一认为,未来社会是与 新的价值观念同时到来的。新的价值就是‚知识 与智慧的价值‛,未来社会应当称为‚知识价值 社会‛,也就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大大提高的社 会。知识价值社会是比起物质财富的生产,更为 重视创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社会。在这个 社会中,对物质财富的数量上的需求会逐渐减少, 而会增加对‚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多样化和国 际化需求。
——曼夫雷多·塔夫里《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安康圣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Venezia 1630~1687 Baldassare Longhena
在某种意义上说,批 评就是评价,就是判断, 是一种在观念中建构世界 的活动。判断可以区分为 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这两 种类型。规范判断基本上 是一种逻辑判断,而价值 判断则基本上是一种文化 判断。批评是要揭示主体 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因此, 批评与价值判断不可分割, 正是在批评中,客体的价 值对象性才表现为价值。
第二节 一、
价值的历史性 历史上的价值取向
二、
知识价值社会
Sandro Botticelli, La Primavera, c.1478, Uffizi, Firenze
John McHale Cover of Machine Made America: A Special Number of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亚历山大造访第欧根尼
格列柯 阿西西的圣方济和圣约翰 约1600
一种终极价值是 那种最终目标或目的, 所有较小的目标都是 为达到它而采取的手 段——它也是对一切 较小目标进行衡量的 标准。一个机体的生 存就是它的价值标准: 凡是增进它的生存的 就是善,威胁它的生 存的就是恶。
——美国哲学家爱 因·兰德
——俄国学者索洛杜依
哥白尼塑像
(3) 价值作为现实世界对于人的发展的 客观关系,具有时间的矢量性和方向性。这 种关系不是某种既定的静态关系,而总是趋 向于未来的一种动态关系。实践中的客体对 于主体的价值关系,本质上包括着未来决定 现在的客观趋向。在人类的活动中,最有价 值的是那些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而且也属 于未来的、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事物在社会中异化的 存在,并将事物的社会存在描述为事物的 ‚价值对象性‛,将价值的对象性,亦即客 观性和价值加以区别,将价值看做是价值对 象性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不仅把价值概念看 作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把它看做是哲学问题。 ‚由于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只是这些物的 ‘社会存在’,所以这种对象性也就只能通 过他们全面的社会关系来表现,因而它们的 价值形式必须是社会公认的形式。‛ ——马克思
堺屋太一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人类 社会已经开始了‚知识价值革命‛的命 题。其实,这种知识价值观最早是由英 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著名的口号‚知识 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提出 来的。
在知识价值社会中,‚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将成为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主要成分,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准则。 影响‚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成员的主观意识,‚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是可 变的,同时又具有时间性。对创造‚知识与智 慧的价值‛的人来说,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个 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
c.1660
价值就是存在, 就是完善的存在。真 正地存在也就是根据 真实性而存在。…… 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 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 东西。它不是任何外 在于对象的东西,而 是符合自己的概念、 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 对象本身。
——杜夫海纳( Mikel Dufrenne, 1910~ )
第一种观点 认为,价值是一 种主观的东西。 持这种观点的人 认为价值是感情 的表达,把主体 的愿望、意志、 兴趣等心理状态 的东西作为价值 的根源,否认价 值的客观性;
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意义性,而不在于它的实 际的事实性。
■ ■ ■ ■
哲学价值 物质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德国哲学家舍勒尔将价值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感知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和宗教价值
亚历山大到第 欧根尼的脏窟去造 访,这位世界的统 治者站在洞口问, 自己可以为他做点 什么,第欧根尼回 答:‚对了,请不 要挡住我的光线。‛ 这是有史以来哲学 家对世俗价值观最 意味深长的蔑视。
(5) 价值是以自我意识为媒介的客观关 系。实践本身同时也就是价值实现或创造 价值的活动。
二、
真理与价值
价值决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 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 有效性( Geltung ),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 事实性( Tatsä chlichkeit )。但是,价值是 与现实联系着的,而我们在此以前已知道 其中的两种联系。首先,价值能够附着于 对象之上,并由此使对象变为财富;其次, 价值能够与主体的活动相联系,并由此使 主体的活动变成评价。 ——李凯尔特
当我们谈论价值, 我们是在生命的鼓舞之 下,在生命的光辉之下 谈论的;生命迫使我们 建立价值;当我们建立 价值,生命本身通过我 们评价…… 尼采(1844~1900)
价值的五种性质:
(1) 价值不是想象中的纯粹观念的关系,它 作为主客体的实践关系的特定方面,是一种根源 于实践的基本矛盾而形成的社会客观的必然关系。 价值关系是由实践创造的,并构成实践关系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规定或制约实践方向的要素。价 值观念是人们在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 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形成和制约的、主导自 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是实践地 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构成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
设计的创造性将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建筑师的审美价值观 念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社会也会越来越尊 重建筑师的创造性。建筑的价值不再是以消 耗的物质财富来衡量,而是以‚知识与智慧 的价值‛、以建筑师的智力和他们在建筑上 所倾注的创造性来进行判断。
第三节
建筑中的价值问题
建筑本身始终在表明,建筑之所以存在 的基础正是永恒的价值和内涵以及这些价值 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受的变化之间的 不稳定平衡。
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 的,客观化的价值。 ──乔治·桑塔亚那
( George G. Santayana, 1863~1952 )《美感》
乔治·桑塔亚那认为要 从主客体的关系来考察美, 因此,美是一种价值。审美 价值是积极的,是对善的感 觉,是一种快乐的情感。而 这种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积极 价值。
委拉斯凯兹 玛格丽特公主
──斯托洛维奇
斯托洛维奇(П.Н.Столвиц, 1929~)苏联美学家,苏联新 审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 有《艺术中和现实中的审美》 (1959)、《审美价值的本质》 (1972)等,他首次提出‚审 美价值‛的概念。
哲学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 个层次是元哲学,即辩证唯物论;第二个层 次是元哲学的直接分支,如认识论、历史观、 自然辩证法、价值哲学、逻辑学;第三个层 次是第二层次的分支,如伦理学、美学、思 维科学等;第四个层次是应用哲学,如教育 哲学、管理哲学、文化哲学等。我们所说的 价值论、价值哲学、价值学等,都属于同一 个范畴。
第一节
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
第三节
价值的历史性
建筑 中的价值问题
第四节
批评与价值判断
第一节
价值论的基本范畴
一、
二、 三、 四、
价值
真理与价值 价值体系 价值的范畴
价值一词最初的意义是某物的价值,又 称效用,主要是指经济上的交换价值。19世 纪时,价值的意义被延伸至哲学方面更为广 泛的领域。价值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是客体 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价值属于一种关 系范畴,价值不是实体概念,而是关系概念, 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也就是客体属 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能力。当客体满足了主 体的需要时,客体对主体而言是有价值的, 简言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价值论纳入哲学的范 畴,马克思不仅把价值概念看作是经济问题, 而且还把它看作是哲学问题。马克思以剩余劳 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价值的劳动本质,从而 将价值概念从单纯的经济学范畴提升为历史的 范畴,因此,历史过程就是价值的生成过程。 追求价值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价值是 衡量一切人类行为,特别是社会行为的判断依 据。价值的哲学意义就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的辩证关系之中。
第二种观点认 为,价值就是客体 属性。持这种观点 的人认为价值就是 指客体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功能和属 性,仅仅把价值与 客体联系在一起, 而忽视主体在价值 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种观点则 认为,价值是‚第 三领域‛。持这种 观点的人认为价值 既不属于物质,也 不属于意识;
第四种观点 把价值看作是符 合自控系统目的 的东西。持这种 观点的人从客体 是否符合主体目 的,从客体对主 体的生存和发展 是否有效应的角 度来理解价值。
(4) 价值是以否定性为媒介的辩证关系。人 类世世代代的创造活动之间,活动的直接后果 和间接后果之间,贯穿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的相互联结、相互转化。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是不断扬弃其被否定的因素,达到否定之否定, 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 确证。价值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价 值的范畴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
(2) 价值关系是‚属人的现实‛、‚属人 的关系‛,即现实世界对当作目的本身的人的 发展的关系。人的需要归根到底体现了人的本 质和人的本质力量,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体 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人与物之 间就发生了‚属人的关系‛。
价值其实就是体 现并凝聚在对象中的 社会关系,也就是马 克思之所谓的本质力 量的对象化。
价值论是对于最为广义的善或价值的哲学研 究。它的重要性在于: 1.扩充了价值一词的意义; 2.对于经济、道德、美学以至逻辑方面的各种 各样的问题提供了统一的研究,这些问题以往常 常是被孤立开来考虑的。
人的审美关系历 来是价值关系,没有 价值论的态度,要认 识它原则上是不可能 的。审美关系的客体 本身具有价值性。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约前580~前550
价值的本质是 数,如‚健康‛是 ‚7”,正义是平 方数。
帕拉图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 即理念,人们通过直观所察知,而且它 具有一个等级的体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 趣,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目的,而 目的都趋向于至善,因而,至善是一切 事物的最高价值。
霍华德 花园城市, 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