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布病防治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诊疗方案布病,又称暴发性斑疹伤寒,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食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疼痛等症状。
以下将介绍布病的防治诊疗方案。
一、预防:1.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布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加强动物监管:对患有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及其分泌物进行监管,确保无布鲁氏菌污染的乳制品、肉类及其他食物流通。
3.加强饮用水源检测:对水源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水质达到卫生标准,杜绝由水源传播布鲁氏菌的可能。
4.加强职业保护:对从事与布鲁氏菌感染高风险相关的职业人员,如农民、兽医、畜牧业从业人员等,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
5.加强国家监测与报告:建立布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和控制。
二、诊断:1.临床症状:布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斑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查,如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有布鲁氏菌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布鲁氏菌。
3.细菌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骨髓、尿液或其他相关样本中的布鲁氏菌,以直接证实感染。
三、治疗:1.抗生素治疗:布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应用,如多西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早期应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后遗症。
2.对症处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应用退热药物、疼痛缓解药物等。
3.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布病引起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4.康复治疗:布病患者在完成抗生素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适当的营养补充、体力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控制和预防传播:1.隔离患者:对布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2.彻底消毒:对患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布鲁氏菌,防止传播。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全面提高人畜布病的防治水平,减少病例发生率,保障人畜健康。
2. 原则,科学防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精准施策。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2.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疫情高发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提前发现和阻断疫情传播。
3. 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洁,控制病媒传播;加强畜禽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4. 加强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减少病例的传播风险。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交流,共同制定布病防治方案,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防控意识。
3. 人才培养,加强对布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五、总结。
布病的防治工作事关人畜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为布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布病概述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接触染病动物或其分泌物、食用不洁食物等。
布病对人体和畜禽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布病防治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的布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防治工作缺乏科学规划、防控措施不够全面、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等方面。
由于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不强,加之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病情的频繁发生和传播。
三、布病防治工作计划1. 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布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预防布病。
2.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布病监测体系,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和趋势预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开展对人群、畜禽等重点监测对象的定期体检,做好疑似病例的排查和报告工作。
3. 完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完善针对性强的防病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
加强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处理,控制病情的蔓延。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紧急隔离和封控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4.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协同作战机制,提高布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提前为应对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五、总结与展望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畜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布病的根治和消灭。
希望我们的布病防治工作计划能够取得成功,为社会的健康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布鲁氏菌病防治实施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治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对布鲁氏菌病的疫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
各级疾控机构和动植物卫生监测机构应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兽医卫生管理是布鲁氏菌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各地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确保养殖场的卫生条件达标,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
三、加强畜禽养殖管理。
畜禽养殖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养殖户应加强对畜禽的管理,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风险。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布鲁氏菌病可通过食品传播给人类,因此食品安全监管是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确保畜产品的安全卫生,减少人类感染的风险。
五、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各级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公众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和养殖户的防范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六、加强国际合作。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国际合作是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各国应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共同开展防治合作,共同应对布鲁氏菌病的挑战。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各级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认真贯彻实施上述方案,共同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防治实施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治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兽医卫生监测。
兽医卫生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监测,及时发现患病动物,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菌传播。
同时,对患病动物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二、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环节。
养殖户应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保证牲畜饮水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防止病原菌通过饲料传播。
同时,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传播。
三、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手段。
养殖户应定期对牲畜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提高牲畜的免疫力,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疫苗的质量监管,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动物防疫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教育养殖户加强养殖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兽医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控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具有国际传播特点的疾病,国际合作是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共同研究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技术,共同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方案,共同开展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动物和人类健康安全。
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规范防治工作。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各方共同参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又称野兔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疫情分析。
根据最新的疫情监测数据显示,布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
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疫情风险较高,需要加强防控工作。
三、工作目标。
1. 提高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 减少人畜感染风险,降低疫情爆发概率;3.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传播。
四、实施方案。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布病预防知识,引导养殖户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2. 健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布病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监测力度。
及时发现疫情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加强兽医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疫意识。
加强畜禽养殖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卫生管理,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和消毒工作,确保畜禽养殖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卫生安全。
4.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布病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染病的威胁。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布病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的防控水平。
五、工作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的经费需求;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六、总结。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畜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方案,不断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为布病的防控工作作出努力。
布病诊疗及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温症分离”: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 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 多,并加剧。这种旳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发烧连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旳长达45天, 平均2-3周。
有些患者有经典旳布病症状和体征,检测
成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烧
临床体现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烧或不发烧,
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虽然布病患者能够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已得 到细菌学证明。但无证据证明经过患者而传染引起旳病例,所以,人 作为传染源旳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喂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验牲畜;接触病畜旳 尿、粪及其污染旳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直接或间接 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采用病 畜、病人旳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试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 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试验室检验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杆菌培养阳性, 布病特异性检验阴性。
2、布病与风湿热
诊疗与鉴别诊疗
布病与风湿热均可出现发烧及游走性关节痛,但风湿热可见 风湿性结节及红斑,多合并心脏损害,而肝脾肿大、睾丸炎 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为少见。
诊疗与鉴别诊疗
3、布病与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是关节疼痛严重,反复发作, 阴天加剧。 但风湿性关节炎多有风湿热病史,病变多见于大关节, 关节腔积液少见,一般不发生关节畸形,常合并心脏损害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布病特异性试验室 检验阴性有利于鉴别。
经消化道感染: 进食布氏菌污染旳食物或饮水,如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煮熟旳肉(烤肉、 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轻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旳主要原因。
布病知识及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
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
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
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
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
防控布病实施方案
防控布病实施方案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控布病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防控布病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要加强对布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收集、汇总和报告疫情信息。
对于疫情高发地区,要加强监测频次,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兽医卫生监管。
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加大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卫生检查力度,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
三、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布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和居民对布病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推广科学的防病知识,引导人们正确防范布病。
四、加强动物检疫。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对进出口动物进行严格检疫,防止布鲁氏菌通过动物传播。
五、加强医疗卫生工作。
加强对患病人员的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六、加强疫苗接种。
加强对动物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布鲁氏菌在动物群中的传播。
七、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布病的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布病疫情的挑战。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防控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方案,共同为防控布病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病的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方案布病(Brucellosis),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未处理牛奶、奶制品和肉类,或直接接触病畜体液而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人患上布病。
本文将介绍布病的常见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旨在消除感染源、缩短疾病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症状,并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具体情况,布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布病的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利福平和联合用药。
- 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在布病治疗中,多西环素常与链霉素或利福平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通常需要口服多西环素4-6周,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调整。
- 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布鲁氏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链霉素的治疗通常持续2-3个月,可以帮助患者彻底清除体内的病原菌。
- 利福平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布病治疗的药物。
利福平作用于布鲁氏菌内的细胞膜,抑制病原菌复制和生长。
药物疗程一般为3-4周。
2.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原菌源头进行治疗,防止再次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病因治疗方法:- 控制病畜:控制感染布鲁氏菌的病畜是预防布病扩散和再感染的关键。
对于受感染的牛、猪和羊等家畜,应该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此外,进行牛奶和奶制品的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并剔除是非常重要的。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人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奶、奶制品和肉类感染布鲁氏菌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这包括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兽医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等。
- 强化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布病的预防非常关键。
人们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体液,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特别是未经过充分加热处理的牛奶和奶制品等。
总结起来,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是治疗布病的两个重要方面。
全国布病防治诊疗方案-(1)课稿.doc
全国布病防治诊疗方案-(1)课稿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
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1.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1.2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的一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4.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
(二)鉴别诊断1.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患者以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脉缓、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而无肌肉、关节疼痛、多汗等布病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清肥达反应阳性,伤寒杆菌培养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阴性。
2.风湿热布病与风湿热均可出现发热及游走性关节痛,但风湿热可见风湿性结节及红斑,多合并心脏损害,而肝脾肿大、睾丸炎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为少见。
实验室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为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阴性。
3.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是关节疼痛严重,反复发作、阴天加剧。
风湿性关节炎多有风湿热的病史,病变多见于大关节,关节腔积液少见,一般不发生关节畸形,常合并心脏损害,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阴性有助于鉴别。
4.其他布病急性期还应与结核病、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还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 s,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清发生。
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步规范临床诊治工作,在2012年原卫生部印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病原学布鲁氏菌属是—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共有12个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鲸种、鳍种、田鼠种、人源种和赤狐种。
其中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可造成人感染。
电镜下羊种布鲁氏菌为明显的球形,大小约为0.3~0.6µm,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0.6~2.Sµm。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
布鲁氏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呈现多态性,细胞壁可增厚,也可变薄,或者脱落。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感染的羊、牛、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犬、U齿齿动物等。
(二)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2.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3.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比—般人群高。
三、发病机制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表现出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布鲁氏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鲁氏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布鲁氏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发达,因此布鲁氏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防治工作目标1. 提高人们对布鲁氏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感染风险;2. 降低动物感染率,减少布鲁氏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3. 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三、实施方案1. 宣传教育加强对布鲁氏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布鲁氏病的防治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2. 动物管理加强对畜禽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
对于可能感染布鲁氏病的动物,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疫情的传播。
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3. 疫苗接种对于易感染布鲁氏病的动物,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确保所有养殖户都能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4.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布鲁氏病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5.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开展布鲁氏病的防治工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的防治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四、总结布鲁氏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兽医队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布鲁氏病的发生,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布病的官方诊疗方案
布病的药物治疗。对于脊柱布病,选择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利福平。
有相关接触史养羊猫狗羊毛接触吃不熟的肉奶生奶酪临床表现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者血骨髓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布病
布病的官方诊疗方案
布病在我国西北地区相当常见。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12年发布布病的官方诊疗指南。
有相关接触史(养羊、猫、狗,羊毛接触、吃不熟的肉、奶、生奶酪)、临床表现、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者血、骨髓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
2015-4-15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就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得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得羊、牛等疫畜就是布病得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得皮肤黏膜、消化道与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与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得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与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与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与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她: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
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
分离到布鲁氏菌。
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得居民等。
1、2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与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与睾丸肿大等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得一项及以上阳性与(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与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
(二)鉴别诊断
1、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患者以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脉缓、
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而无肌肉、关节疼痛、多汗等布病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清肥达反应阳性,伤寒杆菌培养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阴性。
2、风湿热
布病与风湿热均可出现发热及游走性关节痛,但风湿热可见风湿性结节及红斑,多合并心脏损害,而肝脾肿大、睾丸炎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为少见。
实验室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为阳性,布病特异性检查阴性。
3、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布病与风湿性关节炎均就是关节疼痛严重,反复发作、阴天加剧。
风湿性关节炎多有风湿热得病史,病变多见于大关节,关节腔积液少见,一般不发生关节畸形,常合并心脏损害,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布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阴性有助于鉴别。
4、其她
布病急性期还应与结核病、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还应与其她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二)抗菌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
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用法用量见附表)。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急性期治疗
1、1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 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得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1、3 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1、4 隐性感染病例就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给予治疗。
2、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得治疗。
3、并发症治疗
3、1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
量糖皮质激素。
3、2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
3、3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她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得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4、特殊人群治疗
4、1 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
4、2 孕妇: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妊娠12周内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
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
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与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
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
1、急性期:
1、1 湿热侵袭
临床表现:发热或呈波状热,午后热甚,恶寒,大汗出而热不退,烦渴,或伴胸脘痞闷、头身关节肿疼、睾丸肿痛,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
参考方药:生石膏知母苍术厚朴
生薏米青蒿黄芩忍冬藤
汉防己杏仁广地龙六一散加减:恶寒身痛重者加藿香、佩兰;睾丸肿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1、2 湿浊痹阻
临床表现:发热,汗出,午后热甚,身重肢困,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睾丸肿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濡。
治法:利湿化浊,宣络通痹。
参考方药:独活寄生生薏米汉防己
秦艽桑枝苍术广地龙
赤芍丹参黄芩生甘草加减:热甚者加栀子、知母;关节痛甚者加刺五加、木瓜。
2、慢性期:
气虚络阻
临床表现:病情迁延,面色无华,气短懒言,汗出,肌肉关节困胀,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化湿,养血通络。
参考方药:生黄芪党参苍术茯苓
山药当归白芍威灵仙
鸡血藤生薏米白术甘草加减:腰痛重加杜仲、川断、骨碎补;肢体关节肿痛加用乌梢蛇、松节、泽泻;盗汗、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畏寒重者加巴戟天。
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针灸、熏蒸、热奄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五、预后
急性期病例经上述规范治疗多可治愈,部分病例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转为慢性。
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附表: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
附表
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