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
【内容提要】
这一章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以及礼教(先富后教)、取信于民、均贫富(藏富于民)、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暴政的仁政理念和对统治者以身作则的要求。
【思考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请就以上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参考答案】
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但他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③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
【参考答案】
(1)以德治国。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需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通过季康子的话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从政的?
(2)从孔子回答季康子的问政中,表达了孔子什么样的为政思想?
【参考答案】
(1)杀掉不道德的人,使百姓遵守道德;要求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政。提倡统治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民众,教育感化民众。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南宫适问孔子,孔子为什么不回答?
(2)从该文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南宫适是仁德君子,能问这个问题,本身已经知道原因了,所以不需要回答。(2)反对武力统治,主张亲民仁政。
6.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②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①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说苑》)
【注】①恺悌:和乐的样子。
(1)有若和孔子对哀公的话,都体现了儒家怎样的为政观?
(2)请对有若和孔子的说法进行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1)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2)①两者都希望哀公减轻百姓的赋税,体现了德政思想。②孔子还指出为政的目的以
及达到这个目的的措施。
7.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则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离不开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法治与德治的实行。
二.克己复礼
【内容提要】
1.恢复周礼
孔子所处的年代礼崩乐坏,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周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强调“孝”“忠”。
2.正“名”与“实”
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孔子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所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思考题】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合乎义,这就是‚仁‛了,‚礼‛是‚仁‛的前提,‚仁‛是‚礼‛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