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9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
类型四 咏史怀古 题组一:
题潼关①楼 [唐]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②,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②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 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 这里指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 析。(2 分)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 赏诗 让,的那这最些样贵后贵人两人们句们也许说欣可洞赏以庭,体会湖这到风样猿景贵啼雁壮人飞阔们、优也流民美许逐,可客可以行以体旅的画会奔成到波图猿之苦画啼,, 含雁蓄飞地流、露流出民羁旅逐漂客泊行之感旅和的对奔贵人波们之的苦怨愤,。含蓄地流露出羁旅 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分析。(2 分)
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
分诗工歌合充作,满秩了序农井然村,生显活得活气泼息而。富有①情描趣写;②一运家用老口小语,冒语雨言插浅白秧流 畅的,日生活常气劳息动浓郁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 富有情趣;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 郁。
类型三 山水田园 题组一:(2022·山东济南)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最新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
(2)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⑴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⑵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词结构的组织,上下内容的关系,仔细阅读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的情感。
考生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从诗词中的词语的感悟不难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诗歌鉴赏的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9课外古诗词阅读习题
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考点3 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示例
长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杨柳、夕阳、日暮、酒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子规”等意象都表示离情别恨、凄凉悲伤的意象,用表达“我寄愁心”。
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鸿雁、芭蕉、双鲤等。
“月如钩词人的离愁别恨。
明月、清泉、古寺、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燕子、黄鹂等。
“枯藤老树昏鸦”中“枯藤”幅深秋凄凉的图画。
竹、兰、菊、梅、柳、蝉、边塞征战 类意象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展示出塞外风光,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考点4 内容概括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与特点
格调昂扬多含
“塞”“征”
《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与向往。
触景生情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表达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抨击统治者。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①,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第二句“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________。
(2)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凄凉;渺茫(2)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
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
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解析】【分析】(1)前两句主要是写景,通过青枫、冷雨、秋色、路途等景色来渲染当时送别时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是为了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
“迷”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表面的和深层次的,表面的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凄迷,实际上是友人的前途迷茫。
(2)①首先明白都是送别诗,都是送的友人,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即李攀龙诗中的“逐客”和李诗标题中的“左迁”可以看出从情感上都是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②修辞手法:李白将“明月”“清风”任人格化,李攀龙将“白云”人格化,他们都把传递感情的事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凄凉;渺茫;⑵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
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
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最新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9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潭上作[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吉林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吉林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举例分析:例一、十五夜望月【XXX】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XXX】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
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演练:1.山中留客(XXX)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XXX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1)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XXX)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XXX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XXX)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音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XXX)XXX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XXX)XXX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 ③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 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 愿天寒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 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示例一: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 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 以应归入“情怀”类。
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 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示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示例二: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 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C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 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 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 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 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吉林省中考语文 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5分)题金陵渡①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③。
【注】①金陵渡:渡口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②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③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1)“一宿行人自可愁”的“宿”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歌第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柳绿更带朝烟”的“朝”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3)作者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过尽征鸿犹未归”的“犹”的意思是。
(1分)(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杨柳枝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1)“一面新妆待晓风”的“待”的意思是。
(1分)(2)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2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5分)秋月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的“碧”的意思是。
(1分)(2)本首诗题为“秋月”,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分)(3)这首诗通过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中考专项复习训练:课外古诗词精选练习(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训练:课外古诗词精选练习(附答案)(一)献封大夫①破播仙②凯歌(其二)[唐]岑参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③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④夜雪扑旌竿。
【注释】①封大夫:封常清,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②播仙:唐朝唐都护府管辖的部族,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
③月窟:古代以为是月亮在西方的归宿之地,此处借指极西之地。
④葱山:即葱岭,今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都是其干脉,此处指昆仑山。
1.下列诗词与本诗题材相同的一首是()A.王维《使至塞上》B.李白《渡荆门送别》C.王绩《野望》D.曹操《龟虽寿》2.“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中“凝”“扑”二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二)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①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②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④不见使人愁。
【注】①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②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③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贤良。
④长安:这里指代朝廷和皇帝。
1.下面所列诗歌意象,最能表现金陵特色的一项是()A.吴宫B.古丘C.浮云D.长安2.崔颢的《黄鹤楼》中有“烟波江上使人愁”,此诗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说说这两种“愁”有何不同。
(三)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①,将军猎渭城②。
草枯鹰眼疾③,雪尽马蹄轻。
急过新丰市④,还归细柳营⑤回看射雕⑥处,千里暮云平⑦。
[注]①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③眼疾:目光敏锐。
④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⑤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区,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⑥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处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⑦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1.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开B.鸣C.响D.缓2.这首诗和《使至塞上》都是王维的作品,试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09 课外古诗词阅读语文课件
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
三句。
议论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动静
指描写景物时既有动态景物的描写,也有静态景物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
结合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虚实
虚写即想象某种情境、景物,实写即写眼前真实的景物,二者互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李商隐
结合
《无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常见的反衬有
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咏物诗中,例如于谦《石灰吟》借写“石灰”表达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和决心。(注
意:借物抒情抒发的是情感,而托物言志表达的是志向)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
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常见于先秦诗歌中,例如《蒹葭》《关雎》。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瀚海
阑干百丈冰”。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
看,意义集中含蓄。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
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独宿博山王氏庵”中的“宿”的意思是。
(1分)2.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5分)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1分)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1分)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3.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九、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5分)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1分)2.三四句运用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的心情。
(2分)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5分)阊门①即事耕夫召募②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的西城门。
②召募:被招募从军。
③新烟:一种风俗,指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明节重新起火。
1.“耕夫召募逐楼船”中的“耕夫”是指什么? (1分)2.这首古诗用词言简而意丰,你能找出这样意味深长的词语来说说吗?(2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5分)秋浦①途中[唐]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释]①秋浦:唐代为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赏析一二句中“萧萧”“淅淅”的表达效果。
(1分)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3.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5分)春寒①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
③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①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断桥: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5分)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扶桑②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③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
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③与师谁:“师”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2分)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3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晴①杜甫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分)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十七、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5分)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释]①汉:汉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分)十八、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5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5分)[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绘的是(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1分)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4分)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②迥:渺远的样子。
③下榻:指留宿处。
④行杯:传杯饮酒。
⑤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
(3分)二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5分)泛舟后溪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惟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分)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二十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5分)浣溪沙王国维草偃①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②。
[注释]①偃:吹到。
②下书帷:这里指闭门读书。
1.“笑呼从骑载禽归”一句中“从”的意思是: 。
(1分)2.词中描写了哪几幅有关狩猎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3.阅读这首词,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出自己的感悟。
(2分)二十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积雨辋川庄①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②炊黍③饷东菑④。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⑤,海鸥何事更相疑⑥?[注释]①辋(wǎnɡ)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是王维隐居之地。
②藜(lí):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③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④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⑤争席罢: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
这里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⑥“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
1.“山中习静观朝槿”中“观”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1分)3.尾联运用典故,表达出作者想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2分)二十四、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5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垦辟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
②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苏轼在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一犁春雨”的“犁”的意思是: 。
(1分)2.词中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3.词中的两个“归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二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锦江思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第一、第二句中通过描写、等意象,写出了锦江的秀丽与闲适。
(2分)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3分)二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