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申请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一、引言用血是医院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医疗技术,对于拯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用血的安全和规范,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切实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制定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用血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原则:医院在用血过程中,必须确保用血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血原则: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遵循合理用血的原则,确保血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3. 优质服务原则:医院应提供优质的用血服务,确保患者在用血过程中得到及时、诚信、安全的服务。

三、医院用血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1. 责任部门:医院应设立血液科或血库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医院用血过程的各个环节。

2. 管理人员: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的审查、调配、用血记录等。

四、用血的申请和审查1. 用血申请: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用血时,应填写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指征、用血量等内容,并进行相关检查。

2. 用血审查:医院用血管理部门负责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查,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血液的供应与保管1. 血液的供应:医院应与正规合法的血液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的供应充足,并遵循血液的安全供应原则。

2. 血液的保管: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制定血液的保管规定,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有效,防止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用血的实施与监护1. 用血的实施:医生在进行用血时,应根据临床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进行用血,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用血的监护:医院应配备专业的用血监护人员,对用血过程进行监护和记录,确保患者的用血过程得到有效的监护和管理。

七、血液的追溯与记录1. 血液的追溯:医院应建立血液追溯系统,对每一单位的血液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的追溯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将输血作为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血液及其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命状态。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制度概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规范用血行为,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的审核、血液供应管理、用血操作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内容。

2. 制度目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用血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规范操作、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并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用血申请患者需要血液或其制品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用血,并填写用血申请表。

2. 用血审核血液科护士根据用血申请表上的信息,审核患者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包括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病情评估等。

若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行退回或者拒绝申请。

3. 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血液科技师根据患者的血型和用血申请的需求,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以确保患者与供血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4. 血液制品准备根据配型和交叉配血结果,血库工作人员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等。

5. 用血操作临床医生或护士根据医嘱,在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规范要求下,进行用血操作。

6. 用血监测与反应处理患者输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血液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以改进用血管理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论】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至关重要。

输血规章制度

输血规章制度

输血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在进行临床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输血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供应、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及培训等工作。

第四条临床用血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提倡科学、合理的输血理念。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输血工作的管理。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1. 制定和完善输血管理制度;2. 监督和检查输血工作的实施情况;3. 协调解决输血工作中的问题;4. 组织输血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教育;5. 定期评估输血工作质量和安全。

三、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第七条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输血指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第八条《临床用血申请单》需经所在科室主任审核签字,提交输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九条输血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会诊,确保用血合理。

四、输血过程管理第十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第十一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第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第十三条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反应,必要时进行跟踪观察。

五、输血后管理第十四条临床科室应密切关注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第十五条输血后,临床科室应按照要求填写《临床用血反馈单》,将输血效果、患者反应等信息反馈给输血科。

第十六条输血科根据临床反馈信息,对输血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提高输血治疗水平。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医院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支持。

为了确保血液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的程序和要求,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和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人员等。

三、用血申请及审核1. 临床用血的申请应由医生书面提出,明确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科室和具体用血要求。

2. 医生在决策用血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临床用血申请需经过科室主任或相关专科主管医师的审核,并签字确认。

四、血液品种的选择与指征1. 在选择血液品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以下原则:a. 红细胞悬浮液:用于纠正贫血和缓解缺氧症状。

b. 血小板:用于治疗或预防出血性疾病。

c.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急需凝血因子替代的情况下。

d. 其他血液制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并确保用血的指征明确。

2. 用血申请需明确患者使用血液品种的指征,并有相关检验结果的支持。

五、血液的储存和输血操作1. 血液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血液的输血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遵循以下步骤:a.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用血要求。

b. 核对血液品种、血液编号和有效期。

c. 进行血液预热处理,确保温度适宜。

d. 采用适当的输血装置和方法,遵循相关操作规范。

e. 实时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六、用血相关风险的防控1. 严格执行用血程序,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规范化。

2. 严禁非医疗人员擅自操作和移动血液制品。

3. 用血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

4. 密切监测血液库存和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和损坏的血液制品。

5. 对于不符合用血指征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追究责任。

七、用血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用血质量评价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评估用血的合理性和效果。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的流程,确保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规定,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全部临床用血审核工作,包含血液的采购、配送、库存管理以及临床用血的审批和监督。

三、职责和权限1. 临床用血管理员:•负责订立和完满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审查临床用血申请单和相关料子;•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形和试验室检查结果,推断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对不符合使用条件的临床用血申请进行退回,并给出解释;•统计和分析临床用血数据,及时报告上级机构。

2. 临床科室医生:•依据临床需要,向临床用血管理员提交临床用血申请单;•供应患者的临床病历、试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料子;•搭配临床用血管理员进行审查,供应必需的解释和沟通。

四、审核流程1. 临床用血审核申请1.临床科室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形和需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供应相关料子;2.临床科室医生将临床用血申请单提交给临床用血管理员;3.临床用血管理员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核;4.审核结果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医生。

2. 审核标准1.血液使用的指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2.患者的病情与血液使用的必需性相符;3.患者的试验室检查结果支持血液使用的必需性;4.血液的配型和交叉试验结果符合要求;5.患者和血液的相关风险已经得到评估和掌控;6.血液的使用和投注过程符合规范。

3. 审核考核1.临床用血管理员每月对临床用血审核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包含审核通过率、退回率等;2.对审核通过率低于90%的科室,进行个别培训,并跟进改进情况;3.对审核退回率超出10%的科室,进行整体培训,并建议上级机构进行处理;4.定期对临床用血管理员的审核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评依据。

五、附则1.临床用血管理员应保密患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2.临床用血管理员应不绝学习和更新临床用血审核方面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3.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审核培训和经验沟通活动;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改进和完满。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文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文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文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增加,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血液和血制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范文,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适用范围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血液和血制品的临床科室,如外科、内科、儿科等。

二、基本原则1. 临床必需性原则只有在临床上确实需要血液和血制品时才进行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和潜在风险。

2. 安全性原则在审批临床用血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因素,做到术前准备充分、操作规范、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3. 经济性原则在使用血液和血制品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管理和使用,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三、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临床用血审批(1)审批权限明确由临床科室负责人和血液科专家组成的审批小组负责审批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小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审批流程规范临床用血申请应提交书面申请,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病情、血液检测结果等。

血液科的专家应及时对申请进行审核,并给出审批意见。

(3)审批标准明确临床用血申请需要符合相应的审批标准,包括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

2. 临床用血操作(1)术前准备工作临床用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血液检查、预防感染措施等。

同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过程,以便做出合理的用血决策。

(2)操作规范要求临床用血操作必须依据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包括血液配型、交叉配血、血液过敏试验等步骤。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3)临床用血监测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用血前后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等。

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临床用血的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护理部门、临床科室等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并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 监督临床用血的合规性,确保临床用血安全;3. 指导并协调临床用血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4. 定期评估临床用血情况,提出改进措施;5. 组织临床用血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条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1.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提出,并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合理选择用血类型和数量。

2. 临床用血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核同意,报医务部门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记录制度,记录临床用血申请的原因、用血类型和数量等信息。

第四条临床用血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的紧急程度和患者病情,实行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2. 临床用血分为三个等级:一般用血、紧急用血和大量用血。

3. 一般用血:指在24小时内完成的用血,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恢复等。

4. 紧急用血:指因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的用血。

5. 大量用血:指一次性用血量超过患者血容量30%或者单次用血量超过1000毫升。

第五条临床用血计划与储备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制品供应情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并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医务部门备案。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储备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供应。

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临床用血储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储备血液的质量。

第六条临床用血前评估与用血后评价1. 在临床用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过敏史等,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为了确保患者用血安全和有效,医疗机构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和减少用血的浪费,提高医疗机构用血的品质。

背景信息用血概念用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送给病患的过程。

它通常用于治疗贫血、失血、血液疾病和减轻癌症化疗等过程带来的不适。

审核制度概念审核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的某些重要流程和操作,采取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机制,以确保工作的高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临床用血的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用血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癌症化疗和大型手术中。

同时,一些病人也会有过多用血的情况。

过度的用血不仅会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病毒,产生不良反应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建立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目的建立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能够避免患者因输血而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内容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患者用血适应证和禁忌症标准、血型检测和配血技术流程、建立用血申请和审核系统、跟踪和记录输血效果等。

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方法1.研究现有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其他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制度。

2.基于医疗实际操作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的规定,综合分析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需求和特点,制定最适合医疗机构的用血审核制度。

3.制定后,应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实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培训:对所有与用血有关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负责制定和实施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评估,以确保审核过程的安全和正确性。

2.设备准备:审核过程需要诸如血型检测仪、细胞计数仪、电子天平等专业设备的支持。

机构应按照实际要求配置相应的设备并进行调试、验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精确性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

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

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

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

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

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

输血的规章制度

输血的规章制度

输血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规范输血行为,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从事输血工作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输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供应、质量控制、培训和监督等工作。

第二章输血申请与审批第四条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判断输血指征,并在医嘱单上详细记录。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三章输血前的准备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四章输血过程中的管理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第十条输血科(血库)应在接到输血申请后,及时为患者配血,并确保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输血科(血库)及相关部门。

第五章输血后的管理第十三条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输血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

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

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预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1 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2 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 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

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血库备血。

3.3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允许,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允许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允许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或者业务副院长允许、备案,并记入病案。

3.4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成都中心血站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3.5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 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会同血库,经用血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教部、医院主管领导批准。

急诊用血后应补办手续。

3.6 经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血库(护工、实习生不得送检)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血库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即将登记。

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3.7 血库根据批准、合格的输血申请进行血型复检,再指定人员到成都中心血站取血。

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和合理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科室的临床用血操作、血液库房的管理,以及相关人员从事用血活动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条本制度所涉及的用血管理事项包括:用血申请、血液库存管理、血液采血抽验、血液配型鉴定、用血后的临床观察和血液废弃处理等。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应与医院质量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等相配合,并依据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流程和工作规范,并组织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用血申请和审批第六条患者用血需经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指征和用血量等内容。

第七条用血申请单须经临床科室主管医生或专家组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向血液库房提出申请。

第八条血液库房应按照申请单上的用血量和血型等要求,配发适宜的血液制品,并填写库存管理记录。

第九条医生在患者获得用血后应及时将用血申请单归档,并做好血液使用情况的记录。

第三章血液库存管理第十条血液库房应建立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和质量评估。

第十一条血液库房应保持适量的血液储备,确保能够满足患者的用血需求。

第十二条血液库房应定期检测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和有效期,确保血液的质量安全。

第四章血液采血抽验第十三条血液采血应由具备规范操作技能和相关证书的护士或医生进行。

第十四条血液采血前,应检查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液净化情况,确保采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血液采血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血管,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头和采血管。

第五章血液配型鉴定第十六条血液配型鉴定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的实验技师进行。

第十七条血液配型鉴定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血液配型鉴定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相关临床医生。

第六章用血后的临床观察和血液废弃处理第十九条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血后的临床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临床用血的紧急程度,对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保证紧急或者紧急用血的安全、有效。

合用于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的管理。

3.1 临床用血申请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特急”、“紧急”、“急用”、“预定”、“手术备血”、“预防性”六种。

3.2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用血的紧急程度。

抢救病人需加盖“绿色通道”紧急章。

3.3“特急”用血仅合用于大量失血,如不即将输血有死亡可能的患者。

血液发放可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但临床医生要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并签字确认。

输血科收到申请单后,即将发给同型红细胞,并在发血单上注明“未配血”。

对于未知血型的,可直接发给O 型红细胞。

但输注前需抽取病人原始血标本,以便检测病人血型。

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尽快完成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应即将通知临床医生住手输血,并进行相容性输血。

3.4wei)险的患者。

可选用速度较快的交叉配血方法(凝结胺法),要求在30 分钟内发出第 1 袋血。

3.53.6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预定的时间前,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

3.7员应保证血液库存量大于备血量,待临床医生通知确认需要用血时,即完成血液配发。

心脏中心除外(处理方式同“预定”)。

3.8床医生通知确认需要用血时,即完成血液配发。

3.9 为拯救生命,赢得手术及其它治疗的时间,需根据紧急程度,简化紧急大剂量输血时的配血程序,但必须严格做好核对签发和床边核对工作,严防浮现人为差错发生。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1.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业务副校长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中层领导负责本口对应业务、功能室等一系列安全事项,村小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当周值班领导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当周校园安全工作,当周值周教师、安全巡查人员为本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是该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科任教师为本堂课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本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本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范本第一章介绍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审核流程,确保用血合理、安全、高效。

临床用血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过程,是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

为了有效利用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和安全,医疗机构制定了本审核制度。

第二章审核原则1. 临床用血审核应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以患者的真实需要为核心。

2. 审核过程应科学、严谨、透明,确保符合血液使用指南和医疗机构的规范要求。

3. 审核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血液使用指南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4. 严格执行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库存管理。

第三章审核程序1. 临床医生向血库申请用血,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和病情描述。

2. 血库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审核申请是否符合血液使用指南和医疗机构的规范要求。

3. 血库医生对申请进行评估,并给出审核结论,包括同意、拒绝、或者建议改进。

4. 审核结论通过电子审核系统反馈给临床医生。

第四章审核依据1. 临床用血审核应参考相关血液使用指南、科学研究和专家共识。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审核应综合考虑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体征表现等。

3. 审核应根据血液供应情况、库存量和血型配对原则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第五章审核记录与汇总1. 审核过程中,血库医生应及时记录审核结论和相关说明,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医生的申请、审核依据和结论等。

2. 审核记录的保存应符合医疗文件管理的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3. 审核记录需汇总统计,用于评估和改进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六章审核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用血审核的监督机制,确保审核过程的合规性。

2. 监督部门对临床用血审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 审核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可通过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机构进行相关讨论和解决。

第七章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1. 临床用血审核过程中,各参与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确保审核的合规性。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模版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模版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临床用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输血制剂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

由于血液和血液制品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复杂性,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模板,以指导医务人员如何进行血液使用的审核工作。

二、审核流程1. 申请单填写(无分段语句)a. 医务人员在申请单上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b. 填写需求血液及其数量、使用原因等详细信息;c. 填写医务人员的姓名、职称和联系方式,以方便后续的沟通。

2. 申请单递交(无分段语句)a. 医务人员将填写完整的申请单递交至输血科或血库,可通过电子递交系统或纸质递交;b. 输血科或血库收到申请单后进行初步审查,检查所填写的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

3. 审核血液需求(无分段语句)a. 输血科或血库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所填写的需求信息,审核血液需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b. 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情况等因素,以及当前的血液库存情况。

4. 血液质量审核(无分段语句)a. 输血科或血库的医务人员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申请血液的质量进行审核;b. 医务人员需检查血液制剂的有效期、血型、抗体筛查、传染病检测等质量指标,确保血液质量合格;5. 审核结果通知(无分段语句)a. 输血科或血库的医务人员将审核结果通知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b. 若审核通过,通知申请者取血液,并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c. 若审核未通过,需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并提供合理的建议。

6. 审核记录归档(无分段语句)a. 输血科或血库的医务人员将申请单和审核结果进行归档;b. 归档的目的是为了追踪以往的审核记录,保留证据并提供参考,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三、注意事项1. 审核操作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操作的合法和规范性;2. 审核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漏;3. 需要进行周期性的审核制度的自我评估和改进,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4. 与临床科室、输血科和血库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协同工作,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临床用血活动。

1.2 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2.1 临床用血申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提出,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

2.2 医师在提出用血申请时,应详细说明患者病情、用血原因及预计用血量。

2.3 用血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2.4 特殊情况下,可先行用血,但应在用血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三、临床用血管理3.1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库,负责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工作。

3.3 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3.4 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3.5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4.2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安全问题。

4.3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奖励与处罚5.1 对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5.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用血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六、附则6.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制度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6.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以上是关于临床用血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引言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核管理。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用血申请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申请用血。

用血申请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等。

用血申请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签字确认。

2. 用血审批医疗机构应设立用血审批制度,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批。

用血审批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用血审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 用血告知临床医师应在用血前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用血的必要性、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用血告知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签字确认。

患者或其家属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4. 用血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用血记录制度,对用血申请、审批、告知和用血情况等进行记录。

用血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用血时间、用血效果等。

用血记录应保存至少十年。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用血审核医疗机构应设立用血审核制度,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

用血审核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用血审核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 用血合理性评估用血审核应包括用血合理性评估。

用血合理性评估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用血合理性评估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3. 用血安全性评估用血审核应包括用血安全性评估。

用血安全性评估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用血安全性评估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4. 用血审核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用血审核记录制度,对用血审核情况进行记录。

用血审核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用血时间、用血效果等。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各部门之间用血的申请和审核流程,确保患者用血安全,遵循血液医学的科学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并防止血液资源浪费。

二、范围和制度制定程序1.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临床科室和临床检验中心等部门对患者用血的申请和血液资源审核管理。

2.制度制定程序:(1)确定起草组织和起草人员;(2)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梳理和分析;(3)制定初稿,并进行讨论和修改,形成定稿;(4)经过内部审批程序,获得公司领导批准后发布执行。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血液管理条例》2.《临床用血技术规范》3.《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4.公司内部相关政策规定四、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1.制度名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2.范围: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和临床检验中心等部门对患者用血的申请和血液资源审核管理3.目的:(1)规范临床用血流程,保证患者用血安全;(2)遵循血液医学的科学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3)防止血液资源的浪费。

4.内容:(1)血液资源的使用管理原则;(2)血液实验室的管理制度;(3)血液资源的申请和审核流程规定;(4)血液资源的供应管理制度;(5)血液资源的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制度。

5.责任主体:(1)临床科室和临床检验中心等部门;(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6.执行程序:(1)医生对患者用血进行申请;(2)实验室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3)检验结果送回医生,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再次审核;(4)再次审核的通过后,由医生对血液中心进行申请;(5)血液中心根据审核结果进行血液的供应。

7.责任追究:(1)对于无关部门或人员的违规行为,由检验中心或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进行纪律处分;(2)对于医生个人或科室的违规行为,由医院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罚。

用血资质规章制度

用血资质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血液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事临床用血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用血资质的申请与审批1. 医疗机构申请用血资质,应向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1)医疗机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制度;(3)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设置情况;(4)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人员配备及专业资质证明;(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设备设施清单;(6)其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材料。

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收到医疗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应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1)医疗机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2)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制度是否完善;(3)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设置情况是否满足临床用血需求;(4)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人员配备及专业资质是否符合要求;(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设备设施是否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颁发用血资质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用血资质证书,并告知理由。

四、用血资质的管理1. 医疗机构取得用血资质后,应按照本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加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4. 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科(血库)人员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技术水平。

5.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血设备设施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用血资质的监督检查1.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血资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依法予以处理。

2. 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输血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注明输血量及成份,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

如果用血量超过800 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6、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7、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8、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制度。

9、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10、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核对,并将输血情况记入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12、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13、以上未尽事宜,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准。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1、接诊医师及时、正确地判断病情,对于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及时填写或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

同时医护人员采集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

2、由医护人员将《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送到输血科。

3、输血前检查包括:转氨酸、乙肝五项、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梅毒血清等试验。

如遇急诊,输血前必须留血样备查输血钱检查。

4、开输血申请单的首诊医师,负责追回输血前检查的结果并张贴到病历上。

5、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患者标本,立即进行血型检验并做好交叉配血。

相合方可发血。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液入库后和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 职责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4 工作制度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

4.5值班人员负责每天检查四次贮血冰箱温度。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渗漏及冰冻等状况。

4.8.2冰冻血浆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9 每周做好冰箱的消毒、清洁。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4.10.1按照储存要求进行储血。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内。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血液入库验收制度1.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血型、编号、姓名、采血日期、保存期、采血者、血站名称、许可证号、保养液标签)严格检查。

2.验收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管等。

3.凡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血型详细登记入库。

4.凡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血库有权拒收。

5.做好入库登记统计并6.加强与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确保安全用血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配血合格后,输血科通知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1、输血科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输血科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血液的,须填写血液报损申请单,报输血科负责人。

3、输血科负责人核实血液报损原因,上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报批。

4、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5、血液报损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血袋回收管理制度1. 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减少血液传播疾病发生,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2. 病人输血结束后,值班护士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

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在1h内返还输血科。

3. 输血科人员与临床护士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后,将血袋放入集中保管容器内。

5. 发出血液袋数目与输血完后返回血袋数目必须一致。

6. 集中保留7天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封存,交专职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申请制度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上报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采用配合型输血。

配血标本采集查对送检制度1.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均无误后采集血标本3毫升。

2.配血标本需用 EDTA 抗凝剂抗凝,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3.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4.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标本人签名及送到时间(具体到某时某分)。

5.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并编号。

若有错误或不清楚之处,记录于《不合格申请单和标本登记本》,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由临床科室派医务人员来确认并改正后方可接收:标签空白的标本立即退回临床。

6.标本拒收准则:(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

(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或科室、床号。

(c) 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未做血除外)。

(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

(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

(f)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

(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7.输血科接受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8.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血液输注制度一、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二、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三、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四、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要求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4小时。

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审批制度1.严格控制800mL以下的输血申请,失血量800mL以下原则上不输血,确因病情需要须经科主任批准。

2.申请输血量大于800mL,由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大于2000mL,须经输血科会诊,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

3.急救输血大于800mL,必须经主治医生签字,1000mL 以上须经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

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爱滋病抗体和谷丙转氨酶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请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书后方可输血;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1天,全血及红细胞悬液<2000ml提前2 天,2000ml以上者提前3天,<3000ml 者应提前4天;工勤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储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1、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