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海绵城市

合集下载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 增加②b 减少③c 增加④d 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6~7题.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8.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土壤盐渍化B.海水入侵C.出现地下漏斗区D.水循环遭到破坏9.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⑤“海绵城市”建设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10.2015年10月5日,广州市白云区环洲五路上,一辆轿车淹在水里.当日,受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影响,广州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暴雨,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材料一:雨后街道积水景观图图〔1〕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2〕材料三:鹿特丹水广场图图〔3〕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材料二: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2.答案:A解析: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3.答案:A解析:乙图中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时间提前,主要是自然状态下容易下渗,且地表植被具有含蓄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的地表径流〔a〕增加和下渗〔b〕减少引起得.4.答案:B解析:城市内涝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无关,且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蒸发比自然状态更旺盛. 5.答案:A解析: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所以绿地的位置应该较低,为下凹绿地.6.答案:A解析:a图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7.答案:C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内涝.8.答案:C解析:超采地下水容易出现地下漏斗区.9.答案:D解析: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步恶化,可采取节流和开源两种措施.节流措施: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规划地下水禁采区;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和“海绵城市”建设.10.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2〕7~8倍该季节北京降水过于集中;北京地势低平,三面环山的地形和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气流抬升运动.城市建筑使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集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3〕该水广场能遵循水循环原理,降低对洪水的滞洪和泄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措施;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1.答案:〔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解析:〔1〕主要从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方面分析.〔2〕从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两个方向分析即可.。

高考专题之海绵城市

高考专题之海绵城市

▲铺设透水砖
▲屋顶绿化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 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 的渗透。其好处在于:通过土壤渗透雨 水,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 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涵养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 料,改造屋顶绿化,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海绵城市--排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不了,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内 涝。这就需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 排掉。利用城市竖井与工程设施相结 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 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 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 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海绵城市--净
不同的土层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土壤的渗透、植被和绿 地系统等,都能对水质产生 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 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 非常脏的,应该蓄起来,经 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 们城市中。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海绵城市--用
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 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尽可 能利用雨水。例如停车场下的雨, 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其实可以 收集净化后,直接用于洗车。我们 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 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 把 水 留在原 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也 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滞”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 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 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城 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 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时强降雨,对 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 来就导致内涝。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 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 园、生态滞留池或渗透池、人工湿地。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雨水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还能节约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读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雨水利用系统增加地下水的补给,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2.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①减少内涝的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减轻交通压力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16年12月23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行政办公区被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读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释放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3.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加快径流速度4.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 )A.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5.通州区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题组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可经雨水过滤池过滤后再利用。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该农村住宅设计雨水花园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洪水威胁B.缓解水资源紧缺C.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风沙危害7.最适宜推广使用该农村住宅设计的地区是( )A.华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北地区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的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毫米,该设计能有效地将道路上的灰尘和雨水收集进绿化带。

下图为武汉市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C.土壤入渗率D.绿化带面积9.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D.削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在经历强降水过程时,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高中地理17建设海绵城市含解析鲁教版1

高中地理17建设海绵城市含解析鲁教版1

建设海绵城市(建议用时:30分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易错题)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的原因是()①城市缺水严重②城市排水系统脆弱③大部分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A 2.B[第1题,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等实现雨水再生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由于“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CO2放出氧气,可净化空气,降低大气的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但对城市交通没有缓解作用。

故选A。

第2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更加强烈,故选B。

本题易错选D项。

]读图,完成3~4题.3.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压力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A.调节地表径流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作用3.D4。

A[第3题,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

第4题,“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

]2016年11月15日,市规划局发布《温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公告.“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海绵城市(含解析)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海绵城市(含解析)

母题十八:海绵城市【母题来源】2016上海卷地理11-12题。

【母题原题】(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11、C 12、D考点:考查水循环知识。

【命题意图】该题以新概念的“海绵城市”为背景,明白海绵城市的作用,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考查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城市水循环特征建设城市的,做题时一定把握住水循环原理,与其它的大气运动无关。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 减轻城市水体污染B.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增强城市抗旱能力D.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A. 雨水花园、渗水路面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C. 湖泊、湿地、坑塘等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3.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A. 减少灰霾污染B. 减轻城市雨涝C. 增加经济收入D. 美化城市环境【答案】1.D 2.C 3.B考点: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海绵体的类型,绿色屋顶的主要功能。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微专题精选13.海绵城市【知识归纳】1.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植被覆盖率下降、自然水域减少等,带来了城市绿地匮乏、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热岛效应”增强等。

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

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5.城市风道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建设生态绿色走廊,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一个通风口,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夏天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通风廊道”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结构的改造,对城市功能的完善。

打造城市“通风走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二是建设被誉为城市“绿色项链”的环城林带。

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

【典题精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水循环、海绵城市)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水循环、海绵城市)

水循环水循环主要有三个过程,各个循环的过程、方向分别为:①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水面蒸发—>陆地降水+下渗;②海上内循环:海面蒸发—>海面降水;③海陆间循环:海面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可以总结为4个: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②促进了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③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与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1 水循环的过程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增加B.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答案:B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的水循环过程。

图中共标示出四个过程,分别为a(地表径流)、b(下渗)、c(地下径流)、d(蒸发)。

(2)分析铺设“可呼吸地面”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可呼吸地面”为一种透水材料,因此地表水可以更多的渗入地下,即下渗增加,因此选项B正确;②下渗增加,则地下含水量丰富,即地下径流增加,即c增加;③下渗增加,则保留在地表的径流减少,同时地表的蒸发也减少,即a和d减少。

总结海绵城市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分析图中水循环的各个过程;②分析铺设“可呼吸地面”后,对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蒸发的影响。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和净水,在干旱时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两个途径:①建设“海绵体”,例如河湖、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和绿色屋顶等,提高蓄水能力,调节雨水径流;②建设排水排涝设施,提高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图2 “海绵城市”示意图。

2021届高三地理海绵城市小专题训练试题(10页)

2021届高三地理海绵城市小专题训练试题(10页)

2021届高三地理海绵城市小专题训练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①珠江三角洲②塔里木盆③长江中下游不平原④柴达木盆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 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①减轻城市内涝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 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A.调节局地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C.提供观赏景观D.增加下渗量【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发生内涝的城市多分布在降水较多,且多集中性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城市易产生内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不易产生内涝,所以该题选B项。

2. 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没有防止结冰的功能,故该题选B项。

3. 城市建设改变了地面性质,使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内涝灾害多发;该系统的荷花池面积大,雨季有雨水不断收集进入,没有河流与其相连,主要排泄方式靠下渗,这样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

选D项。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和水面面积,提高城市的吸热能力和蒸发量,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

2. 改善城市水环境:海绵城市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减少城市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3.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海绵城市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洪排涝系统,实现雨水的有效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因暴雨等水患造成的损失。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在高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地理小练习:海绵城市(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海绵城市(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海绵城市(附答案解析)“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下列题。

(1) 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 图aB. 图bC. 图cD. 图d(2)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3) 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A. 塔里木盆地B. 内蒙古高原C. 华北平原D. 青藏高原【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城镇化的利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中国分区地理【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由图可知,只有图a中的城市绿化带具有蓄水、净水装置,则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图a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故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掌握“海绵城市“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海绵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减少城市用水量,故①错误;“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促进雨水资源利用,故②正确;“海绵城市”对城市排水能力影响不大,故③错误;“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④正确。

江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A.雨水花园、渗水路面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C.湖泊、湿地、坑塘等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3】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灰霾污染B.减轻城市雨涝C.增加经济收入D.美化城市环境2.库拉索岛,面积约444平方千米,人口约1 7万。

1956年成为自由贸易区,首府威廉斯塔德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威廉斯塔德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

下图为库拉索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威廉斯塔德港成为世界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主要因素是A.位置优越B.经济发达C.资源丰富D.技术先进【2】近年来威廉斯塔德港的港口吞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炼油工业技术进步B.石油贸易减少C.跨印度洋中转船舶减少D.旅游业发展缓慢【3】2015年2月28日21时(西五区区时),一艘油轮从戚廉斯塔德出发前往巴拿马运河,4小时后抵达甲水域,此刻甲地地方时为A.2月29日0时50分B.2月29日1时16分C.3月1日0时46分D.3月1日1时20分3.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300千米,森林覆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

下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A.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B.纬度低,年均温高C.降水少,湿度较小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2】图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B.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C.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D.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3】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植被覆盖率低B.碎石裸露面积广C.水土流失严重D.河水蒸发量巨大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北京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A.降低地表径流量B.净化和处理雨水C.提高雨水下渗速度D.修建大量蓄水池【2】下图所示景观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成为“海绵城市”的是A.巴西的玛瑙斯B.卡塔尔的迪拜C.中国的乌鲁木齐D.中国的济南2.“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山脉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

该工程将在2015年第四季度全线通水,届时将有效缓解湟水干流地区当前的“水荒”问题。

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工程线路。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湟水干流地区出现“水荒”,主要是由于A.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少B.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C.人口和产业集中,需水量大D.青海湖水位下降,湟水补给青海湖【2】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主要是因为该河①年径流量较大②流域降雨丰富③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④流域水资源需求量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经济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的点。

目前,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变化显著。

下图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下图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A.南北差异变化比东西大B.差距仍在持续的扩大C.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D.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2】关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A.继续巩固珠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B.扶持北部地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C.优先完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D.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区域间的相互竞争4.潜在蒸散量是指大片而均匀的自然表面在水体保持充分供应时的蒸发量,是由天气和气候条件决定的实际蒸发量的理论上限。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图示事物主要作用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2.间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的方式;套种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作物的方式。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间作有利于提高A.光照利用率B.热量利用率C.土地利用率D.水分利用率【2】套种有利于A.提高土壤中的养分的平衡消耗B.避免作物伴生的病虫杂草的危害C.增强作物抵御寒潮冻害的能力D.提高同一农田农作物的复种指数【3】间作套种技术的海外全面推广,比较适宜的国家A.俄罗斯B.加拿大C.印度D.澳大利亚3.下表为“某地(3°S、38°E)地面测站月平均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各题。

【1】影响气压较低的因素A.气旋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2】下列四城市中,与其气压月变化基本一致的是A.北京B.罗马C.新德里D.乌兰巴托4.下图为“某地主要气候要素随季节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四要素中,关联度最高的一组是A.昼长——平均日照B.气温——昼长C.降水量——气温D.平均日照——降水量【2】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A.叶片宽薄、冬落夏绿B.硬叶宽薄、常绿长青C.针叶阔叶、参差错落D.肉茎多汁、四季生长【3】在该地建设工业园区,最适合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品、服装加工B.石油、天然气C.微电子、生物医药D.乳制品、肉食品二、综合题1.(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2025届高三地理迎接期初考试题专题训练(三)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

2024-2025届高三地理迎接期初考试题专题训练(三)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 透水路面可以使城市水循环( )A. 蒸发减弱B. 下渗增强C. 地表径流增强D. 地下径流减弱2. 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缓解洪涝和利用雨水C. 保护生物种群数量D. 降低局地的大气湿度3. 与农村相比,城市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建设加大河网密度B. 交通发展缩小管网密度C. 水循环中调蓄功能下降D. 城市建筑物和绿地增多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示意图和该河流甲、乙两点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该河流流域面积约400 km2。

据此完成4~6题。

4. 该河流流域面积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年降水量B. 人类活动C. 汛期水位D. 地形地势5. 该河甲、乙两点所在河流段主要补给类型分别是( )A. 雨水、冰川融水B. 湖泊水、雨水C. 积雪融水、雨水D. 雨水、地下水6. 与图中乙点有相似流量特征变化的河流还可能出现在( )A. 印度孟买附近B. 美国洛杉矶附近C. 西亚卡塔尔附近D. 加拿大温哥华附近降水转化率指降水云系中,统计时段内产生的实际降水量与可能最大降水量(即大气中所含水汽量)的比值,能直观反映出一个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

研究发现,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仅15%左右,其余85%的水汽都越境而过。

全年高值中心均出现在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

下图示意1979—2016年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 在大气水汽常年稳定的情况下,三江源地区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 )①南部低于北部②南部高于北部③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④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 不同季节,三江源地区降水转化率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 )A. 夏季最小,冬季最高B. 夏季最高,冬季最小C. 春秋季最高,夏季最小D. 春秋季最小,冬季最高9. 三江源地区越境而过的水汽主要输往我国( )A. 青藏高原西部B. 西北地区C. 青藏高原南部D. 东部地区下图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海绵城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①珠江三角洲②塔里木盆③长江中下游不平原④柴达木盆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 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①减轻城市内涝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 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A.调节局地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C.提供观赏景观D.增加下渗量【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发生内涝的城市多分布在降水较多,且多集中性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城市易产生内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不易产生内涝,所以该题选B项。

2. 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没有防止结冰的功能,故该题选B项。

3. 城市建设改变了地面性质,使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内涝灾害多发;该系统的荷花池面积大,雨季有雨水不断收集进入,没有河流与其相连,主要排泄方式靠下渗,这样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

选D项。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

城市人口密集,在60 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

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

读图,完成4~6题。

4. 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关于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5.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6. 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A.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B.阶梯状分布的湿地C.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D.多样性的生物群落【答案】4. B 5. A 6. D4. 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利用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

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湿地调蓄径流,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B 对。

不影响水汽输送速度,A错。

下渗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增加,C错。

水循环的周期可能变长,不会逐渐延长,D错。

故选B。

5.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对。

绿色海绵体系使径流速度减慢,不能提高泄洪能力,B错。

利于雨水下渗,是因为植被覆盖率提高,而不是植物多样性提高,C错。

湿地有调节气候功能,但不能改变气候特征,不能减少暴雨频率,D错。

故选A6. 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水体中的污染物经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消失或浓度降低,D对。

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阶梯状分布的湿地、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对污染物影响较小,A、B、C错。

故选D。

厦门市入选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7~8题。

7.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加8. 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答案】7. D 8. C【解析】7.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雨水的下渗②增加;增加地下径流,③增加;减少地表径流,①.减少;地表水域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的地表的蒸发量,④增加。

选D正确。

8. 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经济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但缺水严重,适宜发展海绵城市;其它三个地区降水少,水循环较弱,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水量较少。

选C正确。

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

下图是“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

据此完成9~11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直接作用最显著的是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10.白城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11.白城采取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①减轻洪涝灾害②增加空气的湿度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④减轻风沙影响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9. C 10. A 11. D【解析】9. 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直接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10. 据材料信息“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可知,该地多雨年水体下渗不畅,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项;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山脉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A项正确。

11. 据材料可知,白城受洪涝灾害影响大,海绵城市建设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海绵城市建设可增大蒸发量,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②正确;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③正确;该地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情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可减轻风沙灾害,④正确;海绵城市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但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⑤错误。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

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完成12~13题。

12.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A. 下渗明显增多B. 地表径流加大C. 地面蒸发增加D. 地下径流增多13. 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B.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C.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D. 提高透水路面比率【答案】12. B 13. A【解析】12. 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

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13.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不可取,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可取;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可取;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可取;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完成14~15题。

14.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5.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14. D 15. B【解析】14. 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能起到消烟除尘的作用,A正确;根据材料,绿化带面积达,下神。

蓄水能力强,不易发生城市内涝,B正确,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C项正确。

下凹式绿化带不易造成城市内涝,D错误,D项。

15.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①对。

不能提哦阿姐水汽输送,②错。

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③错。

增加下渗。

④对。

B对。

二、综合题。

16.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是某城市局部区域模型图。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描述该区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

(10分)【答案】①修建湖泊、湿地公园,增加地表水面积,提高调蓄洪水的能力;②种植树木、草坪,扩大绿地面积,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吸水能力;③修建污水处理厂,净化水源;④建河流拦水坝,拦蓄洪水;⑤改造地面铺设状况,增加雨水下渗;⑥改造城市小区,增加蓄水、渗水能力。

(答对5点即可,10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的注记分析,该地为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措施:修建湖泊、湿地公园,增加地表水面积,提高调蓄洪水的能力;种植树木、草坪,扩大绿地面积,增加雨水下渗;修建污水处理厂,净化水源;修建拦水坝,拦蓄洪水;改造地面铺设状况,增加雨水下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