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约40km处的黄河干流,坝址到库尾(三门峡水库坝基)河长130km,流域面积5756km2,水库呈东西带状,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是黄河中下游最后一座较大库容的峡谷型水库工程。
该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属一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库区流经中条山与秦岭余脉崤山之间的晋豫峡谷,河谷底宽200~800m;按自然地貌及产汇流情况,黄河干流三门峡至八里胡同主要为石山区,八里胡同至小浪底河段主要为丘陵区。
小浪底水库呈狭长状,水库面积272km2,最高蓄水位为275m,最大坝高154m,原总库容126.5x108m3,后期有效库容51x108m2.小浪底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x10m4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按1919年7月~1995年6月统计,小浪底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405.5x108m3,其中98%是三门峡以上区域来水,最大年径流量679.5x108m3,最小年径流量176.0x108m3,实测最大流量17000m3/s,最小流量10.7m3/s。
泥沙主要来自三门峡以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来沙很少,小浪底站1919年7月~1989年6月实测平均年来沙量13.95x108t,占年来沙量85.6%。
库区平均年降水量616mm,年际变化较大,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其中约50%集中在7月、8月、9月3个月。
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在每年的6月~10月,以三门峡以上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来水为主,其特点是峰高、含沙量大。
从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有较多支流、支沟、毛沟汇入,其中较大支流有北岸的西阳河、逢石河、毫清河、板涧河和南岸的畛河、石井河等18条,最大的支流河长不足80km,流域面积不到700km2。
支流常流量一般为0.5~2.0m3/s,平均年输沙量约5x104~90x104t,且经常出现断流,汛期常有短时间暴雨洪水出现。
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注浆(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省重点水利工程,旨在解决运城市盐湖区、夏县等五县区的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生态用水问题。
工程总体走势为东南~西北向,是自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向山西省涑水河流域调水的大型引调水工程。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注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注浆技术概述注浆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浆液,对地层进行加固、止水、堵漏等目的的施工技术。
在引黄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浆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加固:通过注入浆液,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工程结构稳定。
2. 堵漏:针对地下水源丰富、地下水压力大的区域,注入浆液填充地层缝隙,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结构的侵蚀。
3. 止水:针对地下水源丰富的区域,注入浆液形成止水帷幕,有效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结构的侵蚀。
4. 改善施工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注浆技术可以改善施工环境,降低施工难度。
三、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注浆技术要点1. 注浆材料选择: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注浆目的,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
通常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浆、聚氨酯浆等。
2. 注浆参数设计:根据地层条件、注浆目的和注浆材料,确定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注浆量等参数。
3. 注浆设备选择:根据注浆参数和工程规模,选择合适的注浆设备。
常用的注浆设备有:泥浆泵、浆液搅拌机、注浆管等。
4. 注浆工艺:根据地层条件和工程要求,采用合适的注浆工艺。
常用的注浆工艺有:预注浆、后注浆、全孔注浆等。
5. 注浆质量控制:在注浆过程中,加强对注浆质量的管理,确保注浆效果。
主要控制指标有: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等。
6. 注浆效果检验:注浆完成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注浆压力测试、注浆量测试、地下水观测等。
四、结语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注浆技术在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注浆技术,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降低了地下水侵蚀风险,保证了工程结构的稳定。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
该枢纽地处黄河中游的最后一个 峡谷,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 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
建设背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黄 河中游的水患问题,提高黄河流域的 防洪能力,并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 进行发电和灌溉。
在20世纪70年代,黄河中游的水患问 题日益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 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决定建 设小浪底水利枢纽。
质量和安全。
质量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建立 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道 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竣工验收与运行
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政府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确 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运行管理
工程投入运行后,管理部门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 度,确保枢纽主体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效益评估
信息化管理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 时监测枢纽主体运行状态, 提高管理效率。
扩建与升级
扩大库容
根据需求增加水库库容,提高防洪、供水等能 力。
优化设施设备
对枢纽主体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运 行效率和安全性。
拓展功能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枢纽主体的其他功能,如生态补水、旅游开发 等。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02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结构
主要建筑结构
大坝
发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的大坝为粘土斜 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坝顶长 1667米,坝顶宽15米。
小浪底发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安装有 6台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挑流 消能,总长1090米,最大泄洪流量为 20000立方米/秒。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是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小浪底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泄洪排沙系统、电站和水库淹没区等。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3米,坝高160米。
泄洪排沙系统由4条泄洪隧洞和4条排沙隧洞组成,用于排泄洪水和泥沙。
电站安装了18台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
水库淹没区涉及河南、山西两省,共计淹没土地约272.3平方公里。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
施工道路分为外线公路和内线公路,连接了工程现场与周边地区。
黄河公路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南与山西两省。
施工供电工程为工程现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供水工程则确保了施工现场的用水需求。
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生活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
生产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原材料和构件。
办公区则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工作场所。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需要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艰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隧洞开挖、机组安装等,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投用,将为黄河流域的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3]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4]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以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为主,兼顾供水、养殖、旅游等效益。
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水库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和协调。
(2)各施工队伍:负责各自承担的施工任务。
2. 施工进度(1)工程开工时间:根据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队伍准备等情况,确定工程开工时间。
(2)工程完工时间: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3. 施工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施工技能水平。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有序。
三、施工方案1. 土方工程(1)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表、清基。
(2)开挖过程中,确保边坡稳定,防止坍塌。
(3)开挖土方运输采用自卸汽车,确保运输安全、高效。
2. 基础处理工程(1)基础处理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确保地基承载力。
(2)桩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位、桩径、桩长等参数,确保工程质量。
(3)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基槽回填,确保地基稳定。
3. 大坝工程(1)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确保大坝稳定、安全。
(2)大坝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接缝处理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3)大坝施工完成后,进行坝面防护,防止侵蚀、磨损。
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确保设备安装精度、安全。
(2)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辅助设施工程(1)变电站、开关站等辅助设施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辅助设施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投运。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一、项目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提高黄河流域的防洪能力,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项目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小浪底大坝、水库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子工程。
其中,小浪底大坝是该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起到蓄水和调节黄河水量的作用。
水库的设计总库容为20亿立方米,可以有效地缓解黄河上游地区的干旱和旱灾,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施工过程1.立项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工作于2010年启动。
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计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论证审查。
在立项阶段,项目审批单位将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最终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
2.设计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工作于2012年开始。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的结构类型、设施布局和施工工艺,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设计单位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3.招标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招标工作于2015年启动。
招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公开竞标信息,吸引有能力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
招标单位将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参加竞标评审。
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
4.施工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工。
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将根据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施工单位还需积极配合有关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5.竣工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于2020年完成。
竣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可行性、设计符合性、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验收检查。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一、项目背景小浪底工程,又称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下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该工程于1993年开始建设,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和航运问题,对于提高长江河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设计小浪底工程位于长江中游的重要航道上,主要由坝体、泄洪闸、船闸、发电站和航道等部分组成。
坝体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防洪和调节水位。
泄洪闸是用于调节库区水位,防止水库溢洪的重要设施。
船闸则是为了方便船舶过闸而建设的,在船舶运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电站则是小浪底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用于利用水力发电资源,提供清洁能源。
航道则是工程中用以保证航运畅通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船舶通行。
三、工程效益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浪底工程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的洪水灾害问题,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其次,工程建设使得长江航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小浪底工程的发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保措施在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坝体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绿化等措施,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发电站运行过程中,采用了水轮发电技术,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在工程的设计中,还特别注意了对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保护,确保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项目展望小浪底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前的需求,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小浪底工程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工程建设方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时,工程建设方还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小浪底水利枢纽(2024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后通过了安全技术鉴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消防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验收。
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
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浪底案例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3、三门峡——小浪底区间合并一级开发方案最终确定
1)1955年的“决议”中,三门峡以下有任家堆、八里 胡同、小浪底三个梯级。 2)1958~1970年的黄河规划委对三门峡——小浪底区 间三级、二级、一级开发进行了比较研究。
(1)三级梯级开发方案,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第一部分:小浪底工程概况
8、工程获奖情况
1)国家优质工程 2)中国水利水电第七、第十一、第十四工程有限公司 获得鲁班奖。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第二部分:小浪底工程图片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2——谷歌地图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3——工程全景(1)
此标准则申请就会被拒绝。对于计分标准,是用来确定申
请人资格达到投标要求的程度,为做进一步比较选择之用。 步骤三:资格预审资料分析,挑选并通知已入选的投 标者名单(略)
第四部分:小浪底工程招标过程
第二阶段:招标与投标
步骤四:准备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编制 1991年6月业主黄委设计院和加拿大国际工程管理公司 (CIPM)开始编制小浪底主体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9——调水调沙壮景(1)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0——调水调沙壮景(2)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1——小浪底工程施工专用路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2——小浪底工程专用黄河大桥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3——1997年10月28日黄河截流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4——鲁班奖获奖证书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始建于1991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峡谷出口,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2. 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3. 水沙问题:黄河泥沙含量高,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处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施工过程1. 工程设计:在充分研究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施工准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分阶段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基础处理:对坝基进行开挖、清基、固基等处理,确保坝体稳定性。
(2)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3)辅助设施施工:包括灌溉、供水、交通、通信等辅助设施的施工。
(4)水沙处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进行水沙处理,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水库淤积。
4.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
四、工程成果1. 防洪: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减轻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防凌:工程可降低黄河下游凌汛风险,保障航运安全。
3. 减淤:通过水沙处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 供水: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活、工业用水。
5. 灌溉: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6. 发电:利用水能资源,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工程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3]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4]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河道萎缩态势初步遏制,黄河含沙量近20
《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河道萎缩态势初步遏制,黄河含沙量近20》
1、龙羊峡水库的作用: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
龙羊峡水利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水建筑物及发电输变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2、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8.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2%;多年平均来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具有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养殖、旅游和环境保护等功能。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十五”期间我国在黄河上修建了哪些重要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使黄河的含沙量下降了吗?
(2)目前,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你认为这种办法行得通吗?
(3)黄河含沙量的减少对我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请你举例说明。
4、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人类,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99期霞湖连在一起,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
坝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也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的建成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
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小浪底水利工程枢纽风景区如今已经成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之一。
小浪底水库库区面积272平方公里,库面将四大景区——大坝湿地公园、黄河三峡、张岭半岛度假区、西来这里研学旅行,让人最为震撼的是观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调水调沙场面。
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为壮观的时刻。
调沙时,只见数股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如黄龙腾空而起,翻滚搏杀,掀起排排巨浪,咆哮着直向黄河下游冲去,大有沧海横流,五岳崩摧之势,即便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与之相比,也都会显得逊色。
调水调沙时,将实施黄河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三座水库水沙联合调度,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过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同时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
调水调沙,有时放的是清水,有时放的是黄水,因而有的照片显示的是清水,有的照片显示的是黄水。
研学线路推荐——两日游线路:焦作或洛阳——小浪底——济源王屋山——济源城区任务单:1.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的原理是什么?2.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有一座山叫王屋山,请说出它的有关传说,并对王屋山的地质意义进行一番探究。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引言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
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调水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洛阳市灌溉用水和供水的同时,还承担着调节黄河水位、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介绍。
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洛阳市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黄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洛阳市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建设一座水利枢纽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功能2.1. 调节黄河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一处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位。
当黄河水位偏高时,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减少流入洛阳市区的洪水,从而保护市区的安全。
当黄河水位偏低时,可以通过向下游释放水来提升水位,确保水源供给。
2.2. 防洪抗旱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枢纽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蓄水量,有效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枢纽还可以向下游供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而在旱情发生时,枢纽可以向上游释放水源,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2.3. 水资源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水位和防洪抗旱,还能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枢纽通过灵活的调度,对水库的蓄水和排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该枢纽还与下游的水厂相连接,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洛阳市,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3. 技术特点3.1. 大坝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大坝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坝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承受水压和洪水的冲击力。
采用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大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枢纽的安全性。
此外,大坝的建设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用了生态护坡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涵闸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备了多部涵闸,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来实现水位调节和水流控制。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地质条件复杂,运用要求严格,施工难度极大。
然而,施工人员凭借智慧和勇气,积极引进、应用、创造了新的设计、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首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地质难题。
坝址所在地存在着工程泥沙问题,以及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施工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采用了新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施工方法,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
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单面山体内,施工人员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了108个洞室,构建了当时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施工人员的精湛技艺,也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
此外,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注重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施工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土地复垦、水质保护、植被恢复等,努力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兼顾了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
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成功地将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随河水一起,适时送入大海,减少了库区和河床的淤积,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管理难题。
然而,通过施工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建设,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树立了典范。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度为1667m,坝顶宽度15m,坝底最大宽度864m。
坝体启、填筑量5l.85万m3、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m、深80m。
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
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2,总库容126.5亿m3。
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
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
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进水塔、3条导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条溢洪道、1条灌溉洞和3个两级出水消力塘。
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
其特点为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窝状断面,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浇筑量占工程总量的90%,施工中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
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
厂房内安装6台30万k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亿kW.h/58.51亿kW.h(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
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大坝设计特点小浪底水利枢纽主坝为壤土斜心墙土石坝,上游围堰为坝体的一部分,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初步设计为斜墙坝型,后优化为斜心墙坝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水平防渗为主,垂直防渗为辅;后者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
目前大坝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度地考虑了库区淤积的防渗作用,使坝基防渗效果更为可靠;2、上爬的内铺盖改善了上游坝坡的抗滑稳定性,既实现了库区淤积的连接,又不会对坝坡产生太大的影响;3、减少了上游围堰的土方填筑量及基础处理工程量,使截流后比较紧张的工期得以缓解;4、与斜墙坝相比,混凝土防渗墙受力有所恶化,且造墙难度增加。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处,在洛阳市西北约40km。
上距三门峡坝址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
北依王屋、太行二山,南抵崤山余脉,西起平陆县杜家庄,东至济源市(原济源县)大峪河。
南北最宽处约72km,东西长93.6km。
淹没区涉及两省4市(地区)所管辖的8个市(县),即河南省的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济源;山西省的垣曲、平陆、夏县。
地质地貌水库集水区处于峡谷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南岸为崤山东北余支,地势陡峻;北岸有太行、王屋山脉。
两岸地形起伏较大,西部、北部多1000米以上高峰,西阳河上游历山海拔2321m为区内最高峰。
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着第四系黄土,以及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安山岩、寒武系灰岩、砂页岩、红色砂、页岩和粘土岩。
气候库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4~14.3℃,昼夜温差大,元月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库区年平均降水量616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而冬季雨量稀少;年平均蒸发量为2072mm,全年以夏季蒸发量为最大,冬季蒸发量最小;年平均湿度在62%左右。
水文水资源状况黄河由西向东穿过库区,水流湍急,流程130km,其间有较多的支流、支沟、毛沟汇入,较大支流计有18条,多数分布在库中区和库前区,如北岸的西阳河、逢石河、亳清河、沇西河和南岸的畛河、青河、北涧河等河流。
黄河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流域面积为5756平方公里,约占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流域面积的14%。
支流来水流量一般较少,且经常出现断流。
汛期常有短时间暴雨洪水,一般每年出现3~4次。
矿产资源该区域深厚的沉积地层中发育了种类繁多的沉积、变质矿产资源,如煤、硫磺、铜、铝矾土、铁、黄铁矿、石英、白云岩、石灰石等。
库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硫磺矿、铜矿和铝土矿。
煤矿在各县(市)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煤质优良,蕴藏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275m高程以上,垣曲县亳清河、板涧河上游,归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硫磺矿主要分布于新安县境内的畛河、青河流域;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新安、渑池、陕县等地,矿质优良,品位居全国之首,储量达0.62亿t,较大的企业为长城铝业公司洛阳铝矿。
土壤植被状况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地带,广泛分布着暖湿带的地带性土壤,其土壤类型为棕壤和淋溶褐土,浅山丘陵主要分布着褐土类中的红粘土、立黄土、白面土。
在山前的冲积平原下部和局部低洼地区分布着潮土。
库区植被覆盖率约为20%,地表植被密度不一,部分地表裸露。
植被型有灌丛和草丛、阔叶林、针叶林,山区有小面积的天然林;植物有刺槐、榆、侧柏、荆条、酸枣等。
区域内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较大的影响,由于放牧牛羊、烧柴、开垦耕地、常年干旱缺水等原因,库区植被不断遭受破坏,致使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农业经济状况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到河南、山西两省三市一地区的八个县(市),29个乡(镇),涉及人口16万人,淹没土地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万亩。
该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大于西部,平均人口密度33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25亩。
淹没区每年的农业总产值1.2亿元。
农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谷子、红薯为主。
农作物产量水田亩产超过1000斤,旱田亩产500~900斤,棉花亩产50~150斤。
工业经济情况各县(市)的工矿企业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小浪底区域内,1996年区域内六县(市)的工业总产值为5亿元,而其全部工业总产值为86.5亿元。
从区域内的工业产值分布来看,垣曲县最大,占区域的46%;新安次之,占31.6%,其它县(市)较少,均小于8.0%。
监测站网布设情况小浪底的环境监测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库区、施工区、移民区,各部分监测项目、断面测点布设、监测频率各不相同。
库区水质监测包括地面水监测14个断面,底质监测4个断面;施工区监测包括地表水干支流6个断面、生活用水37个测点、河流底质12个点、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17个监测点、大气测点、噪声12个测点;移民区包括生活饮用水28个测点和土壤28个采样点。
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时断面测点数和监测项目有所调整。
工矿企业及主要污染源分布分布小浪底库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沿河滩地,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较少,大部分工矿企业集中在县城,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绝大多数为乡村或个人兴办的小煤矿、小硫磺窑、小铁矿和小铝矿。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质地较好,形成了以矿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共有企业110家。
淹没区内工矿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新安县的仓头乡、西沃乡和垣曲县的古城乡。
工矿企业区域内矿业企业较多,约占工矿企业总数的80%,其中以煤炭采选业为多,达70余家。
此外还有炼焦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和铁冶炼业等。
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工业和煤炭采选业,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82%,其它依次为电力工业、炼焦业、铁矿采选业、铁冶炼业、建材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区内工矿业规模一般较小,产值超过一千万的企业仅15家。
煤炭采选业分布较普遍,较大的煤矿有五家,分别是新安煤矿、五一煤矿、黄沙坪煤矿、寺村二矿和观音堂煤矿。
有色金属工业绝大部分分布于垣曲县,主要是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下属的各单位,包括三座铜矿和冶金厂、铜厂,以及位于畛河上游的中国长城铝业矿山公司洛阳铝矿。
炼焦业主要分布在渑池、济源、垣曲和新安县。
电力工业主要有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电厂和平陆电厂。
铁矿采选业有逢石河上游的济源钢铁厂铁矿、渑池县南村乡黄河采运公司,前者规模较大,产值上千万。
铁冶炼业均在山西境内,有平陆曹川铁厂和垣曲长直铁厂。
食品加工业主要是酒厂、啤酒厂和副食品加工厂,均位于垣曲县亳清河流域。
废弃物据调查,区域内固体废弃物,库区有煤矸石约70万t,硫磺尾矿及硫磺冶炼渣等固体废物1000万t以上。
180m 以下截流淹没区小硫磺矿7个,硫磺尾矿7万t;淹没民办小土硫磺冶炼窑510座,硫磺冶炼渣285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