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da3ca73c1ec5da51e270c4.png)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
造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一、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社会养老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及受多子多福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人的生育愿望仍是强烈的。
因此,不论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对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并非出于自愿。
这是我国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绝大多数家庭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现实。
但由于我国的国情,若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口等社会问题,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国不得不实行的国策。
一胎化政策的执行遇到了多种阻力,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农村遇到的阻力更大。
十多年来,这一政策虽然在我国城市中特别是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得到了较认真的执行,但是,由于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不平衡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便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
这便是多数独生子女家庭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溺爱中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于多数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了两代六位长辈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无恐。
因此一些家庭对其也就任其所为,使其为所欲为。
再加之对其期望值普遍较高,也就导致了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自己,或者由于怕不卫生,或者怕孩子学坏,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让孩子独立活动而包办一切。
结果就出现了《中国的“小皇帝”》里所描绘的,儿子在夏令营时住在学校里,父亲半夜爬到儿子床底下守着,怕儿子掉下床来。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1d2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6.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独生子女,作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在家庭教育中面临诸多特殊问题。
他们的成长和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当前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亟需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策略。
二、理论框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社会化理论和父母心理理论尤为重要。
社会化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而父母心理理论则探讨父母如何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
这些理论为理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现象描述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其中过度保护、缺乏交流和个性压抑尤为突出。
过度保护导致子女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交流影响亲子关系,增加沟通障碍;个性压抑则限制了子女的自我发展和创新精神。
四、原因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
例如,一些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子女的兴趣和特长;另一些家长则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子女,导致家庭关系疏远。
五、实践建议与策略探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首先,家长应调整教育观念,尊重子女的个性发展;其次,加强亲子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再次,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帮助独生子女全面发展。
此外,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社区组织亲子活动等,也能为改进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六、预期效果描述实施这些改进策略后,预期会对独生子女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独生子女将更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提升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环境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七、结论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独生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既有才华又有担当的新一代。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ade9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7.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
这种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尽管独生子女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背景、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背景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在城市里出生的。
城市家庭的孩子因为家长职业上的优势,通常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同时,由于城市中的社会环境以及孩子所处的学校等条件相对较好,独生子女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从而也就更加容易被人们看作是成功人士。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的目光几乎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
两个人的全部希望和经济支持都会给这个孩子。
这让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足够的支持,但也带来了教育问题。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1.自我中心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容易变得自我中心,并且难以适应社交环境和团体协作的需要。
这主要是因为在家庭中,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只有大人和孩子,缺乏对外界其他个体的接触。
而长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容易让独生子女的情感发展出现问题,难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在饱满自己的生活重心的同时,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2.依赖心理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会翻箱底挖出各种想要的东西,父母给予他们的每一个愿望都会被顺从地满足。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孩子们很难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自我成长。
他们的固有的依赖性会在探险、创造性活动或在危险的环境中表现出来,比如恐慌反应、依赖或紧张等。
3.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在完全依靠家长生活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缺乏尝试独立思考的机会。
父母们倾向于为孩子解决问题,此时孩子们对于解决问题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感到陌生。
因此,他们可能缺乏独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做出决策的能力,缺乏探索自己面临的问题所需要的多种技能。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因1.人口中国的“独生子女”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5452b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c.png)
一、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家长过分溺爱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孩子独自成长,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性格独特、自私、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得到满足等现象。
2.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长期缺少跟其他同龄人的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3. 教育方式单一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
4. 家庭氛围压力大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会面对双倍的家庭期望和压力,这种压力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 积极引导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友情,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2. 合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些家务活动,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
3. 多元教育方式家长应该多元化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仅注重于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全面发展。
4. 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压力,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温暖和快乐。
5. 增加家长的教育知识家长应当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增加育儿知识,学会科学的教育孩子,避免盲目溺爱和过分严厉。
6. 寻求专业的帮助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寻求教育专家的帮助,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教育更加科学和合理。
三、结语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寻找合理的对策,让独生子女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和成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直是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家长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过分溺爱可能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宝贝,是唯一的孩子,所以应该被特别对待。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_社会工作专业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_社会工作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20092b3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_社会工作专业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期望过高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往往过高。
这种期望不仅来自于父母的自身经验,也来自社会的期望。
父母认为只有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和荣誉。
2. 孩子自我中心由于独生子女的地位特殊,往往会导致孩子过于自我中心,不懂得关心和关心别人。
孩子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而忽略了家庭和社会的其他人的需要。
3. 溺爱和过分保护独生子女往往被父母溺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他们对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冒险尝试新的事物。
4. 学习和生活负担重由于家庭仅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负担过重。
他们认为,孩子的未来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到其健康发展。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健康和心理成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
2. 拓宽孩子的社交圈独生子女往往缺乏社交和合作意识,因此,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来拓宽孩子的社交圈,培养其合作和交际能力。
3. 积极减少溺爱和保护父母应适当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和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
4. 不要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虽然独生子女在学习上无疑是重点,但是家庭作业和学习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父母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孩子在不同领域和环境中获得经验和启示。
三、社会工作的角色社会工作者扮演了搭建社会资源和服务平台的重要角色。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以下服务:1. 制定家长教育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独生子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家长教育计划,指导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ddd0c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c.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
首先,过度溺爱成为主要问题。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容易过度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其次,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品德、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最后,缺乏沟通与理解。
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彼此之间难以理解,关系疏远。
二、问题的成因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过去强调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孩子的安全和舒适。
其次,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影响了家庭教育方式。
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更高,但同时也容易过度溺爱。
最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导致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三、对策
为了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成绩,还要注重品德、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其次,适当调整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应该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通过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对待,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57da8e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c.png)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却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笔者对某省某县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地域位置的影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校舍破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成为了困扰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查发现,该县有不少农村小学的校舍建筑年代久远,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学习环境较为恶劣。
由于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不愿前往农村地区任教,导致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独生子女的教育质量。
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学校设施的简陋也使得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教育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二、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农村地区的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的现象。
部分农村家长仍然认为“男孩才是家中的主要出息”,而女孩则被认为“嫁出去的泼水难收”,这种思想导致了农村独生子女教育中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在家庭中,部分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较为单一,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有的家长由于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指导,这种教育观念的滞后也影响了独生子女的教育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农村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文化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集中在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
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得不到兄弟姐妹的陪伴,导致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在学校中,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环境。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558e6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c.png)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独生子女在乡村的教育状况备受争议,一方面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另一方面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和文化观念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份调查报告,深入探讨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报告概述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地区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建议。
2.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针对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和教育机构开展。
3.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
4.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情况、教育资源分配、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独生子女的学业及心理发展状况等。
二、调查结果1.家庭情况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富裕,家长大多从事农村劳动,收入较低,家庭教育支出有限,难以满足独生子女的教育需求。
2.教育资源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依然匮乏,而且学校间的差距较大。
经济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家庭可以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教育,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则只能就近就读农村学校。
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独生子女的教育机会大相径庭。
3.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他们希望通过孩子的教育改变家庭命运。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
4.独生子女的学业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发现,许多农村独生子女在学业方面表现不佳,虽然在家庭和学校都受到了很多关心和帮助,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独生子女们的学业和心理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三、问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依然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条件都有待提高。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716d2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0.png)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摘要】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调查目的、范围和方法,深入探讨了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不足、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主要困扰。
在结论部分提出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监督和支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这些举措将为提高农村独生子女教育质量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 独生子女, 教育问题, 调查, 现状, 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 学习负担, 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 政府监督, 社会支持, 共同努力.1. 引言1.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发现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问题、学习负担过重和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的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调查,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农村独生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调查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改善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状况的有效机制,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农村独生子女的未来奠定稳固的基础。
1.2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指的是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地域范围和调查对象范围。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村庄和农场等地区。
独生子女是指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通常承担着家庭的希望和压力。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在这些地区普遍存在,因此本次调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群体。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困境,可以更好地制定改善教育状况的政策和措施。
调查范围的确定是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通过对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真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1.3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本次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的重要环节。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7652f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8.png)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汇报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独生子女作为一组特别的人口群体已大批出现在社会上,如何教育好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群体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素养、道德水准、社会风气等诸多方面。
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国家快速、可延续开展的需要,缓解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欧美等兴旺国家在独生子女教育上比我国要早近一百年,所以在这方面比我们国家做的要成熟。
本文调查分析了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以及独生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根底上,着重对改善独生子女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深刻思考,以期为改善独生子女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调查活动简介〔一〕调查时间:202X年2月14日至2月17日。
〔二〕调查地点:此次调查地点是XXXX县城及周边学校。
〔三〕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
〔四〕调查范围对象:主要调查洛XXXX县城及周边学校不同学龄段的独生子女学生、单身子女的家长、中学教师,来了解独生子女的各方面成长情况,如学习情况、健康情况、品德教育情况、动手能力情况等。
〔五〕调查内容:下面列举我们访谈工作中的几个典型情况。
具体如下:陈郝帅,独生子女,XXXX县XXXX镇城西村小学二年级学生,父亲经营汽修修理店。
目前,该同学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中等水平,学校主要学习科目为语文和数学,其他科目及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够积极。
家庭作业以语文和数学为主,父母间或会辅导他的功课,但父母性格急躁,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所以他经常参加校外作业辅导班。
大多数节假日时间是一个人在房间看电视和玩玩具,体育活动及其他户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少。
李冰,独生子女,家住XXXX镇XXXX镇,现就读于XXXX实验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中等水平。
在学校时常会因违反学校纪律等而被请家长等等。
学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等课程,县区学校课程开展得更全面和标准,在学校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33bd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2.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逐渐变迁,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生育模式。
然而,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也开始逐步展露出来。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帮助。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困境1. 过度呵护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无兄弟姐妹可依赖,父母往往会过度呵护和保护孩子,使得孩子很难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孩子拖延时间,拒绝独立完成作业,沉迷游戏等等。
2. 学习压力过大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家庭中唯一一个能够承载父母所有期望和希望的人,这也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承担着过重的学习压力。
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普遍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时间资源,父母也会更注重孩子的学业表现、考试成绩等等。
3.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通常较难获得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这也会导致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较多,和其他人的沟通机会较少,这也使得孩子的人际交往技巧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4. 自我意识过高由于独生子女往往被父母视为至高无上的宝贝,孩子们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过高,这也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比如孩子常常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愚弄和愤怒情绪等等。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改进1. 学会适度呵护父母应该学会适度呵护孩子,而不是盲目呵护。
只要教育的方式得当,尽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很多,但是也不会发展成为严重的问题。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教育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健康,更加坚强。
2. 降低学习压力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便把让孩子知道学习并不是唯一的一种选择,要教会孩子个人的追求,尽量减轻学习压力。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57f88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2.png)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独生子女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挑战。
作为农村的未来希望,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许多研究表明,农村独生子女在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不公平,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远远落后于城市孩子。
深入研究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其教育的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建议相关政策,力求为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难题,分析影响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的教育质量与水平,推动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通过研究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的实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独生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独生子女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双重甚至多重的期望,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发展。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给农村独生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
农村独生子女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孩子没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很多农村家庭希望通过孩子来改变家庭的命运,因此对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未来有着极高的期望,这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6a7b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7.png)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 引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主流人群,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挑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独生子女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调查方法为了收集有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信息和数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们在社区、学校和在线平台上发放了共计1000份问卷。
问卷的内容包括家庭结构、教育投入、教育期望和教育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3. 调查结果3.1 家庭结构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占总样本的80%以上。
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类型。
3.2 教育投入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较高。
调查发现,超过70%的家庭愿意为子女的教育付出较多的时间和金钱。
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关注子女的综合发展等方面。
3.3 教育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高。
超过80%的受访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社交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
这表明家长对于子女的未来有着积极的期待。
3.4 教育问题然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一些教育问题也开始浮现。
调查发现,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独生子女存在过度依赖、缺乏社交能力以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问题。
而且近40%的受访者也认为教育压力过大会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解决方案4.1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通过组织更多的社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帮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
4.2 家庭教育提升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当意识到过度保护并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尊重子女的独立权利,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此外,家长还应当适当减轻子女的学业负担,避免过度追求成绩而忽视身心健康。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a0bc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
二、独生子女特点与需求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有一定的优势,如获得更多父母关注、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等。
然而,他们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更容易感受到孤独等。
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独生子女可能更倾向于自我中心、缺乏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弱等。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并理解独生子女的特点与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
三、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当前家庭教育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溺爱、高压式教育等。
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会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溺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高压式教育则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因此,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社会为独生子女提供文化、娱乐、体育等多元化发展条件的不足之处仍然存在。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父母角色与责任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父母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父母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决策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具体案例或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揭示不同类型家庭(如传统型、宽松型等)背景下独生子女成长状况差异及原因。
例如,传统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可能更加注重学业成绩和道德规范,而宽松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则可能更加自主、创新和有冒险精神。
关于独生子女方面的调查报告
![关于独生子女方面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cf403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9.png)
关于独生子女方面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方面的调查报告关于独生子女方面的调查报告亲爱的同学,很抱歉打扰你,我们想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填写一下下面的问卷调查,谢谢你的合作。
1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2你的性别是(男)(女)3你的父母是独生子女吗?(是)(否)4在家中是否会做家务活?(会)(不会)5若将来选择结婚对象,你是否倾向于选择独生子女呢?(是)(否)6你认为自己将来的养老负担重吗?(重)(不重)7你是否同意独生子女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是)(否)8你觉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怎么样?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9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满意度如何?A非常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10你将来会选择生几个孩子?A1个 B2个 C3个 D3个以上11你觉得独生子女是否比兄弟姐妹多的人性格更内向?A是B否C说不准12你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率高吗?A随时B很少C偶尔D从不13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能)(不能)14以后结婚后,你愿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A愿意B不愿意C没想过15你理想的结婚年龄是什么时候?A25左右 B28岁左右 C30岁左右 D30岁以上16你在择偶时主要会考虑哪些父母的因素?A相貌 B学历 C家庭背景 D父母意见 E能力 F职业 G习惯H性格I收入 J地域 17你的月消费水平是多少?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元以上18你的经济来源?A父母 B校外兼职 C奖学金 D投资理财 F自己的储蓄19你购买商品是最先考虑什么?A价格优惠B有需要,不管要多少钱C名牌 D看到喜欢就买20你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A存在很大的差异B没有差异C不知道21你认为差异在哪里?A经济基础 B交际能力 C心理健康D家庭环境F其他22你赞成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吗?A赞成B不赞成C无所谓23你觉得独生子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于?A劳动力的数量B消费水平的减少C养老负担D就业困难E其他24你认为自己有自信吗?A很自信B还好C一般D不自信第二篇:独生子女调查报告独生子女调查报告经调查:姓名:杨首峰,于1953年3月17日出生,身份证号:***01。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6de1b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
一、造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一)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社会养老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及受多子多福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人的生育愿望仍是强烈的。
因此,不论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对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并非出于自愿。
这是我国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绝大多数家庭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现实。
但由于我国的国情,若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口等社会问题,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国不得不实行的由:.LWlM.COM 收集整理国策。
一胎化政策的执行遇到了多种阻力,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农村遇到的阻力更大。
十多年来,这一政策虽然在我国城市中特别是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得到了较认真的执行,但是,由于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不平衡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便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
这便是多数独生子女家庭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溺爱中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于多数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了两代六位长辈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无恐。
因此一些家庭对其也就任其所为,使其为所欲为。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8bfff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5.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一、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问题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独生子女受到的关注不仅因为数量增加,而且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心理和人格两个方面,比如,高傲自负、过分依赖家长、缺乏自信和勇气、不爱劳动等等。
1.依赖性强。
由于在一个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于是父母帮孩子办好了所有的事,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碰到什么困难,心里总想着有家长的帮助不用愁、不用担心。
在平日里,父母从来不让孩子承担一丁点的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孩子的独立与自主意识逐渐被依赖和懒惰思想所代替。
2.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分关爱,独生子女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少与他人和社会接触,导致他们觉得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
即使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他们也意识不到是自身的问题,还固执地认为这么做是应该的。
他们不关心别人的感受,不珍惜别人给予的关爱,缺乏同情心和宽容心,一切从“我”出发,只为自己着想。
3.缺乏社会责任感。
独生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常常在父母的保护下进行,不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只想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自己能获取什么利益,从不想怎样奉献社会和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只觉得自己拥有得到关爱的权利,而从不去履行帮助他人的义务。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家庭教育的水平与家长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自身素质及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个人修养。
独生子女的父母面对唯一的孩子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做什么,可能扮演什么角色,是否能对他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都日益困扰着家长。
(一)家长过分管制,孩子强烈反抗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平时不重视孩子全方面的教育,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教育方式就是打骂。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特别崇尚“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而不重视自身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e83d3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许多家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他们更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教育引导。
这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教育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这使得农村独生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保障。
3. 家庭经济压力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收入有限,很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给孩子。
这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农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2.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学设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村独生子女。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合作机制,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3. 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为农村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中,为农村独生子女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4. 加强家庭经济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fae3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b.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概述作为我国特色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家庭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主流。
由于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在教育中往往备受关注和呵护。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问题,亟待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宠溺问题独生子女由于是家庭的唯一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过度的宠爱与溺爱。
他们在家庭中往往成为焦点,得到了过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自立能力较弱。
2. 社交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缺乏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较弱。
他们在家庭的呵护下过于自我中心,对外界缺乏理解和交流,容易产生孤僻与自闭的情绪问题。
3. 竞争压力独生子女往往承受着过大的家庭期望和社会压力,他们要承担整个家庭的期望,成为“全家的希望”。
这种过大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4. 教育焦虑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对策建议1. 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适当的家庭作业和家务分担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2. 多元化的社交活动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比如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社区活动等,让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交圈,丰富多彩的社交体验。
3. 减轻学习压力父母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即可。
不要为了孩子的成功而施加过大的压力,适度的放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4. 增强心理辅导独生子女在成长中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父母需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学校中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心理问题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X一、本次调查目的和意义独生子女作为一组特殊的人口群体,已大批出现在社会上,如何教育好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群体,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道出古往今来为人父母者的心态。
尤其是具有深层稳固宗族血缘心理的中国人,更是把子女的一切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
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总体来看,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今年我就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走访了几所学校,通过随机采访以及耳闻目睹,发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偏重于智育发展,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过分娇宠溺爱,提供过多的关心和帮助,心灵脆弱,心理问题突出,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
种种这些困惑,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认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调查分析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自强、自立、责任、独立、吃苦耐劳、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以期为改善独生子女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调查活动简介(一)调查时间:2018年4月-5月(二)调查地点:第十一小学和第二十一中学(三)调查方法:随机,(四)调查范围:XXX区一些重点学校(五)调查对象:学龄前儿童,3-6年级学生(六)调查人:16秋行专 XXX(学号:XXXXXXXXXXX)我们先看一些事例:在十一小学,我选取四(二)班作为这次调查的对象,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如下;出校门路过低年级学生班级时,我发现在做值日的基本上是大人,大人们挥着扫把,拿着抹布在教室里忙碌着,而那些孩子在尽情地玩耍着,扫地啊什么不知道该自己做。
好像与自己无关。
在十一小学,我了解到这样一个小孩,这小孩是小男孩,虎头虎头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小伙伴都不和他玩,原因他又严重暴力倾向,喜欢打人,老师告诉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父母当场互相指责,对打对骂,而小孩表情淡漠,据了解他们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在家互不相让,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与其同伴关系比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对其拒绝态度,一般都说:“我不爱跟他玩,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欺侮我。
”还有一个小孩大哭大闹,非要达到目的不罢休,老师过来安慰,他竟然伸手就一巴掌……四年级三班一位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平时学习成绩挺不错,老师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奥数比赛,她很自信,可这次她考砸了,那天妈妈去学校接她,她一脸不高兴见到妈妈嚎啕大哭,伤心地喘不过气来,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紧张极了,一问老师是考试没考好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孩子回到家里几天闷着不做声,妈妈都吓坏了,急着带她去看医生。
小孩遇到这么点的挫折,就接受不了啦。
而造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一、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1)百依百顺。
要钱给钱,要玩具给玩具,同学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家长们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父母做起来很困难,他们也会想办法尽量满足自己的要求,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为他想为谁想呀?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2)包办代替。
子女在家里的衣食住行全部安排妥当。
子女在校劳动等劳动都是家长代劳。
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依耐性,惰性,减少他们实践机会,一切幸福来得容易,助长了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品质,唯我独尊,也制约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遇到一点事,惊慌失措,求救于家长,不能应付挫折,容易走向极端。
(3)娇生惯养。
家长生怕孩子吃亏,助长孩子的威风,如两个孩子为点小事发生摩擦,最后就打起架了,不但不去劝解,反而鼓励孩子去报复,忘记了自己教育的责任,反而有教唆的意味,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由于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不平衡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便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
这便是多数独生子女家庭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溺爱中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于多数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了两代六位长辈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无恐。
因此一些家庭对其也就任其所为,使其为所欲为。
再加之对其期望值普遍较高,也就导致了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自己,或者由于怕不卫生,或者怕孩子学坏,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让孩子独立活动而包办一切。
在第十一小学随机和家长攀谈就听到一个让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去年他们学校组织学生到青岛夏令营活动,这本该是锻炼小孩自理独立和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这是应该令家长欣慰的事儿,可结果就出现了《中国的“小皇帝”》里所描绘的,儿子在夏令营时,父亲不放心,也请假跟着儿子去了,做了孩子的“培护”。
这种过度保护极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对独生和独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导致情感的扭曲,使对孩子的爱缺少理智过度偏爱,致使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低收入高消费现象,把大部分钱花在孩子身上,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许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并不富裕,却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明明孩子艺术能力一般,缺乏“音乐细胞”,却买了电子琴,甚至钢琴,还花高价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错误,却百般庇护,百般说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却当成神童来要求等等。
这种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种扭曲的氛围中成长,无疑也会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现心理障碍。
二、独生的家庭环境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其幼年期的心理发育,需要一定的条件。
失去了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幼年期的心理发育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发育,需要有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产生童心的共鸣,相互促进,保证身心的健全、健康发育。
对此,国内外儿童心理学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强调的。
而独生子女由于无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伙伴,整天与成年人特别是年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在城市里,邻里关系一般又不亲密,来往较少或很少,特别是在高层楼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门户,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因此,就使得相当数量的城市独生子女自幼缺少小伙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围和保护着,这样的生活环境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再则,儿童的独立性和独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训练和养成。
而独生子女由于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过度保护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择其佳、饭择其精的生活,样样都能顺利的得到满足,整日与各种高档玩具相伴,因而容易养成独立性差、倚赖性强、自幼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不识五谷春秋等弱点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从总的情况看,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已着手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已有不少部门和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在越来越关心这一问题。
但是,有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广度还不能适应我国这个多人口、多独生子女国家的需要,这种状况,从总体上决定着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还不高。
再则,不少家长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学习,更是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动脑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国独生子女综合素质,最根本的在于提高独生子女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家长要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并能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育;独生子女的家长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质量,并成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关心、团结、体谅他人;尽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则根据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全面原则、一致原则、民主原则和严格原则。
所谓适度原则,是指独生子女的教育必须依据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要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过高的要求,给予过分的爱和照顾。
在智力开发上不搞过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长代劳;在物质供应上,不给过度满足等。
全面原则,是指要注意德、智、体、劳、美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关系。
一致原则,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其的教育态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
民主原则,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家长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严格原则,是指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要使孩子逐步树立起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好的道德质量,只要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经过思考,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育者,都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教化和感化作用。
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会让孩子看得见,有亲切感;家长处处以身作则,也会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把握子女教育的主动权,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克服过度照顾,凡是其能自己独立或在指导下完成的事,让孩子自己来干,不要包办代替。
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应给独生子女多创造锻炼其独立能力的机会,应尽早鼓励其自我照顾,稍大一些,可交给孩子一些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好,要鼓励、表扬,促使其增强自立、独立的积极性。
从小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主活动能力,凡是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家长们都应该尽力给以鼓励、支持。
即使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仍可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力。
三是加强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多数时间生活在成人之间,很难融合在社会之中。
因此要强化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是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
四是要舍得让孩子吃苦独生子女身上大多存在着一些娇气,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多吃一些苦,运用“苦难疗法”教育孩子消除身上存在的娇气。
总之,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不只是现在受到广泛关注,未来也将是继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俗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报”,为此,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多与人为善,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