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知识培训.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8b201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d.png)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一、前言供热是指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的过程,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作为供热系统的使用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供热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供热系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供热知识。
二、什么是供热?1. 供热的定义供热是指通过管道或其他方式将集中式锅炉房或分散式锅炉房所产生的高温水或蒸汽等能量传输到用户处,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环保的室内温度。
2. 供热的种类按能源来源可分为:火力发电厂余热利用型、化工厂余热利用型、核电站余热利用型、地源能利用型等。
按传输方式可分为:蒸汽传输方式和水传输方式。
3. 供暖与空调在冬季,人们通常需要通过加温来保持室内温暖;而在夏季,则需要通过降温来保持室内舒适。
因此,我们通常会把加温称为供暖,而把降温称为空调。
在供热系统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加温的方式来保持室内温暖。
三、供热系统的组成1. 热源设备热源设备是指供热系统中产生热能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集中式换热站等。
2. 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指将产生的高温水或蒸汽传输到用户处的管道网络,包括主干管、支路管、用户管等。
3. 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指将传输过来的高温水或蒸汽转化为室内温度的设备,主要包括散热器、地暖等。
四、供热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供暖不足原因:可能是锅炉出现故障或者管道堵塞导致传输不畅。
处理方法:检查锅炉是否正常运行,并清理管道中的杂物和积水。
2. 水压过低或过高原因:可能是管道漏水或者自来水压力不稳定导致。
处理方法:检查管道是否有漏水情况,并调整自来水进口处阀门以稳定水压。
3. 散热器不热原因:可能是散热器内部结垢或者管道中有气体堵塞导致。
处理方法:清理散热器内部结垢,排除管道中的气体堵塞。
4. 管道漏水原因:可能是管道老化或者安装不当导致。
处理方法:更换老化的管道或者重新安装管道。
五、供热系统的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锅炉和管道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14028f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2.png)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供热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供热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供热管理水平,以下是关于供热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
一、供热系统概述1.1 供热系统的定义及作用供热系统是指通过热水、蒸汽等方式将余热或专门热源供应给用户,以满足其生活、生产中的供热需求。
供热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 供热系统的组成供热系统由供热源、管网输送系统和热力站组成。
供热源可以是锅炉、燃气热水器等,管网输送系统负责将热能输送至用户,热力站则负责将高温热水分发至不同的用户。
二、供热源2.1 锅炉锅炉是供热系统中常用的热能转换设备,其通过燃烧能源产生热能。
常见的锅炉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电锅炉等。
锅炉在工业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热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
2.2 热泵热泵是一种利用电能驱动的热能转换设备,其通过制冷剂的循环运动,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
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在供热系统中逐渐得到应用。
三、管网输送系统3.1 管道材料供热系统中常见的管道材料有钢管、塑料管和玻璃钢管等。
不同的管道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择管道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2 管道布局供热系统的管道布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尽量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弯头的数量,保持管道的坡度等。
合理的管道布局有助于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四、热力站4.1 热力站的作用热力站是将供热系统中的高温热水分发至用户的集散地,其主要功能包括热水分发、水质调节和供热功率调节等。
热力站的设计和运行状态对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供热质量有重要影响。
4.2 热力站的组成热力站包括主管道、换热设备、水泵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主管道负责将高温热水输送至用户,换热设备用于将热水的热能传递给用户,水泵负责推动热水的流动,控制系统则对热力站的运行进行监控和控制。
五、供热系统的运行与管理5.1 运行参数的调整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供热学习培训计划
![供热学习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9e0d5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5.png)
供热学习培训计划一、引言热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热系统是保障人们冬季生活的重要设施之一。
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必须对供热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
本培训计划旨在对供热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为操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目标1. 了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2. 掌握供热系统的操作管理技巧;3. 学习供热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知识;4. 提高对供热系统的安全意识;5. 掌握供热系统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技能。
三、培训内容1. 供热系统概述1.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1.2 供热系统的组成结构1.3 供热系统的运行特点2. 供热设备2.1 锅炉2.2 热网2.3 换热器2.4 辅助设备3. 供热水质及水处理3.1 供热水质要求3.2 供热水处理方法4. 供热系统的操作管理4.1 供热系统的运行控制4.2 供热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4.3 供热系统的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5. 供热系统的维护与保养5.1 供热设备的日常维护5.2 供热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5.3 供热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6. 供热系统的安全管理6.1 供热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6.2 供热系统的应急处理流程6.3 供热系统的安全意识培养四、培训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专业培训讲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员了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 实地操作安排学员进行供热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让学员亲身体验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
3. 案例分析针对实际发生的供热系统故障进行案例分析,让学员学会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的方法。
4. 视频教学利用专业教育视频进行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学员对供热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2个月,每周安排5天的专业培训课程,每天6小时。
六、培训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实地操作考核和综合成绩评定,对学员进行专业能力评估和培训成果确认。
七、培训总结本次培训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学员对供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成为熟练的供热系统操作员。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5c395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7.png)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供热工程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供热知识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供热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和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供热的基本原理。
供热是指通过热源将热量传递给建筑物内部,使室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热源可以是锅炉、换热器等设备,而热量传递的方式则有循环水、蒸汽等多种方式。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供热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供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供热设备是供热工作的核心,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供热效果和建筑物内部的温度。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清洗、更换设备中的过滤器、密封件等零部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除了设备维护,我们还需要掌握供热管道的维护和保养。
管道是热量传递的通道,如果管道存在漏水、堵塞等情况,就会影响供热效果,甚至导致热源损坏。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问题,以确保热量传递的顺畅。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供热的安全问题。
供热设备和管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泄漏、爆炸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相关的安全
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安全意识,确保供热工作的安全。
总之,通过这次供热知识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供热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技能和知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完成供热工作,为建筑物的舒适温暖做出贡献。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dad08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5.png)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一、什么是供热系统供热系统是指将热能从发热源送至热用户的一套设备和管道系统。
它主要由热源、输热介质、输送设备、用户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二、热源种类1. 锅炉:常见的热源设备,根据燃料种类分为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
2. 热泵:通过利用地源、空气或水源来实现热能的提取和利用。
3.余热发电装置: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来发电,同时将产生的热能供应给用户。
三、输热介质常用的输热介质有水、蒸汽和导热油。
水是最常见的输热介质,具有传热效果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供热系统中。
四、输送设备1.主要管道:负责将发热源产生的热能输送至用户处。
常见的管材有钢管、无缝钢管、塑料管等。
2.泵站设备:通过增压泵将热介质推动至用户处。
3.阀门:控制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
4.换热设备:用于热能传递,包括换热器、换热站等。
五、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用于接收和利用供热系统输送过来的热能,常见的包括散热器、辐射采暖器、热风机、地板采暖等。
六、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它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计量表等设备。
七、供热系统的优势1. 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供热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 节约能源:供热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回收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方便管理和运维:供热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方便管理和维护。
4. 环保节能:与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相比,供热系统能够减少烟尘和废气的排放,更加环保。
八、供热系统运行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对供热系统中的热源设备、管道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合理调节温度:合理调整供热系统的温度,避免能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3. 加强安全措施:加装相应的安全阀、报警装置等设备,确保供热系统的运行安全。
4.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节能的输送设备和用户设备,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3fed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一、背景介绍在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供热质量和环境效益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旨在加强供热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其对供热系统运行和管理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二、培训内容1.供热系统概述-供热系统的定义和组成-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2.热力站运行与管理-热力站的组成和功能-热力站的运行流程-热力站的管理要点3.锅炉运行与维护-锅炉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锅炉的运行流程和主要操作-锅炉的日常维护和保养4.热力管网设计与维护-管网的设计原则和布局要点-管网的维护保养方法-管网的排放和清洗技术5.供热系统优化与节能-供热系统的能量流和损失分析-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和效果评估三、学习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供热系统的概念、运行原理和管理要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得到的具体收获:1.系统认知提升:对供热系统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明确了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及其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
2.知识扩展:学习了热力站的组成和运行流程,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提高了对热力站运行和管理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3.锅炉运维技巧: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锅炉及其运行原理,掌握了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提高了锅炉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4.管网设计与维护:学习了管网的设计原则和布局要点,了解了管网的排放和清洗技术,对管网的维修和保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5.能效提升方案:学习了供热系统的能量流和损失分析方法,了解了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技术,掌握了节能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方法。
四、下一步行动计划在本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提高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的挑战和变化,我制定了以下行动计划:1.加强学习和实践:深入学习供热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参与相关培训和研讨:积极参加相关的供热知识培训和行业研讨会,与更多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经验。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e3de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e.png)
供热知识培训总结
近日,我们参加了一场关于供热知识的培训,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本次培训的总结:
一、供热系统的构成
供热系统由锅炉、水泵、管道、阀门、散热器等组成。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热系统,确保了热量的传输和散发。
二、供热系统的分类
供热系统可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
集中供热是将热源、热网和用户分离,将热源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方,将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处。
分户供热是将热源、热网和用户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热源与热网相连,将热能输送到用户处。
三、供热系统的维护
供热系统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锅炉、水泵、管道、阀门、散热器等设施,保持其正常运转。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洗管道、更换损坏的设施,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
四、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
为了节约能源,供热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加装节能设备、优化供热系统、调整供热方式等。
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环保和资源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五、供热安全注意事项
供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如避免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定期检查电气设施、防止管道漏气等。
同时,用户也
应注意使用安全,避免误操作等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我们本次培训学到的供热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供热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为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用户的使用安全而努力。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02658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6.png)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一、了解供热基本概念和原理1.1 什么是供热?供热是指通过热源将热能传递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供热服务的过程。
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道和用户热点组成。
1.2 供热原理供热系统通过热源将能量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输送管道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源可以是锅炉、火电厂余热、地热能等。
二、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2.1 供热系统的组成供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端三部分。
热源负责供热,热网负责热能的输送,用户端负责接收和利用热能。
2.2 供热系统的运行供热系统的运行可以分为供热、调节和检修三个阶段。
供热阶段是指系统正常供热运行的状态,调节阶段是指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供热系统的工作状态,检修阶段是指对供热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
三、了解供热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能效评价3.1 供热系统的技术指标供热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供热能力、供热负荷、输配热损失、温度控制精度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供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3.2 供热系统的能效评价供热系统的能效评价是对系统能源利用率的评估,包括一次能源消耗率、网损率、用户终端能效等指标。
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四、了解供热系统的调控和运维管理4.1 供热系统的调控供热系统的调控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运行情况对供热系统进行精确的调节和控制,包括温度调节、压力控制、流量调节等。
4.2 供热系统的运维管理供热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巡检、设备维修、供热质量监测、设备更新等工作。
运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了解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技术5.1 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的紧缺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清洁、可再生的方向发展。
采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供热系统发展的趋势。
5.2 供热系统的创新技术供热系统的创新技术包括热泵供热技术、太阳能供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六、个人培训心得经过本次供热知识培训,我对供热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供热知识培训
![供热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a07b6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3.png)
供热知识培训供热是指通过集中供热系统,向建筑物或区域提供热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供热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供热系统的运作原理和优化管理方法,接下来将进行一次供热知识培训。
一、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供热系统由供热源、热力站、供热管网和用户终端组成。
供热源一般采用燃煤、燃气锅炉、余热发电、地热等方式提供热能。
热力站对热能进行调节和分配,将热能通过供热管网传输到用户终端,供用户使用。
二、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供热系统可以采用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方式。
集中供热将热能集中供应给整个小区或区域,由统一的供热单位进行热能调控;而分户供热则是将热能直接供应给每个用户,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热能控制。
三、供热系统的管网布局供热管网的布局对系统的热损失和热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管网布局能够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常见的供热管网布局有单环式、双环式、网式、梅花式等,不同的布局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四、供热系统的热力站热力站作为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起到调节热能、分配热能和维持热平衡的作用。
热力站的主要设备包括换热器、泵、阀门、仪表等,通过对热能流向的调节,保证热能平衡和供热质量。
五、供热系统的优化管理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优化管理包括监测管网热力参数、采取节能措施、定期维护设备等。
通过合理管理,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供热系统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供热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管网漏水、热力站故障、热能不均衡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加强管网检修、设备维保等,以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供热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供热系统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如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智能温控技术等。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66c4a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b.png)
蒸汽供暖及其特点
蒸汽供暖通过蒸汽传递热能,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具有高效率和可靠性。
热水供暖及其特点
热水供暖通过热水循环进行供热,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具有灵活性和节能 优势。
热电联产和供热
热电联产将电力和热能一起生产,通过供热和供电联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的比较
集中供热将热能集中供应给整个社区,而分户供热则将热能供应到每一户居 民。
供热不仅提供温暖和舒适的室内环境,还促进健康、增加生产力,并推动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评价供热的质量
供热质量可以通过供热能效、温度稳定性、舒适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 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供热的分类
供热可以根据传热介质、供热方式和供热范围等进行分类,包括地热供暖、蒸汽供暖和热水供暖。
地热供暖及其特点
地热供暖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热,具有稳定的供热温度和较低的能耗。
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地热能可以用于供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影响。
供热系统的概述
供热系统包括供热介质、供热设备、供热管道和控制系统,通过有序运行实现供热。
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热系统由锅炉、热交换器、循环泵、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各部 件协同工作实现供热。
供热系统的原理
供热管道系统
供热管道系统用于输送热能,包括供水管道、回水管道和分支管道,确保热能的传递和平衡。
供热设备的分类
供热设备可以根据热源类型、热传递方式和功率大小进行分类。
锅炉和热交换器的原理
锅炉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热能的设备,而热交换器是用于热能传递的核心部件。
锅炉和热交换器的常见故障及 维护
锅炉和热交换器可能出现的故障包括泄漏、堵塞和腐蚀,需要定期维护和检 修。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322b90fce2f0066f53322f2.png)
热用户
• 用户采暖形式 • 1、散热器(暖气片) • 2、地暖 • 3、空调系统 • 散热器与地暖的供暖系统 • 1、单管串联(规范要求楼高不高于20米,不然会产生垂直失调的问题) • 2、分户采暖热水系统(规范要求一般楼高不超过40米,主要与循环泵承压能力有关)
第7页/共15页
3、供暖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及作用
第8页/共15页
• 5、软化水箱 • 功能:储蓄软化水。 • 6、膨胀水箱 • 功能:为锅炉补水定压作用。用的水为软化水,从软化罐与软水箱之间的管道接
管,利用自来水自然压力补进膨胀水箱。
第9页/共15页
4、主要设备估算方式
• 1、锅炉 • 燃气、燃油锅炉,一吨锅炉可以满足1.2万平方米的居民建筑。 • 燃煤锅炉,一吨锅炉可以满足1万平方米的居民建筑。 • 2、一次循环泵 • 一吨25℃温差的锅炉需要24m³/h的循环量。扬程一般选取12-15
• 4)管井内供水阀前压力偏高,回水阀门偏低或竖井内压力表示数 偏低,则证明阀门损坏,检查阀芯是否正常。
• 3、末端不热处理方式:一般由循环量不足造成,调节流量方式为, 从热源端开始调节,减小流量。
• 4、上供下回系统,底层不热,顶层特热,检查立管放气装置,同 时确保补水泵压力正常。 第12页/共15页
第13页/共15页
结束语
•谢谢!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5页/共15页
第2页/共15页
举例
• 1、医学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 供暖举例:管网阻塞,用户必然不热。 • 2、人体手脚容易凉。 • 供暖举例:管网末端用户最不容易热。 • 3、人有高血压、低血压。 • 供暖举例:系统有超压运行与低压运行,都对系统不利。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48ce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监测和调整供热系统的参 数
处理供热系统的故障和问 题
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节 能效果
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和环 保
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满 足用户需求
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
提高热源效 率:采用高 效锅炉、热 泵等设备, 提高热源效
率
优化管网设 计:合理设 计管网布局, 减少热损失
加强保温措 施:对供热 管道、设备 进行保温处 理,减少热
太阳能: 清洁、可 再生,但 受天气影 响较大
地热:清 洁、可再 生,但受 地域限制 较大
热媒的选择和输送
热媒类型:蒸汽、热水、热油等
热媒选择原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
热媒输送方式:管道输送、直接输送、间 接输送等
热媒输送系统:热源、热媒、热用户、热 网等
热媒输送过程中的问题:热损失、压力损 失、流量损失等
基本原理: 通过热源产 生热能,通 过热媒传输 到用户端, 实现热量的 传递和交换。
流程:热源 产生热能→ 热媒传输→ 用户端接收 热量→热量 交换→用户 端使用热量。
热源:包括 锅炉、热泵、 太阳能等。
热媒:包括 热水、蒸汽、
热油等。
用户端:包 括住宅、商 业、工业等 各类建筑。
热量交换: 包括散热器、 地暖、风机 盘管等设备。
热用户:使用热能的终端用户,如住宅、办公楼等。
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按照热源分类:燃煤供热系统、燃气供热系统、电供热系统等 按照热媒分类: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热风供热系统等 按照供热方式分类:集中供热系统、分散供热系统等 特点: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智能化控制等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供热系统概述 热网和换热站 供热安全与环保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dc9d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e.png)
谢 谢!
(6)工程现场验收:工程现场验收前,生技部负责提供该 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在现场验收时,生技部着重针 对是否按图施工、施工是否符合标日,生技部要将全年度最终完善的图纸 转交档案室。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1、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必须选择与热用户要求相适宜的供热系统形式及其管网与 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㈧换热站地面刷2MM厚涂绿色环氧砂浆地坪,环氧地坪 施工的基面一般应符合GB50212-91中规定,基层指标应符合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如下规定:干燥、平整、不起砂,坡向排水沟,同时基 层表面不能潮湿和油污,油、油漆残迹、化学品及水泥浮浆 等,都应被清除。基层强度应大于21.0Mpa,含水率应小于 8%,地面平整度应小于2mm/M,表面要求坚硬、平整、不得 有脱层、裂缝、油污、油漆残迹、化学品、水泥浮浆、坑洞 及起砂等现象,并应做断水处理。 2、电气设施、线路及水源等要求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扇保证通风,并设40CM高门挡,值班室内需设有风扇、 取暖设施,屋顶防水良好不漏不渗。
㈢换热站中的设备摆放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其中水泵 应选择格兰富或威乐品牌,电动阀应选择西门子或者丹佛斯 品牌,另外应设置软化水设备。
㈣管道及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管道保温应采用2层2cm 厚的橡塑海绵,管道外保护层应选用不小于0.35mm厚的灰白 色彩钢板,保证保护层平整、完好,法兰、阀门、仪表处要 处理美观,并方便维护维修。
㈠标准站站房必须设在地上,并严格按照“换热站施工 图”进行施工,确保换热站地面不发生沉降等其他问题。
㈡换热站的使用面积必须能够满足安装机组及相关设施, 净高不低于4米(不含房梁),换热站内应设有设备间、配 电间和值班室,换热站加装防盗门,门的通过尺寸应为高 2.5米、宽3米,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设备间和值班室 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窗户并应设置防盗网,配电室需设置排风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pptx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e280bb1f46527d3250ce08d.png)
燃料分类
锅炉使用的燃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三大类: 固体燃料:煤、木柴等; 液体燃料:重油、轻油等; 气体燃料: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我们公司主要使 用的锅炉为燃气锅炉)。 天然气的发热值为:8600KCal/Nm3。 按天然气的工作压力,天然气可分为: 1、低压燃气:≤0.005MPa=5KPa=0.5mH2O 2、次中压燃气: A:0.005MPa<P ≤0.2MPa 3、中压燃气: B: 0.2MPa <P ≤0.4MPa 4、次高压燃气 A:0.4MPa<P ≤0.8MPa 5、高压燃气 B:0.8MPa<P ≤1.6MPa
• 1830年左右,出现了火管锅炉。一些火管装在锅壳 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火(烟气)在管内流过。 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装上尽量多的火管,称为卧式 外燃回火管锅炉 .
• 19世纪中叶,出现了水管锅炉。锅炉受热面是锅壳 外的水管 ,初期的水管锅炉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锅 炉的压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制造工艺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弯水管式锅炉。
• 供热工程起源于19世纪,1877年首先出现区域供暖, 区域(集中) 供暖的组成:
1.热源: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将水加热到高温热水或汽。 2.热网:区域供热热水管网或蒸汽管网组成的输配系统。 3.热用户:生产,生活用热系统与设备组成的热户。 • 我国秦岭和淮河以北的三北地区一直是我国传统的供暖地区,主要以
• 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中,民用住宅建筑面积占 59.76%、公共建筑面积占33.12%、其他占7.11%。 目前,我国城市供热绝大多数以保证城市冬季采暖 为主,用于生活热水供应仅是很少一部分,用于夏 季供冷就更少了。
• 城市供热已从三北向山东、河南及长江中下游的江 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发展。
供热系统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系统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d9b8df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9.png)
散热设备
散热设备:是指将热能转换成热量的设备,例如散热器、地暖等。
散热设备是供热系统的终端部分,负责将热能释放到室内空间,提高室内温度。 散热设备的性能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室内环境和用户需求,以确保提供舒适、高效 的供暖效果。
供热系统基础知识培训
$number {01}
目录
• 供热系统概述 • 供热系统的设备与部件 • 供热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供热系统的能效与环保 • 供热系统的安全与规范
01
供热系统概述
供热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供热系统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热能从热源传递给用户,以满足其采暖、热水等需求的系 统。
详细描述
检查更换易损件
定期检查供热系统的易损件,如阀门、密封圈等,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润滑保养
定期对供热系统的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保养,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管道漏水
发现管道漏水时,应立即关闭相 应的阀门,及时修复破损部位。
温度不达标
检查供热系统的温度是否正常,如 果温度不达标,应调整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定值 或检查是否有堵塞、结垢等问题。
节能技术
热泵技术
利用热泵将低位热源转化 为高位热能,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智能控制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 实际需求自动调节供热量 ,避免能源浪费。
余热回收
回收供热系统中的余热, 用于其他用途,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环保要求与排放控制
环保标准
供热知识培训计划
![供热知识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d470d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4.png)
供热知识培训计划第一部分:热力发电基本知识1. 热力发电基本原理1.1 热力发电的定义1.2 热力发电的工作原理1.3 热力发电的优点和应用2. 热力发电设备2.1 热力发电设备的种类2.2 热力发电设备的构成和主要部件2.3 热力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3. 热力发电的节能与环保3.1 热力发电节能的重要性3.2 热力发电的环保意义和措施3.3 热力发电的节能技术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供热系统设计与运行1. 供热系统工程概述1.1 供热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2 供热系统的工程特点和应用领域1.3 供热系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2. 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2.1 供热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2.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2.3 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3.1 供热系统的运行原则和要求3.2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监测措施3.3 供热系统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第三部分:供热管道与阀门维护1. 供热管道的基本知识1.1 供热管道的种类和材质1.2 供热管道的布置和安装1.3 供热管道的维护与保养2. 供热阀门的种类和作用2.1 供热阀门的分类和结构2.2 供热阀门的作用和原理2.3 供热阀门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3. 供热管道与阀门的维修技术3.1 供热管道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3.2 供热阀门的维修技术和步骤3.3 供热管道与阀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第四部分:热力发电安全与应急措施1. 热力发电安全管理1.1 热力发电安全的重要性和原则1.2 热力发电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1.3 热力发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 热力发电应急预案2.1 热力发电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2.2 热力发电应急预案的应急措施和组织管理 2.3 热力发电应急演练和评估第五部分:供热知识培训考核1. 培训学习总结1.1 根据培训大纲总结学习内容和体会1.2 分享学习心得和提出建议1.3 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2. 考核测试与评定2.1 进行知识测试和技能实操考核2.2 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和评定2.3 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和奖励3. 后续学习和提升3.1 持续学习热力发电知识和技能3.2 参与相关行业培训和交流活动3.3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上为供热知识培训计划大纲,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培训对象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f74196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2.png)
供暖 系统
集中供暖 分户供暖
传统垂直系统 新型分户系统 户式中央空调 电热膜/电缆加热 燃气壁挂炉
集中供热系统示意图
膨胀水箱
热源制备
锅炉
热媒利用
热水管道
散热器
水泵
热媒输送
2、热源
• 常见热源
供热 热源
燃煤 燃气 电能
热电厂 燃煤锅炉房
燃气锅炉房 分户独立燃气热源
空调热泵 电热膜/电缆加热
3、热网
一 次 补 水 泵 水处理设备 软化水箱
较大规模的供热系统,多采用间接连接。
二次循环水泵
热 用 户
二 次 补 水 泵
– 阻力计算
• 系统阻力P包括:沿程阻力Py + 局部阻力Pj
P Py Pj Rl Pj
• 沿程阻力Py:当热媒沿着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
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采暖热负荷的体积热指标估算
Qn a qn V (tn tw )
Qn — 采暖热负荷 W tn — 室内空气温度 ℃ tw — 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V — 建筑的体积 m3 qn — 体积热指标
根据建筑的保温情况宜取0.4-0.7 a — 修正系数。请参考下表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0
-5
-10
-15
却的系统。
特点: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 采用下供上回和上供下回式,一般无下供下回式。
– 双管系统 热水经立管或水平供水管平行地分配给多组散热设备,冷却后的回水自每个散
热设备直接沿回水立管或水平回水管流回热源的系统。
上供下回式
下供下回式
同程式
异程式
注意 – 双管系统中每组散热设备的供水温度几乎相等。 – 单管系统中沿水流方向进入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温度依次降低。
供热安全知识培训计划方案
![供热安全知识培训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1637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c.png)
供热安全知识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本培训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供热安全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供热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有效预防和避免供热事故的发生,保障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所有与供热工作相关的员工,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维修工人等。
三、培训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供热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操作方法3. 供热系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4. 供热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5. 供热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PPT、视频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2. 实践培训:安排员工到现场实地操作和维护供热设备,实践操作和维护技能。
3. 考核评估:通过考试或实际操作评估,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
五、培训计划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天)- 通过讲座和PPT介绍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供热管线、供热设备、热力站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供热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操作方法(2天)- 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介绍供热设备的具体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锅炉、换热器、泵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 供热系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2天)- 安排员工到供热站现场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学习相关维护方法和技巧,包括清洁、润滑、调试等工作。
4. 供热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1天)-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介绍供热事故的常见类型和原因,学习相应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5. 供热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1天)- 通过讲座和PPT介绍供热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包括《供热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六、培训效果及评估1. 通过考试或实际操作评估,检验员工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掌握情况。
2. 汇总培训效果,及时整理反馈意见,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高。
七、培训师资培训师资力量主要由公司的技术人员和资深工程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传授相关技能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Q = q 创A 10- 3 = 12963.58创 45 10- 3 = 583.36kw
流量:G = 3.6Q / c(t1 - t2 ) = 3.6创 583.36 / 4.1868 8 = 62.7t / h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k 0.25 l = 0.11? ( ) di 0.5 0.25 = 0.11? ( ) 200 = 0.024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2、小区二网的设源自步骤(1)根据经营科提供的小区平面图现场勘查确定换热站位 置。
(2)根据经营科提供的暖通系统图,在小区平面图上敷设 热力管网。 (3)根据经营科提交的各热力入口采暖面积及采暖方式, 通过流量公式G=3.6Q/c(t1-t2)计算相应管段的流量值(根 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选取相应的热指标),以阳光国际 新城小区二网为例:1#低区面积为12963.58㎡,热指标取 45W,温差取8℃,则热负荷: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4、在管网敷设图纸中标明相应管段的管径,并标出相应
尺寸。 5、根据管网计算的实际情况写设计施工说明。 6、若小区为架空管道,需根据现场情况出支架详图,若 为直埋管道需出直埋热水管道管槽。 7、生技部主任审阅图纸。 8、分管副总审阅图纸。
9、打印图纸,转交工程部。
二、集中供热
3、管网布置 (1)布置原则
一、生技部工作流程
(1)新用户的发展:收到客服部通知后(客服部应提供详 细的技术资料),生技部7个工作日内做出一网、二网及换热
站技术设计,并将设计方案报分管副经理审批,分管副经理
在一个工作日内作出批示,审批同意后生技部一日内将设计 图纸、资料转交工程部、客服部。 (2)老用户新增及管网、换热站改造工作:客服部或运 行部制定计划,生技部收到计划并审核通过后,3日内拿出方
点,除与水泵本身的性能曲线有关外,还与水泵连接的管网 阻力特性有关。 确定水泵工作点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作图法。在图上绘 制水泵工作特性曲线H-G 和管网阻力特性曲线Δ H-G,其交
点即为水泵实际工作点。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3)循环水泵的选型
〉
1) 计算系统所需的循环流量:
〉
G=Q/(Cpx△t)(kg/s)
〉
补水泵正常运行流量为循环水量的 1% ;事故补水量为
正常补水量的 4 倍。所以补水泵的流量一般按循环水量的 3~5%选取。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案,确定是否改造并及时反馈客服部或运行部。
一、生技部工作流程
(3)工程造价100万元以下或者供热管径为DN400以下的可 有生技部出具设计图纸及方案。
(4)工程竣工后,生技部审核竣工图,并对每个工程形成
电子档案。 (5)换热站土建:生技部收到用户资料后,于3日内设计 出换热站土建图纸,然后转客服部一份,同时转工程部一份 。
管道、阀门等阻力,5~8mH2O左右;
hw——室外管网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 可按供热半径0.01m/米估算, mH2O; hy——热用户阻力,散热器系统取2 mH2O;地暖系统 取5 mH2O。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4)补水泵的选型
〉
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将水送到系统最高点并留有
5~8mH2O的富裕压头。
在热力站处设置担任该区域供暖热负荷的水-水换热器),用
户系统与热水网路被表面式水-水换热器隔离,形成两个独立 的系统。用户与网路之间的水力工况互不影响。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常见的 几种方式:
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4.间接连接
D h = 6025创 10- 2 G 2 ? l / d i 5 r = 18.43 pa / m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D pf = D hl = 18.43? 31.6 = 582.34 pa
查表可知管道的总压力损失:
D p =D hl ? (1 a) = 582.34? 1.3 = 757 pa 如上所说,计算所有管段的流量和压力损失,最后 确定最不利点的压力损失。根据计算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根据供热手册p287-288公式计算)。
*必须选择与热用户要求相适宜的供热系统形式及其管网与
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2、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方式。 直接连接是用户系统直接连接于热水网路上。热水网路的
水力工况(压力和流量状况)和供热工况与供暖热用户有着密
切的联系。 间接连接方式是在供暖系统热用户设置水-水换热器(或者
(2)敷设方式
基础理论
a地上敷设
b地沟敷设 c直埋敷设 4、离心水泵特性 (1)水泵的特性: 水泵样本给出的基本参数:流量Q,扬程H,效率η ,必 需汽蚀余量NPSH 等,这些参数表示水泵性能是由泵厂以常 温清水为介质通过试验测得的值。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2)水泵工作点:
水泵最佳区段并不就是水泵实际工作点。水泵实际工作
基础理论
a、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力求主干线简短,尽量走符 合集中区域,同时注意管线上的阀门附件合理布置。 b、尽量避开图纸松软、地震断裂带、滑坡等危险地带
以及地下水位高的情况。
c、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协调一致;主干线少穿主题交 通干线,一般平行道路中心线,尽量布置在车行道以外;通
常沿街一侧布置。
二、集中供热
一、生技部工作流程
(6)工程现场验收:工程现场验收前,生技部负责提供该 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在现场验收时,生技部着重针
对是否按图施工、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设计图与竣工图
是否有出处等事项进行验收。 (7)每年度12月1日,生技部要将全年度最终完善的图纸 转交档案室。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1、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式中: Q—系统环路热(冷)负荷KW;
〉
〉
Cp——水比热容,一般取c=4.18kJ/(kg.℃);
△t——系统供回水温差;
〉
〉
二、集中供热
〉
基础理论
2)水泵扬程计算
〉
Hp=hc+hz+hw+hy
〉
〉
〉 〉 〉 〉 〉 〉
式中: hc——换热器阻力,5mH2O左右;
hz——换热站内设备(包括除污器、过滤器、分集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