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在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简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塔在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简述
摘要:古塔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古塔千姿百态,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装饰之华丽,均堪与我国其它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而塔这种建筑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而是外国的一种建筑。在传入我国以后,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古塔、历史、发展
一、古塔的起源
在不同的资料与文献中关于古塔的起源有不同的介绍与描述,但是普遍学者还是认为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76年),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遇到天竺僧人巡叶康腾、竺法兰1,把他们迎到京城洛阳。第二年,汉朝廷在洛阳为两位僧人修建了一所寺院,因为来时一路上用白马驮载了佛经、佛像,寺院就以白马命名2。白马寺是我国第一所佛寺,中心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大方塔。从白马寺开始,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寺和塔密切联系着遍及各地,凡有佛寺的地方大多有塔。而且由于后来的塔多用砖石砌筑,比寺院更加坚固,往往寺院毁坏之后很久,塔依旧屹立原地,保留着历史的遗迹3。最初是用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后,遂发展演变成为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大多是以“塔”为中心的。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是佛陀“涅槃”4神圣的象征。
塔的故乡在印度,它是佛教的产物。据佛经故事,释迩牟尼涅架之后,弟子阿难等人将他的遗骸火化,烧出了色泽晶莹、击之不碎的珠子—舍利。众弟子在各地修建坟家,将舍利分葬。每处都修一个台子,台上建一个覆钵形的坟,坟顶立一根尖刹。这种建筑汉译窣堵坡5、浮屠、浮图等等,晋宋时期的译经人造了一个“塔6”字来译称(更早的文献中没有塔这个字)。在印度的古尸纳伽相传释迎牟尼涅架的地方,有一座著名的佛塔,就是章堵坡的典型7。
二、塔在中国的发展
塔传入我国近二千年,它的初型有少量保存,大量的是发展演化得来的新形式。从建筑艺术史的角度看,外来因素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而且持续了如此长的历史时期,这无疑是莫大的收获,值得用专门的篇章来描述,当然也值得我们作一番浏览。而我们首先还可以指出,塔的功能,塔和佛寺的相互关系等,也是经历了许多变化的8。塔的最初用途是坟墓,是用来埋葬佛祖舍利的。由印度到中国,塔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实心坟墓变为空心楼阁。建筑结构的巨大变化,实际蕴含着文化内涵的微妙差别。坟墓是用来埋葬死者的,而楼阁则是居住或观光之所,二者对比,表明印度佛教进人中国之后就被中国的人世文化所改造。在中国著名的塔有很多,比如说杭州的雷峰塔,苏州的虎丘塔,西安的大雁塔等等。
1竺法兰,东汉僧,中印度人。
2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3罗哲文:《古塔摭谈》,《文物丛谈》1982年第3期
4涅槃:调理自己的思想,断除大脑里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终达到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无所得,无执着,随缘。
5窣堵坡,又称窣堵波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
6葛洪:《字苑》
7蔡华:《中国古塔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四川水泥》2015 11-0081-01
8罗哲文:《古塔摭谈》,《文物丛谈》1982年第3期
以洛阳白马寺为最早代表的佛寺建筑格局,把塔作为主体,塔是寺院的中心,也是僧侣诵经礼佛的中心。这样的格局有文献记载可以考查,但实物在我国已经失存。现在我们还能从东邻日本保存的古代佛寺看到这种遗制。日本的飞鸟寺9、四天王寺、法隆寺10,都在中心位置建塔。据说四天王寺就是仿照白马寺修建的。印度的萃堵波和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外来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古塔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11。在这个过程中,和古印度的萃堵波相比,中国古塔从形式、结构、布局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印度半圆形的萃堵波一传人中国,首先就和我国原有的高贵而显赫的建筑形式一一楼阁相结合,出现了楼阁式塔。以后,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金刚宝座塔、过街塔等,也相继出现在我国大地上12。
另一种塔在中国留存的并不多,他就是斜塔。比较著名的便是虎丘塔。在1954年的时候,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帧13教授亲自参加虎丘塔的勘察工作,并且专门撰写专文,详细介绍了虎丘塔。虎丘塔,又称云老寺塔。为七级八面.内外二重.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是中国著名的斜塔。据大献记载,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历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意义。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400余年。被建筑学家称为“中国的比萨塔”14。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组成。塔高47.7米。每层施平座、腰褥、柱额、斗拱及门窗。每层的高宽层层递减,但并非有规津地递减,第六层反比第五层高为厘米.较为奇特。塔径逐层向内收缩.塔的垂直轮廊仍成微微鼓出的曲线。造形优美。塔身外部在各层转角处砌有圆倚柱.每面分为3间,中央一间为塔门.上部做成壶门式样.左右两间为砖砌直楞窗.从塔门至回廊有一走道.廊内是塔心。塔内各层多模仿木结构形式,以砖鱼砌成大小斗拱和各式藻井。额枯、斗拱和天花、藻井等处.有浮雕式彩绘,下几层均为牡丹花样,上层彩绘湖石图案15。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的能工巧匠运用我国原有的楼、阁、亭、台建筑技艺,建造出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古塔。从形态结构上分,有密檐式、楼阁式、亭阁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从建筑材料看,有砖塔、木塔、石塔、琉璃塔和金属塔等;在建筑学层面,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塔的建筑技术更是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散落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数以千计的古塔,在用途上逐渐超越了单纯佛塔的限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许多古塔是风景名胜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还有一些著名的古塔,已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标志性的建筑16。
三、佛教对塔的影响
前文介绍到塔是佛教的产物,其故乡是在印度,是为了存放高僧涅槃之后的舍利而建造的。佛教来到中国一边宣传人生在世,一切皆苦,人生就是无边的苦海;一边又为人们描绘了来世的天国幸福。因此,教育人们只有一切以佛教教义为准
9飞鸟寺:是一座日本最古老的正式的寺庙。是由苏我马子为其所祈念于596年兴建成的。
10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
11罗哲文:《古塔摭谈》,《文物丛谈》1982年第3期
12蔡华:《中国古塔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四川水泥》2015 11-0081-01
13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
14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15赵春斌:《虎丘塔》,《建筑工人》1997年第1期
16汪红蕾:,《中华古塔一》,《建筑》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