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合集下载

国内外生态海岸建设技术综述

国内外生态海岸建设技术综述

国内外生态海岸建设技术综述作者:熊洪峰李达陈汉宝来源:《中国水运》2021年第08期摘要:海岸带定义为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汇的地带,是当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带”。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生态海岸管理的相应法规,同时总结了生态海岸建设的相关工程技术,希望能够为生态海岸建设工程的有力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海岸带地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海岸建设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的生态海岸建设技术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海岸防护技术;(2)人工护滩技术;(3)景观护岸建设技术;(4)生态工程技术。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海岸;海岸建设海岸带地区在自然界的位置特殊,是海陆的交界区域,既受到海洋、陆地、大气等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又受到人类的频繁、剧烈、持久的开采活动的作用。

人类逐渐对海岸带区域增加了关注和重视,对海岸带地区的整治、保护及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开发早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共同责任[1]。

海岸带的明显特点是容易受到海陆环境间的互相作用,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改变的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性较强的生态系统[2]。

我国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正在逐步实施,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和发掘海岸带资源,同时也忽视了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维护环境功能的重要性,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和衰退、湿地退化、港池淤积、岸线侵蚀等海岸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

生态海岸建设技术既是海岸带生态资源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种新型的海岸工程技术类型。

生态海岸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工程建设前后建筑物对周围波浪、潮流等海洋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工程景观及生态产生的影响,因而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此问题。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海岸研究与管理的相关法规,又分别从生态海岸防护技术、人工填沙护滩技术、景观护岸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生态海岸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研究与分析

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研究与分析

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研究与分析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海岸工程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海岸工程建设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成为当务之急。

一、海岸工程的现状与挑战海岸工程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港口建设、海堤修筑、填海造陆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工程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和海岸线改造破坏了沿海湿地和滩涂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还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浪护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旦遭到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锐减。

其次,港口和码头的建设以及船舶的频繁活动导致了海洋污染。

石油泄漏、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对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威胁。

再者,传统的海堤设计往往只注重防护功能,忽视了生态需求。

这使得海岸带的自然生态过程受到阻碍,沙滩侵蚀、海岸线后退等问题不断加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引入海岸工程领域。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海岸工程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通过生态系统评估,明确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将其纳入工程决策的考量因素。

例如,在选择填海区域时,优先避开生态敏感区,尽量减少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

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工程设计和技术。

例如,在海堤建设中,采用“生态海堤”的设计理念,增加海堤的孔隙率和粗糙度,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在港口建设中,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海岸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

海岸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海岸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海岸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海岸工程的建设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岸带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为了减轻这种影响,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海岸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港口建设以及防波堤的修筑,改变了海岸线的自然形态,破坏了潮间带、湿地等重要的生态栖息地。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影响了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如泥沙、油污等,也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造成污染,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为了修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湿地恢复技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重建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环境和植被群落,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例如,在一些填海区域,可以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如芦苇、碱蓬等,同时构建复杂的水系,增加湿地的蓄水和净化能力。

人工鱼礁技术在海洋生态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鱼礁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增加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在投放人工鱼礁时,需要考虑鱼礁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投放位置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植被种植技术是海岸生态修复中常见的方法。

选择适应海岸环境的本土植物进行种植,不仅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

比如,在沿海沙丘地区种植沙生植物,可以有效抵御风沙侵蚀,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生物增殖放流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通过向海域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虾苗等水生生物,补充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并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受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

同时,要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措施。

为了确保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措施

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措施

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措施于小芹1,余静1,2*摘要:海岸带生态修复是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梳理了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相关的政策发展和演进过程,对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历程和关键发展阶段进行了识别和概括,分析了海岸带生态修复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为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演进;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20)05-0008-09海岸带是指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境、防灾减灾、景观文化等多重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1-4]。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大陆岸线1.8万km,海岛岸线1.4万km。

沿海11个省、市以约占13.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44%的人口和55%的国内生产总值,海岸带地区的人口大量聚集和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工业与城镇扩张、港口码头建设、围海养殖等开发利用活动逐渐占据了自然岸线资源,致使海岸带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境破坏、湿地面积锐减、物种多样性降低、自然岸线萎缩等生态安全问题频发[5-6]。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指协助受损和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和改善的过程[7]。

与森林、草地、河流、矿区的生态修复相比,海岸带生态修复起步较晚。

国外学者在部分海岸带地区进行了生态修复理论研究、技术论证、综合管理等系统性工作[8-10],国内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模拟海岸侵蚀、退养还滩整治修复后的水动力条件变化[11-12];以及分析总结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项目的经验,开展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等方面[13-18],对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演进特点、修复措施、效果和问题分析还缺乏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海岸带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

海岸带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

海岸带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海岸带保护区是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岸带保护区的管理中,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是关键环节,它们有助于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并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岸带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

1. 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往往遭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破坏。

因此,恢复受损的海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1)植物修复:通过种植适应海岸环境的植物,如红树林、碱蓬等,以稳定沙丘、防止侵蚀,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

(2)人工鱼礁建设:在海岸带建立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3)沙滩重建:利用沙滩再生技术,通过人工投放沙子恢复受到侵蚀和冲刷的沙滩,保持海岸带的完整性。

(4)湿地恢复:恢复和重建湿地,如河口湿地、滩涂等,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海岸带保护技术研究为了有效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海岸带保护技术:(1)渔业管理:采取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保护重要渔场和鱼类繁殖地,控制海洋捕捞量,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禁渔区设立:在海岸带内设立禁渔区,保护珊瑚礁和其他生态脆弱区域不受过度捕捞和人类活动的干扰。

(3)海洋保护区划定:设立海岸带保护区,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限制不合理的开发和使用行为,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环境监测:加强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挑战与前景虽然海岸带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海岸带保护区管理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如渔民、旅游业者等,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效的合作和沟通,以达到共识,推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一、引言海岸带环境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带,也是陆海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气候变化的加剧等因素,海岸带环境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修复压力。

本文将从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角度进行探讨,为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二、海岸带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海岸带环境污染情况海岸带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船舶油污染等。

大量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导致了海岸带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人口密集、经济水平高,导致了海岸带环境污染加剧。

2.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情况人类活动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几个方面:第一,海岸线拉长或缩短,造成海洋面积和海岸线的变化,海岸冲刷加强,河流口迁移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因为人类活动,导致了有机物和氮磷肥料的输入增加,这些物质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第三,人工开挖港口、固定河道和航道,造成有机物堆积,那些死物质长期堆放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3.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物数量逐渐减少。

珊瑚殖民体被破坏、海龟栖息处受到威胁、绿海龟的生长量降低、海豚数量减少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修复海岸环境,是关乎海洋生物被破坏的重要因素。

三、海岸带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手段1.人工珊瑚礁建立人工珊瑚礁不仅可以恢复受到破坏的珊瑚礁群落,还可以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增多的条件。

人工珊瑚礁的制作,使用材料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包括胶泥、水泥、聚合物材料等等。

2.生物修复技术海洋生物存在很多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的原理和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类似。

对于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很有帮助,比方说微生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海底的细菌和微生物能够帮助清除油污染物,我国现在抢先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

3.海洋禁捕区建立在禁捕区内禁止实行非种植业捕捞和饲养产业捕捞,通过禁捕区的建立来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生物海岸修复现状及展望

生物海岸修复现状及展望

生物海岸修复现状及展望我国海岸线总长约3.2×104km,其中大陆海岸线约1.8×104km,大型岛屿台湾和海南岸线分别为1569km和1674km。

根据海岸线地理环境与开发利用情况,可将海岸线分为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两大类,其中人工岸线主要包括建设围堤、交通围堤、码头岸线、农田围堤、盐田围堤、养殖围堤等类型,自然岸线包括河口、基岩岸线、砂砾质岸线、生物海岸和淤泥质岸线。

在这些岸线类型中,生物海岸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是各种生物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被称为海岸生态关键区。

生物海岸主要由生物构建而成,包括珊瑚礁等动物分泌物、骨骼和残骸架构而成的近岸生物系统,以及草本、灌木和乔木等植物构成的滨海沼泽和湿地系统。

生物海岸对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促进水产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稳固海岸线、净化和美化海岸环境十分重要,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

Costanza等研究表明,红树林及盐沼生态系统总价值均为9990美元/(hm2·a),珊瑚礁生态系统总价值为6075美元/(hm2·a),在全球16种生态系统中分别排第4和第6名。

我国生物海岸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前期发展中未能正确认识到生物海岸的真实价值,没有合理规划利用,以至毁林造田围塘,海岸工程建设,珊瑚礁过度采挖,礁区炸鱼、毒鱼、电鱼以及抛锚等破坏型经济活动盛行,导致我国生物海岸锐减。

肖锐指出,2015年我国自然岸线长度约为4634.26km,占大陆岸线的25.95%,其中生物海岸571.47km,仅占大陆岸线的3.21%,与1980年相比生物海岸的绝对长度(864.26km)和占比(5.32%)均大幅减少。

杨磊等的研究也揭示了我国生物海岸严重缩减的现状。

随着生物海岸的减少和破坏,我国逐渐认识到生物海岸的重要性。

逐步从毁林毁礁式生态破坏型开发和生物海岸土地功能转换式开发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优先,生态资源即经济价值为理念的开发模式。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海洋生态修复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目前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着技术手段有限的问题。

目前,海洋生态修复主要依靠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处理污染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等。

这些方法往往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较大,对于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来说,可能效果不尽如人意。

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着缺乏监测和评估体系的问题。

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时,缺乏全面、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难以准确评估修复效果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

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海洋生态修复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海洋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

这使得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缺乏统一的目标和指导,难以实施和推进。

海洋生态修复面临着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目前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由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不容易量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此缺乏重视,造成了投入不足的问题。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更多的实验证明和数据收集工作,不断改进修复技术和方法,提高海洋生态修复的效果和可行性。

还应该建立起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决策。

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的投入,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海洋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目前还面临着技术手段有限、监测和评估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和投入不足等问题。

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在未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10部分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10部分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10部分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广泛的生态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现状调查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的第10部分。

在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和评估中,第10部分主要关注水质和污染问题。

水质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污染问题也是当前海岸带管理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为了进行全面的水质调查,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1. 水样采集和分析:通过采集海岸带不同位置和深度的水样,并对其中的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营养物质、重金属等进行分析,以了解海岸带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2. 海洋生态测量:通过使用声纳、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海岸带水域内的生态要素如海草床、珊瑚礁等进行测量和监测,评估其生存状况和生态功能。

3. 温度和盐度测量:海岸带水体的温度和盐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通过采用浮标、CTD仪等仪器,对海岸带水体的温度和盐度进行测量,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

4. 生态毒理学评估:通过对海岸带生物体如藻类、贝类等的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评估海岸带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和对生物的毒性影响。

而在污染问题评估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1. 溯源分析: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污染物监测:采用自动监测设备或定期采样和分析的方式,对海岸带水域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进行监测,评估其浓度和空间分布。

3. 水质模型模拟:建立水质模型,模拟海岸带水体中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过程,为污染物扩散和影响范围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4. 自然修复评估:通过对污染区域的调查和监测,评估自然修复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海洋生态修复是指对海洋环境中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而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的过程。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的现状问题入手,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海洋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手段不够成熟。

海洋生态系统涉及的范围广阔,涉及的生物种类众多,受到的破坏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海洋生态修复需要采用多种复杂的技术手段,包括海底生物栖息地的修复、珊瑚礁的保护、海岸线的恢复等等。

目前,对于这些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加强科研投入和实践经验积累。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管。

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在一些地方,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过于分散,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执行力度,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环保意识不足。

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行为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于环保意识的认识不够,忽视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导致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展缓慢。

经济投入不足。

海洋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然而目前许多地方对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支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展望未来海洋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如下: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海洋生态修复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手段,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更加有效的修复方法。

需要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在此领域的研究,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建立统一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加强政府对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健全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强化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

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等。

因此,对海岸带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一)栖息地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大量沿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栖息地被侵占和破坏。

填海造陆、港口建设以及沿海养殖等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使得许多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捕捞、非法采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导致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三)水质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海岸带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超标,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

(四)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带的侵蚀和淹没风险。

这不仅威胁到沿海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海岸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一)维护生态平衡通过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助于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二)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诸如水质净化、防浪护岸、气候调节、旅游休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修复可以提高这些服务功能的质量和效率,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健康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可以支撑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策略(一)栖息地恢复对于被破坏的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栖息地,可以采取退耕还湿、种植红树林、人工培育珊瑚等措施进行恢复。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8部分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8部分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第8部分【实用版】目录一、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概述二、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三、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四、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优化措施五、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概述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作为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对指导和推动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主要涵盖了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为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

二、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工程实施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修复策略、修复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四、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优化措施针对当前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2.推广应用成熟、有效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提高修复工程实施水平。

3.建立健全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确保修复工程的成效。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水平。

五、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加强,未来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发展绿色、环保的修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注重综合治理,实现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

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技术研究

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技术研究

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技术研究在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中,海岸线犹如一条璀璨的丝带,连接着陆地与海洋。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岸线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如侵蚀、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守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技术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岸线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例如过度的填海造陆、港口建设等,直接改变了海岸线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线的侵蚀风险。

此外,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倾倒等也给海岸线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恢复技术。

其中,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硬质护岸,如混凝土和石块堆砌的堤岸,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却阻断了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而生态护岸则采用了自然材料,如植物、木材等,不仅能够起到防护作用,还能够为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例如,在河岸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同时这些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加固土壤,提高河岸的稳定性。

另一种重要的技术是海滩养护。

当海滩受到侵蚀时,可以通过人工补充沙子的方式来恢复海滩的面积和形态。

在选择补充的沙子时,需要考虑其粒度、成分等与原海滩沙子的相似性,以确保养护效果的持久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防波堤、丁坝等建筑物来改变水流和波浪的作用,减少海滩的侵蚀。

除了物理手段,生物技术在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种植红树林、盐沼植物等,可以有效地固定海岸线,吸收污染物,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海岸植物群落,具有很强的抗风浪和固碳能力。

在一些地区,通过大规模种植红树林,不仅改善了海岸线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景观。

在实施海岸线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的过程中,监测和评估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研究

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研究

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研究1. 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海岸带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现状、挑战和关键研究领域。

2. 海岸带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交界区域,环境脆弱。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岸带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工业化、城市化、旅游开发等导致了沿海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河流排放和人类废弃物导致海洋水质的恶化,过度捕捞引发渔业资源的减少,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给海岸带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3. 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的挑战恢复海岸带生态环境并非易事。

首先,海岸带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海滩、湿地、珊瑚礁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因此其恢复策略需要针对性。

其次,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需要长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

此外,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往往需要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相协调,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4. 关键研究领域4.1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沿海防护、碳封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评估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对于制定保护策略和恢复方案至关重要。

4.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海岸带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恢复和保护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自然演化至关重要。

研究应关注保护海岸带珍稀物种、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4.3 沿海土地管理与规划合理的沿海土地管理与规划是确保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研究应关注土地使用的合理性、控制开发强度、防治沙尘暴等。

4.4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应关注排放源的控制、海洋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沿海水质监测与改善等问题。

5. 结论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研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但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机遇。

通过加强多学科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我们有望实现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健康恢复与持久保护。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10部分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10部分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10部分摘要: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概述二、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具体方法三、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应用案例四、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概述海岸带生态系统是指位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包括沙滩、岩石、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类型。

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是一部关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的技术规范,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本文主要介绍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的第10 部分,即关于海草床的调查与评估技术。

二、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具体方法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样方法、遥感技术等手段,了解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数量、分布和多样性。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进行调查,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通过评估海岸带生态系统对食物、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贡献,了解其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4.生态系统压力评估: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生态系统的压力状况。

5.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技术:通过采取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等手段,恢复和修复受损的海岸带生态系统。

三、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的应用案例以下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我国某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通过对某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服务功能、压力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
海洋生态修复是帮助海洋生态系统实现自我恢复的一种过程,海洋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恢复后,便可以不再需要人工措施的干预即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那么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如何呢?
海洋生态修复国内外现状
生态修复在国内外的研究大约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开
始的。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包括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中国在内,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得到了相关的关注,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当时就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在自然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海洋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相对而言开始的比较晚。

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关注。

我国从以往的四十多年里,对生态修复的研究中做了许多努力,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水土荒漠化、河流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这些经验对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都有借鉴的意义。

相对于国内开展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国外所采用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同样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国外,佛罗里达湿地、
Louisiana滨海湿地等修复等等修复都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国外的生态修复的目标、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到一些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原则。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一般主要针对红树林、海水水体、滨海湿地以及沿海沙滩的几个生态系统方面的修复。

相对于国外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我国的海洋生态修复在研究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上做的都还不是非常好,这些包括对红树林的消失、以及海洋水体污染的研究不到位,还包括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的措施与方法上不到位。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如何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上最为广阔和神秘的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价值。

目前,常见的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技术1、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是将人工培育的鱼苗、虾苗、贝类等海洋生物幼苗投放至海洋中,以增加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补充海洋生物资源,提高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例如,我国在黄海、东海等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了大量的带鱼、小黄鱼、对虾等幼苗,取得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是指在海洋中投放的各种人工构造物,如混凝土块、废旧船只、岩石等,以吸引海洋生物栖息和繁殖。

人工鱼礁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增加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面积,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

例如,日本在其周边海域建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有效地提高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产量和质量。

3、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的海域内,通过建设人工设施、投放鱼苗、监测环境等手段,对海洋生物进行规模化养殖和管理的一种海洋生态修复模式。

海洋牧场可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例如,挪威的海洋牧场在三文鱼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1、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包括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海洋污染,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技术。

例如,对于石油污染,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围油栏、吸油毡等)、化学方法(如分散剂、清洁剂等)和生物方法(如微生物降解等)进行治理;对于重金属污染,可以采用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去除。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

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分析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海洋生态修复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分析。

一、现状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足目前,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仍停留在起步阶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很多生态修复方案只是零散的试验或模拟,无法真正达到修复的目的。

另外,国内目前的生态修复技术大多是通过外来技术和经验借鉴,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

2. 资金投入不足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国内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科研项目,缺乏企业投入和社会资金支持。

因此,海洋生态修复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分配不均、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3. 行业规范不完善由于目前海洋生态修复还处于发展初期,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缺乏技术规范的引导和制约,存在决策不科学、技术缺乏保障、成效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4. 成效评估不足海洋生态修复需要长期的监测和评估,以检验修复效果和成效。

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缺乏长期监测和评估,导致修复的效果和成效难以准确评估。

二、展望1. 探索并发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技术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生态修复的技术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国内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寻找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注重提升技术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发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技术,提高修复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金的共同支持,发掘企业和社会投入的潜力,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网络,以确保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修复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增强行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生态修复实践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科学问题。

海岸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海岸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海岸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湿地萎缩、沙滩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保护和恢复海岸生态系统的健康,各种海岸生态恢复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岸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1、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大量的填海造陆、港口建设、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了海岸湿地的破坏、水质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2、过度捕捞和水产养殖过度捕捞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破坏了海洋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同时,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方式也会对海岸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如养殖废水的排放、养殖物种的逃逸和疾病传播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等问题,加剧了海岸侵蚀和湿地淹没的风险,对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4、旅游开发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活动,如海滨浴场的建设、酒店和度假村的开发等,破坏了海岸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

二、海岸生态恢复技术的类型1、湿地恢复技术湿地是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蓄水、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地等多种生态功能。

湿地恢复技术包括湿地重建、湿地补水、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

例如,通过引入淡水来恢复干涸的湿地,种植适宜的湿地植物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2、沙滩修复技术沙滩是海岸防护的重要屏障,也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沙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沙滩补沙、沙丘稳定和植被种植等。

通过向侵蚀的沙滩补充沙子,加固沙丘,种植防风固沙的植物,可以恢复沙滩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珊瑚礁修复技术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退化。

珊瑚礁修复技术包括珊瑚移植、人工礁体建设和水质改善等。

通过将健康的珊瑚移植到受损的珊瑚礁区域,建设人工礁体为珊瑚提供生长基质,改善水质条件,促进珊瑚礁的恢复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

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1.国外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为了减少海岸带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是改善海岸带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随着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淡水资源量,以及泥沙等沉积物锐减,引起海岸带沉陷、海水入侵,海岸带湿地大量消失。

对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研究实践的国家之一。

海岸带恢复计划措施主要是,重新设计河口水系,拆除海岸线和入海河流上一些障碍物重新恢复泥沙自然沉积和自然的水力平衡,从而起到控制海水入侵,防止海岸沉陷,保护海岸带湿地的目的;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恢复佛罗里达湾(Florida Bay)的原始的生态环境,1995年实施了佛罗里达湾和泰勒沼泽(Taylor Slough)计划,从而改善和恢复了佛罗里达湾海岸带生态环境。

1.2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

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矿物增长”(mineral accretion)技术建造新型鱼礁,即是在人工鱼礁上通入低压直流电,利用引起海水电解析出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矿物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形成类似于天然珊瑚礁的生长过程,在鱼礁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周围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海岸带生物种群恢复和海岸带保护的目的。

此方法在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等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

1.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axas)加尔维斯顿(Galveston Bay)海湾,利用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

在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marsh terracing tech2nique),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它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国内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海岸带保护的国家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共开展了3次大规模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为随后海岸带保护和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江苏盐城丹顶鹤等海岸带湿地自然保护区,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开展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情况调查;制定和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在海岸带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工作很少,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海岸带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

2.1 红树林海岸的生态恢复红树林是自然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红树林主要由几十种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许多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组成。

红树林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速度快等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海岸类型,它具有促淤沉积、护堤防波、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栖息地。

由于对红树林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导致红树林资源急剧减少,体现在面积和种类减少、结构和功能下降。

红树林是属于遭受严重威胁的沿海生境之列,尤其是在热带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据估计,现在亚太地区每年损失1%的红树林面积,有些地区已经失去了70%的原始红树林生境。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和香港等省区。

由于滥砍、围垦等人为破坏,东南、华南沿海的红树林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5万hm3降至目前的1.5万hm3,现存林分中80%以上为退化次生林,立地环境恶化。

红树林的减少导致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动植物资源衰退,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增加。

研究表明,红树林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水污染、大气污染、人类活动干扰等,且红树林自然恢复非常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减少人类干扰、水污染治理、病虫害防治、外来入侵种的清除、开展红树林的生态恢复等。

对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必须先进行可靠性研究。

根据红树林种类的适应性,进行物种特性、宜林地勘测,潮汐、海流、土壤性质和海水盐度的综合调查试验,才能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

研究人员开展了众多退化的红树林海岸生态恢复研究。

从19世纪开始,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随着以持续收获为基础的栽种和砍伐红树计划的实施,开始营造红树林(栽种、管理和收获红树)。

郑德璋等在“八五”和“九五”期间系统地研究了海桑、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木榄等8个主要红树林树种的造林配套技术。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带的物候期、适宜的采种时间、不同类型种实采后处理及贮藏方法、苗圃地选择及不同树种育苗技术,并研制出适宜的光照、生长素、盐度、水分和温度等控制发芽或贮存、各树种宜林海滩划分以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等新技术。

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20世纪80年代对桐花灌丛进行了改造,直接在林下插入木榄、海莲、红海榄和正红树胚轴;海南省清澜港自然保护区于1987年也对榄李、瓶花木灌丛进行了改造;湛江市林业局于1985年在海康县用红海榄改造了大片白骨壤灌丛,引来水鸟和陆鸟在林内筑巢孵蛋,淤泥中出现鳝鱼,物种多样性明显升高。

2.2 沙质海岸的生态恢复沙质海岸是由风和风沙流对海岸上地表松散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形成于陆、海、气三大系统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按流动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3种。

沙丘上的植被在沙丘的形成和保持沙丘的稳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通常流动沙丘的植被覆盖度少于15%,半流动沙丘为15%-40%,固定沙丘在40%以上。

海岸沙丘对风和海浪的影响可起到缓冲作用,具有丰富的物种和种群,且具有独特的娱乐价值。

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台风、风暴潮等自然干扰以及砍伐、耕作、海岸开发和休闲等人类活动,都会造成沙丘植物活力下降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一旦大风来临,飞沙走石便会吞噬农田和村庄,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沙丘固定是沙质海岸生态系统恢复的首要步骤,只有使沙丘固定之后,才能进行植物的重建和恢复。

可设置沙障,种植蔓荆、海边月见草等固沙植物覆盖固定流沙。

日本针对岛国海风大、海潮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治山治水和海岸林保全的对策,重视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选择与工程措施的应用,选择抗风沙、耐潮性和耐盐性强的树种,如黑松、海桐等。

海岸防护林的营造,先行工程措施,后配生物措施,即先从沿海的最前沿设置防浪、消浪工程,然后隔一段距离50-100m不等)修筑混凝土的防浪堤或防浪墙,在各种工程措施的保护下,先种草,后种乔、灌木,有的地方还可用人工办法修筑沙丘。

造林后缺株情况甚少,造林、种草的成活率接近100%。

经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同步整治的沙丘和沙岸区域,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风、沙、雾、潮等自然灾害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真正发挥了海岸林的防护作用。

福建和广东在沿海沙荒地大量营造木麻黄、相思树等防风固沙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福建省林科院开展沙荒风口困难立地造林试验,选择木麻黄抗逆品系,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大田深栽、冒雨造林以及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以及筑设风障防潮防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此类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增强了基干林带的防护效能。

1996年9月9日,9651号强台风袭击粤西,虽然对沿海防护林带的破坏严重,但海岸前沿木麻黄防护林的阻隔作用,使浮沙难以穿越林带进入内陆,未造成昔日浮沙掩埋耕地、村庄的严重危害,粤西海防林在固沙减灾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2.3 河口湿地海岸的生态恢复入海河口湿地处于江河入海的海陆交界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生态系统在此强烈作用形成的高物质多样性和多功能的生态边缘区,而且由于河流、潮汐等作用,面积仍在向海扩展或收缩的一种特殊湿地,其土壤多为盐渍土壤或常受内涝渍水的影响。

河口湿地对自然灾害和污染起到防御和控制作用。

由于滩涂开垦养殖、围海筑堤、海港建设、沿海大通道建设和排汛,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变得极为脆弱,如黄河口湿地耐盐生杞柳、柽柳等木本植物和白草、蒿草、狗尾草等草本植物被砍伐后辟为农垦用地,这不仅使可供农用的土地逐年减少,那些被毁的耐盐植物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

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在美国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他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000年在山东东营市开展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我国近年来较为成功的海岸带生态恢复项目,工程包括引灌黄河水、沿海修筑围堤和增加湿地淡水存量,同时强化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