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以往也称为工序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而生产能力则是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二者不可混淆。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其中μ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标准差,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σ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故通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

(一)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双侧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C p的定义为:C p= T =T

U

-T

L (公式1);

6σ 6σ

式中,T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L分别为上、下公差限,σ为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当σ 未知时,可用σˆ1=R/d2或σˆ2=s/c4估计,其中R为样本极差,R为其平均值,s占为样本标准差,s为

其平均值,d2、c4为修偏系数,可查国标《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表。注意,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这点在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有明确的规定并再三强调,不可忽视。

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中,T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而σ反映过程加工的一致性,所以在过程能力指数C p中将6σ与T比较,就反映了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与6σ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到过程能力指数C p。如下图的三种典型情况。C p值越大,表明加工

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也越大,所以对于C p值的选择应根据技术与

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当T=6σ,C p=1,从表面上看,似乎这是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很经济的情况。但由于过程总是波动的,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通常应取C p大于1。

各种分布情况下的C p值

一般,对于过程能力指数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评价参考。从(公式1)式可知,当C p=1.33,T=6σ。此时质量指标值的分布基本上在上下公差界限之内,且留有一定余地,见上图的情况1。因此,可以说C p≥1.33 时过程能力充分满足质量要求,国标 GB/T4091—2001 也要求C p≥1.33。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

的进步,对于高质量、高可靠性的“ 6σ控制原则”情况,甚至要求C p达到 2.0以上,所以C p≥1.67 时

认为过程能力过高的说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参见下表。

C p值的范围级别过程能力的评价参考

C p≥1.67Ⅰ过程能力过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33≤ C p<1.67

Ⅱ过程能力充分,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好,应继续维持。

1.00≤ C p <1.33

Ⅲ过程能力充足,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应设法提高为Ⅱ级。

0.67≤ C p <1.00

Ⅳ过程能力不足,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

C p<0.67 V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表示应采取紧急措施和全面检查,必要时可停工整顿。

在下图中还应该补充下列情况,即C p=2,σ=0.5,p=2ppb=2⨯10-9。事实上,从C p=1,σ=1.0,

可得出:C p=1=T/6σ=T/6,即T=6,于是σ=1/C p。故对于C p=2,σ=1/2=0.5。注意,过程能力指数与

不合格品率是一一对应的。

典型C p值情况下质量特征值正态分布的图形

(二)单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若只有上限要求,而对下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如下:

C

p U =

T

U

( μ < T ) 式中,C

p U

为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当μ≥ T 时,记C

p U

=0 3σ U U

若只有下限要求,而对上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如下:

C

p L = μ- T L

( μ > T L ) 式中,C p L为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当μ≤T L 时,记C p L=0 3σ

上面两个式子中的μ与σ未知时,可用样本估计,例如用X估计μ,用s(或σˆ1,σˆ2)估计σ。(三)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不重合,即有偏移时,不合格品率必然增大,C p值降低,故上述公式1所计算的过程能力指数不能反映有偏移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修正。记修正后的过程能

力指数为CpK,则公式为C pk= min (C pU,C p L) (公式2)记分布中心μ对于公差中心M的偏移为ε= M -μ (见右

图),定义μ对于M的相对偏移(偏移度)K为:K=

ε

=

(0 T 2 T

≤ K<1);则过程能力指数修正为:C pk=(1-K)C p=(1-

K) T

≈ (1 -K)

T

(公式3);

产品质量分布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不重合的情况6σ 6σˆ

这样,当μ=M(即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无偏移)时,K=0,C pk=C p。注意,C pk也必须在稳态下

求得。

可以证明,公式2和公式3是等价的。

(四)C p和 C pk的比较与说明

根据上述,无偏移情况的C p表示过程加工的一致性,即“质量能力”,C p越大,则质量能力越强;而有偏移情况的C pk反映过程中心μ与公差中心M的偏移情况,C pk越大,则二者偏离越小,是过程的“质量能力”与“管理能力”二者综合的结果。故C p与C pk二者的着重点不同,需要同时加以考虑。

将C p与C pk二数值联合使用,可对产品质量有更全面的了解,参见下表。

联合应用C p与C pk所代表的合格品率(%)

C p

0.33 0.67 1.00 1.33 1.67 2.00

C

pk

0.33 68.269% 84.000% 84.134% 84.134% 84.13447% 84.13447%

0.67 95.450% 97.722% 97.725% 97.72499% 97.72499%

1.00 99.730% 99.865% 99.86501% 99.86501%

1.33 99.994% 99.99683% 99.99683%

1.67 99.99994% 99.99997%

2.00 99.9999998%

过程改进策略

国家标准《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给出的过程改进策略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