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分析和诗词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杜甫的经历
(一)漫游生活 玄宗开元19年,20岁,漫游吴、越; 开元23年,24岁,自吴越东归,东都应 试下第; 开元25年,26岁,漫游齐、赵; 开元29年,30岁,洛阳结婚,居3年, 遇李白,订交; 玄宗天宝4年,34岁,再游山东齐州, 再遇李白。
(二)困居长安 天宝5年,35岁,入长安求仕; 天宝10年,40岁,献《三大礼赋》 (《献朝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 南郊赋》); 天宝11年,,41岁,召试文章,送列有 司,参列选序;
芮挺章《国秀集》(744年),选录初 盛唐间(天宝3年前)自李峤至祖咏85家 280首诗,无杜诗;
殷璠《河岳英灵集》(753年),选录 开元2年至天宝12年间24家234首诗,无杜 诗;
元结《箧中集》(760年),录7家诗 24首,实无杜诗;
诗人逝世不久,润州刺史樊晃编《杜工 部小集》六卷,收诗290篇。
天宝14年,44岁,授何西尉,不拜, 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岁末辞;
天宝15年,45岁,安禄山攻破长安, 杜困长安。
(三)艰难为官 肃宗至德二年,46岁,奔风翔授左拾 遗; 乾元元年,47岁,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48岁,客秦州(甘肃天 水)、同谷至成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漂泊流浪 肃宗上元元年,49岁,成都建草堂; 代宗宝应元年,51岁,成都乱,客梓 州(四川三台)、射洪、阆州(四川阆 中); 代宗广德元年,52岁,在梓州、汉州 (四川广汉)、阆州;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 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新唐书》说杜诗“世号诗史”。宋代 普遍以“诗史”标称杜诗特点。
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 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 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 史。
——胡宗愈《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
元、明两代成就较小。
清代: 又掀起了注杜高潮。 明末清初: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王嗣奭《杜臆》 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 金圣叹《杜诗解》
康熙以后,产生了尤其有影响的两个注 本:
浦起龙《读杜心解》 杨伦《杜诗镜诠》
四、杜诗的“诗史”特征
杜甫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年, 即封建社会由盛入衰的转变过程当中的种种 现象,具有“诗史”性质。
杜甫人物分析和 诗词特点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来做诗苦。 诗据《本事诗》,但李白集中无。洪迈 《容斋随笔》谓乃“好事者撰”。 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 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膺作也。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一、杜甫的家世
杜甫是晋名将杜预(220——284)的第 十三代孙。
配流岭外,死于途中。次子义阳王李琮入河 南狱,一女嫁崔氏,有“勤孝”之誉。后李 琮和两弟配流桂林,被杀。李琮子行远、行 芳配流巂州(西康西昌),后受刑,行芳年 幼获免,却愿替兄受死,终双双被杀,西南 人称其“死悌”。
“勤孝”之女即杜甫外祖母。
杜甫外祖的母亲是舒王李元名(高祖第 十八子),武后时配流利州(四川广元), 不久被杀。
杜少陵子美诗多纪当时事,皆有据依, 古号诗史。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
(一) 两层含义 其一、真实性,对历史的真实纪录与反 映;可补史之缺,但不能以诗为史。 其二、形象性,有比历史著作更为丰富 的生活图景。
元和八年(813),元稹作《唐故检校 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作《与元九 书》。
元和十一年(816),韩愈写《调张 籍》。
晚唐: 学杜现实性诗者极多,但真正能承继杜 甫衣钵的是李商隐,其七律组织严密而跳跃 性大(这是诗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
宋代: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士大夫、 文人越来越看重杜诗。 宋仁宗以后,杜甫的影响越来越大,杜 集定本出现,如: 北宋苏舜钦《老杜别集》收诗380首左 右;
代宗大历5年,59岁,在耒阳去世。
三、杜诗接受
杜诗的影响,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在 于他诗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诗体的博大精深、 无体不备上。
(一)杜诗接受 当代: 杜诗影响较小,大致有以下原因: 身纷低微,即便多方投献,也难得有力 者推誉; 最有影响的律诗,特别是晚期律诗,很 难被人们迅速认识;
后半生漂泊蜀中、江湘,地较偏僻; 战乱时文学传播、接受,不能同和平时 期相比; 虽成名于盛唐,但诗歌的美学特征和盛 唐风尚不十分相符。 在唐人选唐诗总集中,其诗歌遭遇大致 如下:
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之 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 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 已。
——樊晃《杜工部小集·序》
中唐: 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反 映现实、揭露时弊的精神,把创作看成是实 现政治目的的工具; 韩愈主要在表现方法上继承杜诗,追求 怪诞奇险和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代宗广德二年,53岁,入严武幕; 代宗永泰元年,54岁,离蓉,经嘉州 (四川乐山)、戎州(四川宜宾)、忠州 (四川忠县)至夔州(四川奉节)西云安 (四川云阳); 代宗大历元年,55岁,在夔州; 代宗大历三年,57岁,正月离夔,冬至 岳州(岳阳);
代宗大历4年,58岁,往来潭州(长 沙),衡州(衡阳)间;
北宋王洙《杜工部集》收诗1405首(古 诗399首,近体1006首);
北宋李纲《校定杜工部集》1440余首。 这时,出现了千家注杜的局面,讲求勾 稽史实,以史证诗,如: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宋徐居仁 编次,宋黄鹤补注;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宋黄鹤 补注,宋刘辰翁评点,元高楚芳编。
宋代,基本上弄清了杜甫的生平经历、 诗歌编年等问题,对诗中用典、词语出处以 及难字难句作笺释,基本上弄懂了杜诗。
(一)父系:奉儒守官 诗歌家事 杜预(京兆杜陵人)——少子杜耽为晋 凉州(甘肃武威)刺史——孙杜逊东晋初迁 襄阳,为襄阳杜氏始祖——子潜光——玄孙 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西北)刺史——
子鱼石为隋获嘉(河南省)县令——子艺依 为巩县令,迁巩县——子审言,膳部员外 郎——子闲,奉天(陕西乾县)县令
(二)母系:血统悲剧 杜甫母亲出于清河崔氏。 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任襄州刺史,越 王李贞伐武,李慎受牵连下狱,改姓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