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中的11个低级错误,千万别犯

合集下载

审计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

审计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

绩效审计是世界审计的主流,是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绩效审计,需要研究绩效审计的方法。

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是审计署提出的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审计方法包括整个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

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收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供遵循。

绩效审计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

绩效审计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

绩效审计在收集审计资料和评价审计事项过程中,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

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

由于绩效审计对象范围广泛,审计项目实施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无法固定,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数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几乎都能适用于绩效审计。

事实上,绩效审计工作本身就很复杂,审计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或同时使用,各种方法很难完全分开。

而且,不同的审计项目,其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从原则上说,凡是有利于绩效审计开展的方法都应归入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当然,随着时间、地点及审计项目的不同,绩效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或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基本可归为两类,即传统审计的方法与专门用于绩效审计的方法。

为了推动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绩效审计分析方法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作一探索和分析一、绩效审计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审计报告6大问题,很可能让你栽跟头

审计报告6大问题,很可能让你栽跟头

审计报告6大问题,很可能让你栽跟头审计实践155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唐行锋 / 文; 内审网 / 整编▶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情况介绍过于具体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级以下会计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资产大类等等,可利用的信息不多,主题不够明确。

2.审计评价不够准确有些内审部门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

所谓“过”,就是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进行一些无审计证据支持的评价,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价;所谓“不及”,就是在评价上只说成绩,不说问题,或过于啰嗦,说一大堆套话,几乎在给被审计单位总结先进经验。

或在问题的评价上一语带过,不痛不痒。

3.问题表述简单堆砌首先,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其次,对问题的描述未做到表达准确、语言精练,影响了审计质量。

再次,揭示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以偏概全现象,虽然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

同时,个别重要审计工作底稿未在报告中反映。

最后,问题定性和归类不够准确。

主要表现在:问题定性不明确,用现象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把问题实质揭示出来;问题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不充分;因定性不准确,导致归类不准确等。

如:某单位内部审计对该公司开展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中,将“总承包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问题,定性为“部分总承包项目实际完成利润比预算超额较大”,用现象代替定性;同时在描述问题原因过程中认为“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

“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与“谨慎的原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依据不充分。

审计实务常见错误

审计实务常见错误

审计实务常见错误审计实务常见错误(汇总)国家审计准则规定要以控制审计质量为目标,以实质性控制为核心内容,全面审理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逐步规范审理工作流程,明确审计质量标准,提高审理工作水平。

下面整理了一些审计实务常见错误,供大家参考!一、审计程序方面(6条)1、审计通知书送达时间不规范。

有的审计项目审计通知书未提前三天送达,导致审计通知书送达时间与审计进点时间没有三个工作日的间隔;甚至有的审计项目审计通知书与审计进点为同一时间,违反了审计法关于审计通知书提前三天送达的相关规定,埋下了程序不当的隐患。

2、审计承诺不规范。

有的审计项目没有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书;有的审计项目虽然有承诺书,但承诺的时间与进点时间不一致。

违反了审计法规中关于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签订承诺书的规定,对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出具及落实,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不规范。

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征求意见,就直接发文;有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未以审计机关名义征求意见;有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没有全体审计组成员签名。

4、复核、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有的审计项目复核、审理不规范,没有具体的复核、审理意见;有的审计项目根本就没有审理意见文书;有的是审计事项结束后,由审计人员自己事后补写的复核、审理意见。

5、审计业务会议执行不规范。

有的审计项目未按规定召开;有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召开审计业务会议;有的是审计事项结束后,由审计人员自己事后补写的业务会议记录。

6、不按审计流程办事。

有的先审计,再做方案;有的先出报告,后补底稿;结果整理补充底稿形成报告阶段的时间,远远超过审计现场的实施时间。

二、审计方案方面(5条)1、有的审计方案不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编制的,而是套用其他项目的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没有操作性,流于形式。

2、有的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重点不突出,更没有根据审计重点细化具体审计事项,针对审计事项确定适当的应对措施,使审计方案对审计实施缺乏指导性。

内部审计报告中不要说的10件事!.

内部审计报告中不要说的10件事!.

2017-06-30Richard Chambers首席审计官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七年级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的一句话,“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

显然,她是夸张的,但具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影响。

一份写得好的审计报告应该是一份行动呼吁,但是一份写得不好的报告可能导致不当的行动或根本没有任何行动。

在某些情况下,糟糕的审计报告可能会破坏工作关系,或者损害审计的声誉。

点滴小事,往往意味深远。

有时候我们措辞的细微变化可以使我们的建议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最近,我开始使用自己的列表,然后询问了几组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不应使用哪些词或短语。

我甚至问我的朋友,Sally Cutler,他是一名内部审计报告撰写顾问。

总而言之,我有一些感触。

他们的一些建议绝对值得介绍,下面是我汇总的在审计报告中不应该说的最新的“十大”事项列表。

01不要说,“管理者应该考虑......”审计报告应为具体行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当我们的建议只是考虑一些事情时,即使是最紧急的行动呼吁也会变得模糊。

没有审计师想得到管理层这样的回应:“好的,我们会考虑一下。

”02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话“似乎是”或者“我们的印象是”或者“似乎有”,这样的短语对我们表达来说是很诱人的。

当我们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时,避免具体的表达可能会使我们自己更安全,尤其是当你感觉到一种危险,你却不能提供良好的事实支撑的时候。

报告阅读者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依靠我们的事实,过度使用模棱两可的话可能使建议不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03谨慎使用强调性词语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强调,诸如“清晰”,“特殊”,“好”或“非常”这样的词似乎与模棱两可的话相反。

实际上,这些强调性用语是非特异性的,它们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模棱两可”。

强调性用语会产生诸如“与什么相比?”和“什么是明确地标准?”等问题。

如果您无限制地使用强调性用语,则同一报告的两位读者可能会留下非常不同的印象:诸如数字23%或30亿美元的可以阐明一件事,但“非常大”的意思是什么?04问题不应该是普遍的这是很好的具体化,但当出现诸如“一切”,“没有”,“永不”,“永远”这些词,是比较危险的。

审计报告有错误

审计报告有错误

审计报告有错误摘要审计报告是一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评估,它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关于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的重要信息。

然而,尽管审计师尽力遵循严格的审核程序,但有时审计报告仍然可能存在错误。

本文将探讨审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和其潜在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

引言审计报告是由执业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审计师根据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提供的意见和结论。

它通常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评估以及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审计。

然而,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有时审计报告可能包含错误,这可能导致重大影响。

审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1.漏报/遗漏错误:审计报告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或数据,导致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做出错误的评估。

例如,审计师可能在报告中遗漏了对特定财务交易的审计,从而给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2.误报错误:审计报告中的误报错误是指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错误的解读或判断,导致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误导。

这种错误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损失。

3.认可错误:审计师可能错误地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给予认可,而事实上财务报表存在重大的不准确性或虚假陈述。

这种错误可能是因为审计师未能充分了解特定业务活动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4.审计程序错误:审计程序错误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出现的错误或疏忽。

例如,审计师可能未能执行必要的测试和程序,或者在有关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发生重要错误。

5.格式错误:审计报告中的格式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排版问题等。

尽管这些错误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论,但它们可能给读者留下不良印象,降低审计报告的可信度。

审计报告错误的潜在影响审计报告中的错误可能带来以下潜在影响:1.法律风险:审计报告错误可能导致对企业执业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追究。

如果审计报告中的错误被证实是故意的或严重的疏忽,审计师可能面临诉讼或行政处罚。

2.投资者损失:如果投资者依赖错误的审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他们可能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写好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写好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因此,建议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不要唠叨或过分详述你做了什么,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放在报告开头部分去阐述,让报告使用(通常是公司领导)有个整体的了解。领导可能没有时间具体看你审计的整个经过,除非领导很闲。当然,某些特殊审计如舞弊审计,可能也需要详细描述审计程序,撰写审计报告时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3过多使用“但是”之类的措辞审计报告切忌不客观。常见的审计报告不客观表现在,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成绩极少提及,象征性地如同蜻蜓点水,整个报告内容充斥着发现的问题及缺陷,泛滥到如同滚滚长江。人家笑答,请直接说“但是”吧。一笑!有些审计人员在撰写报告时过多使用“但是”之类的词语。简单提及一下人家的成绩,然后大篇幅地说存在的不足。这样的报告让人很难接受。其实审计是应该客观的,不应该仅是发现问题,还应当发现优秀的做法,进而促进优秀做法的弘扬。“宏观上肯定、微观上否定”、”“大体上很好,但有些不足”,这些本应该是美中不足之意,但如果写法不当,就会产生一无是处之感。受审计职业习惯的影响,审计人员总是愿意将问题描述的多一些。其实,看成绩也很重要。因为对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种鉴证内容,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主要成绩、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予以报告和推广,传递正能量,同样可以彰显审计的意义。因此,当被审计单位整体大方面是过得去的,考虑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应该换一种报告的方法,欲扬先抑,“尽管有哪些不足,不过在某些方面还有哪些亮点和特色,整体上成绩还是有的…”,这样的表述效果可能要好一些。
写好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写好审计报告应避免的十个错误10 MISTAKES SHOULD BE AVOIDED IN AUDIT REPORTS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审计工作的成果主要反映在审计报告中,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事实就是、不偏不倚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优秀的审计报告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糟糕的审计报告如同丈二和尚让人摸不到头脑;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结果会大不相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审计报告措辞和修饰必须注意,审计报告出现任何一个错误,别人都会看到,一百句话中哪怕只有一句是错的,大家也会忘记那九十九句对的,只记住说错的那一句。所以,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避免说错话,要让审计报告更专业、更客观。下面分享一下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撰写审计报告容易出现的十个错误,希望对你有所借鉴。1过多提及“根据领导要求进行审计”“根据公司领导要求,我们对**公司进行了审计”,有些审计人员在描述审计项目背景和目的时经常这样写,那么为何不对呢?明明就是根据领导要求去审计的,我们如实写,有何错误吗?如果是临时性、计划外领导安排的审计项目,这样写无可厚非。但在年初已经报经领导批准的审计计划之后,审计人员再写“根据领导要求决定对**公司审计”、“根据领导要求对**公司实施了审计”,就有些不妥当了。你事事都扛着领导的“大旗”,带着领导的“尚方宝剑”,可能给人“害怕触及矛盾”、“被动审计”的感觉,醉翁之意是,“不是我想审计你,是领导要求我审计你,请你莫怪”。对不对?更何况公司是按照制度和流程运行的,不是个人行为。事事都是领导临时安排,长此以往,审计计划性在哪里,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在哪里,这样的报告也折射出审计部门没有作为,没有地位,也侧面反映了公司治理上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写审计报告时,除了特殊审计项目是领导根据安排之外,可以这么写,否则,建议大家写“根据经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我们对**公司进行审计”。2过于描述执行的审计程序有些审计人员在写审计报告的时候,会这样描述“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起因、起源如何,疑点是什么,我们都找了哪些人,问了哪些话,对方如何回答的,然后我又执行了什么审计程序,运用了什么审计方法,最后呢?结论出来了,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者让报告阅读人看了一大段你的描述后,最后才看到你的审计结论。作为审计报告使用者、阅读人而言,最想知道的是最后有没有问题,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成果是什么。如上所述,长篇累牍之后,告知没有问题,或者审计结论一句话,审计过程、审计程序近乎一页纸,那就有些头重脚轻了。生活的例子也是一样,你问自己孩子考试成绩如何,他要是回答,“妈妈,我考试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复习,考试时发现这次题目有些难,我是左思右想,东抄西抄,我竭尽全力了,具体的是第一道题可能对了,第二道题可能错了,第三道题不太确定,估计差不多”,最后说了半天,没有落到点子上,到底考的怎么样,你是家长会不会很烦。联想到审计报告中,你高谈阔论执行的审计程序,那是专业人员需要知道的事情,人家不仅关心你都做了什么,更关心你最终作完结果怎么样,对吧。

企业审计问题清单:10类23个共性问题81个表现形式

企业审计问题清单:10类23个共性问题81个表现形式

企业审计问题清单:10类23个共性问题81个表现形式企业审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运营状况,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保证企业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然而,由于企业规模、性质、行业等差异,审计问题也存在相应的差异。

本文整理了常见的企业审计问题,分为10类,共23个共性问题,涵盖了81个表现形式。

1. 财务问题1.1 账务处理不规范表现形式:•费用支付不合理;•往来账目不清晰,包括收款、付款、结算等;•费用分摊不当;•账目备查不全。

1.2 税收问题表现形式:•逃税,故意隐瞒应纳税额或少缴税款;•反映虚假税收负担;•费用抵扣不当,包括超出法定限额、虚假抵扣等;•税单不完整或退税手续不规范。

1.3 会计准则问题表现形式:•会计记账方式不规范;•报表编制不规范;•会计处理不规范,以及其他会计方面问题。

2. 生产经营问题2.1 生产情况不规范表现形式:•生产计划滞后,并出现了严重的时间误差;•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浪费;•过程控制不当。

2.2 经营状况不稳定表现形式:•质量问题严重,甚至需要召回;•成本高,利润率低;•销售不稳定,客户流失较多。

3. 人力资源问题3.1 人员管理不规范表现形式:•用人不当,查缺补漏,过多依赖某些人;•公司内部管理不协调,导致员工间矛盾不断;•员工缺乏专业培训,长时间无提升。

3.2 工作绩效不达标表现形式:•员工绩效低下,不达标,且上司不为此作出有效管理;•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无法激励员工前进;•缺乏明确的绩效指标,无法对员工进行评估。

4. 管理层面问题4.1 决策能力不足表现形式:•领导决策不明智,出现较大经营风险;•领导缺少决策执行能力,导致实施力非常差;•经营方针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执行。

4.2 内部控制不力表现形式:•管理层面对关键信息不加保护;•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经营不稳定;•管理层对管理情况不了解或不重视。

5. 供应链管理问题5.1 供应商合同管理问题表现形式:•合作方信息不完整,无法判断其稳定性;•合同缺乏明确约束,造成货品质量不达标;•合同违约问题频繁。

中小学财务审计11类42个常见问题整改清单(参考)

中小学财务审计11类42个常见问题整改清单(参考)

中小学财务审计11类42个常见问题整改清单(参考)中小学财务审计11类常见问题整改清单1. 资金使用不规范:- 学校资金未按照财务审计的规定使用,存在浪费现象。

- 学校资金使用存在滞留或未及时归集的情况。

- 学校资金使用存在违反财务审计规定的情况。

2. 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 学校未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

- 财务审计发现学校资金收支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

- 学校资金管理存在违反法规法规定的情况。

3. 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 学校财务会计核算不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

- 学校财务报表编制不符合国家财务报告的要求。

- 学校财务账务没有按照规定归集和分类,导致核算错误。

4. 资产管理不规范:- 学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使用、出借、处置等方面存在问题。

- 学校资产核销和盘点程序不规范。

- 学校资产账务管理不准确,存在差错或遗漏。

5. 政府拨款使用不规范:- 学校政府拨款的使用情况未经过审计监督或没有按照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 学校政府拨款使用存在公款私用或挪用行为。

6. 学费收费管理不规范:- 学校学费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学费收费过程中存在乱收费现象。

- 学校学费收取与支出不平衡,出现资金缺口。

7. 工资发放管理不规范:- 学校工资发放制度不健全,导致工资发放存在乱象。

- 学校工资发放与人员调动、聘用等不匹配,出现多余或缺乏合理配置的情况。

- 学校顶岗实习生、兼职人员工资发放不规范。

8. 财务风险管理不规范:- 学校未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财务风险无法有效识别和控制。

- 学校存在投资、借贷等方面的财务风险未及时识别和控制的情况。

9. 经费使用不规范:- 学校经费使用未按照财务审计的规定执行。

- 学校经费使用存在侵占、浪费等问题。

10. 奖励与福利发放管理不规范:- 学校奖励与福利发放制度不健全,导致奖励与福利发放存在乱象。

- 学校奖励与福利发放与绩效评价或人员调动等不匹配,出现多余或缺乏合理配置的情况。

审计报告: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

审计报告: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

审计报告: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审计报告:问题定性11类常见错误审计定性中常见问题案例分析审计定性是审计报告的灵魂,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审计项目审理过程中,经常发现问题的性质不准确,定量不正确,相关证据不适当充分等情况,造成审计报告使用者与撰写者对问题性质的理解不一甚至完全相悖,严重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目前审计定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供审计人员参考。

一、问题性质界定方面(一)超越审计职权范围、未围绕审计目标定性某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10.3万元,审计人员将其定性为:国家工作人员张某贪污公款10.3万元,构成贪污罪。

然而张某是否犯罪,只有司法机关才有权判决,审计机关无权定罪。

审计人员将“某单位房屋出租未公开招标”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之一,将“未及时删除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平台2011年测试数据”作为同级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之一,上述未公开招标和未及时删除测试数据均与其审计目标无关。

(二)未经分析根据结果或表象直接定性某基本建设项目,20XX年3月中标价5亿元,20XX年8月结算价9亿元,审计人员根据表象将其定性为:某项目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从表面看,结算价是中标价的180%,但审计人员未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剔除其客观因素变化如原材料和人工工资等正常涨价、工程量合理变更等原因引起的结算量变化金额。

某高校20XX年至20XX年应提助学经费1842万元,实际计提1672万元,少计提170万元;三年实际使用996万元,占应提取经费的54%;截至20XX年底,财务账面助学经费结余3395万元。

审计人员根据财务数据将其定性为:三年少提助学经费170万元,且未足额使用余额大。

从表面看,确实存在少提和结余多的现象。

但是审计人员如果从助学经费政策(如计提标准和口径、使用范围等)的科学性、合理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定性的话,能更让被审计对象心服口服。

会计内部审计报告七项禁忌

会计内部审计报告七项禁忌

会计内部审计报告七项禁忌会计内部审计报告七项禁忌导语:编写内部审计报告的时候,需要一些通用的小技巧,让你的报告看上去可读性和逻辑性更高。

编写的过程中有7个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品才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忌事实不清,武断下结论。

事实是审计调查报告的基础,是作出审计结论的根据,是客观公正原则的具体体现。

事实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离开了事实的审计结果和结论将成为“无本之木”。

叙述事实时要从审计事项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入手,揭示审计事项的'本质,使分析与事实一致,结果与事实一致。

偏面、虚假、歪曲的情况是审计调查报告之大忌。

二忌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

审计调查报告重在反映情况,揭露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所以报告内容要突出审计事项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剖析产生问题的关键原因,做到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突出重点,张弛有序,防止罗列现象、报流水账。

三忌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

要对审计调查所取得的大量资料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和提炼,层层深入,把握事物的特点,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注意发现光环后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洞和隐患。

四忌堆砌数字,没有活情况。

审计调查报告只有把“死数字”与“活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才有说服力、可信度。

如果只是数字的堆砌、指标的罗列,必然是软弱无力,这种空洞无物,枯燥死板的报告肯定不会受欢迎。

五忌内容单一,报喜不报忧。

审计要发挥“免疫”功能作用,成为领导的“参谋”,就应真实、准确、客观,敢于揭短,敢于暴光,才不会贻误“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审计调查报告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揭露问题;既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又要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找原因。

六忌缺乏文采,专业味太浓。

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的最终成果,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领导决策当参谋,让群众知实情的载体,主要服务于外部。

所以要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语言,多用大众词汇,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审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

审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

审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自财务报表的错误、内部控制的缺陷、未遵守会计准则、资产和收入的过高估计、负债和费用的过低估计、非法操作和舞弊行为、审计程序不足、证据不足或矛盾,以及审计人员独立性受损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总结:1.财务报表错误:这可能包括数字错误、遗漏重要信息或误导性信息。

这些错误可能源于无意的笔误或计算错误,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欺诈行为。

2.内部控制缺陷: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那么可能无法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

这可能表现为控制环境薄弱、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等。

3.未遵守会计准则:这通常涉及到财务报表的编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会计准则理解不足,或者出于某些动机而故意违反会计准则。

4.高估资产与收入:这通常表现为将资产价值不恰当地记录为高于其实际价值,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低估负债与费用:这与高估资产与收入相反,通常表现为延迟确认负债或费用,或者将其记录为低于其实际价值。

这同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6.非法操作与舞弊:这涉及到公司管理层或其他员工故意违反法律或公司政策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为了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7.审计程序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能没有实施足够的程序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

这可能是由于时间限制、审计人员的能力或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8.证据不足与矛盾: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结论。

如果证据不足或存在矛盾,那么审计人员的结论可能不可靠。

9.审计人员独立性受损: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或者其他关联关系,或者在审计过程中受到管理层或其他外部压力的影响,那么他们的独立性可能会受损,从而影响审计结果。

审计报告的误差

审计报告的误差

审计报告的误差引言审计报告是审计师经过对一份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工作之后,向受审计单位或受审计对象提供的一个结论性意见的重要文件。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技术问题或其他原因,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误差。

本文将重点探讨审计报告中的误差问题,并探讨如何避免这些误差。

误差类型审计报告中的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技术误差技术误差主要是指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检查和测试时,由于技术能力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审计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否则可能导致对财务报表的误判。

2. 判断误差判断误差是指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对于关键事项或某些重要事项的判断错误,导致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误判。

这种误差通常是由于审计师在判断过程中缺乏审慎性、客观性、全面性等原因造成的。

3.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在审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抽样检查时,由于样本选择不当或样本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误差。

审计师需要根据合理的抽样方法和足够的样本量来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得出准确的结论。

否则,抽样误差可能会导致对财务报表的不准确结论。

4. 内控误差内控误差是指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估时,由于审计师未能发现或评估到潜在的内控风险或存在的内控问题导致的误差。

审计师需要对受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以便准确地评估和报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避免误差的措施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师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误差的发生:1.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审计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熟悉财务报表审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求,并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审计工作。

2. 制定严格的审计程序和工作指南审计师应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审计程序和工作指南,确保审计工作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同时,审计师还应根据受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经营舞弊审计常见11类98条风险清单

经营舞弊审计常见11类98条风险清单

经营舞弊审计常见11类98条风险清单(一)管理层的诚信度—指管理层(个人或集体)如有机会是否有意实施舞弊行为1. 有犯罪调查或定罪记录;曾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违反证券法、违规或其他不当行为。

2. 近期针对公司的重大诉讼、索赔或调查及评估,以及有关过往法律事件的最新变化。

3. 可能的重大违规或违法行为。

4. 存在敏感的或无法律依据及凭证的交易。

5. 有关挪用资产或其他舞弊行为的传言;有关有组织犯罪的传言。

6. 存在已确认的、传言的或可疑的犯罪事实。

7. 不能获得有关“董事及高层主管”诚信度的信息,或其诚信度相对机构规模而言明显不适当(过低)。

8. 公司的专业顾问曾对公司提起诉讼。

9. 有信息表明商业社群对于其一个或多个管理人员或主要专业顾问(法律顾问、银行、承销商或其他顾问)的声誉表示忧虑。

10. 更换主要的法律顾问、银行或其他重要顾问,而无合理解释。

11. 频繁更换审计师或其他审计师由于无法确定的原因拒绝接受委聘。

(二)忽视或不关心管理控制手段及缺乏准确的报告制度12. 热衷于以不正当手段减少应纳税的所得。

13. 非主管财务的管理人员参与选用会计原则及做出重大会计估计,或对此表现出异常的关心。

14. 咄咄逼人或傲慢的管理方式,例如:威吓、不尊重员工,对税务机关及监管机关不合理的争执-包括不尊重监管指引或过分追求在公众媒体中的形象。

15. 存在不恰当的价值观及伦理观;不法实施、监控及加强反舞弊计划、商业伦理培训计划和员工操守准则指导。

16. 管理层为达到目的可能逾越管理控制制度的规定;不理会维护有效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能纠正已发现的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

17. 某一位重要管理人员异常严格地限制员工了解信息;或者对于某些重要业务或财务职能(例如提取准备金)进行独裁控制而不允许或极少允许他人检查。

18. 长期存在能力不足的会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或内审人员。

19. 最近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事件。

20. 严重操控经营利润(包括严重夸大或掩盖)。

撰写内部审计报告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撰写内部审计报告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撰写内部审计报告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审计报告,尤其是内部审计报告,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准确表达。

说句夸张的话,审计报告里的每一句话都要有理有据。

这样,报告阅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也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有所信任。

不恰当的审计描述,可能会影响报告阅读者的判断,甚至可能对决策造成不良影响。

刚踏上内部审计岗位的新人在报告撰写中,应避免以下八大问题,而且还要在撰写审计报告中不断总结,减少犯一些低级错误。

一、语言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如:业务收入“连续四年呈增长态势”与“连续四年正增长”两种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含义,“增长态势”也可能个别年份有下降的可能。

另外,“增长态势”也有一些主观判断的因素在里面。

二、过于笼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例如:基本情况介绍中,“201X年某业务渠道未完成年度任务”,未完成年度任务也有不同情况,如完成98%和完成60%是有明显差别的,所以应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具体评价。

三、用词重复,影响表达效果。

例如:“以持续有效组织发展为重点,加强业务队伍建设,以业务组合格达标为重点”,同时出现两个“重点”,到底哪个是重点?四、照搬总结或述职报告,未进行客观核实。

例如:“XX分公司筹建期间销售人力达到2500人,业务收入达到1000万元;创造机构筹建时的最好成绩。

”直接照搬述职报告里或总结里的描述,没有经过审计的验证,不能引用到审计报告中。

五、标题扩大职责范围。

例如:某机构副总经理离任报告中,“公司经营业绩达成及业务品质方面”“公司财务预算执行及财务管控方面”这些小标题不准确,因为副总经理仅分管某些业务渠道,标题不能带“公司”,而是某业务渠道或工作。

六、问题定性未准确界定管理责任。

例如:在对某分公司副总经理经济责任报告报告中,对销售宣传问题的描述中“产品说明会宣传课件存在不合规现象”,这是对现象的描述,未界定该问题与该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责任,如可描述为“宣传课件未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管理”。

七、语句不通顺,因果关系不清晰。

2023年度关于审计发现11项问题整改报告【优秀范文】

2023年度关于审计发现11项问题整改报告【优秀范文】

2023年度关于审计发现11项问题整改报告【优秀范文】2023年度关于审计发现11项问题整改报告一、引言自2022年全国两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订案以来,我国审计工作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本次报告是根据我国审计法的规定,对2022年度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后发现的11项问题进行整改的全面总结。

通过本次整改,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整改背景2022年度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全面展开,共计审计了100家企业。

审计工作主要聚焦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决策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11个问题,其中包括财务违规行为、资产损失、内部控制不健全、决策失误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三、整改方案为了解决发现的11个问题,我们在整改方案中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1.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稽核的监督和审查,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2.完善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登记、调拨、报废等流程,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资产损失的发生。

3.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完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优化决策与管理:加强对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5.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切实履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整改进展自2022年度审计报告发表以来,相关企业迅速行动,全面展开了整改工作。

截至2023年底,整改工作进展如下:1.财务管理方面,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稽核工作,严禁违规行为的发生。

2.资产管理方面,企业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了资产损失的发生。

3.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完善了审计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审计中的错误分类和风险评估

审计中的错误分类和风险评估

审计中的错误分类和风险评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旨在评估和核实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账目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错误的分类和未能充分评估风险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和不准确性。

因此,正确的错误分类和全面的风险评估对于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错误分类在审计过程中,错误可以分为实质性错误和披露错误。

实质性错误是指对财务报表和账目的金额、计算和分类错误等对决策者的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例如,一家企业错误地计算了其销售额,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数字被严重夸大或低估。

披露错误是指未能按照相关财务报告准则和审计要求披露相关信息的错误。

这种错误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的财务报表。

例如,企业未能按照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息,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评估这些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在审计过程中,正确地分类错误非常重要。

只有准确地识别和分类错误,审计人员才能查明错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对错误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在审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哪些领域可能存在潜在的错误和欺诈风险。

通过对企业经营环境、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相关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重要的风险领域。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和识别风险。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存在的与财务报表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关的潜在风险。

例如,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政策不合理或不符合准则、员工欺诈等都可能导致内部风险。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等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例如,宏观经济变化、法规政策调整、竞争压力等都可能构成外部风险。

3. 识别风险:识别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特定行业、业务模式和市场领域的了解程度。

缺乏对特定行业或业务的了解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准确评估相关风险并作出适当判断。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测试,以聚焦于潜在的高风险领域,减少审计风险并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审计报告8类常见问题汇总

审计报告8类常见问题汇总

审计报告8类常见问题汇总一、语言意思表达不准确如:“分公司续期业务部内勤40人,外勤319人,营销部内勤人数195人,外勤2711人”,应该是“分公司续期业务渠道或营销业务渠道”,而不是“部门”。

又如:保费“连续四年呈增长态势”与“连续四年正增长”两种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含义,“增长态势”也可能个别年份有下降的可能。

二、过于笼统,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如:“20XX年个险渠道未完成年度任务”,未完成年度任务也有不同情况,如完成98%和60%是有明显差别的。

三、用词重复,影响表达效果如:“以持续有效组织发展为重点,加强业务队伍建设,以部组合格达标为重点”,同时出现两个“重点”。

四、照搬相关口头访谈或非正式材料,未进行客观核实如:“xx支公司开业人力达到220人,开业保费达到162万元;xx 支公司开业人力达到82人,开业保费达到55万元;创造分公司机构筹建时的最好成绩。

”五、标题扩大范围如:某分公司副总经理离任报告中,“公司经营业绩达成及业务品质方面”、“公司财务预算执行及财务管控方面”,副总经理仅分管个别业务渠道,标题不能带“公司”。

六、审计报告定性未贴近对管理责任的界定如:某分公司副总经理离任报告中对宣传课件问题的描述“个险产说会宣传课件存在不合规现象”,是对现象的描述,未贴近管理责任,如可描述为“宣传课件未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管理”。

七、语句不通顺,因果关系不清晰,或因果倒置如:“通过加强营销文化建设,所协管的个险渠道及分管的续期渠道业务收入有效增长…”,通过文化建设保费收入就能有增长?“通过…所协管渠道”的逻辑关系也存在问题。

八、定性标题未能涵盖所有的问题描述如:“存在承诺给付投保人合同外利益及利益演示不合规的情况。

抽查发现xx课件及xx中支5名业务员展业包携带的公司统一印制的产品计划书中,业务员自行将低档利益演示删除,未按监管要求设置高中低三档利益演示。

个险产说会课件中承诺给予合同以外的利益,累计发现17个课件,均没有产说会视频,…”没有产说会视频的问题未写入定性。

这10项内容,不应写进内部审计报告

这10项内容,不应写进内部审计报告

这10项内容,不应写进内部审计报告节省时间策略是确保业务报告能够迅速提交的一些最有效的方式。

加速复核过程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避免把那些必然会从报告中删除的事项写进报告。

以下就是我认为不应当在实际报告中使用的十项内容。

避免使用(或在少数情况下,限制使用)下列十种说法,也许不能帮助你在后续环节中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却能够降低客户的对抗心理和不必要的重写次数。

你甚至可能会由于报告撰写的清晰和有效赢得良好的声誉。

一、“管理层应该考虑……”内部审计报告应该为采取具体行动而提出严谨的整改建议。

当我们的建议仅仅是“考虑”某个问题时,会削弱对问题采取行动的紧迫感。

没有任何内部审计人员会希望管理层对建议的反馈就是简单的“好,我们会考虑的。

”二、模棱两可的语句。

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使用像“似乎是”、“我们的印象是”或者“看起来好像是”等短语来降低我们做出论断的潜在风险。

但如果你太执着于规避这种风险,那就会出现新的风险,报告的读者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提交的报告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支持。

他们需要了解是否能够信赖你的各种审计发现及建议,模棱两可的词句听起来可能更像是来自直觉。

如果你们的报告中有这些模棱两可的词句,复核人员将报告退回并要求你提供更多信息,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三、强调程度的词。

由于“明确地”“特别是”或“非常”这类的词主要表达强调的意思,看上去不再模棱两可。

但是这些强调并不确切,以致于他们会导致另一类型的模糊。

强调语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比如“重大的”,是和谁进行比较?“明确地”,又是依据哪些标准?如果你在审计报告中大量使用强调程度的词,那么,同一份报告的不同读者就可能对你所表达的内容形成非常不同的印象。

如果用数字23%或三百万就能够说明一件事情,使用“非常大”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四、绝对化。

避免模糊不清是好的,但使用像“所有”“没有”“从来不”和“总是”等词也是一种风险。

“你总是”和“你从来不”对于客户来说都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提法,这会促使他们寻找例外来驳斥你,而不是检查真正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常见的缺陷

审计报告常见的缺陷

审计报告常见的缺陷每次审计项目结束后,我都要审核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报告。

审核审计报告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因为有些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报告还会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

审计报告不仅是撰写者能力和素质的表现,还是责任心的表现。

尽管我的审计团队里,每位审计人员都是接受过本科及以上的教育,但在审计报告的撰写中,却变现出不同的素质水平。

我就把审核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一一列示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和交流,以便提升我们撰写审计报告的水平。

1.缺少主语一个句子里没有主语,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2.文字描述与表格数据不一致还是责任心的问题3.表达模糊“增长明显”,没有数字支撑,如何增长明显,难道让报告阅读者看表格中的数字自己计划?“存在一定差距”,这个“一定”是多少?审计报告可以用这样模糊的字眼?4.用词不当“基础工作踏实”,“扎实”更为妥当。

5.问题描述语言混乱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就不举例子了。

6.问题描述经不起推敲例如,某问题描述中,前面讲了虚增费用的具体金额,后面又讲因为被审计单位不能提供具体材料而无法核实。

7.小标题的数字错误小标题“四”后面就是小标题“六”了。

8.对大幅变化的数字不做说明例如,业务人员突然增长了100%以上,为什么不把原因写上?9.词语不完整“提前全年计划”,应该是“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是反映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财务报表,净资产或者所有者权益就是审计人的真实能力和素质,资产是审计人员所受的教育、从业经历等,负债就是审计人员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

下面继续列举审核审计报告中发现一些问题。

1.对业务不熟悉尤其对刚开始撰写审计报告的新手来说,审计报告中的一词、一句就能看出是否熟悉企业组织的业务2.缺少量词这个只能理解是撰写者疏忽了。

3.语言不够精练精练的语言一是需要长期的写作锻炼,二是需要报告撰写者在写作中认真斟酌。

4.直接把工作底稿的描述照搬到审计报告工作底稿里的描述需要经过提炼加工后才能放入审计报告,并且还要便于报告阅读者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1 标点符号错误
×:涨幅达到30-40%,金额为10-15万元。
√:标示涨跌幅度时,写法应为“30%到40%”或“30%―40%”;标示金额范围时,写法应为“10万元―15万元”。
分析:在标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一字线连接号“―”或浪纹线“~”。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
- END -
√:上述行为不符合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第八章五十条“……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的规定。
分析: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性时,应列明引用法律法规的发文号和具体条款内容。
NO.4引用法规名称不规范
NO.10文号符号使用错误
×:《财政部关于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有关财政工作的通知》(财综[2014]11号)
√:《财政部关于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有关财政工作的通知》(财综〔2014〕11号)
分析:文号中年份的标示符号不应是方括号“[]”,应使用全角中括号“〔〕”(六角括号)。
NO.9 计量单位不规范
×:数、量词使用不规范,在同一审计业务文书中,金额单位“亿元”、“万元”和“元”混用。如3.28亿元,160.97万元,540元。
√:在同一审计业务文书中,金额单位应尽量统一。
分析:有时审计署下发的审计报告框架稿中会统一使用“亿元”、“万元”的金额单位,审计组在撰写报告时,应在基本遵循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恰当使用金额单位,不能生搬硬套、只字不改。
×:《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14〕14号)。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4〕14号)。
分析:部门制定的办法、规定、制度、细则等,一般多以通知形式发布。文号是通知的文号,办法、规定、制度、细则是通知的附件。
独家出售:
前后矛盾、用词不准、结构混乱……这些看似仅仅是“不仔细”造成的问题,可能反应出编思路和架构的紊乱,大大降低了你的报告质量……
NO.1内容前后矛盾
×:审计评价意见与发现问题、审计建议等内容存在前后矛盾的问题。如,在审计评价中予以肯定的方面,却发现存在违规问题;未发现问题的方面,却在审计建议中提出应予完善整改。
×: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标注为“1、”“(一)、”“(1)、”“第一、”。
√:“1.”“(一)”“(1)”“第一,”。
分析:在“1”后应标齐线小圆点,而非顿号。序号如加括号,后面不加其他标点符号。用“第一”表示顺序时,应在其后用逗号,而非顿号。公文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为: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审计评价意见与后文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建议等有关内容应基本一致,不得冲突。审计评价意见既包括正面评价,也包括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的简要概括。审计建议应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建议的顺序应与反映问题的顺序基本一致。
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责任心不足造成,未注意上下文内容的衔接,盲目套用他人格式,出现审计结论相悖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粗心造成的。审计人员常常在网上查找法规,但一些网站发布的法规名称及具体条文不规范,经常出现疏漏,建议尽量在官方网站查找。
NO.5引用已过时失效的法规
×:对已取得用地批准并已开工但未基本建成的项目尚未按规定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为,引用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作为定性法规。
√:上述问题的发生时间为201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分析: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准确、恰当寻找法规依据,引用的法规应与问题主体和事实对应,法规的生效期间与违规行为发生时间对应。
NO.6 将发布规章制度的通知文号与附件搭配使用
NO.2语法使用错误
×:截止2018年底,尚有××项目补助资金3600万元未拨出。
√:截至2018年底,尚有××项目补助资金3600万元未拨出。
分析:根据语法,“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到”相当于“截至”。
NO.3引用法规未列明发文号和条款
×:上述行为不符合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的规定。
NO.7单位名称首次出现时使用简称
×:市住建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
分析:审计文书中涉及各单位(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最好使用全称或标准简称,没有标准简称的,第一次称呼应使用全称,其后如需使用简称,应在第一次使用全称后标注 “(以下简称‘××’)”。
NO.8文章结构层次序数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