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项目原始记录表格

合集下载

学校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学校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反射比
维持平均照度(LX)
照度均匀度
照明功率密度(W/m2)
空气声隔声(dB)
二氧化碳浓度(%)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备注: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计算式、语言、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及合班教室、图书室均应以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的光为主。教室为南向外廊式布局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公共场所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检测类别
受检单位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1-2013、《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
仪器名称风速仪、照度仪、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数字声级计、风量罩
检测记录:
测点
位置
检测点
检测结果
采光系数(%)
窗地面积比
检测人:校核人:被检单位陪同人: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工程名称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检测人:上岗证号报告人:上岗证号复核人:上岗证号审核人:上岗证号批准人:上岗证号单位名称二○○年月日注 :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声明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监督电话:传真:联系人: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检测依据……………………………………………………三、检测设备……………………………………………………四、检测概况……………………………………………………五、检测结果……………………………………………………六、检测结论……………………………………………………七、附件:共页………………………………………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首页单位名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3. GB/T 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4. GB/T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三、检测设备注 : 多台同规格可用一栏四、检测概况注: 应包括抽样方式、检测原理和方法1.氡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24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无源扩散收集法,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25%置信度95%,方法探测下限不大于 10Bq/m3;2.游离甲醛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1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将空气采样器架好, 放上气泡吸收管,管中加入吸收液,调节采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 样品采集完后,加入显色剂, 放置一段时间, 用甲醛测定仪测试;该方法为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所使用的仪器在 m3测定范围内不确定度小于5%;3. 苯的测试:将吸附管与大气采样器连接, 调节采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将采集好的样品拿回实验室进行解吸,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 本法是采用气相色谱法, 通过吸附、解吸过程得到相应结果;4. 氨的测试: 采用靛分蓝分光光度法, 通过吸收液采集样品,分光光度计测定;5.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试:通过 Tenax-TA 吸附管现场采集样品, 将吸附好的样品热解吸,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五、检测结果各项检测结果见检测结果汇总表六、检测结论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本次所测各点指标均符合I 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要求, 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七、附件附件一 :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附件二 : 测点布置示意图检测结果汇总表注: 建议提供单值, 也可只提供平均值;检测单位存档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室内环境检测合同〈见范本一2. 合同评审记录表如果适用、见范本二3. 湖北省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备案表如果适用〉4. 检测报告签发流程卡如果适用、见范本三5. 检测工程情况调查表见范本四6.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测点分布示意图7. 检测工程现场采样〈检测〉记录表见范本五、六〉8. 实验室检测试验原始记录及计算过程、结果〈包含空白样〉注 : 以上表格为示范式样 , 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管理程序、设备、方法适当调整;范本一室内环境检测合同合同编号:2006 号委托单位甲方:检测单位乙方: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法人代表:签字法人代表:签字银行帐号:银行帐号:单位地址:单位地址:电话:电话:联系人:联系人: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份,乙方份二〇〇年月日签字范本二合同评审记录表编号:年月日注 : □中打√否打×表示;范本三检测报告签发流程卡范本四检测工程情况调查表报告委托编号:附图1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2. 测点分布示意图游离甲醛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氨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苯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TVOC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范本五:室内环境检测现场采样原始记录工程名称:报告委托编号:封闭时间:房间状态室外天气:检测:校核:日期:年月日范本六:室内环境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参考工程名称:报告委托编号:封闭时间:房间状态室外天气:检测:校核:日期:年月日。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XXXHJ-03-YJ00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检出限:室温:℃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详细见检验记录检验记录共页第页XXXHJ-03-YJ003 离子选择电极法原始记录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55分析项目:样品类型:样品来源:室温:仪器型号:电极型号:检验记录注:第页56XXXHJ-03-YJ004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57样品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检出限:室温: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检验记录共页第XXXXHJ-03-YJ005 pH值测定分析原始记录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检出限:室温: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检验记录注:共页第页59XXXXHJ-03-YJ006 环境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记录(分光光度法)受测单位: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年月日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比色皿厚度:室温:测定波长(nm): 仪器型号:标准溶液浓度: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60采样点名称: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61XXXXHJ-03-YJ007 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样品名称: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计算公式第页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62检验记录标准溶液名称: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标准溶液浓度:63XXXXHJ-03-YJ008WJ-60B型皮托管平行法自动跟踪烟尘测试仪原始记录受测单位锅炉型号除尘设备烟囱高度(m)额定蒸发量(t/h)工况蒸发量(t/h)额定工作压力(MPa)工况工作压力(MPa)烟道截面面积(m2)烟气温度(℃)燃料种类燃烧方式皮托管系数测试断面位置采样咀直径(mm)含湿量(%)环境温度(℃)大气压(KPa)烟道全压(KPa)烟道静压(KPa)锅炉安装日期测量日期过剩空气系数林格曼黑度(级)SO2测试浓度(mg/m3)折算浓度(mg/m3) SO2排放量(kg/h)测量人员:分析人员:复核人:审核人:共页第页64XXXXHJ-03-YJ011自采样品流转单XXXXHJ-03-YJ01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现场记录表测试人员:复核:审核: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XXXXHJ-03-YJ017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第页共页测试人员:复核者:审核者:XXXXHJ-03-YJ019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分析项目: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XXXXHJ-03-YJ019样品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检出限:室温: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比色皿厚度:测定波长(nm):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标准溶液浓度:检验记录共页第页。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OO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吸收 (冷)原子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I )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I )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I )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24 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 I )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自动烟尘 (气)采样仪记录表 (I )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028 029 030 031032033 034 035 036 037 038039040 041 042 043 044 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 )记录表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叶绿素 a 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分析原始记录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I )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 流量测试记录表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060 061 062 063 064065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5086086087088089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波许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总有机碳()分析原始记录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炉窑情况登记表 燃料采样记录表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 固废腐蚀性、土壤原始记录 土壤分析原始记录090 091 092 093 094095096 097098099100101102103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温度 ℃ 标准缓冲液( Ⅰ)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Ⅱ)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Ⅲ )理论值 测定值分析者 校核者审核者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离子色谱法)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高效液相色谱)003 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004采样地点点位编号天气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V %冷)原 子吸收 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005 分析日期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6 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L1L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7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008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01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01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Ⅲ )013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氯气校正法70——2001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014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5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6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1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18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01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02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021 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检出限3/(100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2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022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注:体积和浓度必须写明单位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26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样品编号(取样量)(分取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过程)测(得)值平均值(样品浓度)计算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色度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天气气温℃采样者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排放方式:连续、间歇小时/日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030 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煤样采集和交接记录031 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颁布
- -J03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第 页共 页
项目编号
温度(℃)
湿度(RH%)
检测依据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检出限:短时间采样 0.015mg/m3;长时间采样:0.006mg/m3]
计算公式 仪器名称
回收率合格区间 回收率(%)
80-120%
校准点吸光度 A 是否合格
是 否
测定样品信息[样品种类:无组织废气 环境空气 其他
;样品状态: 液体 ;收样日期:
]
样品编号
参比体积 Vr(L)
稀释倍数 D
第一支吸收管 第二支吸收管
吸光度 A1
吸光度 A2
ρ(NO2) (mg/m3)
ρ(NO) (mg/m3)
ρ(NO2)=(A1-A0-a)×V0×D/b/f/Vr ;ρ(NO)=(A2-A0-a)×V0×D/b/f/Vr/0.68 ;ρ(NOx)=ρ(NO2)+ρ(NO)
其中:f 为 Saltzman 系数,0.88(NO2 浓度大于 0.72mg/m3 时,f 取 0.77)
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ρ(NOx) (mg/m3)
备注
分析: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有限公司
- -J03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原始记录(续表)
样品编号
参比体积 Vr(L)
稀释倍数 D
第一支吸收管 第二支吸收管
吸光度 A1
吸光度 A2
ρ(NO2) (mg/m3)
ρ(NO) (mg/m3)

环境原始记录

环境原始记录
室内污染物检测记录
报告编号: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室内污染( )项
样品数量
样品状态
委托日期
月日
设备
型号、名称
采样日期
月日
采样环境
气压×10hPa
温度℃
氡浓度
pCi/L
检测结果
Bq/m3
注1pCi/L=37Bq/m3
计算因子
Bs
标液1
含量μg
标液2
含量量μg
标液5
含量μg
标液6
含量μg
标准体积V0(L)
检测结果
(mg/m3)
甲醛1
10
氨1
5
计算公式: V0=Vt×T0/(273+t)×P/P0C甲醛=(A-A0)BS/V0C氨=(A-A0)BS/V0
(Bs为斜率的倒数)
项目
图谱数据处理结果
采样体积Vt(L)
标准体积V0(L)
检测结果(mg/m3)
备注
苯的测定
10
TVOC的测定
10
计算公式:C苯=F/V0CTVOC=F/V0
检测依据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结论
经检测,所检项目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类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污染物浓度限量的规定。
备注
1.气压换算系数: 2.采样地点:
记录:检验:试验日期:
标液7
含量μg
标线方程
甲醛
0.0
0.1
0.2
0.6
1.0
1.5
2.0
吸光度
氨气
0.00
0.50
1.00

环境实验室分析原始技术记录

环境实验室分析原始技术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仪器编号YQ-15 比色皿规格仪器名称型号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nm 调零介质分析方式标液名称标液浓度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加标量ml浓度mg/L吸光度AY=aX+b a= b= r=样品测定编号样品体积mL吸光度A样品浓度mg/L结果mg/L 编号样品体积mL吸光度A样品浓度mg/L结果mg/L自控1自控2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加标浓度mg/L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检定项目执行标准分析方法样品编号取样体积mL定容体积mL稀释倍数滴定溶液结果mg/LV始mL V终mL V耗mL回收评价本底编号加标体积加标浓度定容体积理论值实际值回收率相对误差自控mL % % 质控mL % %计算公式:标定记录标定溶液滴定溶液空白:V0= mL 基准物质V始mL V终mL V耗mL C=定量体积浓度C1体积V1标定结果: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仪器编号:比色皿规格:仪器名称型号:波长:nm 调零介质:分析方式标液名称标液浓度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加标量ml质量mg吸光度AY=aX+b a= b= r=样品测定编号样品体积mL吸光度A样品浓度mg/L结果mg/L编号样品体积mL吸光度A样品浓度mg/L结果mg/L自控1自控2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加标浓度mg/L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重量法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天平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分析项目天平型号FA200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执行标准仪器编号YQ-01容器恒重温度103~105℃残渣加容器恒重温度103~105℃分析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样品编号取样量(mL)容量重第一次(g) 第二次(g) 平均W1(g)总重第一次(g) 第二次(g) 平均W1(g)残渣重量W(g) 样品浓度(mg/L)回收率评价本底编号加标浓度加标量定容体积理论值本底值实际值回收率相对误差自控mL mL % %质控mL mL % %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目测比色法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生化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分析项目执行标准分析方法标液名称标液浓度标准浓度配制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量mL浓度mg/L样品测定样品编号样品体积mL定容体积mL样品浓度mg/L结果mg/L样品编号样品体积mL定容体积mL样品浓度mg/L结果mg/L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浊度分析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生化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分析方式仪器名称型号仪器编号标液名称标液浓度调零介质仪器校准溶液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NTU样品测定编号样品体积mL测量体积mL样品浓度NTU结果NTU编号样品体积mL测量体积mL样品浓度NTU结果NTU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加标浓度NTU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分析方式仪器名称型号仪器编号标液名称标液浓度调零介质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量mL浓度mg/L仪器读数Y=aX+b a= b= r=样品测定编号样品体积mL定容体积mL加入试剂量mL仪器读数编号样品体积mL定容体积mL加入试剂量mL仪器读数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加标浓度mg/L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pH 值检验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名称pH510台式pH计仪器编号YQ-06 执行标准电极名称玻璃电极仪器运行状态标准缓冲溶液的校正理论值实测值(1)pH(2)pH(3)pH样品编号pH值样品编号pH值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电导率检验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执行标准电极常数测定氯化钾溶液浓度mol/L 氯化钾溶液电导率K μS/cm 氯化钾溶液温度℃实际测定氯化钾溶液电导率S μS/cm 电极常数Q=K/S样品编号温度℃电导率μS/cmt℃25℃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菌落总数检验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仪器型号样品编号取样体积V(mL)各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结果(CFU/mL)报告结果(CFU/mL) 100101102103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仪器型号样品编号取样体积V(mL)稀释倍数结果判断结果(CFU/100mL)报告结果(CFU/100mL) 滤膜菌落数镜检复发酵产气产酸数非典型典型阳性菌(G+)阴性菌(G-)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仪器型号样品编号取样体积V(mL)稀释倍数结果判断结果CFU/100mL报告结果CFU/100mLM-FC培养EC培养非典型典型阳性(产气)阴性(不产气)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仪器型号样品编号取样体积V(mL)稀释倍数结果判断结果个/L报告结果个/LM-FC培养EC培养非典型典型阳性(产气)阴性(不产气)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助燃气流量L/min 样品编号 A C(mg/L) 结果(mg/L) 灯电流mA 燃气流量L/min波长nm 燃烧高度mm狭缝nm 标准浓度mg/L执行标准序号标液浓度(mg/L) △吸光值A空白STD1STD2STD3STD4STD5STD6STD7STD8STD9STD10标准曲线参数备注自控1自控2回收评价样品编号加标体积(mL)加标浓度(mg/L)定容体积(mL)理论值(mg/L)实际值(mg/L)回收率相对偏差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样品编号 A C(μg/L) 结果(mg/L) 灯电流mA 波长nm狭缝nm 标准浓度mg/L执行标准序号标液浓度(μg/L) △吸光值A空白STD1STD2STD3STD4STD5STD6STD7STD8STD9STD10标准曲线参数备注自控1自控2回收评价样品编号加标体积(mL)加标浓度(mg/L)定容体积(mL)理论值(μg/L)实际值(μg/L)回收率相对偏差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原子荧光法测定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载气流量mL/min 样品编号V(ml) I C(μg/L)结果(mg/L)灯电流mA 屏蔽气流量mL/min负高压V 燃烧高度mm进样量mL 标准浓度μg/L执行标准序号标液浓度(μg/L) 荧光值ISTD1STD2STD3STD4STD5STD6STD7STD8STD9STD10标准曲线参数备注自控1自控2回收评价样品编号加标体积(mL)加标浓度(mg/L)定容体积(mL)理论值(mg/L)实际值(mg/L)回收率相对偏差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臭和味检验原始纪录方法依据:嗅气和尝味法(GB/T 5750.4-2006中3.1)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取样量(ml)强度等级说明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肉眼可见物检验原始纪录方法依据:直接观察法(GB/T 5750.4-2006中4.1)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取样量(ml)结果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标准溶液名称:配制试剂名称试剂等级试剂生产厂家及编号称量天平型号及编号干燥温度试剂重量溶液名称定容体积配制温度配制日期配制浓度配制人失效期标定标定用标液名称标定用标液浓度标定用溶液体积滴定管体积标液消耗量(ml) 滴定次数终读始读消耗空白1空白2ⅠⅡⅢ计算公式标定后溶液浓度标定温度标定日期标定人失效期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标准中间液配制原始记录表标准中间液名称:配制标准溶液名称标准溶液等级及编号标准溶液生产厂家标准溶液浓度标准溶液加入体积溶剂名称定容体积配制温度配制日期配制浓度配制人失效期备注标准中间液名称:配制标准溶液名称标准溶液等级及编号标准溶液生产厂家标准溶液浓度标准溶液加入体积溶剂名称定容体积配制温度配制日期配制浓度配制人失效期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质量记录编号:-440动植物油和石油类检验原始记录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GB/T16488-1996 仪器编号YQ-15 比色皿规格40mm 仪器名称型号UV20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调零介质四氯化碳分析方式红外分光光度法标液名称石油类标准溶液标液浓度1000mg/l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加标浓度mg/l吸收值AY=aX+b a= b= r=样品测定样品编号测定指标水样体积(ml)萃取液体积(ml)总萃取物浓度C(mg/l)石油类浓度C1(mg/l)动植物油浓度C2(mg/l)自控1自控2计算公式C2=C-C1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加标浓度mg/L加标量mL定容体积mL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备注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样品编号:XL2019—检测项目:色度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1铂—钴标准比色法(一)检测步骤:(1)本批次均取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及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

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

(4)标准系列:铂-钴标准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色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样品编号:XL2019—检测项目:浑浊度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一)检测步骤:A、浑浊度10度以上的水样(1)本批次均取浑浊度250度的标准液(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浮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后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即得浑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度的标准液。

每瓶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

将瓶塞塞紧以免水份蒸发。

(2)将振摇均匀的水样盛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

(3)将水样与浑浊度标准液都摇匀,同时从瓶侧观察同一目标(如报纸铅字或划有黑线的白纸等),根据目标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近的标准液,读得水样的浑浊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 原始记录表目录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吸收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荧光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原始记录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环境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Ⅳ)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室温 ℃ 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pH 读 数 值 样 品 编 号水 温(℃) 第一次 第二次 样 品 pH 值电 导 率kt (μScm -1)25℃ 电 导 率ks (μScm -1)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测得电位值(E)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mL)分取体积()稀释倍数第I次第II次平均值查曲线值()样品浓度()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室温 ℃ 湿度 %检测器色谱柱(固定相)温度条件流动相名称及流量()分析项目标准浓度保留时间峰高或峰面积检出限质控措施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定容体积()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 ) 定容体积(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浓 度 ( )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冷原子 法分析原始记录吸收荧光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载气名称及流量 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量程 室温 ℃ 湿度 %样品前处理取 样 量 样 品 编 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 空 白 信号值 ( )样 品信号值( )减空白后信号值( )测定浓度(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 萃取液名称 比色皿 mm 参比液 室温 ℃ 湿度 % 样品前处理吸光值 A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萃取液体积(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3030cm-12960 cm-12930cm-1石油类测定结果( )动植物油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校正系数X=Y=Z=F=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 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 )分取体积(mL)稀释倍数空白吸光度(A O)样品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湿度 %分 析 编 号 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标液加入体积(mL) 加标液浓度( )标准加入量(μg) 加标体积 ( mL ) 响 应 值(A) 加 标 量 ( ) 减空白后响应值测 得 值( ) 回 归 方 程 Y=bx+a b= a= 原样品测得值( ) 相 关 系 数 r=回 收 率 ( % ) 允许回收率(%)标准曲线备注加标 回 收 率检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 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得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平 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 控样 检查 结 果 评 判计 算 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 ℃ 湿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样品浓度( )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bx+a b= a=线性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溶液的标定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 )溶液消耗量(mL)加标液浓度( )编号溶液 移 取 量(mL)V 始V 终V 终-V 始溶 液 浓 度( )加 标 体 积( mL) 加 标 量 ( ) 测 得 值( ) 原样品测得值 ( ) 回 收 率 ( % ) 允 许 回 收 率(%) 计算公式加标 回 收 率检 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 ) 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滴定溶液消耗量(mL )样 品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 ( ) 溶液移取量( )V 始V 终V 终- V 始减空白后消 耗 量样品浓度( )空白滴定消耗量(mL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标准溶液消耗量(mL ) 化 学 探 头 测 定 法 培 养 前培 养 后培 养 前培 养 前溶解氧浓度(mg/L )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 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稀释 水备注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mg/L)平均值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mg/L) 相 对 偏 差(%)相 对 误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样检查 结 果 评 判序 号0 0123平均值 基准液体积(mL )空白溶液V 0V 1滴定记录 (mL ) ΔV相 对 偏 差(%)结 果 评 判标定Na 2S 2O 3浓度 ( )允许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标准溶液消耗量(m L)化学探头测定法培 养 前 培 养 后 培 养 前 培 养 后 溶解氧值 (mg/L)样 品 编 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溶解氧值 (mg/L) 溶解氧值 (mg/L)样品编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 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称 重( 恒 重 )( g ) 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V ( ) 容器+滤膜+样品(滤筒+样品) 平 均 值W 1容 器+滤 膜(滤 筒)平 均 值W 0样品重量ΔW (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 湿度 %基准溶液标准溶液基准液名称基准溶液浓度()试剂名称标准液名称标准溶液浓度()干燥条件℃小时℃小时序号00均值123均值序号 1 2312基准液体积(mL) 空白皿重+试剂重(W1) (g) 起始读数V0皿重+试剂重(W2)(g) 终止读数V1试剂重(W1-W2)(g)滴定记录( mL )实耗体积ΔV定容体积( mL )计算浓度()配 制 浓 度 ( ) 标定记录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标样编号来源标准浓度稀释液移取体积定容体积储备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1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2计算公式有证标准物质配置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3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皿重( g )皿重+试剂( g )试剂净重( g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试剂移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备注配制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分取量(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过程)测 得 值( )平均值样品浓度( )计算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mgSO 3/(100cm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 cm2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称 重 (mg)样 品 编 号 采 样 起 止 时 间天数d/n 采 样 前采 样 后增 重(mg)减空白后重 量(mg) 硫酸盐化速率 mg SO 3/(100cm 2碱片·d)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采样日期天气气温℃采样者 DO分析者 pH分析者 校对者 送样时间 送样者 接样时间 接样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采样者pH分析者送样者送样时间共页第页接样者接样时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项 目 名 称 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及时间 断面深度及特征 类 型 母质类型 土 壤 性 状生物状况植被及耕作情况土表状况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采 样 方 法 采 样 工 具 监 测 项 目 土 壤 层 次 样 品 编 号 颜 色污染状况周 围 环 境 及备 注采样者 送 样 者 送样时间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 站 位 名 称 站 位 编 号 采 样 位 置 采 样 时 间 水 深(m) 样 品 编 号 嗅 味 颜 色 表 观 样品描述其 它生 物 状 况 周围环境情况(污 染 源)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采 样 地 点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种 类 样 品 编 号 采样位置 (m) 水 深(m) 样品现场保存措施:水 温(℃)流 速(m/s) 外 观 性 状(色、溴、浊) 样品描述透 明 度 (m)周 围 环 境 情 况( 污 染 源 )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期间气象条件采样点序号测试项目样品编号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标态体积(L) 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情况备注采样人员采样日期送样者送样日期接样者接样日期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 测点编号 功能区类 采样器名称及编号 流量校准值 校准人 校准日期采 样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样 品 编 号 测 试项 目 采 样 起 止 时 间采样时间( h )采 样 流 量 (L/min 标·干)采样体积(标·干)(L) 风 向风 速(m/s)气 温(℃)气 压(KPa)天 气情 况备注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器名称及编号电导仪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酸度计名称及编号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测得值;降水起止时间降水期间气象条件采样日期起 止 样品编号降水类型采样容器截面积(cm2)样品体积(mL)降水量(mm)风向风速(m/s)气温(℃)电导率k t(μscm-1)25℃电导率k s(μscm-1)pH 值采 样 者分 析 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得数据 dB (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声源类型功能类型监测时段测点示意图校准器声级值:测量前校准值:测量后校准值:备注电脑打印原始记录粘贴处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点名称测点编号测量时间( 月日时)声源类型功能类型L10L50L90L eqσ周围环境情况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昼间Leq 夜间Leq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测量时间测量值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量日期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线路股数车流密度(辆/小时)距轨面距离(m)测点与轨面相对高度(m) 背景噪声声级(dBA)测量时间测量编号L eq L10L50L90L max L minσ备注测点示意图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 区域功能类型 监测方法及来源 测试仪器及编号 天气状况 距路肩距离 (米) 车 流 量(辆/小时) 测量日期编 号测 量 时 间L 10L 50L 90Leq L max L min 测点高度重 型 车中 型 车轻 型 车周围环境情况测 点 示 意 图备注测试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量地点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点坐标:东经 北纬 测点地图坐标 测点周围环境 测量仪器及编号 背景噪声(dBA):昼间 夜间 测试日期天气状况序号测量时间(时、分)飞行状态起飞(向南向北直飞)降落飞机型号观测角Lmax(dBA)持续时间Td(S)LEPN(dB)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监测目的 被测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编 被测车型 车牌照号 发动机号 燃油种类 被测车已行驶公里数 节油净化器(剂)型号 测试状态 排气分析测试仪名称及编号 转速仪型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委托单(站内)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分析项目可能干扰情况要求使用的分析方法备注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分析项目测试日期样品编号计算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仪器名称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 冷冻℃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 测试仪器名称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湿球表面压力 林格曼黑度 废(烟)气静压 废(烟)气全压 比托管型式及系数 测试日期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采样孔编号测点号动压(Pa)微压计读数动压Pa等速采样流量H2O(mm)采样嘴直径d(mm)(L/min)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燃料种类采样位置采样器名称编号测试日期仪器直读结果:O2%SO2mg/m3NO mg/m3CO mg/m3气温℃;大气压KPa通过流量计参数采样序号样品编号测点号等速采样流量( L/min )流量(L/min)温度(℃)压力(MPa)采样时间( min ) (滤筒号)测定项目测孔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 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安装孔深度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o C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 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o C样品编号测点编号采样嘴直径d(mm)等速采样流量(L/min)采样起止时间累积采样流量(m3)参数记录时间氧量(%)一氧化碳(mg/m3)流量计温度(o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吨产品消耗量工艺简述废气污染源环保设施大气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废水污染源环保设施排放去向水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排放口规范化噪声污染源环保设施监测点位固体废弃物其它污染源生态保护措施环保管理情况备 注注:内容较多时,可另外加页,并在表中相应位置注明。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可以修改文档);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可以修改文档);

原始记录表(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年月日水期:枯丰平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电导仪型号及编号:采样:送样:接样: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集尘缸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2):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监测:厂方代表:校核:第页共页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6920-86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溶液I定位值:标准溶液II理论值:标准溶液II测定值: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常数:校正公式:K25=K t/ [1+0.022(t-25)]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分析:校核:审核: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气体浓度: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比色皿厚度:参比溶液: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2 )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3 )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值= MPN指数 10/最大的接种水量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类别: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9 )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30 )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配制:校核:审核:原始记录表(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分析:校核:审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校核:审核:样品交接记录表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处理:校核:审核: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校准:校核:审核:。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3)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4)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5)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6)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7)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 (8)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 (9)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10)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11)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 (12)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13)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14)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15)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16)分析原始记录 (1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18)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20)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21)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23)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5)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 (28)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0)样品委托单 (31)监测结果统计表 (32)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33)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34)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 (35)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 (36)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 (37)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 (38)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39)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室温℃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样品编号水温(℃)pH 读数值样品PH值电导率kt (μScm-1)25℃电导率kt (μScm-1)计算公式第一次第二次备注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萃取液名称比色皿mm 参比液室温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加标液浓度()响应值A回收率(%)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显色时间______________显色体积___________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_____℃湿度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 第__页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 )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 ) 水样BOD 5 浓度(mg/L )培养前培养后 培养前 培养后 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稀释水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备注培养前培养后培养前培养后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培养前培养后平行样检平行样编号质控样检定值(mg/L)平均值测的浓度测得值(mg/L)相对偏差(%)相对误差(%)允许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结果评判标定序号0 0 1 2 3 平均值计算公式基准液体积(mL)空白溶液滴定记录(mL)V0V1△VNa2S2O3浓度相对偏差(%)结果评判允许相对偏差(%)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计算公式:BOD5(mg/L)=n(C1-C2)-(n-1)(B1-B2)式中n------------稀释倍数C1,C2-----------水样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B1,B2-----------稀释水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室温℃湿度%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容器+滤膜+样品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日期_______________ 室温_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样品编号采样点名称采样时间水样外观监测项目排污口规范化情况流速m/s宽度m深度m流量()排放量()采样者________________ PH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采样工具采样方式采样日期天气气温℃样品现场保存措施: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日期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电话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背景噪声声级dBA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距路肩距离(米)车流量(辆/小时)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样品委托单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日期____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______________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_______℃冷冻_______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测试仪器名称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排气筒高度m 烟气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球表面压力林格曼黑度废(烟)气静压废(烟)气全压比托管型式及系数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动压Pa微压计读数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 共___页第___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安装孔深度排气筒高度m烟气温度℃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测试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 测试仪器名称及编号工艺设备名称烟囱高度m 测试者与排放源的相对位置风向风速天气情况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湿度% 分析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

69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测定原始记录

69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测定原始记录
计算结果Fra bibliotekY=嗅辩员
A:
B:
C:
D:
E:
F:
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测定原始记录
项目编号:样品编号:采(送)样日期:检测日期:
分析方法:《环境空气和废气臭气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HJ 1262-2022第页共页
稀释倍数
10
100
1000
实验次序
1
2
3
1
2
3
1
2
3
嗅辨员判定结果
A
B
C
D
E
F
判定过程
1,将嗅辨员每次嗅辨结果汇总至上表中,每人每次所得的正确答案以“a”表示,不确定的以“b”表示,错误的以“c”表示。
2,根据a,b,c的个数计算小组平均正解率Mi。
3,根据公式计算样品臭气浓度Y。
小组平均正解率(Mi)
正确:不确定:错误:
M1= =
正确:不确定:错误:
M2= =
正确:不确定:错误:
M3= =
计算公式
Y=t1×10α×βα= β=lg
其中:Y代表臭气浓度
t1代表小组平均正解率M1时的稀释倍数
t2代表小组平均正解率M2时的稀释倍数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的测定原始记录(气袋法)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的测定原始记录(气袋法)

样品编号
峰面积 A
测定结果 C(mg/m3)
标干流量 VsBiblioteka (m3/h)排放速率 G(kg/h)
备注
分析: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颁布
- -J236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的测定原始记录(续表) 第 页 共 页
样品编号
峰面积 A
测定结果 C(mg/m3)
标干流量 Vsn(m3/h)
排放速率 G(kg/h)
备注
分析: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制备日期:
]Y=aX+b;a=
;b=
;r=
校准曲线 标准系列号
1
2
3
4
5
信息
浓度(mg/m3)
峰面积
曲线校准 信息
校准点浓度(mg/m3) 测定浓度(mg/m3)
校准要求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5%
测定样品信息[样品种类:有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 环境空气 其他

样品状态: 气体 ;收样日期:
]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颁布
- -J236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的测定原始记录 第 页 共 页
项目编号
温度(℃)
湿度(RH%)
检测依据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检出限:2mg/m3]
计算公式 仪器名称
气相色谱仪
C=(A-b)/a 仪器型号
G=C×Vsn×10-6 仪器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3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4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5 COD分析原始记录表 6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7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8
无机含氮化合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原始记录表 10 总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11
总硬度分析原始记录表 12
pH、电导率、水温分析原始记录 13 高锰酸盐指数原始记录 14
挥发酚分析原始记录表 15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16
全盐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17
总磷分析原始记录表 18
二氧化硫原始记录表 19
六价铬、总铬原始记录表 20
溶解氧原始记录表 21
氟化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2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25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6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地表水采样记录 30
污染源废水采样记录 31
大气环境采样记录 32
PM2.5、PM10、烟(粉)尘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33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

共页第页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
结果评判结果评判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相对误差(%)= ×100% X-S
S
水样浓度(mg/L)允许相对偏差(%)允许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BOD5(mg/L)=[(C1-
C2)-f1×(B1-
B2)]/f2
式中:f1——(接种)
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
比例=1-f2;
f2——水样在培养液中
所占比例=V1/V×D;
C1,C2——水样培养五
天前后溶解氧值
(mg/l);
B1,B2——稀释水培养
五天前后溶解氧值
(mg/l)。

平行样质控样
<3 ≤25≤±30
3?100 ≤20≤±25
>100 ≤15≤±15备注: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
共页第页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 %RH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
共页第页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 %RH
载气名称及流量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
流 mA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
共页第页
COD分析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 %RH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
共页第页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 %R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