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人物形象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

1.1诗歌鉴赏专题-人物形象分析-笔记版【要点梳理】【常见人物类型】【方法点拨】(一)设题方式(二)解题技巧(三)答题步骤例如: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注]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随练1.1古诗文阅读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2)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随练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专项巩固】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文本解读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北宋做过地方 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扬等。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典例九: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
答题方法
1、鉴赏依据——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 2、鉴赏依据——抓环境(时间、时令、气候、地点、周围 景物)关键字词 3、鉴赏依据——塑造出的人物的所见、所感、所想 4、鉴赏依据——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型展示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典例二: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象:怀才不遇的诗人。
典例三: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专题13 诗歌的形象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飘 泊天 涯, 老弱 多病 ,孤 独无 依的 诗人
典例一: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象: 思念游 子的怨 妇或者 思念闺 妇的游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解析:- 从“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可知他的家在城边,却要沿着野外小径才能到达,周围是桑麻地,可见他幽僻高雅,热爱自然。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种菊却还未开花,表明他随性洒脱,不急于求成。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家中无人,去山中,而且每日到很晚才回来,体现出他超尘脱俗、寄情山水、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解析:- 从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看,天地间一片寂静、寒冷,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个“蓑笠翁”是孤独的,他独自在孤舟上垂钓,周围没有其他人的踪迹。
- 同时他又是清高、孤傲的,在如此严寒、孤寂的环境中,他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自己的行为,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儿形象?- 解析:- “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写出小儿不加修饰、天真可爱的样子。
- “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被草遮掩,说明他专注于垂钓这件事。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他远远地招手而不回答,是因为害怕惊到鱼,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又做事专注的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解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劲风中角弓鸣响,将军在渭城打猎,开篇就渲染出将军的英武气概。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枯草中鹰眼锐利,积雪融化马蹄轻快,描写出将军打猎时的矫健英姿和高超的骑射技艺。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 •甘肃省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并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
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
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
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 C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
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
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赘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 “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 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 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 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 “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 “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 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 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
8.爱恨情长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 如柳永的《雨霖铃》。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题目定诗由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 ——作者定诗风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 时代; 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 ——想象诗歌背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 联系当时现实; 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明主旨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鹧鸪天①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 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 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投降派罗织 罪名被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名。 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 全词分析。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士俱欢颜。 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复习检查
快速回忆:七步读诗歌
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所达目标: 1.赏析《静女》《涉江采芙蓉》。 2.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情感】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塑造了 女主人公活泼、调皮、大胆的形象和小伙子是憨厚、痴情的形象,表现了爱情萌发 时的甜蜜和欢乐,男子借赞颂“彤管”的美丽,表达出对静女的爱恋。
【情感】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 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手法】①整首诗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 由“故垒”引出 “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情感】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 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书画方面,擅行、楷,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作画擅枯木怪石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 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 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 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 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 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 因写下此词。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 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 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 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实战演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 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 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 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 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 的烟水云山遮住了望眼,虽竭力寻望,还是望而不见。 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 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 简要分析。
•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 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 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 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 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
• 江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1)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1、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隐者形象。
• 2、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 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 清高孤傲。
•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 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 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 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 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 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 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 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 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 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 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
止。 • 小题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点绛唇 李清照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
•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 袜子走路。
• (1)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
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 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 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 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 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 羞、好奇、爱恋等)。
(5 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 小题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 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 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 生活清净。(3分)
•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 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 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 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 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 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 此诗塑造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 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将“怆 然泣下”的诗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突出诗 人的孤独苦闷。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旷古之 愁。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
人物形象
•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
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 (1)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 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 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 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 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 3、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 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 鹧鸪天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 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 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