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苏联解体
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分裂,叶利钦控制全局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续表)
项目
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其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面临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①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照。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被认为是暂时“休战”,这是由帝国主义掠夺本性决定的,而推动“休战”结束的是经济大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帝国主义主导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经济政策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启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正义力量加强联合,必定战胜邪恶势力;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要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成果用于战争会增加战争的残酷性,用于和平发展则能造福人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处于食物匮乏、人口稀少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逐渐发展为农耕和畜牧社会,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具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河流、平原、高山、丘陵等。

4.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历史时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多个阶段。

第二单元:中华古国的形成与统一1.中华古国的形成:中华古国是指古代华夏族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华夏族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2.中华古国的发展阶段:中华古国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和东周四个阶段,其中西周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

4.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1.中华古国的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发达,采用耕种方式,特别是晏子耕田等措施的推广,使中国农业水平迅速提升。

2.中华古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手工业包括丝绸、瓷器、铁器等,商业包括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等。

3.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4.中华古国的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较早,孔子创立了儒家教育,强调“仁者爱人”,提倡读书为官的风气。

第四单元: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封建化,以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为基础。

2.中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华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契约制,生产关系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思维导图】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拉美独立运动 (1)背景: 葡萄牙和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英雄人物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加强。

(2)时间: 1857 —1859年。

(3)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4)结果:失败。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2)时间:18世纪初。

(3)人物:彼得一世。

(4)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影响: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废除农奴制(1)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

(2)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史重点知识整理汇总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史重点知识整理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史重点知识1、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纪念:“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

3、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英雄:章西女王。

4、彼得一世改革性质:地主阶级改革影响:积极: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6、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B、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①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7、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9、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1862年),直接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长远影响:解放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0、评价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1、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扫除了哪些障碍?各有何作用?(1)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1.从繁荣到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 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人物: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5)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6)评价: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其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程标准】了解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及扩张、德国法西斯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知识。

明确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政权的危害。

1.意大利(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 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侵略:1936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希特勒上台: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反动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了一切工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扩军备战。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

[直接打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精编

[直接打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精编
相同点:都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都显示了人民勇于抗争的反抗精神;都以失败告终,都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等。
不同点: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人
彼得一世
1、废除农奴制原因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内部矛盾。
2、废除农奴制时间和领导人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3、废除农奴制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2)作用:提高了林肯的威信,而且调动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2)南美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 基本上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3)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
(1)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导火线
涂油子弹事件
5、美国内战时间
1861--1865
6.美国内战领导人
林肯
7.美国内战战争初期
北方失利。(原因在: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
8.美国内战转折点
林肯政府在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重要法令
9.美国内战结果
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失败告终。避免了美国的分裂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的是哪些地区?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2、拉丁美洲这一称呼的来历?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3、19世纪初,统治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是哪两个殖民者?西班牙和葡萄牙4、原因(背景):(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

5、时间:19世纪初6、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7、运动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8、涉及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9、独立运动概况(1)南美洲北部地区独立运动领导人是谁?(玻利瓦尔)他主要的事迹有哪些?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兵士地皮。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

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南美洲南部地区独立活动领导人是谁?(圣马丁)他主要的古迹有哪些?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哪两位独立活动领袖?玻利瓦尔和圣马丁10、特性: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度联合作战11、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是怎样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1)经济掠夺的表现及对印度的危害:①表现:为了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填空版)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填空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和3、性质: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时间:18世纪初,口号:,目的:。

性质:。

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一跃成为,为。

3、改革:原因: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主要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改革,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但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的矛盾(焦点是)2、导火线:1861年3月。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战4、转折: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两个法律的作用:激发了广大。

踊跃参军,扭转了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性质:美国历史上的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废除了;扫清了,为创造了条件。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篇一】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中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增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实行调整。

(因为罗斯福新政仅仅在资本主义内部实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以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世界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和3、性质: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时间:18世纪初,口号:,目的:。

性质:。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一跃成为,为。

3、改革:原因: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改革,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但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的矛盾(焦点是)2、导火线:1861年3月。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4、转折: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两个法律的作用:激发了广大。

踊跃参军,扭转了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性质:美国历史上的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废除了;扫清了,为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原因:(1)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3、性质:4、主要内容:(1)政治上:,。

(2)军事上:实行,建立,提倡精神。

经济上:推行改革,在“”的号召下,大力。

(3)社会生活:提倡“”,向学习,改造日本的、和。

5、影响:是,日本走上了道路,实现了。

但,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的道路。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1、时间:世纪年代2、标志: (“时代”) 国和国处于领先地位二、电力的广泛应用: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发明耐用电灯泡;他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和。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876年,德国人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的研制汽油内燃机,德国的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制成了汽车;1913年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1903年美国人制成了飞机。

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发明了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地,使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晨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向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的增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和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1),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

(2)●●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1、: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②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

③科学巨作《》,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著有《》提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巴尔扎克:《》、《高老头》、《·》4、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

★代表作:《》、《》、《》。

5、贝多芬:第三《》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夜间的咖啡馆》●●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根本原因:形成了、、的三国协约和、、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国集团和国集团(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 年7月,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战役,被称为“”。

3、1917年4月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进一步。

六、性质:战争。

七、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八、启示:九、一战中出现的新武器:●●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背景和原因1、一次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917年3月(俄历二月)“”推翻了沙皇专制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经过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起义总指挥部——宫2、开辟新时代。

①建立苏维埃政府。

②颁布《和平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

④组建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

建立了世界上。

推动了、鼓舞了。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一、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2、与会国家:27个3、操纵国:、、(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4、主要内容:签署《》(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5、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和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体系。

二、华盛顿会议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2、与会国家:9个3、操纵国:美、英、日4、原因: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5、主要内容:①《》: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6、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的目的,使日本的企图未能实现。

7、实质:维持了的局面。

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和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体系”。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的实施(1921年)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意义: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迅速,巩固了,促使。

1、苏联的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至1937年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4、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立集体农庄。

2、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又称“”,特征是。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印度的运动:领导人:。

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2、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方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土耳其:1919年到1922年,为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由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国民军战胜了协约国军,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国家赢得了土耳其的主权和独立。

它是一战后。

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开始:年美国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1、目的:以消除(直接目的),维护(根本目的)。

2、特点:(新)。

3、主要措施:①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

②加强,通过《》、《》③调整政策,④推行,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⑤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4、意义:美国过来,人民。

新政增强了,恢复了,对资本主义世界。

但是,新政是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无法解决。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年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积极扩军备战。

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3、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1、二战全面爆发:19 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战争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