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东光县第三中学王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说我这篇课文的设计及理念。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与其说《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倒不如说它是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属于古诗文单元,学生在理解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和习惯。我教学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说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
的写景方法的探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对功名的蔑视和寄情于山水的情怀,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不但重视“讲前读”、更重视“讲后读”、“悟后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还课堂以琅琅书声。
自主合作探究法:“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提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在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把握课文。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预习的方法。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吴均的生活,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情怀。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走进吴均、与“均”相知、与“均”共读、与“均”共赏、与“均”同游。
第一步:走进吴均,走近文本,导入
伴随《高山流水》的音乐,播放一组富春江的风光图片。教师导入文本。(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吴均知多少(介绍作者)。
用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与均共读(进入朗读环节)
1、朗读,感其韵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种朗读形式:听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突出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2、细读,知其意
这一环节分3步:第一步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第二步指名学生疏通文意(1、2段)教师点评;第三步由老师来译第3段,但译文中会设置3处错误,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提出来改正。这一设计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及一词多义,古今异议的现象,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中对较难的、易错的地方加强记忆。
与均共赏
学习一篇课文,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也就找到了学习文章的捷径,因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默读课文回答:①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2、同桌交流。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确本文的描写对
象“奇山”、“异水”,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的“奇”水的“异”?这个问题便自然而然引出。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应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随机点拨。3、面对这样青翠的山、清丽的水,我们都不禁文思涌动,更何况是作者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便是他此果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探寻到吴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隐山林的倾向。让同学们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根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设定的。4、诵读回味。当学生的情感沉浸在文中无法自拔时,诵读回味这一环节的设置便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把心中的感情流泻到朗读中,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与均同游
课文的赏析毕竟不是真实的游历,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当日你与作者吴均同游,你眼中的富春江又是怎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去描绘,请你做“导游”引起我们这些即将前往的游客的兴趣吧!(这一环节是根据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定的观点”这一要求设定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奇异”二字既是景物的特点,又是对全文的总领,本文的一个重要写法是抓住特点写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文作者吴均徜徉于山水之间留连忘返,以象形字的改变方向的山组合而成的“归”字则恰好体现了其归隐山林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