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
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3. 锻炼和练习根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2,7,问该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加入哪个元素可以使Mg(OH)2成为减压水解还原剂?什么样的物质易被还原?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其他常用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课题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①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②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
③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排____个(K 层最多排__个)。
思考:你能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结合元素周期表,画出19、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 变化。
课题二: 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对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 变化。
课题三:原子半径的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知识拓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
【课堂检测】1.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4 C.16 D.17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3 B.7 C.8 D.103. 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4.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A.S B.C C.Si D.Cl5.1~18号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能与氧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参考资料】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通过实验探究,你能说出钠、镁、铝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2. 参看课本P16页提供的信息,你能说出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3.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也呈现出了的变化。
4.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 、 、都呈现出了周期性变化。
通过这些事实,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 。
【课堂检测】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3.(2007·广东)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5.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
请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引言:化学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性表达方式。
它的发现和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
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表格形式,用于反映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它由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而后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称为“族”,而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元素排列在同一行,称为“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和电子层级的变化,即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族表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如金属或者非金属的特性,氧化还原性等。
三、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1.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和发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对元素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还为材料科学、能源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经历了多位化学家的贡献和努力。
从季莫费耶夫的初始提出到门捷列夫和曼德勃洛特等人的系统调整和完善,元素周期律不断地被验证和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通过不断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使得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结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并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原子结构1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号:1-1-1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使用说明与学习指导】1、 认真完成完成本学案需要预习的内容。
2、通过预习基本解决本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 A Z 的含义。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限时15分钟)【自主学习】1、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 实验证明:实验结果为: 核式原子模型: 2、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微粒—— 和 构成的。
核电荷数= = 质量数= +原子的表示方式:(写名称及符号)原子Z AX 3、 核素元素 核素如氢元素有 、 、 三种核素,分别用 、 、 来表示。
碳元素有3种核素 、 、 。
氧元素有3种核素 、 、 。
同位素 同位素分为 和 两种。
【预习自测】1.自从下列哪项发现或学说开始,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A .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分子学说B .拉瓦锡确定空气的组成C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D .汤姆生发现电子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堂探究】一.原子核[交流研讨]阅读P 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题 1、电子、质子各带何种电荷?中子带不带电?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的?4、若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推测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实心球。
1904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911年卢瑟福(汤姆孙的学生)进行了α散射实验,得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3年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的观点,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1926~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与一般物体不同,没有确定的轨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提高模型的认知能力。
[复习]回顾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本身为什么不带电?[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带电。
2.新课讲授[师]我们知道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和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我们把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投影]展示标有质量数的某元素X[师]质量数用A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方,质子数用Z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制作:田宇审核:高一化学组Array【问题探究】课题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问题探究】课题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HClO4思考: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2.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H2SO4与H2S HCl与HClO4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结论:。
课题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 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B.位于第七周期 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2.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课堂检测】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A.制新农药 B.制半导体材料 C.制新医用药物 D.制高温合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3. 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酸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Z、Y、X D.Y、Z、X4.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5.(08年全国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6.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超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一.回顾基础知识1. 我会写1至20号元素符号: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铁 锌 溴 碘 锰 钡 银 汞 铂 金3、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1)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2)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碳 硅 硫 磷(3)稀有气体单质:氦气 氖气 氩气(4)金属单质:钠 镁 铝 铁 铜二、元素周期的编排原则:(1)按 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 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 个横行(3)把 相同的元素按 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 列。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
1、族的序数一般用罗马数字来 表示,零族的序数记为2、填写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 O Na Cl Ar S Al Si3、指明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4号 9号 16号 18号4、填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序数== === ====周期序数== 主族族序数==5、各周期包括的元素种类及最后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第 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因含碳构成有机物)6、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或____。
7、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____或____。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的元素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第ⅡA 族的元素。
巩固练习1、如果发现第七周期零族元素,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 109B. 118C. 173D. 222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顺序的依据是A 、原子的核电荷数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三 四 五 六 二最后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种类 七一 周期序数C 、原子的质子数D 、原子的中子数4.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中,同一周期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不可能为A .6 B. 8 C. 11 D.165.已知115号元素原子有七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试判断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七周期第IIIA 族B .第七周期第VA 族C . 第七周期第IIIB 族D .第七周期第VB 族6.若某II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 ,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A. ⅢB 族B. ⅢA 族C. ⅠB 族D.ⅣA 族7.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8。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1.4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
2.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层面归纳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3.结合原子结构,从微观角度探析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实质,并找出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过程】[复习]1.元素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常表现什么性质?3.什么是碱金属元素?什么是卤族元素?4.钠可以与水、O2反响,钠与氧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响得到的产物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答复。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一般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失电子,具有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电子,具有非金属性。
碱金属元素是第ⅠA族除H之外的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存在,包括锂、钠、钾、铷、铯、钫。
卤族元素是指第ⅦA族的元素,包括氟、氯、溴、碘。
钠与氧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响得到的产物分别为氧化钠、过氧化钠。
[师]我们知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那么也就是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元素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这节课我们以碱金属、卤族元素为例,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认知[◕活动一]请学生认识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并发现规律。
[生]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活动二]根据钠与氧气的性质预测钾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进行钾与氧气反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钾在燃烧前是否熔化,熔化后的钾的颜色和光泽,燃烧时有无烟和焰,烟、焰及固体产物的颜色等。
[生]现象:钾与氧气反响: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紫色火焰,反响比钠更剧烈,得到黄色固体;钠与氧气反响: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反响剧烈,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复习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 Al O
特
殊
知
识
点 找半导体:在“折线”附近 Si Ge Ga
找农药: 在磷附近 P As S Cl F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比较同族元素的 金属性 Ba>Ca>Mg
C
非金属性 F>Cl>Br
比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例如:Ca(OH)2微溶,Mg(OH)2难溶,则Be(OH)2更难溶
三、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类型 比较ຫໍສະໝຸດ 离子键共价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概作念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
成键微粒
得失电子
成 键 条离件子化合物
如NaCl、铵盐
存在 ( 举离例子)半径越小,离子所
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
* 键 的 强越弱强(判离断子化合物的熔
沸点越高)
原子
电子对共用
非金属单质:H2 共价化合物:HCl 某些离子化合物
通常原子半径越小, 共用电子对越多,共价 键越强,形成的单质或 化合物越稳定
分类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定义 由离子离子键化构合成物的化合物
结构粒子
化学键 类型
阴、阳离子
元
素
名
周期数、族数
称
原子序数
原子量
物理或化学特性 原子结构特征含量等其它特征 元素的性质 原子或离子结构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根据分子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最活泼金属 Cs、最活泼非金属 F2
找 最轻的金属 Li、最轻的非金属 H2 元 最高熔沸点是 C、最低熔沸点是 He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导学案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学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重点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问题探究】 你能任意举一种元素的原子,试着找出下列各值之间的关系吗? 原子序数 核电核数 个横行) 周期(第 4、5、6、7 周期) 主族 个:ⅠA-ⅦA 个纵行) 副族 个: IB-ⅦB 第Ⅷ族 个(3 个纵行) 零族( 个)稀有气体元素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周期(第 1、2、3 周期)【课题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个(共 周期表 族: 个(共【课题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请先写出下表中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 原子结构 示意图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 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
①族的分类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 A 表示。
b、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 B 表示。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
d、0 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第ⅠA 族(除 )称为 元素;第ⅦA 称为 元素; 0 族称为 元素。
化学必修 II—001 H C O Na Cl Ca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学案 【课堂检测】 1.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那么原子序数为 x+1 的元素位于( A.ⅢB 族 中位于( A.第二周期 这种观点的是( A.HF ) B.H3O+B.ⅢA 族 ) B.第三周期C.ⅠB 族D.ⅠA 族3.某元素 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X 在周期表C.ⅣA 族D.ⅥA 族4.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 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 族,下列物质能支持 C.NaH ) C.N、O、S D.C、Si、S D.H2O25.有短周期元素 A、B、C,其中 A、B 同周期,B、C 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 核电荷数之和为 31,则 A、B、C 为( A.C、N、Si B.N、P、O6.请在下表中画出前 20 号元素的位置,并标明族序数、周期数、元素符号。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复习学案一、基本概念回顾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
2.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化合物和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3. 元素的符号和化学式元素的符号是由元素的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或前几个字母组成的,可以是大写字母或大写字母加小写字母的组合。
化学式用元素的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4. 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及其计算化学式中的小写字母右下方的数目表示该元素的原子数目。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时,可以根据元素符号右下方的数字进行计算。
5.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过程中,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6.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反应物写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写在方程式的右边,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格。
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竖直列称为一个族。
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律规律和族间关系规律。
周期律规律是指元素的一些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
族间关系规律是指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变化的规律。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法和表示法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命名法和表示法进行命名和表示。
元素的名称可以是拉丁文命名法或者拼音命名法。
元素的符号则采用元素的英文名或者拉丁文名的缩写表示。
4. 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重要元素有氧、氮、碳、铁、钙等。
这些元素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氧气可以用于支撑燃烧和呼吸过程,氮气可以用于保护食物和进行化学反应,碳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5鲁科版必修2
(1)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同位素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上千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大家有没有想过,物质表现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物质的板】将课本第四页彩图中三种氢原子用符号表示出来,并判断是不是同位素。
【回答】核素: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同位素: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
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
巩固原子的表示方法。
【多媒体展示】同位素的用途
观看
使学生了解一些同位素原子的用途,树立时代意识和环保意识
【结束语】原子的内部仍然有许多的奥秘:电子运动的规律、神秘的夸克的发现,都等待我们去探索,马克思曾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能做一个”不畏劳苦“的人。
观看、聆听
感受到成功背后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结】请大家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了解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假说法和模型法,还要求大家掌握原子构成中的三种基本微粒、两种关系、两个新的概念,一种原子的表示方法。
【追问】原子质量数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投影】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质量数
讨论、回答: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1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微专题·大素养①章末共享微专题一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灵活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实验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第一步:回顾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②同周期(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②同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第二步:设计或对照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实验(1)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比较两种元素的金属性。
①比较两种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则金属越活泼。
②比较两种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A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B,则A比B活泼。
(2)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通过两种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如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可证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
②通过比较非金属单质的置换反应,如Cl2能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则Cl的非金属性强于I。
[微训练一]有关的实验现象。
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问题和讨论: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轮复习_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 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教材精讲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ⅠA 、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长式周期表有7 个周期:1、2、3 周期为短周期;4、5、6周期为长周期;7为不完全周期。
目前1~7周期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⑵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除8、9、10列)。
长式元素周期表有18 纵行,分为16 个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后加字母A表示。
7个。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罗马数字)后加字母B表示。
7个。
第Ⅷ族:第8、9、10 纵行。
0族:第18 列稀有气体元素。
⑶镧系元素:周期表中[行6,列3]的位置,共15种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微粒间数目关系【知识梳理】1、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2、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例题1-1】(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一种新核素镅(95Am)-235,这种新核素同铀(92U)-235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B .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 .具有相同原子质量数D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例题1-2】( )某离子R n+的核外共有x 个电子,核内有N 个中子,则R 的质量数为A .N -x -nB .N+x+nC .N+x -nD .N -x+n【例题1-3】( )下列与F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A .NH 4+B .NH 2–C .NH 3D .Na +考点二:“五同”的辨析 、 【例题2-1】( )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A .质子数B .质量数C .原子序数D .电子数【例题2-2】( )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C 与 CB.O 2与X A Z c ± d ±bO3【例题2-3】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A、O2和O3B、C和 C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D、CH3CH2CH2CH3和CH3—CH—CH3(1)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2)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4)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5)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考点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梳理】1、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18号元素)H。
(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11(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Be、18Ar;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6C;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8O;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10Ne;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2倍:3Li、14Si。
(3)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H、4Be、13Al。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4Be。
(5)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14Si(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15P。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般规则:⑴每个电子层(主量子数为n)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个;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⑶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3、原子结构简(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能层(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能层(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如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为(见右图):【例题3-1】()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A.3对B.4对C.5对D.6对【例题3-2】已知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大于B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但两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层,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B元素的2倍,A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4倍,其质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
请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A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2)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B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3)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C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考点四:化合价规律【知识梳理】1、最高正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2、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3、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4、最低负化合价常见的3种表述方式:(1)直述型:某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某价;(2)氢化物中元素为最低负化合价,如H2S中S的最低价为-2价;(3)简单阴离子中元素为最低负化合价,如Cl-的最低价为-1.【例题4-1】()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6。
Z位于Y的上一周期,则这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X2YZ4B.XY2Z3C.X3YZ4D.X2YZ3【例题4-2】()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 元素的化合价为A.5n-12 B.3n-12 C.3n-6 D.n-10考点五:粒子半径比较规律【知识梳理】1、影响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的因素(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具体规律(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Cl-<Br-<I-;Li<Na<K<Rb<Cs。
(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Na+>Mg2+>Al3+。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如Na+<Na;Cl<Cl-。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
(6)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测量方法不同)。
【例题5-1A.1.10 ×10-10m B.0.8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考点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比较规律【知识梳理】1.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①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越易,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互相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较活泼的金属不能活泼到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
④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⑥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④互相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例题6-1】()已知1~18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例题6-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⑥,⑦,。
⑵.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做答)。
⑶.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⑸.在⑤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填元素名称),设计两个原理不同的简单实验(只要写出实验方案即可),用化学实验证明。
方案一:;方案二:。
⑹.在⑧与⑦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
考点七:熔沸点比较规律【知识梳理】1、根据相同条件下的状态比较熔沸点高低:固态>液态>气态;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HI>HBr>HCl;3、同主族元素的单质:(1)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从上到下依次减弱;(2)卤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从上到下依次增强;4、存在氢键的物质熔沸点高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同类无氢键物质的熔沸点;如H2O>H2S;NH3>PH3;HF>HCl;5、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丙烷>乙烷>甲烷;但在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有机物中,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题7-1】考点八:8电子构型判断规律【知识梳理】判断方法:︴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等于8则该元素原子此时满足8电子构型,不等于则不满足。
【例题8-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A.BeCl2B.PCl3C.PCl5D.NH3考点九:化学键类型判断规律【知识梳理】1、从构成元素来判断:(1)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一般含有离子键,但AlCl3除外,属于共价化合物;(2)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一般含有共价键,但铵盐除外,属离子化合物。
(3)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存在极性共价键。
2、几个“一定与不一定”:(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2)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4)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3、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判断:4、共价化物与离子化合物比较:【例题9-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只含有离子键的是,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有离子键的是,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键的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是,同时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是,①NaCl ②Na2O ③Na2O2 ④CaC2 ⑤HCl ⑥SiO2 ⑦C2H2 ⑧H2O2 ⑨N2⑩P4○11NH4NO3 ○12NaOH ○13[Cu(NH3)4]SO4 ○14Cu ○15黄铜【例题9-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例题9-3】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范德华力【例题9-4】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氢键【例题9-5】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