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阻抗知识

合集下载

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

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

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术语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

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

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

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

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

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

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

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

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

(伏特/米)/(安培/米)=欧姆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Z = E / I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

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

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Z0 = E / I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

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其中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π=3.1416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

电力电缆阻抗计算

电力电缆阻抗计算

一.电力电缆正负序阻抗计算:
电缆金属护套中无感应电流,且电缆线路正三角形排列时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j2ψ*10^(-4)*ln(s/GMRc)ohm/km(式1)
电缆金属护套中无感应电流,且电缆线路等间距直线排列时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j2ψ*10^(-4)*ln[2^(1/3)*s/GMRc]ohm/km(式2)任意排列的电缆线路,设电缆A相至B相的距离为s,A相至C 相的距离为n,B相至C相的距离为m,电缆金属护套中有感应电流时,单回路电缆线路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Xm^2*Rs/(Xm^2+Rs^2)]+ j2ψ*10^(-4)*ln[(nm)^(1/3) *s/GMRc]-j*Xm^2/(Xm^2+Rs^2)ohm/km
Xm=Xs= j2ψ*10^(-4)*ln{(nm)^(1/3)*s/GMRc}
式中,Z1 为正序阻抗;Z2 为负序阻抗;Rc 为电缆导体电阻;s 为电缆相间中心距离(式1、2);GMRc 为电缆导体几何平均半径;Rs为金属护套电阻;GMRs为金属护套几何平均半径
二.电力电缆线路零序阻抗计算:
Z0=3*(Rc/3+Rg+j2ψ*10^(-4)*ln(Dd/GMRo)ohm/km
GMRo=[GMRc^3*(s*n*m)^2]^(1/9)
式中,Rg为大地电阻,Rg=0.0493Ω/km;Dd 为等效回路深度,Dd=1000米;GMR0为三相线路等效几何平均半径,其余同上。

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与分析

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与分析

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与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220 kV和110 kV线路大量采用电力电缆,而电力电缆参数的准确性(主要指正序和零序阻抗)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重要基础。

由于电缆线路X0/X1的关系与架空线路不一样,因此需要对电力电缆参数理论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和其特点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于指导生产实际。

1 电缆参数计算和分析电缆线路参数与金属护套接地方式、互联和换位、回流线和回路数有关,下面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1 电缆线路的正、负序阻抗(1)金属护套内无电流当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互联接地;或各相电缆和金属护套均换位,且三个换位小段长度相等;或金属护套连续换位得很好时,金属护套内不存在感应电流,此时电缆线路正、负序单位阻抗计算与架空线一样(见图1):图 1 以比率表示的任意排列单回线中各项电缆之间的中心距离Z1=Z2=RC+j2ω×10-4ln(S×nS×mS)13 (GMRA×GMRB×GMRC)13 (1)式中Z1为正序单位阻抗,Ω/km;Z2为负序单位阻抗,Ω/ km;Rc为三相线芯的平均交流电阻,Ω/km;ω为角频率; GMRA、GMRB,GMRC为自几何均距。

(2)金属护套内有电流如果电缆的金属护套两端直接互联,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在护套形成的闭环回路中产生和线芯电流方向相反的护套电流,并产生护套损耗,导致线芯正、负序电阻减小,正、负序感抗增加,计算公式:Z1=Z2=RC+Xm2RSXm2+RS2+j2ω×10-4 ×ln(nm)13SGMRC-jXm3Xm2+RS2 (2)式中Xm为金属护套与线芯间的单位互感抗;Rs为金属护套的直流电阻(50℃),Ω/km;GMRC为线芯的几何半径。

1.2 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1)短路电流以大地作回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在一端互联接地,而邻近无其它平行的接地导线,则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以大地作回路。

阻抗的有关计算公式

阻抗的有关计算公式

影响高频测试的因素一、影响特性阻抗的主要因素即电容与电感间的关系(公式见图)从阻抗公式看影响特性阻抗值的只有外径(外径可以看成和导线间距α相等)、总的绞合系数(λ)、组合绝缘介质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εr)。

而且,Z正比于α和λ,反比于εr。

所以只要控制好了α、λ、εr的值,也就能控制好了Z。

一般来说节距越小Z越小,稳定性也越好,ZC 的波动越小。

1导体外径:绝缘外径越小阻抗越大。

2电容:电容越小发泡度越大同时阻抗也越大;3绝缘外观:绝缘押出不能偏心,同心度控制在90%以上;外观要光滑均匀无杂质,椭圆度在85%以上。

电线押完护套后基本上阻抗是不会再出现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的随机缺陷较小时造成的阻抗波动很小,除非在生产过程有过大的外部压力致使发泡线被压伤或压变形。

当较严重的周期性不均匀缺陷时,且相邻点间的距离等于电缆传输信号波长的一半时,在此频率点及其整数倍频率点上将出现显着的尖峰(即突掉现象),这时不但阻抗不过,衰减也过不了。

二、各工序影响衰减的主要因素a衰减=a金属衰减+a介质材料衰减+a阻抗不均匀时反射引起的附加衰减1.导体:导体外径下公差,电阻增大,影响传输效果及阻抗;所以一般都采用上公差的导体做发泡线。

高频时信号传输会出现集肤效应,信号只是在导体的表面流过,所以要求导体表面要平滑,绞合绝对不能出现跳股现象,单支导体及绞合后的圆整度要好。

导体束绞、绝缘押出及芯线对绞时张力都不能过大,以防拉细导体。

2.绝缘:在绝缘时影响衰减的因素主要有绝缘材料、绝缘线径稳定性、发泡电容值及气泡匀密度、同心度(发泡层及结皮的同心度)、芯线的圆整度。

在测试频率越高时对发泡材料的要求越高,但现在所用的DGDA3485是现在高频线用得最广泛的化学发泡料。

控制绝缘主要有以下几项:A.外径要控制在工艺要求偏差±0.02mm之内;B.发泡要均匀致密,电容要控制在工艺要求偏差±1.0PF之内;C.绝缘外结皮厚度控制在0.05mm以内;D.色母配比不能过大,越少越好,在1.5%左右;E.外观:外观要光滑均匀,无杂质,椭圆度在85%以上。

线缆阻抗计算公式

线缆阻抗计算公式

线缆阻抗计算公式线缆阻抗是指电缆或导线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电缆或导线的物理特性之一。

了解线缆阻抗的计算公式对于电气工程师和电子技术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线缆阻抗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线缆阻抗?线缆阻抗是指电缆或导线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它是由电缆或导线的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电缆或导线的阻抗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阻抗越小,通过它的电流越大。

二、线缆阻抗计算公式常见的线缆阻抗计算公式如下:1. 电缆或导线的电感阻抗计算公式:ZL = jωL其中,ZL为电感阻抗,j为虚数单位,ω为角频率,L为电感。

2. 电缆或导线的电容阻抗计算公式:ZC = 1 / (jωC)其中,ZC为电容阻抗,C为电容。

3. 电缆或导线的电阻阻抗计算公式:ZR = R其中,ZR为电阻阻抗,R为电阻。

4. 电缆或导线的总阻抗计算公式:Z = √(ZL^2 + ZC^2 + ZR^2)其中,Z为总阻抗,ZL为电感阻抗,ZC为电容阻抗,ZR为电阻阻抗。

三、线缆阻抗计算公式的应用线缆阻抗计算公式在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电缆设计:根据电缆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计算线缆的阻抗,选择适合的电缆材料和规格。

2. 信号传输:在数据通信中,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需要计算线缆的阻抗,选择匹配的信号源和负载。

3. 电气系统分析:在电气系统中,计算线缆的阻抗有助于分析电路的特性和性能,确保电流和电压的稳定传输。

4. 高频电路设计:在射频电路设计中,计算线缆的阻抗有助于匹配电路的传输线和负载,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线缆阻抗计算公式是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掌握线缆阻抗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设计和分析电路,提高电气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合理选择线缆材料和规格,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电缆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阻抗计算

阻抗计算

关于电缆的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的计算对于电缆当提到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时,一般是指电力电缆产品,像控制电缆和计算机电缆不提此参数。

当电力系统在对称状态下短路时,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是:Z1(正序阻抗)=Z2(负序阻抗)=R+jX上述公式中:R为导体在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值;X为电抗值。

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产品结构(或敷设方式),其正序和负序阻抗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产品计算如下:导体在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值R的计算:R=R'(1+ Ys + Yp )R'=R20(1+α20(t-20))R20为导体在20度时直流电阻(Ω/m)α20电阻的温度系数:对铜α20=0.00393对铝α20=0.00403Yp为邻近效应系数取决与线芯与线芯之间的距离,对于0.6/1 kV及以下的电缆,Yp近似为0。

X为电抗值计算(工频情况下)X=ωL=2πfL=314L(Ω/m)(L单位为H)L为回路的电感三芯电缆时:电感计算公式如下:L=2×10×ln(a÷0.39D)(mH/km)a是电缆线芯与线芯的中心距离(mm),D为电缆导体的直径(mm)。

举例:YJV22 0.6/1 kV 3*50 在对称状态下短路时,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为:R'=R20(1+α20(t-20))=0.000387(1+0.00393(90-20) (90是电缆的工作温度)=0.000493(Ω/m)R=R'(1+ Ys + Yp )=0.000493(1+0.0136+0) (导体Ys 在截面70到300范围中取0.02) =0.0005(Ω/m)L=2×ln(a÷0.39D)=2×ln(10÷0.39×8) (a取导体直径加二倍的绝缘厚度,D为导体直径) =2×1.16=2.32(mH/km))X=314L=314×2.32×10=0.00007(Ω/m)那么:Z1(正序阻抗)=Z2(负序阻抗)=R+jX=0.0005+0.00007j(Ω/m)其他型号和规格可以参照上述计算。

同轴线的阻抗为什么一般为50或75欧(详解)

同轴线的阻抗为什么一般为50或75欧(详解)

什么是典型的电缆阻抗?同轴电缆使用的最典型阻抗值为50欧姆和75欧姆。

50欧姆同轴电缆大概是使用中最常见的,一般使用在无线电发射接收器,实验室设备,以太等环境下。

另一种常用的电缆类型是75欧姆的同轴电缆,一般用在视频传输,有限电视网络,天线馈线,长途电讯应用等场合。

电报和使用的裸露平行导线也是典型的阻抗为600欧姆。

一对线径标准22的双绞线,使用合适的绝缘体,因为机械加工的限制,平均阻抗大约在120欧姆左右,这是另一种具有自己特有特性阻抗的传输线。

某些天线系统中使用300欧姆的双引线,以匹配折合半波阵子在自由空间阻抗。

〔但当折合阵子处于八木天线中的时候,阻抗通常会下降很多,一般在100-200欧姆左右〕〔注:加反射板也会改变阵子的阻抗值,一般会降低,而且反射板越近则阻抗降低越多。

〕为什么是50欧姆的同轴电缆?在美国,用作射频功率传输的标准同轴电缆的阻抗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50欧姆。

为什么选用这个数值,在伯德电子公司出示的一篇论文中有解释。

不的的参数都对应一个最正确的阻抗值。

内外导体直径比为1.6 5时导线有最大功率传输能力,对应阻抗为30欧姆〔注:lg1.65*13 8=30欧姆,要使用空气为绝缘介质,因为这个时候介电常数最小,如果使用介电常数为2.3的固体聚乙烯,则阻抗只有不到20欧姆〕。

最合适电压渗透的直径比为2.7,对应阻抗大约是60欧姆。

〔顺带一提,这个是很多欧洲国家使用的标准阻抗〕当发生击穿时,对功率传输能力的考量是忽略了渗透电流的,而在阻抗很低,30欧姆时,渗透电流会很高。

衰减只源自导体的损失,此时的衰减大约比最小衰减阻抗〔直径比3.5911〕77欧姆的时候上升了50%,而在这个比率下〔D/d=3.5911〕,最大功率的上限为3 0欧姆电缆最大功率的一半。

以前,很少使用微波功率,电缆也无法应付大容量传输。

因此减少衰减是最重要的因素,导致了选择77〔75欧姆〕为标准。

同时也确立了硬件的规格。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单芯电缆的阻抗值是指电缆在传输电信号时所表现出的阻抗特性。

阻抗值对于电信号的传输和匹配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单芯电缆阻抗值的详细解释:阻抗的定义:电缆阻抗是电信号在电缆中传播时所遇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电性参数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用欧姆(Ω)为单位,表示电缆对电信号流动的阻力。

传输线理论:单芯电缆的阻抗值与传输线理论有关。

传输线理论描述了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方式,其中阻抗是描述电信号传输效果的关键参数。

电阻成分:阻抗中的电阻成分通常由电缆的导体电阻贡献。

电阻导致电信号在电缆中发生功率损耗。

电感成分:电感是由电缆的导体绕成线圈而形成的,它对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

电感导致电信号在电缆中产生相位延迟。

电容成分:电缆中的电容主要由导体和绝缘之间的电场引起。

电容对于电信号的高频响应和信号的传播速度起着关键作用。

匹配问题:电缆的阻抗值需要与连接的设备或系统匹配,以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

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适当选择电缆阻抗来解决。

标准阻抗值:常见的单芯电缆阻抗值包括50Ω和75Ω,这两者是电信系统中最常见的阻抗标准。

50Ω电缆通常用于射频(RF)和通信系统,而75Ω电缆主要用于视频和广播系统。

波长和频率关系:阻抗值通常与电缆中传播的信号的波长和频率有关。

在高频信号传输中,阻抗的选择会更加关键。

传输线匹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反射和信号损失,电缆的阻抗应该与连接到它的其他传输线或设备的阻抗相匹配。

总体而言,电缆的阻抗值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影响着电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性能。

在特定应用中,选择适当的阻抗值对于确保最佳的信号传输至关重要。

电缆的电抗和阻抗计算

电缆的电抗和阻抗计算

电缆的电抗和阻抗计算
电缆是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中常用的导线,其电抗和阻抗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电路的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缆电抗和阻抗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抗和阻抗的概念。

电抗是指电缆对交流电的阻碍程度,可以分为电感抗和电容抗。

电感抗是指电缆对电流变化的反应,主要由电感引起;电容抗是指电缆对电压变化的反应,主要由电容引起。

阻抗是指电缆对交流电的总体阻碍程度,包括电阻和电抗。

对于计算电缆的电感抗,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XL=2πfL
其中,XL表示电感抗,f表示频率,L表示电感。

对于计算电缆的电容抗,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XC=1/(2πfC)
其中,XC表示电容抗,f表示频率,C表示电容。

在计算电缆的总电抗时,我们需要考虑电感抗和电容抗的综合影响。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电缆的总电抗:
Z=√(R^2+(XL-XC)^2)
其中,Z表示电缆的总电抗,R表示电缆的电阻,XL表示电感抗,XC表示电容抗。

通过计算电缆的电抗和阻抗,我们可以评估电缆在交流电路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合理计算电缆的电抗和阻抗有助于保证电缆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在电路分析中,我们可以根据电缆的电抗和阻抗来预测电路的响应和特性。

总之,电缆的电抗和阻抗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计算电缆的电抗和阻抗,我们可以评估电缆的性能和稳定性,保证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这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路分析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电缆阻抗计算

电力电缆阻抗计算

一.电力电缆正负序阻抗计算:
电缆金属护套中无感应电流,且电缆线路正三角形排列时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j2ψ*10^(-4)*ln(s/GMRc)ohm/km(式1)
电缆金属护套中无感应电流,且电缆线路等间距直线排列时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j2ψ*10^(-4)*ln[2^(1/3)*s/GMRc]ohm/km(式2)任意排列的电缆线路,设电缆A相至B相的距离为s,A相至C 相的距离为n,B相至C相的距离为m,电缆金属护套中有感应电流时,单回路电缆线路的正(负)序阻抗:
Z1=Z2=Rc+[Xm^2*Rs/(Xm^2+Rs^2)]+ j2ψ*10^(-4)*ln[(nm)^(1/3) *s/GMRc]-j*Xm^2/(Xm^2+Rs^2)ohm/km
Xm=Xs= j2ψ*10^(-4)*ln{(nm)^(1/3)*s/GMRc}
式中,Z1 为正序阻抗;Z2 为负序阻抗;Rc 为电缆导体电阻;s 为电缆相间中心距离(式1、2);GMRc 为电缆导体几何平均半径;Rs为金属护套电阻;GMRs为金属护套几何平均半径
二.电力电缆线路零序阻抗计算:
Z0=3*(Rc/3+Rg+j2ψ*10^(-4)*ln(Dd/GMRo)ohm/km
GMRo=[GMRc^3*(s*n*m)^2]^(1/9)
式中,Rg为大地电阻,Rg=0.0493Ω/km;Dd 为等效回路深度,Dd=1000米;GMR0为三相线路等效几何平均半径,其余同上。

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

五、影响同轴电缆特性阻抗(Zc)的因素
5.1 影响同轴电缆特性阻抗的因素及比例关系:
影响Zc的因素 影响因素与Zc的变化关系 影响因素的变化 ↑ 等效介电常数ε e ↓ ↑ 内导体直径d ↓ ↑ 外导体内/外径D ↓ ↑ 编织导体直径Dw ↓ ↓ ↓ ↑ 正比 ↑ ↑ 正比 ↑ ↓ 反比 Zc的随之变化 ↓ 反比 比例关系
特性阻抗是指当电缆无限长时该电缆所具有的阻抗,是阻止电流通过导体的一
种电阻名称,它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直流电阻。 一条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由电缆的电导率、电容以及阻值组合后的综合特性。假设 一根均匀电缆无限延伸,其发射端在某一频率下的阻抗称为特性阻抗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它由诸如导体的集合尺寸、导体间的中心距离、传输 线本身的结构、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等因素决定,与数据传输线的长短无关。 数据传输线的瞬间阻抗或者是特征阻抗是影响信号品质及完整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信号传播过程中,相邻的信号传播间隔之间阻抗保持一致,那么信号就可以十 分平稳地向前传播,因而情况变得十分简单。如果相邻的信号传播间隔之间存在差异 ,或者说阻抗发生了改变,信号中能量的一部分就会往回反射,信号传输的连续性也 会被破坏,由此会带来诸如回波损耗偏大、信号传输辐射增大、信号传输完整性不足 等问题。
解析特性阻抗 Characteristic Resistance

一. 特性阻抗的定义

二. 对称电缆的特性阻抗计算 三. 影响对称电缆特性阻抗的因素
四.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计算
五. 影响同轴电缆特性阻抗的因素 六. NB Cable特性阻抗控制的实验数据分析
一、特性阻抗(Zc)的定义
1. 特性阻抗(Zc)的定义
4.1.2.编织外导体,绞线内导体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计算如下:

如何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精)

如何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精)

如何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点击次数:116 发布时间:2010-12-9 8:55:58详细了解电缆的特性阻抗点击次数:1441 发布时间:2010-1-27 19:54:12术语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

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

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

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

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

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

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

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

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

(伏特/米)/(安培/米)=欧姆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Z = E / I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

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

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Z0 = E / I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

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其中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π=3.1416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

电线电缆特性阻抗介绍

电线电缆特性阻抗介绍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

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

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

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

(伏特/米)/(安培/米)=欧姆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Z = E / I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

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

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Z0 = E / I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

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其中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π=3.1416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

从公式看出,特性阻抗正比于电缆的感抗和容抗的平方根。

对于电缆一般所使用的绝缘材料来说,和2πfc相比,G微不足道可以忽略。

在低频情况,和R相比2πfL微不足道可以忽略,所以在低频时,可以使用下面的等式:注:原文这里是Zo = sqrt ( R / (j * 2 * pi * f * L))应该是有个笔误。

阻抗不应该是反比于感抗.实际上低频时应该是电阻和容抗占主导地位。

电力电缆线路的相序阻抗

电力电缆线路的相序阻抗
28 1
将上沈各 i代 序分 s 入上式可得
厂 1 二, * }, . * . +, 十, , ,
之]二 一 I aJ 〕。 A+ 、二。 fa J ,
〔C:A 2. J a + O J j+ A - 1 j 自 1 若 令 恤1 写成矩阵形式 压 L
29 1
2 不对称故障的序网图 当 电方系 统的某一点发生 不刘仃 , 三 级的对 往将受到 故;时, 相系 ' 称条 破坏, 这种破 但 坏甘仁只 部性的, 是局 即除了 在故玲点出 现戈种 称之 电六 其余的 仍旧 菜盯 外. 系统 部分 是 刘 ; 故可以 杯白, 用对称分 书故p处的电 量法 k 压,毛 A为 流分 _ 正序、负序和零序三相对 称分 量系 。由 路的 部分是三相对 统 于电 其余 称的, 各序分 所以 量都是独 立性,从 而可以 形成独 立的三 个序网 络。 以 相 单 接地故障为 设网 例: 络为中 直 接地电 网, 相电 : 力 A E, 性点 接 力 三 X电 E, E都 H c 是对 称的, (f示若材目 单相 如图2f ) i f 发生 接地, A 地电 零, B C 则 相对 压为 而 相和 相的对 压 地电 则不为 故 零, 在接地点 现三 压不对 共出 相电 称系统。引起线 路上的电 流也出 相电 现三 流不 对 统, 称系 但三相电 源系统仍是对 称的, 称系 是出 在故障点 不对 统只 现 。
, s10 P) = ) , = .. " z20 B : A J x C ) 2 Z c 2 z i ( 4 )零序分量( 下标注 ) 。 如图( , 是一组大小 C 它 ) 相等, 相位一 量, C为 致的 故 B 一组对 称系统。
‘ A JO ) ). ' - H
电力电缆线路的相序阻抗

电缆正序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的区别

电缆正序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的区别

电缆正序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的区别在电力系统及电缆工程设计中,对电缆的阻抗特性进行准确理解与计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电缆正序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的区别”这一主题,详细阐述这三种阻抗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差异。

一、电缆正序阻抗1.概念:正序阻抗是指在三相交流系统中,三相电压、电流同相位时,电缆所表现出的阻抗特性。

2.特点:正序阻抗主要反映了电缆在三相对称运行状态下的阻抗性能,是电缆正常运行时的主要参考指标。

3.计算方法:正序阻抗通常通过测量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及相位关系,计算得到。

对于单芯电缆,正序阻抗等于电缆的交流阻抗。

二、电缆零序阻抗1.概念:零序阻抗是指在三相交流系统中,三相电压、电流相位相同且大小相等时,电缆所表现出的阻抗特性。

2.特点:零序阻抗反映了电缆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阻抗性能,对于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3.计算方法:零序阻抗可以通过测量零序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及相位关系计算得到。

对于单芯电缆,零序阻抗通常大于正序阻抗。

三、三相阻抗1.概念:三相阻抗是指在三相交流系统中,任意两相电压和电流之间的阻抗特性。

2.特点:三相阻抗包括了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零序阻抗,可以全面反映电缆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阻抗性能。

3.计算方法:三相阻抗通常需要分别计算正序、负序和零序阻抗,再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合成。

四、区别与联系1.区别:正序阻抗、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分别反映了电缆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阻抗特性。

正序阻抗主要关注三相对称运行状态,零序阻抗关注单相接地故障状态,而三相阻抗则涵盖了所有运行状态。

2.联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之间相互关联。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阻抗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

总结:电缆正序零序阻抗和三相阻抗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参数,它们分别反映了电缆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阻抗特性。

了解和掌握这些参数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电缆工程设计和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电缆零序阻抗

电缆零序阻抗

电缆零序阻抗
电缆的零序阻抗是指电缆在零序电流流过时产生的阻抗。

电缆的零序阻抗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导体阻抗:由于电缆导体的电阻所产生的阻抗。

2. 架空屏蔽阻抗:如果电缆是架空敷设,则架空屏蔽对零序电流有一定的阻抗作用。

3. 电缆填充物的电阻:电缆内部的填充物,如绝缘层周围的绝缘纸、绝缘墨等材料,也会对零序电流产生阻抗。

4. 屏蔽层和绝缘层之间的电容阻抗:电缆中的屏蔽层和绝缘层之间存在电容耦合效应,导致零序电流产生阻抗。

总的来说,电缆的零序阻抗是由导体阻抗、架空屏蔽阻抗、填充物电阻和屏蔽层和绝缘层之间的电容阻抗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低压动力电缆的电阻和电抗是电缆输电能力的重要参数,它们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性能。

电缆的电阻是指电缆在输电过程中所具有的电阻阻力,而电抗则是指电缆在输电过程中所具有的电感和电容的综合作用。

计算电缆的电阻和电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电缆的电阻计算公式为:
R = ρ * L / A
其中,R为电缆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
ρ为电缆的电阻率,单位为Ω·m;
L为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m);
A为电缆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电缆的电抗计算公式为:
X = 2πfL + 1/2πfC
其中,X为电缆的电抗,单位为欧姆(Ω);
f为电流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L为电缆的电感,单位为亨利(H);
C为电缆的电容,单位为法拉(F)。

具体计算时,需要根据电缆的具体参数来计算其电阻和电抗。


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电缆的电阻和电抗来设计电力系统的输电方案,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拓展方面,除了电阻和电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影响电缆输电
能力的因素,比如电缆的温升、损耗等。

此外,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对电缆的电阻和电抗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电缆的电阻和电抗计算方法。

电缆阻抗知识

电缆阻抗知识

电缆的阻抗(Impedance):其电缆中的R、L、C造成电气阻力计算公式如下:z÷⨯=π+R)f(L2C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通常称为介电系数。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电缆的阻抗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

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

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

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

(伏特/米)/(安培/米)=欧姆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Z = E / I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

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

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Z0 = E / I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

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其中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π=3.1416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

从公式看出,特性阻抗正比于电缆的感抗和容抗的平方根。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

低压动力电缆电阻电抗计算公式详解详解
低压动力电缆的电阻和电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1.电阻(R)的计算公式为:
R = ρ * L / A
其中,ρ为电阻率,L为电缆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2.电抗(X)的计算公式为:
X = 2πfL
其中,f为电缆的工作频率,L为电感。

需要注意的是,低压电力电缆通常是交流电和三相电,因此在计
算电阻和电抗时需要考虑电流的变化,同时还需要考虑电缆的绝缘材料、导体材料等因素对电阻和电抗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根据电缆的具体材料和结构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另外,电缆的电阻和电抗是直接影响其输电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电缆的电阻和电抗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的阻抗(Impedance):其电缆中的R、L、C造成电气阻力计算公式如下:z÷⨯+=πRf)L(2C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通常称为介电系数。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电缆的阻抗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

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

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

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

(伏特/米)/(安培/米)=欧姆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Z = E / I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

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

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Z0 = E / I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

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其中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π=3.1416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

从公式看出,特性阻抗正比于电缆的感抗和容抗的平方根。

对于电缆一般所使用的绝缘材料来说,和2πfc相比,G微不足道可以忽略。

在低频情况,和R相比2πfL微不足道可以忽略,所以在低频时,可以使用下面的等式:注:原文这里是Zo = sqrt ( R / (j * 2 * pi * f * L))应该是有个笔误。

阻抗不应该是反比于感抗.实际上低频时应该是电阻和容抗占主导地位。

如果电容不跟随频率变化,则Z0和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在接近直流的状态下有一个-45'的相位角,当频率增加相位角逐渐减少到0'。

当频率上升时,聚氯乙烯和橡胶材料会稍微降低电容,但聚乙烯,聚丙烯,特氟纶(聚四氟乙烯)的变化不大。

当频率提高到一定程度(f足够大),公式中包含f的两项变的很大,这时候R和G可能可以被忽略。

等式成为简化成高频下的电缆性质在高频下您不能把电缆视作一条简单的电缆。

在此时它是波导。

特性阻抗是为电磁波而设立的电阻系数。

故此阻抗负责描述高频下电缆的状态。

高频通常用100kHz以上的频率传输(当然能否高频传输取决于电缆)。

如果您在电缆一端输入合适频率的正弦交流信号,信号以电波的形式传播过电缆。

如果电缆的长度和该交流信号频率的波长相比是个很大的数字的话(注:即电缆长度是波长的很多倍),在传送过程中可以测量AC的电压和电流比,这个比值叫做这条电缆的特性阻抗。

实际上电缆的特性阻抗由电缆的几何形状和绝缘部分决定的。

电缆的长度不影响电缆的特性阻抗。

注:就是说使用多数绝缘材料电容不会起变化。

而电感量L的定义公式为L = μ(N^2/I)Sμ= 介质磁导率N = 线圈匝数I = 线圈长度S = 线圈横截面积可以看出,电感量只和材质及几何形状有关,和频率无关。

所以在f足够高的情况下,特性阻抗和频率没有关系了。

频率再高,特性阻抗都等于电感量除以电容量的平方根。

(实际上特性阻抗等于感抗容抗乘积的平方根,由于在乘积中约除了有关频率部分,所以有些资料中说特性阻抗和频率无关,实际上应该是在足够高频的情况下,特性阻抗和频率无关)同轴电缆的模型是怎么样的?同轴电缆可以表示为分布的串联电感和分布的并联电容,一种不对称的过滤装置排列起来,特定的电缆有唯一的值。

如果给定某个频率,而且这个频率合适,这套过滤装置可以最大化地传递信号;如果频率再提高的话,这套装置会削弱信号。

注:这段信息很有意思,考虑一下,特性阻抗没有变化,而信号却减弱了!为什么会这样?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在电缆的接收端电压和电流都减弱了,而且是按照相同的比例减弱的。

下面画出一张传输线分布参数的草图,这个理论是无线电工业的工程工具之一,在这个理论中线长可以变动,可以使用复数源,和复数的终端阻抗。

实际上阻抗这个词代表有实部和虚部如何用同轴电缆本身的性质计算特性阻抗?电缆的长度和它的特性阻抗无关。

特性阻抗是由导体的大小和间隔,还有就是导体之间的绝缘体的种类决定的。

通常的同轴电缆在常规的频率下使用,特性阻抗由内导体和外(屏蔽)导体的尺寸决定的,当然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体也起着决定作用。

下列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摘自Reference Data for Radio Engineers book published by Howard W. Sams & Co. 1975, page 24-21)其中:lg = 以10为底的对数d = 中心导体的直径D = 电缆屏蔽层的内径e = 介电常数(空气为1 )简单地说,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就是一个商的平方根(这个商是单位长度的电感除以单位长度的电容)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典型值在20-150欧姆之间。

电缆的长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影响特性阻抗。

如果同轴电缆使用的传输频率过高,则波会以我们不期望的方式传播,(就是说会产生非预期的电场和磁场图)电缆这时不能正常工作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如何计算平衡传输线(对称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特性阻抗是由导体的大小和导体间的间隔,以及导体之间使用的绝缘体决定的。

平衡传输线或双绞线的阻抗Z0,由线距和线径比决定,前面提到的绝缘体种类一样起决定作用。

现实中的Z0在高频下相当接近纯电阻,但并不完全相等。

下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接近地面的平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摘自Reference Data forRadio Engineers book published by Howard W. Sams & Co. 1975, page 24-22)其中lg = 以10为底的对数d = 传输线线径D = 线对之间的距离e = 介电常数(空气为1)h = 线对和地面之间的距离这个公式不只是适用于非屏蔽平衡传输线,当D比d大,而h比d更大的时候(带屏蔽的平行传输线也适用)。

如果双绞线离地面非常远(h接近无穷大)则地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线缆的阻抗可以由一个简化的公式近似:(原文作者本人推演上面的公式得出的)注:将对数中真数部分少做改动对结果影响不大,因为结果是真数的指数,可以这个简化接受。

但原来的公式有个开方,这个相当于结果1/2!对双绞线来说,典型的特性阻抗在75欧姆到1000欧姆之间,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

典型旧式电话线对,架在电线杆间的空中,其特性阻抗大约是600欧姆左右。

现在使用的电话和电讯电缆典型的特性阻抗为100或120欧姆。

我可以使用哪种电路模型来描述长线的同轴电缆?如果您知道一定长度的电缆的电感量和电容量的话,可以使用下面的电路模型描述长线同轴电缆:这个模型对理解描述阻抗,电容,电感之间关系的阻抗等式非常有帮助:我能否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缆的阻抗?电缆的特性阻抗只描述了电缆在高频信号下的的工作性质。

万用表是用直流电流来测量电阻值的,所以不能用万用表或其他简单的测量设备来测量电缆的阻抗。

通常最好的方法是检查电缆的类型(一般印刷在电缆外面)查阅相关的信息手册,而不要试图实际测量.我如何测量电缆的阻抗呢?使用一个关系式来确定Z0比使用设备测量要简单很多。

在给定的频率,可以这样来推算电缆的阻抗:测量一段电缆在远端开路情况下的阻抗Zoc,再测量该段电缆在远端短路的情况下的阻抗Zsc,用下面的等式来确定ZO:其中Zoc = 某一电缆在远端开路的情况下测量出的阻抗Zsc = 该电缆在远端短路的情况下测量出的阻抗注意:对Zoc和Zsc的测量包含了幅值和相位,所以Z0也会有幅值和相位。

阻抗高频测量法是先确定电缆的传播速度和电容,或者使用反射计。

什么情况下电缆的阻抗会影响到信号?为了使电缆的特性阻抗能够对传输的信号产生不同的影响,电缆的长度必须至少是实际载频波长的数分之一。

(注: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电缆长度和波长必须是可比的,使信号可以在传输线上传送出波形的一部分,如1/4或更多)大多数的金属丝可以用光速60~70%来传递交流电,换个说法就是每秒传递19.5万公里。

一个频率为20000Hz的音频信号的波长为9750米(195/0.02MHz=9750m),所以电缆起码要有4~5公里长才开始影响音频信号。

所以音频连接电缆的特性阻抗和其他困扰我们的问题相比,算不上什么。

标准的视频信号很少有超过10MHz的,其大概波长大概是20米。

这样高的频率足以使特性阻抗开始对信号产生影响。

高分辨率的电脑显示信号和高速的数据信号经常超过100MHz,所以即便是很短的电缆传输,也要考虑到正确的阻抗匹配问题。

如何进行阻抗匹配?首先驱动电缆电源的输出阻抗,必须和电缆的特性阻抗相等,这样才能使所有输出的功率进入传输电缆,避免从电缆的输入端反射回入源。

其次,应该使电缆输出端负荷设备的输入阻抗和电缆的特性阻抗相同,这样所有功率进入了负载设备,而不会被负载反射回电缆。

这个正常的驱动方法有很多的例外,但一般是用来做其他用途的。

可以选一个特性阻抗匹配使低频带宽的传输功率最大化,或者使阻抗失配改善更宽广频宽下的响应。

这是工程师的抉择,视其需求而决定。

为什么需要阻抗匹配?如果您的源输出阻抗,电缆特性阻抗,和负载输入阻抗之间存在失配的话,将存在反射,并完全由电缆长度决定(反射的状态)。

此外如果电缆被非正常使用,如挤压,打结,或者连接器的安装不正确,会产生反射,造成功率损失。

更有甚者,如果是大功率向电缆输出(比如无线广播台),反射功率可能会损坏功率源设备。

所以您必须小心防范阻抗失配问题。

并非所有的教科书中都说明了这个不寻常的情况:当天线把功率送回(没有正确终止),功率可以从同轴电缆的内芯直接穿透到电缆的外芯屏蔽网,这时天线的功率是最低下的。

这意味着射频可以传送到同轴电缆的外部,关于同轴电缆最难理解的概念是当电缆被终结时,(对源来说,)感抗和容抗则不存在了。

注:这句话的意思不太明白。

是否在说加一个合适的终端电阻之后,由于源的平稳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电缆上电压电流不会产生变化,一个正确终止的电缆在源看来是无限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