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浅谈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食用菌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真菌类食品,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菌中之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野生食用菌的数量逐渐减少,人们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了食用菌的栽培。
而如何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历史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将野生食用菌进行栽培。
直到20世纪,食用菌栽培技术才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日本,藤田吉廣博士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用煤炭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方法,这一方法被称为“藤田培养法”,开创了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先河。
随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各种不同的栽培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以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最为关键。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菌丝生产、基质制备、接种培养、发酵培养、收获保存等环节。
菌丝生产是整个栽培过程的起始环节,主要是通过培养培养基,培养出食用菌所需要的菌丝。
在菌丝生产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基质制备,基质是菌丝生长的土壤,通常采用秸秆、玉米秸秆、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以及木屑等废弃物为原料,经过蒸汽消毒或化学处理后进行研磨粉碎,调配成基质。
接种培养是指将培养好的菌丝用适当的方法接种到基质中,以便菌丝得到良好的生长。
发酵培养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促使菌丝在基质中迅速生长,形成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
最后就是收获和保存,收获成熟的食用菌,妥善保存以便销售和食用。
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不同的种类食用菌可能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平菇、草菇、香菇、金针菇等。
在栽培平菇时,通常采用的是蔬菜渣和木屑为基质材料,通过高温蒸汽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和发酵培养,平菇的培育周期较短,适合规模化生产。
而草菇的栽培技术则较为简单,一般采用糠麸和玉米秸秆为基质,进行接种培养和发酵培养。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由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些实用指导。
一、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对于食用菌的栽培至关重要。
常见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比如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等。
还要了解各种食用菌的特点和栽培技术,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进行栽培。
二、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间接光。
在栽培食用菌时,要进行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同时避免直射阳光直接照射在菌体上。
三、合理设计食用菌的菌棒或菌袋食用菌的栽培需要用到菌棒或菌袋,这些材料对于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设计菌棒或菌袋时,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适当的大小,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和足够的营养供应。
还需要注意保持菌棒或菌袋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侵扰。
四、科学施肥和灌溉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菌体的生长阶段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用。
在灌溉方面,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需求,控制好水分的供应量和频率,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五、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容易给食用菌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比如合理施用农药和定期清理种植环境等。
六、合理控制采收时间和方式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采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生长条件,合理控制采收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菌体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要注意采收后的处理和保存,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种植(1)
食用菌的种植食用菌种植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增收途径。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食用菌种植的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以及产业发展趋势。
一、食用菌种植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种植经验,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
常见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木耳、金针菇、杏鲍菇等。
2.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要保证培养基的配方合理,营养丰富。
常用的培养基有木屑、玉米秸秆、棉籽壳等。
3.接种:将食用菌菌种接到培养基上,通常采用穴孔接种法、液体接种法等。
接种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
4.菌包制作: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然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菌丝生长。
菌包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
5.出菇管理:当菌包内的菌丝长满后,转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求,调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二、病虫害防治1.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手动捕捉、黄板诱捕、蓝板诱捕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菌、昆虫生态调控剂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的生长繁殖。
3.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按照使用规程,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4.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种植密度、轮作制度等措施,提高食用菌的抗病虫能力。
三、产业发展趋势1.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将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
2.设施栽培:设施栽培可以实现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产业链延伸:食用菌产业将从单一的种植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如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4.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食用菌新品种,提高产业竞争力。
5.品牌建设:培育食用菌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利用人工手段培育各种食用菌的农业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日益增加,食用菌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与食用菌栽培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选择合适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步骤。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菌种时需要考虑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
还要考虑菌种的产量、耐病性和品质等方面的因素。
菌种的培养和繁殖也是食用菌栽培的核心技术之一。
常见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在液体培养中,菌种会在培养液中繁殖;在固体培养中,菌种会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上。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菌种培养完成后,下一步是菌种的接种和菌丝的生长。
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转移到培养基或基质中,使其继续生长。
接种时需要注意卫生,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菌丝的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基质的选择对食用菌生长和产量也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基质包括木屑、稻壳、秸秆等,这些基质含有适宜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除了以上的一些基本技术外,还有一些辅助技术和措施也可以提高食用菌的栽培效果。
菌包的制作和使用、环境的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等。
菌包是包含了培养好的菌种和基质的袋状物,适用于食用菌的大规模栽培。
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的调节,以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
病虫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食用菌不断增长的需求。
无公害食用菌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无公害食用菌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无公害食用菌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生产出无公害的食用菌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一、种菌技术1. 菌种选择:选择菌株品种优良、菌丝健壮、菌种纯度高的菌株,有助于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丝的繁殖能力。
2. 菌种繁育:采用无菌技术繁育菌种,确保菌种的纯度和优良性,避免杂菌污染。
3. 菌种保藏:采用低温冷冻或液氮冷冻等方法对菌种进行保藏,确保菌种的长期保存和使用。
二、床料配比技术1. 床料选择:选用优质、无公害的废弃物或农副产品作为菌床,如稻草、玉米花杆等。
避免使用含有化学农药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废弃物。
2. 床料配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废弃物或农副产品,调节床料的碳氮比和湿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
三、灭菌技术1. 主要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化学药剂灭菌和热水浸泡法等。
灭菌可以有效杀灭床料中的有害菌和杂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灭菌控制:控制灭菌的时间和温度,避免热处理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四、菌种接种技术1. 接种方法:分为点状接种、线状接种和条状接种等。
根据不同的菌床形状和菌株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
2. 接种时间和接种量:根据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选择适当的接种时间和接种量,促进菌丝的均匀分布和快速生长。
五、环境控制技术1. 温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生长阶段,控制菌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菌菇的生长和发育。
2. 通风控制:保持菌棚内空气流通,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减少病害和有害气体的积累。
3. 光照控制:合理利用光照,提供菌菇生长所需的光能,促进菌菇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技术1.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常见病虫害,可以预防性地接种病虫害疫苗,提高菌菇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微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病菌和虫害有杀灭作用的微生物,如生防菌、杀虫菌等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一、食用菌栽培的基本要求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
首先,栽培基质要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环境。
其次,栽培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菌丝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此外,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关键。
二、食用菌栽培方法1. 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其栽培技术也非常成熟。
蘑菇的栽培基质通常以废弃物为主,如秸秆、稻草、麦秸等。
首先,将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蘑菇菌种,培养菌种发育出菌丝。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控制通风和光照,蘑菇的子实体会迅速形成。
蘑菇栽培周期约为2-3个月,可以周期性地进行采收。
2.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与蘑菇相似,但平菇更易栽培。
其栽培方法和蘑菇基本一致,但平菇的菌种接种时间和消毒处理的温度要求稍有不同。
平菇的生长适温为18-23摄氏度,较蘑菇要低。
另外,平菇的子实体形态较小,所需的光照条件较少。
平菇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周期性采收。
3. 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与蘑菇有所不同。
香菇的栽培基质主要为木质植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等。
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菌堆肥和消毒处理。
接种菌种后,将其贴附在基质表面,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香菇的菌丝会在基质中快速生长。
香菇的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可周期性采收。
4. 口蘑的栽培技术口蘑是一种菌类食品,具有天然的柴油味道和爽口的口感。
口蘑的栽培方法与蘑菇相似,栽培基质可以选用稻草、杂草等植物秸秆。
口蘑的培养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菌种接种后,通过适当增加湿度和通风,可以促进口蘑的生长。
口蘑的栽培周期约为1-2个月。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食材,在现代饮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高效栽培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环境调控技术1.温度调控:食用菌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控制合适的温度是提高菌体生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大棚等栽培环境,利用复杂的控温设备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2.湿度调控: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保持合适的湿度对菌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菌床培养时,保持湿度在70%左右是最理想的。
可以通过喷水、雾化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也可以通过控制通风量来保持湿度的稳定。
3.光照调控: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高,大部分食用菌在暗处生长更好。
因此,在栽培中,应尽量避免光照过强的环境。
可以选择光照较弱的室内栽培或者选择树荫下的地方进行栽培。
二、床料选择与预处理技术1.床料选择:床料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床料要求,一般来说,玉米秸秆、稻草等含有丰富纤维的床料适合栽培多种食用菌。
在选择床料时要注意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2.床料预处理:为了提高床料的适宜性,可以对床料进行一些预处理。
如浸泡、煮沸、蒸汽消毒等方法,可以杀灭床料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提高床料的质量和菌体的生长环境。
三、接种技术1.孢子接种:将食用菌的孢子直接接种在床料上,让其发芽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难以扦插的食用菌。
在接种时要求接种量均匀,避免结团和浓度差异。
2.扦插接种:将食用菌已经发芽的菌丝体插入到床料中,促使其扩散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可以使菌丝快速繁殖,提高产量。
扦插接种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和均匀分布。
四、管理与养护技术1.通风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保持合适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选址规划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通常来说,适宜种植食用菌的场地应该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阴凉条件。
场地的土壤应该是疏松的,且富含有机质。
在选址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到水源和电源供应的问题,以保障后期的灌溉和温度控制。
二、培育基质培育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养分和水分供食用菌生长。
常见的培育基质有木屑、稻草、秸秆等。
在培育基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
三、种植方式食用菌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场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种植方式。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平菇栽培、叠菇栽培、袋菌栽培等。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光照、通风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病虫害有青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六、管理和维护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培育基质的水分和养分情况,及时更换和添加培育基质。
还需要注意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包装等工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栽培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技术心得体会(专业14篇)
食用菌栽培技术心得体会(专业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食用菌栽培技术心得体会(专业14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一般分为室内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
室内栽培利用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条件。
露地栽培则借助于自然环境,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态特性选择合适的地域和季节进行种植。
根据需要和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可以从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近年来,室内栽培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提供食用菌生长的理想环境。
室内栽培还可以实现无季节限制、持续生产和高产量等特点,满足市场需求。
常见的室内栽培技术包括菌丝培养、培养基选择、接种、负压灭菌、定植、发酵控制等。
菌丝培养是室内栽培的基础工作。
通过细胞培养、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等方法,使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并形成菌籽,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提供原料。
培养基的选择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有着差异。
根据食用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量和质量。
接种是将菌丝培养物引入菌床内的过程。
接种方法有穿插接种、全面接种和局部接种等。
穿插接种是将菌丝培养物均匀插入干燥基质中,全面接种是将菌丝培养物覆盖在整个菌床上,局部接种是将菌丝培养物接种在菌床的一部分。
适当的接种方法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负压灭菌是室内栽培中重要的环境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菌床中的病原微生物。
负压灭菌过程中会产生蒸汽,蒸汽能将环境中的空气迅速排出并灭菌,提供菌床的洁净环境。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菌床质量有重要影响,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会导致菌床质量下降。
定植是将菌丝移植到菌床中的过程,也是室内栽培中关键的一步。
定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菌丝密度和菌丝长度,以及正确的操作技巧。
菌丝的密度和长度会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菌种和栽培目的选择合适的定植方法。
发酵控制是室内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
通过控制发酵的时间和温度,可以调节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排出,以防止过高温度对食用菌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生产食用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食用菌的种类及选种食用菌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香菇、平菇、树耳等等,每种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和适宜生长环境。
因此在选种时需要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以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
二、食用菌的基本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首先是温度,通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为宜,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次是湿度,食用菌要求湿度较高,一般在80%以上为宜。
最后是通风,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以保持菌床内氧气的充足。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1. 培养基的制备食用菌的栽培基质主要由秸秆、木屑、麸皮等原料经过消毒处理和混合后形成。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比例,以及消毒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可以采用点播法或铺撒法,然后覆盖一层薄土进行保湿处理。
3. 菌床的管理菌床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需要定期翻动、保湿和通风。
在菌床内也要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确保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4. 控温控湿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采收食用菌一般在生长适宜时期进行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菌床和进行二次培育,以保证下一批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食用菌的管理1. 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轮作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
2. 质量监控食用菌的质量对于产品的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栽培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的品质。
3. 安全生产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劳动防护和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用菌的安全生产。
食用菌的有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有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近年来,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推动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机、优质和高效的栽培技术成为了食用菌栽培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食用菌的有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一、有机栽培技术有机栽培技术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通过利用有机物质提供营养和建立生态平衡来进行农作物栽培的一种方法。
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有机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化学残留,提高产品质量,对环境友好。
1. 选择合适的基质:有机栽培中,选择合适的基质非常重要。
例如,选择优质的有机木质废弃物作为基质,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 制备有机底料:有机底料的制备是有机栽培的基础步骤。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堆制,可以提高底料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为菌丝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增加菌丝接种量:有机栽培中,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菌丝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需要增加菌丝接种量,提高菌丝的覆盖度。
同时,选择适宜的菌种和接种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优质栽培技术优质栽培技术是指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手段,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营养含量。
1. 控制温湿度:温湿度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提高菌体的发育和品质。
不同的食用菌有着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湿度范围,根据不同菌种的要求进行调控。
2. 灌溉管理:灌溉是保持栽培环境湿度的关键步骤。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的情况出现。
同时,要注意用水的质量,避免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菌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无公害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设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生产效益。
1. 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提高基质的营养价值和水解速度,促进菌丝的发育和增加产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想要栽培食用菌,我们主要要注意基质的调配、温度的控制、遮阴的措施和湿度的管控等。
基质应选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木质纤维木屑,温度控制在24-27摄氏度左右,遮阴工作要做得彻底,保持空气处于湿润状态即可。
食用菌如何栽培
1、调配基质
想要栽培食用菌,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调配好合适的基质。
食用菌与植物不同,适宜生长在木质纤维的基质中,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进行压制消毒杀菌等工序后,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使用。
2、控制温度
食用菌包括了很多种不同的菌类,而大部分的菌类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耐高温,在温度过高、气候炎热的天气中就会变得生长缓慢或停滞,因此我们要保证植株的温度控制在24-27摄氏度之间,不宜过高。
3、做好遮阴
食用菌大多数对于阳光没有需求,和植物不一样,菌类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我们要为栽培食用菌的容器进行遮光的处理,不能有过于明亮的光线进入其中。
如果没有做好遮光的处理,食用菌有可能会因此死亡。
4、管控湿度
绝大部分的食用菌都喜欢生活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它们不需要人工浇水,只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基质中的水分生存,因此我们要保证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周围的空气湿度足够大,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基于科学和技术的生产过程,旨在有效地生产食用菌,并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数量。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下进行,包括室内栽培、室外栽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它包括种菌、培养、收割和加工等一系列过程。
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种子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高产的菌菇。
选择品种、种植培训、车间管理等环节都需要精确地控制,才能确保高质量和高产量。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1. 室内栽培在室内栽培食用菌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因素。
首先,根据所选菇种查找最适合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气象控制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以保持最合适的菌菇生长环境。
其次,在室内进行栽培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土和培养基,以保证菌菇得到优质的营养基础。
同时,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灌溉,确定适当的营养强度等信息,提高菌菇产量和质量。
2. 室外栽培室外菌棚是常见的栽培环境之一,应具备保温、通风、排水等设施,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来为菌菇提供一个最好的生长环境。
在室外栽培食用菇时,最重要的是控制蘑菇果实体内含水量,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
这些因素都能影响产量和质量。
3. 自然环境自然生长环境也是种植食用菌的一种方式。
峨眉山和张家界都是有名的自然食用菌种植基地。
这种方法虽然低成本,但由于通常是不集中管理,因此产量和品质无法被有效地控制,所以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监控和控制。
食用菌栽培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效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也有助于商业的成功和客户的满意度。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药材,对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其管理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应用。
1、选用优良菌株食用菌的选种非常重要,选取高产、优质、耐病、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可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灵芝、茶树菇等,各种菌种需选用适合当地环境、品质好、产量高的种子。
2、育种改良育种改良是食用菌生产取得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品质的关键,将野生和采集的野外菌株经多年选择和繁殖,最终筛选出高产、优质、耐病、抗逆性强的菌株,可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3、选择合适的栽培场地食用菌栽培应选用无污染、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足的场地。
栽培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水、遮阳、防渗漏等设施条件。
完善场地设计,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基质种类较多,包括木质废弃物、秸秆以及全株植物等。
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可有效缓解环境压力。
在栽培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水解物可提高基质的肥力,促进食用菌的生长。
5、合理运用肥料合理做好肥料管理,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
一般建议在生长过程中适量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肥料要适量搭配,以保证食用菌叶片翠绿、地支粗壮,生长旺盛。
6、科学控制温度温度对食用菌栽培有重要影响。
一般温度控制在15℃~30℃,根据不同菌种和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在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要控制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以确保生长发育均匀。
7、保持良好的湿度湿度对于食用菌的生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常要控制在80%~95%之间,不同菌种和不同生长阶段湿度控制也略有不同。
同时要注意及时通风,保持培养室的干燥清洁。
8、适合的光照强度食用菌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对于灵芝,光照不可过强,甚至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下生长,而灵芝对红光和蓝光敏感,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对于茶树菇和金针菇,光照要保证在200lx以上,以保证生长。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菌类耐贮藏、易运输、易加工,非常适合在城市中高效快捷的生产。
因此,开展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将有助于满足人们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在人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我国古代的采摘野生菌。
明代末年,菌类栽培技术开始发展,当时菌床与棚架相结合,栽培出蘑菇鲜花,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作物。
而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菇类(以及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一项热门技术。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要素1.基质菌类的基质材料各异,常用的有菜籽饼、秸秆、稻草、木屑、玉米芯和压缩木板等。
好的菌床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易培养微生物、含氧量、排水性强、不含有毒、耐腐烂、容易得到并价格低廉。
2.菌种不同的菇类对不同的基质和环境要求各异,因此使用的菌种也不同。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优良的菇种可供选择,如雪菇、金针菇、平菇、香菇等。
3.温度不同的菇类的生长适应温度各异。
一般而言,适宜的温度为18-28度,但需根据菌类种类特性来具体调整。
4.湿度菌类的生长对湿度要求较高,常见指标是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
因此需要配备适宜的墙面湿度计,维持良好的湿度条件。
1. 提高基质的含水度适当提高菌床的含水度,对于保持环境湿润、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对于一般菇种,每100公斤基质加入60-70公斤水,到基质含水量达到60-65%就一般吻合要求。
但需注意基质过湿或低湿度都可能导致生产出问题或出菌慢的情况。
2.注重卫生管理保持生产房间的整洁卫生,防止土壤病菌的入侵是生产中重要而常见的问题。
特别是细菌和病毒常常通过员工或空气传播。
在生产前和生产期间,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场所和设备,避免病虫害的侵入。
3.薄膜罩关对于一些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的菇种,可考虑在菌床表面覆盖薄膜,以减少太阳光直射,同时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近年来,食用菌的消费量逐年增长,成为我国餐桌上的重要一环。
同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相关问题。
一、基础知识食用菌是指能够被人们作为食用的真菌,常见的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食用菌的种类众多,而不同的菌种在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食用菌的生长一般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二、栽培技术1. 培养基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培养基,不同的菌种需要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中要注意卫生和配比,防止细菌或杂质的污染。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必要的灭菌处理。
接种后需要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等待菌丝的生长。
3. 菌种培养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湿度以及光照条件。
不同的菌种对于这些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同时,对于不同阶段的菌丝生长,也需要相应的处理。
4. 孢子体的形成和采集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孢子体。
不同的菌种在孢子体的形成和采集时间上也存在差异。
5. 培育质量控制培育食用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包括菌种的纯度、生长环境的卫生和稳定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够得到高品质的食用菌。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菌丝生长过慢可能是培养环境温度过低或缺少适当的营养物质,可以适当提高温度或添加营养物质。
可能是培养环境卫生不好,需要加强消毒和保持卫生。
3. 产量低可能是培养环境温湿度不适宜或营养不足,需要调整环境和提高营养。
四、结语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控制,以及对不同菌种的不同要求。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栽培技术。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食用菌栽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增收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菌栽培的原理、栽培环境、菌种选择、栽培技术和市场前景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菌栽培的原理菌类栽培和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即为种植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种子或孢子发芽生长,直至成熟,然后收获。
但是,由于菌类的特殊生物学性质,菌栽培比其他农作物更为复杂,需要更精细的掌握栽培技术。
二、栽培环境菌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土壤、水、光照、温度等都是菌栽培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栽培食用菌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容器和特定的生长介质,以及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设备。
三、菌种选择菌栽培的成功与否与所选用的菌种密切相关。
不同的菌种对栽培的环境要求不同,对适宜生长的温度、水分和养分等均有明确要求。
因此,选取合适的菌种是菌栽培技术至关重要的步骤。
四、栽培技术菌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菌种预处理、介质筛选、播种、保温遮光、通风、以及适时打湿等。
其中,介质筛选、保温遮光、通风等环节的改进,可在保证生产效益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五、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和高品质、安全的食品需求越来越高,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品种繁多、口感美味、保健功效等优点,仍然是继蔬菜、水果之后,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农产品之一。
总之,菌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应用该技术可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品质量,逐步形成一个绿色、健康的食品生产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技术——生态因子对平菇子实体的影响行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陈晶(06266102)指导老师:蒋冬花(教授)摘要:营养素、矿质元素、温度、水分与湿度、PH、空气、光线等因素都能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
这样,才能确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字:平菇生态因子影响前言平菇,学名为侧耳,又叫北风菌、冻菌(低温下栽培)、鲍鱼菇(味道类似鲍鱼)等。
目前我国栽培最多的四种主要的食用菌(蘑菇、香菇、草菇、平菇)之一。
中国和日本是平菇的主要生产国。
平菇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纲,伞目,侧耳科、侧耳属。
我国已发现的食用侧耳有30多种,进行培植的主要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美味侧耳)、金顶侧耳(榆黄蘑)、栎平蘑。
近年来又驯化成功红平菇和从美国引进的佛罗里达平菇,从香港、澳大利亚引进的凤尾菇等。
我国平菇栽培起步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要以木屑为培养料,栽培数量小。
平菇商品生产开始于1972年,河南刘纯业用棉籽皮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后,河南、湖北、河北等省开始规模生产。
1978年河北省晋县利用棉籽皮栽培获得大面积高产,并于当年举办全国第一期培训班。
从此,全国开始大面积平菇栽培。
一平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平菇肉厚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10.5%,且营养必需的氨基酸的含量高达蛋白质含量的39.3%。
平菇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乌苷酸、胞苷酸等增鲜剂,这就是平菇风味鲜美的原因。
平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矿物质成份。
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比肉类高,维生素B12的含量比奶酪高。
平菇中不含淀粉,脂肪含量极少(只占干物质的1.6%),被誉为“安全食品”、“健康食品”, 尤其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
平菇中的侧耳菌素、侧耳多糖等各种特殊成份的生理活性物质都分别具有诱发干扰素合成、加强机体的免疫作用,机体抵制癌变的能力,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等。
因此,多食平菇既可防治高血压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中年肥胖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紊乱等病症,又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二平菇的发展前景1、平菇品种丰富平菇种类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发生季节。
通常以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类型。
(1)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不超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
如冻菌、P2—2等。
(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不超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
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等。
(3)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能超过30℃,最适温度是24—28℃。
如鲍鱼菇、红平菇、侧五等。
由于平菇具有各种温型的品种,使各地区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品种。
所以平菇栽培较少受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的限制。
掌握得好,可以周年生产。
2、培养料来源广平菇既可搞短木栽培又可用代料栽培。
稻草、麦草、苞谷杆、苞谷心、棉籽壳、花生壳、葵花盘、甘蔗渣、锯木屑、粉渣、麸糠、酒糟等等农业林业下脚料都可栽培平菇。
这些东西弃之为废物,用之是瑰宝。
用来栽培平菇可变废为宝,还可净化环境。
采菇后的菌糠是优质肥料或饲料。
各地农村平菇培养料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成本低、周期短、易栽培、经济效益高平菇栽培不需要专门设备和工具,从种到收只需要一个月左右,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的生产项目。
人工栽培,简单粗放,好学易懂,容易成功,经济风险小。
用稻草之类农作物秸杆栽培平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即每公斤草可生产一公斤菇,如果用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还会更高。
4、不与粮食争地平菇栽培方式很多,既适宜室内也适宜室外。
空房屋、废瓦窑,房前屋后,树林竹林,山洞人防地道,冬闲地等都可栽培平菇。
最近外地报道在苞谷行间栽培平菇,苞谷苗为平菇遮阴,平菇培养料为苞谷肥料,苞谷增产平菇丰收亩产值可达八千多元。
可见平菇生产是不会和粮食生产争耕地的。
5、便于深加工,销路好,价格高平菇不仅可以鲜食、干制,也可以盐渍和加工罐头。
将干制平菇粉碎作调味品加在汤菜里面味道格外鲜美。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大于生产量。
鲜菇价格呈直线上升,供不应求。
盐渍平菇在国际市场畅销不衰。
三生物学特性及其价值(一)形态结构: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细胞、分枝丝状体。
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
子实体菌盖:呈贝壳状、舌状或扇状、丛生叠生,直径4~30cm,白色;菌柄:侧生;菌褶:由菌盖一直延伸到菌柄上部,形成脉直纹。
(二)生活史(异宗配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1、菌丝体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孢子萌发期→多核菌丝期→单核菌丝期→双核菌丝期→结实菌丝期2、子实体阶段(生殖生长阶段)根据子实体形态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桑椹期→珊瑚期→成长期→成熟期桑椹期:菌丝体纽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期。
此时,在培养料表面可见一团白色或蓝灰色小米粒的子实体原基,形似桑椹,故称桑椹期。
珊瑚期:原基分化形成小菇柄,并各自伸长,形似珊瑚。
成长期:珊瑚期后,菌盖迅速伸展,菌柄加粗的这一时期。
成熟期:孢子形成并开始脱落的时期。
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模式图是:子实体→→担子→→核配→→减数分裂↑↓珊瑚期担孢子(AB、ab、aB、Ab)↑↓桑椹期萌发↑↓纽结期←←←双核菌丝←←←单核菌丝营养价值: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据分析:鲜菇中含水量为85.70~92.90%,游离氨基酸有23种,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总氮含量为2.8%~6.1%,总糖量26.8%~44.4%,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矿质元素(P、Fe、K)等。
药用价值:平菇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如:多糖蛋白:抑制癌细胞;牛磺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菌糖、甘露糖、纤维素、助消化的各种酶等:用于胃肠作用,促进消化。
袋栽平菇的优点:①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③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④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⑤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
四生活条件1.营养:平菇是木腐菌,在自然界它生长在朽木和枯枝上以及死去的树桩上,靠这些物质提供营养。
其所需营养分三大类:①碳源指碳水化合物:有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具体指葡萄糖、双糖具体指蔗糖、多糖具体指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及淀粉。
它们是平菇生产所需要的碳源物质及能源的基础。
这些碳水化合物在培养料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等原料中都有大量存在。
②氮源:它也是平菇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平菇菌丝生长过程需要合成蛋白质、核酸。
这些物质是通过菌丝分泌蛋白酶、将培养料中的含氮物质、蛋白质分解吸收到菌丝体内供其菌丝生长和集结为子实体形成打好基础。
含氮高的原料有麸皮、米糠、玉米粉、黄豆粉饼等。
棉籽壳含氮相对其它秸秆也高。
这两种物质含量比例、理论适宜的碳、氮比值为12:1-16:1。
实际栽培时为了防治杂菌滋生、大面积栽培平菇,碳氮比例在30:1-40:1。
原料中棉籽壳碳氮比值最适合,其它原料需增加氮源。
③矿质元素:P、Mg、S、Ca、K等;在实际栽培中,常常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石膏粉或过磷酸钙以提供Ca、Mg、P等。
④维生素:天然培养料中含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2.温度: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宜的温度是24-27℃,如在15℃以下菌丝生长就缓慢。
实际栽培发菌过程气温在18-22℃之间为好,料温一般比气温高2-3℃,即21-25℃。
子实体的形成及生长范围8-22℃,最适宜的温度为15-18℃,8℃以下子实体生长缓慢,25℃以上子实体生长较快,但菌盖薄,易破碎,质量差。
平菇属于变温性结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实体分化,而且菇质量好,菇的口味好。
3.水分与湿度:平菇子实体含水量在90%左右,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水分过大,则抑制菌丝生长,水分过低,菌丝生长没力,产量降低,要掌握好水分是栽培的关键。
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95%之间,这样的湿度条件才能出好平菇。
注意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培养料面干燥影响正常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菌盖容易变色,翻卷,也易造成细菌性病害发生。
4.pH: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
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
5.空气: 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菌丝生长: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据试验,平菇菌丝体对CO2有较大的忍耐性,当CO2浓度为20~30%(体积)时,其生长量比正常通气情况还提高30~40%,但CO2>30%菌丝生长量骤然下降。
子实体形成:由于旺盛的呼吸作用,对O2的要求也急剧增加,因而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在缺O2条件下,很难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也往往菌柄细长、菌盖薄小、畸形或不发育。
因此,出菇后要经常通风换气。
6.光线: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应尽量避免光照。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光照。
子实体形成:需一定散射光。
光线过暗,菇体畸形,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但强光也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
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
这样,才能确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实验设计将长满平菇菌丝的袋装培养袋分成4组并标号,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实验六结果分析(一)烂菇发生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
(二)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使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三)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四)幼菇枯死发生原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二氧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五)不现蕾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六)菌丝变黄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空气干燥,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的实验,使我们了解了食用菌的生活史及栽培的过程和特点。
本实验组计了不同的实验,有针对性的对平菇的不同栽培条件进行栽培,能清楚的了解到平菇的生长环境,并清楚的了解到平菇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