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青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青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https://img.taocdn.com/s3/m/8312b70f90c69ec3d5bb75bc.png)
从构 成居 民消费价 格 的八 大类 看 .食 品类价 格和居
住 类 价 格 上 涨 是 推 动 全 省 C I 涨 的 主 要 因 素 。 1~ 6 P上
除传统 资源型 产业 、 工业 等保 持快 速增长 外 , 织 化 纺 业 成为 新的增 长亮 点 。 据统 计 . 海省 3 个 大类 行业 中 , 青 9 上 半年 工业 增加值 增 幅超 过青 海省 平均 水 平 的行业 达 到 1 个 .累计 完成增 加值 7 . 亿元 ,占青海 省规 模 以上 工 8 55 业企 业 的比重 为3 . % , 动工 业生产 增长 1 . 个 百分 79 拉 1 5
点 。其 中 ,纺 织 业 增 长 2.7倍 .交 通 运 输 . % . 63 拉动 C I P 上涨 8 4 5 个 百分 点;居住 类价格 同比上涨 1 . % .拉动 居民消费价 4 3 格上涨 1 7 百分 点 。 .个 在食 品价 类价格 中 , 菜价格涨幅 鲜 由 2月 的7 .% 回落到 6月的8 1 . 03 .% 是居 民消费价格指
青海 经 济 发 展 势头 良好
Go dT n e c f cn mi G o hi n h i o e d n yo o o c rwt Qig a E n
■ 王雁霖
今年 以来 , 青海省克服低温冰雪灾害 、 经济环境趋紧 、 危
机 事 件 增 多 等 不利 因素 . 济 继 续 在 高速 增 长 平 台 上稳 步 运 经 行 . 体 上 呈现 速 度 较 快 、 行 平 稳 、 益提 高 的 良好 态 势 。 整 运 效
尤其是后发优 势得 以体现 ,工业化进程 明显加快 。预计下半 年青海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势头 . 但是需要监控危机事件
青海能源供需、消费现状及对策建议
![青海能源供需、消费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abe146c48d7c1c708a145e1.png)
( ) 型能源开发利用 二 新
新型能源 , 主要指在 自然界 中可 以 l , 国 海 拔 最 高 的 风 力 发 电试 验 1月 我
不断再 生并 有规律 地得 到补 充或 重 复 场在 海拔 3 0 5 0多米的青海湖畔 日月 山
利 用 的 能 源 。包 括 生 物 质 能 源 、 阳 地 区建成 , 3台功率为 30千瓦的垂 太 由 0
达6 0—8 % , 0 全年 日光 总辐 射量为 10 段。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 , 6 人们对 于优
五” 以来 , 青海煤炭工 业发展很 快 , 煤炭 然气 1万亿 立 方米 。到 2 0 0 9年底 , 全 产 量持 续增 长 。20 0 9年 , 煤 产 量 达 省 已探 明油 田 l 原 7个 , 质储 量 3 7亿 地 .
一
l — I
口 漪国 酚口
《 海 统 计 》 O O年 第 l 青 21 2期
年平 均调 出量 13 5 . 4万 吨 ; 1 天然 气年 时 , 出现 频 率 5 7 % 。据 青 海 省 风 能 0~ 0 平均产量 3 .6亿 立方米 , 36 年平均输 出 资源普查结果显示 , 青海省风 能资源总
量 1 .9亿 立方 米 。 72
储量 为 4 1 .2亿 千瓦 , 算风 能资源 技 估 术 可开发量约为 10 2 0万千瓦。20 0 8年
. 源 状 况 , 现 能 源 、 济 和 社 会 的协 调 量是全 国平 均水 平 的 6 1倍。 资源 主 实 经
发展 , 当前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 是
一
要分布在 黄 河、 天 河、 曲、 曲、 通 扎 解 大 通河、 河等 河 流。据 勘 测 , 黑 可集 中连 线建设 6座大型 、 中型水 电站 , 7座 总装
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94ae86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据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平稳,社会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农业方面,2024年该省农作物总产量达到5513.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4.7%。
其中,粮食产量为2522.1万吨,增长5.2%;油料产量为177.5万吨,增长3.7%。
畜牧业方面,全省牲畜存栏量为5944.4万头只,增长1.2%。
渔业方面,渔业总产量为3.7万吨,增长7.2%。
工业方面,2024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增长19.3%;其次是制造业,增长17.7%。
2024年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全年累计达到2155家。
能源产业方面,全省开发瓦斯井19口,产气量达到2264万立方米。
交通运输方面,青海省全年公路完成货运量为406万吨,增长1.9%。
铁路完成货运量为283万吨,增长18.7%。
民航方面,青海省民航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为16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
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方面,2024年青海省基础教育投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281.2万名学生,比上年增长4.8%。
医疗卫生方面,全省共投入7241万元用于恶性肿瘤防控和艾滋病防控工作。
文化体育方面,全省共办各类专业艺术团589个,开展各种艺术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了青海湖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羊王系列赛等体育赛事。
该年青海省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天然草场恢复建设方面完成投资达到9500万元。
水利方面,全省完成各类水利工程投资25.4亿元,治超市场流转3000平方公里。
总之,2024年青海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提升。
此外,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5af39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9.png)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的省份。
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盐、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青海还是中国最大的稀土产区,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青海省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青海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青海特色农产品以牦牛、羊肉、青稞、中草药等为主,这些产品因其高质量和独特的口味而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此外,青海还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如冰川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高寒医药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特色产业的壮大,为青海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青海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青海省注重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青海省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同时,青海还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培育壮大了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
这些举措使青海省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实现了由传统产业为主导向新兴产业为主导的转变。
青海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青海省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了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状况。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口,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高效连接。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青海省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持。
青海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之一,青海省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青海省全面推行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对天然草场和湿地的保护,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青海省也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态动力。
综上所述,青海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弹性分析
![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e7081c0b4e767f5acfceb1.png)
活消费结构在逐步改变。 家庭 设 备 用 品 及 服 务 、 杂 项 商 品与 服 务类 消费 支 出的收入 弹 性系 数分 别 为 0 4 5
的支 出增长 了 1 1 百分 点 。医疗保 健支 0 个 出增 长 迅 速 。
三 、结 论
费 支出增 加 3 2 3 6 7元 ,增长 7 8 .年 q4%
镇 居 民消 费结 构 现 状 进 行 了初 步 分析 。 【 关键 词】青 海省 城镇居 民 消 费结 构 弹 性 分析
性 情况 看 ,呈 现 出 明显 的 两极分 化 ” 说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的最终环节 .
是 拉动 经 济 增 长 的 主要 动 力 之 一 而 认 识 和 分析 城 镇 居 民 消费 现 状 及 消 费结 构 的 特 点 对宏 观 经 济 决策 、企 业 生 产经 营 决 策
区 域 缓 i 毒
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弹性分析
I 房玉双 赵 凯 西北农 林科技 大学 经济 管理学 院 I I I
[ 摘
一
支出 的比重 由 2 0 年 的 7 1 上升到 2 0 00 % 07
年 的 1 5 % 提 高 3 4个 百分 点 .是所有 0
消 费支 出 中增 长 幅度 最 大 的 一 项 .交 通通
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063359ad02de80d4d84053.png)
速增长 的基础上 . 乡居 民的消费水平也 不断提 高 .城 镇居 民 城
19 0年人 均消 费 支 出 为 1 1 9 0元 , 0 7 增 至 7 1 元 . 17 20 年 5 2 4 年均 增 长 率 为 3 % :而 农 村 居 民 19 年 、2 0 年 的 人 均 消 费 支 出 37 0 9 07 分 别 为 4 4 8 .2 7 7 元 4 58元 , 均 增 长率 为 2 .% , 镇 高 出农 年 48 城
项 目
表 青 省城 居民 费水 比 单 海 乡 消 平 较 位元
19 20 2D 5 9 O0 O2 20 o3 2o 04 2o 54 0 3 7 6 5 63 71 4 均消 性 镇 9 1 05 58 4 5 o 2 5 3 87 9 5 9 43 01 5 2 支出 f 农 93 1 8 1 7 1 2 17 4 05 21 g 4 元j 村 1 8 4 6 2 2 2 2 ¨ 1 5 0 7 6 85 4 27 8 5 食 品 衣 着 城 1 71 1¨1 1 9 j 2 25 2 ̄ 4 36 20 4 镇 5 . 9 O6{ 2 26 4 8 0 7 7 o 86 9 f ? 3 农 53 75 6 7 83 9{ 9 19 3 村 9 g 0 2 93 7 4 1 4 4 3 7o 0 0 1 8 8 城 4 4 5 61 62 6 7 88 镇 0 8 56 2O 15 20 98 20 95 8 8 1 0 5 农 8 5 9 4 1 13 11 17 1 11 村 5 3 1e 1 9 2 8 8 9 8 3 71 7 0 家庭 备用 城镇 f 3 35 30 4 3 40 4 设 9 6 3 9 1 0 7 2 3 4 5 5 2 5 4 8 6 3 87 4
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分析——基于城乡居民消费热点转化视角的思考
![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分析——基于城乡居民消费热点转化视角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e03ecdb33d4b14e85246891.png)
给式 消费、 温饱型 消费、 小康 型和 富裕 型消费的阶段 。“ 十二五 ” 时期 , 在城 乡居 民城 镇化 、 口老龄 化、 人 教
育程度高级化、 家庭结构 小型化等趋势下 , 科技 、 文化 、 医疗 、 游、 旅 物流 、 闲等行业将 逐步成 为新 的消费 休 热点。逐步提 高居 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 、 建立健 全覆 盖城 乡的 消费品流通体 系、 优化政府公 共 服务 支出结构 、 完善城镇化 的体制和机制 、 大力发展新兴 消费方式等一 系列政 策措施是促 进青海城 乡居民 消费升级 的发展保障。 关键词 :城 乡居 民 消费升级 消费热点转化 文章编号 :lo —2 3 ( 02 0 —0 4 —0 0 l 38 2 1 )3 0 2 6 中图分类号: 16 1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 。当前 , 青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
足 问题虽 然有 投资需 求 和消费需 求两 方 面的原 因 , 最 根本 的问题 还 是民消费热点变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 结合对“ 十二五” 时期青海省城乡居 民人 口结 构 、 年龄结 构 、 育结 构 、 教 家庭 结 构 和 就业 结 构 等 多 重 因素 及 其 变化 趋 势 的 预测 , 析研 判 分 “ 十二 五” 时期 青海 城乡居 民消费热 点变化 趋势 , 出促进 青海 城 乡居 民消费 升级 的 对策 建议 。力求 提
发 生 了明显变 化 。
( ) 一 改革 开放 初期 , 乡 居 民消费处 于生 存型 阶段 城
这 一时期 , 海城 乡居 民消费 支 出结 构 中衣 、 、 、 青 食 住 用等 反 映基本 生活需 要 的支 出所 占 比重非 常 高, 医疗 保健 、 娱乐 文教 服务 、 交通 通讯 等反 映生活水 平 的消 费支 出所 占 比重极 低 。18 城镇 居 民 9 5年 消费支 出结构 中, 品 、 着 、 住 和 家 庭设 备用 品及 服 务 等 4项 消 费 支 出 占总 消 费 支 出 的 比重 为 食 衣 居
青海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青海经济发展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e7c2e0551810a6f52486f1.png)
一
19 —0 7 ,固定资产投资从 2 . 亿元增加到 90 20 年 25 2 47 7 8. 亿元 , 4 是推动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 推动力量。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 尤 其 是 对交 通 设施 的投 资很 大 ,如 青 藏 铁西部 地 区 的落 后 主要 因 为基
X 。分析数据来源于(0 7 8 ( 0 青海统计年鉴》 计算 2 。
础设施落后 , 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 , 经过对其投资
的增加 ,青海 G P有 了大 幅增 长 , D D G P由 19 90年
结果得到两个公共 因子 ,综合因子一Y 和发展 因 1 子一 Y . 如下 : 2结果
青海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翡 I
一
苦
( 海师 范大 学, 青 青海 西 宁 800 ) 108
[ 摘 要]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有 了很大提升 , 尤其是 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很大。通过 S S 软件进行计算, PS 其计算结果也表明, 经济增长过程 中存在 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乡差距拉大等问题应 当 城 引起重视。青海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关键 词 ] 西部 大 开发 ; 济综 合发展 ; 经 因子分析 [ 图分类 号 ]17 [ 中 F 2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09 10 2 1)2 02 — 3 10 ~ 7X( 00— 0 10 0
之所 以产 生 这种 现象 , 者认 为最 主要 的是 产 笔 业 结构 的不 合理 。西部 大 开发 以来 拉 动 G P增 长 D 率 的主要 是第二 产业 。9 8年 以来 青海 省经济增 长 19 中的结 构 效 应有 所 改 善 , 业竞 争 力 有所 增 强 , 产 青 海省 经济 增长 主要 依靠 迅 速发展 的第二 产业 推动 。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7ed2a9dc4b73f242326c5fa6.png)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前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不可预见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青海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的措施,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氛围。
一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宏观经济运行特点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受国内外大市场环境的影响,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换挡调速的压力凸显,稳增长面临多年少有的困难。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基本呈现“趋稳、优化、提质”的运行特点。
(一)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自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以来,青海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特征更加凸显。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1.75亿元,增速7.0%,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1个百分点,经济仍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分产业看,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高于全国同期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0.80亿元,增长6.0%,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12.27亿元,增长8.7%,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从纵向比较看,青海省经济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7.0%~8.0%的水平,增速走势与全国增速的趋势越来越接近。
从横向比较看,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民间投资能力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在西北五省(区)中,前三季度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高于甘肃省,排名处于中下位置,与上年同期青海省在西北五省区中增速排位第二的情况相比有所下降(图1)。
从结构上看,青海省一、二、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6∶51.96∶41.18变为6.68∶51.04∶42.28,第一、二产业占比减少,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结构正逐渐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图2)。
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6a44d1360cba1aa811da25.png)
230《商场现代化》2009年5月(中旬刊)总第575期近些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在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二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比较1.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水平比较首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等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335.9元增长为2007年的10276.1元,年均增长率为39.4%;农村居民1990年、2007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59.8元、2683.8元,年均增长率为22.3%,比城镇低了17.1个百分点。
在收入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1990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117.0元,2007年增至7512.4元,年均增长率为33.7%;而农村居民1990年、2007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74.8元、2475.8元,年均增长率为24.8%,城镇高出农村8.9个百分点。
从2008年青海省统计年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1990年、1995年、2000年、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9%、30.5%、28.8%、26.1%,完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世界银行认为,农村居民收入应为城市居民收入的66%或更多一些较为合适,说明青海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由于城乡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比由1990年的2.4∶1 扩大为2007年的3.0∶1。
2.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不同必然导致消费结构的差异。
通过表可以看出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异如下:(1)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较居民的食品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收入的高低来决定的。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91e4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c.png)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唯一的多民族省份。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青海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别是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省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青海省的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农业方面,青海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党参等。
在畜牧业方面,青海省以牦牛、羊、藏香猪等特色畜牧品种为主导,青海省的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海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地方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
然而,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海省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青海省的交通运输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有望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首先,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青海省将继续注重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者,青海省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加经济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浅谈提高青海省农民消费水平
![浅谈提高青海省农民消费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2b528584a0116c175f0e4894.png)
费上 , 农民普遍很谨慎, 比较注重储蓄 , 注重消费的 质量和产品的使用效能。
二、 制约 青海省 农 民消 费需求 的 变化 , 目前青海省农 民消费并没有 但
【 收稿 日 】02— 4 1 期 21 0 — 0 【 作者简介 】 逯淑娟 (96 , , 1 一)女 中共海东地委党校讲师。 7
一
9 一 0
未来 收入 及其 支 出不 确 定 因 素增 多 的 情 况 下 , 消 在
“ 得起 , 能用 ” 买 不 的窘境 。2 1 青海 省 每百 户 城 00年 镇居 民耐用 消费 品拥有 量 : 电冰箱 、 洗衣 机 、 电、 彩 摩 托 车 的拥 有 数 量 分 别 是 9 2台、7台 、0 9 16台 、 4辆 ; 而农 村 分别 为 4 . 4 8台 、5台 、9 5台 、9辆 。分 析 7 9. 7 城 乡居 民电冰箱 、 衣 机 、 电 、 托 车消 费 上 的 差 洗 彩 摩 别 , 以看到 , 约农村 居 民消费 的不仅 仅是 收人 因 可 制 素, 还有 一个 重要 原 因就是环 境条 件 。彩 电 、 摩托 车 的消费不 需要 具备 特 别 的 基础 设 施 和 配 套设 施 , 而
可 以看 出 , 目前 青海省 农 民消费 仍 以谷 物膳 食 为主 。
在 医疗 保 健 方 面 , 户 平 均 医 疗 保 健 消 费 支 出 比 农
20 增加 了 1. 0 9年 66元 , 说 明 , 这 随着 医疗 卫 生条 件 的改善 和农村 新型 合作 医疗 制 度 的 推广 , 民健 康 农
第3 1卷 21 0 2年第 3期 2 1 0 2年 6月 出版
攀
登( 双月 刊)
VO131 .
Ne ihs Bmo tl) w He t( i nh g 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青海城镇居民消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青海城镇居民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cfe30a12964bcf84b9d57bbc.png)
、
奏的加快 和消 费 观 念 的更 新 。城 镇 居 民在 外 方 米 。 ( ) 车消 费 走 出 暗淡 消 费 的格 局 。对 五 汽 就餐越 来越 多 , 出也 明显增 加 。家 庭 、 友 支 朋 一 和 同学 在 外 聚会 消 费 成 为 时 尚 。 由于 居 民 收 大宗 消 费之一 的汽 车消 费 , 直 作 为消费 亮点 目前 我 省 城镇 居 民家 庭 购 买汽 车 “ 暗淡 入 水 平 的提 高 和快 速 发 展 的餐 饮 业将 人们 从 培 育 ,
维普资讯
《 海 统 计 》 o 6年 第 5期 青 2o
李 朱烈 7 爻
人 吃 近几年来 , 在我 国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过 程 家庭厨 房 中逐 渐 解 放 出来 , 们 从 吃 饱 、 好 中, 经济 增长 和 市 场 格局 发 生 了重 大 变 化 , 城 转 向吃 出健 康 、 出品位 、 出文化 , 吃 吃 饮食 消 费 市 居 民未 来 支 出 的 不 确 定 性 因 素 明显 增 加 。 逐步 走 向社 会 化 , 在外 用 餐消 费逐 年增加 。调 原来 由政府 提 供 的就 业 、 房 、 住 医疗 、 老 、 养 子 查 资料 表 明 :0 5年 我 省 城 镇 居 民 家庭 人 均 20 女教 育 等 保 障相 继 转 变为 由城市 居 民 自己承 在外 饮食 服务 性 消 费 支 出 4 8 9 5 . 3元 , 比增 同 担部分 或 全 部 费用 。 在预 期 支 出增 加 的情 况 长 2 .6 , 中 : 外饮 食 为 4 8 5 35 % 其 在 5 .9元 , 同 下, 消费 心理 发 生 了变 化 , 现 出 即期 消 费乏 比增 长 2 .8 呈 3 5 %。 力, 消费 倾 向 下 降 。 随 着 各 项 改 革 的 逐 步 到 ( -通 讯消 费旺盛 依 旧 。统 计 资料显 示 : -) 位 , 民消 费经 过低 谷 和缓 慢 增 长 之 后 ,0 5 2 0 居 2 0 0 5年 我 省 在 通 信 设 备 使 用 情 况 中 , 百 户 每 年 , 费支 出呈 现 良好 的增 长 势 头 , 镇 居 民 城镇居 民拥 有 移 动 电话 1 4 5 消 城 2 . 7部 , 固定 电话 67 其 6 生活质 量 明显 提 高 。据 全 省城 镇 居 民家 庭 的 8 .5部 , 中移 动 电话 比上 年 同期 增 长 4 . 调查 资 料 显 示 :0 5年我 省 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1 %。随着高 科技 电子信 息产 业 的发展 , 20 1 电子 支配 收人 为 8 5 .5元 , 0 78 比上 年 同期 增 长 1 . 信 息类 商品销 售增 长速 度不 断加 快 , 求大 幅 0 需 0 %, 费性支 出 6 4 .6元 , 长 8 4 % 。 度增 加 。信 息技 术 商 品 化 已 为 电子 产 品注 入 8 消 25 2 增 .4 青 海省 城镇居 民消费现 状 新 的商 机 。如信 息家 电 、 通讯 设 备 、 算机 、 计 数 青海 市 场消费 的稳 定增 长 , 在较大 程度 上 字彩 电等将 继续 走俏 。 ( ) 三 文教消 费方 兴未 艾 。调查 资料 显示 , 取决 于消 费 亮 点 的形 成 和巩 固。通 过 综 合 各 我省 城镇 居 民人 均 教育 文化娱 乐 服 种 因素分析 , 省 消 费 持续 亮 点 是 以餐 饮 、 我 通 今年 以来 , 讯 、 育和 住 房等 为 代 表 的 消 费持 续 , 教 同时 也 务类 支 出增长 较快 。2 0 0 5年 我 省 城镇 居 民人 均 文化娱 乐服 务 支 出 为 2 3 5 2 . 7元 , 比增 长 同 是我 省推 动消 费增长 的主要力 量 。 64 % 其 参 80 团体 旅 ( ) 一 餐饮 消费亮 点持 续 。近年 来 , 随着我 2 .1 , 中 : 观 旅 游 为 3 .2元 、 39 其 28 同 省 国 民经济持 续 、 速 、 快 稳定增 长 , 加之 环青海 游 为 6 .2元 、 他 文 娱 活 动 为 9 .4元 , 湖 国 际公 路 自行 车赛 、 洽 会 、 青 国际 藏 毯 会 展 比分 别增 长 5 .4 9 8 %和 2 .0 。 9 4 %、 .5 11 % ( ) 房 消 费 热 度不 减 。 住 房 消 费 继 续 四 住 等活 动富有 成效 , 接刺 激 了餐 饮 业 的发 展 , 直 并加 快 了餐 饮业 发展 的步 伐 。统计 资料显 示 : 成 为居 民消 费的亮 点 。今 年上 半 年 , 省房 地 我 产 业 投资 和 销 售快 速增 长 的局 面 虽 然 有所 改 2 0 年 全省 住宿 餐饮 消费 继 续保 持 旺 盛 的增 05 但住 房 消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然是 带动居 民消 费结构 升级 长势 头 , 宿 餐饮业 零售 额达 到 2 . 元 , 住 4 4亿 同 变 , 的主 导产 品 。同时 , 房消 费 也带 动 了居 住装 住 比增 长 1 . % , 动 了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总额 03 拉 特别 是 的增 长。餐饮 业 成 为 消 费 需 求 中发 展 速 度 最 修 消 费及其 相关 用 品消费 的逐 年 大增 , 家 厨 整个 家 快 、 长幅 度最 高 的行 业 , 为 目前 消 费 市 场 带动 了家具 更 新 , 电换代 , 房 革命 , 增 成 0 5年 , 镇 居 民 人 均 居 住 消 城 的一 大亮 点 , 将极 大地 带动相 关 服务型 消费 庭消 费 升 级 。2 0 并 费 达到 2 6 3 2 .8元 , 镇 居 民人 均 住 房 使用 面 城 的快 速 增 长 。 83 比 0 0年增 加 6 2 .9平 同时 , 由于 居 民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活节 积 达 到 1 .5平 方米 , 2 0 生
解决“三农问题”扩大民族地区农民消费需求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解决“三农问题”扩大民族地区农民消费需求研究——以青海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32e7f7f705cc17552709ee.png)
我 国 民族 地 区农 村居 民消 费现 状及 原 因分 析 我 国 是一 个 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少 数 民族 人 口有 1 多 ,分 布 亿 在 全 国各 地 , 民族 自治 地 区面 积 占国土 面 积 的6 % 4 ,西 部 和边 疆 绝 大 部 分 地 区 都 是 少 数 民 族 聚 居 区 。 这 里 所 指 的 民 族 地 区 是 指 我 国 2 个 省 市 民族 自治 地 区 。 O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虽 然 取 得 了显 著进 步 ,人 民生 活 水 平 有 了 一定 的提 高 。但 是 , 由 于地 理 条 件 限 制 、 发 展 基 础 薄 弱 、 市 场 开发 条 件 差 、 自身 发 展 能力 弱 等 因素 , 我 国 民族地 区 农村 居 民 消费 还 是存 在一 些差 距 。 1 整 体 水平 . 尽 管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民 族 地 区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了显 著 进 步 ,居 民生 活 水平 有 了很 大 的改 善 和 提 高 ,但 与全 国水 平 相 比 , 特 别 与东 部地 区①比较 ,仍然 存在 很 大 的差 距 ( 见表 1 。 ) 2 消 费水平 . 从表 l 中可 以看 出 ,2 0 年全 国农村 居 民纯 收入 达 到 了5 5 . 09 13 7 元 ,其 中东 部 地 区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入 为 7 5 . 6 ,而 民族 地 8 52元 区 农 村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却只 有 3 8 . 6 ,低 于全 国水 平 1 6 . 4 783元 3 5 3 元 ;和 东 部 地 区 比 ,民族 地 区 只有 前 者 的 1 2 差距 相 当 的大 ,东 /, 部地 区收 入水 平远 高 于全 国水平 和 民族 地 区水 平 。 与 此 相 对 应 地 , 在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支 出 方 面 又 落 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更落 后 于 东 部 地 区 。2 0 年 ,全 国农 村 人 均 消 费支 出为 09 3 0 . 4 ,东 部 地 区 农 村居 民人 均 生 活 消 费支 出为 5 6 . 6 , 548元 2 8 1元 而广 大 的 民族 地 区 为2 8 . 7 ,说 明东 部 地 区农 村 居 民消 费水 平 5 2 5元 大 大 高 于 民族 地 区 。这 表 明 我 国 民族 地 区农 村 居 民 的 消 费水 平 整 体较 低 。
青海省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因素分析
![青海省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a8190f90c69ec3d5bb7525.png)
0 8 9 . 0 6
0 O 7 8 2 0 8 3 . 1 7 0 8 0 . 0 6 0 7 6 . 8 8
1 0 2 0 6
1 0I 8 . 3 0 9 7 . 5 1 0 9 6 . 1 4 0 8 2 . 4 0 7 3 . 2 4
提 高 居 民 消 费倾 向 , 大 消 费 需 求 , 动 经 济 的 健 康 发 展 , 出 合 理 化 的 对 策 与 建议 。 扩 推 提
关键 词 : 青海省 ;居 民 ;消 费率 ;消费需 求 ;消 费倾 向
改 革 开 放 以来 青 海 省 经 济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GDP 由
同 时下降所致 。
下面 我们结 合青海 省数 据进行 分析 , 计算 青海 省居 民的
平 均 消 费 倾 向和 居 民 收 入 份 额 , 及 青 海 省 居 民 的 边 际 消 费 以 倾 向( 表 1。 见 )
表 1 青 海省 居 民 消 费倾 向 ( 9 8 2 0 1 9- 0 8年 ) 元 ) (
城 镇 居 Βιβλιοθήκη 农 村 居 民 1 青海省 居 民消费倾 向现 状及变 动趋 势 .
近年来 , 青海省居 民收入 水 平 提 高很 快 , 活 有 了极 大 生
的 改 善 , 料 显 示 :0 8年 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1 6 8 资 20 14 . 3元 , 比上 年 增 长 1 . 5 ; 牧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3 6 . 4元 , 3 3 农 01 2
费率持续 下 降的 同时 , 民消 费倾 向呈 现下 降 趋势 , 居 民 居 而
储 蓄 持 续 走 高 。 这 将 直 接 影 响 青 海 省 经 济 增 长 的 质 量 , 经 及
对当前青海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对当前青海经济发展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50a364a98271fe910ef962.png)
对当前青海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针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青海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破解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通过综合施策,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第一要务”。
【关键词】青海;经济发展;思考“在去年的发展基础上,实现了稳中有进;放到全国大局中,多数指标增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我省全年预期增长目标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环比向好。
”在前不久召开的青海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这段话,客观分析、准确把握了青海省当前经济形势,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第一要务”。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成绩值得肯定。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针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破解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通过综合施策,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
一季度全省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财政、金融、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处于西部地区前列,全省经济开局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问题需要重视。
与我省全年预期目标和去年同期增幅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等指标不够理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不快,原材料行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势头不够旺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其表象是受到宏观大形势的影响,其实质源于我省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制约。
有利因素增多。
我省除享受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等多重政策的扶持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调控、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城镇化、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政策效应正在释放;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二季度进入生产建设的黄金期和旅游商贸旺季,必将推动投资、消费、收入等指标增长,经济会进一步回升。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52bc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8.png)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狭窄等因素,青海的经济环境一直相对较弱。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青海的经济环境现状。
一、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离海最远的省份之一。
地处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大柴旦沙漠、青藏高原等自然地理特征中,北边紧靠蒙古和西伯利亚,东部与甘肃毗连,南面与四川、西藏相接,西北面是新疆。
青海省总面积72.1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6%左右。
由于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等因素,青海的交通一直不太便利。
长期以来,青海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青海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牧业、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等产业。
目前,青海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农牧业、矿业和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青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1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青海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2019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364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5.9亿元。
总体来说,青海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要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促进青海的经济发展。
三、投资环境青海省一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投资、创业。
在政策上,青海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19年,青海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商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在青海设立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金。
同时,青海还加强了对投资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
四、发展机遇青海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未来几年,青海将迎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以解决民生问题助推青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解决民生问题助推青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2380057027284b73f24250b3.png)
程度 的改 善 。但 是作 为西部 欠发 达地 区 ,由于受各 种 因素 影 响 ,同发达地 区相 比,民生 问题 还较 为 突出 。这 成 为青 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足
近年 来 ,尽 管 随着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和各 项 惠 民政 策 的 实施 ,城 乡居 民的收入 有 了较 大增 长 ,但是 由于历 史欠 账 多 ,经 济发展 较 为滞后 等 因素 的影 响 ,使得全 省城 乡居 民 的 收入依然 相对 较低 ,甚 至低 于同期全 国平 均水平 ,消费 对地 区经 济 增 长 的拉 动 力 仍 然 有 限 。2 0 0 9年 ,全 省 人 均 可支 配 收 入、城 市 和农 村 分 别 只 有全 国 的 7 3 . 8 % 和 6 4 . 9 % 。2 0 0 9年全 省 人 均 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额 为 5 4 0 6元 , 只有全 国平均 水平 的 5 4 . 2 %。 L 4 ] 2 . 2 人 口总 体受 教 育程 度偏 低 ,不 能 适应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城 市 经 济
中国市场 2 0 1 3年第 3 6 期 ( 总第 7 5 1 期)
以解 决 民生 问题助推青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余一 水 2 g . 1 一  ̄
(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 摘 要 ] 转 变经济发 展方 式是青 海破 解 当前发展 难题 的 关键所在 。大 力发展 社 会 事业 ,切 实保 障和 改善 民生 ,有 助 于形成推 动 经济发展 方 式转 变的 强大动 力 。青海转 变经济发展 方 式 ,就要 大力发展 社会 事业 ,以解 决 民生问题 助推 经
变” 。 …要 实 现上 述 三 个 转 变 ,发 展 社 会 事 业 ,解 决 民生 问题 是重 要途径 和必 要条 件 。
扩大消费在拉动青海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扩大消费在拉动青海经济增长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137cfff61fb7360b4c65db.png)
动生产、 扩大规模 , 如牛羊肉肠 、 面粉等 ; 对资源缺乏 的消费品也可 以根据省 内要素条件适度发展“ 来料
本 文为 20 年度青 海社科基金 项 目“ 07 从投资拉动到投 资与 消费双拉 动 : 青海转 变生产 总值发展 模式研 究” 批 准号 :70 ) ( 00 1 的
众所 周知 , 生活性 消 费对象 大体 可分 为商 品 ( 即消费品) 和服务两 大类 , 不论是哪一类 , 在其从 诞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 中, 生产 、 运输 、 销售和消费 等环节都能产生经济增长 。不过这个经济增长有明 确的地点指向, 即生产、 运输、 销售和消费等行为发 生在哪里 , 就会 给那里的经济带来增长。当然这些 环节也同时会产生负外部性 即环境污染 , 这属于另
阶段 性研 究 成 果 。
收稿 日期 :07— 8— 0 2 0 0 2
作者 简介 : 徐建龙 (94 , 陕西白水人 , 1 一) 男, 6 青海 民族 学院经 管学院教授 。研 究方向 : 区域投 资经济、 旅游经济 。
15 2
维普资讯
第3 4卷
徐 建龙 : 大消费在拉动 青海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 扩
加工” 就地加工 和销售 , 啤酒 、 , 如 大米 等。要根据 难易程度和竞争能力确定“ 进省替代 ” 产品 目录, 有 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2 以提高地产食品在省 内市场的占有率为突破 、
3 注意发挥熟悉本地市场的优势。与省外企业 、 相比, 青海企业对 青海 的人文环 境 , 民的消费倾 居 向、 娱乐偏好 、 饮食 口味和生活习惯 , 政府的运作方 式和政策细节等更为熟悉 , 也更容易取得本地消费 者的信任 , 这就是熟悉本地市场的优势 。对这一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目录摘要 (1)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 (3)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3)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 (3)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4)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 (5)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 (6)2.2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 (6)3、影响和制约我省消费水平的因素 (7)3.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基本动因。
(8)3.2制度变迁 (8)3.3高储蓄支撑着高投资,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则压低消费率。
(8)3.4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9)4、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4.1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
(9)4.2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
(10)4.3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待遇差距明显。
(10)5、提高青海省消费需求的建议与策略 (10)5.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10)5.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购买力的实现。
(11)5.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11)5.4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步伐。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3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从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9613.79,较1985年的678.7元增长11.15%。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为 1:2.47,1993 年这一比例为 1:3.11,2004 年的这一比率扩大为 1:3.43,这一时期农村居民和城镇 居民在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在持续扩大。
但随着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扶持三农政策的推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比例又呈现出缓步下降趋势。
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平均消费倾向是衡量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和规律的主要指标,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比,反映居民当期获得的收入用于当期消费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越低,表明居民基本日常生活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表明现有收入水平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消费空间越大。
总体而言,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见图2)。
1985-2010 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0.53%,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9.84%,下降的趋势比全国平均水平较慢,青海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了19.7%。
1985-2010年青海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11.82%,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9%,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随着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居民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居民宁愿压缩消费,而为未来储蓄抵御风险的资金,导致居民收入增加的部分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
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可能会影响家庭的习惯偏好,进而导致储蓄率上升。
为了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就不得不更多地增加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现有的收入水平下城镇居民的消费空间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就农村居民而言,1985- 2010年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7%,而农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5%,存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的消费需求的矛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小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农牧民收入增长较慢,收入又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但改善生活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又具有刚性,说明青海农村地区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变化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贫富程度的基本标志,并以此作为判定生活水平的一般标准:0.6以上为贫困阶段;05- 0.6为温饱阶段;0.4- 0.5为小康阶段;0.3- 0.4为富裕阶段,0.3 以下为非常富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见图 3),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对青海省城镇居民而言,消费水平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2年基本上处于贫困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3—2000年处于温饱向小康迈进阶段,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42001年至今处于富裕阶段。
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2001 年又下降至 40%以下,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出现显著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富裕转型的消费模式转变。
对农村居民而言,消费水平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1985—2001 年处于脱贫向温饱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2002年青海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农村居民生活逐步向小康阶段迈进。
[2]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
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这一比重越低,意味着消费层次越高。
1985—2009年,虽然食品消费支出仍占据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的第一位,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大幅下降,同时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上升。
对城镇居民而言,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的12.7%上升到2010年的38.2%。
对农村居民而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方面的支出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比重从1985 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47.2%。
[3]总体而言,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休闲等领域转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农村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需求也逐步增加。
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5从经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经济活动,人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消费,否则,就不能担当生产者、劳动者、投资者等其它经济角色。
消费者要持续进行消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必须进行劳动,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来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因而消费和生产是社会成员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普遍具有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双重经济主体身份。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以消费者群体和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收入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
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里,我们经济的成长大致是8%,那么在这个中间消费贡献在5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四十多一点,外需的贡献还是在六左右。
那么这样一种格局表明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
【4】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而在整个内需变化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投资到消费,消费到投资这样一种顺序上的变化,但从平均角度来讲消费依然还是内需的主体,投资还是仅次于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在现实的增长中间,由于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六千六百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继续增强,外需也是相对稳定的阶段。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
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