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话剧体裁。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讲述了康有为与朱元思在英国深夜长时间的对话,展示了康有为的智慧才情和反思能力,以及对国家疾苦的关注。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话剧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的思想与贡献。

(2)通过对话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展示康有为与朱元思的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文本情境。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份与责任,关心国家大事。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三、教具与教材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本3. 学生本4. 小组活动资料5. 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演出剧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话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话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话剧是哪个?为什么?Step 2 预习设计(5分钟)让学生打开课本第XX页,观察课文标题,并读一读。

Step 3 观看课文视频(10分钟)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跟随课文视频朗读课文。

Step 4 理解课文(40分钟)1. 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进行合作阅读,学生根据自己角色的性格特点、语气反应,演绎出角色的语言和动作。

2. 理解课文① 针对性问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康有为在英国忍受了哪些困苦?2. 为什么康有为要写信给朱元思?3. 康有为为什么要劝告朱元思回国?4. 康有为在写信的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请大家谈谈你们对康有为的看法。

② 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1. 为什么康有为要劝告朱元思回国?2. 康有为给朱元思的信中表达了哪些对国家疾苦的关切?3. 康有为的思考和行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

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

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一、说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依靠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达到知识目标,依靠科学训练达到能力目标,依靠潜移默化达到情意目标。

新课标还要求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我将在以下的课程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些思想。

二、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一年多的初中学习生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以及有了一定系统的掌握,在整个七年级以及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多次接触了浅易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显然已经不陌生,并且在之前的教学中,老师也已经有意识有步骤的向学生传授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通过之前的积累,学生对文言文的一般语法习惯以及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为本课的教学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了《与朱元思书》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熟练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背诵(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文章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古人通过自然怡情养性的志趣五、说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难点: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感受作者思想情趣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奇特生活和抱负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爽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力气,品尝文章的秀丽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尝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依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解释后积存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到达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构造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宠爱大自然,宠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存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忱,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局部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局部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三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山水游记),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本单元的主题为“学会读书”,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是要学生学会分析某某某思考。

教学本文,除让学生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诵默写,更要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欣赏祖国山河之美,学会如何有层次的写景方法,学会描写景物。

2、教材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法,点拨法。

多媒体直观形象,印象深刻;分组教学是此次课改的教学模式,加上本课较短,理解难度不是很大,适宜合作探究,要适当指导探究方式方法;对难点问题教师适度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高。

组长要指导组员如何看课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较正确的结果来(哪些问题粗读,哪些问题细品;什么问题适宜看篇首,什么问题适宜读主体);展示交流、点评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鉴于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然后导入: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

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__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一、恰当导入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

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2、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

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材料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南朝梁代着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全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积累字词,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3)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考虑到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培养,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中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因此领会文中感情,品味文中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为了描绘出富春江的的奇山异水,作者借助多种修辞、各种手法来写景,这些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

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

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以写景抒情为主,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字词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的意境。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点拨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2024与朱元思书》这本书的说课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与朱元思书》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的一篇课文。

它是以全新的写作形式和独特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地向学生传递着珍爱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人物朱元思的生平和贡献,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朱元思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自信。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2024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法方面,我将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示范演示法,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朱元思的故事和时代背景。

学法方面,我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教学素材,以便更好地呈现课文内容和提供互动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还将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展示板,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课文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我会使用图片呈现朱元思的形象,并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朱元思的故事。

2、课文解读我将以故事的方式讲解《2024与朱元思书》这本书的背景和情节,通过讲述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3、课文赏析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朗诵,通过表演和演讲的形式展示课文的感情和情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文的美。

4、情感发展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朱元思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一、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二、《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朱元思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彩文章。

本文将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进行一次课堂说课,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此篇文章。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文的主人公是杜甫,他给好友朱元思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杜甫表达了自己对身处那个时代的困惑和忧虑,以及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文章以“千古兴亡多少事”开头,以“贾生将进酒”结尾,展现了作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2. 教学目标:(1)知道文章的内容,理解杜甫对历史的反思与探究;(2)理解杜甫对权势和名利的看法,明确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3)学会欣赏杜甫的诗歌,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描写自然等;(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2)学习欣赏杜甫的诗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了解填词《将进酒》的故事和背景;(4)引导学生明确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对时代的思考和探究;(2)引导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典故和背景;(3)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体悟其中的理想追求。

三、教学策略1. 情景演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生活中的文学,这堂课采用了“情景演绎”的教学方法。

在课前,我会将杜甫写给朱元思的信写成脚本形式,让学生分组创作,并在课堂上表演。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归纳概括在分析杜甫的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时,我会提出诸如“历史与当下”、“命运与自求”等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3. 图像化展示学习诗歌要靠想象力。

在解读杜甫的诗歌时,我会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辅助解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作为此篇课的引子,我将带领学生观看一段描写飞鸟的视频,以此来引出杜甫对自然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作者写给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文章既描写了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名逐利之辈的藐视之情,蕴含了对好友的规劝。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达到诵读成诵。

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并将重点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文章写景部分,深入领会关键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避世退隐的理想,感受与好友的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精读文章精彩的写景部分,学会文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会作者退隐避世、寄情山水的理想。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法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疏文意,解决文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体验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山水之美,理解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之情,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祖国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祖国山水的美好。

再播放富春江上的美景,以此引入课文,“历史变迁,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富春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吴均一起游览富。

春江之美吧”,导入本文,并解题“与”是“书”,朱元思是作者的好友,书是写信的意思。

并借此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全班合作了解作者生平、课文写作背景,为后面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环节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示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我会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重点解决文章的生字词,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说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一、引言《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韦应物的一篇优秀散文,曾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广为流传。

这篇文章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朱元思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背景。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二、文本概述《与朱元思书》是一封由韦应物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信函,内容涉及了各种真实而生动的情感,包括友情、思念和对时代的担忧。

全文共有三段,通过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口吻,作者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并表达了对朋友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期望。

三、文本解读3.1 第一段:深情告怀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向朱元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者以“贵有琴书好诗卷,我有神交一醉翁”开头,将自己与朋友的情谊比喻为一曲佳音,一卷美丽的诗句。

这种比喻既展示了作者对朱元思才情的赞赏,又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珍贵的态度。

接下来,作者通过列举丰富的事例和回忆,表达了对朋友过往的思念之情,使读者对朋友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情共鸣。

3.2 第二段:思念与担忧在第二段,作者将思念的情感与对时代的担忧融为一体。

作者回忆起曾经和朱元思一起经历的往事,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时代动荡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作者使用陈述性语言,描述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百姓的困境,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与朱元思书》既具有个人特色,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关怀。

3.3 第三段:对未来的期许在最后一段,作者用激动人心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和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作者虽然对时代的动荡感到担忧,但他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向朱元思表达了对他个人前程的祝福,并呼吁他要坚守信念、奋发向前。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能够实现社会和谐、民众安定的愿景。

四、结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的优秀散文。

通过作者的文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时代动荡和国家前途的关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精选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精选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精选3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一、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与朱元思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堂要求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从形式上,__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背诵、译讲课文。

2、品味山水意境,感受__语言美、志趣美。

学习重点:1、背诵课文2、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含意。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

__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第1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做静态描写;其次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 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第2段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浅青色的,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说明水底的游 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四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 句突出了水之急。 提问: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这山又奇在何处?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指点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 位学生概括回答。 (2)听教师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时语速、停顿、重 音、节拍方面的指点。 (3)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到达
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 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 正面和侧面来描画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 动态的湍急。
板块六、把握文章主旨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 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 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我始终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

2024《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 《与朱元思书》是2024年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一部分,通过主人公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之间的书信往来,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与朱元思书》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书信体的写作技巧。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分析《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学习书信体的写作技巧。

- 难点: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表达,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导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 学法:独立阅读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幻灯片、课件、以及与《与朱元思书》相关的背景材料,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铺垫:我将通过一段短视频的展示,介绍《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与探讨:我将分析《与朱元思书》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解读书信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学习与思考:学生将独立阅读《与朱元思书》全文,并回答提供的阅读理解题目,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表达与分享:学生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表达和分享,展示对课文的感悟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我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与其他课文进行对比,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为了突出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 《与朱元思书》说教材-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视觉效果,提高教学的效果。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都为古诗文。

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了解文中写景时的虚实结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这不是一般的书信,而是一篇写景小品文。

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高雅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怀。

三、学情分析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再加上本篇文章内容简短,意思明了,所以在文章的理解层面上没有多大难度,难度在于理解文中所呈现的作者的高雅志趣和高洁情怀。

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五、教学难点了解文中写景时的虚实结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本课内容丰富且需要背诵全篇,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第一步:(5—10分钟)介绍作者生平简介以及此文的写作背景。

第二步:(10—15分钟)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文中词语的读音,句子的停顿。

由学生单个练习朗读,纠正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全班起读。

第三步:(10—15分钟)对文中作者所用到的骈句的文学常识进行介绍,在学生脑海中以勾勒出一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的自然美景来,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

初步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40分钟)第一步:(10—15分钟)对文体的讨论,教师把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注释:(一)通假字;(二)一词多义;(三)古今异义。

学生结合补充注释和文中注释,可自行对文章进行现代文翻译。

第二步:(10—15分钟)经过上面对文章的处理,学生可以了解古人写景的艺术,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东光县第三中学王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说我这篇课文的设计及理念。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与其说《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倒不如说它是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本单元属于古诗文单元,学生在理解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和习惯。

我教学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

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说教学目标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的探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对功名的蔑视和寄情于山水的情怀,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三、说教法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因此,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不但重视“讲前读”、更重视“讲后读”、“悟后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还课堂以琅琅书声。

自主合作探究法:“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也提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把握课文。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预习的方法。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吴均的生活,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情怀。

五、说教学流程本课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走进吴均、与“均”相知、与“均”共读、与“均”共赏、与“均”同游。

第一步:走进吴均,走近文本,导入伴随《高山流水》的音乐,播放一组富春江的风光图片。

教师导入文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吴均知多少(介绍作者)。

用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与均共读(进入朗读环节)1、朗读,感其韵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种朗读形式:听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引导学生诵读课文。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突出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2、细读,知其意这一环节分3步:第一步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第二步指名学生疏通文意(1、2段)教师点评;第三步由老师来译第3段,但译文中会设置3处错误,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提出来改正。

这一设计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及一词多义,古今异议的现象,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中对较难的、易错的地方加强记忆。

与均共赏学习一篇课文,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也就找到了学习文章的捷径,因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默读课文回答:①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2、同桌交流。

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确本文的描写对象“奇山”、“异水”,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的“奇”水的“异”?这个问题便自然而然引出。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应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随机点拨。

3、面对这样青翠的山、清丽的水,我们都不禁文思涌动,更何况是作者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便是他此果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探寻到吴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隐山林的倾向。

让同学们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根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设定的。

4、诵读回味。

当学生的情感沉浸在文中无法自拔时,诵读回味这一环节的设置便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把心中的感情流泻到朗读中,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与均同游课文的赏析毕竟不是真实的游历,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当日你与作者吴均同游,你眼中的富春江又是怎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去描绘,请你做“导游”引起我们这些即将前往的游客的兴趣吧!(这一环节是根据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定的观点”这一要求设定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奇异”二字既是景物的特点,又是对全文的总领,本文的一个重要写法是抓住特点写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文作者吴均徜徉于山水之间留连忘返,以象形字的改变方向的山组合而成的“归”字则恰好体现了其归隐山林的情趣。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风景名胜,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风景的特征,这一作业的布置使学习不再停留在课内,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清新隽永,音韵和谐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明朗洒脱、清丽淡雅,愿大家在古诗文的海洋里,采撷一份属于你的诗意!第二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检查课前预习第一部分1、朗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位学生概括回答。

(2)听教师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时语速、停顿、重音、节拍方面的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1)、先检查导学案中第一部分。

(课前组长检查课代表汇报)(2)、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问,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3)、学生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

第三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检查预习第二部分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

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

此环节还采用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

第四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1、写景的方法。

2、多种修辞手法。

3、详略得当。

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各派一代表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

第五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

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

六、完成导学案中第三部分。

当场训练体现了教改的新理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

七、说板书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设计,我以“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理念贯穿始终,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质疑、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