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齿厚下偏差 Esni=-16 fpt =(-20×0.0085)mm= -0.17mm
根据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Esns cosα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Ebni=Esni cosα
∴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Esns cosα= -0.051×cos20°= mm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Ebni=Esni cosα= -0.17×cos20°= mm
称。 根据合格条件 Ebns≥∆Ebn≥Ebni,进行判断。
六、被测齿轮参数
模数 m=2,齿数 Z=42,压力角 α=20°,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877FL JB179-83
思考题
1. 测量公法线长度是否需要先用量块组将公法线卡规的指示表调整零位。 2. 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表 1 m =1 、α f = 200 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五、示例
1.被测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 m=3,齿数 Z=30,压力角 α=20°,齿轮精度等级 766GM GB10095-88 根据分度圆直径 d=mZ,算得分度圆直径 d=3×30=90mm
根据齿顶圆直径 da=mZ+2m,算得齿顶圆公称直径 da=3×30+2×3=96mm 分析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766GM GB10095-88,知第Ⅰ公差组精度为 7 级,第Ⅱ、Ⅲ 公差组精度为 6 级,齿厚上偏差为 G,齿厚下偏差为 M。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15 2 4.6383
27 4
10.7106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 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由图5-1可知。

式中,P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确定模数和分度圆压力角。

2.测定齿顶圆直径d a和齿根圆直径d f ,分别选择偶数齿和奇数齿实验。

3.齿轮其它参数确定和尺寸计算
(1)变位系数;
(2)齿顶高系数;
(3)径向间隙系数。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表
二、思考题
1.决定渐开线齿轮轮齿齿廓形状的参数有哪些?
2.测量渐开线齿轮公法线长度是根据渐开线的什么性质?
3.通过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可间接得到齿轮的哪些几何尺寸和基本参数?
4.在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和齿顶圆时,齿数为奇数和偶数时有何不同?
5.测量时卡尺的卡脚若放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上对测量的l n、l n+1有无影响,为什么?
6.齿轮的哪些误差会影响到本实验的测量精度?
三、实验心得与建议。

齿轮公法线测量

齿轮公法线测量

齿轮公法线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方法;2.熟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方法;3.练习齿轮公差表格的查阅。

二、测量原理与器具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这一误差主要是由于齿轮加工机床传动中分度蜗轮的回转中心与机床主轴(或工作台)的旋转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通常称作运动偏心)。

它使得同一齿轮上的基节或基圆齿厚不均匀,从而影响齿轮在传动中传动比变化的准确性。

ΔFw主要反映由于运动偏心而造成的齿轮切向长周期误差。

图1 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公法线长度图2 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1)、公法线指示卡规(图2)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三、测量步骤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W= m·[ ×(2K – 1) + ]式中:m——模数Z——齿数K——跨齿数齿数Z 10~18 19~27 28~36 37~45 ……跨齿数K 2 3 4 5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 齿 轮 测 量实验3-1 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2.加深理解齿轮径向综合总误差与径向一齿综合误差的定义。

二、实验设备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三、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说明径向综合总偏差"∆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被测齿轮对应一个齿距(360°/z )的双啮中心距变动的最大值。

图3-1-1为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外形图。

它能测量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涡轮副。

测量范围:模数1-10mm ,中心距50-320mm 。

被测齿轮装在可沿底座6滑动的主滑架15之大心轴11上,标准齿轮安装在可沿V 形导轨浮动的测量滑架5之心轴7上,按两齿轮理论中心距固定主滑架。

主滑架用手轮17调整位置,并可用手柄14锁紧;测量滑架5与刻度尺16连接,测量滑架5的位置由手柄4控制,它受压缩弹簧的作用,使两齿轮紧密啮合(双面啮合)。

转动被测齿轮时,由于被测齿轮存在各种误差(如基节偏差、周节偏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形误差等),这两个齿轮转动时,使双啮中心距变动,变动量通过测量滑架5的移动传递到指示表1读出数值。

四、测量步骤1.安装百分表把控制测量滑架的手柄4扳到正上方(即相当于将滑架调整在浮动范围的中间),装上百分表,使其指针压缩1~2圈并对准零位,然后将手柄扳向左边。

2.调节中心距转动手轮17,观察刻度尺与游标尺的示值,根据计算出的两齿轮理论中心距调整主滑架15位置,并用手柄14紧固。

3.把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安装在心杆套8上,加垫圈10后用螺帽压紧。

在主滑架15的心轴上安装被测齿轮。

然后将测量滑架的手柄4扳向右边,使测量滑架靠向主滑架,保证两齿轮双面紧密啮合。

4.进行测量缓慢均匀地转动被测齿轮,由于被测齿轮的加工误差,双啮中心距就产生变动,在转动一周或一齿过程中观察百分表的示值变化,将测量数据记录。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WK WK+1 1 2 3 4
WK+1-WK= 5
Pb = 6
测量 结果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 Fw=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 Ewm= W -W = (mm)
四、注意事项:
1.按公称公法线长度W,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应注意校准其示值零位。 2.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注意千分尺两个碟形量砧的位置(或 指示 规两个量的位量)。见图:(a)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齿 面在分度圆附近相切,位置正确;(b)图所示两个量砧与齿
面分别在齿顶和齿根处相切,不好;(c)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表读取示值,并记入表中。 (4)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为公法线
长度变动量Fw;
(5)所有读数的平均值与公法线公称长度之差为公法线平均 长度偏差EW m。 F W 和EW m应分别在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和公法线平均 长度上偏差EWms 与下偏差E Wmi 范围内零件才为合格。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 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
的公称值W,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 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WmE∆ 值。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 公称公法线长度W,计算公式:
+2
m、z、α——齿轮的模数、齿数、标准压力角; invα——渐开线函数,inv20度为0.014904;
内,所有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平均与公法线长度公称值 W之差,即: △Ewm =W平均- W 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原理图
公法线千分尺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3. 齿轮公法线长度通常使用公法线干分尺或公法线指

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报告

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报告

齿轮零件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1实验目的
1. 了解齿轮参数测量常用的仪器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齿轮传动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综合评定。

2 实验仪器设备
1.公法线千分尺
2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机器、仪器中使用最多的传动零件,主要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对齿轮的使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2)传动的平稳性;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4)侧隙的合理性
因此,齿轮的综合测量应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实验要求查出齿轮各项公差值,并通过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评定齿轮零件侧隙的合理性。

实验步骤
(1) 根据齿轮几何参数及其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 了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3) 按仪器的测量方法进行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4) 分析齿轮测量结果,并将测量值与极限偏差值进行比较,判断所测量齿轮工件侧隙的合理性。

(5) 写出实验报告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四、注意事项:
1.按公称公法线长度W,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
并应注意校准其示值零位。
2.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注意千分尺两个碟形量砧的位置(或 指示 规两个量的位量)。见图:(a)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齿 面在分度圆附近相切,位置正确;(b)图所示两个量砧与齿 面分别在齿顶和齿根处相切,不好;(c)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2)根据齿轮的齿数z、模数m、压力角及跨测齿数k,由上表
查出齿轮的公法线公称长度W。
(3)根据所得的公法线公称长度选择测量范围相适应的公法 线千分尺,然后逐齿测量或均布测量6 条公法线长度,从指示
表读取示值,并记入表中。
(4)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为公法线 长度变动量Fw; (5)所有读数的平均值与公法线公称长度之差为公法线平均 长度偏差EW m。 F W 和EW m应分别在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和公法线平均 长度上偏差EWms 与下偏差E Wmi 范围内零件才为合格。
二、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主要实验仪器
是公法线千分尺。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原理图
公法线千分尺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 1.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
内,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
差,即: △Fw = Wmax- Wmin 它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 故可 用于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2.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
WK
WK+1 1 2 3 4
WK+1-WK=
5
Pb =
6
测量 结果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 Fw=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 Ewm= W -W = (mm)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同一齿轮实际公法线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反映齿轮运动误差中的切向误差分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则是指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理论值之差,用于控制齿侧间隙。测量齿轮公法线可使用公法线指示千分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高精度量具。本实验采用公法线千分尺进行测量,目的是练习测量方法并加深对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平均长度偏差的理解。实验步骤包括计算被测齿轮的跨齿数和公法线公称长度,检查仪器零位,按跨齿数齿圈逐齿进行测量并记录读数,最后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平均长度偏差,并作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齿轮的公差情况,为齿轮的制造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齿轮参数测量

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齿轮参数测量

齿轮参数的测定一、目的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zo h 、顶隙系数C x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W '、1k W +',齿数Z 、顶圆直径d 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α、x 、*a h 和C x。

方法如下: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k W '、1+'k W (1-'k W 亦可),由图3—2可得,k W '=P b (k-1)+S b (1) 1+'k W =P b ·k+S b (2)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P b =1+'k W -k W '=πmcos α∴模数m=απcos bP(3)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 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

1.1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12页]

1.1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12页]
1.1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 使用方法, 2.掌握齿轮公称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3.熟悉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4.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量仪说明
测量仪器有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如图1-109所示。 1.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如1-110(a)所示。它的结构、使用方法 和读数方法皆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不同之处仅是量砧的形状为碟形, 以便于碟形量砧能够进入齿轮的齿槽进行测量。
二、实验量仪说明
2.公法线指示规 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如图1-110(b)所示。量仪的弹性开口圆
柱套2的孔比圆柱1稍小,将专门扳手9从圆柱1内孔右端取出, 插入圆柱套2的开口槽中,可使圆柱套2沿圆柱1移动。活动量 爪4的位移通过比例杠杆5传递到指示表(分度值为)6的测头, 由指示表的指针显示出来。按压按纽8,能够使活动量爪4退开 (向左移动)。用组成公称公法线长度的量块组调整活动量爪4 与固定量爪3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6的指针压缩(正转)约半 转,之后转动指示表6的表盘,使表盘的零刻线对准指针,确定 量仪指示表的示值零位。然后,用调整好示值零位的量仪按相 对(比较)测量法来测量齿轮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对公称公法 线长度的偏差。测量时应轻轻摆动量仪,按指针转动的转折点 (最小示值)进法线长度是指齿轮上几个轮齿的两端异向齿廓所包 含的一段基圆圆弧,即该两端异向齿廓间基圆切线线
段的长度。公法线长度偏差ΔE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 Wk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之差。即:
ΔEw=Wk—W
(1-26)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四、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的数值(或从表1-32中查取)。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掌握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计算,理解二者的差别。

二、实验内容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三、测量原理与计量器具说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 与最小值Wmin 之差。

测量ΔFw 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 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 m 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千分尺来测量公法线长度。

公法线千分尺可用于测量7~9级齿轮,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如图3-1 所示。

它的结构、使用和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一样,仅量砧制成碟形,以使碟形量砧能伸进齿间进行测量。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的跨齿数n 和它的公称值W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W=mcos α[π(k-0.5)+zinv α]+2xmsin α式中 m 、z 、α、x ——齿轮的模数、齿数、标准压力角、变位系数; inv α——渐开线函数,inv20度为0.014904; k ——测量时的跨齿数(整数)。

跨齿数k 按照量具量仪的测量面与被测齿轮面大体上在齿高中部接触来选择。

对于标准直齿轮,k =z α/180+0.5。

对于变位直齿轮,κ=z αm/180+0.5, αm=arcos[db/(d+2xm)],db 和d 分别为被测齿的基圆直径和分度圆直径; x 为变位系数; inv α 为渐开线函数(inv20°=0.0149)。

n 必须为整数,取成最接近计算值的整数。

为了使用方便,对于 =20°、m = lmm 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按上述公式计算出跨齿数n 和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 ,列于表1.四、实验步骤(1) 用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办法确定齿轮的模数m 及压力角α等,测量时应先按齿轮的齿数确定跨测齿数k ,见下表。

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在机械传动中应用广泛,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齿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实际测量和计算,掌握其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齿轮基本概念和几何尺寸关系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渐开线圆柱齿轮若干2、游标卡尺(精度 002mm)3、公法线千分尺(精度 001mm)4、齿厚游标卡尺(精度 002mm)5、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三、实验原理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模数 m、齿数 z、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ha、顶隙系数 c。

其中,模数 m 和压力角α是决定齿轮尺寸和齿形的重要参数。

2、模数 m 的测定根据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Wk 和跨齿数 k,可以计算出模数 m。

公法线长度是指在齿轮上,与两个非相邻同侧齿廓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其计算公式为:Wk = Wk + 1 Wk =mπcosα(k 1) +zinvα其中,Wk 为跨 k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k + 1 为跨 k + 1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z 为齿数,invα 为压力角α的渐开线函数。

通过测量不同跨齿数的公法线长度,代入公式可求出模数 m 的平均值。

3、压力角α的测定压力角α可以通过测量基圆齿距 Pb 来确定。

基圆齿距是指基圆上相邻两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其计算公式为:Pb =πmcosα通过测量基圆齿距 Pb,代入公式可求出压力角α。

4、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的测定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可以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 da 和齿根圆直径 df 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ha = hamhf =(ha + c)m其中,ha 为齿顶高,hf 为齿根高。

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 da 和齿根圆直径 df,代入公式可求出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

四、实验步骤1、数出待测齿轮的齿数 z,并记录。

公法线长度和跨球(圆柱)尺寸的测量

公法线长度和跨球(圆柱)尺寸的测量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齿厚、公法线长度和跨球(圆柱)尺寸的测量(GB/Z18620.2-2002)6 齿厚、公法线长度和跨球(圆柱)尺寸的测量测得的齿厚常被用来评价整个齿的尺寸或一个给定齿轮的全部齿尺寸。

它可根据测头接触点间或两条很短的接触线间距离的少数几次测量来计值,这些接触点的状诚和位置是由测量法的类型(公法线、球、圆柱或轮齿卡尺)以及单个要素偏差的影响来确定的。

习惯上常假设整个齿轮依靠一次或两次测量来表明其特性。

控制相配齿轮的齿厚是十分重要的,以保证它们在规定的侧隙下运行。

有些情况下,由于齿顶高的变位,要在分度圆直径d处测量齿厚不太容易,故而用一个计算式给出在任何直径d y处齿厚s,见图16,推荐选取d y=d+2m n x。

图16 齿顶高和弦齿厚6.1齿厚的测量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齿厚齿厚游标卡尺不能用于测量内齿轮。

侧隙的允许偏差没有包括在s ync齿厚的公称值内,应从公称值减去上上偏差E syns 和下E syni。

E syni和E syns应有正负号。

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齿的弦齿厚的优点,是可以用一个手持的量具进行测量,携带方便和使用简便是其主要优点,见图17。

图17 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弦齿厚测量弦齿厚也有其局限性,由于齿厚卡尺寸的两个测量腿与齿面只是在其顶尖角处接触而不是在其平面接触,故测量必须要由有经验的操作者进行。

另一点是,由于齿顶圆柱面的精确度和同心度的不确定性,以及测量标尺分辨率很差,使测量不甚可靠。

如果可能的话,应采用更可靠的公法线长度、圆柱销或球测量法来代替此法。

6.2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公法线W K的长度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K个齿(对外齿轮)或k个齿槽(对内齿轮)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这个距离在两个齿廓间沿所有法线都是常数(见图18和图19)。

图18 斜齿轮公法线测量图19 在基圆柱切平面上的公法线测量的极限尺寸在外齿轮的实际测量时,按规定作出的两内侧平行平面就是度量表面,以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齿轮检测报告模板

齿轮检测报告模板

齿轮检测报告模板篇一:互换性实验四_齿轮精度测量报告模板汕头大学实验报告学院: 工学院系: 机电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10级成绩: 姓名: 学号: 组: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齿轮精度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原理(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概念)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齿轮径向跳动误差曲线图(X轴:n为齿序,Y轴:i为读数,以实际读数的最大值为纵坐标最大值,以实际读数的最小值为纵坐标的最小值):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数据分析:六、质疑或建议篇二:吊车质检报告样板机构核准证号:TS7110065-20XX检验报告编号:HY-20XX-5764-2672流动式起重机监督检测报告注册代码:25698658752968593258设备名称:汽车起重机黑龙江哈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卧虹桥项目部检验机构: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检验日期: 20XX年11月05日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声明1、本中心对所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负相应责任,用户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之后未经本中心确认的,本中心概不负责。

2、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批、批准人员签章和未加盖本中心的检验专用章货公章无效。

3、本报告书应用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钢笔填写,字迹工整,涂改无效。

4、未经本中心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内容,复印件未加盖本中心“红章”无效。

5、受检单位对检验结论有异议,应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中心提出。

检验单位地址:哈尔滨市珠江路100号联系电话:*************传真号:*************投诉电话:*************流动式起重机监督检验报告项目表报告编号: HY-20XX-5764-2672流动式起重机监督检验报告项目表报告编号: HY-20XX-5764-2672注:①*项为重要项目;②改造、大修后的流动式起重机必须进行静载、动载试验。

试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试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3-27)、公法线指示卡规(图3-28)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 Z——齿数 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 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三、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7~12中。

齿轮的误差和分析报告

齿轮的误差和分析报告

齿轮误差及其分析第一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和检测对于齿轮精度,主要建立了下列几个方面的评定指标:一.运动精度: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可采用下列指标:1.切向综合总偏差F 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被测齿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最大差值。

切向综合总偏差F i′。

(它反映了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和基节偏差、齿形误差等综合结果。

)Δ2.齿距累积总偏差F p,齿距累积偏差F pk。

定义: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或k=z)的最大齿距累积偏差。

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

在分度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称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 pk。

k为2到小于Z/2的正数。

这两个误差定义虽然都是在分度圆上,但实际测量可在齿高中部进行。

这项指标主要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

用ΔF p 评定不如ΔF i′全面。

因为ΔF i是在连续切向综合误差曲线上取得的,而ΔF p不是连续的,它是折线。

ΔF i′= ΔF p + Δf f测量方法:一般用相对法,在齿轮测量机上测量。

3.齿圈径向跳动ΔF r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ΔF r定义:在齿轮一转围,测头在齿槽,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它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用径跳仪测量检测。

)由于齿圈径跳ΔF r 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因此要增加另一项指标。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ΔF w定义:在齿轮一周围,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ΔF w=W max-W min测量公法线长度实际是测量基圆弧长,它反映齿轮的运动偏心。

测量方法: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

4.径向综合误差ΔF i″和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齿轮的几何偏心还可以用径向综合误差这一指标来评定。

ΔF 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内齿公法线测量[整理版]

内齿公法线测量[整理版]

内齿圈齿廓的加工及测量4.1内齿圈齿廓的范成加工目前,在推杆减速器的批量生产中,其内齿圈齿廓的加工采用的都是范成加工方法,加工的夹具及刀具的相对运动完全模拟减速器的运动。

激波器的偏心距e 由一个偏心轴的偏心距e来实现,激波器的半径T b与内滚子半径T z之和由偏心轴的几何中心至固定点的距离R来实现,传动比由挂轮的传动比来实现,如图4.1所示。

范成加工法具有快速、简易、经济的优点,其加式装置可作为附件加装在现有的滚齿机上。

缺点是刀具必须完全与推杆外滚子直径相同,而且对于推杆减速器的每一和中不同规格都要更换工装,不利于产品系列化生产。

尽管加工装置本身可以调整得很精确,但常因刀具的磨损、进刀深度掌握不当,以及刀具轴线沿内齿圈径向出现偏距等问题给被加工的齿圈带来很大误差。

4.2内齿圈齿廓的数控加工内齿圈齿廓可用数控铣进行粗加工,用数控磨进行精加工。

本节主要讨论在Y54非圆搂控插齿机上的加工方法。

4.2.1Y54数控插齿机加工齿廓曲线的原理经Y54插齿机改造成的非圆数控加工机床,由X、C、D三轴联动来实现对给定曲线的数控加工,如图4.2所示,D轴是刀具的回转中心轴,加工齿廓曲线时,采用圆形插刀,插刀一边绕D轴旋转,一边沿D轴作上下往复运动。

C 轴是工作台回转轴,被加工的工件加在工作台上。

沿X 轴的移动保证了沿齿深方向的进刀量。

X轴始终在刀具回转中心D轴及工作台回转中心C轴的连线上。

这三个轴分别由被脉冲信号驱动的三个不同步进电机所带动。

根据被加工齿廓曲线的方程式,根据被加工齿廓曲线的方程式,可得出刀具中心轨迹方程,把它分解为沿X 轴方向的进刀及绕工件C轴的旋转两个分量,即可实现对齿廓的数控加工。

4.2.2刀具中心的轨迹由上面可知,用数控加工齿廓时,应求出圆插刀中心的轨迹,它是被加工内齿圈齿廓曲线的内法向等距线,如图4.3所示。

圆插刀的半径可不等于实际推杆减速器中滚子的半径,只要刀具半径T d小于内齿圈齿廓在齿根部的最小曲率半径,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切削干涉即可。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熟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二) 实验内容(1)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2)根据测得值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三) 计量器具说明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应用最多。

如图3-1所示,它与普通外径千分尺相似,只是改用了一对直径为30mm 的盘形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四) 测量原理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测量时,要求测头的测量平面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左、右齿廓相切,因此跨齿数k 不是任取得。

当齿形角α=20°,齿数为z 时,取5.09+=z k 的整数(四舍五入)。

对于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 可按下式计算:ααπαsin 2])5.0([cos xm zinv k m W ++-=式中:m ————被测齿轮模数;α————齿形角;z —————齿数;k —————跨齿数;x —————变位系数。

当α=20°,变位系数x = 0时,]014.0)12(476.1[z k m W +-=W 和k 值也可从表3-1中查出。

表3-1 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α=20°,m=1,x=0)(五)测量步骤(1)根据被测齿轮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计算或查表3-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和公法线公称长度。

(2)用标准校对棒或量块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线千分尺,将两测头伸入齿槽,夹住齿侧测量公法线长度,齿轮不动,左右摆动千分尺,同时用右手旋动千分尺套筒,使两测头合拢,直到手感到测头夹紧齿侧后,从千分尺的标尺上读数,此数即为公法线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零件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1实验目的
1. 了解齿轮参数测量常用的仪器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齿轮传动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综合评定。

2 实验仪器设备
1.公法线千分尺
2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机器、仪器中使用最多的传动零件,主要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对齿轮的使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2)传动的平稳性;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4)侧隙的合理性
因此,齿轮的综合测量应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实验要求查出齿轮各项公差值,并通过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评定齿轮零件侧隙的合理性。

实验步骤
(1) 根据齿轮几何参数及其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 了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3) 按仪器的测量方法进行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4) 分析齿轮测量结果,并将测量值与极限偏差值进行比较,判断所测量齿轮工件侧隙的合理性。

(5) 写出实验报告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