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篇13月16日、17日两天,昌图县教育局组织各校领导、部分班主任教师收听了“新八德”教育讲座,王起顺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出于对国家教育事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从“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学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王欢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新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理论要求。
尤其是王欢老师在讲到:“新八德”教育可以使很多的人受益的教育,教育人们一定要孝亲,孝亲是八德之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孝亲都做不到,那就根本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也就做不好人,特别是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更告诫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做善事,不抱怨,不指责,相信福报,相信因果。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
因此,我要将“新八德”教育内容引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之中。
对学生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1.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即全民教育。
为了人的一切: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学生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
即全人教育。
2.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自我反思的觉醒。
行动在反思中进行,读书与写作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无疑是一条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
建立教育共同体,包括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教育科研共同体等。
二、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基本路径)1.状态论: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
2.潜力论: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向人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方式。
要不断地对学生说“你行你行你真行”。
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高峰体验”。
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反对蜡烛精神,要对老师说:你行,你就行,不是一次两次地说,是千万遍地说;不是一天两天的说,而是天天说。
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和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学生和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3.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特色就是卓越,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个别差异得到正视和发展。
使每个人都成为他自己,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人无特色不立,校无特色不兴。
特色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
所有人都必须参与。
开始的时候必须有一些强制性。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一、理性地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在贯彻执行新教育实验理念一天高比一天的呼声中,如果想脚踏实地的进行新课程改革,摒弃一切旧的教学模式,学习新教育理念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首选的必修课。
新教育理念主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所有的人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全面、全方位的提升,真正地做到摒除精英路线。
让教育者们在崭新的教学场景中帮助每一个人真正地成为他们自己,帮助每一个人打开他们自己的那扇窗,使他们真正地做到全身心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
同时主张崇尚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只有真正地行动和建设起来,才能发展。
这些都是新教育理念所追求的。
我们要在已往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吸收过去传统的人性理论,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和谐发展论,提出我们自己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生活中,有的教师把教育变成了训练,把教育变成简单的接收知识,远离了新教育实验的轨道。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教给孩子一生都有用的东西,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我们教育者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拥有自信的精神状态,新教育课程改革才能在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中大放异彩!二、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构筑理想课堂的最佳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营造课堂的理想佳境呢?我想,应恰到好处地运用体验式、情感式或把二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体验式教学,也就是现在所流行的一句话“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地解脱出来。
教师则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真正地实践着“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从而加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情感式教学法引发师生间的共鸣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本身离不开创新;教学又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而“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情感的高级生灵。
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精选3篇)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一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行动,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
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
以前总认为教育里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组成了教育,如今想想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的,自己考虑的太浮浅了。
当今时代的教育一定关注孩子的全面开展,不仅是在学校的,更要有家庭的和社会的,要符合新教育的理念。
新教育倡导师生、家校、亲子间“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学工作,让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小的场合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从小让孩子体会教育无处不在,活到老学到老,这样学生是不易产生厌学心理的。
同时新教育还倡导学生应有“晨读、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快乐的成长,体验人生真谛,同时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展。
“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承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浸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场。
”我们要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的更远,在道路上不断追求我们的理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的教育生涯里,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演绎最精彩的教育教学,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
老师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的、关心生命的,对待生活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我们接触的是最富有朝气,最具活力的孩子,所以我们老师应具有前瞻的、开展的目光;我们参与着将来的建立者和接班者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承受教育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刻苦、自信、坚韧、进取、探究等品格,使我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底,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先进的道德意识和积极的人生观。
理想看着总是美妙的,也是遥远的。
然而只要我们心中追求这理想,那么理想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接近。
教育的理想是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埋下些积极的伏笔。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什么是为了一切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觉得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的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为什么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发展。
尤其重要的是,十六大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因此,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
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自从进入学校报读教育学专业以来,我一直想了解什么是新教育实验,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能够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积极影响。
当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实验班学习之后,我真正意识到新教育实验对于我未来的教育工作有多么的重要。
在为期两年的学习中,我体验到了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收获良多。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以生为本”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也是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之一。
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通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才能真正理解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当我们从生命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心他们的人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就会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新教育实验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它更像是一种思想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学校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必须将全面发展的新教育实验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三、“全员参与”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特征,意味着大家都是学习成员,每个人都可以贡献最大的价值。
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应该坚定合作、共同发展,共同推动学校、社区和区域发展的新教育实验。
四、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关键。
优质资源是教育的核心,必须尽可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只有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对于压缩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新教育实验强调“思维导向、能力培养”。
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思维导向、能力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华,成为具备创新能力、良好人文素质的优秀人才。
六、新教育实验推崇“交互式、互动式、多媒体式”教学,这是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
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积极的状态下探索知识。
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1、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2、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
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3、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
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
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
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4、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
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
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
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
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5、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基本理念
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政协全国常委。
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
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
他开创的“新教育”基本理念有: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提出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教育就是为了这一切的人,这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认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
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为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
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实验,将它行动的起点放在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上。
“改变行走方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儿童需要阅读不同的童书一样,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一样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
中国的“新教育实验”
中国的“新教育实验”我们都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发生了新教育运动,各学者和教育家纷纷开展新教育实验,创办“新学校”,以实践和传播新教育思想。
其实,在我们国家也开展过“新教育实验”。
大家对此有了解的吗?其实,我们国家的“新教育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欧洲新教育运动理念和原则了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我国的“新教育实验”。
从语汇学角度讲,“新教育实验”有三种理解或具有三层内涵:一是“新教育”实验,二是新“教育实验”,三是以朱永新为代表的新教育共同体的教育探索行动。
怎么理解“新教育”实验呢?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新教育”并不是新名词,百余年前现代教育萌发时期的“废科举、兴学堂”就开始应用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产生了新教育运动,并于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又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教育”大潮。
但各个时期新教育话语中的“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教育”的对立面是封建科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0世纪上半叶的“新教育”是国人直接学习欧美特定意义上的“新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新中国初期的“新教育”是相对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社会教育而言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教育革命。
那么,今天在21世纪初所倡言的/新教育0,就是针对长期以来教育内部形成的现实流弊,特别是应试教育而掀起的一股教育创新思潮和行动。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新教育”就是后面这一话语背景下的产物。
怎么理解新“教育实验”呢?在教育实验学上,/新“教育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方式和实验模式上显示了其独特性。
其“新”体现在:第一、在实验目的上,它以改革创新为目的。
第二,在实验方式上,“新‘教育实验’”采用自然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验方式。
第三,在实验活动展开的模式上,“新‘教育实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一个自觉的实验团队——新教育实验共同体。
在这个无形的组织系统中,实验团队打破了地域、学校和人员的限制,形成一个既松散、开放但又具有高度联盟和思想凝聚力的教育实验实体。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理论内涵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一、简历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江苏省政协委员。
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
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
曾经荣获过“姑苏青年之星”、“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连续两次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并被选为苏州市副市长。
在学者与官员的角色中,朱永新穿梭而行。
他说:平生最得意的事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得以在苏州实践,能够坦荡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术研究,常常享受到双重丰收的喜悦。
姑苏城内城外,到处能够捕捉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影子。
有人说朱永新在做梦,朱永新讲,我们是在把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整个教育,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老师与学生,至少这三年我们已经改变了一大批老师的状态以及孩子的命运。
我们是在追梦。
二、朱永新理想主义教育思想1、朱永新理想主义教育理念的来源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中,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便是新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被称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以及巴德利、怀德海、沛西&8226;能等,此外还有德国教育家利茨、法国教育家德摩林、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瑞典教育家爱伦&8226;凯。
他们主张要培养富有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人,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在各自的国家建立“新学校”,最著名的便是雷迪创建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一)新教育实验的基本内涵新教育实验,是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由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发起。
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它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活力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一。
(二)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它的五大理念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促进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让师生相信自我,挑战自我,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由“个性化的教师”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使个人有特长,学生有特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在阅读中亲近大师,丰富思想内涵,提升精神境界。
三、实验目的通过实施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实现“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让教育赋予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和奠基。
(三)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倡导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走重品味、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新教育理论内涵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完整版)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理念学习心得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
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
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
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范莹莹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
新教育实验个人总结
新教育实验个人总结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关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新教育实验是当前推动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新教育实验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其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个人总结。
背景新教育实验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方式都有着独到的理念。
新教育实验强调个性化教育、多元评价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其中更加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因此,新教育实验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个人总结1.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新教育实验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在实施新教育实验项目的过程中,我尝试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方式转变为“因材施教”。
我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别辅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多元评价的价值新教育实验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新教育实验项目中,我积极尝试多元评价的方式,例如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个案讨论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他们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自觉改进自己的不足。
3. 创新思维的培养新教育实验鼓励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新教育实验项目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他们在课堂上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
结论新教育实验的实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个性化教育、多元评价和创新思维培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教育实验项目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理念的价值,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
“新教育”简介及浅思通过与我市部分实验学校教师对话,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以及与省内区域推进此实验的莱芜市教研室、日照市教科所老师交流,形成以下文字,敬请领导阅览、指正。
一、基本情况1.概念——新教育实验,是国家教育“十五”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2.缘起与发展——1999年,新教育萌芽期,到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进行蹲点式调研;2002年新教育正式启动,在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等进行试点,同时建立了“教育在线”网站。
2003年第一届年会浙江昆山2004年第二届年会2005年第三、四届年会2006年第五、六届年会2007年第七届年会山西运城主题:共读共写共同生活2008年第八届年会浙江苍南主题: 共筑理想课堂2009年第九届年会广东海门主题: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2010年第十届年会河北石家庄主题:文化,为学校立魂2011年第十一届年会内蒙古鄂尔多斯主题:中国文化与新教育2012年第十二届年会山东临淄主题:缔造完美教室2013年第十三届年会浙江萧山主题:研发卓越课程历经十余年发展,目前新教育有40个实验区,1450多所实验学校,10万实验教师,150万实验学生。
3.要素——理论根源:新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源于美国的杜威就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改革,以及同一时期的欧美新教育运动。
冠以“新教育”之名的实验正是已杜威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实践为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个整体教育改革实验。
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行动,就有收获。
四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四重境界: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永丰幼儿园教师业务学习资料2008-10-24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育实验”缘起于朱永新教授的2部个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2000年出版)和《新教育之梦》(2002年出版)。
2002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了“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课题在2003年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其实是一种
对理想的追寻,对理想的追求属于人的精神追求中最本真和最高尚的追求,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新教育”实际上就是那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教育。
“新教育”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对过去的与现实的教育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批判是“新教育实验”保持其活力、保证其沿着科学道路前进的根本条件。
“新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和面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
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这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因此,开放性、创造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是“新教育实验”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
它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遵循着一个“从理念到行动”、“理念先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它们的理论依据和具体行动路径又各有侧重:“新基础教育”以课堂为起点;“新课程”以课程改革为起点;“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为起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启发和唤醒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行动自觉”。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个“人”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这是新教育实验的根本性的选择。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柏拉图语),新教育实验最主要的是“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
新教育实验的五个基本观点:
一是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
就是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二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三是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打开学生的精神发展领域,从人的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四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而个性发展的至高境界就是“精神发展”。
五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让师生在阅读在亲近大师,拥有思想,拥有精神。
我们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让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体验成功的快乐,“成长并快乐着”是我们新教
育人追求的一种境界。
新教育实验的“四重教育境界”:
成长着,并且快乐着,诗意地栖居并卓越地攀行着,这是“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新教育实验”促使我们的教育视线既敏于发现学生心灵世界中灵感的闪光、智慧的潜能和美德的纯洁,又善于在与年轻心灵的交流中呼唤童心、宽容差异、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张扬怜悯与呵护,催生光荣和梦想。
只有让教育对生命燃烧起深重的情感体验,对宇宙自然宣泄无限的关怀激情,才会使人的每一个细胞饱浸生活的奥妙3,才可能使人的行为贯注深广的智慧和亮丽的美德,才可能使人有限的生命通过教育荡漾起青春的魅力和永恒的微笑。
“新教育实验”认为理想的“四重教育境界”是:1。
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2。
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3。
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4。
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独特性的彰显。
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分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成功的渴望,但是,若你不去身体力行地实践,那么再美好的愿望也等于“O”。
我们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知之”,更贵在于“行之”,贵在于持久不懈地全心投入。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行动。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不要坐而论道,不要瞻前顾
后,不要犹豫彷徨。
“新教育实验”的六项目标:
一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教育”的理论;
二是形成区域性开发和推广教育科研新成果的动态机制;
三是促成教师在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
四是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五是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让“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共同发展,形成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六是开拓一条推动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新教育实验”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其出发点就在于进行“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的改造”。
“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改变”: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科研的研究范式。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
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就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教育随笔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